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国有资产流失
icon
搜索文档
国企太原重工七年财务造假背后:公司系统性溃败?管理层腐败审计机构致同失责
新浪证券· 2025-11-05 17:43
财务造假事件概述 - 公司因2014-2018年及2020-2021年期间财务造假收到行政处罚 合计罚款1695万元 13名责任人被罚 时任总经理被终身市场禁入 时任董事长及副董事长被禁入10年 财务总监被禁入3年 [1] - 财务造假主要手法为提前确认收入 虚增塔筒及工程业务收入 少计融资租赁财务费用 导致相关年度年报存在虚假记载 [2] - 因造假金额大且周期长 公司股票自2025年11月4日起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简称变更为"ST太重" 日涨跌幅限制调整为5% [3] 财务造假具体数据 - 2014年多计入营收7.57亿元 占当期披露营收的8.39% 多计利润总额1.55亿元 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的763.89% [3][5] - 2018年少计财务费用1.2亿元 占当期披露财务费用的14.82% 多计利润总额1.21亿元 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的189.76% [3] - 2014年若不进行利润虚增 公司将出现亏损 [5] 公司业务与财务状况 - 公司主营业务包括轨道交通设备 风力发电设备 矿山设备等 控股股东为太原重型机械集团 实控人为山西省国资委 [2] - 公司主业自2014年开始恶化 轧锻设备 起重机设备 挖掘焦化设备收入分别下滑32.57% 17.34% 58.15% [5] - 公司2014年后资产负债率首次突破80% 并一度超过90% 有息债务规模在2015年后首次突破百亿元 与账面资金缺口近90亿元 [8][10] - 高债务规模下 公司财务费用最高年份近10亿元 远超同期利润水平 [10] 造假动机与公司治理问题 - 时任总经理为完成考核指标 组织协调提前确认收入及虚增工程业务收入 [12] - 外部审计机构致同在造假七年期间均出具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 山西证监局后续检查发现其审计程序存在多项缺陷 [13][14][15] - 公司内部控制存在严重缺陷 呈现出管理层集体"放任造假"特征 时任董事长 副董事长 财务总监及独立董事均未履行相应职责 [16] 管理层腐败与潜在损失 - 时任总经理范卫民存在多项腐败行为 包括违规发放津补贴 虚报冒领奖金 违规招投标等 被通报造成国有资产损失风险 [17] - 与造假相关的风电项目存在巨额未追回款项 公司已提起诉讼 要求被告偿还欠款14.44亿元及利息 截至2022年5月1日暂合计14.58亿元 [18]
还原宗馥莉“接班”娃哈哈20个月的精心布局,国民品牌将走向何方?
观察者网· 2025-10-11 13:21
公司核心管理层变动 - 宗馥莉于2025年9月12日辞去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及董事长等所有职务,并于2025年10月10日获得公司确认 [1][11][15] - 此次辞职是宗馥莉自2024年2月宗庆后去世后的第二次请辞,其在2024年7月曾传出辞职风波,但随后继续履职 [1][3] - 辞职原因据称与商标使用“不合规”有关,宗馥莉决定全心经营新品牌“娃小宗” [1] 公司资产与品牌转移 - 娃哈哈集团于2025年1月21日将387件“娃哈哈”系列商标在国家知识产权商标局网站进行转让 [3] - 2025年2月12日,娃哈哈集团就商标转让发布声明,称存在“历史遗留问题” [4] - 2025年7月,娃哈哈集团要求其授权的上海娃哈哈饮用水有限公司停止使用“娃哈哈”品牌生产桶装水 [7] - 2025年8月,娃哈哈官方旗舰店的注册公司变更为宏胜饮料集团旗下企业 [8] - 2025年9月,多家娃哈哈昌盛等体系内公司更名为宏胜系公司 [10] 新品牌“娃小宗”的布局与发展 - 宏胜饮料集团于2025年2月申请注册“娃小宗”等多个商标 [5] - 2025年5月,娃哈哈官方账号公开推出“娃小宗”首款无糖茶产品“凝香乌龙” [7] - 一份内部通知显示,娃哈哈或从2026年开始启用新品牌“娃小宗” [1][12] - 