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技术

搜索文档
宁德时代申请隔离膜相关专利,有效提升电池的循环寿命
金融界· 2025-08-02 16:27
专利摘要显示,本申请涉及一种隔离膜、电池和用电装置,属于电池技术领域。本申请提供的隔离膜包 括基材层,基材层包括第一多孔绝缘层以及设置在第一多孔绝缘层的孔结构内的碱金属离子交换树脂, 可以有效提升电池的循环寿命。 天眼查资料显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位于宁德市,是一家以从事电气 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为主的企业。企业注册资本440339.4911万人民币。通过天眼查大数据分析,宁德时 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对外投资了137家企业,参与招投标项目504次,财产线索方面有商标信息 658条,专利信息5000条,此外企业还拥有行政许可985个。 金融界2025年8月2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 为"隔离膜、电池和用电装置"的专利,公开号CN120413988A,申请日期为2024年01月。 ...
宁德时代(300750):2025年半年报点评:竞争格局和盈利能力稳固,看好新产品巩固优势
光大证券· 2025-08-01 14:21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264.62元 [4] - 25-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分别为656、789、953亿元,对应PE 18、15、13倍 [3]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789亿元(同比+7.27%),归母净利润305亿元(同比+33.33%),综合毛利率25.0%(同比+1.8个百分点) [1] - 25Q2单季度收入942亿元(同比+8.26%,环比+11.19%),归母净利润165亿元(同比+33.73%,环比+18.33%) [1] - 经营性现金流587亿元,货币资金储备超3,500亿元,拟派发现金分红45.73亿元(每10股10.07元) [1] 业务结构分析 - **动力电池**:25Q2出货120GWh(同比+40%),欧洲市场贡献显著(1-6月欧洲新能源车销量178.2万辆,渗透率26.1%) [2] - **储能电池**:25Q2出货30GWh(同比+20%),全球产量第一,量产交付587Ah大容量电芯及9Mwh储能系统TENER Stack [2] - **全球份额**:动力电池全球市占率38.1%(同比+0.6个百分点),储能电池产量全球第一 [2] 技术与产能进展 - 新技术:发布神行二代、骁遥双核动力电池及钠电池新品,固态电池商业化进展为中期观察重点 [3] - 产能利用率达90%,CAPEX投入支撑出货增长,换电站建设加速(乘用车400+座/全年目标1,000座,重卡100座/全年目标300座) [1][3] 盈利预测与估值 - 25-27年营收预测:4,571.75亿/5,608.56亿/6,656.16亿元,净利润率14.4%/14.1%/14.3% [7][9] - ROE持续提升:22.43%(2025E)→24.30%(2027E),股息率从2.8%增至4.0% [9][10] - 估值指标:2025年PB 4.1倍,EV/EBITDA 12.8倍 [10]
行业首届户储及便携式储能电池技术论坛定档9月26日,深圳举办!
起点锂电· 2025-07-25 18:34
会议背景 - 2024年全球户用储能出货规模为27.8GWh,同比增长19%,中国企业出货占比75% [1] - 欧洲为最大市场但增速下滑,美国、乌克兰、澳洲、南非、尼日利亚、巴西等市场增速较快 [1] - 2030年全球户用储能市场预计达180GWh,较2024年增长547% [1] - 中国户用储能系统全球出货量TOP10企业包括华为、比亚迪、艾罗能源等 [1] - 2024年全球便携式储能电源出货1100万台,同比增长90%,美国为最大市场 [2] - 乌克兰市场增速最快,主因俄乌冲突导致电力短缺 [2] - 2030年全球便携式储能市场预计达2800万台,较2024年增长156% [2] - 便携式储能TOP10企业包括正浩创新、德兰明海、华宝新能等 [3] - 户用及便携式储能电池技术面临快充、固态、钠电等技术革新,但安全问题突出 [4] 会议亮点 - 行业首个深度聚焦用户侧储能电池技术的专业论坛 [6] - 探讨30+核心议题,涵盖技术突破、安全挑战与价值链重构 [6] - 汇聚600+企业决策者,线上触达超20000专业受众 [6] 大会组织架构 - 主题为“聚焦高安全 共建新生态”,由起点锂电、起点研究院SPIR主办 [7] - 规模600+,2025年9月26日在深圳举办 [7] 议程及议题 - 户用储能专场议题包括行业白皮书发布、多级安全防护、欧美市场趋势等 [9] - 便携式储能专场议题涵盖新国标安全要求、大圆柱电池应用、户外经济蓝海等 [9] - 储能电池安全技术专场聚焦热失控防控、低温电池技术、固态电池应用等 [9] 拟邀参会企业 - 户储企业:华为、比亚迪、阳光电源等 [10] - 便携式储能企业:正浩创新、大疆、小米等 [10] - 锂电池及配套企业:亿纬锂能、赣锋锂电、贝特瑞等 [10]
国产电池大容量,三星和iPhone用不上
虎嗅· 2025-07-18 21:49
