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邦证券

搜索文档
华福证券迎来新任掌舵人!年内多家券商董事长变更
券商中国· 2025-07-03 23:30
券商高管变动 - 7月3日华福证券原总裁黄德良升任党委书记、董事长,接替转任兴业证券董事长的苏军良 [2][4] - 同日国投证券原总经理王苏望出任党委书记、董事长 [2] - 大和证券(中国)总经理耿欣离任,由董事长野吕濑元太代管 [2] 华福证券发展情况 - 黄德良2014年至今任华福证券总裁超11年,期间公司实现跨越式发展 [5] - 2024年末公司管理客户总资产近8000亿元,总资产突破900亿元(同比+38%),净资产190亿元(同比+41%) [6] 行业高管变动汇总 - 2024年至少10家券商董事长变更,包括中信建投、兴业证券、粤开证券等头部机构 [3][7][8][9][10][11][12][13] - 变动原因包括:到龄退休(中信建投王常青)、工作调动(中银证券宁敏)、股东变更(国都证券、德邦证券) [9][11][14] 股东变更引发的调整 - 浙商证券完成并购国都证券后,钱文海当选董事长 [14] - 山东财金集团入主德邦证券后,梁雷接任董事长 [14] 特殊人事案例 - 中邮证券原董事长郭成林调任贵州省副省长,为证券业罕见案例 [13]
中国资产这半年
上海证券报· 2025-07-03 02:29
券商金股表现 - 上半年34家券商研究所金股组合中27家收益为正,占比近八成,华鑫证券和东兴证券金股组合收益领先,涨幅均超30% [2][3][4] - 6月券商金股涨幅前三为巨人网络(63.09%)、胜宏科技和内蒙一机(均超50%),推荐券商分别为申万宏源证券/国元证券、东北证券和天风证券 [4] - 6月券商金股主要集中在信息技术行业,其次是工业、金融业、可选消费等领域 [5] - 7月券商最青睐恺英网络(5家推荐)和牧原股份,看好科技成长风格,重点配置软件与服务、技术硬件与设备、半导体等细分板块 [6] 券商下半年展望 - 多家券商预计下半年A股震荡上行,建议布局新兴科技(如AI、具身智能、国防军工)和红利资产 [2][7] - 申万宏源证券建议关注AI相关的数据中心、自动驾驶、机器人等主题机会 [7] - 中信证券看好中国自主科技能力提升、欧洲能源基建资源储备和中国激发内需潜力三大趋势 [7] - 中信建投证券建议继续以红利资产为核心底仓,因其具备稳定股东回报能力且在利率下行背景下受配置需求支撑 [8] 公募基金表现 - 主动权益类基金上半年平均收益6.78%,超八成正收益,347只收益超20%,50只超40%,11只超60% [9][10] - 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基金以82.45%收益夺冠,华夏和万家北交所基金收益分别为72.16%和超60% [10] - 重仓创新药的基金表现亮眼,长城医药产业精选(75.18%)、中银港股通医药(70.08%)等6只进入前十 [9][10] - 新消费领域基金如广发成长领航(68.29%)、申万菱信乐融(超56%)等净值增长显著 [10] 公募基金下半年展望 - 摩根资管重点关注AI、医药、消费、动力电池四大方向,认为AI相关硬件和应用值得持续关注 [11] - 汇丰晋信看好顺周期板块在经济需求恢复和供给受限下的价格和盈利弹性 [11] - 华安医药生物认为创新药长期逻辑未变,投资需兼顾龙头确定性与黑马弹性 [12] - 东方红医疗升级看好具备全球化潜力的生物科技公司和估值合理的传统药企创新转型 [12] 外资观点 - 外资机构认为"韧性"是中国宏观经济最大特征,消费和出口表现超预期支撑经济 [13][14] - 巴克莱指出中国零售销售数据超预期,汽车销量复苏趋势有望延续,出口商在欧洲和东盟寻找稳定买家 [14] - 高盛认为出口超预期强劲是中国经济展现韧性的重要支撑 [14] - 景顺建议关注中国人工智能、电动汽车及机器人等领域科技发展,认为中国股市估值合理 [15] 中国资产吸引力 - 瑞银观察到投资者对中国股票兴趣提高,认为其具有吸引力且估值存在12%-13%折价 [16] - 南向资金上半年净流入7311.93亿港元,达去年全年的90%,摩根士丹利看好港股流动性支持增强 [17] - 摩根士丹利指出A股与港股行业结构差异,MSCI中国指数可能比A股更早改善 [17] - 瑞银预计下半年南向资金持续净流入但流速或放缓,因港股拥有人工智能和新经济独特敞口 [17]
