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华林证券(002945)
icon
搜索文档
委托第三方揽客,华林证券上海分公司与相关员工被监管点名
搜狐财经· 2025-10-15 18:57
日前,上海证监局发布了多则行政监管措施,其中两则与华林证券相关,分别指向了华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以下简称"华林证券上海分公司") 以及相关员工。 据悉,华林证券上海分公司相关员工在开展经纪业务时存在违规情况,因此分公司与员工均被监管"点名"。 | ,名 称 | 关于对华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决定 | | | --- | --- | --- | | 文 号 | 沪证监决〔2025〕174号 | 主题词 | 委托第三方揽客违规 从公告内容来看,华林证券员工金晓静在华林证券上海分公司(原华林证券上海南京西路证券营业部)任职期间,存在委托证券经纪人以外的第三方进行客 户招揽活动的情形。 上海证监局认定上述行为不符合《证券经纪人管理暂行规定》相关规定,违反了《证券公司和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合规管理办法》的规定。上海证监局决 定对其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 南都·湾财社据中证协官方从业人员公示查询发现,当前仅有一名证券从业人员名为"金晓静",登记类别为"一般证券业务",登记状态为"正常",但登记机构 为万联证券。 不过,金晓静有在华林证券的工作经验。登记变更记录显示,2009年3 ...
A股券商股转跌,华泰证券跌超2%
格隆汇· 2025-10-15 10:56
格隆汇10月15日|A股市场盘初上涨的券商股目前回调转跌,其中,华林证券、华泰证券、国元证券、 湘财股份跌超2%。 ...
个别券商突然“降杠杆”
第一财经资讯· 2025-10-15 08:47
A股两融规模创历史新高 - 2025年10月9日A股两融余额达到2.4455万亿元,创历史新高,随后在10月13日略降至2.4444万亿元,仍处历史第二高位 [2][4] - 2025年A股两融规模从1.8万亿元持续攀升至超2.4万亿元,8月5日突破2万亿元,9月1日超过2015年峰值2.273万亿元,9月18日站上2.4万亿元关口 [2][5] - 2025年9月融资买入金额达6.095万亿元,为年内单月最高,同时9月新开两融账户数20.54万户也为年内单月最高,截至9月末全市场两融账户总数突破1528万户 [5] 券商信用业务动态调整 - 为满足市场需求,多家券商上调信用业务规模上限,例如浙商证券将融资类业务规模由400亿元提高至500亿元,华林证券在年内两度上调信用业务总规模上限至80亿元 [7] - 华林证券于2025年10月13日起将沪深交易所标的证券融资保证金比例由80%上调至100%,券商表示此为因融资余额增长过快而进行的常规风控管理 [2][8] - 券商上调融资类业务规模是对两融市场火热需求的直接响应,意图在于满足投资者需求、提升服务水平并扩大市场占有率 [7] 两融资金流向与市场结构 - 2025年10月13日,两融交易额为2640.45亿元,其中融资余额为2.4279万亿元,当日融资净买入22.40亿元,融券余额为164.71亿元,当日净卖出3.93亿元 [3] - 杠杆资金行业偏好显著变化,10月13日有色金属行业获净买入37.52亿元,而电子、通信、汽车等行业遭大笔净卖出,个股如北方稀土、宁德时代获大笔净买入,立讯精密等遭净卖出 [4] - 两融余额占A股流通市值的比例为2.55%,显著低于2015年峰值时的4.27%,同时全市场平均担保比例在8月和9月均超过280%,整体风险可控 [10] 市场后市展望与风格切换 - 市场在10月9日创出短期高点后出现调整,受中美关系不确定性、三季报业绩及市场估值影响,10月至11月大概率进入震荡区间 [11] - 市场风格可能由AI硬件和海外映射转向防御型和业绩有支撑的行业,如创新药、非银、可选消费等,震荡期结束后可能再度转向成长 [11] - 短期稳定类和受益政策预期类的板块相对占优,但中期科技成长仍是市场主线 [12]
个别券商突然“降杠杆”
第一财经· 2025-10-15 08:43
