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现实主义
icon
搜索文档
“因为我也是‘无名之辈’”
人民日报· 2025-07-18 06:02
电影创作与导演风格 - 导演饶晓志时隔7年再次推出"无名之辈"系列新作《无名之辈:否极泰来》,延续对普通人命运的关注,故事外壳更荒诞但精神内核更紧密 [1] - 新片主角为外贸小老板陈三金,通过真人秀式骗局展现困境与选择,旨在引发观众思考而非仅追求视听刺激 [1] - 创作团队受全球变化和普通人逆境选择启发决定延续该系列,原班人马包括任素汐、章宇等多次讨论续作 [1] 作品题材与艺术手法 - 导演擅长用荒诞形式包装现实命题,黑色幽默反衬现实坚守,如《万里归途》以撤侨事件展现外交人员复杂内心而非口号化叙事 [4] - 戏剧舞台经验滋养电影创作,常从契诃夫作品获取灵感,坚持现实主义但突破表达形式 [4] - "无名之辈"系列新作《意义非凡》将小人物命运置于国际背景,以义乌小商品市场为地球村隐喻 [4] 导演背景与行业影响 - 导演拥有戏剧与电影双领域成就,话剧《你好疯子》获金狮奖最佳导演,电影《万里归途》获华表奖优秀故事片 [2] - 从县城青年到导演的成长经历使其持续关注无名小人物,新作《长夜将尽》首次担任男主角并获上海电影节评委会大奖 [4] - 创作理念强调独立思考价值,反对网络时代将判断外包给评论区的现象 [2]
第三十届上海电视节评出白玉兰奖 真实自有千钧之力
人民日报· 2025-07-01 05:58
获奖作品分析 - 宋佳凭借在电视剧《山花烂漫时》中对张桂梅的演绎获得白玉兰奖最佳女主角奖,评委会评价其"真诚地完成了从演员到角色的跨越"[1] - 《山花烂漫时》主创团队多次深入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实地采风,宋佳为贴近角色与张桂梅同吃同住,确保细节真实可感[1] - 《我的阿勒泰》获最佳中国电视剧奖和国际传播奖,展现影视文旅融合趋势[2] - 《西北岁月》《我是刑警》获评委会大奖,前者全景式呈现西北革命史,后者聚焦刑警题材[2] 行业竞争与创作趋势 - 本届白玉兰奖竞争激烈,《我是刑警》《小巷人家》《玫瑰的故事》均获7项提名,《我的阿勒泰》《山花烂漫时》以6项提名紧随其后[2] - 评委陈宝国指出新一代创作者在传承以往风格基础上有所突破[2] - 行业认为优秀电视长剧在人物塑造、情节铺陈和主题挖掘上具有不可替代优势,短剧是补充而非替代[4] - 尹鸿强调未来竞争是优劣之争,短剧与长剧将各归其位[4] 创作理念与行业标准 - 清华大学教授尹鸿提出现实主义需触及社会真实,获奖作品现实质感普遍增强[3] - 编剧高璇认为时代感是创作第一要务,需与当代观众审美需求和情感体验共鸣[5] - 王丽萍指出好故事与好立意是核心,《我的阿勒泰》以情感见长,《山花烂漫时》《小巷人家》源于真实人物[4] - 白玉兰奖秉持严格标准与专业艺术追求,侯鸿亮称其为"行业的专业标准和艺术追求"[5]
从莫奈到梵高,巴黎奥赛博物馆多幅镇馆之宝来到上海
第一财经· 2025-06-20 17:48
展览概况 - 展览名称"缔造现代:来自巴黎奥赛博物馆的艺术瑰宝"是奥赛博物馆在华规模最大的展览,展期为6月19日至10月12日[1] - 展出奥赛博物馆镇馆之宝包括梵高《阿尔勒的卧室》《自画像》、米勒《拾穗者》、高更《塔希提的女人》、莫奈《夏末的干草垛》等教科书级经典名作[1][3] - 展览涵盖1848-1914年法国艺术流派,包括学院派、现实主义、印象派、后印象派等,呈现社会政治背景下的艺术发展[1][3] 艺术流派与作品 - 现实主义代表米勒《拾穗者》融合古代大师技法与乡间风情,被梵高多次推崇[3][4] - 印象派代表马奈与德加作品同厅展出,展现艺术家社交生活与时代风俗[6] - 