2025年10月11日,认证主体为宏胜饮料集团的“娃小宗”微博账号已通过平台认证 [15] 公司运营与生产状况 - 2025年2月春节期间,娃哈哈集团全国多家工厂开始出现停工 [4] - 2025年5月,公司在扩产饮用水的同时,有18家产线出现停工 [6] - 宏胜系西安饮品新基地项目于2025年8月中旬审批通过,计划建设8万平方米工厂 [9] - 2024年12月,娃哈哈官网发布关于“10万个智能冰柜维保及市场投放需要”的招标信息 [3] 家族内部纠纷与法律诉讼 - 2024年12月,宗馥莉被宗庆后另外三名子女就信托问题在香港提起诉讼 [3] - 2025年7月初,宗庆后另外三名子女的身份被确认,宗馥莉与他们的诉讼以及与其他家族成员的矛盾公开化 [7] - 2025年8月1日,香港法院判决冻结海外信托资金,宗馥莉不得挪用 [7] - 2025年10月,宗馥莉心腹严学峰被立案审查,但数日后解除审查并恢复正常工作 [12][13][14] 国资股东关注与潜在风险 - 娃哈哈集团大股东杭州市上城区财政局已于2025年7月18日表示,就宗庆后遗产纷争“成立专班,介入处理” [17] - 在商标争议期间,杭州市上城区国资委曾派调查组了解情况,并对娃哈哈要求上海工厂停用品牌一事表示不认可 [17] - 市场存在关于从娃哈哈集团向宏胜系公司转移商标、产线、资产及人员合同是否涉及国有资产流失的争议 [16][17]
宗馥莉辞职了,又有人假装自己胜利
虎嗅· 2025-10-11 11:59
公司历史与股权结构 - 娃哈哈公司历史沿革显示其最初由承包起步,第一笔资金为十几万,国资在整个过程中未进行实际投入,更多是挂名股东角色[23] - 公司改制后国资占股51%,这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形成的错综复杂的股权结构,是双方基于共同认可事实达成的默契[23][25] - 公司多年未进行分红,利润用于再投资和发展,这符合当时改革开放经济发展阶段的历史背景和红帽子企业的普遍情况[14][27] 舆论争议分析 - 近期网络出现关于公司国有资产流失的舆论,但根据公司历史背景和国资部门的认可,这些指控缺乏事实依据[10][24] - 部分网络专家缺乏对改革开放初期企业发展历史的了解,仅凭表面工商信息进行判断,忽视了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16][19][36] - 舆论争议反映出部分分析人员缺乏实地调查和考证,仅进行纸上谈兵式的评论,不了解历史沿革的重要性[20][33] 历史背景与分析方法 - 分析公司股权问题需要结合1980年代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使用当时的计量标准而非现代尺度进行衡量[27][38][39] - 当时企业普遍采用红帽子模式,即私人出资经营但挂靠集体或国有单位,这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27] - 正确的分析方法应考察历史成因、双方动机和实质经济关系,而非仅关注法律形式上的股权比例[32][34][35]
国资回归,剑南春即将重新洗牌?
搜狐财经· 2025-09-20 10:14
公司股权结构变动 - 绵竹市国有资产事务中心通过认缴1.37亿元出资额获得剑南春集团14.51%股权,成为第二大股东 [2] - 公司注册资本从8.08亿元增至约9.46亿元人民币 [2] - 国资入股出资方式为债权而非现金,被猜测与商标纠纷相关 [11] 公司历史改制与争议 - 2003年公司改制为民企,乔天明等管理层通过四川同盛投资有限公司购买公司69.54%股份 [7] - 乔天明在同盛投资持股41%,间接持有剑南春约26%股权,成为实控人 [7] - 改制被指造成国有资产流失,董事长乔天明于2023年因涉嫌侵吞国有资产、行贿等罪名获刑5年,并处罚金4亿元 [4] 公司内部管理权变动 - 乔天明于2015年失联后,公司内部在杨冬云与乔愚之间爆发争权战 [5] - 2019年杨冬云逐步退出核心岗位,蔡发富接掌核心业务 [7] - 2022年4月乔愚作为副董事长、总经理全面主导公司 [7] 公司商标权纠纷 - 改制后商标等无形资产由地方政府持有,后续转让引发争议 [7] - 2024年德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绵竹国资诉剑南春的商标合同纠纷案,焦点为商标转让合同的合法性 [9] 公司财务与分红 - 在国资入股前,剑南春股份曾连续派发总额高达35亿元的分红 [9] - 2019年至2023年的5年间,公司分红额加起来不到5亿元 [9]
