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规划

搜索文档
赵付科:制定实施五年规划是党治国理政重要经验
经济日报· 2025-07-01 07:59
五年规划的历史沿革 - 新中国成立以来已编制实施14个五年规划(计划),一以贯之的主题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 -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通过五年计划建立独立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农业生产条件显著改善 [2] - 改革开放后"六五"计划首次突出社会发展,"十一五"起更名为规划反映理念变革,推动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 [3] - 新时代"十三五"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四五"衔接2035远景目标,经济总量连续突破110/120/130万亿元 [4] 五年规划的战略功能 - 通过阐明奋斗目标、部署战略安排、引导资源配置发挥鲜明导向作用 [5] - 制定过程坚持全局观与系统论,涵盖发展环境/目标/保障等完整体系 [5] - 接续实施保障现代化连续性,同时动态调整适应新发展阶段 [6] - 十八大后规划对创新宏观调控、推进国家治理的作用显著增强 [6] 规划制度优化方向 - 建立监测评估/动态调整/公众参与机制,近期发展规划法草案提升制度化水平 [7] - 立法明确规划层级关系与冲突解决规则,要求编制时统筹要素支撑和专家论证 [7] - 固化法定程序避免干扰,设立监督追责机制保障连续性 [8] - 通过法定公众参与机制确保规划体现民情民意 [8]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 领悟国家发展规划立法重大意义
人民日报· 2025-05-28 06:40
发展战略与规划体系 - 习近平总书记形成厦门15年发展蓝图、福州"3820"战略工程和浙江"八八战略"等实践成果,为新时代战略规划提供根本遵循 [1] - 我国通过14个五年规划(计划)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国力提升和人民生活改善,实现市场与政府作用协同 [2] - 国家发展规划法草案将党中央的战略考量和经验做法法律化,强化战略导向作用 [1][4] 战略规划方法论 - 提出稳中求进、问题导向、系统观念等科学方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指导实践 [3] - 强调真抓实干,要求制定具体方案、明确责任分工以提高规划执行力 [3] - 规划编制坚持民主化,健全公众参与和专家咨询机制以凝聚社会共识 [5] 规划实施机制 - 国家发展规划是各级各类规划的总遵循,草案推进统一规划体系建设以提高整体效能 [4] - 财政、货币等宏观政策需依据规划目标协同发力,草案规定政策协调联动机制 [2][6] - 完善动态监测、评估和监督机制,实施全周期管理以保障规划权威性 [6] 党的领导与法治保障 - 规划制定实施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草案明确规划调整需报党中央同意 [4] - 草案将党领导规划工作的成熟经验制度化,为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法治保障 [4][6]
因势利导优化经济布局
经济日报· 2025-05-16 06:05
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意义 - 科学编制和实施国家发展规划是治国理政的重要经验,对保持国家战略连续性、集中力量办大事具有关键意义 [1] - 当前处于"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谋划的关键期,需前瞻性优化经济布局以应对全球化逆流和单边主义挑战 [1] - 新中国成立以来已实施14个五年规划,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载体,规划法治化建设取得新进展(草案提请审议) [1] 内需主导与区域协同战略 - 内需对经济增长支撑作用持续强化,需巩固制造业优势并推动供需结构升级以增强内需驱动力 [2] - "双循环"战略通过高水平开放实现国内外资源高效配置,提升国际经济合作竞争力 [2] - 需突破行政壁垒加快要素流通改革,强化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战略联动,构建"东西互济、南北贯通"格局 [2] 创新与绿色双轮驱动 - 经济布局优化需以创新驱动和绿色转型为核心,推动产业数字化升级与产业链协同创新 [3] - 健全绿色激励机制引导资本流向低碳产业,加速形成绿色供应链 [3] - 需统筹发展与安全,在开放合作中锻造核心竞争力,构建韧性可持续的发展格局 [3]
事关“十五五”规划制定!国家发展规划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07 15:45
