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城(000069)

搜索文档
华侨城(亚洲)(03366.HK)将于8月22日召开董事会会议以审批中期业绩
格隆汇· 2025-08-12 19:28
公司财务安排 - 公司将于2025年8月22日召开董事会会议 [1] - 会议将审议及通过集团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业绩及其发布 [1] - 会议将审议派发中期股息的建议(如有) [1]
入局文旅转型?华侨城退出 珠江钢琴接盘白水仙瀑景区运营
南方都市报· 2025-08-11 23:19
珠江钢琴战略转型 - 公司通过控股子公司广州白水寨景区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持股80%)中标白水仙瀑景区20年经营权 需在5年内将其升级为国家5A级景区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合同期内总投资不低于4亿元 年资源使用费843万元[2][3][7] - 该项目被视为公司从乐器制造向文旅产业转型的关键举措 目标构建"旅游核心+商业核心+潮玩核心"的大空间格局 计划年游客量提升至150万人次[14] - 公司表示已聘请文旅行业资深人士负责项目运营 强调资金来源为子公司自有资金 不会对母公司财务状况产生重大影响[7][12] 景区经营背景 - 白水仙瀑景区现为国家4A级景区 以428.5米落差的瀑布为核心景观 年游客量约50万人次 但存在设施老化、玩法单一等问题[8] - 前任运营商华侨城集团2019年获得20年经营权时承诺总投资10亿元(年资源使用费1000万元) 但未完成5A景区升级目标 于2025年1月正式退出[8][11] - 华侨城退出原因包括业态创新不足、重地产轻景区 其持有的13万平方米商业用地被政府以2.99亿元收回[10][11] 公司财务状况 - 2024年公司营收同比下滑39.97%至6.77亿元 归母净利润亏损2.36亿元(同比下滑4108.2%) 主因乐器销售业务收入下滑42.59%至5.89亿元[15][16] - 2024年上半年预亏1.2-1.55亿元(同比下滑63.78%-111.56%) 公司计划通过拓展成人/老年市场、深化校企合作等方式改善业绩[17] - 除文旅业务外 公司还布局家居产品(衣柜/桌子) 利用现有木材储备拓展新业务线[12] 行业专家观点 - 专家建议制造业转型文旅需从"制造思维"转向"体验思维"和"用户思维" 注重安全前提下的情绪价值创造[15] - 若能在3年内打造1-2个标杆性音乐文旅项目 或可重获市场信心 但需警惕前期高成本带来的财务风险[15] - 公司计划通过"文旅卡"整合周边资源 联动新媒体营销 实现"以点带面"的区域协同发展[14]
入局文旅转型?华侨城退出,珠江钢琴接盘白水仙瀑景区运营
南方都市报· 2025-08-11 22:42
项目背景与交易结构 - 珠江钢琴通过控股三级子公司广州白水寨景区运营管理有限公司中标白水寨风景名胜区白水仙瀑景区经营权 子公司成立于2025年6月24日 注册资本1.25亿元 珠江钢琴实际持股80% 广州市增城区国资经营集团有限公司持股20% [2] - 项目招标人为广州市增城区政府和白水寨风景名胜区管理处 珠江钢琴每年需支付资源使用费843万元 20年合同期内总投资不低于4亿元 [2] - 前任经营者华侨城集团于2019年获得20年运营权 原计划总投资10亿元 年资源使用费1000万元 但经营不足7年即于2025年1月正式退出 [9][11] 项目要求与规划 - 