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思科(002653)
搜索文档
海思科(002653) - 关于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第一个解除限售期解除限售条件成就的公告
2025-11-09 15:45
业绩总结 - 2024年营业收入37.21亿元,满足业绩考核条件[5] - 2024年获受理药物IND申请13个,满足业绩考核条件[5] 激励计划 - 2025年11月7日通过2024年激励计划首解限售议案[1] - 6名激励对象可解限售1740000股,占总股本0.1554%[1] - 2024年激励计划首解锁期解除限售比例30%[4] - 预留授予价格由14.10元/股调为13.955元/股[6] - 核心骨干获授580万股,本次解锁174万股,剩406万股[9]
海思科(002653) - 北京市中伦(深圳)律师事务所关于海思科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第一个解除限售期解除限售条件成就相关事项的法律意见书
2025-11-09 15:45
北京市中伦(深圳)律师事务所 关于海思科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24 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 第一个解除限售期解除限售条件成就相关事项的 法律意见书 二〇二五年十一月 北京市中伦(深圳)律师事务所 关于海思科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24 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 第一个解除限售期解除限售条件成就相关事项的 法律意见书 致:海思科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市中伦(深圳)律师事务所接受海思科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 称"海思科"或"公司")的委托,担任海思科实施 2024 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以 下简称"本次激励计划")相关事宜的专项法律顾问。 本所律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中 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以下简称"《证券法》")、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 下简称"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 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和《海思科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24 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以下简称"《激励计划》")的规定, 就海思科本次激励计划第一个解除限售期解除限售条件成就相关事项出具法律 意见书(以下简称"本法律意见书" ...
海思科:11月7日召开董事会会议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09 15:45
(记者 张明双) 每经AI快讯,海思科11月9日晚间发布公告称,公司第五届第三十二次董事会会议于2025年11月7日以通 讯表决方式召开。会议审议了《关于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第一个解除限售期解除限售条件成就的 议案》等文件。 每经头条(nbdtoutiao)——实探诺辉健康:杭州总部多处办公地人去楼空,北京实验室拖欠租金遭催 缴,前员工称被曝的只是冰山一角 ...
海思科(002653) - 第五届董事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决议公告
2025-11-09 15:45
会议情况 - 海思科第五届董事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于2025年11月7日通讯表决召开[1] - 会议应出席董事5人,实际出席5人[1] 激励计划 - 《关于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第一个解除限售期解除限售条件成就的议案》以4票同意通过,关联董事回避表决[1] - 符合解除限售条件激励对象6人[2] - 可解除限售股票1740000股,占总股本0.1554%[2] - 议案已通过薪酬与考核委员会2025年第三次会议审议[4]
海思科(002653) - 第五届董事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2025年第三次会议决议
2025-11-09 15:45
