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育

搜索文档
延庆世园古生物研学基地对外开放,北京暑期研学再添新去处
新京报· 2025-07-01 16:13
世园古生物研学基地概况 - 北京世园国际旅游度假区内的世园古生物研学基地于7月1日落成开放,以沉浸式展厅为核心,融合化石展览与研学实践,开创"从远古到未来"的自然科学教育新模式 [1] - 基地总占地面积2962平方米,分为上下两层展区,一层以巨型恐龙骨架为视觉焦点,陈列亚洲最完整的24米合川马门溪龙骨架及15项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封面成果的化石模型 [1] - 二层设有科研办公区与化石修复实践区,创新设置"开盲盒"式野外发掘体验,可容纳30至50人同时操作"皮劳克"石膏包化石保护技术 [1] 教育内容与课程设计 - 基地采用国际前沿的5E教学法(吸引、探索、解释、拓展、评价),由中国科学院专家团队开发差异化课程体系,针对5-12岁儿童设计小盗龙模型制作等活动,为10岁以上青少年准备颅容量测量等实践项目 [2] - 基地系统呈现地球46亿年生命演化历程,通过七大主题展区带领参观者穿越时空隧道,感受从寒武纪到人类演化的壮阔进程 [1] - 创新结合古生物演化与现代生物多样性研究,参观者可在庭院花园对比蕨类植物化石与现存近缘种,在湿地景观中感受生命演化的连续性 [2] 运营与市场推广 - 基地已全面开放,公众可通过"世园研学"官方微信公众号购票,自驾导航至"世园公园1号门"或乘高铁至延庆站换乘Y42路公交车抵达 [3] - 暑期将推出恐龙复原拼装、沙坑寻宝等亲子科普活动,提供近距离接触科学的平台 [3] - 北京世园公园累计接待25万青少年参与实践活动,"万名师生自然生态实践"活动吸引海淀、延庆30所学校参与 [2]
如何做好短视频生态下青少年的科学教育
中国青年报· 2025-06-22 10:59
未成年人网络普及与短视频使用 - 我国未成年人网络普及率达97.3%,未成年人网民规模达1.96亿人 [1] - 短视频成为未成年人获取信息和学习的主要媒介,兼具科普教育功能 [1] - 调查覆盖中西部5省(自治区),聚焦短视频生态下中小学生科学教育需求 [1] 科普短视频的教育价值 - 七成多中小学生对科学感兴趣,95.7%近一年观看过科普视频 [2] - 科普视频接触频率最高,其次为科普电视(89.7%)、实验演示(87.6%)和科普图书(86.3%) [2] - 科普短视频特点包括内容丰富、短小精悍、互动性强,打破知识传播壁垒 [2] - 95.7%学生希望增加优质科普内容,95.3%要求内容完整全面,95.2%期待内容更深入 [5][6] 短视频平台与科学教育协同 - 近三成学生反映科学教师不足,三成多认为科学讲座少 [3] - 短视频平台可弥补师资缺口,如院士、教授创作的科普内容成为乡村教师"云课件" [3] - 建议平台整合优质资源,为科学教师"减负",提升中西部教师专业能力 [3] - 家庭和社会支持不足:仅三成学生从家庭学习科学知识,一成多获校外专业人士指导 [4] 科学教育生态构建 - 需建立家、校、社联动机制,引入博物馆、科技馆等社会资源支持科学教育 [4] - 短视频平台应共建共享,打造网络"第二课堂",支持数字化教育平台 [4] - 需以学生需求为中心优化内容质量,加强创作者扶持,形成多角度闭环创作 [6]
北京市第十一中学科学实验学校成立,系东城区首所“科学”命名校
新京报· 2025-06-20 20:18
学校成立与定位 - 北京市第十一中学科学实验学校正式揭牌成立,是东城区第一所以"科学"命名的学校,核心特色在于深度整合科研院所、高校、博物馆、企业等优质资源,构建虚实融合的"科学教育场域元宇宙" [1] - 该校创建于1950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在北京创办的第一所公立完全中学,今年恰逢建校75周年 [3] - 教育集团将进一步整合联盟资源,为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提供全链条支持,致力于打造区域科学教育新标杆 [3] 教育体系与课程设置 - 教育集团聚焦"人工智能、航天、生化、人文经济"四大领域,与清华、北航、北理工等2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展开合作 [4] - 创新构建"探Mi"三层科学教育工作体系:"探秘"层面向全体学生夯实科学通识基础,"探觅"层为创新发展学院学生提供拓展延伸,"探Me"层通过导师制关注学生个性化成长 [4] - 建立"基础课程+实践平台+个性化发展"联动机制,联合高校及科研院所共建课程资源库 [6] 师资与联盟建设 - 构建"科学导师团队",依托大中小一体化科学教育实践联盟为学生提供专业支持 [6] - "大中小一体化科学教育实践联盟"由北京市科学中心、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北京理工大学等单位联合发起,旨在打通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壁垒 [7] - 实施"1+N"导师制,聘请中科院院士、高校教授担任学术导师,开展"启明讲堂"指导学生"微科研" [7] 学生成果与展示 - 学生团队展示了仿生机器人、DNA荧光纳米簇传感器、智能控制系统、空间站模型等多项科技作品,在青少年创新大赛中斩获佳绩 [7] - 学生参与项目研究关注素养提升而非超前学习,将课堂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激发自主学习活力 [8] 专家支持与指导 - 我国首批航天员吴杰被聘为"航天科技导师",将通过科普讲座、实践指导等形式为学生提供专业引领 [10] -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太阳物理专家汪景琇被聘为科学实验学校教育顾问,现场点评学生作品 [7] 政府支持与规划 - 东城区副区长表示此次成立是深化科学育人实践、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里程碑 [11] - 东城区政府将从政策扶持、资源调配等方面为学校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11]
