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升科技(300073)

搜索文档
当升科技(300073):产品矩阵丰富,固态电池产品进展顺利
民生证券· 2025-04-27 16:3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推荐”评级 [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一季度报告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08亿元,同比+25.80%;归母净利润1.11亿元,同比+0.22%;扣非后净利润0.67亿元,同比-36.13% [1]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营收分别为92.5、112.9和138.3亿元,同比变化+21.8%、+22.1%和+22.4%;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4、7.6、10.2亿元,同比变化+34.5%、+19.0%和+35.2% [4] - 当前股价对应2025 - 2027年市盈率分别为30、25、19倍,考虑公司出海+产品高端化提升盈利水平,维持“推荐”评级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产品情况 - 公司深耕三元材料多年,产品矩阵丰富,高镍、超高镍产品技术突破,已批量供应全球高端电池客户用于低空飞行器市场;中镍高电压产品稳定放量,供货国内外著名电池生产商及高端电动汽车;磷酸(锰)铁锂材料产品迭代升级,覆盖多种终端场景 [1] 客户配套 - 公司是国内首家向国际客户批量出口高端动力型锂电正极材料的企业,融入国际高端新能源车企及一线品牌动力电池产业链;海外与LG、SK on、三星SDI等合作,进入大众、现代等海外高端新能源车企供应链;国内与比亚迪、中创新航等强化合作,为理想、小鹏等国内高端车企配套 [2] 固态电池进展 - 半固态锂电正极材料采用新一代双相复合工艺,批量应用于低空飞行器市场;全固态锂电正极材料采用超稳定快离子导体修饰工艺,解决瓶颈难题,产品性能获头部企业认可;固态电解质开发多个技术路线,开发出高离子电导率、结构稳定性优异的产品,完成年产百吨级中试线建设,多款产品获下游头部电池厂商与车企认证及导入 [3] 盈利预测与财务指标 |项目/年度|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7,593|9,245|11,291|13,825| |增长率(%)|-49.8|21.8|22.1|22.4| |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百万元)|472|635|755|1,021| |增长率(%)|-75.5|34.5|19.0|35.2| |每股收益(元)|0.93|1.25|1.49|2.02| |PE|41|30|25|19| |PB|1.5|1.4|1.3|1.3| [5] 公司财务报表数据预测汇总 - 成长能力方面,2024 - 2027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分别为-49.80%、21.76%、22.13%、22.44%;EBIT增长率分别为-82.31%、28.62%、28.12%、45.56%;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75.48%、34.48%、18.95%、35.24% [10][11] - 盈利能力方面,2024 - 2027年毛利率分别为12.38%、13.19%、14.26%、15.34%;净利润率分别为6.21%、6.86%、6.68%、7.38%;总资产收益率ROA分别为2.76%、3.31%、3.72%、4.41%;净资产收益率ROE分别为3.58%、4.63%、5.27%、6.72% [10][11] - 偿债能力方面,2024 - 2027年流动比率分别为4.28、3.09、2.91、2.44;速动比率分别为3.77、2.81、2.47、2.24;现金比率分别为2.31、1.46、1.40、1.25;资产负债率分别为20.03%、25.72%、26.67%、32.02% [10][11] - 经营效率方面,2024 - 2027年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分别为124.25、120.00、110.00、100.00;存货周转天数分别为47.43、40.00、40.00、30.00;总资产周转率分别为0.44、0.51、0.57、0.64 [10][11] - 每股指标方面,2024 - 2027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93、1.25、1.49、2.02;每股净资产分别为26.00、27.05、28.30、29.99;每股经营现金流分别为3.15、1.90、2.90、5.24;每股股利分别为0.20、0.20、0.24、0.32 [11] - 估值分析方面,2024 - 2027年PE分别为41、30、25、19;PB分别为1.5、1.4、1.3、1.3;EV/EBITDA分别为15.59、13.74、10.92、8.25;股息收益率分别为0.53%、0.53%、0.63%、0.85% [11]