A股两融规模动态 - 2025年A股两融规模从1.8万亿元攀升至超2.4万亿元,并于10月9日创出历史新高2.4455万亿元,随后因市场调整略有回落,10月13日两融余额为2.4444万亿元,较前一日增加25.94亿元 [3] - 融资余额占主导地位,10月13日融资余额达2.4279万亿元,占流通市值比例2.53%,融券余额为164.71亿元 [6] - 两融余额占A股流通市值比例为2.55%,显著低于2015年峰值时的4.27%,显示整体风险可控 [4][15] 两融业务月度趋势 - 两融余额在2025年1-7月于1.7万亿至1.99万亿元区间徘徊,8月5日突破2万亿元,9月18日站上2.4万亿元关口,并持续刷新纪录 [8] - 融资买入金额自5月起逐月增长,9月达到6.095万亿元的峰值,两融交易额在9月为61,118.66亿元 [8][9] - 新开两融账户数从5月低点后逐月增加,6月破10万户,8月达18.30万户,9月创年内单月最高20.54万户,截至9月末全市场账户总数突破1528万户 [8] 券商信用业务调整 - 多家券商因市场需求旺盛上调信用业务规模,例如浙商证券将融资类业务规模从400亿元提高至500亿元,华林证券在3月和9月分别将信用业务总规模上限调整为62亿元和80亿元 [11] - 华林证券于10月13日将沪深交易所标的证券融资保证金比例从80%上调至100%,旨在控制融资余额过快增长的风险,此举被视为常规风控措施 [3][12] - 行业分析指出,券商上调融资类业务规模是对市场需求的响应,旨在提升市占率和信用业务收入,而调整保证金比例则是平衡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的举措 [11][13] 杠杆资金行业与个股偏好 - 10月13日杠杆资金净买入前三大行业为有色金属(37.52亿元)、医药生物和钢铁,而电子、通信、汽车等行业遭大额净卖出 [6] - 个股方面,北方稀土、宁德时代、华虹公司等获融资客大笔净买入,立讯精密、胜宏科技等前期热门股则被净卖出 [7] - 市场风格呈现从AI硬件和海外映射向防御型行业切换的迹象,资金流向稀土、自主研发软硬件、军工及银行等板块 [16] 市场后市展望 - 机构认为当前两融余额虽处于历史高位,但整体担保比例(如8月和9月均超280%)处于中位水平,叠加流动性宽松和政策预期,风险可控 [15] - 短期市场因关税冲击和三季报业绩等因素存在调整需求,10月至11月可能进入震荡区间,风格或转向防御型及业绩支撑行业如创新药、非银金融等 [16] - 中长期来看,科技成长仍是主线,市场在震荡期结束后有望重新向上,风格从防御型再度转向成长 [16]
央行,6000亿利好!突发,上调证券融资保证金比例至100%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4 23:45
央行流动性操作 - 中国人民银行于2025年10月15日开展6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期限为6个月(182天)[1] - 央行在10月9日投放1.1万亿元,本月到期1.3万亿元,实现净投放4000亿元[1] - 此次操作被视为释放数量型政策工具持续加力信号,有助于满足企业和居民融资需求、助力政府债券发行并稳定市场信心[1] 证券行业融资政策 - 华林证券自10月13日起将沪深交易所标的证券的融资保证金比例统一上调至100%,成为继国金证券后第二家公开上调该比例的券商[1] - 融资保证金比例从行业普遍的80%提升至100%,意味着投资者在同一标的上的融资杠杆水平降低,例如100万元保证金的融资额度从125万元降至100万元[2][3] - 两家券商相继调整保证金比例,显示部分机构正在加强风险管控[4] 智能终端产业政策 - 上海市印发《上海市智能终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6—2027年)》,提出到2027年产业总体规模突破3000亿元[6] - 方案目标包括打造3家以上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消费级终端品牌,培育2家领军企业,并实现人工智能计算机、人工智能手机、人工智能新终端规模各达到千万台以上[6] - 分析认为2026年有望迎来端侧AI大年,建议重点关注消费电子龙头公司在算力侧的产品突破和端侧AI供应链地位[7] 上市公司监管动态 - 如意集团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8] 市场表现与展望 - 市场近期出现震荡,成交量放大2200亿元,被视为积极信号,筹码交换加速可能使调整更早结束[12] - 市场风格出现变化,算力芯片机器人等板块回调,而红利消费等传统资产发力[12] - 分析认为A股年内仍有冲击4000点的潜力[12]
A股两融余额处历史高位,有券商转向降杠杆
新浪财经· 2025-10-14 22:39
两融余额规模与变化 - A股两融余额从1.8万亿元增长至超过2.4万亿元,不断创历史新高 [1] - 10月9日上证指数创十年新高,两融余额当日达到历史新高的2.4455万亿元 [1] - 10月13日两融余额较前一日增加25.94亿元,达到2.4444万亿元,其中融资余额为2.4279万亿元 [1] 券商策略调整 - 此前有券商为满足市场需求上调信用业务规模上限 [1] - 华林证券于10月13日将沪深交易所标的证券融资保证金比例由80%上调至100% [1] - 华林证券相关人士表示,此次调整是由于融资余额增长太快,属于常规风控管理 [1] 市场风险与评估 - 近期两融余额处于历史高位,部分资金存在集中度高的风险,但整体担保比例处于中位水平 [1] - 现阶段两融余额占A股流通市值的比例较2015年峰值仍有差距,整体风险可控 [1] - 市场的整体风格可能转向"防御" [1]