会议情况 - 公司于2025年11月6日召开第五届董事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2025年第三次会议[1] - 会议应到委员3名,实到委员3名[1] 议案表决 - 会议以记名表决方式通过《关于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第一个解除限售期解除限售条件成就的议案》[1] - 委员严庞科回避表决,表决结果为赞成2票,弃权0票,反对0票[2] 后续安排 - 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同意办理相关事宜并提交董事会审议[1]
海思科跌2.01%,成交额2288.74万元,主力资金净流出177.64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1-07 10:14
股价与资金流向 - 11月7日盘中股价下跌2.01%,报52.77元/股,总市值590.98亿元 [1] - 当日成交额2288.74万元,换手率0.09%,主力资金净流出177.64万元 [1] - 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上涨60.01%,但近5个交易日下跌6.85%,近60日下跌6.75% [1] 公司业务与行业 - 公司主营业务为化学药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麻醉产品是最大收入来源,占比39.81% [1] - 公司属于医药生物-化学制药-化学制剂行业,涉及创新药、生物医药等概念板块 [1] 股东与股本结构 - 截至9月30日股东户数为1.29万户,较上期增加12.87%,人均流通股减少11.40%至37342股 [2] - 多家知名公募基金位列前十大流通股东,其中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增持988.04万股至1806.01万股 [3] 财务业绩 - 2025年1-9月实现营业收入33.00亿元,同比增长19.95% [2] - 同期归母净利润为2.95亿元,同比减少22.66% [2] 分红与机构持仓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36.73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6.87亿元 [3] - 多数机构投资者在第三季度增持,如中欧医疗健康混合A增持12.12万股 [3]
强势股追踪 主力资金连续5日净流入77股
证券时报网· 2025-11-05 17:02
主力资金净流入天数排名 - 寒武纪-U连续50个交易日主力资金净流入,为统计期内最长记录 [1] - ST中迪连续15个交易日主力资金净流入,位列第二 [1] - 九鼎投资连续14个交易日主力资金净流入 [1] - 海天股份连续11个交易日主力资金净流入 [1] - *ST宝鹰连续8个交易日主力资金净流入 [1] 主力资金净流入总规模排名 - 寒武纪-U连续50天累计净流入63.25亿元,规模最大 [1] - 浦发银行5天累计净流入7.77亿元,位列第二 [1] - 中信银行6天累计净流入4.39亿元 [1] - 江苏银行5天累计净流入3.42亿元 [1] - 亚星锚链5天累计净流入3.31亿元 [1] 主力资金净流入占成交额比例排名 - *ST宝鹰主力资金净流入占成交额比例排名居首,该股近8日上涨47.72% [1] - 中信银行净流入占比为12.37% [1] - 实达集团净流入占比为12.00% [1] - 微电生理-U净流入占比为11.05% [1] - 华源控股净流入占比为10.49% [1] 累计涨幅显著个股 - 海天股份在11天净流入期间累计涨幅达64.35% [1] - 方直科技在7天净流入期间累计上涨26.92% [1] - 博盈特焊在8天净流入期间累计上涨23.08% [1] - 九鼎投资在14天净流入期间累计上涨19.94% [1] - 实达集团在5天净流入期间累计上涨16.86% [1]
大药的诞生,才是医药的未来
海通国际证券· 2025-11-05 15:29
核心观点 - 医药行业在经历三年回调后于2025年表现优异,主要受益于创新药供给需求双向奔赴及医疗器械内需复苏、外需强劲增长 [3] - 未来医药行业研究的主要逻辑将围绕需求和供给展开,内需有望持续改善,外需(BD交易)预计在2026年再创新高 [3][7] - 中国医药行业有望逐步诞生世界级企业,中国企业已在多个细分领域走上国际舞台,中国已成为全球TOP 20 MNC第二大项目来源地 [4][22] - 投资策略建议以供需结构为基石、产业升级为锚点,重点关注创新药、CXO、医疗器械等细分领域机会 [5] 行业供需与产业升级 - 需求增长随创新周期和政策调控周期波动,2025年迎来大量海外BD落地(外需井喷),医保局政策转向支持产业,建立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商保创新药目录即将落地 [3] - 供给变化体现"有限供给"特点,专利保护和政府监管形成高壁垒,中国企业在创新药多个细分领域国际竞争力提升 [4] - 医药各细分行业成长及估值逻辑不同,需结合供需结构和产业升级开展细分研究 [5] 