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光电(300691)

搜索文档
联合光电(300691) - 关于股东减持进展暨提前终止减持计划的公告
2025-04-08 19:32
中山联合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股东减持进展暨提前终止减持计划的公告 股东王毅仁先生保证向本公司提供的信息真实、准确、完整,没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 述或重大遗漏。 证券代码:300691 证券简称:联合光电 公告编号:2025-005 注:上述数据计算结果尾差系四舍五入所致。 二、本次减持前后股东的持股情况 本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信息披露的内容真实、准确、完整,没有虚假记载、误导 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中山联合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于 2025 年 2 月 10 日披 露了《关于持股 5%以上股东减持计划的预披露公告》《公告编号:2025-001》, 股东王毅仁先生持有公司股份 13,783,956 股,占公司总股本的 5.12322%,其计 划于减持预披露公告披露之日起 15 个交易日后的 3 个月内(即 2025 年 3 月 4 日 至 2025 年 6 月 3 日),通过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的方式合计减持公司股份不超 过 1,345,243 股,占公司总股本的 0.50000%。 2025 年 3 月 7 日,公司披露了《关于持股 5%以上股东减持至 5%以下暨权 益变动的提示性公告 ...
联合光电(300691) - 关于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部分股份质押的公告
2025-04-01 17:46
股权结构 - 龚俊强持股4774.7349万股,比例17.75%[2] - 邱盛平持股1654.4256万股,比例6.15%[2] - 控股股东、实控人合计持股6429.1605万股,比例23.90%[2] 股份质押 - 龚俊强本次质押220万股,占所持4.61%,总股本0.82%[1] - 邱盛平质押350万股,占所持21.16%,总股本1.30%[2] - 控股股东、实控人质押后2919万股,占所持45.40%,总股本10.85%[2] 风险情况 - 控股股东、实控人质押股份无平仓或强制过户风险[3]
联合光电遭监管警示,2024 年业绩承压凸显经营隐忧
新浪财经· 2025-03-28 19:53
信息披露违规 - 公司因"大载重四足机器人"业务信息披露不准确、不及时及通过非法定渠道披露收到深交所监管函 [2] - 2023年年报中声称"计划于2024年量产"但实际产品尚处前期开发阶段且无核心技术或客户协议 [2] - 2024年6月已终止项目但未及时披露并在互动易平台作误导性陈述导致股价单日暴跌超10%市值降至54亿元 [2] 财务表现恶化 - 2024年上半年营收8.48亿元同比增5.75%但净利润同比下滑27.67%至2825.33万元扣非净利润降幅达33.32% [3] - 研发投入同比增34.28%至1.04亿元叠加消费电子市场竞争加剧导致毛利率受压 [3]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由正转负上半年净流出5380.81万元同比减少6100万元自由现金流恶化至-3730万元 [3] 负债与存货风险 - 2024年三季度末资产负债率42.43%同比增6.67个百分点长期借款同比增48.84%有息负债率升至17.64% [4] - 存货账面价值4.41亿元占净资产27.23%较上年末增20.29%若需求不及预期将加剧流动性风险 [4] 业务结构分析 - 安防监控与智能驾驶领域保持竞争力高端镜头产品占据市场主导车载镜头量产能力持续提升 [5] - 机器人项目折戟暴露跨界新兴领域时技术储备与商业化能力不足前瞻性项目未转化为收益拖累业绩 [5] 整改与未来方向 - 深交所要求立即整改信息披露合规性2024年年报将重点关注负债结构优化与现金流改善 [5] - 长期需平衡光学主业巩固与创新投入的关系以提升盈利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5]
深交所向中山联合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出监管函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3-24 19:39
文章核心观点 2025年3月24日深交所向中山联合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出监管函,指出其存在信息披露不准确、不及时以及在非法定渠道发布应披露事项等违规行为,要求董事会整改 [2] 违规行为详情 - 信息披露不准确:2024年4月26日《2023年年度报告》称大载重四足机器人已具领先性能且计划2024年量产,但截至报告披露时该机器人仍处前期开发阶段,无专门研发成果和核心技术,未与客户合作,未正式投产,相关预测性信息缺乏依据 [2] - 信息披露不及时:2024年6月终止大载重四足机器人相关业务,但在《2023年年度报告》自愿披露量产计划后,未及时披露业务重大进展 [2] - 在非法定渠道发布应披露事项:2024年12月23日和12月30日,未在法定渠道披露终止业务情况下,在互动易平台回复投资者称暂无该产品 [2] 公司其他信息 - 2023年1至12月营业收入构成:光学镜头制造业占比100.0% [3] - 总经理:邱盛平,男,54岁,本科学历 [4] - 截至发稿市值:60亿元 [5]
