南亚新材(688519)
搜索文档
南亚新材(688519) - 2025 Q1 - 季度财报
2025-04-16 18:40
营业收入相关 - 本报告期营业收入952,450,782.15元,上年同期656,687,317.43元,同比增长45.04%[2]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总收入952,450,782.15元,较2024年第一季度的656,687,317.43元有所增长[16] 净利润相关 - 本报告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120,712.02元,上年同期10,103,512.15元,同比增长109.04%[2] - 2025年第一季度净利润21,120,712.02元,2024年为10,103,512.15元[17]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相关 - 本报告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37,046,502.84元,上年同期5,883,006.87元,同比下降2,429.53%[2] - 2025年第一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 - 137,046,502.84元,2024年为5,883,006.87元[20] 基本每股收益相关 - 本报告期基本每股收益0.09元/股,上年同期0.04元/股,同比增长125.00%[2] - 2025年第一季度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均为0.09元/股,2024年为0.04元/股[18] 研发投入相关 - 本报告期研发投入合计48,130,041.29元,上年同期27,927,731.24元,同比增长72.34%[3] 总资产相关 - 本报告期末总资产4,958,709,450.32元,上年度末4,571,590,456.20元,增长8.47%[3] - 2025年3月31日资产总计4,958,709,450.32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4,571,590,456.20元有所增长[14] 所有者权益相关 - 本报告期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2,454,036,475.22元,上年度末2,429,218,071.86元,增长1.02%[3] 非经常性损益相关 -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中,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益为-50,403.34元,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为7,967,610.00元,其他营业外收入和支出为-1,625,556.88元,所得税影响额为1,207,521.75元,合计5,084,128.03元[5][6] 股东数量及持股相关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7,092,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为0[9] - 前十名股东中,上海南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持股126,048,600股,持股比例52.85%[9]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回购专用证券账户持股数为15,174,303股,占总股本6.36%[10] 流动资产相关 - 2025年3月31日流动资产合计3,152,388,270.92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2,796,259,473.76元有所增长[13] - 2025年3月31日货币资金438,451,202.03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422,037,715.99元有所增长[13] - 2025年3月31日应收账款1,558,944,028.62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1,462,905,403.33元有所增长[13] 非流动资产相关 - 2025年3月31日非流动资产合计1,806,321,179.40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1,775,330,982.44元有所增长[14] 流动负债相关 - 2025年3月31日流动负债合计2,297,488,569.40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1,884,369,742.08元有所增长[14] 非流动负债相关 - 2025年3月31日非流动负债合计207,184,405.70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258,002,642.26元有所减少[15] 负债合计相关 - 2025年3月31日负债合计2,504,672,975.10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2,142,372,384.34元有所增长[15] 营业总成本相关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总成本936,805,298.65元,2024年为655,804,946.60元[17]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现金相关 - 2025年第一季度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现金342,565,532.62元,2024年为216,270,097.03元[19]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相关 - 2025年第一季度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 - 67,840,030.92元,2024年为 - 6,564,541.64元[21]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相关 - 2025年第一季度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220,921,494.33元,2024年为42,496,580.83元[21] 汇率变动对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影响相关 - 2025年第一季度汇率变动对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影响为203,803.25元,2024年为 - 95,238.50元[21]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相关 - 2025年第一季度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16,238,763.82元,2024年为41,719,807.56元[21]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相关 - 2025年第一季度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438,276,479.81元,2024年为333,725,829.52元[21]
科创综指ETF鹏华(589680)冲击5连涨,机构:AI将成为本轮贸易争端的必争之地
搜狐财经· 2025-04-14 15:10
科创板指数表现 - 上证科创板综合指数上涨0.61% [1] - 成分股悦康药业上涨19.91%、科兴制药上涨16.90%、华丰科技上涨11.72%、路德环境上涨8.36%、南亚新材上涨8.04% [1] - 科创综指ETF鹏华上涨0.76%并冲击连续5日上涨 [2] AI与科技产业前景 - AI产业链持续突破 涉及国产算力突围、物理智能革命及机器人量产元年 [2] - 5-6月阿里腾讯等公司预计发布AI智能体产品 [2] - 科技产业尤其是AI成为贸易争端核心领域 政策支持与资金供给力度有望增强 [2] 指数成分与结构 - 上证科创板综合指数覆盖科创板上市公司证券并计入分红收益 [2] - 前十大权重股包括海光信息、寒武纪、中芯国际等 合计权重占比22.34% [3] - 指数样本由上海证券交易所符合条件的科创板证券组成 [2] 产品信息 - 科创综指ETF鹏华(589680)跟踪上证科创板综合指数 [2] - 场外联接基金代码:A类023757、C类023758 [4]
南亚新材:乘国产算力之风,成长属性逐步凸显-20250320
平安证券· 2025-03-20 18:0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1][8][70]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南亚新材作为国内覆铜板领先企业,技术底蕴扎实,产品矩阵覆盖全面,有望通过绑定国内大客户实现业绩持续增长 [8][70] - 中高端领域的国产替代进程加速以及产品出货放量将进一步增厚公司盈利水平,公司成长属性逐步凸显,2025 年有望成为公司向上发展和业绩增长新拐点 [8][7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覆铜板国产替代新游,产品结构优化助推业绩修复 - 南亚新材是国内专业从事覆铜板和粘结片等复合材料及其制品设计、研发、制造及服务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产品广泛应用于多个终端领域,已积累众多优质直接客户,并与知名终端客户保持密切合作 [7][11] - 公司发展经历四个阶段,当前产业布局规划清晰,产能扩展有序推进 [14][18] - 公司股权结构稳定且集中,为典型家族控股模式 [16] - 2022 - 2023 年公司经营业绩承压,2024 年下游需求回暖,公司在中高端市场开拓顺利,经营业绩扭亏为盈,未来有望持续修复 [7][19] - 覆铜板为公司核心收入来源,销售收入主要聚焦国内市场 [22] - 公司高价值产品占比提升,利润率持续修复,随着中高端产品持续放量,利润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24] 覆铜板:持续受益 AI 高景气,高速高频化趋势明确 - 覆铜板是制作 PCB 的核心材料,对 PCB 起互联导通、绝缘和支撑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 [27] - 覆铜板可分为刚性 CCL、挠性 CCL 和特殊材料基 CCL,玻纤布基 CCL 是用量最大、应用最广的产品 [29] - CCL 的性能指标包括物理、化学、电、环境性能等,电性能是关键指标,不同领域对 CCL 性能需求不同 [30] - 覆铜板正朝着高频高速化发展,其产业链上游包括铜箔、树脂等,下游是 PCB 制造 [32][33] - 2029 年全球 CCL 市场规模将增长至 201.7 亿美元,2024 - 2029 年 CAGR 达 8.3%,2023 年建滔市场份额位列全球刚性 CCL 市场首位 [35] - 在电子和通信技术发展背景下,CCL 行业朝高频高速化发展,AI 算力发展推动高频高速 CCL 需求增长 [38] - 根据 Df 值不同,覆铜板可分为四个等级,传输速率越高对应 Df 