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雷能(300593)
icon
搜索文档
新雷能:公司管理层将不断提升管理水平
证券日报网· 2025-11-19 19:42
公司管理层与市值维护 - 公司管理层将不断提升管理水平 [1] - 公司将加强市值管理 [1] - 公司目标为最大程度维护公司和股东利益 [1]
新雷能:截至2025年10月20日公司股东户数25684户
证券日报· 2025-11-19 17:45
股东信息 - 截至2025年10月20日公司股东户数为25684户 [2]
新雷能:公司始终秉承“科技领先”的发展理念
证券日报· 2025-11-19 17:13
公司发展理念与战略 - 公司始终秉承"科技领先"的发展理念 [2] - 公司聚焦主业不断拓展多品类业务 [2] 公司业务拓展方向 - 公司在积极发展电源产品的基础上不断扩展产品品类 [2] - 公司不断在集成电路类业务方向加大投入 [2] - 公司不断在电驱类业务方向加大投入 [2] - 公司不断在数据中心业务方向加大投入 [2]
新雷能:公司具体经营情况请关注公司发布的定期报告
证券日报· 2025-11-19 17:13
公司动态 - 新雷能于11月19日在互动平台回应投资者提问 [2] - 公司表示具体经营情况需关注其发布的定期报告 [2]
AI电源实现“军工级”效率提升,板载电源或迎来空间跃升
国联民生证券· 2025-11-19 17:0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强于大市丨维持 [2] 报告核心观点 - AI数据中心电源需求提升,机柜功率正逼近传统电源物理极限,技术变革迫在眉睫 [42][44] - 军用电源因在功率、工作温度、功率密度及可靠性方面要求最高,技术积累雄厚,其供应商更具备切入高难度AI电源市场的潜力 [25][29][46] - 英伟达推动的800V HVDC架构将简化板载电源结构,从三级降压变为两级,若取消PSU,板载一次电源市场空间有望显著提升 [54][57][61] 各行业电源特征大盘点,多角度分析军用电源或为难度最高 - 电源行业2022年总产值达5174亿元,增长率为32.33%,下游应用以IT及消费类电子(51.5%)和工业控制(34.1%)为主 [10][11] - 行业竞争格局分散,国内开关电源类企业超千家,普遍规模小、技术水平不高,集中度低 [12] - 医疗设备电源(如14T核磁共振)对电流/电压指标要求相对较低(如额定输出电压50V/3.6V,电流1800A),但对稳定性要求极高(电流稳定度优于10ppm/h),工作温度预计在室温 [14][15][16] - 通信设备电源(如5G基站)单系统功耗提升至约3-5kW(4G为1300W),工作温度范围宽(-40℃~75℃),但对总功率要求相对较低 [17][20] - 新能源汽车电源(如特斯拉Model Y电机)功率较高(220kW),设计寿命约8年,工作温度范围约-30℃~60℃ [21] - 军用电源在功率(雷达峰值功率可达400kW)、电压(高压直流母线向800V~1000V发展)、工作温度(-55℃~125℃)、功率密度及可靠性(需通过冲击、防护、低气压等多项测试)方面要求均为各类电源中最高 [25][29] AI机柜传统电源模式或已逼近物理极限,军工电源供应商更有望切入AI电源 - AI数据中心现有电源架构通常为三次转换:UPS交流电→中高压直流(如48V或400V)→低压直流(如12V)→芯片电源 [32][35] - 以英伟达NVL72为例,其电源托架接受346–480VAC输入,整流输出约50V DC,最大电流600A,再经PDB降压为12VDC供给计算板卡 [35][38] - 芯片单体功耗急速增加,从H100/H200的700W提升至GB200的2700W,驱动单机柜功率达传统IDC的5-10倍,PSU功率密度从32W/立方英寸向100W/立方英寸提升 [39][41] - 当AI机柜功率超过200kW时,面临空间限制(电源架可能消耗64U机架空间)、铜缆重量过大(1MW机架需200kg铜缆)及转换效率低下等物理极限问题,倒逼架构改革 [42][44] - 军工电源因技术难度最高、积累丰厚,其配套单位更适合切入AI电源领域 [46]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新雷能子公司深圳雷能正建设AI电源研发制造基地,2025年半年报显示在建工程期末余额2.05亿元,公司在数据中心领域可提供完整电源解决方案 [47][48][49] 800V DC或将带来板载电源架构变化及市场空间显著提升 - 英伟达发布800V HVDC架构白皮书,规划未来四个发展阶段,旨在解决现有复杂供配电网络问题 [52][54] - 最终板载电源架构将简化为两级:800V DC转12V DC,以及12V DC转1V DC [57] - 对于Rubin系列,若取消PSU,板载一次电源将从48V转12V变为800V转12V,相当于传统方案中"800V转415V"、"415V转54V"、"54V转12V"三合一,技术难度和市场空间均有望显著提升;若保留PSU,则市场空间仅随功率提升 [61]
