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蓝色金融
icon
搜索文档
碧海扬帆立潮头 “蓝色粮仓”绘新篇 广东湛江探索海洋经济与金融融合新模式
金融时报· 2025-07-29 13:31
湛江蓝色金融发展概况 - 2024年湛江海洋生产总值占全市GDP的33%,海洋相关产业贷款余额突破200亿元 [1] - 2024年累计发放海洋产业融资贷款1636笔,金额达119.8亿元;蓝色产业链贷款281笔累计1.2亿元;海洋装备制造业产值突破50亿元 [6] 政策制度创新 - 中国人民银行湛江市分行印发全国首份地市级蓝色金融指导文件,配套12个一级产业、25个二级产业的《蓝色金融支持产业指导目录》 [2] - 2025年湛江市政府与11家银行签署三年期战略合作协议,总投融资意向达2.1万亿元,重点支持"四绿一蓝"产业 [2] - 创新"碳汇+保险"模式和"政银保担"四位一体风险分担机制 [2] 金融产品创新 - 农业银行湛江分行开发"海洋牧场贷",单列信贷规模并开设绿色通道 [3] - 邮储银行湛江市分行推出纯信用"金鲳鱼产业链贷",单户最高200万元 [3] - 中国银行湛江分行创新"优新农产专享贷",首次将生物性资产纳入抵押范围 [3] - 11个信用海洋牧场获得"整域授信",授信总额14.7亿元 [3] 数字技术应用 - 湛江海洋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促成1365笔融资,累计授信93.4亿元,开发63个专属信贷产品 [4] - 工商银行湛江分行与恒兴集团共建"四流合一"平台,累计放贷11亿元,智能准入通过率84% [4] - 建设银行湛江分行"粤仓云贷"实现冷链产业全流程数字化闭环 [4] 产融生态建设 - 工商银行湛江分行通过"公司+农户"模式批量支持小微企业 [5] - 人保财险湛江分公司为60个深水网箱提供1亿元风险保障 [5] - 中国银行湛江分行对海洋牧场产业集群授信27.6亿元 [5] 示范效应成果 - 湛江实现"五个率先":建立标准体系、构建全产业链服务模式、建成数智化系统、释放产融效应、形成陆海统筹格局 [6]
首登《财富》中国500强,青岛银行以区域深耕诠释金融韧性
齐鲁晚报· 2025-07-24 21:50
2025年《财富》中国500强榜单分析 - 青岛银行首次上榜位列第495位,成为山东省唯一上榜银行及今年新晋五家区域性银行之一[1] - 山东省共19家企业入围500强,总量与上年持平但结构优化,其中4家企业稳居前100强[1] - 青岛银行与海尔、海信、青啤等6家青岛企业共同构成青岛产业矩阵[1] 山东省上榜企业营收数据 - 山东能源集团以1204.26亿美元营收居山东省首位(榜单第23位)[2] - 魏桥创业(776.26亿美元)、海尔智家(397.46亿美元)、山东高速(388.20亿美元)分列省内第2-4位[2] - 青岛银行以36.76亿美元营收成为榜单中营收最低的山东企业(第495位)[2] 银行业整体表现 - 上榜银行数量从28家增至33家,净利润合计2662亿美元占500强利润总额35%[2] - 工商银行(第5位)、农业银行(第7位)、建设银行(第8位)保持国有大行领先地位[3] - 区域银行表现亮眼:成都银行排名上升35位至324名,杭州银行上升26位至238名[3] 青岛银行财务与业务亮点 - 2024年营收134.98亿元(+8.22%),归母净利润42.64亿元(+20.16%),增速居区域城商行前列[4] - 总资产6899.63亿元(+13.48%),管理总资产突破9000亿元,不良贷款率降至1.14%(七连降)[4] - 蓝色贷款余额192.05亿元(2025Q1环比+14.44%),绿色贷款余额437.22亿元(环比+17.06%)[6] - 普惠贷款余额超450亿元,增速持续领跑全行[6] 区域银行发展战略 - 青岛银行通过蓝色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形成差异化竞争力[5][6] - 区域银行新增5席均来自经济高活跃区域,印证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金融红利[6] - 专家指出区域性银行需深耕本地经济,青岛银行依托山东半岛城市群区位优势实现突围[7] 品牌价值与行业趋势 - 青岛银行以362.36亿元品牌价值连续九年入选"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第317位)[6] - 区域银行与地方经济形成良性循环,成都银行、广州农商行等案例显示协同效应[6][7]
推动“金融+海洋”深度融合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7-23 17:45
