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机构库存
icon
搜索文档
科技股IPO潮来袭,抽血股暗流涌动
搜狐财经· 2025-07-02 00:03
最近市场回暖,指数蹭蹭往上窜,不少人又开始摩拳擦掌,尤其是盯着科技股,仿佛不买点芯片、AI概念,这波行情就白参与了。但你知道吗?就在大 家疯狂追捧科技股的时候,科创板却悄悄变成了吞金兽,两大算力芯片独角兽一口气要抽走120亿资金! 这可不是小数目,市场里的钱就这么多,新来的大胃王们会不会把老科技股的饭碗抢走?今天,咱们就用数据扒一扒,科技股到底还能不能玩。 一、科技股IPO狂潮:120亿资金黑洞 昨晚的重磅消息直接炸锅:沐曦股份和摩尔线程这两家算力芯片领域的明星企业,科创板IPO申请同时获受理。沐曦要募39.04亿,摩尔线程更狠,直接 开口80亿! 两家加起来超过120亿,这还没算后面排队的紫光展锐、视涯科技、壁仞科技这些融资大户。 这就好比一桌饭本来够十个人吃,突然又挤进来十几个饿汉,还都是能吃能喝的壮汉。结果呢?菜不够分,必然有人饿肚子。 怎么判断机构是真看好还是假炒作?靠感觉?靠小道消息?都不靠谱!唯一骗不了人的是数据。比如「机构库存」指标(图中橙色柱子),它能直接反 映机构参与的活跃程度: 市场资金也是这个道理——新股的抽血效应会让老科技股面临资金分流,分化是必然的。 二、分化时代:别被科技标签忽悠 ...
央妈虎变!A 股战场的明牌、暗战都来了!
搜狐财经· 2025-07-01 01:09
货币政策转向 - 央行在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删除"三个坚决"表述,并移除"择机降准降息"和"维稳汇率"等传统政策导向,转向强调"做强国内大循环" [1] - 一季度提及的"择机降准降息"在二季度完全消失,显示三季度货币政策可能进入观望期 [1] - 政策调整被视为与美联储货币政策博弈的表现,央行选择与美联储保持同步收紧 [1] 美联储政策影响 - 美国名义GDP增长2.03%,CPI上涨2.76%,扣除物价后实际增速为负值 [3] - 美联储坚持不降息政策,被视为在维持美元指数稳定 [3] - 美国债务压力持续增加,政策维持时间存在不确定性 [3] - 市场预期美联储降息将引发资金大规模流入A股,类似2019年9.24行情 [3] A股市场特征 - 当前A股呈现慢牛特征,5000多只股票交易活跃但波动较大 [3] - 场外资金尚未大规模进场,导致行情持续性不足 [3] - 散户追涨杀跌行为容易成为"接盘侠",需关注机构交易行为 [3] 机构交易行为分析 - 机构通过资金优势制造市场波动,形成K线"迷魂阵" [5] - 量化模型可帮助识别机构交易特征,如"强力回吐"信号 [5][7] - "强力回吐"表示做多优势突然转变为做空力量增强的市场状态 [7] - "机构库存"指标反映机构持仓活跃度,橙色表示机构持续参与 [9] - "机构震仓"K线显示机构洗盘行为,通常伴随后续股价上涨 [9] 市场数据动态 - 超过3000只股票出现机构活跃交易迹象,占A股半数以上 [10] - 机构集体参与将推动市场整体上行,个股难以保持低迷 [10] 技术指标说明 - "全景K线"整合机构库存、空头回补、资金交点等五个数据维度 [9] - 绿色K线代表"强力回吐",玫红色K线代表"强力回补" [9] - 机构库存数据活跃度反映机构资金参与程度和时间长度 [9]
美联储松口了!散户接盘侠也已就位
搜狐财经· 2025-06-25 20:56