创新药领域投资机会 - 全球制药行业格局随重磅产品成长周期发生结构性变化,礼来(市值7993亿美元)、艾伯维(市值4031亿美元)等稳居前列,恒瑞医药(市值590亿美元,排名前进5名)、百济神州(市值385亿美元,排名前进9名)等中国公司排名显著提升 [12][15] - MNC的BD交易活跃,1H25 TOP MNC累计支付BD首付款及M&A金额约244亿美元,全年BD额度约580亿美元,中国已成为全球TOP 20 MNC第二大项目来源地,交易金额占比达37.4% [16][18][22] - Co-Co(共同开发)模式成为积淀全球商业化能力的重要选择,可享受更高收益分成(如美国市场可达50%)并加速全球化能力建设,代表案例包括百利天恒&BMS、信达生物&武田等 [26][27][28] 细分治疗领域与技术展望 - 肿瘤领域:IO2.0+ADC将成为未来10-15年最广谱治疗范式,2026年将陆续读出POC数据,重点关注PD(L)1*VEGF双抗+ADC的竞争格局,市场规模PD(L)1双抗预计达2000亿美元,ADC预计2030E达660亿美元 [31][32][33] - 代谢领域:GLP-1市场持续增长,2025年预计全年超700亿美元,替尔泊肽Q3销售额突破101亿美元,下一代研发方向包括Amylin、长效、小分子、小核酸及高质量减重 [34][36][37][38] - 自免领域:B细胞清除赛道突出,MNC加速布局in vivo CAR-T,2026年TCE赛道将读出POC数据,关注细胞因子双抗(如赛诺菲lunsekimig)及PROTAC技术突破 [31][44][45][46] - 小核酸领域:正进入从1到10的产业加速期,2026年将在减重、CNS及大适应症(如MG、IgA肾病、HBV、Lpa)迎来重要数据读出 [31][47][48][49] - 心血管代谢领域:关注小核酸热点靶点如Lp(a)、PCSK9、APOC3等,中国企业部分靶点进度领先 [41][43] 内需市场与政策环境 - 中国创新药市场空间广阔,2024年销售额约1.3万亿元,创新药占比约13%,医保内创新药支出约1000-1500亿元,占比7-13%,相比欧美市场(创新药占比80-90%)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51][55] - 政策端大力支持创新药发展,国家层面将生物医药领域定位为新质生产力,医保局优化集采政策,第十一批集采首次进行优化,尊重临床用药选择,反内卷优化竞价规则 [56][57][59][60] - 创新药产业进入药品上市兑现期,2020-2025年IND数量持续增加,未来3-5年上市数量将进入高增长阶段,大型药企、中型药企及商业化biotech基本面持续向上,多家头部公司预计2025-2026年扭亏 [61][64][68][69] CXO及上游产业链 - 全球需求逐步回暖,生物安全法案对中国企业竞争力影响有限,外需关注业绩确定性,内需关注边际改善 [7][74] - 2024年海外投融资303亿美元(+20%),2025年国内投融资呈现改善趋势,Q3国内投融资额16亿美元(+198%),行业供给增速放缓,未来聚焦提质增效 [76][77][79][82] - 关税及地缘政治短期扰动有限,本土供应链在工程师红利、知识产权保护(中国指数66.7 vs 印度61.1)、成本优势(最低时薪2.8美元)等方面具备长期竞争优势 [74][84][85][86] - 新签订单增长趋势向好,药明康德新签+30%,药明合联在手订单+71%,临床CRO和临床前CRO订单在25Q2-Q3呈现恢复趋势 [87] 投资标的推荐 - Pharma平台型公司:恒瑞医药、翰森制药、中国生物制药、百济神州优于大市评级,相关标的包括石药集团、信达生物 [7][70] - 细分领域龙头:科伦博泰生物、康方生物、三生制药、映恩生物、泽璟制药、益方生物优于大市评级 [7][70] - 国内市场方向:海思科、信立泰、甘李药业优于大市评级 [7][70] - CXO板块:药明康德、药明合联、药明生物、泰格医药、皓元医药、昭衍新药优于大市评级 [7][87] - 医疗器械板块:联影医疗、乐普医疗、惠泰医疗、春立医疗、新产业优于大市评级 [7]
大药的诞生,才是医药的未来:医药行业2026年年度策略
海通证券· 2025-11-05 10:03
核心观点 - 医药行业是永恒的朝阳行业,2025年全指医药表现优异,主要得益于创新药板块供给需求双向奔赴以及医疗器械板块内需复苏、外需强劲增长 [2] - 未来医药行业研究的主要逻辑将围绕需求和供给展开,内需有望持续改善,外需通过BD交易持续井喷 [2] - 中国医药行业有望逐步诞生世界级企业,在创新药等多个细分领域已走上国际舞台 [3] - 2026年投资策略应以供需结构为基石、产业升级为锚点开展细分研究 [4] 行业需求分析 - 医药行业需求增长随创新周期和政策调控周期波动,2009-2019年全球及本土行业快速扩容,2020-2022年受新冠需求激增,2023-2024年需求回落,2025年迎来海外BD落地导致外需井喷 [2] - 国家医保局政策从"管3万亿存量"转向"做增量",建立1+3+N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创新药械鼓励政策持续推出,商保创新药目录即将落地,集采政策不断优化 [2] - 