A股回暖 港股狂飙 券商IPO业务又忙起来了
经济观察报· 2025-06-29 13:51
券商投行业务回暖与竞争格局变化 - 2025年上半年A股IPO融资额达373.55亿元,同比增长14.96%,IPO家数51家,同比增长15.91% [2] - 港股IPO融资额达1047.21亿港元(约956.63亿元人民币),同比暴增785.99%,IPO家数40家,同比增长33.33% [2] - 政策红利推动业务回暖,科创板改革"1+6"政策落地,包括设置科创成长层、重启未盈利企业上市标准 [2][15] A股IPO市场动态 - 6月IPO受理项目显著增加,年内95个项目获受理,远超2024年同期的30个 [8] - 头部券商保荐格局变化:中信证券保荐6单,中信建投与华泰联合各保荐5单,但后两者承销费用(3.17亿/2.54亿)反超中信证券(2.06亿) [11] - 在审项目217单,头部券商占据主导,6家头部机构在审项目均超10单,20家中小券商仅1单在审 [13] 港股IPO市场爆发 - 中资券商主导港股承销,中金公司、中信证券、华泰证券香港子公司包揽前三,中金参与项目融资规模占市场75%(160亿美元/1147亿元人民币) [18] - 港股上半年融资额超千亿港元,超越2022-2024年全年水平,达2018-2021年平均年募资额的三分之一 [19] - 政策驱动明显:港交所"科企专线"、生物科技门槛降低及恒生科技指数反弹吸引外资回流 [20] 政策与行业趋势 - 科创板改革激活未盈利科技企业上市通道,禾元生物成为首家适用第五套标准的上会企业 [15] - 投行业务从"寒冬"转向"结构性复苏",头部券商通过债券承销、跨境并购及北交所服务实现增长 [5] - 港股市场受益于AI/机器人科技浪潮,蜜雪冰城、宁德时代等优质企业上市提振市场情绪 [18]
业内惊讶!做教培、考公、开餐馆…券商人花式转型,卖方不香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8 12:15
券商从业人员转型现象 - 中泰证券电新分析师周寒阳转型从事高中科创辅导教培,包括实验设计、科研报告写作等[1][4] - 券商研究所人员转型教培并非个例,去年亦有首席转做留学教培[2][4] - 教培行业生源充足待遇丰厚,研究能力可复用,成为降薪压力下的转型选择[4] 转型方向多元化 - 考公考编成为最多新型方向,上海公务员拟录用名单出现20余名券商从业者[5] - 高学历者转向高校任教,有常春藤背景研究所首席成功转任大学教师[5] - 自主创业案例涌现,包括前券商首席开餐馆并利用"前券商首席"标签营销[6][8] - 其他新兴方向包括卖保险、加入三方代销机构等[8] 企业成为主要转型去向 - 上市公司及拟IPO企业财务总监、董秘职位吸纳大量券商人才,2024年以来数十位投行/研究所背景人士出任上市公司董秘[12] - 投行转型企业可获得股权激励,拟IPO企业职位吸引力尤甚[12] - 传统转型方向如精品投行、买方机构因行业压力吸引力下降[13] 薪酬与考核压力驱动转型 - 券商人均薪酬从2021年65.14万元降至2024年53.55万元,缩水11.59万元[17] - 头部券商如中信证券人均薪酬从94.70万降至77.98万,中金公司从116.43万骤降至64.26万[17] - 季度奖金消失,2024年终奖普遍延迟或取消,前台人员收入结构恶化[16][17] - 考核压力加剧,部分一线员工底薪降至两三千元,年轻人因转型成本低更易离职[18][19] 行业人员流动加剧 - 头部券商人员流动率从4%-5%升至10%,中小券商流动率更高[15] - 除自营、资管外,投行、研究所、财富管理等条线均面临较大人员流失压力[2]
A股回暖 港股狂飙 券商IPO业务又忙起来了
经济观察网· 2025-06-28 11:47