现在的A股股价跟着小道消息上蹿下跳,典型的「外部杠杆行情」把人折腾得够呛! 这消息一出,市场立马沸腾。可问题是——A股这两天已经提前涨了!外资甚至还在流出。这说明什么?市场早已price in(提前消化)了降息预期,等真降 息那天,搞不好反而利好出尽变利空。 机构最擅长的就是利用消息制造情绪波动。你以为降息是大利好?他们可能早就布局完毕,就等散户冲进来接盘。 市场专跟散户玩套路,散户永远在猜机构心思的路上来回被割。 最近又有新情况:美联储降息预期突然飙升,前几天还咬死不降息呢,转眼就变了风向,这里头到底有啥门道?今儿咱就好好唠唠! 一、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 最近美联储几位高官轮番放风,暗示7月可能降息。副主xi鲍曼甚至直接表态:如果通胀保持温和,支持7月降息。 二、普涨背后的陷阱:如何识别真假行情? 这两天A股普涨,看着喜气洋洋,但你知道哪些股票是真有资金支撑,哪些是机构画的诱多陷阱吗? 很多散户一看到红彤彤的K线就上头,结果一买就套。为什么?因为K线可以画,但资金流向骗不了人。 怎么分辨?靠数据!比如下面这张图: 举个例子: 真行情:机构资金持续流入,股价上涨有支撑。 假行情:散户跟风炒作,机构趁机出货,涨完 ...
两大利空突袭,A股能否独善其身?
搜狐财经· 2025-06-24 14:44
美元走强的蝴蝶效应 - 美元走强是全球市场的"灰犀牛"事件,其影响被多数人忽视 [2] - 美国军事行动强化了国家信用,推动全球资本重新审视美元价值 [4] - 美元企稳回升将导致全球流动性回流美国,对非美市场(如港股)形成压力 [6] - 美股保持全球最佳表现,美元维持最硬通货地位,形成市场悖论 [6] 地产报告的弦外之音 - 外资大行预测中国房地产需求可能腰斩,引发市场过度反应 [7] - 中国家庭60%财富集中于房产,但资金转移至股市的趋势显现 [7][8] - ETF资金流向显示6月13日后由净流出转为净流入,大资金开始布局 [8] - 具体数据:6月13日净流入19.28亿(其中15.72亿来自股票型ETF),6月16日净流入46.70亿(42.26亿来自股票型ETF) [9] 震荡市中的生存法则 - 当前市场呈现高频震荡特征,散户易被磨灭耐心而机构通过"试盘"策略布局 [10][12] - 典型案例显示40多天震荡中仅少数交易日上涨,机构利用时间换空间 [12] 机构持仓的认知误区 - 机构持仓不等于股价保障,如贵州茅台2024Q2国家队增持270亿但股价下跌 [13][15] - "僵尸仓位"现象:机构持有但不活跃交易,通过「机构库存」数据可识别 [15] 量化数据的市场洞察 - 「机构库存」数据揭示资金本质,如震荡期间机构资金异常活跃的橙色柱体信号 [16][18] - 市场信息战存在三级认知差异:散户看价格、机构看交易行为、量化看资金本质 [19]
美元信用或将崩塌!国际资本仓皇出逃
搜狐财经· 2025-06-19 22:33
A股现在就是消息手里的提线木偶!股价跟着热点消息上蹿下跳,活脱脱一场「外部杠杆行情」的闹剧! 最糟心的是市场总玩反套路:说好的利空出尽是利好,结果成了机构跑路的信号弹;盼着利好能喝汤,人家早把出货按钮按烂了,咱散户永 远在「预判机构预判」的迷宫里来回打转,被割得明明白白! 这不,美联储又搞事情了——昨晚宣布不降息,全网瞬间炸锅,满屏都是「大利空」的哀嚎,但其实大家都忽略了一个关键! 今儿我就扒开这事儿的底层逻辑,看看美联储不降息的背后,藏着哪些被散户忽略的资金密码! 一、美联储的利率迷思 鲍威尔这次的决定本在意料之中,但点阵图透露的信息却给市场浇了盆冷水。这位美联储主xi顶着川普降200个基点的咆哮,硬是咬紧牙关不 松口。 究其根源,通胀才是他心头大患——那些关税大棒虽然尚未完全显现在物价上,但从工厂成本到超市货架需要时间传导。现在降息?无异于 给即将爆发的通胀火上浇油。 市场对此心知肚明,7月会议大概率维持现状,最早也要等到9月,甚至可能拖到10月底。降息这杯酒,被美联储兑得越来越淡了。 二、美元信用的裂痕 许多投资者哀叹:美联储不降息,行情没指望了!这种将美联储视为全球市场救世主的想法,未免太过局限。事实 ...