当升科技: 三元订单回暖,铁锂盈利有望修复-20250425
华泰证券· 2025-04-25 18:5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给予公司2025年目标PE 31倍(前值32倍),对应目标价48.05元(前值49.60元) [1][6][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2025Q1收入19.08亿元,同/环比+25.80%/-7.73%;归母净利润1.11亿元,同/环比+0.22%/+1365.53%,扣非0.67亿元,同/环比-36.13%/+236.08%;归母低于此前1.32亿的预测,主要系磷酸铁锂产品的净利润因研发费用分摊而下滑 [1] - 2025年海外三元订单有望回暖,铁锂盈利逐步修复,积极布局钠电新技术 [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25Q1业务情况 - 25Q1三元正极出货量1万吨,环比基本持平,单吨净利超1万元,环比微增,主要系国际客户的毛利情况好转及部分金属涨价带来库存收益 [2] - 25Q1磷酸铁锂出货量2.4万吨,受淡季影响出货环比有所下滑,单吨净利环比基本持平,受到子公司研发费用的分摊影响 [2] 三元正极业务 - 25年初公司相继公告与LG、SK等海外客户的长期订单,随着海外订单的放量,公司预计25年三元出货量增长40%-50% [3] - 受益于国际客户占比的提高,盈利情况有望同步提高 [3] 磷酸铁锂业务 - 公司磷酸铁锂产品大部分应用于储能领域,服务中创新航大客户的同时,积极进行头部电池厂客户的导入 [4] - 攀枝花铁锂产线一期12万吨中,4万吨产能已于去年投产并满产,公司预计剩余8万吨在25年年中建成投产 [4] - 看好公司铁锂产能释放,带动25年铁锂出货同比高增并扭亏为盈 [4] 新技术布局 - 公司在小型数码市场发力,预计25年结酸锂出货较24年的3000吨增长60%-70% [5] - 钠电市场,公司在电动两轮车领域实现技术卡位,25年纳电将有出货 [5] - 固态电池氧化物产品已进入中试阶段,未来有望建设产线 [5] 盈利预测与估值 - 维持盈利预测,预计25-27年归母净利润7.85/9.22/10.21亿元 [6] - 参考可比公司25年Wind一致预期下平均PE 19倍(前值20倍),考虑到公司客户资源优质,高镍产线陆续在海外布局有望放量,给予公司25年目标PE 31倍(前值32倍),对应目标价48.05元(前值49.60元) [6] 经营预测指标 |会计年度|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人民币百万)|15,127|7,593|10,369|12,542|14,593| |+/-%|(28.86)|(49.80)|36.56|20.95|16.35|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人民币百万)|1,924|471.83|784.27|920.14|1,018| |+/-%|(14.80)|(75.48)|66.22|17.32|10.64| |EPS(人民币, 最新摊薄)|3.80|0.93|1.55|1.82|2.01| |ROE (%)|14.45|3.46|5.46|6.12|6.45| |PE (倍)|9.85|40.19|24.18|20.61|18.63| |PB (倍)|1.45|1.44|1.37|1.31|1.24| |EV EBITDA (倍)|5.33|14.67|8.44|8.88|6.20| [8] 可比公司估值 |证券简称|收盘价(元)|EPS (元)(2024E/2025E/2026E)|PE (倍)(2024E/2025E/2026E)| |----|----|----|----| |容百科技|21.41|0.42/1.05/1.49|50.98/20.47/14.36| |厦钨新能|46.75|1.18/1.75/2.20|39.62/26.78/21.26| |中伟股份|31.84|1.58/2.45/3.02|20.15/13.00/10.54| |格林美|6.11|0.23/0.36/0.57|26.48/17.17/10.76| |均值|||34.31/19.36/14.23| |当升科技|37.44|0.93/1.55/1.82|40.19/24.18/20.61| [14] 财务报表预测 -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对2023-2027年相关财务指标进行了预测,如流动资产、营业收入、经营活动现金等 [20] - 主要财务比率涵盖成长能力、获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等指标的预测 [20] - 每股指标和估值比率对每股收益、每股经营现金流、PE、PB等进行了预测 [20]