行业技术趋势 - 国产手机电池容量实现大跃进,华米OV等旗舰机型电池容量已逼近或达到6000mAh,中低端机型向7000mAh迈进 [3][4] - 硅碳负极锂电池技术推动能量密度提升,理论比容量从石墨的372mAh/g提升至4200mAh/g [5][6] - 硅碳负极使用比例达5%-10%,从高端机型下探至中低端机型,带动硅碳负极使用量大幅增加 [5] 国际品牌电池策略 - 苹果和三星受限于国际运输规定(UN Special Provision 188),将电池能量限制在20瓦时以内(iPhone 16 Pro Max 18.17瓦时,S25 Ultra 18.84瓦时) [10][11][12][22] - 国际品牌电池性能表现优异,如三星Z Fold7在2000次充放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仍超80%,远超欧盟800次标准 [20] - 国际品牌因全球物流成本与安全考量,优先选择保守的电池技术路线 [17][19] 技术瓶颈与市场差异 - 硅碳电池存在物理膨胀(膨胀率显著高于石墨)和循环寿命缩短两大缺陷,导致容量衰减速度更快 [28][29][31] - 国内市场因高周转率(换机周期短)和低换电成本,更适合硅碳电池的快速迭代 [34][35] - 国产厂商电池循环次数标称多为300-500次,低于国际品牌标准 [34] 市场竞争格局 - 2025Q2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总出货量同比下降4%至6900万台,华为(18.1%)、vivo(17.3%)、OPPO(15.5%)占据前三 [9] - 小米是前五品牌中唯一实现正增长(+3.4%),苹果出货量同比下降1.3% [9] - 国产手机电池技术优势暂未转化为国际市场竞争力,出海面临多重合规壁垒 [37]
广汽集团上半年预亏超18亿元冯兴亚何时带队突围?
犀牛财经· 2025-07-16 20:19
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预计归母净亏损18 2亿元至26亿元 扣非净亏损21 2亿元至32亿元 较2024年同期盈利15 16亿元跌幅超220% [2] - 二季度亏损环比扩大至10 88亿元至18 68亿元 同比亏损幅度加剧 [3] - 2024年扣非净亏损43 51亿元 2025年一季度营收同比下降7 82% [7] 销量数据 - 上半年累计销量75 53万辆 同比下降12 48% [3] - 广汽丰田销量344 672辆 同比微增2 72% 广汽本田销量154 647辆 同比下降10 52% 广汽传祺销量146 287辆 同比下降20 91% 广汽埃安销量108 677辆 同比下降22 60% [6] - 新能源汽车板块整体销量154 125辆 同比下降6 08% 其中广汽埃安新能源车销量同比下降22 60% [3][6] 战略调整 - 推出"稳合资 强自主 拓生态"组合拳 包括增程版新车型研发 渠道下沉至三四线市场 强化新媒体营销 [3] - 与华为共建的华望公司首款30万元级高端车型计划2026年上市 [3] - 年均研发投入超75亿元 聚焦智能驾驶 电池技术等领域 重构服务体系为体验中心 交付中心 服务中心 [6] - 目标2025年销量增长15% 2027年自主品牌占比超60% 销量突破200万辆 [6] 行业挑战 - 营收连续两年下滑 新能源品牌广汽埃安出现员工持股风波 反映内部治理与激励机制需改革 [7] - 汽车行业竞争加剧 转型成效尚待观察 [7]
充电宝事故,扯下了电池技术的“遮羞布”
虎嗅· 2025-07-08 17:19
行业危机与召回事件 - 罗马仕充电宝发生爆炸事件 目击者确认涉事产品非召回型号 公司此前已发布停工停产通知 [1] - 行业头部品牌罗马仕与安克创新发起大规模召回计划 合计召回充电宝超120万台 民航局同步禁止被召回型号登机 [2] - 上游电芯供应商安普瑞斯70余张3C认证证书被暂停或撤销 电池安全问题引发消费者恐慌 [3] 电量焦虑与技术瓶颈 - 手机用户电量焦虑加剧 超70%用户在电量剩余10%-30%时充电 临界点较2022年提升至20%以上 [5] - 居民日均互联网使用时长达5小时37分钟 较2018年增加2小时55分钟 AI应用加速耗电 文字生成耗电0.042kWh 图片生成耗电11.49kWh [6][7] - 人形机器人续航仅2-6小时 宇树科技H1机型锂电池容量0.815kWh 实际续航不足1小时 [7] 电池技术发展滞后 - iPhone电池容量十年间仅从1560mAh增至3349mAh 安卓机型5500mAh仍存电量缺口 重度使用5小时后电量仅剩13.1% [10] - 手机电池寿命500-800次循环 用户换机周期延长至51个月 电池健康度下降加剧焦虑 [10] - 电动汽车续航虚标严重 固态电池尚未实现规模化量产 锂电池能量密度接近物理极限 [11][12][13] 价格战与供应链风险 - 充电宝价格战白热化 罗马仕20000mAh产品从129-149元降至69元 白牌10000mAh产品低至30-50元 [15] - 优质电芯成本40-50元 价格压力导致供应商违规替换隔膜材料 安普瑞斯代工厂操作引发爆炸 [16][17] - 全球移动电源市场规模30.05亿美元 2030年预计CAGR仅1.3% 技术停滞迫使厂商转向价格竞争 [18][19] 跨行业价格战传导 - 两轮电动车锂电价格战爆发 比亚迪48V24Ah磷酸铁锂降至999元 星恒同型号产品最低728元 [20] - 电动汽车领域价格战持续 比亚迪22款车型降价1.2-5.3万元 车企要求供应商同步降价 [20][21] - 价格战挤压供应链利润 上游偷工减料风险上升 技术研发投入受制约 [21]
普利特:预计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38.88%-66.65%
快讯· 2025-07-04 17:25
业绩预告 - 公司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亿元-2.4亿元,同比增长38.88%-66.65% [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预计为1.95亿元-2.32亿元,同比增长49.77%-78.19% [1] - 基本每股收益预计为0.18元/股-0.22元/股 [1] 业绩增长原因 - 改性业务市场开拓取得成效 [1] - 新能源业务经营情况好转 [1] - 钠离子电池和半固态电池产品出货量增加 [1]