昔日湖北首富汪林朋坠楼身亡背后,一手主导“中国商业史上最离奇的蛇吞象交易”,时任多位湖北高官已先后落马! 汪林朋个人进账50亿元,国有资产流失争议不断
搜狐财经· 2025-07-29 20:25
公司动态 - 居然智家实控人、董事长汪林朋于2025年7月27日坠楼身亡,距离结束三个月留置调查仅4天 [1] - 公司公告证实汪林朋身故,并对其贡献表示感谢 [1] - 汪林朋于4月17日被留置,7月23日解除留置并回归工作岗位 [4][5] - 汪林朋为居然之家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实控人,2024年胡润百富榜以100亿元财富位列第517位 [5] 资本运作历史 - 2018年3月汪林朋启动借壳武汉中商上市,通过增资扩股引入21家外部股东 [6] - 2019年居然之家以356.5亿元作价借壳市值仅15亿元的武汉中商,被称"中国商业史上最离奇的蛇吞象" [6] - 交易后武汉中商国有股从43%降至1.7%,汪林朋合计持股61.93%,实控人变更为汪林朋 [6] - 交易引发国有资产流失争议,深交所曾就估值合理性和资产瑕疵进行问询 [6] - 2019年借壳上市后汪林朋以29亿美元登上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 [6] 业绩与补偿 - 2019-2021年业绩承诺扣非净利润71.96亿元,2022年完成率仅91%,差额4.5亿元触发补偿 [7] - 补偿方案中"1元回购2.41亿股"操作被质疑利益输送 [7] - 借壳上市过程中汪林朋通过3家公司套现约52亿元,个人权益近50亿元 [7] 关联官员落马 - 原武汉市副市长徐洪兰因受贿等被"双开",曾出席居然之家上市启动仪式 [8] - 2022年分管湖北省国资委的副省长曹广晶落马 [8] - 2022年3月湖北省国资委主任傅立民落马,通报提及国企改制中违规决策致国有资产重大损失 [10] - 2022年湖北省国资委副主任何庆丰被查,与傅立民共事多年 [10][11] - 2025年曾任湖北省委书记的蒋超良因违纪违法被查 [11]
曾言“没想退”,留置风波结束5天后,居然智家董事长汪林朋身故
凤凰网财经· 2025-07-28 21:38
公司核心事件 - 居然智家董事长汪林朋于2025年7月27日在家中不幸身故,距离其解除留置回归岗位仅过去5天 [2][3] - 公司股价受此影响早盘一度跌停,截至发稿仍跌近7% [4] - 汪林朋此前于2025年4月17日被武汉市江汉区监察委员会留置,其持有的5.97%公司股份(372,049,824股)被司法冻结 [6][8][10] - 2025年7月23日汪林朋解除留置措施回归岗位,但5天后突然离世 [11] 公司股权结构 - 汪林朋及其一致行动人(居然控股、慧鑫达)合计持有公司43.93%股份(2,735,620,872股) [10] - 汪林朋个人持股5.97%(372,049,824股),其中279,037,368股为高管限售股 [10] - 2019年借壳上市后,武汉中商国有股东持股比例从43%降至1.7%,汪林朋直接间接持股达61.93% [12][13] 公司经营发展 - 2019年借壳武汉中商上市,交易作价356.5亿元,被称为"中国商业史上最离奇的蛇吞象" [12] - 2018年提出"大家居"与"大消费"双轮驱动战略,引入阿里巴巴等130亿元联合投资(阿里投资54.53亿元持股15%) [16] - 家居卖场数量从2019年355个增至2024年407个,营收从90亿元升至130亿元 [16] - 2022年起归母净利润连续两位数下滑 [16] 争议事件 - 借壳上市后业绩承诺未达标(累计实现95.81%),补偿方案中"1元回购2.41亿股"被质疑利益输送 [13] - 2023年限售股解禁后,汪林朋通过居然控股减持套现约27亿元(含22.32亿元股权转让) [16][17] - 2025年3月胡润全球富豪榜显示汪林朋身家125亿元 [14]
“家居零售教父”汪林朋坠楼身亡,湖北政商界今年已多人被查
第一财经· 2025-07-28 21:07