莫奈作品《维特伊的教堂》《贝勒岛荒野海岸的岩石》体现其对自然光影的探索[6] - 后印象派梵高与高更作品反映非科班艺术家的生命体验,梵高《自画像》展现其精神抗争[9][11] 展陈设计与配套活动 - 法国设计师塞西尔·德戈以奥赛博物馆建筑为灵感打造沉浸式观展空间[12] - 同步推出45分钟沉浸式体验"巴黎1874·印象派之夜",还原印象派诞生场景[14] - 首次设置"少儿展签"以趣味互动形式推进儿童美育[14] - 与罗丹艺术中心联动,持票观众可免费参观《罗丹:现代雕塑的启承》展览[15] 商业合作与文旅融合 - 与MANNER咖啡、浦东丽思卡尔顿酒店等品牌推出联名合作[17] - 联合东方明珠塔与携程推出"上海之星·浦美奥赛号"游船项目[17] - 展览由奥赛博物馆与浦东美术馆主办,兰蔻作为独家品牌合作伙伴[17]
好剧正在找回“活人感”
36氪· 2025-06-13 16:07
行业趋势 - 数字化时代观众渴望真实、有温度、不完美的"活人感"剧集,以对抗情感疏离 [1] - 观众厌倦套路化剧情、工具化人物和伪精致感,追求带有烟火气和人性温度的生命力呈现 [1] - 近期新剧通过创新题材和内在"温度"成功塑造"活人感",让角色和故事更鲜活 [1] 剧集创新 - 《在人间》打破常规叙事,采用意识流和实验性手法,聚焦精神分裂患者的意识迷宫 [3] - 该剧通过心理现象与社会现实交织,用情绪流动主导叙事,展现现代人主体性缺失困境 [5] - 剧中"水仙之恋"设定(主人格与副人格相爱)突破传统情感线,吸引小众受众 [6] - 《在人间》为国产剧开辟虚实交错的意识流探索之路,虽偏离主流偏好但具有先锋价值 [9] 人物塑造 - 《长安的荔枝》通过李善德和郑平安等"小人物"形象展现职场困局和市井智慧 [10] - 郑平安角色矛盾且自洽,兼具圆滑市井与真诚善良,被观众奉为"职场生存教科书" [11] - 李善德以"轴"劲儿完成不可能任务,其黑色幽默引发打工人共鸣 [14][16] - 《藏海传》刻画草根逆袭,配角如殉葬工匠、吞炭小枝等均有闪光点,增强真实感 [19] 情感表达 - 《临江仙》通过"白九思不懂爱众生,花如月不懂爱一人"的矛盾核心展现情感张力 [21] - 该剧情感冲突根植现实逻辑,突破仙侠剧"工业糖精"套路,更具感染力 [23][24] - 《长安的荔枝》中李善德对女儿的保护欲叠加职场困境,拉满"活人感" [26] 创作方向 - 成功剧集需反抗流水线套路,接纳不完美现实,塑造复杂有厚度的角色 [27] - 长剧创作应避免单纯追求爽感或大数据驱动,需构建多维立体的真实故事 [27]
李在明反日吗?
日经中文网· 2025-06-04 10:19
李在明的对日政策立场 - 李在明认为日本尚未消除对韩国的军事敌意 并基于日韩合并历史提出应被分割占领的是日本而非朝鲜半岛 [1] - 他要求日本全面重新审视慰安妇问题的日韩协议 并反对日韩《军事情报保护协定》(GSOMIA) [1] - 李在明谴责东京电力福岛第一核电站处理水问题 [1] - 他同时表示韩国和日本是"如同夫妻一般彼此非常重要的存在" 否认自己是反日主义者 [1][2] 李在明的政治风格 - 李在明自称为"现实主义者" 并曾被比作"韩国的特朗普" [1] - 他主张在历史及领土问题上坚持斗争 但在经济和社会文化层面无需斗争 [1] - 李在明引用"木鸡"典故来塑造自身形象 强调面对攻击时保持沉稳 [2] 日韩关系前景 - 李在明的言论与普通韩国人的对日观点基本相近 但可能让习惯尹锡悦政府对日政策的日本国民感到反日 [2] - 在整个选举过程中 李在明未发表"即便导致日韩关系恶化也要解决历史和领土问题"的强硬言论 [2] - 他试图维持当前日韩、日美韩关系 [2]
《拾穗者》:田野上的现实主义史诗
经济观察报· 2025-06-03 14:43