联合光电(300691) - 关于《2023年年度报告》的更正公告
2025-03-24 18:16
产品研发与应用 - 智能消杀等机器人在多场景落地应用[3][4][6][7][9] - 物流运输机器人底盘机型与医疗龙头合作并用于三甲医院[3][7] - 光学产品在多领域综合布局,高端镜头占主导[4][8] - 激光投影等产品应用于激光电视等领域[4][8] - 智能驾驶产品量产与质量保障能力提升[4][8] 仿生机器人业务 - 2023年启动仿生机器人开发,确定重点客户[10] - 2024年4月完成大载重四足机器人样机测试并规划交付[10] - 2024年6月终止仿生机器人业务,未产生收入[14] 报告更正 - 更正大载重四足机器人2024年量产表述,不影响财务[1][14]
联合光电(300691) - 2023 Q4 - 年度财报(更正)
2025-03-24 18:16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股票代码为300691,法定代表人为龚俊强[20] - 公司注册地址和办公地址均为广东省中山市火炬开发区益围路10号1 - 3楼,邮政编码为528437[20] - 公司网址为http://www.union - optech.com,电子信箱为service@union - optech.com[20] - 董事会秘书为郭耀明,证券事务代表为梁瑶[21] - 董事会秘书和证券事务代表联系电话均为0760 - 86130901,传真均为0760 - 86138111[21] - 公司披露年度报告的媒体为巨潮资讯网(www.cninfo.com.cn)[23] - 公司年度报告备置地点为中山市火炬开发区益围路10号董事会办公室[23] - 公司所处行业属于光学与光电子行业中的光学镜头制造业[35]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营业收入16.47亿元,较2022年增长9.47%[24] - 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429.27万元,较2022年增长15.01%[24] - 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5313.02万元,较2022年增长27.12%[24] - 2023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93亿元,较2022年增长49.06%[24] - 2023年末资产总额26.11亿元,较2022年末增长3.12%[25] - 2023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6.39亿元,较2022年末增长2.49%[25] - 2023年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益为 - 567.56万元[31] - 2023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为1723.72万元[31] - 2023年委托他人投资或管理资产的损益为410.75万元[31] -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47亿元,同比增长9.47%;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6429.27万元,同比增长15.01%;扣非后净利润5313.02万元,同比增长27.12%[50] - 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为16.47亿元,同比增长9.47%,光学镜头制造业占比100% [67] - 主业产品收入11.94亿元,占比72.48%;创新产品收入4.21亿元,占比25.54%;其他产品收入0.33亿元,占比1.98% [67] - 华东区收入9.95亿元,占比60.40%;境外收入2.51亿元,占比15.26%;华南区收入1.95亿元,占比11.86%;其他地区收入2.06亿元,占比12.48% [67] - 光学镜头制造业毛利率为23.25%,同比增加0.69%;主业产品毛利率25.91%,同比减少0.63%;创新产品毛利率12.84%,同比增加0.43%;其他产品毛利率60.39%,同比增加19.16% [68] - 主业产品销售量1292.63万台,同比增长2.08%;生产量1304.16万台,同比增长2.44%;库存量170.50万台,同比增长4.71% [69] - 创新产品销售量2280.17万台,同比增长69.73%;生产量2355.82万台,同比增长122.44%;库存量161.66万台,同比减少28.83% [69] - 光学镜头制造业营业成本中,直接材料10.09亿元,占比79.62%;直接人工1.63亿元,占比12.88%;制造费用0.95亿元,占比7.50% [72] - 2023年销售费用为2595.06万元,同比增加10.43%[76] - 