融资盘暴露了行情意图,这一手真黑!
搜狐财经· 2025-06-16 20:33
就在指数失守3400点的这几天,融资额连续5天增加。这意味着什么?市场的疲软可能是假象,真正的资金动向藏在数据里。 融资盘的增加通常和赚钱效应挂钩。有人可能会问:"现在哪有什么赚钱效应?热点切换快得像电风扇!"但事实是,几个主要热点板块(如新 消费、军工、创新药等)虽然涨跌互现,但整体趋势仍是向上的。如果市场真的毫无机会,融资盘又怎会持续流入? 问题在于——普通人看到的只是表象。 一、为何散户总觉得股票难做? 明明有热点板块在上涨,为什么大多数人还是觉得操作困难?原因很简单:知道热点≠掌握节奏。 举个例子:新消费板块最近很火,但普通人往往不敢买——涨了怕追高被套,跌了怕趋势反转。结果就是眼睁睁看着股票上涨,自己却不敢动 手。 最近的市场,看似波澜不惊,指数小涨小跌,走势疲软。很多人觉得行情无聊,甚至担心市场即将转弱。但如果你只盯着K线图,可能会错过 真正的关键——融资盘数据正在悄然增长。 这种心理困境的根源在于:散户无法分辨"洗盘"和"做头"。机构资金擅长制造假象——无论是震仓洗盘还是出货做头,走势上都会刻意误导散 户的判断。毕竟,如果散户能轻易看穿机构的意图,那机构还怎么赚钱? 二,盯住机构的破解之道 不过 ...
盘中突变只是警告,更大的剧变后面等着!
搜狐财经· 2025-06-10 17:09
今天,身边不少朋友的目光都聚焦在创新药上。盘中那波冲高回落,简直像一出戏剧——刚有人喊"炒到头了",结果又拉了一把,让人忍不住嘀咕:这是洗 盘完成要起飞了吗?聊了一圈,好多朋友都信心满满,觉得创新药还能涨。但说实话,我心里有点打鼓。不是唱衰创新药,而是这种乐观背后,藏着更深层 的隐忧。 比如,新消费龙头泡泡玛特和创新药龙头信达生物风头正劲,茅台却阴跌不止,这暗示消费类基金的大调仓还在继续。大家开始争论:过去茅台市盈率能飙 到100倍,凭什么创新药不行?科技股也曾轻松破百倍PE,新消费为何不能复制?风口一来,万物皆可科技;风口再起,万物皆可新消费——听起来挺美, 但真相往往藏在细节里。 | | | 分时 1分 5分 15分 30分 60分 日 周 月 季 年 多周期 设置 | | | 九转 亮 加自选 ● ▼ | | | 创新药 88601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238 | 创新药 分时 最新: 1230.597 | | 重大事件 × | | | 2.059 | 1230. 59 ...
开门红大超预期,6月炒作蓝图是惊人的!
