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立增持民生银行1.99亿股总持股距5%举牌线仅一步之遥
证券时报· 2025-07-04 02:49
股东增持与股权结构变化 - 香港立业集团通过二级市场买入民生银行约1.99亿股H股,占总股本0.455%,增持后立业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持股比例增至4.945%,成为第四大股东,距离5%举牌线仅一步之遥 [2][4] - 立业集团为深圳前首富林立旗下公司,2023年9月末首次以3.15%持股比例进入民生银行大股东行列,2024年3月末持股增至4.49% [3][4] - 新希望系通过连续增持持股比例达5.27%,跃居第二大股东,长城资产持股超3%并提名董事候选人 [6][7] - 泛海集团持股已降至1股,不再是主要股东,东方集团贷款余额76.4亿元,较2023年末减少19亿元 [7][8] 股东背景与金融布局 - 立业集团最大股东林立持股99.99%,产业覆盖新能源、化工、生物医药等领域,控股华林证券并持有微众银行20%股份 [5] - 立业集团曾是中国平安前十大股东之一,现为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第五大股东 [5] 战略转型与资产处置 - 民生银行2021-2024年累计处置不良资产3446亿元,现金回收953亿元,核销资产现金回收345.7亿元 [8] - 业务结构转向基础业务和产品,压降高风险业务,客户基础、资产负债结构等持续优化 [8] - 2024年一季度业绩超预期,战略转型成效显现,运营体系与资源配置不断完善 [8] 公司治理与董事提名 - 林立被选举为非执行董事,任职资格待监管核准,郑海阳(长城资产副总裁)提名非执行董事候选人 [4][7] - 多家新投资者包括基金、资管、保险机构及民营企业成为股东 [7]
近千家A股公司涉足机器人业务,“虚火”知多少? 业界呼吁进一步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提高信息披露的标准和透明度,遏制蹭概念炒作
证券时报· 2025-07-04 02:49
机器人概念股市场现状 - A股机器人概念上市公司达947家,占A股公司总数的1/6,其中人形机器人概念公司252家 [1] - 板块持续扩容但"含金量"参差不齐,部分公司仅通过边缘关联"蹭概念"推升股价 [1] - 非理性炒作可能导致行业信用透支和赛道泡沫化,资本套利暗流涌动 [1] 概念股构成路径分析 - **核心零部件供应商转型**:工业机器人/汽车产业链企业利用技术互通性切入人形机器人供应链,如领益智造已布局滚柱丝杆、空心杯电机等产线,规划消费电子/汽车/机器人三大业务支柱 [2] - **一级市场联动**:通过与宇树科技、智元机器人等明星创业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合资/投资等方式入局,例如智元机器人已与宁波华翔、均胜电子等十余家A股公司建立合作关系 [3] - **传统企业跨界**:美的、海尔、格力等家电巨头通过合作参股或自建团队布局人形机器人领域 [3] 概念股成色与市场乱象 - 部分公司存在虚假投入现象,宣布高额机器人研发投资但未实际投入资源 [4] - 利用产业链长、技术门槛高的特点进行"模糊披露",如在互动平台宣称具备丝杠产线但隐瞒营收占比等关键信息,引发股价异常波动 [5] - 战略合作公告多停留在框架层面,缺乏资金实缴、团队搭建等实质内容,难以验证真实性 [8] 资本套利运作模式 - 形成"概念交易链":特定资金在战略合作消息发布前频繁交易,消息释放后拉抬股价并快速出货 [6] - 利用现行《证券法》对信息披露缺乏量化标准的漏洞,在股价敏感期发布合作信息 [7] - 人形机器人业务估值与实际业绩增量严重不匹配,多数合作方业务往来有限 [6] 行业监管建议 - 需制定新兴行业专项法规,细化财务与经营信息披露标准,强制披露合作合同条款等实质内容 [8] - 建立前置审核机制,规范战略合作类公告在融资窗口期/债务兑付节点的披露要求 [8] - 提升信息披露可验证性,禁止使用模糊语言,加大对虚假陈述和内幕交易的处罚力度 [9]
合肥百货大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权益分派实施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7-04 02:38
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利润分配方案情况 - 公司2024年度股东大会于2025年5月21日审议通过《2024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以总股本779,884,200股为基数,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1.1元(含税),共计派发红利85,787,262元 [1] - 现金分红占合并报表中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净利润的比率为45.02%,剩余未分配利润1,064,200,427.82元转至以后年度分配 [1] - 本年度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若实施前股本总额变动,将按分派总额不变原则调整分配比例 [1] 权益分派方案 - 以现有总股本779,884,200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1.1元人民币现金(含税),不同股东类型适用差异化税率 [4] - 香港市场投资者、QFII/RQFII及持有首发前限售股的个人和基金每10股派0.99元 [4] - 个人股东股息红利税按持股期限实行差别化税率征收,持股1个月以内每10股补缴0.22元,1个月至1年补缴0.11元,超过1年免征 [4] 股权登记与除权除息安排 - 股权登记日为2025年7月10日,除权除息日为2025年7月11日 [4] 权益分派对象与方法 - 分派对象为截至2025年7月10日深交所收市后登记在册的全体股东 [5] - A股股东现金红利将于2025年7月11日通过托管证券公司直接划入资金账户 [6] 其他说明 - 自派股东若因股份减少导致代派现金红利不足,公司自行承担法律责任 [7] - 备查文件包括中国结算深圳分公司确认文件、董事会决议及股东大会决议 [7]
