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微电网
搜索文档
国家能源局:优化“沙戈荒”储能比例,探索新能源集成融合项目纳入容量补偿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2025-11-12 16:17
核心观点 - 到2030年集成融合发展将成为新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式,目标是显著提升新能源可靠替代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支撑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2][7] - 政策通过多维度一体化开发、多产业协同发展、多元化非电利用三大路径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8][13][16] - 重点优化"沙戈荒"基地电源结构和储能配置,探索打造100%新能源基地[9] - 推动新能源与交通、建筑、农村能源等多领域融合开发,鼓励光储充换一体化模式[11] - 完善电力市场机制,支持新能源基地一体化参与市场交易,探索容量补偿和绿色氢氨醇认证[20] 新能源多维度一体化开发 - 优化"沙戈荒"基地电源结构,因地制宜建设光热发电等调节性电源,合理控制煤电装机需求[9] - 鼓励熔盐储热耦合调峰、就地制绿氨掺烧等方式提升新能源与煤电协同水平[9] - 支持有条件地区探索打造100%新能源基地,发挥光热、抽水蓄能和新型储能的调节作用[9] - 推进主要流域水风光一体化开发,建设以抽水蓄能、新型储能为调节电源的新型基地[9] - 加强新能源大基地集约化选址,引导风光同场建设,实现空间和设施集约共用[10] - 推进海上风电集群化开发,集约布置海缆廊道和登陆点,鼓励共享送出通道[10] - 推进交通能源融合,在高速公路服务区、港口等场所建设新能源一体化设施[11] - 推动建筑光伏一体化发展,建设"光储直柔"新型建筑,实现光伏与建筑同步设计施工[11] - 提升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精度,采用先进构网型技术,打造系统友好型电站[12] - 鼓励新能源与配建储能一体化调用,探索与其他电源实质性联营[12] 新能源与多产业协同发展 - 在新能源资源富集地区提升装备制造绿电应用水平,打造新能源制造基地[13] - 支持产业园区应用绿电直连、智能微电网等新业态,构建低碳零碳园区[14] - 引导高载能产业向新能源富集地区转移,实现"西电西用"就地消纳[14] - 推动石油石化、化工、钢铁等重点产业通过工艺流程优化和储能配置提升负荷调节能力[14] - 结合"东数西算"工程推动新能源基地与算力设施协同规划,促进电力算力双网融合[15] - 在新能源富集地区推动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与新能源协同布局[15] 新能源多元化非电利用 - 加强电制氢关键技术攻关,提升电解槽技术性能以适应新能源波动特性[16] - 优化风光配比,合理配置储电储氢设施,提升风光氢储一体化协同控制水平[16] - 支持在风光开发潜力大地区规划布局可再生能源制氢氨醇综合产业基地[16] - 鼓励沿海地区探索海上风电制氢氨醇技术,发展航运绿色燃料加注[16] - 在产业园区通过可再生能源电力供热、热泵等方式打造多能耦合综合供能站[17] - 因地制宜发展绿电直连供暖模式,探索地热能、风光等多热源互补利用[18] 组织保障与机制优化 - 优先支持新能源渗透率较高地区开展集成融合项目建设[19] - 优化项目核准、电网接入等流程,鼓励实现一站式办理[19] - 推动新能源基地协同优化调度,通过虚拟电厂实现分布式资源聚合调控[19] - 支持新能源基地以一体化模式参与电力市场交易,推广多年期绿电购电协议[20] - 探索将新能源集成融合项目纳入容量补偿范围,完善绿色氢氨醇认证机制[20]
江苏智能微电网加速规模化落地
新华日报· 2025-10-28 04:30
大会概况 - 2025年智能微电网创新发展大会暨中国能源研究会智能微电网专委会年会于10月25日在常州举行 [1] - 大会主题为“智慧微网绿动未来”,汇聚院士专家与能源企业代表,共同研判政策方向、探讨技术前沿与商业模式 [1] 行业定义与现状 - 智能微电网是指在特定供电区域内,由分布式电源、用电负荷等构成,既可并网运行也能离网“孤岛”运行的电力系统 [1] - 截至今年5月,江苏省新能源装机容量突破1亿千瓦,占全省装机总量的46% [1] - 智能微电网正成为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的重要抓手 [1] 项目规划与建设进展 - 江苏省规划建设137个微电网项目,覆盖智能制造、建筑能效、车网互动、园区源网荷储协同、虚拟电厂五大场景 [1] - 目前全省已建成86个项目,13个设区市结合地方特色协同推进 [1] 区域示范案例 - 常州市作为全国首批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城市,在车网互动类项目建设中成效显著,形成示范引领 [1]
2025年智能微电网创新发展大会暨中国能源研究会智能微电网专委会年会在江苏召开
扬子晚报网· 2025-10-25 17:01