市场表现 - 2025年上半年A股IPO融资总额373.55亿元同比增长14.96% IPO家数51家同比增长15.91% [2] - 港股IPO融资总额1047.21亿港元(约956.6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85.99% IPO家数40家同比增长33.33% [2] - 港股上半年IPO融资额超1000亿港元超过2024年、2023年和2022年全年水平 [14] 政策影响 - 证监会推出科创板改革"1+6"政策包括设置科创成长层和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第五套上市标准 [2] - 创业板正式启用第三套标准支持优质未盈利创新企业上市 [2] - 港交所推出"科企专线"允许特专科技企业保密上市并降低未盈利生物科技门槛 [15] 券商业务 - 中信证券保荐6单IPO项目中信建投证券和华泰联合证券各保荐5单 [9] - 中信建投证券IPO承销保荐费用3.17亿元华泰联合证券2.54亿元超过中信证券的2.06亿元 [9] - 中金公司参与38单港股IPO项目融资规模约160亿美元占香港IPO市场融资规模的75% [13] 行业趋势 - 券商投行业务从"寒冬"转向"结构性复苏" A股与港股IPO回暖带动收入修复 [4] - 6月以来沪、深、北三大交易所受理67个IPO项目年内共受理95个远超2024年上半年的30个 [6] - 港股IPO市场受AI、机器人等科技浪潮带动中国资产价值重估关注度显著提升 [13] 企业动态 - 武汉禾元生物成为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后首家上会企业 [11] - 蜜雪冰城、宁德时代、恒瑞医药等优质企业赴港上市提振港股IPO市场情绪 [13] - 港交所迎来周六福等三家公司上市泰德医药等三家公司将于6月30日上市 [16]
做教培、考公、开餐馆…券商人掀起跨行转型潮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7 22:01
券商从业人员转型现象 - 中泰证券电新分析师周寒阳转型从事高中科创教培,包括实验设计、数据获取、科研报告写作辅导等[1][5] - 券商研究所人员转型教培并非个例,去年亦有其他首席转做留学教培[2][4] - 教培行业生源充足且待遇丰厚,研究能力可复用,成为薪酬缩水背景下的转型选择[5] 多元化转型方向 - 考公考编成为最多选择,2025年上海公务员拟录用名单中券商从业者达20余人[6] - 高学历者转向高校任教,如常春藤背景研究所首席转任高校教师[6] - 自主创业案例包括前券商首席开设餐馆,并通过"前券商首席"标签进行营销[7] - 其他新兴方向包括卖保险、加入三方代销机构等[7] 企业端转型趋势 - 上市公司及拟IPO企业成为主要去向,2024年以来数十位券商背景人员出任董秘[8] - 投行人员多转任财务总监/董秘,研究所人员转任副总经理等职位[8] - 拟IPO企业股权激励对转型者吸引力较大,原招商证券保代出任电连技术财务负责人[8] 薪酬与考核压力 - 2021年证券业人均薪酬65.14万元,2024年降至53.55万元,缩水11.59万元[11] - 头部券商案例:中信证券人均薪酬从2021年94.70万降至2024年77.98万,中金公司从116.43万降至64.26万[11] - 部分一线城市员工底薪被降至两三千元,年终奖普遍延迟或取消[10][11] 人员流动特征 - 头部券商人员流动率从往年4%-5%升至10%,中小券商流动率更高[10] - 转型者中年轻人比例显著更高,因转型成本较低[12] - 传统转型方向如买方机构因行业压力吸引力下降[9]
多家中小公募机构股权被挂牌转让
快讯· 2025-06-27 17:01
金十数据6月27日讯,浙江产权交易所披露,浙江省土产畜产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挂牌转让持有的20% 德邦基金股权,转让底价为1.42亿元。对于转让原因,公告表示,是为了"盘活存量资产、集中精力发 展主业"。资料显示,德邦基金成立于2012年3月,注册资本5.9亿元,目前德邦证券持股80%,浙江土 产畜产进出口集团持股20%。业内人士表示,浙江省土产畜产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此次转让德邦基金股 权,或是近年来国有企业非控股股东退出公募基金股权趋势的延续。近期,嘉合基金、东海基金的部分 股权也被公开挂牌转让。山东通汇资本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转让持有的4.9%嘉合基金股权,转让底价为 3196.37万元。东海基金22%股权目前在阿里资产司法拍卖平台上架,采取的是询价模式,目前意向竞 买人数为两名。 (中证金牛座) 多家中小公募机构股权被挂牌转让 ...