公司核心事件 - 居然智家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兼CEO汪林朋于2025年7月27日在家中不幸身故 [1] - 公司公告称董事会运作正常 日常经营管理由高管团队负责 经营情况一切正常 [1] 公司发展历程 - 1999年汪林朋进入家居流通业 2001年主导北京居然之家改制 斥资455.89万元成为公司股东 [2] - 2002年推行"先行赔付"策略 推动家居卖场从"二房东"升级为"商业运营商" [2] - 2015年居然之家年营收突破百亿 汪林朋个人财富达125亿元 [2] - 2018年引进阿里巴巴等16家企业战略投资 总额130亿元 估值达363亿元 [3] - 2019年借壳武汉中商上市 交易价值356.5亿元 上市后总市值达662.2亿元 [3]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4.04%至129.66亿元 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40.83%至7.69亿元 [5]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33.12亿元 同比增长5.58% 归母净利润2.12亿元 同比下降39.39% [6] - 2019-2023年现金分红金额分别为3.38亿元、10.48亿元、12.54亿元、3.89亿元 占母公司可供分配利润比重均超90% [7] 资本运作 - 2023年7月控股股东通过大宗交易减持1.25亿股 占总股本1.99% [6] - 2023年11月引入金隅集团套现约20.98亿元 [6] - 汪林朋通过直接间接权益获得分红接近20亿元 [7] 债务状况 - 截至2023年底货币资金35.68亿元 有息负债75.14亿元 有息负债是货币资金的2倍多 [6] - 2024年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和短期借款合计43.3亿元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21.81亿元 现金短债比0.5 [6] - 2024年经营性现金流同比减少31.31% [6] 监管调查 - 汪林朋被武汉市江汉区监察委员会留置调查 所持3.72亿余股股份被司法冻结 [7] - 湖北省监察委员会作为司法冻结执行人 引发对借壳上市中国资流失的猜测 [7] - 原武汉市副市长徐洪兰因受贿等违纪违法问题被"双开" [4] 关联企业 - 汪林朋在和泰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担任董事 北京居然之家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持股20% [8] - 在京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和北京约瑟投资有限公司担任董事并直接或间接持股 [8]
说国有资产流失的,非蠢即坏
虎嗅· 2025-07-19 19:50
舆论争议分析 - 有自媒体发布纪委监委将倒查娃哈哈20年的不实消息,传播范围广但缺乏原文依据 [1][2][3] - 该行为被质疑是为流量而制造对立情绪,可能涉及法律责任 [3][4] - 部分媒体和专家被指刻意利用舆论制造对立,存在"蠢"和"坏"两种动机 [6][7] 国有资产流失争议 - 核心观点认为娃哈哈案例不构成国有资产流失,关联交易价格"还算公允" [15][16] - 从历史背景看,改革开放时期的企业改制是为激励员工,不能脱离时代背景评价 [27][28][30] - 若强行扣"国有资产流失"帽子,可能引发企业家恐慌并落入舆论战陷阱 [9][10][14] 经济贡献评估 - 娃哈哈作为世界500强企业,对地方就业、税收、外资引进等综合贡献显著 [18][20] - 供应链体系仍在杭州境内,商业生态持续优化,符合"算大账"的发展逻辑 [21][22][23] - 杭州等城市营商环境优秀,懂得权衡企业发展的整体利益 [25] 企业家评价 - 宗庆后作为改革开放代表性企业家,其历史贡献已获组织定性 [27][35] - 企业成功改制后成长为行业龙头,管理层获得相应回报具有合理性 [32][33] - 个人生活问题属于私德范畴,不应与企业经营混为一谈 [34] 行业发展观点 - 企业改制是特殊历史时期的激励机制,应尊重"黑猫白猫"的实践标准 [29][31] - 对掏空行为需要约束但不宜过度上纲上线,避免影响商业环境 [38][39][40] - 发展仍是硬道理,应聚焦整体利益最大化而非纠结细节 [42][43]
四问娃哈哈:谁是宗馥莉的敌人和朋友?