值越低 [38] - 全球 AI 服务器出货逐年增长,为高速高频 CCL 需求注入动力,2024 - 2025 年市场规模也将增长 [39][40] - AI 服务器和传统服务器的升级均推动 CCL 等级提升,PCIe 技术迭代也将带动服务器主板 CCL 等级升级 [42][45][48] 中高端产品持续突破,业绩弹性新拐点初现 - 公司中高端产品多领域放量,高速高频产品矩阵丰富,在 AI 算力、汽车电子等领域均有应用 [52][53] - 公司在 HDI、IC 封装基板材料等领域取得突破,PTFE 产品性能达国内领先水平,有望拓展应用领域 [54][55] - 海外对 AI 芯片限制加码,国内互联网厂商加大 AI 资本开支,AI 算力国产化加速,公司有望实现高端高速 CCL 放量 [57][59][60] - 消费电子市场复苏,AI 催生新需求,PCB 行业产值有望提升,覆铜板价格有望进入上升周期,公司利润率水平将迎来改善 [61][62][64] 投资建议 - 预计公司 2024 - 2026 年营收分别为 34.3 亿元、59.8 亿元和 82.6 亿元,对应增速分别为 15%、74%和 38%,对应毛利率分别为 11%、13%和 15% [5][67] - 预计 2024 - 2026 年公司覆铜板业务收入为 26.9 亿元、47.3 亿元和 65.6 亿元,粘结片业务收入为 6.7 亿元、11.8 亿元和 16.4 亿元 [67][68] - 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预计公司 2024 - 2026 年 EPS 分别为 0.22 元、0.99 元和 1.91 元,对应 2025 年 3 月 19 日收盘价 PE 分别为 158.6 倍、36.1 倍和 18.6 倍 [1][8][70]
南亚新材(688519) - 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南亚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控股股东存续分立进展的核查意见
2025-03-20 18:02
控股股东分立情况 - 2023年12月9日披露控股股东存续分立提示性公告[1] - 调整前拟将126,048,600股公司股份分立进耀南企管[2] - 调整前分立后科技集团注册资本4,500万元,耀南企管5,500万元[2] - 调整后存续公司承继公司全部股份等,新设公司承继部分资产[4] - 调整后分立后科技集团注册资本8,850万元,耀南企管1,150万元[4] 分立结果 - 分立完成后控股股东仍为科技集团,实控人未变[4][5] - 对公司生产经营无实质性影响[5] 工商登记情况 - 目标公司已完成工商变更登记及动产交割[6] - 存续公司注册资本8,850万元[6] - 新设公司注册资本1,150万元[7]
南亚新材(688519) - 南亚新材关于控股股东存续分立进展的公告
2025-03-20 18:00
控股股东分立情况 - 调整前拟将126,048,600股公司股份全部分立进入新设公司耀南企管[2] - 调整前分立后存续公司注册资本4500万元,新设公司5500万元[2] - 调整后目标公司股份由存续公司承继,新设公司承继股权等[3] - 调整后分立后存续公司注册资本8850万元,新设公司1150万元[3] 进展与影响 - 目标公司已完成工商变更登记及动产交割[4] - 分立完成后控股股东仍为科技集团,实控人未变[6] - 保荐人认为分立对公司生产经营无实质影响[7]
南亚新材(688519):乘国产算力之风,成长属性逐步凸显
平安证券· 2025-03-20 17:3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1][8][70]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南亚新材作为国内覆铜板领先企业,技术底蕴扎实,产品矩阵覆盖全面,有望通过绑定国内大客户实现业绩持续增长,中高端领域国产替代进程加速以及产品出货放量将增厚盈利水平,2025 年有望成为向上发展和业绩增长新拐点 [8][7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覆铜板国产替代新游,产品结构优化助推业绩修复 - 南亚新材是国内高新技术企业,产品广泛应用于多领域,按树脂配方体系可划分多种类型,发展历经四阶段,积累众多优质客户,股权结构稳定集中,产业布局清晰,产能扩展有序推进 [11][14][16][18] - 2022 - 2023 年公司因终端需求低迷和行业竞争加剧业绩承压,2024 年下游需求回暖,中高端市场开拓顺利,业绩扭亏为盈,未来有望持续修复 [19] - 覆铜板为核心收入来源,收入聚焦国内市场,高价值产品占比提升推动利润率修复,覆铜板毛利率有望筑底回升 [22][24] 覆铜板:持续受益 AI 高景气,高速高频化趋势明确 - 覆铜板是制作 PCB 的核心材料,对 PCB 起多种作用,广泛应用于多领域,可分为多种类型,电性能是关键指标,不同领域需求不同,正朝着高频高速化发展,2029 年全球 CCL 市场规模将增长至 201.7 亿美元 [27][29][30][32][35] - 电子和通信技术发展使 CCL 朝高频高速化发展,高频高速覆铜板可有效传输信号,AI 算力发展推动其需求增长,全球 AI 服务器出货和市场规模逐年增长,AI 和传统服务器均推动 CCL 升级,PCIe 技术迭代带动服务器主板 CCL 等级升级 [38][39][40][42][45][48] 中高端产品持续突破,业绩弹性新拐点初现 - 公司产品矩阵丰富,高速高频产品在 AI 算力和汽车电子领域多领域放量,先进产品材料在多领域取得突破,PTFE 产品性能达国内领先水平,有望拓展应用领域 [52][53][54][55] - 海外对中国科技限制加码,国内互联网厂商加大 AI 算力资本开支,AI 算力国产化加速,公司高端高速 CCL 产品已实现国产替代,有望放量提升盈利水平 [57][59][60] - 消费电子市场复苏,AI 催生新需求,PCB 产值有望提升,覆铜板价格与铜价正相关,当前铜价回升,建滔涨价有望带动行业,公司利润率有望修复提升 [61][62][64] 投资建议 - 预计公司 2024 - 2026 年营收分别为 34.3 亿元、59.8 亿元和 82.6 亿元,对应增速分别为 15%、74%和 38%,对应毛利率分别为 11%、13%和 15%,覆铜板和粘结片业务收入均有望增长 [67][68][69] - AI 算力需求强劲,国内厂商加大投入,国产 AI 硬件采购比重有望增加,公司有望通过绑定大客户实现业绩增长,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70]
