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技术创新

搜索文档
卓然股份: 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30 02:22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9.66亿元,同比下降28.92%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1.9万元,同比下降100.62% [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59亿元,上年同期为-5606.82万元 [2] - 总资产为94.03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7.97% [2] 主营业务构成 - 石化专用设备收入2317.10万元,占比2.40% [12] - 炼油专用设备收入1955.13万元,占比2.02% [12] - 工程总包服务收入1.21亿元,占比12.57% [12] - 其他产品及服务收入8.02亿元,同比增长165.87%,占比83.00% [12][17] 行业发展趋势 - 石化行业处于"存量优化与增量升级并行的深度调整期"和"高质量发展转型关键期" [5] - 2025年全球石化设备市场规模预计达2350亿美元,中国市场占比约35% [6] - 行业呈现四大特征:传统产品产能过剩、能源结构多元化、技术创新加速、绿色低碳转型 [5] - 技术发展趋势包括模块化制造、数字孪生、预测性维护等智能化技术应用 [5] 核心技术优势 - 拥有裂解炉模块化技术,减少现场施工人力50%,散热损失降低0.57% [29] - 稀土耐热钢炉管技术使燃料消耗降低1.5%,运行周期延长37% [29] - 耐热钢炉管制备技术通过国家863项目验收,提升抗渗碳性能 [29] - 大型模块化技术减少施工人员20%,降低成本5% [29] - 整体模块化技术大幅减少现场安装工作量和时间 [29] 研发投入与成果 - 研发投入2631.27万元,同比下降43.94% [30]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2.72%,减少0.73个百分点 [30] - 累计获得知识产权309项,其中发明专利60项,实用新型专利212项 [30] - 报告期内新增授权发明专利8项 [30] 战略布局与发展规划 - 构建"一核双翼"全球化布局,以上海为创新中心,靖江和岱山为制造基地 [24] - 业务覆盖国内27个省级行政区和海外19个国家 [25] - 与中石化、中石油等国内巨头长期合作,获得国际工程公司供应商认证 [25] - 重点布局氢冶金技术、丙烯聚合装置模块化、高盐废水处理等新兴领域 [30] - 推进"聚链智造"产业生态体系,整合设计、研发、制造全链条 [27]
构筑经济与生态的双重“金山”
证券时报· 2025-08-15 02:13
绿色技术创新 - 近2700家上市公司在2024年年报中提到节能减排,通过技术升级或改造提升生产效率,降低原辅助材料消耗,显著减少废气、废水等污染物排放 [1] - 骏鼎达、燕京啤酒、龙利得、普利特等公司通过绿色技术创新实现节能减排,降低运营成本,形成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 [1] - 绿色技术创新将环保投入转化为新的利润增长极,提升资源使用效率并降低能耗和污染 [1] 循环经济实践 - 循环经济实践成为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通过循环利用变废为宝,降低污染物排放和生产成本,提升盈利水平 [1] 新能源产业发展 - 新能源产业是绿色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相关上市公司如宁德时代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33.33%,比亚迪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100.38% [2] 绿色金融工具运用 - 绿色金融成为驱动经济绿色转型的核心引擎,国内金融机构将环境风险纳入授信流程,企业通过绿色金融工具降低融资成本并提升收益 [2] - ESG投资呈爆发式增长,权威机构预计2025年规模有望突破50万亿美元,企业绿色转型成为构筑长期资本吸引力的核心基石 [2] 生态与经济的协同发展 - 上市公司通过绿色技术创新、循环经济实践和绿色金融工具运用,证明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可以相互促进、共生共荣 [1][2]
创新引领绿色技术变革 丰倍生物IPO审核在即
证券时报网· 2025-08-06 20:06