深圳市海洋金融联盟成立 - 22家联盟成员单位代表参加成立大会,涉海企业代表进行融资路演,深圳市海洋发展局、深圳市委金融办等单位全程指导 [1] - 联盟旨在打通金融资源与海洋产业对接通道,打造政企金对话、资源对接、生态共建的核心阵地 [1] - 中国银行深圳分行作为理事长单位介绍联盟架构与发展规划,明确"政策引导+市场运作+生态协同"发展路径 [1] - 深圳港资本公司作为副理事长单位呼吁共筑"产金协同"新方式,拓展"蓝色金融"新空间 [1] 首次投融资对接成果 - 5家金融机构集中推介海洋专属金融产品,7家重点涉海企业进行融资路演展示需求 [1] - 活动对接涉海融资项目26个,涉及绿色航运、高端装备、海洋能源开发、海洋渔业等领域 [1] - 融资产品涵盖科创贷、渔业贷等特色海洋金融产品 [1] 未来发展规划 - 深圳将整合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全品类金融资源,推动金融机构与涉海企业常态化对接 [2] - 探索海洋风险保障体系与海洋金融产品创新,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2]
资产规模达万亿 船舶金租助推海运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经营报· 2025-07-11 14:37
船舶金融租赁行业发展 - 金融租赁行业近年来积极转型向海洋经济领域发展,包括首艘7500车位LNG双燃料汽车运输船首航、天津港第1000艘租赁船舶签约落地以及6家金租公司联合打造价值12亿美元的船舶租赁项目 [1] -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推动海运业高质量发展,船舶金融租赁在跨境金融租赁和航运融资方面取得积极成果,行业与海洋产业的"融资+融物"属性天然匹配 [1] 多元化服务与创新模式 - 中信金租与中远海运、福建省船舶工业集团合作订造8万吨级多用途粮食船,优化船型设计实现一船多用,提升船舶业务高质量发展 [2] - 金融租赁公司创新船舶租赁业务模式,开发多种创新租赁产品,助力航运企业发展,2023年12月多部委联合发文要求增强航运金融服务效能 [2] - 中信金租2024年落地全球最大27.1万立方米超大型LNG运输船项目,完成首笔人民币计价国际航行船舶项目及首笔特种集装箱经营性租赁业务,填补国内高端船舶制造空白 [2] 深海勘探与装备国产化突破 - 我国海洋石油产量连续六年快速增长,增量占全国石油总增量超60%,但深海钻井隔水导管等关键装备面临"卡脖子"技术瓶颈 [3] - 交银金租推动深海勘探企业与高校合作,完成高端测试认证,产品性能达国际先进水平,获"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和"深海一号"大气田等国家重大项目准入资格,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3] 资产规模与区域发展 - 2023年末中国租赁公司拥有船舶2710艘,合计1.5亿总吨,资产价值1325亿美元,规模超万亿元 [4] - 天津东疆综合保税区完成国内首艘离岸船舶租赁业务,探索出口租赁、联合租赁等新模式,推动船舶海工制造业"走出去",累计租赁资产规模超1.6万亿元 [5] - 天津东疆第1000艘租赁船舶签约落地,加快建设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不确定性下租赁企业可整合资源抢占市场空间 [5] 政策支持与未来方向 - 天津金融监管局拓宽金租公司租赁物范围政策,截至2025年4月末天津市金租公司水上交通运输设备资产余额1523.11亿元,较年初增长2.14% [6] - 广东省2025年7月施行《广东省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条例》,鼓励发展海洋设备融资租赁和供应链金融 [6] - 交银金租提出未来四大突破方向:支持科技创新助力造船前沿技术、助力低碳环保赋"蓝"船舶融资、推动智能互联支持"海上粮仓"、合作共赢推动蓝色金融标准框架 [6]
7月4日重要资讯一览
搜狐财经· 2025-07-04 21:51
新股申购 - 华电新能将于7月7日申购 发行价3 18元/股 申购上限149 05万股 [2] 政策动态 - 商务部将推进试点举措落地 推动规则规制和管理标准相通相融以释放制度型开放红利 [3] - 国务院国资委提出到2030年央企品牌价值大幅提升 到2035年形成一批享誉全球的卓著品牌 [3] - 证监会同意郑州商品交易所丙烯期货和期权注册 将确保平稳推出和稳健运行 [3] - 第二批新型浮动费率基金上报 首批26只已募集超226亿元 [3] - 住建部调研广东、浙江 强调因城施策稳定房地产市场 加快建设"好房子" [4] 行业数据 - 2025年5月国内手机出货量2371 6万部 同比下降21 8% 其中5G手机占比89 3% [4] - 2025年1-5月国内手机出货量1 18亿部 同比下降2 8% 其中5G手机占比86 2% [4] - 7月4日全国最大电力负荷达14 65亿千瓦 创历史新高 华东电网空调负荷占比37% [5] 标准与技术 - 新版智能电冰箱国家标准将于2025年12月实施 规范数据管理和智能化功能 [5] 海洋经济 - 自然资源部将编制"十五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 壮大海洋新兴产业 发展蓝色金融 [5] 国际贸易 - 美国总统特朗普计划向贸易伙伴发送关税税率信函 [6] 公司动态 - 塞力医疗提示联营企业治疗性降压疫苗项目试验存在不确定性 [7] - 惠而浦上半年净利润同比预增559% [7] - 退市海越将于7月11日终止上市 [7] - 热景生物生物创新药业务由联营企业独立运营 [7] - 中信国安证券简称变更为"国安股份" [7] - 国投中鲁拟购买电子院100%股份并复牌 [7] - 广生堂提示乙肝治疗创新药获批存在不确定性 [7] - 航宇科技与海外客户签署4460万美元长期供货协议 [7]