新雷能:“特种电源扩产项目”、“高可靠性SiP功率微系统产品产业化项目”等主体工程已经完成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19 09:06
公司募投项目进展 - 公司特种电源扩产项目主体工程已完成 正处于内部装修阶段 [1] - 公司高可靠性SiP功率微系统产品产业化项目主体工程已完成 正处于内部装修阶段 [1] - 公司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已完成 正处于内部装修阶段 [1]
其他电源设备板块11月18日跌1.59%,海博思创领跌,主力资金净流出10.8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11-18 16:11
板块整体表现 - 11月18日其他电源设备板块整体下跌1.59%,表现弱于大盘,当日上证指数下跌0.81%,深证成指下跌0.92% [1] - 板块内个股表现分化,10只个股上涨,10只个股下跌 [1][2] 领涨个股表现 - 科士达领涨板块,收盘价46.89元,上涨3.49%,成交额8.25亿元 [1] - 华塑科技上涨3.27%,收盘价53.10元,成交额9098.51万元 [1] - 英杰电气和优优绿能小幅上涨,涨幅分别为0.50%和0.41% [1] 领跌个股表现 - 海博思创领跌板块,跌幅达10.86%,收盘价322.00元,成交额22.13亿元 [2] - 海陆重工跌幅9.96%,收盘价12.65元,成交额25.43亿元 [2] - 奥特迅下跌5.61%,ST华西下跌4.01%,绿能慧充下跌3.85% [2] 板块资金流向 - 当日其他电源设备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出10.8亿元 [2] - 游资资金净流入6.08亿元,散户资金净流入4.72亿元 [2] 个股资金流向 - 麦格米特主力净流入9664.90万元,主力净占比9.52% [3] - 科士达主力净流入8587.49万元,主力净占比10.40% [3] - 盛弘股份主力净流入4088.15万元,主力净占比6.04% [3] - 爱科赛博主力净流入2593.43万元,主力净占比高达20.80% [3]
国防军工指数走低,板块行情回调
国投证券· 2025-11-17 16:0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投资评级为“领先大市-A”,并维持该评级 [6] 报告核心观点 - 报告对国防军工行业维持“领先大市-A”的积极评级 [6] - 板块投资建议重点关注四个方向:燃机与国际转包业务市场、新一代高端装备领域、弹药类以及无人化装备领域 [11] 国防军工行情回顾(2025/11/07-2025/11/14) - 近一周中证军工指数报11,962.63点,下跌2.02%;中证国防指数报1,615.15点,下跌1.86%;申万国防军工指数报1,671.60点,下跌2.15% [15][16] - 同期上证综指下跌0.18%,沪深300指数下跌1.08%,创业板指下跌3.01% [15][16] - 申万国防军工指数在申万一级行业中涨跌幅排名第27位(共31个行业),表现相对落后 [1][16][18] - 个股方面,天奥电子(+12.63%)和上海沪工(+12.35%)领涨;*ST万方(-19.65%)和三角防务(-12.22%)跌幅居前 [2][19][20] 本周军工行业重点公告梳理 - **新雷能**:股东上海联芯投资计划减持不超过3,500,000股,占公司总股本0.65% [3][21] - **航材股份**:董事长提议使用超募资金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份 [4][21] - **航天南湖**:三季度研发费用为6522.81万元,占营收比重达11.14% [4][21] - 多家公司发布三季度业绩说明会公告,包括航天航宇、内蒙一机、中国海防、中国船舶 [3][21] - **联创光电**:完成股份回购,累计回购2,626,000股,支付总金额约1.49亿元 [21][22] 本周重点行业新闻 - 美国国防部宣布将简化武器采购流程,以加快向盟友交付装备 [11][23] - Saab与Embraer成功完成Gripen E战机与KC-390加油机的空中加油认证飞行 [11][23] - 波兰宣布计划与德国Rheinmetall合资制造其首发军用卫星 [11][23] - 中国工信部发布《国防工业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2026-2035)》征求意见稿,提出将加快突破高超声速材料、国产航发核心技术等关键领域 [11][23]