中国锂电池之父——陈立泉院士获2025年度“国家科技最高奖”提名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2025-06-29 21:48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提名 - 202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提名专家12人,包括11名两院院士和1位非院士专家 [1] - 陈立泉院士获得提名,为锂电领域增添荣誉 [1] 陈立泉院士背景 - 出生于1940年,现年85岁,是我国锂电池领域的奠基者、开拓者和引领者,被誉为"中国锂电池之父" [4] - 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4] - 从事特种功能无机非金属材料研究,工作单位为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2] 学术与产业贡献 - 在固态离子学、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锂二次电池领域取得多项成果 [4] - 研发出我国第一块全固态金属锂电池和纳米硅碳核心负极材料以及系列核心正极材料 [7] - 研制出我国首条圆柱锂离子电池中试线 [8] - 策划推动了宁德时代等企业创办和发展 [8] - 深耕锂电池研究48年 [10] 人才培养 - 培养了黄学杰、李泓、曾毓群等在中国锂电池行业担当中流砥柱的科学家与企业家 [4]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标准 - 授予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的中国公民 [12] - 授予在科学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效益或对维护国家安全做出巨大贡献的中国公民 [12] - 每次授予人数不超过2名 [12]
安孚科技: 安徽安孚电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拟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涉及的安徽安孚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股东全部权益价值项目加期资产评估说明
证券之星· 2025-06-28 00:49
交易概述 - 安徽安孚电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安徽安孚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股东全部权益[1] - 本次评估基准日为2024年12月31日,是对2024年第162号评估报告的加期评估[6] - 交易标的为安孚能源100%股权,评估范围包括其全部资产及负债[7] 标的公司基本情况 - 安孚能源成立于2021年10月28日,注册资本29.67亿元,主要从事电池制造与销售[4] - 公司控股子公司南孚电池主营碱性电池、碳性电池等产品,应用于消费电子、医疗器械等领域[4] - 2024年母公司口径总资产46.74亿元,净资产35.56亿元,净利润2.81亿元[4] - 2024年合并口径总资产73.37亿元,营收46.38亿元,归母净利润8.29亿元[5] 资产状况 - 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36.78亿元,主要为持有亚锦科技51%股权[7] - 亚锦科技持有南孚电池82.18%股权,南孚电池2024年长期股权投资3556万元[8][9] - 南孚电池拥有土地使用权17.43万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10.88万平方米[11][12] - 无形资产包括525项专利、362项商标及15项著作权等知识产权[17] 财务数据 - 安孚能源母公司2022-2024年总资产从40.35亿元增长至46.74亿元[4] - 合并口径营收从2022年33.72亿元增长至2024年46.3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7.2%[5] - 合并口径归母净利润从2022年5.19亿元增长至2024年8.29亿元[5] - 南孚电池2024年设备类资产包括2434台机器设备、8辆车辆及819台电子设备[12][13] 重大事项 - 亚锦科技涉及31.88亿元资金挪用案件,已全额计提坏账准备[19] - 安孚能源为7亿元银行贷款提供股权质押担保,质押股份占总股本18%[20] - 公司存在多项关联担保,担保总额超过7亿元[21][22] - 部分房屋建筑物(7048.6平方米)未办理产权证,但声明产权无争议[17]
蔚来申请锂离子电池充放电方法等专利,避免电池在使用前期出现衰减现象
金融界· 2025-06-23 18:47
专利技术 - 蔚来电池科技申请锂离子电池充放电方法专利,公开号CN120184422A,涉及提升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的技术领域 [1] - 专利采用容量补偿材料(第一材料),通过三阶段充放电循环控制:常规循环获取放电量→低于阈值时启动第一充电过程(含预设倍率恒流充电)→重复流程直至材料耗尽 [1] - 技术方案可避免电池前期衰减,提升充放电效率,具体实施包含电子设备、驾驶设备及存储介质应用场景 [1] 公司背景 - 蔚来电池科技(安徽)有限公司成立于2022年,注册资本20亿人民币,主营汽车制造业,注册地位于合肥市 [2] - 公司拥有769条专利信息,参与1次招投标项目,持有1个行政许可,显示较强技术研发属性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