A股两融余额处历史高位,有券商转向“降杠杆”
第一财经· 2025-10-14 21:32
两融规模与市场动态 - 2025年A股两融余额持续攀升,从1月的1.8万亿元增至10月9日的历史峰值2.4455万亿元,随后在10月13日微调至2.4444万亿元 [1][3] - 9月两融新开账户数达20.54万户,为年内单月最高,截至9月末全市场两融账户总数突破1528万户 [3] - 月度融资买入金额自5月起持续增加,9月达到峰值6.095万亿元 [3] 券商业务调整 - 多家券商因市场需求旺盛上调信用业务规模上限,例如浙商证券将融资类业务规模由400亿元提高至500亿元,华林证券在年内两度上调上限至80亿元 [6] - 华林证券于10月13日将沪深交易所标的证券融资保证金比例由80%上调至100%,旨在进行风险控制 [1][7] 行业与个股资金流向 - 10月13日杠杆资金最青睐有色金属行业,净买入37.52亿元,医药生物、钢铁、基础化工等行业亦获净买入 [2] - 电子、通信、汽车等行业遭遇大笔净卖出,个股方面,北方稀土、宁德时代等获大笔净买入,而立讯精密、胜宏科技等被大笔净卖出 [2] 风险与市场观点 - 当前两融余额占A股流通市值的比例为2.55%,显著低于2015年峰值时的4.27% [11] - 2025年2月至9月全市场平均担保比例在261%至290%之间,8月和9月均超过280% [12] - 市场观点认为,基于中美关系不确定性和三季报业绩,10月至11月市场可能进入震荡区间,风格或转向防御型及业绩有支撑的行业 [13][14]
华林证券及员工因违规招揽客户被双罚
中国经营报· 2025-10-14 15:43
今年以来,随着A股行情走高,不少券商出现违规招揽客户的情况。其中,委托证券经纪人以外的第三 方进行客户招揽成为主要违规情形。就此违规问题,"一事双罚"也渐成标配,监管打击力度正不断提 升。中经记者 罗辑 实习生 吴依凡 北京报道 根据决定书披露,华林证券上海分公司存在未严格规范员工执业行为的问题,其个别员工委托证券经纪 人以外的第三方进行客户招揽活动。同时,金某静在华林证券上海分公司(原华林证券上海南京西路证 券营业部)任职期间,存在委托证券经纪人以外的第三方进行客户招揽活动的情形。 上海证监局依据《证券公司和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合规管理办法》,对华林证券上海分公司及金某静 采取出具警示函的处罚措施。 #华林证券被双罚#【涉违规招揽客户 又一券商华林证券被"双罚"】10月13日,上海监管局披露两份行 政监管措施决定,分别对华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以下简称"华林证券上海分公司")及金某 静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 ...
华林证券上海分公司收警示函 客户招揽活动违规
中国经济网· 2025-10-14 14:57
监管处罚事件 - 华林证券上海分公司因未严格规范员工执业行为,存在个别员工委托证券经纪人以外的第三方进行客户招揽活动的情形,被上海证监局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 [1] - 上述行为违反了《证券公司和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合规管理办法》第六条第四项的规定 [1] - 监管处罚决定文号为沪证监决〔2025〕174号,发布日期为2025年09月12日 [3] 涉事人员处罚 - 金晓静在华林证券上海分公司任职期间,存在委托证券经纪人以外的第三方进行客户招揽活动的情形 [1] - 该行为不符合《证券经纪人管理暂行规定》的相关规定,违反了《证券公司和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合规管理办法》第十条第二款 [2] - 上海证监局决定对金晓静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决定文号为沪证监决〔2025〕175号,发布日期为2025年09月12日 [2][5]
涉违规招揽客户 又一券商华林证券被“双罚”
中国经营报· 2025-10-14 13:09
公司监管处罚 - 华林证券上海分公司因未严格规范员工执业行为收到上海证监局警示函 [1] - 公司个别员工存在委托证券经纪人以外的第三方进行客户招揽活动的情形 [1] - 时任员工金某静因相同违规行为被一并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 [1] 行业监管动态 - 随着A股行情走高,今年以来多家券商出现违规招揽客户的情况 [1] - 委托证券经纪人以外的第三方进行客户招揽成为行业主要违规情形 [1] - 监管机构对此类问题采取"一事双罚"模式,打击力度正不断提升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