国家发展规划法草案核心内容 - "十四五"规划即将收官,"十五五"规划进入谋划阶段,国家发展规划法草案首次提请审议并公开征求意见,旨在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1] - 草案共4章31条,涵盖总体要求、制定与实施等内容,通过立法强化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1] 立法背景与意义 - 中国已实施14个五年规划,此前缺乏专门法律,草案将成熟实践固化为法律制度,明确各参与方权责,增强规划权威性、规范性和传导性[2] - 立法正值"十五五"规划编制启动期,从法治层面确认发展规划作为战略谋划和顶层设计的核心作用,体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统一[2][3] 规划编制机制创新 - 草案规定规划需包含发展环境分析、指导方针、主要目标等7项核心内容,并加强多角度论证和多方案比选,统筹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等要素[3] - 要求健全公众参与和专家咨询制度,附送编制说明、论证报告及上期规划实施评估报告,提升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3][4] 实施与监督机制 - 建立三级三类规划管理体系(国家级/省级/市县级,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要求各级规划与国家发展规划在目标、政策等方面协调一致[6] - 强化政策取向一致性,促进财政、货币、产业等政策协同发力,并将规划实施情况作为衡量各地区部门履职的重要参考[5][7] 问责与执行刚性 - 草案明确对规划编制和实施中的滥用职权等违法行为依法追责,通过问责条款增强规划执行刚性,解决地方政府政策延续性问题[7][8] - 规定国家工作人员违法违规行为的责任追究机制,保障规划实施的规范性和约束力[7][8]
一财社论:在法治轨道上强化国家发展规划的导向作用
第一财经· 2025-05-06 21:12
十五五规划制定指导思路 - 科学制定"十五五"规划要突出重点,做到民生事业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相辅相成 [1] - 依法规划强调规划的严肃性和执行力,在法治轨道上发挥国家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 [1] -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十五五"规划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关键时期的关键规划 [1] 民生领域建设重点 - 进一步加强民生领域建设是当前和今后较长时期内的工作重点,包括稳定就业、提高高质量就业比重、坚实收入稳定和增长的基础 [2] - 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不同体制人员养老待遇差距 [2] - 深化对生育和养老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研究推出一批均衡性可及性强的民生政策举措,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2] 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新质生产力 - 合理调整和优化国民经济中重大比例关系,如基础建设和消费的平衡,外贸和内需之间平衡,对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 "十五五"时期必须把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实体经济为根基 [2] - 全面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发展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并举,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2] 规划严肃性与执行力 - 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 [3] - 国家发展规划法草案首次提交人大常委会审议,标志着国家发展规划从"政策指引"迈向"法治化约束" [3] - 经过全国人大会议通过的规划具有很高的法律效力,地方出台的规划经过相关程序批准后也具有相应的法律效力,两者都具有强制性约束力 [3] 规划制定关键时期 - "十五五"规划制定已进入关键时期,规划执行要着眼于发展大计、民生大计、法治大计 [4] - 在法治轨道上持续强化国家发展规划导向作用 [4]
每日债市速递 | 民营经济促进法5月份即将施行
Wind万得· 2025-05-06 06:30
// 债市综述 // 1. 公开市场操作 央行4月30日以固定利率、数量招标方式开展了5308亿元逆回购操作,操作利率1.50%,投标量5308亿元,中标量5308亿元。Wind数据显示,当 日1080亿元逆回购到期,据此计算,单日净投放4228亿元。 (*数据来源:Wind-央行动态PBOC) 2. 资金面 存款类机构隔夜和七天质押式回购利率双升,前者大涨超24个bp,后者上行近2个bp。 海外方面,最新美国隔夜融资担保利率为4.36%。 (*数据来源:Wind-同业存单-发行结果) (*数据来源:Wind-国际货币资金情绪指数、资金综合屏) 3. 同业存单 全国和主要股份制银行一年期同业存单二级市场上最新成交在1.76%附近,较上日变化不大。 (IMM) 4. 银行间主要利率债收益率多数下行 | | 1Y | | 2Y | | ЗУ | | 54 | | 7Y | | 10Y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国债 | 1.4500 -0.40 | 52 | 1.450 ...