南亚新材(688519) - 南亚新材关于在泰国投资新建生产基地的进展公告
2025-03-18 17:15
市场扩张 - 2023年6月25日审议通过在泰国投资新建生产基地议案[2] - 拟以自有资金向泰国公司增资,注册资本由15000万泰铢增至32500万泰铢[2] 股权结构 - NANXIN TECHNOLOGY PTE.LTD在泰国公司股比为99.99997%[5] - Nanxin Technology (Hong Kong) Limited在泰国公司股比为0.00003%[5] 风险提示 - 泰国公司设立、建设及运营存在运营管理等风险[7]
南亚新材(688519) - 2024 Q4 - 年度业绩
2025-02-24 19:20
营业总收入变化 - 2024年度营业总收入336,154.10万元,同比增长12.70%[3][6] 净利润变化 - 2024年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5,196.53万元,同比增加18,145.53万元,扭亏为盈[3][6] - 2024年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968.75万元,同比增加18,025.39万元,扭亏为盈[3][6] 总资产变化 - 2024年末总资产457,125.85万元,较期初增长1.70%[3][6] 所有者权益变化 - 2024年末归属于母公司的所有者权益242,890.65万元,较期初下降0.75%[3][6] 每股净资产变化 - 2024年末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每股净资产10.18元,较期初下降2.30%[3][6]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变化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13%,较上年增加7.19个百分点[3] 股本变化 - 股本23,848.37万元,较期初增长1.59%[3] 营业利润与利润总额变化 - 营业利润同比增加21,474.19万元,利润总额增加21,338.55万元[8] 基本每股收益变化 - 基本每股收益同比增加0.80元,主要因调整策略、优化结构、降本增效及毛利率提升[8]
南亚新材(688519) - 2024 Q4 - 年度业绩预告
2025-01-24 17:40
业绩数据 - 2024年年度预计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4500万元到6200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7449.00万元至19149.00万元,实现扭亏为盈[2] - 2024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2300.00万元到3300.00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7356.64万元至18356.64万元[2] - 2023年度公司利润总额为 -16181.43万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 -12949.00万元[3] - 2023年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 -15056.64万元,每股收益为 -0.57元[3] 经营举措 - 2024年度公司加强内部管理,提升业务协同管理能力和运营效率[4] - 2024年度公司积极调整营销策略,优化产品结构,高毛利产品销量占比提升[4] 业绩预告说明 - 本次业绩预告数据未经注册会计师审计,为初步核算[6] - 公司尚未发现影响本次业绩预告内容准确性的重大不确定因素[6] - 预告数据未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具体准确财务数据以2024年年度报告为准[7]
南亚新材(688519) - 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南亚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持续督导工作现场检查报告
2025-01-09 00:00
现场检查情况 - 现场检查时间为2024年12月25日 - 12月31日[1] - 本次现场检查未发现应向证监会和上交所报告的事项[13] 公司合规情况 - 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制度较完善且基本有效执行[4] - 公告与实际一致,无应披露未披露重大事项[5] - 资产完整,人员等保持独立,无关联方违规占用资金[5] - 较好执行募集资金管理制度,无违规情形[7] - 已规范关联交易等,无重大违法违规和损害中小股东利益情况[8] 公司经营情况 - 截至检查日经营环境未重大不利变化,生产经营正常[9] 违规警示情况 - 2024年上半年董事郑晓远收到上交所监管警示决定[11] - 2024年7月公司收到证监会上海监管局警示函[11] 保荐人建议 - 相关人员加强对最新法律法规学习,完善治理结构[12] - 合理安排募集资金使用[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