吉林省西点药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股东询价转让结果报告书暨持股5%以上股东持有权益比例降至5%以下的权益变动提示性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7-04 02:36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证券代码:301130 证券简称:西点药业 公告编号:2025-047 吉林省西点药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股东询价转让结果报告书暨持股5%以上股东持有权益 比例降至5%以下的权益变动提示性公告 国投高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及其一致行动人杭州创合精选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保证向吉林省西 点药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信息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 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本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公告内容与信息披露义务人提供的信息一致。 重要内容提示: ●本次权益变动主体为持有吉林省西点药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点药业"或"公司")5% 以上股份的股东国投高科技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投高科"或"出让方")及其一致行动人杭州创合 精选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杭州创合")。本次询价转让的价格为24.69元/股,转 让的股票数量为765,000股; ● 出让方不属于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本次权益变动不会导致公司 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发生变化,不会对公司治理结 ...
股市必读:长虹美菱(000521)7月3日主力资金净流出3836.41万元,占总成交额19.43%
搜狐财经· 2025-07-04 01:50
交易信息 - 7月3日收盘价为7.13元,下跌1.11%,换手率3.14%,成交量27.53万手,成交额1.97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3836.41万元,占总成交额19.43% [2][4] - 游资资金净流入829.28万元,占总成交额4.2% [2] - 散户资金净流入3007.13万元,占总成交额15.23% [2] 公司回购计划 - 计划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回购A股非限售股份,用于股权激励 [2][4] - 拟回购资金总额为15,000万元至30,000万元,回购价格上限为10.67元/股 [2][4] - 按上限测算预计回购28,116,213股,占总股本2.73%;按下限测算预计回购14,058,107股,占总股本1.36% [2] - 回购期限为董事会审议通过后12个月内 [2] - 公司董事、监事、高管及控股股东等暂无减持计划 [2]
晋亿实业年内高铁订单总额近10亿元 五年研发费用达5.93亿元开源节流业绩扭亏
长江商报· 2025-07-04 01:25
公司订单动态 - 公司中标新建南京至淮安城际铁路材料采购项目 中标价3.35亿元 中标物资为高速铁路扣件 [1] - 2025年已累计获得高铁订单近10亿元 包括西安至重庆高速铁路3.52亿元合同和重庆至昆明高速铁路3.01亿元合同 [1][2] - 公司是国内唯一能自主生产全套时速250公里和350公里高铁扣配件及整件产品的企业 在行业中具有较高竞争力 [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5.76亿元 同比增长35.9% 归母净利润5756万元 实现扭亏为盈 [2] - 毛利率提升至25.12% 净利率达10.05% 三费占营收比例降至6.58% 同比下降1.43个百分点 [2] - 货币资金增至4.56亿元 同比增长98.61% 有息负债从1.01亿元降至零 [3] 研发与成本控制 - 2020-2024年研发投入合计5.93亿元 重点开发智能紧固件监测系统 预计可提升产品单价15%-20% [3] - 与上海大学合作开发新型紧固件用钢 可省略球化和热处理工序 预计将进一步降低成本 [2] - 公司形成"储备-交付-兑现"的订单闭环模式 [2]
浦东建设中标19.64亿元重大项目订单 拓展业务领域五年累投近25亿元研发费用
长江商报· 2025-07-04 01:17