“发挥国家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
人民日报· 2025-05-06 06:17
国家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 -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强调其在国家发展中的核心地位 [1] - 近期两则重要动态:上海召开"十五五"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国家发展规划法草案首次提请审议,体现规划工作的法治化进程 [2] 五年规划的历史沿革与特色 - 中国自"一五"计划起持续实施五年规划,形成从"156项工程"到"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的完整体系 [3] - 五年规划聚焦中国式现代化目标,体现长期发展导向而非短期利益,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优势 [3][4] - 规划特色表现为"全国一盘棋"的横向协同与"一张蓝图绘到底"的纵向延续性 [5][6][8] 规划实施的战略支撑 - 浙江"八八战略"持续实施20余年,体现中长期规划与短期目标叠加的特色 [8] - 厦门1985-2000年发展战略包含21个专题,其中4项为全国首创,展现早期战略规划的前瞻性 [10] - 上海科技创新规划布局形成"模速空间"等创新生态,融入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11] 规划制定的方法论 - 坚持"四个放在"工作方法:将地方发展置于国家战略、全球化趋势、区域部署中统筹谋划 [6] - 规划编制注重战略眼光培养,要求"从全局、长远、大势上作出判断和决策" [10] - 通过立法程序强化规划权威性,推动政策驱动向法治驱动转变,提升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 [12][13] 规划的价值导向 - 以人民为中心是规划根本宗旨,体现在正定"人才经"、福州"3820"工程等地方实践 [13] - 规划制定坚持问计于民,将顶层设计与群众路线相结合,保障民生温度与发展确定性 [14] - 传统文化中"规划先行"思想与现代治理相结合,形成中国特色发展路径 [14]
新闻多一点 | “五年规划”: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经验
新华社· 2025-05-01 07:01
五年规划制度 - 五年规划是规划期内经济社会发展的蓝图和行动纲领 阐明国家战略意图 明确政府工作重点 规范引导经营主体行为 在国家规划体系中居于统领地位 [4] - 科学制定和接续实施五年规划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经验 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政治优势 [4] - 从1953年至今 中国共编制实施了14个五年规划(计划) 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 综合国力提升和人民生活改善 [4] 五年规划制定流程 - 五年规划制定实施形成制度安排 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 由党中央提出规划建议 国务院编制规划纲要 全国人大审查批准后公布实施 [4] - 国家发展规划法草案共4章31条 进一步健全国家发展规划的实施保障机制 推动高质量发展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4] 五年规划立法意义 - 通过国家发展规划立法 将制定和实施国家发展规划的制度安排以法律形式固定 有助于在法治轨道上科学制定和有效实施五年规划 更好保障其战略导向作用的发挥 [5]
国家发展规划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快讯· 2025-04-30 15:25
国家发展规划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智通财经4月30日电,国家发展规划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草案共4章31条,主要包括总体要求、国家发 展规划的制定、国家发展规划的实施等内容。对国家发展规划专门立法,旨在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 发挥国家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对国家发展规划专门立法 草案透露了哪些关键信息?专家解读
央视新闻· 2025-04-30 15:23
国家发展规划法草案核心内容 - 国家发展规划法草案共4章31条 包括总体要求 制定和实施等内容 旨在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 发挥战略导向作用 推动高质量发展 [1] - 立法目的为从法治层面确认发展规划政策工具 规范编制和实施流程 为"十五五"规划制定提供制度保障 [1] 法律框架与权责划分 - 草案规定国家发展规划编制由国务院组织 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承担具体工作 [2] - 实施层面明确国务院负责组织 主管部门拟订方案 地方部门确定具体措施 强化法律依据和执行严肃性 [2][3] 立法解决的问题与机制创新 - 通过立法解决规划执行中的政策延续性问题 如地方政府换届导致的"新官不理旧账"现象 [3] - 建立动态监测评估制度 完善监督机制 提升规划质量 确保实施科学性 [3] - 理顺规划体系功能定位 避免交叉重复 增强宏观政策一致性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