2023年管理费用为1.11亿元,同比增加0.48%[76] - 2023年财务费用为 - 342.95万元,同比减少48.65%[76] - 2023年研发费用为1.71亿元,同比增加7.35%[76] - 2023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1,748,125,106.90元,同比增长3.59%;现金流出小计1,555,260,660.55元,同比下降0.19%;现金流量净额192,864,446.35元,同比增长49.06%[81] - 2023年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1,318,099,626.27元,同比增长283.68%;现金流出小计1,383,223,711.84元,同比增长57.19%;现金流量净额 - 65,124,085.57元,同比下降87.86%[81] - 2023年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311,911,721.21元,同比下降59.58%;现金流出小计389,610,065.18元,同比下降51.29%;现金流量净额 - 77,698,343.97元,同比增长174.41%[81] - 2023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50,426,612.58元,同比增长111.61%[81] - 2023年末应收账款401,534,839.22元,占总资产比例15.38%,较年初增长2.79%;长期股权投资139,525,856.63元,占比5.34%,较年初下降5.47%,系转让联汇基金股权所致[84] - 2023年末短期借款89,696,564.01元,占总资产比例3.44%,较年初下降7.07%,系偿还前期贷款所致;长期借款276,124,852.69元,占比10.58%,较年初增长3.73%[84][85] - 交易性金融资产(不含衍生金融资产)期初数为15.44亿元,期末数为15亿元[86] - 投资性房地产期初数为2037.098925万元,期末数为2282.427842万元,其他变动为245.328917万元[86]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受限资产总金额为4738.076501万元,均为票据保证金[87] - 报告期投资额为983.33万元,上年同期投资额为5.2334735197亿元,变动幅度为-98.12%[88] - 2021年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净额为4.671548亿元,累计已使用1.790082亿元,尚未使用2.881466亿元[93] - 2022年初实际募集资金专户余额4.697274亿元,2022年末余额为789.74万元;2023年末余额为621.27万元[95] - 新型显示和智能穿戴产品智造项目承诺投资3.921548亿元,本报告期投入3528.47万元,累计投入1.040082亿元,投资进度26.52%[97] - 偿还银行贷款承诺投资7500万元,累计投入7500万元,投资进度100%[97] - 2023年度,新型显示和智能穿戴产品智造项目支出3528.47万元,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购买理财产品未到期金额为3亿元,累计收到理财收益1257.83万元[95] - 2022年内,募投项目“新型显示和智能穿戴产品智造项目”支出6872.35万元,“银行贷款偿还”7500万元,发行费用支出255.56万元[95] - 承诺投资项目金额为46,715.48万元,已投入3,528.47万元,累计投入17,900.82万元[99] - 2023年度公司合并利润表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64,292,681.48元,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14,038,089.76元后,累计可供分配利润为341,126,525.40元[192] - 2023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1.50元(含税),不送红股,不以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分配预案的股本基数为266,403,566.00股,现金分红金额为39,960,534.90元[191][192] - 2023年公司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回购股份795,800股,回购总金额为14,505,482.00元,视同现金分红[193] - 现金分红总额(含其他方式)为54,466,016.90元,占利润分配总额的比例为100%[191]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度安防视频监控领域实现营业收入11.94亿元,同比增长11.33%[50] - 2023年投影类产品营收同比增长21.83%;AR/VR一体机等产品营收同比增长266.34%[51] - 2023年公司智能驾驶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66.82%[53] 行业市场趋势 - “十四五”期间安防市场年均增长率达7%左右,2025年全行业市场总额达1万亿元以上[38] - 2023年中国大陆激光投影(含激光电视)市场出货量为87.8万台,同比增长29.3%,2024年预计出货量触及120万台,同比增长超30%[40] - 2023年VR/AR设备全球出货量预计同比下降8.3%至810万台,2024年AR/VR头显出货量预计增长46.4%[43] - 2035年全球智能驾驶汽车产业规模将突破1.2万亿美元,中国将超2000亿美元[45] - 2022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达1958亿元,相比2018年增长近三倍,预计2025年达3000亿元[47] 公司业务布局与发展 - 公司高端安防镜头产品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全球领先[38] - 公司自2019年进军智能汽车领域,已获多家汽车厂商定点[46] - 公司全资子公司武汉联一合立技术有限公司专注无人系统、人工智能研发和产业化,产品已应用于多场景[48] - 公司围绕大载重四足机器人产品开发计划进行了研发、测试工作[48] - 公司将在新型显示领域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上持续发力,拓展细分市场[44] - 2023年公司将职能制组织架构调整为事业部制组织架构[58] - 公司在人工智能领域研制多款机器人,部分已落地应用并取得关键应用专利[54] - 公司是国内较早从事光学相关产品研发等业务的企业,在光学领域有较强技术、市场先发及品牌优势[59] - 公司专业镜头及光电产品在多领域综合布局,产品类型丰富、规格齐全[60] - 公司在智能驾驶领域有竞争优势,在人工智能领域研制多种机器人并落地应用,开展大载重四足机器人研发测试,进行仿生机器人技术储备 [61] - 2023年8月公司投资570万元取得武汉华睿视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60%股权,将其纳入合并报表范围[73] - 2023年11月公司转让中山市联汇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全部股权份额,该企业不再纳入合并报表范围[73] - 2023年12月公司以1元收购北京北极星途技术有限公司100%股权,将其纳入合并报表范围[73] - 2024年公司经营方针为“收入增长、降低成本、提升技术、拓展外销”[113] - 2024年公司将在泰国投资建设的新工厂建成投产[116] - 公司投资武汉华睿视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报告期内无重大影响[110] - 公司出售中山市联汇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有利于资金回流且不影响当期净利润[110] - 公司收购北京北极星途技术有限公司,报告期内无重大影响[110] - 公司新设联合光电(泰国)有限公司,尚未建成,报告期内无重大影响[110] 公司研发情况 - 公司近年研发费用投入持续上升,2023年度占营业收入比例超过10%[55] - 公司拥有超600人的专业研发设计团队,配备数百台(套)先进设备,建有光学产品工程技术研发平台和五大子研发中心 [63][64] - 公司建立了完整的PLM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覆盖客户需求分析到EOL全过程数字化管理 [64] - 2023年内公司在智能驾驶及智能座舱领域累计已申请相关专利近40项[53] - 直播类高清镜头及模组、大倍率超精密镜头、小倍率超精密镜头、单焦点镜头及模组项目分别处于中试研究、中试研究、试量产、试量产阶段[77] - 2023年研发人员数量637人,较2022年的528人增长20.64%,占比31.32%,较2022年的28.24%增长3.08%[78] - 2023年本科研发人员303人,较2022年的224人增长35.27%;硕士研发人员72人,较2022年的39人增长84.62%[78] - 2023年30岁以下研发人员323人,较2022年的243人增长32.92%;30 - 40岁研发人员268人,较2022年的230人增长16.52%[78] - 2023年研发投入金额171,261,420.82元,占营业收入比例10.40%;2022年研发投入金额159,539,104.08元,占比10.60%;2021年研发投入金额149,707,134.90元,占比9.16%[79] 公司客户与供应商情况 - 2023年前五名客户合计销售金额为10.51亿元,占年度销售总额比例为65.36%[74] - 2023年前五名供应商合计采购金额为5.04亿元,占年度采购总额比例为38.64%[74] 公司治理与会议情况 - 报告期内公司董事会共召集召开2次股东大会,均由律师见证并出具合法合规法律意见书[130] - 公司董事会由7名董事组成,其中独立董事3名[133] - 报告期内公司累计召开6次董事会会议[133] - 报告期内公司共召开董事会审计委员会会议4次[133] - 报告期内公司共召开董事会战略委员会会议4次[
联合光电(300691) - 2025年3月11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3-12 17:20