珠江钢琴需在5年内将白水仙瀑景区从国家4A级景区提升至国家5A级旅游景区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负责投资、开发、建设、管理及宣传推广 [1][5] - 公司计划构建白水仙瀑景区(旅游核心)、石马龙音乐小镇(商业核心)、派潭体育公园(潮玩核心)三大主体 打造"南中国山水悦养旅居目的地" [14] - 目标年游客量从当前约50万人次提升至150万人次 并通过整合周边文旅资源推出数字化文旅卡 带动乡村产业升级 [6][14] 公司战略与财务状况 - 珠江钢琴主业为钢琴制造 2024年营收同比下滑39.97%至6.77亿元 归母净利润亏损2.36亿元(同比下滑4108.20%) 主因国内外市场需求疲软及行业整体放缓 [15][16] - 公司提出"一个坚持 三个转变"战略 坚持乐器主业 同时拓展文旅、文创、家居等新业务 已推出衣柜和桌子等家居产品 利用木材储备优势 [12] - 2024年上半年预亏1.2亿-1.55亿元 公司计划通过拓展投标市场、深耕成人及老年市场、加快文旅新赛道转型改善业绩 [17] 项目风险与市场反馈 - 景区存在设施老化、玩法单一、垃圾桶分布稀少、部分路段维护不到位及交通不便等问题 需投入大量资金升级改造 [6][7] - 专家指出制造业企业需从"制造思维"转向"体验思维"和"用户思维" 强调安全、体验及品牌故事性 避免前期成本拖累财务 [14][15] - 华侨城集团因业态创新不足及重地产轻景区策略退出 其关联公司广州华侨城文旅小镇投资有限公司曾持有地块被政府以2.99亿元收回 [10][11]
首届汕头康博会开幕!123行动计划打造“国际健康华侨城”
南方都市报· 2025-08-09 13:37
大会概况 - 2025首届汕头大健康产业创新发展大会暨健康产品博览会于8月8日在汕头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主题为"健康中国 活力汕头" [1] - 大会吸引300余家企业参展 涵盖中西医药 医美保健 健康食品等领域 现场设置AI医疗和义医义诊区 [3] - 现场发布促进大健康产业发展10条举措 与7家国际商会达成战略合作 签约13个项目 启动12个重点项目落地 [3] 产业发展历史 - 汕头大健康产业历史悠久 宋元时期潮阳县惠民药局已开始施仁济世 官府补贴为民解疾 [6] - 汕头开埠后 华侨和慈善团体兴医办厂 著名爱国华侨胡文虎创办永安堂制药厂 生产"虎标万金油"驰名海内外 [6] - 改革开放后产业多元化发展 涌现医学影像设备 抗原检测试剂 营养保健食品等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和隐形冠军 [6] 产业现状 - 汕头拥有165家"四上"企业 覆盖化学制药 生物医药 现代中药 医疗器械 健康食品 智慧康养和高端医疗服务全产业链 [8] - 局部抗感染药物占全国九成以上市场 湿润烧伤膏成为国际创伤救治的"中国名片" [8] - B超等高端医疗器械远销欧美 日韩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8] 未来发展计划 - 汕头将推进"一港二区三工程"123行动计划 构建中国(汕头)燕窝港 打造辐射全国及东南亚的燕窝产业枢纽 [10] - 联动总部经济区和临港智造区两大平台 招引超百家大健康企业设立总部及生产基地 [10] - 实施创新医药培育 医美康养融合 健康食品提升三大工程 构建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体系 [10] - 目标建成具有区域竞争力的千亿级产业集群 打造"国际健康华侨城" [10]
多家上市文旅企业发布半年报预告,几家欢喜几家忧?