科学教育公益行动:破局乡村科学课困境,筑牢创新人才根基
华夏时报· 2025-06-07 14:56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石文君 北京报道 "科学素养是学生适应未来生活必须具备的素养,科学教育绝对不是在浪费时间,反而对其他学科有正向促进作 用,青少年科学素养的培养,对其一生的工作和学习都是至关重要的。"江苏省教育学会小学科学专业委员会理事 长卢新祁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说道。 科学素质是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2021年6月3日,国务院印发的《全民科学素质行 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下称《纲要》)提到:提升科学素质,对于公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对于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和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同时,《纲要》明确指出:我国科学素质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科学素 质总体水平偏低,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科学精神弘扬不够,科学理性的社会氛围不够浓厚;科普有效供给不 足、基层基础薄弱;落实"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制度安排尚未形成,组织领导、条件保障等有待加 强。 针对这些现实问题,一场聚焦科学教育创新的公益活动近日在江苏苏州举行。由中国教育学会科学教育分会与 ...
多彩赛事放飞青少年科学梦想
科技日报· 2025-05-28 09:20
"编程就像是魔法一样,几行代码一敲,再点击运行,一下子就把问题给解决了。"刘楚清眼睛亮亮 的,兴奋地向记者描绘着她的编程小世界,"在学校的机器人社团里,我们会用scratch编程去操控机器 人。机器人在我的指令下不仅能动起来,还能执行各种抓取命令。这个创造的过程让我觉得特别骄 傲。"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刘楚清沉浸其中。"先是一点点梳理思路,构思得差不多以后,我就 迫不及待地想上手操作。"刘楚清说。 相比结果,青少年科技类赛事更注重考查解决问题的思维和开展创新的过程,进而引导青少年积极 开展创新实践、提升自身科学素养。海淀区实验小学机器人社团指导老师辛悦对此深有感触:"很多赛 事评委在提问时,都会灵活地考查作品的创新思路,而非让孩子们生硬地介绍。" 不久前,辛悦和孩子们共同完成的机器人创新作品"海洋生态牧场",获得了第二十六届北京市师生 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FLL少儿探索项目冠军。在海淀区实验小学5月26日举行的"六一科普嘉年华"活 动期间,记者见到了这个既能保护鱼类又能利用海洋能的作品。 原标题:多彩赛事放飞青少年科学梦想 "在我们的想象中,未来的海洋可以成为一个生态牧场,通过高科技手段,让海洋生物像 ...
星耀成都,作答未来!“科学大讲堂”,成都开讲
第一财经· 2025-05-24 22:22
科学大讲堂活动概况 - 活动于5月24日在成都科幻馆启幕,主题为"时代之问",涵盖航空航天、交通运输、医疗健康、深地探测、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等领域 [3] - 7位科学领域专家参与公益科普演讲,线上线下吸引368万人次观看 [5][6] - 活动形式包括科研场景展示、科普讲解、互动问答,覆盖全国科技迷及中小学生群体 [5] 核心科学领域与成果 - **航空航天**:航天员叶光富分享载人航天幕后故事,包括太空俯拍成都照片及天宫课堂实验细节 [10] - **深地探测**:清华大学岳骞团队在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开展暗物质探测研究,实验室深度达2400米 [12] - **交通运输**:翟婉明院士参与中国铁路6次大提速,推动高铁从跟跑到引领,提及成渝中线高铁未来400公里时速计划 [18][22] - **医疗健康**:四川大学江宁团队研发脑机接口技术,实现胶质瘤手术世界领先及300毫秒超短延时"魔笛"设备 [20] - **基础科学**:诺贝尔奖得主迈克尔·莱维特强调年轻人对基础科学的贡献,呼吁重视提问能力 [16] 科技教育与人才培养 - 成都多所中小学(如七中、石室联中)师生参与互动,钱学森班学生获科学家直接指导 [22][23] - 教育界代表提出将科学家精神融入课程,强调爱国情怀、创新思维与科学态度结合 [23] - 科学家呼吁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认为科学大讲堂是启蒙科技人才的重要平台 [24] 城市科技发展动态 - 成都聚集科技人才与成果,成渝中线高铁、脑机接口等创新项目体现城市科技实力 [20][22] - 本地企业及学校邀请科学家深入交流,推动产学研合作与科学梦想孵化 [23][24]
广东计划3年建设约百所科学教育特色高中 今年新增40万个义务教育公办学位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5-23 15:57