公司上市进展 - 上海证券交易所将于2025年8月7日审议苏州丰倍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首次公开发行事项 [1] 绿色产业链布局 - 构建完整高效的"废弃油脂—生物燃料—生物基材料"绿色产业链 [2] - 生物柴油产品攻克低温结晶技术难题,开发出低凝固点生物柴油提升寒冷地区适用性 [2] - 生物基材料应用于农化、选矿、油墨树脂、纺织及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并实现商业化 [3] - 农化领域生物柴油配方产品市场占有率行业前列,与丰乐种业、久易股份、泸天化等龙头企业合作 [3] - 油脂化学品业务中DD油产品主要供应浙江伊宝馨、益海嘉里等天然维生素E生产厂商 [3] 技术创新实力 -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苏州市独角兽培育企业 [4] - 拥有144项专利(含31项国内发明专利和3项国际发明专利)截至2025年3月31日 [4] - 挂牌成立江苏省油脂加工副产品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苏州市油脂改性及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4] - 研发体系涵盖基础研究、材料开发和应用开发三大核心领域 [4] 行业认可与荣誉 - 获中国农药工业协会评为2023年度优秀农药助剂供应商 [5] - 荣获第十四届中国农药协会创新贡献奖和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5] 政策环境支持 - 《可再生能源法》《生物柴油产业发展政策》《"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明确鼓励废弃油脂生产生物柴油 [6] - 《绿色低碳转型产业指导目录(2024年版)》将生物柴油列为鼓励类行业 [7] - 交通运输部等十三部门提出扩大生物柴油在船舶领域应用 [7] 战略合作与市场拓展 - 2024年5月与中国船舶燃料有限责任公司签订战略协议开展船用生物燃料应用研究 [7] - 生物燃料和生物基材料市场需求呈现持续增长态势 [7]
北京绿色交易所举办2025年参与人大会
中国经济网· 2025-07-30 16:17
行业动态 - 北京绿色交易所举办2025年参与人大会,200余位自愿碳市场参与人代表参会,展示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和国家绿色技术交易两大平台建设进展 [1] - 北京绿色交易所将继续提供多元化服务,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助力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 [1] -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北京分行从组织架构优化、专营机构设立、政策支持创新、重点项目投放和绿色金融创新五个维度推动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 [1] 专家观点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原一级巡视员叶燕斐等专家分别从自愿碳市场潜力、全球气候治理趋势、CCUS技术创新、垃圾发电碳减排实践、RWA技术在碳信用领域应用等角度建言献策 [1] - 国泰海通证券和国网综合能源服务公司代表围绕"自愿碳市场发展机遇与挑战"主题分享企业参与碳市场交易经验 [2] - 中核碳资产经营公司等机构围绕"绿色金融发展与绿色技术创新"探讨绿色金融支持绿色产业发展的作用与未来方向 [2] 活动成果 - 大会表彰2024年度优秀参与人,十八家单位获得最佳交易奖、最佳合作奖、绿色金融奖、最佳服务奖和特别贡献奖 [2]
“中国绿”是一种怎样的绿?(环球热点)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10 06:49
中国绿色科技创新与推广 - 中国在多项绿色技术上遥遥领先,企业展现出令人印象深刻的创新活力[2] - 截至2025年5月,中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规模突破10亿千瓦,占全球光伏装机总规模近一半[22] - 宁德时代与印度尼西亚合作生产高品质电池产品,比亚迪与沙特阿美技术公司签署低碳出行技术创新合作协议[22] - 中国电动汽车在尼泊尔2023-2024财年进口占比近七成[22] - 中国企业推动先进的钠离子电池技术研发[22] 绿色技术应用案例 - 新疆农田应用滴灌技术实现节水与增产双赢[23] - "以竹代塑"技术通过吸收二氧化碳和生物降解减少环境污染[23] - 巴基斯坦农场使用中国光伏板享受高效实惠[23] - 中国科学家持续发展多项绿色技术[23] 生态保护成效 - 2024年中国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陆域国土面积比例超过30%,森林覆盖率超过25%[20] - 全年完成营造林6669万亩、种草改良4836万亩、治理沙化石漠化土地4174万亩[20] - 全国水土保持率达到72.83%[20] - 大熊猫国家公园等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取得显著成效[21] 国际合作项目 - 雅万高铁、中老铁路等"一带一路"项目成为联通区域的"绿色走廊"[27] - 中老铁路采用电气化技术,具有显著环保优势[5][27] - 中国在中亚国家投资光伏、风能等清洁能源项目[27]
低碳城市政策试点效果如何?市场化程度与政策效果呈倒U形
第一财经· 2025-06-24 21:50