合作情况 - 2024 年开拓 AR/AI 眼镜业务,与逸文科技在产品设计、研发及加工等方面深度合作,预计出货规模持续提升,还与乐相(大朋)、小派、亮亮视野、纳德等达成合作 [2] - 以 LP 身份参与的投资基金是逸文科技股东之一 [3] - 为行业龙头企业大疆提供定制化光学组件及解决方案,合作项目运行良好 [5][6] 业务进展 传统物联网视觉领域 - 海外市场需求稳健增长,国内市场因设备智能化升级有可观发展空间,与全球众多头部品牌建立深度合作,提供光学系统解决方案 [3] 新型显示领域 - 主要产品有激光投影镜头、VR/AR 一体机等,应用于激光电视、智能投影等领域 [3] - 2024 年开拓 AI 眼镜业务,产能储备结合客户需求和产品成熟度逐步筹备爬升,总体出货可满足目前客户需求,业务量小对业绩影响有限 [3] 智能驾驶领域 - 拥有明显竞争优势和领先市场地位,2025 年毫米波雷达预计进入放量阶段 [3] - 2024 年下半年子公司联合汽车中标一汽红旗毫米波雷达以及比亚迪多个 ADAS 相关高清摄像头项目,项目有序推进 [3] 消费电子领域 - 业务覆盖视讯系统、手机终端、智能家居及健康医疗等应用领域,依托技术创新与市场洞察拓展新兴应用场景 [4] 光学产品线延伸 - 红外镜头扩充是重要战略延伸,技术研发与市场拓展工作稳步推进,未来增强光学领域技术储备与市场竞争力 [4] 公司优势 - 掌握光学镜头及光电产品的设计开发、超精密模具技术及智能制造技术,拥有核心光学器件核心技术,实现多项首创领先技术 [7] - 光电产品在光成像、光显示、光感知领域形成完整产业链,发展策略和业务布局以技术创新为驱动 [7] 技术理念 - 创始团队源自技术背景,坚守以技术为核心的务实发展理念,注重技术研发与投入,未来秉承技术领先发展战略 [8]
联合光电(300691) - 关于持股5%以上股东减持至5%以下暨权益变动的提示性公告
2025-03-07 19:32
减持计划 - 王毅仁计划2025年3 - 6月减持不超1345243股,占总股本0.5%[2] - 截至公告日减持计划未实施完毕[6] 减持情况 - 已通过集中竞价减持331600股,占总股本0.12325%[3] - 3月5日减持174100股,均价22.65元/股,占0.06471%[4] - 3月6日减持157500股,均价23.15元/股,占0.05854%[4] 权益变动 - 变动前持股13783956股,占5.12322%;后持股13452356股,占4.99997%[2][3][5] - 不触及要约收购,不影响控股东和实控人[2][6] - 符合相关法规,详情见《简式权益变动报告书》[6]
联合光电(300691) - 简式权益变动报告书
2025-03-07 19:32
股份减持 - 王毅仁计划2025年3月4日至6月3日减持不超1345243股,占总股本0.5%[14] - 2025年3月5 - 6日集中竞价减持331600股,占总股本0.12325%[17] - 3月5日减持174100股,均价22.65元/股,占0.06471%[17] - 3月6日减持157500股,均价23.15元/股,占0.05854%[17] 权益变动 - 变动前王毅仁持股13783956股,占5.12322%[18] - 变动后持股13452356股,占4.99997%[18] - 变动后王毅仁不再是持股5%以上股东[20] 其他情况 - 本次变动不影响公司控股股东、实控人及治理结构[20] - 截至报告签署日减持计划仍在实施[34]
联合光电(300691) - 2025年3月6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3-07 18:04
业务收购与战略规划 - 2024年收购西安微普,完善红外镜头领域产品结构及业务布局,提升市场竞争力和技术优势 [2][3] 汽车业务合作 - 车载镜头通过一级供应商覆盖全国主流及部分一线国际品牌汽车厂商,其他产品获比亚迪、一汽红旗等多家车企定点,覆盖40多款车型,2024年下半年子公司中标比亚迪多个ADAS相关高清摄像头项目 [4] - 暂无小米、广汽定点,会巩固现有合作并拓展与其他优质企业合作机会 [5] AR/AI眼镜业务 - 2024年开拓AR/AI眼镜业务,与逸文科技深度合作,预计出货规模持续提升,还与乐相、小派等达成合作 [6] 业务布局与市场拓展 - 2025年以盈利增长为首要目标,注重营收质量,稳定国内市场份额,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在韩国、美国、加拿大设销售中心,2024年投建泰国生产基地 [8] 产品技术相关 - 完成光波导样品开发,具备完整光学设计方案 [9] - 主要产能基地在中山,泰国生产基地聚焦传统物联网视觉领域和海外智能驾驶业务 [10] 业务发展预期 - 毫米波雷达业务未来几年有增长潜力 [11] - 管理层对完成2024年股权激励计划目标有信心 [13] 其他业务情况 - 具备医疗机器人产品完整研发和制造能力,但该业务在营收中占比不大 [14] - 以LP身份参与的投资基金是逸文科技股东之一,投资事项由基金管理人决定 [15] 研发投入 - 2024年半年报研发支出用于夯实光学领域技术、投入新型显示与智能驾驶前沿创新、战略性布局预研工作 [16] - 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保持较高水平且持续增长,未来将继续保持该趋势,以降本增效为目标优化研发成果 [17] 客户策略与行业目标 - 汽车领域深化与国内优质客户合作,开发海外市场客户,拓展新客户群体 [19] - 期待在智能驾驶领域占据一席之地,提供优质解决方案,成为行业佼佼者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