新雷能跌2.05%,成交额2.71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1701.12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1-13 13:26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11月13日盘中股价下跌2.05%至23.85元/股,成交金额2.71亿元,换手率2.50%,总市值129.39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1701.12万元,特大单净卖出1060.16万元,大单净卖出640.96万元 [1] - 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上涨112.95%,近5个交易日下跌7.41%,近20日上涨17.66%,近60日上涨25.99% [1] - 今年以来3次登上龙虎榜,最近一次为10月27日,龙虎榜净买入4971.70万元,买入总额2.43亿元(占总成交额19.28%),卖出总额1.93亿元(占总成交额15.34%)[1] 公司基本面与财务数据 - 公司主营业务为模块电源、定制电源、大功率电源及系统,产品应用于通信、航空、航天、军工等多个行业,电源及电机驱动业务收入占比98.86% [2] - 2025年1-9月实现营业收入9.29亿元,同比增长36.16%,归母净利润为-8985.64万元,但同比增长34.71%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70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1.04亿元 [3] - 截至2025年9月30日,股东户数为2.56万,较上期减少2.96%,人均流通股17509股,较上期增加2.61% [2]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华夏军工安全混合A为第二大流通股东,持股2590.07万股,较上期增加447股 [3]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新进第五大流通股东,持股884.71万股 [3] - 华夏优势增长混合为第十大流通股东,持股600.01万股,较上期减少103.49万股,长信国防军工量化混合A退出十大流通股东 [3] - 公司所属概念板块包括融资融券、基金重仓、中盘、IDC概念、航天军工等 [2]
25Q3各板块盈利能力迎来拐点且多项指标已回暖,看好新质新域与军贸方向
东方证券· 2025-11-13 10:51
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维持)[6] 报告核心观点 - 军工板块在2025年第三季度迎来盈利能力拐点,多项指标已回暖[2][6] - 随着“十五五”新一轮装备建设启动、军贸及商业航空航天发展,行业有望开启新一轮景气周期[3][6] - 内需新质作战方向与军贸有望形成共振,营收增长将同步拉动利润[3][6] - 报告看好上游零部件层级、以新质新域为代表的信息化与航空下游[3][6] 利润表分析 - 2025年前三季度行业营收同比增加3.07%,增速见底回升[6][15] - 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9.89%,但降幅较2024年有所收窄[6][15] - 各层级营收增速同比均由负转正:零部件层级同比上升8.30%,分系统层级同比上升3.37%,总装层级同比上升1.16%[18] - 利润端出现分化:零部件层级归母净利润同比上升6.94%,分系统层级同比下降28.98%,总装层级同比下降19.48%[18] - 净利率出现改善迹象:总装层级净利率同比上升0.33个百分点至4.01%,零部件和分系统层级净利率虽同比下滑,但较2024年全年低点已有所改善[23][25] 各板块业绩表现 - 除舰船板块外,所有板块营收增速均出现同比改善[6] - 兵器板块营收增速高达27.52%,领跑各板块[35] - 信息化板块归母净利润增速达到136.38%,兵器板块归母净利润增速达113.17%[36] - 航天板块营收同比增长6.17%,信息化板块营收同比增长5.37%[35] 现金流量表分析 - 分系统及总装层级经营性现金流净值有所改善,零部件层级现金流为净流入但暂时承压[6][42] - 分系统层级销售收现比同比抬升8.30个百分点至89.94%,总装层级销售收现比同比上升23.23个百分点至92.50%[40] - 总装企业现金流流入增长73.34%,现金流净值虽为-272.90亿元,但净流出较去年同期减少[42] 资产负债表分析 - 各层级预收款(含合同负债)均有所回升,总装层级同比上升21.85%至633.45亿元,维持高位[48] - 各层级存货同比提升:零部件层级增长12.57%,分系统层级增长8.81%,总装层级增长19.82%[53] - 总装层级扩产意愿增强:固定资产增速同比提升9.45个百分点至20.25%,在建工程增速同比提升9.75个百分点至15.19%[58] - 各层级应收账款占营收比例同比增加,显示回款速度放缓[57] 投资建议与标的 - 报告建议关注航发&燃机链、新质生产力、军工电子、关键材料及零件、军贸等方向[3][63] - 具体列出多个相关标的,涉及不同产业链环节和细分领域[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