搜狐财经· 2025-06-03 21:20
相比之下,A股显得格外幸运。节后首个交易日便迎来开门红,上证指数上涨14点。这一幕看似平常,实则暗藏玄机。5月份PMI数据为49.5,依然处于荣枯 线下方。考虑到5月有抢出口的预期因素,这个结果显然低于市场预期。 房地产市场的持续低迷可能是重要原因。1-5月百强房企销售总额同比下降10.8%,其中5月份同比降幅扩大到17.3%。虽然官方数据尚未公布,但趋势已经相 当明显。 端午假期刚过,国际金融市场就上演了一出好戏。老川的连番轰炸让全球不确定性骤增,黄金价格一夜之间飙升两三个百分点,重新站上3400美元高位。港 股在A股休市期间率先开市,一度惊现大幅跳水,好在资金承接力足够强劲,最终收复大半失地。 在外部关税战和内部价格战的双重夹击下,A股却展现出超乎寻常的韧性。这种背离现象只有一个合理解释:有力量在强势介入稳定市场。银行股的异动就 是最好的证明。 一、繁荣表象下的残酷现实 指数上涨固然可喜,但个股表现却是冰火两重天。散户想要搭上指数上涨的顺风车并不容易。当前市场的上涨明显是机构主导的结果,而机构资金的运作方 式对普通投资者极不友好。 当市场资金总量没有明显放大时,机构掌控力越强意味着资金使用越集中。这就好比 ...
外资豪赌大牛市胜过2007,节后上攻会双重共振!
搜狐财经· 2025-05-28 21:47
投资者总盼着人民币一飞冲天,毕竟2006-2007年那波行情,就是踩着升值的风火轮冲上去的。可央妈的心思 像苏州河的流水——急不得。升得快必然跌得狠,稳字当头才是长久之计。 但对比全球经济,连远不如我们的地区货币都在猛涨,人民币的"含蓄"反而成了洼地。这洼地里还藏着另一个 坑——A股。AH股比值跌至历史低点,外资涌向港股如潮水,A股却像退潮后搁浅的贝壳,静待下一波浪来。 其实这背后也是外资第一场豪赌正在开始。 二、洼地里的珍珠 魔都作为金融中心,但看看上证指数却像一杯温吞水,不冷不热。上证全年微跌0.26%,沪深300跌2.34%,不 少人把怨气撒在人民币汇率上——全球货币兑美元普遍升值,日元、欧元、新台币涨了10%,韩元涨7.3%,泰 铢涨5%,唯独人民币只升了2%。这"慢半拍"的节奏,像极了上海弄堂里踟蹰的老克勒,明明兜里揣着好东 西,偏要等别人先亮牌。 一、央妈的"稳"字诀 港股先涨为敬,A股却还在"装睡"。汇率红利没吃够,股价自然显得委屈。但洼地往往埋着珍珠——那些蛰伏 数月后突然腾飞的股票,就像南京西路橱窗里的高定礼服,平时不起眼,一亮相便惊艳四座。 机构的策略也简单:锁仓等待。行情不好时当隐形人, ...
A股大利好连着来,难怪外资提前动手!
搜狐财经· 2025-05-26 18:27
最近的国际经济圈又出大事!懂王大手一挥,给欧盟加了 50% 的关税,然后反手又给欧盟加了一个1个月的缓 刑,这波操作就像往火药桶里扔了根火柴 —— 欧盟能忍?这妥妥的 "美式霸道总裁" 戏码,瞬间点燃了全球经济 的战火。 一、春江水暖鸭先知:外资的超前 "投资第六感" 要说这外资的嗅觉,那简直比警犬还灵敏,妥妥的 "春江水暖鸭先知"!野村、高盛这些国际投资巨头,早就悄咪 咪地提高了中国股票的配置比例,就像提前囤货的精明商人,认准了中国市场这块 "潜力股蛋糕"。 大摩更是放了个大招,直接看多沪深 300 到 4000 点,这自信满满的架势,仿佛已经看到了钞票在向他们招手。 从国际资本的视角来看,这场 "美欧互撕" 堪称大型经济不确定性制造现场。欧盟这边被打得措手不及,肯定得挽 起袖子反击,而美国那边也得忙着应对,双方你来我往,直接把市场搅成了一锅沸腾的麻辣烫。这下可好,外资 们都变成了拿着算盘的精明账房先生,心里直犯嘀咕:"这两边都打得不可开交,我是不是该换个风水宝地,多往 中国市场投点钱?" 合着这还真是现实版的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二、提前布局的 "金融套路":机构们的千层饼计划 别以为只有外资会玩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