当升科技(300073) - 2025年4月24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4-25 18:36
经营业绩 -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08亿元,同比增长25.80%,实现归母净利润1.11亿元,同比增长0.22%,业绩企稳回升 [3] - 2024年磷酸(锰)铁锂业务由亏转盈,2025年第一季度盈利保持行业先进水平 [4] 产品业务进展 三元材料业务 - 高镍、超高镍产品技术突破,批量供应全球高端电池客户,应用于低空飞行器市场;中镍高电压产品稳定放量,供货于国内外著名电池生产商及高端电动汽车,占据部分客户一供位置 [3] - 与LG、SK等全球头部锂电池厂商签署的长期供货协议持续放量,将积极影响未来业绩 [3] 磷酸铁锂业务 - 磷酸(锰)铁锂材料产品迭代升级,覆盖多种终端场景,技术特性优异,推出更高压实产品,研发水平领先 [3] - 深度绑定中创新航等国内一流动力及储能电池客户 [3] - 未来将扩大业务规模,通过提升产品性能等举措降低成本,优化客户结构,增强盈利能力 [4] 高镍正极材料业务 - 超高镍技术水平行业前列,获国际动力电池大客户认可,在海外一线动力锂电厂商中声誉良好 [6] - 动力锂电正极材料批量出口海外,应用于国际知名品牌电动汽车,成为全球领先的高镍动力多元材料供应商 [6] 固态锂电材料业务 - 半固态锂电正极材料采用新一代双相复合工艺,批量应用于低空飞行器市场;全固态锂电正极材料采用超稳定快离子导体修饰工艺,产品性能获头部企业认可 [8] - 布局多个技术路线,开发出固态电解质并完成年产百吨级中试线建设,实现吨级稳定制备,多款电解质产品获下游头部电池厂商与车企认证及导入 [8] 钠电材料业务 - 推进层状氧化物类、聚阴离子类钠电正极材料产品开发和技术升级,综合性能达行业一流水平 [9] - 层状氧化物类钠电正极材料已批量供货,聚阴离子类钠电正极材料已完成送样并获关键客户项目定点 [9] 锰酸锂业务 - 成功开发出兼具高容量与长循环的高端锰酸锂与镍锰酸锂正极材料,客户评测性能指标优异 [10] 客户与市场 - 客户结构广泛稳定,向多个国家和地区大批量供应锂电正极材料,融入国际高端新能源车企及一线品牌动力电池产业链,提升全球锂电产业链供应商地位 [5] 竞争格局 - 三元正极材料和磷酸(锰)铁锂因性能、价格不同有不同市场应用场景,公司完成多元化产品布局,将提升细分领域市占率 [11][12]
当升科技:2025年一季报点评:Q1三元盈利恢复,铁锂盈利持续好转-20250425
东吴证券· 2025-04-25 14: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Q1业绩符合预期,营收19.1亿元,同环比25.8%/-7.7%,归母净利润1.1亿元,同环比+0.2%/+1366%,扣非归母净利0.7亿元,同环比-36%/+236%,毛利率10.9%,同环比-4/0.6pct,归母净利率5.8%,同环比-1.5/+5.4pct [8] - 三元正极Q1出货环比持平,Q2起海外订单放量,盈利逐步恢复,预计2025年出货近6万吨,同增40 - 50%,海外订单占比提升至60% [8] - 铁锂正极Q1单吨盈利环比提升,2025年出货同比翻倍,盈利将进一步好转,预计2025年出货12万吨+ [8] - Q1经营性现金流下滑,资本开支放缓,2025年Q1期间费用1.4亿元,同环比+27.4%/+14.6%,费用率7.3%,同环比+0.1/+1.4pct,经营性现金流3.6亿元,同环比-344%/-19%,资本开支1.1亿元,同环比-69.2%/-51.5%,Q1末存货13.7亿元,较年初+29% [8] - 维持2025 - 2027年盈利预测,预计归母净利润6.0/7.3/10.2亿元,同比+27%/+21%/+40%,对应PE为31x/26x/19x,公司盈利好于市场平均水平,2025年海外客户占比有望进一步提升 [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盈利预测与估值 |指标|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总收入(百万元)|15,127|7,593|10,806|12,793|15,159| |同比(%)|(28.86)|(49.80)|42.32|18.39|18.49|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1,924.27|471.83|603.42|732.36|1,023.21| |同比(%)|(14.80)|(75.48)|27.89|21.37|39.71| |EPS - 最新摊薄(元/股)|3.80|0.93|1.19|1.45|2.02| |P/E(现价&最新摊薄)|9.85|40.19|31.43|25.89|18.53| [1] 市场数据 - 收盘价37.44元,一年最低/最高价26.91/57.00元,市净率1.43倍,流通A股市值18,943.57百万元,总市值18,963.39百万元 [5] 基础数据 - 每股净资产26.21元,资产负债率23.03%,总股本506.50百万股,流通A股505.97百万股 [6] 三大财务预测表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资产负债表(百万元)| | | | | |流动资产|11,872|13,396|14,326|15,704| |非流动资产|5,250|5,389|5,807|6,104| |资产总计|17,122|18,785|20,133|21,809| |流动负债|2,774|3,864|4,544|5,286| |非流动负债|655|655|655|655| |负债合计|3,429|4,519|5,199|5,941| |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13,167|13,739|14,408|15,341| |少数股东权益|527|527|527|527| |所有者权益合计|13,693|14,266|14,934|15,867| |负债和股东权益|17,122|18,785|20,133|21,809| |利润表(百万元)| | | | | |营业总收入|7,593|10,806|12,793|15,159| |营业成本(含金融类)|6,653|9,486|11,207|13,084| |税金及附加|41|58|69|82| |销售费用|38|49|56|65| |管理费用|210|270|307|333| |研发费用|370|432|486|546| |财务费用|(110)|(74)|(66)|(47)| |加:其他收益|167|130|128|136| |投资净收益|25|22|26|27| |公允价值变动|19|0|0|0| |减值损失|(71)|(32)|(32)|(62)| |资产处置收益|0|0|0|0| |营业利润|530|704|856|1,198| |营业外净收支|6|6|6|6| |利润总额|536|710|862|1,204| |减:所得税|63|106|129|181| |净利润|473|603|732|1,023| |减:少数股东损益|1|0|0|0|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472|603|732|1,023| |每股收益 - 最新股本摊薄(元)|0.93|1.19|1.45|2.02| |EBIT|376|511|668|1,049| |EBITDA|773|1,114|1,400|1,901| |毛利率(%)|12.38|12.22|12.40|13.69| |归母净利率(%)|6.21|5.58|5.72|6.75| |收入增长率(%)|(49.80)|42.32|18.39|18.49| |归母净利润增长率(%)|(75.48)|27.89|21.37|39.71| |现金流量表(百万元)| | | | | |经营活动现金流|1,598|1,240|1,201|1,490| |投资活动现金流|(797)|(714)|(1,118)|(1,117)| |筹资活动现金流|(54)|(75)|(66)|(92)| |现金净增加额|764|451|16|282| |折旧和摊销|397|604|732|853| |资本开支|(865)|(734)|(1,134)|(1,134)| |营运资本变动|738|28|(264)|(414)| |重要财务与估值指标| | | | | |每股净资产(元)|26.00|27.13|28.45|30.29| |最新发行在外股份(百万股)|507|507|507|507| |ROIC(%)|2.38|2.98|3.74|5.58| |ROE - 摊薄(%)|3.58|4.39|5.08|6.67| |资产负债率(%)|20.03|24.06|25.82|27.24| |P/E(现价&最新股本摊薄)|40.19|31.43|25.89|18.53| |P/B(现价)|1.44|1.38|1.32|1.24| [9]