公司中标情况 - 公司近期中标23项重大项目,中标金额总计为19.64亿元,中标单位包括多家子公司,项目涵盖安置点、储备中心库、数据中心等 [2] - 2025年1月公司中标16个重大项目,金额总计为18.03亿元,3月又中标15项重大项目,金额合计为17.02亿元 [2] -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新签工程施工项目60个,金额53.22亿元,项目数量同比增长46.34%,金额同比下降8.86% [2] 公司经营业绩 - 公司营收规模持续提升,从2013年的38.25亿元增至2024年的188.6亿元 [3] - 净利润呈现波动但2020年以来连续五年正向增长,2020-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4.45亿元、5.35亿元、5.59亿元、5.77亿元和5.93亿元 [3] - 2025年一季度营收35.26亿元同比下降41.33%,净利润1.19亿元同比下降18.48%,主要因项目开工延迟导致施工工作量减少 [3] 公司业务发展 - 公司主营业务包括建筑工程施工、设计勘察咨询、园区开发运营、沥青砼生产销售、基础设施项目投资 [3] - 曾参与浦东机场通道、迪士尼配套市政工程、杨高路改建等重点项目 [3] - 近年来积极向上下游延伸产业链,开拓新业务领域,2020-2024年累计研发投入达24.97亿元 [4] - 截至2024年末拥有研发人员323名,占总员工比例22.28% [5]
松炀资源: 广东松炀再生资源股份有限公司关于终止筹划控制权变更事项暨复牌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7-04 01:08
控制权变更事项终止 - 公司控股股东王壮鹏因与交易对方未能就核心条款达成一致意见,决定终止控制权变更事项 [2] - 相关交易方未签署实质性协议,终止交易不涉及违规责任 [2] - 终止事项不会对公司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2][4] 股票停复牌情况 - 公司股票因筹划控制权变更于2025年6月26日起停牌,原定停牌不超过2个交易日 [1] - 因事项推进需要,股票于2025年7月1日起继续停牌,预计不超过3个交易日 [2] - 公司股票将于2025年7月4日(星期五)开市起复牌 [3][4] 公告披露信息 - 停牌及终止事项相关公告均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披露,公告编号包括2025-031、2025-032、2025-033 [1][2][4] - 公司强调以指定信息披露媒体和上交所网站披露信息为准,提示投资者注意信息真实性 [4]
锚定万物互联新坐标 龙岗绘就“物联网+”百景图
深圳商报· 2025-07-04 00:49
物联网行业发展现状 - 物联网正从概念走向产业中枢 成为新一代信息技术重要组成部分 [2] - 深圳加速建设"极速先锋城市" 是全国物联网企业核心聚集地 [2] - 广东是全国物联网第一大省 深圳汇聚中国70%以上物联网产业链 [5] 重点企业技术布局 宏电股份 - 自有专利E-Link和A-Link协议矩阵可高效解析管理18类异构传感器数据 [3] - 设备应用于市政监测点 实时监控积水内涝 河道水位等水务信息 [3] - 提供水利水务 丰巢快递柜联网 变电站巡检机器人等定制方案 [4] - 拥有20余年物联基座和数百项专利 触角延伸至农田灌溉系统 [4] 华平股份 - 专注视音频通讯与图像智能集成 自研AVCON协议 [3] - 智慧物管平台可实时汇聚分析200多个物联终端数据 [3] - "视讯+"技术构建"天空地井潜"立体化应急指挥体系 [4] 今天国际 - 工业互联网平台可快速接入千种设备 打通数十种通讯协议 [3] - 为宁德时代等超级工厂提供自动化仓储管理"神经中枢" [3] - 在江苏一汽解放锡柴基地部署35台AGV机器人管理8000多种配件 [4] 典型应用场景 - 宏电技术应用于台风应急指挥 提供精准三维态势图 [4] - 华平平台实现园区光伏发电 充电桩订单等指标3D可视化 [3] - 今天国际"数字神经网络"已服务40余行业超千个项目 [4] 未来发展规划 - 龙岗区发布行动方案鼓励物联网技术应用 培育万物智联新高地 [5] - 平湖宏电大厦将打造物联网研发创新中心 [5] - 企业明确物联网是仓储物流智能化和工农业效率提升的必由之路 [5]
立讯精密拟赴港上市股价大涨 创始人连续3年入选《财富》“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商界女性”榜单
深圳商报· 2025-07-04 00:49
公司动态 - 立讯精密正在筹划境外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 [2] - 公司表示香港资本市场国际化程度高且投资者资源丰富 有助于拓宽融资渠道并为海外业务拓展、新技术研发、全球产能布局提供资金支持 [2] - 港股市场灵活的股权激励工具和海外高精尖人才可为公司全球化发展注入创新活力 [2] - 截至公告发布前一日 公司股价上涨5.45%至35.77元/股 总市值达2594亿元 [2]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87.95亿元 同比增长15.91% [3] - 消费性电子板块收入2240.94亿元 占总营收83.37% 毛利率为9.1% [3] 业务发展 - 公司从电脑连接器代工厂发展为覆盖消费电子、通信、汽车、医疗等多领域的技术平台型企业 [3] - 成功切入苹果供应链并发展为三大"果链"企业之一 现正降低对苹果依赖 加速布局智能驾驶和AI业务 [3][4] - 2024年进入英伟达供应链 上月收购闻泰科技部分业务 将新增三星、小米、OPPO等客户 [4] 管理层信息 - 创始人王来春连续三年位列《财富》中国最具影响力商界女性榜首 [4] - 其从业经历从富士康女工成长为世界500强企业领导人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