大会概况 - 2025年智能微电网创新发展大会暨中国能源研究会智能微电网专委会年会于10月25日在江苏常州召开 [1] - 大会主题为“智慧微网绿动未来” [1] - 大会为期一天 采用“主论坛+分论坛”形式推进 主论坛设置工作总结、前沿展望等环节 分论坛围绕“智创+赋能”双专题 [5] - 大会核心定位为“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谋划未来” [5] 行业背景与发展阶段 - 中国智能微电网发展已迈入政策赋能、技术突破、市场激活的新阶段 [3] - 行业对精准对接政策导向、破解技术瓶颈、探索商业路径、深化协同合作的需求愈发迫切 [3] - 智能微电网作为能源领域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载体 正以技术创新与模式变革为驱动 实现跨越式发展 [7] 专委会角色与目标 - 中国能源研究会智能微电网专委会以服务国家“双碳”战略、促进能源绿色转型为目标 [3] - 专委会聚焦智能微电网技术创新与应用 提升系统智能化水平 促进可再生能源高效利用 [3] - 专委会秘书处设于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 [3] 大会成果与未来重点 - 专委会总结在技术推广、标准建设等领域的阶段性成果 并点明发展瓶颈 [7] - 中国能源研究会未来将在政策执行、标准与市场建设、技术创新、试点示范引领四大领域重点发力 [7] - 大会通过搭建对话平台 推动关键技术攻关、标准体系健全及国际交流合作 [5] 实地调研与示范项目 - 会前 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走进常州市虚拟电厂管理中心、武进创新产业园智能制造微电网等典型示范项目开展深度调研 [7] - 调研活动近距离展示了江苏微电网参与电网互动的技术路径与先进运营模式 [7] - 大会立体呈现了国网江苏电力在助力微电网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的实践与成效 [7]
众智科技:控制器系列产品及配套可用于近海、陆上风电项目的发电机组控制系统以及配电系统中
证券日报· 2025-10-22 16:37
公司业务与产品 - 公司的控制器系列产品及配套可用于近海、陆上风电项目的发电机组控制系统以及配电系统中 [2] - 公司的新能源板块产品包括EMS、BMS、PCS、储能柜等 [2] - 新能源产品能够实现储能系统与风、光、油、气的多能互补 [2] 市场应用与战略 - 公司产品可满足智能微电网和相关储能系统的需要 [2] - 公司业务旨在助力可持续能源生态的构建 [2]
众智科技:公司的控制器系列产品及配套可用于近海、陆上风电项目的发电机组控制系统以及配电系统中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2 13:01
公司产品应用领域 - 控制器系列产品及配套可用于近海和陆上风电项目的发电机组控制系统以及配电系统中 [2] - 新能源板块产品如EMS BMS PCS 储能柜等能够实现储能系统与风光油气等的多能互补 [2] - 产品可满足智能微电网和相关储能系统的需要 助力可持续能源生态构建 [2]
江苏南通: 智能微电网推动源网荷储协调发展
科技日报· 2025-09-17 10:04
微电网平台建设进展 - 江苏首个覆盖源网荷储全链条的市级微电网管理平台于4月正式上线运行 由南通市发展改革委与国网南通供电公司联合开发[1] - 平台实时监控光伏发电量 储能装置运行状态 用电负荷数据 并可评价企业新能源消纳率及零碳率指标[1] - 企业通过平台按月生成用能分析报告 可直观掌握能效水平 并按生产需求选择用电策略实现智能调节负荷[1] 微电网技术特性 - 微电网由光伏 储能等分布式电源与配电设施 能量管理系统组成 被定义为大电网的毛细血管系统[1] - 系统具备双向支持能力 大电网需要时可调用企业可调资源助力电力平衡 微电网内部故障时大电网可提供电力支持[1] 江苏电力消费现状 - 江苏今夏最高用电负荷达1.55亿千瓦 较去年最高值同比增长5.99%[2] - 智能微电网作为国网江苏电力保障夏季用电的四张网之一 有效提升电网调控韧性及应急能力[2] 微电网应用规模 - 南通微电网平台已接入39个微电网项目 覆盖5种典型应用场景包括车网互动 建筑能效 智能制造 园区源网荷储协同及微电网汇聚虚拟电厂[2] - 累计整合光储充等资源达344兆瓦 发电量约6012万千瓦时 新能源消纳率达97%[2]
江苏南通:智能微电网推动源网荷储协调发展
科技日报· 2025-09-17 07:24
微电网管理平台建设 - 江苏首个覆盖源网荷储全链条的市级微电网管理平台于4月上线运行 由南通市发展改革委与国网南通供电公司联合推出[1] - 平台实时监控光伏发电量 储能装置运行状态 用电负荷等数据 并可评价企业新能源消纳率及零碳率指标[1] - 企业通过平台按月生成用能分析报告 可直观掌握能效水平 并按生产需求选择用电策略实现智能负荷调节[1] 微电网系统功能 - 微电网由光伏 储能等分布式电源与配电设施 能量管理系统组成 被形容为大电网的毛细血管[1] - 在电网需要外援时可调用企业可调资源助力电力平衡 微电网内部出现波动时大电网也能提供电力支持[1] - 智能微电网作为江苏电力保障夏季用电的四张网之一 提升电网调控韧性及应急能力[2] 平台接入规模与成效 - 南通微电网平台已接入39个微电网项目 覆盖车网互动 建筑能效 智能制造等5种典型应用场景[2] - 累计整合光储充等资源344兆瓦 发电量约6012万千瓦时 新能源消纳率达97%[2] - 江苏今夏最高用电负荷达1.55亿千瓦 较去年最高值增长5.99%[2]