当升科技(300073):2025年一季报点评:Q1三元盈利恢复,铁锂盈利持续好转
东吴证券· 2025-04-25 13:54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Q1业绩符合预期,营收19.1亿元,同环比25.8%/-7.7%,归母净利润1.1亿元,同环比+0.2%/+1366%,扣非归母净利0.7亿元,同环比-36%/+236%,毛利率10.9%,同环比-4/0.6pct,归母净利率5.8%,同环比-1.5/+5.4pct [8] - 三元Q1出货环比持平,Q2起海外订单放量,盈利逐步恢复,预计25年出货近6万吨,同增40 - 50%,海外订单占比提升至60% [8] - 铁锂Q1单吨盈利环比提升,25年出货同比翻倍,盈利将进一步好转,预计25年出货12万吨+ [8] - Q1经营性现金流下滑,资本开支放缓,25年Q1期间费用1.4亿元,同环比+27.4%/+14.6%,经营性现金流3.6亿元,同环比-344%/-19%,资本开支1.1亿元,同环比-69.2%/-51.5% [8] - 维持公司2025 - 2027年盈利预测,预计归母净利润6.0/7.3/10.2亿元,同比+27%/+21%/+40%,对应PE为31x/26x/19x,维持“买入”评级 [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盈利预测与估值 |项目|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总收入(百万元)|15,127|7,593|10,806|12,793|15,159| |同比(%)|(28.86)|(49.80)|42.32|18.39|18.49|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1,924.27|471.83|603.42|732.36|1,023.21| |同比(%)|(14.80)|(75.48)|27.89|21.37|39.71| |EPS - 最新摊薄(元/股)|3.80|0.93|1.19|1.45|2.02| |P/E(现价&最新摊薄)|9.85|40.19|31.43|25.89|18.53|[1] 市场数据 - 收盘价37.44元,一年最低/最高价26.91/57.00元,市净率1.43倍,流通A股市值18,943.57百万元,总市值18,963.39百万元 [5] 基础数据 - 每股净资产26.21元,资产负债率23.03%,总股本506.50百万股,流通A股505.97百万股 [6] 三大财务预测表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流动资产(百万元)|11,872|13,396|14,326|15,704| |非流动资产(百万元)|5,250|5,389|5,807|6,104| |资产总计(百万元)|17,122|18,785|20,133|21,809| |流动负债(百万元)|2,774|3,864|4,544|5,286| |非流动负债(百万元)|655|655|655|655| |负债合计(百万元)|3,429|4,519|5,199|5,941| |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百万元)|13,167|13,739|14,408|15,341| |少数股东权益(百万元)|527|527|527|527| |所有者权益合计(百万元)|13,693|14,266|14,934|15,867| |负债和股东权益(百万元)|17,122|18,785|20,133|21,809| |营业总收入(百万元)|7,593|10,806|12,793|15,159| |营业成本(含金融类)(百万元)|6,653|9,486|11,207|13,084| |税金及附加(百万元)|41|58|69|82| |销售费用(百万元)|38|49|56|65| |管理费用(百万元)|210|270|307|333| |研发费用(百万元)|370|432|486|546| |财务费用(百万元)|(110)|(74)|(66)|(47)| |加:其他收益(百万元)|167|130|128|136| |投资净收益(百万元)|25|22|26|27| |公允价值变动(百万元)|19|0|0|0| |减值损失(百万元)|(71)|(32)|(32)|(62)| |资产处置收益(百万元)|0|0|0|0| |营业利润(百万元)|530|704|856|1,198| |营业外净收支(百万元)|6|6|6|6| |利润总额(百万元)|536|710|862|1,204| |减:所得税(百万元)|63|106|129|181| |净利润(百万元)|473|603|732|1,023| |减:少数股东损益(百万元)|1|0|0|0|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百万元)|472|603|732|1,023| |每股收益 - 最新股本摊薄(元)|0.93|1.19|1.45|2.02| |EBIT(百万元)|376|511|668|1,049| |EBITDA(百万元)|773|1,114|1,400|1,901| |毛利率(%)|12.38|12.22|12.40|13.69| |归母净利率(%)|6.21|5.58|5.72|6.75| |收入增长率(%)|(49.80)|42.32|18.39|18.49| |归母净利润增长率(%)|(75.48)|27.89|21.37|39.71| |经营活动现金流(百万元)|1,598|1,240|1,201|1,490| |投资活动现金流(百万元)|(797)|(714)|(1,118)|(1,117)| |筹资活动现金流(百万元)|(54)|(75)|(66)|(92)| |现金净增加额(百万元)|764|451|16|282| |折旧和摊销(百万元)|397|604|732|853| |资本开支(百万元)|(865)|(734)|(1,134)|(1,134)| |营运资本变动(百万元)|738|28|(264)|(414)| |每股净资产(元)|26.00|27.13|28.45|30.29| |最新发行在外股份(百万股)|507|507|507|507| |ROIC(%)|2.38|2.98|3.74|5.58| |ROE - 摊薄(%)|3.58|4.39|5.08|6.67| |资产负债率(%)|20.03|24.06|25.82|27.24| |P/E(现价&最新股本摊薄)|40.19|31.43|25.89|18.53| |P/B(现价)|1.44|1.38|1.32|1.24|[9]
当升科技20250424
2025-04-25 10:44
纪要涉及的公司 当升科技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经营情况** - 2025年第一季度收入19.08亿元,同比增长25.8%,归母净利润约1.1亿元,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正极材料出货量约3.4万吨,同比大幅增长160%,其中三元正极材料出货量约1万吨,基本持平,磷酸铁锂业务正极材料出货量约2.4万吨,同比大幅增长[4] 2. **各业务发展情况** - **三元正极材料业务**:预计全年增速达40%-50%,主要来自LG和SK订单放量,二季度和下半年订单进入放量阶段,推动销量回升至2023年水平,相比2024年销量增幅预计达40%-50%;2025年一季度国内外销量占比约五五开,国际市场盈利优于国内市场,预计全年国际销量占比上升;美国关税对间接出口美国无明显影响,未出现提前拿货现象;2025年一季度单吨净利比2024年四季度略有增长,因国际客户整体毛利情况改善及金属价格上涨带来额外收益[2][5][10][11][36] - **磷酸铁锂业务**:2025年一季度毛利与2024年四季度基本持平,攀枝花子公司因研发费用净利润略降,整体单吨盈利预期向好,二季度销量增加及二期项目放量将改善盈利,丰水期后盈利有望进一步提升;铁锂预计在储能市场有较大增长,取决于客户项目开发进度,与多家客户项目开发进展顺利,下半年部分项目可能放量;若剔除研发费用分摊问题,一季度实际单吨盈利有几百元,比2024年四季度好转,产品性能在国内处于前列,成本具备竞争力[2][9][26][34][35] - **钴酸锂业务**:2024年出货约3000吨,预计2025年实现60%-70%增长,主要发力小型数码市场[4] - **锰系正极材料业务**:正与战略客户合作开发用于固态电池的锰系正极材料,在固态电解质复合应用中表现良好,但循环性能是挑战,具体上市时间取决于技术进步;理论上锰系材料安全性高于三元材料,但未达磷酸铁锂安全水平;锰系半固态电池性能取决于固态电解质选择,磷酸铁锂液态电池安全性更佳[14][15][16][17] 3. **新技术关注与布局** - 关注钠电池技术发展,积极评估其在储能和电动两轮车领域应用前景,预计2025年会有一定出货量,开发的多种钠电池产品客户反馈良好[2][8] - 固态电解质主要分氧化物、硫化物、卤化物以及聚合物复合路线,公司早期储备氧化物系列产品,计划建专用车间生产,也在进行硫化物和卤化物小试,并根据市场需求调整未来建设线布局[18][19] 4. **市场与政策影响** - 美国关税对公司直接供应美国客户影响较小,正积极寻求通过海外产能布局等方式满足美国本土客户需求;对三元正极材料间接出口美国无明显影响;对铁锂储能市场有一定影响,需进一步观察[2][6][11][31] - 2025年欧洲动力电市场一季度整体恢复良好,行业增长约20%-25%,预计公司全年三元正极材料业务受益[4] 