艺术创作手法 - 米勒采用贴近地面的平视构图,将三位农妇融入大地的肌理,通过动态构成展现劳动韵律感 [1] - 背景中传统收割场景与教堂尖顶形成空间对照,象征乡村精神信仰与劳动者现实处境的对比 [1] - 前景人物与远景劳作场景的比例夸张处理,凸显劳动者作为画面主体的叙事意义 [1] - 色彩以赭石与土黄为主调,红蓝头巾形成补色对比,暗喻劳动者在单调生活中的生命活力 [2] - 笔触上前景粗粝线条勾勒轮廓,远景概括色块处理,体现社会对不同阶层的认知差异 [2] 社会批判内涵 - 通过土地贫瘠感和麦茬疏密分布,暗示土地私有化下农民生存空间压缩 [2] - 对拾穗场景的写实描绘是对19世纪农村社会经济结构的隐性批判 [2] - 画作直接呈现社会现实,打破学院派对历史神话题材的沉迷,冲击既有艺术秩序 [3] - 麦垛堆积与农妇弯腰构成财富分配不均的视觉隐喻,揭示资本积累初期的阶级矛盾 [3] 跨时代影响力 - 启发了19世纪末社会现实主义绘画和20世纪街头艺术对贫困问题的回应 [4] - 数字时代算法生成的《数字拾穗者》重构经典母题,探讨技术时代的劳动异化 [4] - 女权主义视角指出画中女性劳动者的身体语言蕴含坚韧生命力,成为性别研究切入点 [4] - 21世纪语境中,"当代拾穗者"概念延伸至数据洪流中的个体和城市拾荒者 [5] 核心艺术价值 - 以现实主义手法将劳动尊严与生存艰辛定格,迫使观众直面社会财富分配问题 [5] - 通过朴素现实描绘蕴含深刻时代精神,成为人类社会公平与正义的永恒叩问 [5]
马斯克教训:理想主义者,不要去从政
搜狐财经· 2025-05-29 22:56
马斯克从政经历与理想主义特质 - 马斯克宣布结束短暂的白宫从政生涯,任期不足半年,期间政治成就有限且特斯拉市值一度缩水超30% [2] - 其理想主义特质与政治现实存在根本冲突,创业领域的成功经验难以复制至利益博弈复杂的政坛 [4][7] - 白宫作为现实主义主导的"利益分配场域",要求妥协与权谋,与马斯克"效率优先"的企业家思维产生激烈碰撞 [7][8] 企业家理想主义与商业成功 - 历史上成功企业家如卢作孚、张元济均以社会价值为创业首要目标,最终实现商业与社会认可的双重成就 [6] - 马斯克在太空探索、电动车、可再生能源等领域的布局具有显著"造福人类"的理想主义特征,助推其成为全球商业领袖 [6] - 企业创造价值的过程相对单纯,适合理想主义者通过技术创新实现长期目标 [7] 政商环境的核心差异 - 政治运作涉及复杂的利益分配,需要妥协与策略性手段,与企业家"单刀直入"的决策风格形成对立 [7][8] - 马斯克在白宫推行"效率部"改革时直接裁撤数万公职人员,触犯利益集团导致强烈反弹 [7] - 商业领袖在政坛易遭遇"逆淘汰"现象,历史上理想主义政客往往因拒绝妥协而难以立足 [9] 商业领袖的边界认知 - 马斯克及时退出政坛回归商业领域,避免理想主义特质被政治环境异化 [9] - 企业家需明确商业创新与政治运作的边界,将理想主义聚焦于擅长的价值创造领域 [10]
今年后劲最大的美剧,没有下一季了
虎嗅· 2025-05-29 21:04
星战IP衍生作品表现 - 《安多》第二季豆瓣评分达9.0分,IMDb单集创历史纪录9.5分,"烂番茄"新鲜度98% [1][1] - 围绕正传角色的衍生作《游侠索罗》《欧比旺》《阿索卡》反响平平,外传性质的《曼达洛人》《安多》成为当代星战代表作 [5][5] - 后传三部曲(第七至九部)遭遇"灾难级"口碑崩坏,促使卢卡斯影业和迪士尼调整衍生内容策略 [4][4] 内容创作突破 - 《安多》摒弃光剑、原力等传统元素,以现实主义战争叙事和群像刻画重塑星战风格,被类比为《沙丘》《基地》级别的严肃科幻 [6][9][11] - 采用"二手未来"视觉美学,融合老式阴极射线管与全息投影技术,强化复古未来主义真实感 [24][25] - 