雅化集团(002497) - 002497雅化集团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626
2025-06-26 18:42
公司基本信息 - 投资者关系活动时间为2025年6月24 - 26日,地点在四川雅化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会议室 [2] - 接待人员有董事会秘书郑璐、投资者关系管理黄国城 [2] - 参与单位包括德邦证券、焱牛投资、开源证券等多家机构 [2] 主营业务市场地位 - 公司是锂盐产品主要生产商,生产技术和装备行业领先,产品品质稳定且优于国家标准,是行业头部企业核心供应商 [2][3] - 公司是中国民爆行业领先企业之一,顺应政策要求,保持行业优势地位,截至2024年民爆生产总值位于行业第四,电子雷管产销量连续多年位列行业第一 [3] 锂盐客户结构 - 公司锂盐客户以签订长期协议为主,国外有TESLA、LGES等企业,国内有宁德时代、振华等企业 [4] - 截至2024年,公司头部客户营收占比达到90%,目前国外客户订单占比仍较大 [4] 锂资源保障情况 - 公司形成自控矿+外购矿的多元化渠道布局,构建稳定锂资源保障体系 [5] - 自控矿方面,津巴布韦Kamativi锂矿2024年全线建成,年原矿处理能力达230万吨,参股四川李家沟锂矿获优先供应权 [5] - 外购矿方面,通过签订长协等获锂矿包销权,如澳洲Pilbara、非洲DMCC、巴西Atlas等资源 [5] 应对锂盐市场行情措施 - 积极拓展国内外锂盐客户,优化客户结构 [6] - 增加自有锂精矿供给,加强采购管理,优化锂矿成本,动态调整生产节奏 [6] - 推动集团各环节降本工作,提升精细化运营效率 [6]
券商发债“补血”有变化!年内获批4757亿元,科创债登场,永续债需求增加......
券商中国· 2025-06-25 15:34
券商发债融资规模回升 - 2025年已有24家上市券商获批发债融资4757亿元 高于2024年同期水平 [2][4] - 70家券商境内发债规模达5621.68亿元 同比增长 [2] - 6月单月6家券商获批1077亿元额度 显示3月以来融资积极性显著提升 [4] 发债融资三大新特点 - **规模增长**:24家券商中40%已2-3次获批 东方证券累计获批450亿元额度 [5] - **头部集中**:大型券商单次获批规模显著提升 国泰海通累计获批750亿元 招商证券单次获批400亿元 [6] - **品种创新**:5家头部券商获批科技创新债券938亿元(交易所480亿+银行间458亿) [7] 境内外发债结构变化 - 境内发行:证券公司债规模3900.98亿元(+16.77%) 短融1720.70亿元(+15.39%) [8] - 境外发行:新增广发证券等主体 合计发行14.88亿美元(只数增长超60%) [8] - 头部格局:7家券商发债超200亿元 中国银河以524亿元居首 [8] 融资成本与资金用途 - 票面利率:证券公司债平均利率降至2.0%(2024年为2.6%) 中小券商利率降幅达44-144BP [11] - 募资投向:主要偿还到期债务 但科技创新债券占比提升 西部证券等调整存量债券用途支持科创 [12] - 品种优化:永续次级债从0增至5例 短期融资券规模扩大 次级债计入净资本比例最高达100% [13] 市场环境驱动因素 - 货币政策宽松导致"资产荒" 证券公司债成为信用债市场高价值品种 [9] - 非银机构买盘增加推动信用利差收窄 中小券商融资难度显著降低 [10]
券商分析师年内净增41人!高速扩容时代落幕,服务保险资管成新发力点
券商中国· 2025-06-21 07:19
证券分析师行业现状 - 截至6月19日证券公司分析师总数达5787人,较年初仅增加41人,增幅显著低于往年同期水平[2][4] - 2021年末至2024年末分析师数量分别为3545人、4068人、4781人和5746人,过去几年年均扩容规模达数百人[4] - 行业正从高速扩张转向注重质量与差异化竞争的稳健发展阶段[4] 券商分析师团队规模排名 - 20家券商拥有百人及以上分析师团队,44家券商分析师超50人[5] - 中金公司以341名分析师居首,国泰海通证券287人第二,中信证券267人第三[5] - 申万宏源、兴业证券分别以179、178人列第四、第五,中信建投等6家券商分析师数量超150人[5] 分析师数量变动显著的券商 - 国泰海通证券因合并净增113人至287人,原海通证券140名分析师迁移[8] - 国联民生证券分析师从96人减至94人,民生证券从106人减至95人,整合后由胡又文掌舵[8] - 东方财富证券分析师净增24人至69人,增幅超50%,引入多名首席分析师[8] - 西部证券、方正证券等新增15名以上分析师,国投证券净减少19人[9][10] 行业转型方向 - 公募基金交易佣金改革后,服务保险资管成为研究所重点发力方向[3][11] - 2024年1月政策明确引导险资增加A股投资,险资佣金规模呈上升趋势[11] - 部分研究所险资服务收入占比达25%,佣金费率从万三至万四提升至与公募趋同[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