5. **产能建设与投资** - 24、25年逐步进行芬兰工厂设备选型等准备工作,总投资预算约8亿欧元,每年支出约30多亿元;铁岭工厂一期第二阶段预计二季度末或三季度投产,自产磷酸铁锂将贡献更多毛利;攀枝花项目建设预计2025年仍获政府补贴或支持[2][12][13] 6. **价格与订单情况** - 2025年长协价格已谈妥,不会变动[23] - 预计2025年三元材料出货量同比增长40%-50%,订单主要来自国际客户LG和SK等,与LG签订的订单必须履行,为增速提供支撑[24]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富林盟和聂蒙金石材料理论上材料成本有优势,但实际应用面临电解质选择、安全性等问题,制造成本可能高于磷酸铁锂,预计瓦时成本比磷酸铁锂便宜约一毛钱,整体制作成本需技术突破才能降低[29][30] - 公司正在加快开发铁锂和磷酸铁锂产品,已成功导入欧洲市场,与韩国客户也在开发铁锂产品,预计2026年进入量产阶段[33]
当升科技(300073) - 关于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增加临时提案暨股东大会补充通知的公告
2025-04-24 17:16
股东大会信息 - 公司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于2025年5月9日下午2:00召开[2] - 现场会议为期半天,与会股东费用自理[14] 股东信息 - 国新投资有限公司持股16,169,790股,占总股本3.19%[3] 投票信息 - 网络投票时间为2025年5月9日9:15 - 15:00[22] - 深交所交易系统投票时间为2025年5月9日9:15 - 15:00[21] - 网络投票代码为350073,简称“当升投票”[20] 审议事项 - 本次审议《2024年度董事会工作报告》等10项议案[8] 登记信息 - 股权登记日为2025年4月30日[6] - 现场登记时间为2025年5月6日9:00 - 17:00[12] 联系人信息 - 会务联系人是贾丽鹏、桑雪纯,电话010 - 52269718[14]
当升科技(300073) - 第六届监事会第十次会议决议公告
2025-04-24 17:16
会议信息 - 公司第六届监事会第十次会议于2025年4月24日通讯表决召开[1] - 会议通知于2025年4月18日邮件发出[1] - 应出席监事5名,实际出席5名[1] 报告审议 - 会议审议通过《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2] - 监事会认为报告程序合规、内容真实准确完整[2] - 表决结果为同意5票,反对0票,弃权0票[2]
当升科技(300073) - 第六届董事会第十二次会议决议公告
2025-04-24 17:15
证券代码:300073 证券简称:当升科技 公告编号:2025-036 北京当升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第六届董事会第十二次会议决议公告 北京当升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第六届董事会第十二次会议决议公告 本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信息披露的内容真实、准确、完整,没有 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一、董事会会议召开情况 北京当升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公司")第六届董事会第十二次 会议于 2025 年 4 月 24 日以通讯表决的方式召开。会议通知已于 2025 年 4 月 18 日以邮件的方式发出。本次会议应出席董事 8 名,实际出席董事 8 名,公司董事 长陈彦彬先生主持会议,公司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列席了本次会议。本次会议的 召集、召开程序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的有关规定。 二、董事会会议审议情况 1、审议通过了《2025 年第一季度报告》 董事会经审核后认为,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的内容真实、准确、完 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相关财务信息也已经公司董事 会审计委员会审议通过,并同意将该报告提交公司董事会审议。 《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的具体内容详见 ...