搜狐财经· 2025-08-07 18:45
行业整体表现 - 截至2025年8月7日,25家A股上市文旅企业中15家预计合计亏损约40亿元,反映行业普遍承压[1] - 亏损主因包括"旺丁不旺财"市场趋势、经济转型、房地产下行及消费需求个性化(注重情绪价值、务实消费)等多重因素叠加[1] - 行业呈现"高频化、分层化、下沉化"特征,2025年上半年国内居民出游总人次达32.85亿(同比+20.6%),花费3.15万亿元(同比+15.2%),农村居民出游人次及花费增速显著高于城镇(人次+30.6%,花费+30.1%)[11] 企业亏损情况 - 华侨城A(000069 SZ)亏损额最高,预计归母净利润亏损23-29亿元(同比增亏117.77%-174.58%),主因结转项目收入及毛利率同比下降[3] - 华天酒店(000428 SZ)预计归母净利润亏损0.95-1.25亿元,资产结构中重资产占比过高导致"资产重、盈利弱、转型难"恶性循环[5] - 盈新发展(000620 SZ)、长白山(603099 SH)、大连圣亚(600593 SH)出现盈转亏,其中盈新发展亏损1.29-1.94亿元(上年同期盈利0.458亿元),主因房地产项目交付减少[6] 盈利企业亮点 - 锦江酒店(600754 SH)盈利最高,预计归母净利润3.6-4亿元(同比-57.53%至-52.81%),扣非净利润3.9-4.1亿元(同比+0.38%-5.53%)[7] - 祥源文旅(600576 SH)预计归母净利润0.9-0.97亿元(同比+51.44%-63.22%),通过"投资运营一体化"战略及轻资产托管业务实现增长[10] - 桂林旅游(000978 SZ)归母净利润800万元(一季度亏损0.13亿元),客流量回升及收回欠款5434万元(含坏账转回1999万元)推动业绩改善[8] 市场趋势与机遇 - 亲子家庭类(如主题公园)成为资本青睐领域,海昌海洋公园股权收购、大连圣亚控制权变更等案例显示该细分市场盈利潜力[11][12] - 暑期市场数据亮眼:文旅预订增速+38%,暑运旅客量9.53亿人次(同比+5.8%),亲子游占比超60%,避暑游/研学游订单+70%[12] - AI技术将重塑行业价值链,应用场景包括个性化旅行建议、沉浸式体验、智慧化运营等,推动企业数字化升级[13][14] 竞争格局变化 - 互联网巨头(京东、阿里巴巴、抖音、美团)跨界进入酒旅预订市场,加剧行业"外卷"[13] - 酒店业面临RevPAR同比下滑8%(暑期数据),主因入住率下降及供应量持续增长[12] - 行业内部存量竞争(内卷)与外部跨界竞争(外卷)交织,倒逼商业模式创新[13]
退出困难、本金被套,房地产跟投机制在行业变革中淡出
第一财经· 2025-08-06 16:21
跟投机制演变 - 跟投机制最初于2012年前后出现 旨在将企业与员工利益绑定 提升管理效率和员工能动性[2] - 在市场上行期 跟投成为造富神器 碧桂园跟投年化自有资金收益率曾达60%以上 诞生多个年薪过亿区域总裁[6] - 2014年万科实施跟投后 项目开发周期缩短4-5个月 营销费用率降低[7] 行业扩张作用 - 跟投机制推动房企规模跃升 碧桂园从2012年销售金额475亿元(行业第九)跃升至2017年后稳居行业第一[8] - 2013-2017年房地产销售保持高增长 多个年份增速超10% 2016年突破10万亿大关[8] - 金地、保利、招商蛇口、越秀、旭辉等规模房企纷纷跟进跟投制度[8] 机制异化过程 - 2018年前后行业竞争加剧 中小房企将跟投作为融资渠道 集团只出5%-10%资金 剩余5%资金缺口通过员工跟投获取[9] - 从管理层跟投转向全员跟投模式 部分企业要求强制跟投否则取消奖金[3][10] - 跟投收益下降 万科2019年表示行业前50强中近30家出现"跟不动"情况[10] 下行期困境 - 房地产连续调整近4年 高位跟投项目多数亏损 部分员工本金回收率仅10%-20%[1] - 资金返还周期从1年延长至2-3年 项目资金受多方监管 即便销售良好资金也需滞留至项目清算[4] - 2021年后跟投无法及时返回本金情况增多 部分项目建设放缓导致清算困难[11] 企业应对措施 - 部分房企将强制跟投改为自愿跟投 降低单项目跟投资金峰值比例[11] - 万科2022年修订跟投制度 取消特殊劣后机制 引入模拟清算退出机制[10] - 华侨城2019年跟投方案降低跟投额度 细化分红规定[10]
湖南省第三工程有限公司被华侨城集团“拉黑”
齐鲁晚报· 2025-08-05 08:35