观察者网· 2025-06-30 21:09
公司权力交接 - 宗馥莉正式接任娃哈哈法定代表人及董事长职务 完成权力交接 [1] - 部分工厂员工面临岗位强行分流 乳品产线自春节以来持续停工 [1] - 公司自2024年2月宗庆后去世后经历经营变动、二代接班等系列风波 [1] 管理层风格差异 - 宗馥莉与宗庆后在性格、管理方式和员工适应性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1] - 公司面临消费市场变化和掌门人更替的双重挑战 进入剧烈"阵痛"期 [1] - 宗馥莉改革措施引发内部不适应 包括停工停产和经销商会议门槛设置 [16][23] 股权结构与历史遗留问题 - 公司股权结构复杂:杭州上城文旅持股46% 宗馥莉持股29.4% 基层工会持股24.6% [4] - 公司存在"国企"与"民企"性质争议 源于上世纪80年代"红帽子"历史 [5][6] - 1999年企业改制仅转让5%股权给职工持股会 形成当前股权架构 [7] 商标转让争议 - 387件"娃哈哈"系列商标转让至宗馥莉控制的食品公司 引发国资流失质疑 [11] - 商标权属存在历史纠纷 2007年仲裁判定商标归集团所有 与当前声明存在矛盾 [12] - 国资股东未公开阻止转让 称将"依法依规推动问题解决" [14] 生产经营变动 - 全国18个产线停工停产 涉及11家企业多数与宗馥莉及杜建英存在股权关联 [16][17] - 停工产线员工收入锐减至正常三分之一 约1500名工人受影响 [19] - 部分工厂省内年销售额达1亿多元 停工原因被归咎于"股东争议" [16] 企业文化变革 - 宗庆后时代"家文化"特征明显 包括高福利和联销体体系 [20] - 宗馥莉主张现代化企业制度 认为"家文化"导致品牌老化和管理低效 [21] - 2024年公司营收重回700亿 但增长动力来源存在争议 [22][25] 市场战略调整 - 宗馥莉推动跨界联名、二次元营销等年轻化举措 [25] - 经销商会议设置千万级销售额门槛 显示渠道策略变化 [23] - 产品代加工现象增多 与自有产线停工形成对比 [16]
深物业高管遭留置 国企资产流失曾被查
凤凰网财经· 2025-06-06 21:01
管理层变动 - 深物业A副总经理陈鸿基因涉嫌职务违法被深圳市监察委员会采取留置措施并辞职[3] - 2025年5月陈鸿基卸任旗下物业工程建设监理公司法定代表人职务 同月董事会证代丁名华辞职[3] - 2024年9月独立董事梅永红辞职 2025年1月董事长刘声向(54岁)和财务总监沈雪英辞任 目前董事长职位空缺[3] - 陈鸿基1998年加入深圳市建设投资控股公司 2004年转岗深投控 2020年12月"空降"深物业A 2022年2月升任副总经理[5] - 陈鸿基分管工程管理、质量安全等核心板块 兼任物业工程建设监理公司法定代表人[6] 经营与财务问题 - 2024年营业收入27.34亿元同比下降7.79% 归属净利润亏损11.15亿元同比下滑340.24% 扣非净利润亏损13.29亿元同比暴跌670.78%[12] - 2024年末资产负债率高达79.81% 有息负债率39.16% 2022-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连续为负 2025年一季度达-2.71亿元[12] - 货币资金仅覆盖流动负债的31.47% 负债和现金流压力持续变大[12] - 公司年报未详细披露存货减值依据以及土地、在建工程估值等是否合理[12] 历史争议与资产问题 - 2023年8月证监会就深物业出具境外上市反馈意见 要求说明是否存在被控股股东或其他关联方资金占用的情形[9] - 2019年多次给荣耀地产提供担保涉及34.9万元 2018年给深圳皇城地产提供100万元担保 2015年多次提供担保涉及6000万元[9] - 2006年卓见投资拟收购深物业股份交易被中央国资委紧急叫停 涉及土地资产、商业物业、车牌牌照的交易价和市场估价差额合计达20亿元[10] - 未开发土地账面价值750元/m²市场估值3000元/㎡差额≥10.0亿元 国贸商场账面948元/m²市场20000元/㎡差额4.0亿元[11] - 天安裙楼账面3860元/㎡市场16250元/㎡差额1.33亿元 深圳车牌账面22.7万元/个市场70万元/个差额1.36亿元[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