当升科技(300073) - 2025 Q1 - 季度财报
2025-04-24 17:15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本报告期营业收入19.0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5.80%[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0.22%[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6656.55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36.13%[3] - 2025年1 - 3月营业收入19.08亿元,同比增长25.80%[18] - 营业总收入从15.17亿元增长至19.08亿元,涨幅约25.80%[34] - 营业利润从1.25亿元增长至1.33亿元,涨幅约6.74%[35] - 净利润从1.06亿元增长至1.10亿元,涨幅约4.27%[35] - 基本每股收益从0.2179元变为0.2184元,涨幅约0.23%[35]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2025年1 - 3月营业成本16.99亿元,同比增长31.64% [18] - 营业总成本从14.05亿元增长至18.43亿元,涨幅约31.13%[34] 其他财务数据变化 - 本报告期末总资产181.78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6.17%[4] - 本报告期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132.74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0.81%[4] - 报告期末交易性金融资产较上年末减少8.23亿元,降低72.69%[8] - 报告期末应收款项融资较上年末增加4.56亿元,增长83.40%[9] - 报告期末应付票据较上年末增加7.54亿元,增长62.04%[12] - 报告期末负债总额41.8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2.08%[12] - 报告期末合同负债较上年末增加3162.58万元,增长65.76%,因预收货款增加[13] - 报告期末应付职工薪酬较上年末减少5865.67万元,降低43.74%,因上年计提激励本期发放[13] - 报告期末应交税费较上年末减少456.87万元,降低31.03%,因期末应交企业所得税减少[13] - 报告期内其他综合收益较上年末减少359.54万元,降低1729.20%,因外币汇率波动[16] - 报告期末少数股东权益较上年末增加19202.60万元,增长36.47%,因收到控股子公司少数股东注资款[16] - 2025年3月31日货币资金期末余额为7,685,441,795.70元,期初为6,420,003,863.26元[30]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余额为309,392,944.45元,期初为1,132,883,779.42元[31] - 应收账款期末余额为2,156,069,104.78元,期初为2,329,368,891.15元[31] - 流动资产合计期末余额为12,959,976,531.18元,期初为11,871,868,372.67元[31] - 公司资产总计从171.22亿元增长至181.78亿元,涨幅约6.17%[32] - 其他收益从1204.19万元增长至5524.87万元,涨幅约358.99%[34] - 投资收益从322.57万元降至126.25万元,降幅约60.86%[35] -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从 - 133.50万元变为413.16万元,扭亏为盈[35] - 信用减值损失从 - 117.98万元变为722.62万元,由负转正[35] 现金流量变化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6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44.41%[3] - 2025年1 - 3月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3.61亿元,同比增长344.41%,因票据结算采购额增加[22] - 2025年1 - 3月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7.29亿元,同比增长306.27%,因上年购买的结构性存款到期赎回[22] - 2025年1 - 3月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75亿元,同比增长52.28%,因收到子公司少数股东注资款增加[22] -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本期为14.5602851013亿美元,上期为19.986603389亿美元;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小计本期为10.9481776617亿美元,上期为21.4644935752亿美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为3.6121074396亿美元,上期为 - 1.4778901862亿美元[37] - 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本期为10.3640810253亿美元,上期为11.2257926045亿美元;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本期为3.068089553亿美元,上期为14.7629112991亿美元;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为7.2959914723亿美元,上期为 - 3.5371186946亿美元[37][38] - 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本期为1.87918968亿美元,上期为1.5721628亿美元;筹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本期为0.1250486326亿美元,上期为0.4202680686亿美元;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为1.7541410474亿美元,上期为1.1518947314亿美元[38]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本期为13.0710658711亿美元,上期为18.7966228677亿美元[37] - 收到的税费返还本期为0.6919614219亿美元,上期为0.6228280728亿美元[37] -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本期为8.6417951194亿美元,上期为18.3185819426亿美元[37] - 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本期为1.5809423329亿美元,上期为1.9750817128亿美元[37] - 支付的各项税费本期为0.4341889806亿美元,上期为0.8536452505亿美元[37]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本期为12.6620151299亿美元,上期为 - 3.7972919093亿美元;期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本期为63.9654053859亿美元,上期为56.3206429273亿美元;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本期为76.6274205158亿美元,上期为52.523351018亿美元[38] 股东信息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84870户,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持股23.19%,国新投资有限公司持股3.19% [25] - 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持有无限售条件股份117,437,261股[26] - 国新投资有限公司持有无限售条件股份16,169,790股[26] 限售股情况 - 限售股份期初总数为1,340,098股,本期解除810,636股,期末为529,462股[28] - 陈彦彬期末限售股数为529,462股,限售原因为高管锁定股[28] - 王晓明本期解除限售股数810,036股,期末限售股数为0[28] - 张学全本期解除限售股数600股,期末限售股数为0[28] 其他重要内容 - 公司第一季度报告未经审计[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