东方日升(300118):光伏组件量利承压 HJT降本提效成果显著
新浪财经· 2025-09-10 14:40
财务表现 - 2025H1实现营业收入74.4亿元 同比减少28.8% 归母净利润-6.8亿元 较上年同期-9.6亿元亏损收窄 销售毛利率3.1% 同比下降5.9个百分点 [1] - 2025Q2营业收入44.5亿元 同比减少19.4% 环比增长48.9% 归母净利润-4.1亿元 环比亏损扩大 销售毛利率1.5% 同比下降8.3个百分点 环比下降3.9个百分点 [1] HJT技术进展 - 太阳能电池及组件业务收入38.1亿元 同比减少54.0% 毛利率-4.5% 同比下降11.5个百分点 其中组件销售收入37.5亿元 同比减少54.1% 销量5.7GW 同比减少28% 组件毛利率-3.6% 同比下降10.4个百分点 [2] - HJT电池片转换效率突破26.60% 组件转换效率突破24.70% 电池非硅成本降至0.15元/W [2] 储能业务发展 - 储能系统及辅助产品业务收入4.8亿元 同比增长0.3% 毛利率18.2% 同比下降8.0个百分点 [3] - 大型储能系统主要面向欧美市场 保持全球零安全事故记录 与光伏电站业务形成协同 光储一体化解决方案已实现商业化应用 [3] 未来业绩展望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61.9/215.3/282.0亿元 同比增速-20.0%/33.0%/31.0% [4] - 预计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3/4.3/12.0亿元 同比增速为亏损收窄/扭亏为盈/176.2% EPS分别为-0.73/0.38/1.05元 [4]
新型电力系统商业化加速,央企现代能源ETF(561790)近一周涨幅居同类首位,太阳能领涨
新浪财经· 2025-09-03 14:33
指数表现 - 截至2025年9月3日中证国新央企现代能源指数下跌1.08% [3] - 央企现代能源ETF(561790)下跌1.30% 最新报价1.14元 [3] - 近1周累计上涨0.43% 涨幅排名可比基金1/3 [3] 成分股涨跌 - 太阳能领涨4.71% 华电科工上涨4.18% 上海电力上涨2.16% [3] - 中国稀土领跌6.30% 东方电气下跌2.62% 云铝股份下跌2.56% [3] 流动性数据 - 央企现代能源ETF盘中换手1.6% 成交71.31万元 [3] - 近1年日均成交664.35万元 [3] 权重股构成 - 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48.28% [5] - 权重股包括长江电力、国电南瑞、中国核电、中国铝业、三峡能源、中国电建、中国稀土、国电电力、云铝股份、中国石油 [5] 行业动态 - 宁德时代联手中石化打造"换电如加油"生态 将闲置电池变身巨型储能网络 [3] - 远景科技集团发布"人工智能超级储充网络" 融合储能、充电、人工智能与电力交易技术 [3] - 国家能源局支持发展虚拟电厂、绿电直连模式、智能微电网等能源新业态 [4] 企业业务进展 - 中国电建2025年上半年能源电力业务新签合同4313.88亿元 占比62.82% [4] - 风电新签合同1429.02亿元 同比增长68.78% [4] - 公司国际业务拓展加快 新能源项目有望打开增长空间 [4] 指数背景 - 中证国新央企现代能源指数选取50只国务院国资委下属现代能源产业上市公司证券 [4] - 覆盖绿色能源、化石能源、能源输配等业务领域 [4]
宁德时代携手常州构建千亿级生态圈
起点锂电· 2025-08-30 18:10
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 公司与常州市政府签署全域零碳生态城市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探索城市建设零碳新路径并推动新能源多场景应用 [2] - 合作将扩大"发储送用网"全产业生态圈 共同培育微电网项目并形成千亿级规模产业集群 [2] - 目标将常州打造为绿色低碳微电网示范城市 市委书记与公司董事长共同见证签约 [2] 微电网技术与发展 - 微电网是由分布式电源/储能/负荷等组成的小型电力系统 可增强可靠性并降低用能成本 [2] - 技术能有效破解大规模新能源安全接入及消纳难题 当前已从验证阶段进入规模化应用 [2] - 微电网成为城市能源转型关键支撑 合作将加快形成千亿级规模产业集群 [2] 六大新生态建设 - 双方联合打造换电模式/车网互动/低空经济/全面电动化/先进电池/可再生能源六大新生态 [2] - 推动知识产权保护 探索产业新能源化与新能源产业化的深度融合路径 [2] - 构建城市级生态级绿色低碳发展样板 为全国零碳城市提供可复制经验 [2] 未来合作方向 - 未来将在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新能源应用领域推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合作 [2] - 为全国零碳城市建设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常州经验 深化战略合作框架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