公司处罚信息 - 华侨城集团发布对湖南省第三工程有限公司的黑名单处罚 [1] - 湖南省第三工程有限公司因违反华侨城集团采购及供应商管理规定被暂停投标资格 [1] 公司背景 - 湖南省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于1951年 由湘潭市泥木合作社发展而来 [2] - 公司历经多次合并与重组 包括株洲基本建设工程队 湘潭市工程局等 [2] - 1983年更名为湖南省第三工程公司 2008年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并启用现名 [2] - 现为湖南建设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全资子企业 简称湖南建投三建集团 [2]
房地产行业周度观点更新:如何看待产业政策的节奏和空间?-20250803
长江证券· 2025-08-03 22:15
行业投资评级 - 房地产行业投资评级为"看好"并维持[11] 核心观点 - 7月政策预期不应过高 但9月至Q4产业政策具备较强宽松预期 止跌回稳需进一步政策加码[2] - 行业量价快速下行阶段可能已过 核心区和优质房产存在结构性亮点[4] - 优质地产股当前股价较去年底部溢价不大 顺周期板块估值抬升提供补涨空间[4] - 建议关注轻库存、区域优质、产品力强的龙头房企 以及现金流稳定的经纪、商业地产和央国企物管[4] 市场表现 - 本周长江房地产指数下跌2.76% 跑输沪深300指数1.01个百分点 行业排名24/32[5] - 年初至今累计下跌0.45% 跑输沪深300指数3.50个百分点 行业排名29/32[5] - 开发类公司周度平均下跌6.02% 物业类下跌4.07% REITs类上涨0.64%[14] 政策动态 - 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 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6] - 上海推进"两旧一村"改造 计划2024-2026年启动66个城中村改造项目 今年计划启动25个[6] - 北京完善生育支持政策 对多子女家庭购房给予支持[18] 销售数据 - 37城新房成交面积四周滚动同比下降19.1% 较上周扩大7.2个百分点[7] - 19城二手房成交面积四周滚动同比下降2.3% 较上周收窄3.0个百分点[7] - 7月37城新房成交同比下降18.3% 19城二手房下降4.4% 12城合计下降15.7%[7] - 年初至今37城新房累计下降4.9% 19城二手房累计增长15.3%[7] 政策空间分析 - 常规政策空间包括首付、利率、税费和限购等因城施策措施[8] - 超常规政策空间包括:房贷结构性工具、公积金贷款降息提额、大中城市旧改货币化等[8] - 防风险框架下产业政策目标明确 政策空间充足 未来宽松只是节奏问题[8]
7月“武汉好房”卖得好 准四代住宅开盘3小时销售额破亿元
长江日报· 2025-08-03 08:45
武汉房地产市场回暖 - 7月武汉新建商品房网签10405套,同比增长13%,新建商品住房网签8212套,同比增长5% [1] - 业内专家认为武汉房地产市场回暖态势明显,优质地块争抢激烈,好房与土地市场形成正向共振 [1] - 华侨城红坊项目7月来访量达750多组,认购80套左右,登顶2025年1-7月全市网签榜单第一 [2] 高品质住宅受青睐 - 华侨城·天荟项目开盘3小时销售额达1亿多元,128平方米四房因7.9米面宽阳台、高楼层观湖视野和98%得房率受购房人青睐 [3] - 购房者表示当前政策优惠(免契税、15%首付、3%+利率、120万公积金贷款)是买房好时机 [3] - 武汉多个楼盘营销中心因高品质住宅上市仍受购房者关注和捧场 [2] 土地市场与住宅市场良性循环 - 自6月以来武汉土地市场热点频现,汉口核心地块溢价率达54.36%,创武汉住宅楼面地价历史第二高 [4] - 2024年武汉单宗住宅地块平均建筑面积较2021年减半,平均容积率降至2.0以下 [5] - 上半年武汉按新规打造的项目首开去化率超70%,是一般项目的2-3倍,去年高品质项目开盘去化率超80% [5] 行业转型趋势 - 武汉楼市正从规模竞争转向品质竞争,"好房子"内涵持续丰富 [5] - 开发商从利润导向转向用户思维,以"好房子"逻辑激活需求 [5] - 武汉优化供地结构,增加中心城区低密优质地块供应,推行住宅设计创新试点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