2024年我国药品市场销售额约1.3万亿元,同比增长4%,创新药占比约13%;医保内创新药支出约1000-1500亿元,占医保药品支出7-13%,相比欧美市场80-90%的占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50] 行业供给特点 - 医药行业供给体现"有限供给"特点,专利保护、政府监管导致进入壁垒高,供给变化周期以年为单位,不易陷入无序竞争 [3] - 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竞争格局与国际形势变化相关,中国创新药资产得到MNC广泛认可 [3] - 中国已成为全球TOP 20 MNC第二大项目来源地,2024-2025年TOP20 MNC与中国企业交易占比从7%跃升至19%,截至2025年8月达成22笔引进中国资产的交易,占其全球交易量近20% [19] 细分行业投资机会 创新药 - 全球创新活跃,中国产业升级持续,2026年肿瘤领域核心主线下一代IO+ADC将陆续读出POC数据,关注pan-KRAS为代表的肿瘤精准治疗突破 [5][29] - 代谢领域MNC持续布局amylin、长效、smGLP-1、小核酸等下一代减重资产;自免领域B细胞清除赛道突出,从自体CAR-T、TCE到in vivo CAR-T布局有望改变治疗范式 [5][29] - 小核酸领域迎来从肝内到肝外、从罕见病到大适应症的1到10元年 [5][29] - IO2.0+ADC将成为肿瘤领域未来10-15年最广谱的治疗范式,2026年是相关数据首次发布的一年 [32] 医疗器械 - 2026年内需有望逐步复苏,出海逻辑持续兑现,关注国产化率低、出海空间大的板块 [6] CXO - 全球需求逐步回暖,生物安全法案未对中国企业竞争力形成本质影响,外需关注业绩确定性,内需关注边际改善 [6] - 2024年全球创新药领域投融资303亿美元(+20%),其中国内投融资43亿美元(-10%);2025Q1-Q3全球投融资187亿美元(-13.3%),国内投融资31亿美元(+2.1%),呈现改善趋势 [74] - 本土CXO工程师红利、基础配套设施、环保人力成本、快速响应及交付优势显著,在前沿药物范式如多肽、ADC、寡核苷酸等领域实现对印度等大幅领先 [84] 政策环境支持 - 国家支持创新药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2024年7月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生物医药领域为新质生产力,国务院审议通过《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 [52] - 2025年7月医保局联合卫健委发布《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稳定医保内创新药价格,鼓励商业保险创新药目录 [52] - 集采政策不断优化,第十一批集采重设中标模式避免唯低价论,优化报量规则,打击围标串标;2018年至2025年初集采累计节省医保资金4400亿元,其中约80%(3600亿元)用于谈判药完成创新药腾笼换鸟 [55] 企业基本面改善 - 制药板块大部分公司已摆脱负面因素进入基本面向上区间:大型药企收入和利润持续震荡向上;中型药企在2H22探底后持续走强;商业化biotech从2025年开始盈利,多家头部公司2025-2026年持续扭亏 [60][64] - 百济神州1H25净利润6.84亿元,预计2025年盈利;信达生物1H25净利润8.34亿元,预计2025年盈利;多家biotech公司预计2026年实现盈利 [65] 全球医药企业格局变化 - 礼来稳居全球市值第一(7993亿美元),Tirzepatide(248亿美元)大单品高速增长及下一代减重资产布局领先 [9][11] - 诺和诺德排名从第4退至第8(1772亿美元),司美格鲁肽受替尔泊肽竞争超预期且下一代减重管线断档 [9][11] - 恒瑞医药排名前进5名至第19(590亿美元),创新药管线研发和商业化全面兑现,重磅BD持续落地 [9][11] - 百济神州排名前进9名至第29(385亿美元),泽布替尼全球商业化进展超预期,管线进展积极 [9][11] MNC BD交易动态 - 1H25 TOP MNC累计支付BD首付款及M&A金额约244亿美元,对比全年约580亿美元BD额度使用约一半 [14] - 面对不同LOE压力的MNC有不同BD策略:LOE压力大的偏向引入后期资产(如BMS、罗氏、强生、GSK);增长良好的偏向引入早期资产(如艾伯维、阿斯利康、诺和诺德、礼来、安进) [14] - 2025年MNC达成3亿美元以上交易呈现两种趋势:在既有优势领域引入新技术巩固优势;通过管线、公司收并购拓展新治疗领域 [18]
海思科:关于获得创新药HSK39297片新适应症《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的公告
证券日报· 2025-11-03 19:11
药物研发进展 - 公司于11月3日晚间公告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评中心下发的《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2] - 获批进入临床试验的药品名称为HSK39297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