政策实施效果 - 试点政策显著提升单位碳排放GDP水平,每增加一单位政策效度,单位碳排下的GDP增长38.7% [2] - 试点政策主导主题从"加强能耗管理"转向"节能项目申报",前两次试点以工作文件为主,第三次以规范性文件为主 [2] - 试点城市通过高环境壁垒淘汰高碳排企业,保持产业"绿色浓度"并倒逼供应链绿色转型 [2] 产业结构调整机制 - 产业结构高级化是推动绿色经济增长的核心机制,通过淘汰落后产能、技术更新和新能源应用刺激绿色产业需求 [3] - 试点政策促进产业间技术应用与布局优化,但单一考核目标导致资源配置效率提升有限 [3] 绿色技术创新作用 - 政策评价指数每提高一单位,绿色发明和实用型专利申请量分别增长49.5%和41.8%,技术升级效果强于策略性创新 [4] - 企业通过绿色技术降低碳排放符合波特假说中的创新补偿理论 [4] 异质性分析 - 市场化程度与政策效果呈"倒U形"关系,过度市场化可能因制度不完善导致减碳能力下降 [5][6] - 资源型城市政策效果排序:成长型>成熟型>衰退型>再生型>非资源型,减排空间与碳排放基数正相关 [6][7] - 环境规制强度与政策效果正相关,地方政府执法成本低时政策落实更严格 [7] 城市画像与案例 - 政策效果最优城市组特征:中西部资源型城市+适度政企合谋空间(贪污腐败度0.029-0.039),平均处理效应0.199 [8] - 乌鲁木齐案例显示环境规制强度变化与政策效果非线性相关,需灵活施策 [9] 政策启示 - 需加强绿色技术创新与AI技术结合,发展CCUS、氢能等新兴产业形成经济增长点 [11] - 建立碳排放统计报表制度和数据共享平台,将减排纳入政绩考核以激励地方政府 [12] - 央地环境分权需平衡,通过垂直管理减少执行偏差,同时推广优秀企业减排案例 [13][14]
城市副中心布局十大绿色产业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6-04 04:48
北京城市副中心绿色经济发展规划 - 城市副中心将打造国际绿色经济标杆城市的重要承载地和示范区,推动十大绿色产业规模化、特色化发展 [2] - 行政办公区已实现100%绿电供应,城市绿心森林公园达到碳中和最高级别(净零排放) [3][4] - 国内首个大型公共建筑全面执行绿建三星级标准的地区,行政办公区绿色三星建材应用比例达100% [4] 绿色产业布局与目标 - 重点培育六大特色绿色产业:碳专业服务业、ESG专业服务业、绿色金融业、绿色投资、未来能源细分产业、合成生物制造业 [5] - 巩固提升四大既有绿色产业: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新能源、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绿色建造业 [6] - 目标到2027年绿色企业超300家,建成1个绿色产业集聚区,绿色技术发明专利年均增长20% [6] 绿色技术应用与基础设施 - 城市副中心建成数字化微网"零碳"村庄(前疃村),公交线路新能源车辆配备率100% [4] - 北京绿色技术创新服务产业园将实现100%可再生能源供冷供热,年度二氧化碳排放减少1000吨 [9] - 园区建筑按绿色建筑二星/三星标准建设,采用地源热泵+光伏发电等技术,一期2026年投用 [9] 近期重点任务 - 建设北京绿色技术创新服务产业园,吸引碳核算、碳捕集等绿色技术企业入驻 [9] - 推动成立北京市国际绿色技术概念验证中心,探索碳信用国际互认 [9] - 发挥绿色金融先导承载地作用,目标建成全球绿色金融和可持续金融中心 [9]
2027年副中心绿色企业将超300家
北京青年报· 2025-06-04 02:11
绿色经济发展规划 - 北京城市副中心将围绕10个绿色产业重点实施八大任务 打造国际绿色经济标杆城市的重要承载地和示范区 [1] - 到2027年 绿色企业将超过300家 建成1个绿色产业集聚区 [1] - 行政办公区实现100%绿电供应 前疃村成为全市首个数字化微网"零碳"村庄 百亿规模的北京市绿色能源和低碳产业投资基金落地 [2] 绿色产业发展模式 - 形成"创新牵引+资源聚集+场景带动"的绿色产业发展城市副中心模式 [2] - 到2027年 有效绿色技术发明专利数量年均增长20%左右 建成北京市国际绿色技术概念验证中心 [2] - 展望2035年 有效绿色技术发明专利数量年均增长15%左右 形成3个以上绿色产业集聚区 [2] 绿色产业布局 - 重点培育碳专业服务业 ESG专业服务业 绿色金融业 绿色投资 未来能源细分产业 合成生物制造业等特色绿色产业 [3] - 巩固提升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产业 新能源产业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和绿色建造业等既有绿色产业 [3] - 在未来能源细分产业领域聚焦超导材料 真空系统 高功率电源等细分赛道 [3] 新能源产业发展 - 支持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实验基地 打造分布式先进能源 智慧能源共性技术研发平台 [3] - 加强分布式先进能源产业研发 生产和应用等环节的项目 企业培育和集聚 拓展氢能储 运 加产业链 [3] - 发挥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辐射带动作用 打造较完备的车用电子供应体系 [3] 绿色产业集聚区建设 - 北京绿色技术创新服务产业园利用北京光学仪器厂旧厂区进行更新改造 最大化保留现有树木 包括一棵200余年树龄的油松 [4] - 园区建筑全部按照绿色建筑二星 三星级标准建设 采用"地源热泵+空气源热泵+电制冷系统"实现100%可再生能源供冷供热 [4] - 配套使用光伏发电和智慧能源管理系统 预计年度二氧化碳排放减少1000吨 [4] - 聚焦碳排管理 能源服务 绿色建筑 环境治理等行业形成产业集聚 配套绿色科技会议会展中心 科技惠民滨水空间 [5] - 一期将于9月底完工 已有碳核算 碳数据 碳捕集等关键绿色技术的创新企业作为先导企业首批入驻 [5] - 2027年底全部完成改造 成为城市副中心第一个绿色产业集聚区 [5]