编剧托尼·吉尔罗伊将政治惊悚片框架植入星战IP,参考其《谍影重重》系列革新动作电影的经验 [36][37] 叙事与世界观构建 - 详细描绘银河帝国统治机制:工业星球起义反映社会矛盾,监狱系统体现技术异化与绩效暴力 [27][28][29] - 起义军资金来源与政治博弈成为主线,议员蒙·莫斯玛通过基金会周旋权贵,展现革命代价 [16][17][20] - 情报头目卢森·雷尔角色颠覆传统,体现起义军"黑暗面",引发对抗暴力与体制异化的哲学探讨 [22][23] IP开发策略启示 - 现实主义叙事填补星战空白:《侠盗一号》《安多》通过无名英雄视角解构宏大史诗,获得超正传人气 [7][8][14] - 避免过度依赖粉丝情怀,后传三部曲因重复炸死星、光剑对决等套路引发审美疲劳 [31][38] - 行业趋势显示,科幻IP需结合社会议题(如现代性批判)拓展受众,而非局限于视觉奇观 [30][32][39]
真诚的现实主义不会过时(新作速评)
人民日报· 2025-05-13 06:21
剧集《青山是故乡》日前在央视一套黄金档播出,仿佛乡村田野吹来一股清风。作品以充满烟火气的绿 色种植故事,唱响生态农业的动人旋律。通过该剧,观众不仅能看到传统与现代交织的耕作图景,更能 感受到新时代新农村的发展脉动。 《 人民日报 》( 2025年05月13日 20 版) 农村题材剧集创作不易,一方面容易"顺着说",难以满足观众对戏剧性的诉求;一方面容易刻意求怪, 陷入放大落后和愚昧的窠臼。《青山是故乡》力图突破套路,呈现真实立体的乡村——故事里既有创业 的艰辛不易、家庭的矛盾与无奈,更有人情的温暖与坚守;既有传统观念的传承,也有创新观念的生 长。 (责编:卫嘉、白宇) 作品将黄土地上的创业奋斗与庭院里的家庭生活相交织,在波澜曲折的故事中刻画有新意有特色的人物 形象。主人公董大林,不再是被动接受帮扶的村民,而是拥有现代知识结构和市场眼光的新农人。他扎 根乡土又放眼市场,尊重传统又敢于创新,带领乡亲们创业致富,他的故事见微知著地反映出返乡农民 参与乡村建设的新潮流,充满时代感。作品中,夫妻、父子、兄弟、妯娌之间的情感互动和家庭矛盾, 为创业致富这一故事主线铺陈了浓厚的生活氛围,提高了戏剧张力,又增添了故事的情感温 ...
现实主义画家刘小东:以画笔记录时代肌理
经济观察报· 2025-05-11 09:26
艺术风格与创作理念 - 创作核心为"现实主义",坚持"现场写生"原则,拒绝符号化叙事,聚焦普通人如民工、赌徒、市井百姓的生存状态 [2] - 技法融合古典油画严谨性与现代艺术自由感,擅长一次性完成写生,保留原始笔触生命力,代表作《三峡新移民》以3米×10米巨幅呈现爆破场景与移民群像 [3] - 色彩运用具有阶段性特征:早期灰调表现压抑感,近年如《好牌》采用饱和红金色营造奢靡空洞感,并创新结合日记、纪录片等多媒介形式 [4] 市场表现与行业地位 - 2006年《三峡新移民》以2200万元创中国当代油画拍卖纪录,2008年《战地写生-新十八罗汉像》以5573万港元刷新个人纪录,2014年《违章》拍出6620万港元 [5][6] - 市场热度反映作品学术价值与社会意义,被视为中国转型期集体记忆的载体和全球化语境下的重要文本 [6] - 被誉为"新写实主义"开创者,上世纪80年代以《休息》《田园牧歌》等作品引入"我"的概念,影响年轻画家群体 [6] 国际影响与跨界实践 - 2015年威尼斯双年展"因地制宜"展全景呈现十年创作,2024年北京个展"从赌场到妈祖绕境"展示全球化视野 [8] - 与贾樟柯合作纪录片《东》记录三峡创作过程,衍生电影《三峡好人》获金狮奖,侯孝贤监制《金城小子》获金马奖最佳纪录片 [8] - 作为中央美院教授推动"新写实主义"教育,打破教条化模式培养新一代写实画家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