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000931)
搜索文档
中关村科技租赁(01601.HK)与安迈特科技(湖州)订立融资租赁协议

格隆汇· 2025-09-25 22:31
融资租赁协议 - 中关村科技租赁作为出租人与承租人安迈特科技(湖州)订立融资租赁协议IV [1] - 出租人购入承租人自有租赁资产IV 转让价款为人民币3000万元 [1] - 出租人将租赁资产IV租回给承租人 租赁期为30个月 [1] 租赁款项构成 - 总租赁款项约为人民币3245.3098万元 [1] - 融资租赁本金为人民币3000万元 [1] - 融资租赁利息收入(含增值税)约为人民币245.3098万元 [1]
中关村科技租赁(01601)与山西中星技术订立融资租赁协议
智通财经网· 2025-09-25 22:25
融资租赁协议 - 中关村科技租赁与山西中星技术有限公司订立融资租赁协议IV 交易日期为2025年9月24日 [1] - 出租人购入承租人自有租赁资产监控系统设备 转让价款为人民币4800万元 [1] - 租赁资产租回给承租人 租赁期12个月 总租赁款项约为人民币4932.78万元 [1]
中关村科技租赁与山西中星技术订立融资租赁协议
智通财经· 2025-09-25 22:24
融资租赁交易 - 中关村科技租赁作为出租人与承租人山西中星技术有限公司订立融资租赁协议IV [1] - 出租人购入承租人自有租赁资产监控系统设备 转让价款为人民币4800万元 [1] - 租赁资产租回给承租人 租赁期12个月 总租赁款项约为人民币4932.78万元 [1]
中关村科技租赁与江西金铂铼资源循环新技术订立融资租赁协议
智通财经· 2025-09-25 22:24
融资租赁协议 - 公司与江西金铂铼资源循环新技术有限公司订立融资租赁协议II 交易金额为人民币2500万元 [1] - 租赁资产为危废处置设备 租赁期为60个月 [1] - 总租赁款项约为人民币2974.215万元 [1]
中关村科技租赁(01601)与江西金铂铼资源循环新技术订立融资租赁协议
智通财经网· 2025-09-25 22:23
融资租赁交易 - 中关村科技租赁与江西金铂铼资源循环新技术有限公司签订融资租赁协议II 交易金额为人民币2500万元 租赁期限60个月 总租赁款项约人民币2974.215万元 [1] - 租赁标的物为危废处置设备 出租人先购入承租人自有设备后回租 [1] - 交易时间定于2025年9月24日 属于融资性租赁业务模式 [1]
波场TRON八周年:从中关村一间办公室到全球Web3核心基础设施的传奇
财富在线· 2025-09-25 18:05
品牌升级与周年庆典 - 波场TRON于创立八周年之际升级品牌Logo 采用加粗信任边界设计理念 强化品牌辨识度和技术驱动形象 [1][3][5] - 八周年庆典口号为"八年同行 未来共进" 展现区块链生态的先锋创新特性 [1] - 发布全新品牌概念片《为每一个人》 阐释为全球80亿人实现金融自由的使命愿景 [5] 发展历程与市场地位 - 公司自2017年创立以来实现指数级增长 成为全球领先公链平台 [1][7] - 截至今年9月全球账户总数超3.33亿 总交易量突破115亿笔 总锁仓额(TVL)超280亿美元 [7][8] - 日均活跃地址达250多万 主导USDT发行且供应量近800亿美元 成为全球数字金融核心基础设施 [8] 技术生态成就 - 技术创新方面主网持续优化 交易速度和吞吐量行业领先 支持AI升级且费率降低60% [10] - 生态覆盖DeFi、NFT、GameFi和元宇宙领域 全球用户规模突破3亿 2025年上半年DeFi TVL和稳定币市场份额领先 [10] - 2022年10月被多米尼克官方指定为国家区块链基础设施 成为首个与主权国家合作的大型公链 [10] - 今年7月TRON.Inc亮相纳斯达克敲钟仪式 并被美国商务部选用于GDP数据发布 [10] 行业认可与社区反馈 - 八周年庆典获香港数码港董事孔剑平、The Graph CEO Nick及加密KOL TC等行业人士公开祝福 [12] - 社区成员认可平台在资产增值方面的价值 形成全球化用户与开发者网络 [10][12] 未来发展规划 - 公司将以八周年为新起点 继续深耕去中心化技术并优化用户体验 拓展生态边界 [14] - 致力于提供更安全高效开放的区块链服务 履行Web3基础设施使命 引领区块链驱动的数字未来 [1][14]
天融信:公司与华为、中关村机器人创新中心、汉王科技等多家企业开展合作
证券日报· 2025-09-25 16:08
战略合作 - 公司持续深化AI+安全战略布局 [2] - 与华为、中关村机器人创新中心及汉王科技等多家企业开展合作 [2] - 共同推动人工智能领域技术创新应用与产品方案整合 [2] 业务发展 - 为各行业客户智能化转型提供安全护航 [2] - 为各行业客户智能化转型提供算力支撑 [2]
最新公布,海淀新增4家园区获评“中关村特色产业园”
新京报· 2025-09-25 16:01