北京城市副中心力争到2027年绿色企业数量超300家
中国新闻网· 2025-06-03 21:45
北京城市副中心绿色经济发展规划 - 力争到2027年实现绿色技术发明专利数量年均增长20%左右 [1] - 计划建成北京市国际绿色技术概念验证中心 [1] - 绿色企业数量将超过300家并建成1个绿色产业集聚区 [1] 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成果 - 行政办公区实现100%绿电供应 [2] - 建成国内首个大型公共建筑全面执行绿建三星级标准的地区 [2] - 公交线路新能源车辆配备率达到100% [2] 绿色产业培育措施 - 培育碳专业服务业并支持国家级绿色交易所建设 [3] - 培育ESG专业服务业形成国际影响力集聚区 [3] - 鼓励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包括生物多样性金融产品 [3] 特色产业布局 - 超前布局未来能源产业细分赛道如超导材料、真空系统 [4] - 建设合成生物相关产业园区带动规模效益 [4] - 推动生态环保产业与数字产业融合创新 [4] 既有产业升级 - 巩固提升新能源产业支持新型电力系统实验基地建设 [5] - 打造较完备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电子供应体系 [5] - 吸引低碳建筑等上下游企业集聚发展绿色建造业 [5]
围绕“10个产业、8个行动” 北京助推城市副中心绿色经济加速跑
北京商报· 2025-06-03 20:02
发展目标 - 到2027年有效绿色技术发明专利数量年均增长20%左右建成北京市国际绿色技术概念验证中心绿色企业数量超过300家建成1个绿色产业集聚区(北京绿色技术创新服务产业园)[1] - 到2035年有效绿色技术发明专利数量年均增长15%左右形成3个以上绿色产业集聚区绿色经济增加值稳步增长[1] 当前绿色建设成果 - 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实现100%绿电供应成为国内首个大型公共建筑全面执行绿建三星级标准的地区行政办公区率先实现绿色三星建材100%比例应用[3] - 高级别自动驾驶3.0示范区建设完成无人驾驶小巴在城市绿心投用公交线路新能源车辆配备率达100%已有13家国家级绿色工厂[3] 重点培育的6个特色绿色产业 - 碳专业服务业:支持国家级绿色交易所建设吸引碳资产开发咨询、第三方审定核证、碳资产管理、碳金融服务等机构形成碳市场生态圈[4] - ESG专业服务业:吸引高水平国际化ESG评级机构及相关服务企业形成国际影响力ESG服务业集聚区[4] - 绿色金融业:鼓励绿色金融产品多元创新支持气候投融资试点探索发行生物多样性金融产品[4] - 绿色投资:支持各类绿色产业投资机构发展[4] - 未来能源细分产业:聚焦超导材料、真空系统、高功率电源等细分赛道加强政策资金支持争取科研机构落地[4] - 合成生物制造业:建设合成生物相关产业园区带动产业聚集形成规模效益[4] 巩固提升的4个既有绿色产业 - 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产业:推动与数字产业融合创新促进智慧监测等技术研发发展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新污染物治理、生态修复等产业[5] - 新能源产业:支持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实验基地打造分布式先进能源、智慧能源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加强氢能储、运、加产业链[5] -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瞄准车用电子及核心零部件打造完备的车用电子供应体系[5][6] - 绿色建造业:吸引低碳建筑、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等建筑业上下游企业集聚[6] 重点实施的8项任务 - 加快建设北京绿色技术创新服务产业园集聚新型绿色专业服务产业打造绿色发展新地标[7] - 推动成立北京市国际绿色技术概念验证中心支持绿色产业核心技术攻关建立全链条服务体系[8] - 联合科研机构推动绿色低碳领域技术成果转化落地[8] - 支持绿色专业服务机构发展吸引碳资产开发咨询、ESG等上下游企业探索碳信用国际互认[8] - 强化区级产业基金与市级绿色低碳领域基金互补支持绿色低碳项目建设[9] - 提升绿色金融市场能级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建成全球绿色金融和可持续金融中心[9] - 打造城市副中心绿色发展论坛品牌增加国际元素邀请国内外专家机构参与[9] - 增强绿色产业全链条服务保障能力建立高效工作机制提升服务能力[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