基础教育学位扩充 - 广东省2025年将增加40万个义务教育公办学位和4万个普通高中公办学位 [1][2] - 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建设约100所科学教育特色高中 [1][2] - 建立学龄人口变化监测预警制度 确保基础教育学位供需平衡 [2] 科学教育创新 - 推进科学教育特色高中建设改革试点 强化科技类课程体系、设施条件和师资队伍建设 [2] - 2025年暑假将推出"脱颖训练营" 选拔50名高一学生进入大学和科研院所实验室 [2] - 推动STEM课程体系建设 构建高质量师资队伍和协同育人机制 [3] 教育资源帮扶 - 成立12所师范院校组成的纵向帮扶联盟 下设A、B、C三个子联盟 [4][5] - A联盟聚焦"人工智能+教育"和数字化课改 B联盟主攻集团化办学和质量监测 C联盟专注乡村教师培养和特殊教育 [5] - 升级建设40所义务教育乡村中心校园 推动人口大县办好特殊教育学校 [4]
焦点访谈|如何答好科学教育加法题?各地中小学创新探索
央视网· 2025-05-21 21:14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科学教育是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基础性工程。科学教育,中小学生是关键。今年 初,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指南》中提出,确保每所学校至少有1名科学副校长。这是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举措之一。据了解,目 前很多地方的中小学校都已经有了科学副校长。那么现在,各地中小学的科学教育成效怎样?科学副校长的到来让学校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前不久,贵州遵义余庆中学的50多名高中生,乘坐大巴来到贵阳的中药功效成分发掘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参观学习,这是他们第一堂走出学校的科学 课。 为孩子们讲解的是实验室的研究员骆衡,同时,他也是余庆中学的科学副校长。当前,我国中小学科学教师普遍存在专业对口率不足、兼职教师教科学 等问题,科学副校长一般由具有科普能力的专业人士担任,可以弥补现阶段中小学科学教育的不足。 在这里,结合贵州常见的天然产物以及它们药用价值的开发利用,骆衡横跨生物学、化学、物理等多个学科,为学生们进行讲解。 贵州省余庆中学科学副校长、中药功效成分发掘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骆衡:"目的是让他们了解所学的东西以后在哪些领域有什么重要的应 用,让他们到真正 ...
“长大后我要成为你”(教育时评)
人民日报· 2025-05-20 06:01
谁是当代中小学生心中的偶像?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当代青少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需要每个同学 在追逐榜样的过程中,怀爱国之心、立报国之志、增强国之能,靠近光,成为光。 《 人民日报 》( 2025年05月20日 16 版) (责编:岳弘彬、牛镛) 当代中小学生对科学家的崇敬之情,源自对国家发展、科技进步的感同身受。当空间站成为"太空课 堂",当智能设备成为学习"助教",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创新创造,便成为孩子们科学课上的讨论、 作文本里的梦想。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将科学家树为"顶流明星"更具时代意义,激励着青少年 以创新为帆,以知识为桨,在个人梦想与家国命运的同频共振中,自信驶向民族复兴的未来。 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至关重要。青少年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正确的榜样 教育不可忽视。一代代科研人员在航空航天、人工智能、芯片研发等领域持续攻关,把"卡脖子"清单逐 一变为科研成绩单,推动中国这艘巍巍巨轮行稳致远。只争朝夕、埋头苦干的背后,不仅是科技实力的 跨越,更是精神火炬的传承——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必将传到年轻一 代手上,激发出更 ...
北京大学携手学而思博物探索乡村科学教育新模式
环球网· 2025-05-19 14:24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继 2024 年首期项目向全国 100 所小学捐赠微型博物馆后,二期项目全面升级,在延续资源支持的基础上,升级构建 "硬件支持+师资培 养+成果孵化" 的科学教育生态链,致力于将博物馆资源转化为乡村学校的常态化科学教育力量。 学而思方面指出,自 "给孩子 100 座博物馆" 公益项目在去年博物馆日启动以来,学而思已向全国偏远山区、中西部地区的近百所学校捐赠了"微型博物 馆"。值得一提的是,许多学校的学生主动成为"小小申领员",为自己的学校争取到了优质的博物资源。 "微型博物馆" 是一组体系化的教具盒子,每个盒子对应自然、科技、文史等专属主题,内含藏品及配套课程,孩子们可以零距离接触到来自亿万年前的化 石、丰富珍贵的自然标本、炫酷的科学装置和博古通今的历史器物,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 在该公益项目的推动下,一些乡村学校的科学教育有了新抓手、新亮点。河南省嵩县鹤鸣小学党支部书记程小飞老师,全程主导 "微型博物馆" 的申请、布 展及科技节组织等工作,并且主动担任博物讲解员。 他结合河南洛阳 "十三朝古都" 的地域文化,以收到的 "古代铜车马模型" 为例,向孩子们讲解古代车马制度:洛阳 "天子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