中关村特色产业园新增名单及海淀区产业布局 园区新增认定情况 - 北京市第三批中关村特色产业园新增24家园区 其中海淀区占4家 分别为中关村(海淀)具身智能创新产业园、中关村(海淀)国际机器人产业园、中关村AI北纬社区和中关村科学城AI数字能源产业园[1] 园区功能定位 - 中关村特色产业园以集聚产业创新资源、提升产业创新效率、促进产业集群发展为核心功能 在空间规模、运营管理、产业发展等方面具备高水平[1] - 中关村AI北纬社区重点打造国际AI原生创业孵化平台、AI未来世界实验展示窗口和国际AI能力建设中心[1] - 中关村科学城AI数字能源产业园构建以AI+能源基础软硬件研发测试平台为核心的技术融合创新体系 总建筑面积约24万平方米[2] - 中关村国际机器人产业园形成以智能机器人为核心的"1+4"产业格局 涵盖人工智能赋能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新材料和生物医药[2] - 中关村具身智能创新产业园打造技术研发、产业转化与创新孵化一体化平台 构建五大产业赋能平台及多场景测试场[2] 历史园区基础 - 海淀区此前已培育9家特色园区 包括中关村东升科技园、中关村软件园、中关村集成电路设计园等[3] - 这些园区作为技术创新策源地和全球创新网络关键节点 通过链接国际资源、培育科技企业和汇聚高端人才支撑区域创新[3] 集群发展策略 - 新认定4家园区将与原有9家园区形成产业互补、生态联动的创新集群 增强区域创新发展整体效能[3] - 通过标杆示范作用推动科技园区国际化、专业化和集群化水平提升 强化海淀国际创新枢纽影响力[3]
机构:三季度北京甲级写字楼净吸纳量创年内新高,中关村表现亮眼
贝壳财经· 2025-09-24 19:38
市场表现 - 北京甲级写字楼市场季度净吸纳量创年内新高达到12.5万平方米 连续第九个季度实现去化 季度平均去化量约8万平方米 [1] - 市场空置率回落至19.3% 环比下降近1个百分点 空置压力短期内有效缓解 [1] - 整体市场净有效租金季度环比下降3.5%至每月每平方米227.3元 以价换量仍是基本去化策略 [2] 需求结构 - 科技创新引领产业能级跃迁 深度重塑北京写字楼市场需求结构 推动构建产业创新浓度与空间价值溢价的正向循环机制 [2] - 中关村子市场净吸纳量再度超过6.3万平方米 连续五个季度内第二次单季度突破6万平方米 [2] - 中关村空置率大幅回落至15.1% 环比下降3.9个百分点 同比下降4.6个百分点 较两年前下降5.9个百分点 [2] 区域分化 - 跨板块与跨资产类别竞争强度居高不下 区域市场分化特征凸显 子市场表现冷热不均 [2] - 中关村14个监测项目空置率低于10% 其中10个项目空置率降至5%以下 有望成为首个租金企稳回升的子市场 [2] - 科创类企业新增办公需求规模尚不足以拉动整体市场企稳 需求呈现结构性复苏与区域分化特征 [3] 市场展望 - 科技创新驱动优质企业从低效资产向优质资产转移 写字楼市场将迎来残酷出清周期 [3] - 科技创新周期与市场再平衡周期双周期共振 驱动市场迈向以质量变革和效率提升为核心的新供给侧改革 [3] - 市场仍需更强劲且可持续的新增需求支撑 以应对未来甲级写字楼供应量 [3]
中关村工业互联网产业园加速国际化 链接韩日等海外创新资源
证券日报网· 2025-09-24 15:29
行业活动与国际合作 - IASP2025世界大会在北京举办 吸引4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科技园区 领军企业及政府机构参与[1] - 中关村工业互联网产业园与韩国首尔经济振兴院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 聚焦企业跨境落地服务 联合技术研发 国际市场拓展 园区运营管理经验互鉴四大方向[2] - 日本京都研究院实地考察园区 围绕园区运营 企业服务 技术创新等核心议题展开交流[2] 公司战略与定位 - 中关村工业互联网产业园定位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策源地 总规划面积达45万平方米[2] - 重点布局智能装备 能源电力 电子信息 航空航天四大核心领域[2] - 构建覆盖工业互联网网络 工业自动化 工业软件等七大细分领域的全产业链生态体系[2] 业务进展与成果 - 园区一期于2024年11月正式开园 已引进49家优质科技企业[3] - 依托绿色智慧园区建设 政策红利释放 产业集群协同效应等优势扩大国际合作版图[3] - 联合北方工业大学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等机构共建共性技术平台与实训基地[3] 政策支持与机制创新 - 石景山区推行"一产业一链长"工作机制 重点培育工业互联网 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3] - 系统推进产业生态构建与链式协同发展[3] - 园区作为该机制下的核心载体与示范标杆[3] 未来发展计划 - 持续深化与海外科技企业 产业园区的合作 为中国科创企业搭建国际通道[4] - 总结园区建设经验 为全球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提供可复制推广的中国智慧[4] - 助力构建开放 协同 共赢的全球创新生态[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