自然资源部:壮大海洋能、海洋生物医药和生物制品等海洋新兴产业 发展蓝色金融
快讯· 2025-07-04 19:43
海洋经济发展规划 - 自然资源部协同有关部门共同谋划编制"十五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 [1] - 优化集成海洋科创力量并摸清海洋自然资源家底 [1] 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 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1] - 重点壮大海洋能、海洋生物医药和生物制品等新兴产业 [1] 蓝色金融与国际合作 - 提出发展蓝色金融以支持海洋产业 [1] - 加强国际合作并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 [1] 海洋生态治理 - 系统治理海洋生态问题 [1] - 维护海洋权益作为规划组成部分 [1]
金融之力汇流“深蓝”
金融时报· 2025-06-24 11:09
船舶制造与航运产业 - 中信金融租赁投资2 73亿美元建造3艘8600车位LNG双燃料汽车运输船 首艘"文景口"轮已交付 专项保障国产新能源汽车及工程车辆出口 [1] - 天津辖内金融租赁公司水上交通运输设备资产余额达1523 11亿元 较年初增长2 14% 航运聚集效应显著 [3] - 渤海银行 中国信保与民生金租建立"银行+保险+租赁"协作机制 通过2亿美元跨境租赁支持中国船舶制造及高端装备出海 [4] 蓝色金融政策支持 - 天津监管局推动银行机构港产城融合项目贷款余额达326 74亿元 并建立贷款服务信息共享机制 [2] - 天津航运保险前4个月累计提供8552 05亿元风险保障 支付赔款2 13亿元 重点护航外贸产业 [2] - 金融监管局试点拓宽金租公司租赁物范围 涵盖新能源设备 卫星等 直接服务海上风电及海洋监测领域 [3] 绿色金融与海洋经济 - 天津银行通过EOD模式发放5 15亿元贷款 以产业盈利反哺生态环境治理 [4] - 建行牵头9 39亿元银团贷款支持15万吨级海水淡化工程 提供海洋生态保护金融样本 [4] - 工银金租35亿元国际化船舶租赁项目与中信金租LNG运输船项目推动高端制造业升级 [4] 港产城融合发展 - 天津形成"前港口—中产业—后城市"布局 蓝色金融驱动临港产业转型与航运要素聚集 [1] - 金融机构通过重点项目融资与保险服务协同 提升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功能 [2][4]
青岛银行:以蓝色笔墨续写金融诗篇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0 23:27
品牌价值与荣誉 - 公司以362.36亿元品牌价值连续九年蝉联"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 [1][6] - 公司品牌价值增长与"金融向海"战略形成良性循环 [6][8] - 公司管理总资产突破9000亿元大关达9065.5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9.23% [8] 蓝色金融创新 - 公司作为新兴市场首批机构加入联合国可持续蓝色经济金融倡议 [3] - 公司与世界银行旗下国际金融公司合作启动国内首个蓝色金融试点并制定全球首个《蓝色资产分类标准》 [3] - 公司推出"青出于蓝"品牌涵盖14款蓝色金融产品构建完整服务矩阵 [4] - 公司蓝色贷款余额已近200亿元累计服务客户超500户发行蓝色金融主题理财产品43只募集资金超53亿元 [4] - 公司"双碳"政策工具申报金额达9.91亿元 [4] - 公司完成山东省首单6亿元ESG可持续发展挂钩同业银团贷款 [4] 跨境金融突破 - 公司获批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直参资格成为山东省首家获此资格的地方法人银行 [4] - 公司"青银汇通"实现7*24小时智慧结算企业跨境收款时间压缩至10分钟内 [4] 艺术与品牌建设 - 公司将1000平方米银行大厅转化为沉浸式美学空间开创"场景金融+公共艺术"新范式 [6] - 公司通过"青岛银行号"冠名飞机等举措强化城市形象展示 [8] 业绩表现 - 公司2025年一季度营业总收入40.47亿元同比增长9.69% [8] - 公司2025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12.58亿元同比增长16.42% [8]
天津:提升蓝色金融发展水平 助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搜狐财经· 2025-06-11 14:24
蓝色金融发展情况 - 蓝色金融通过引导金融资源流向可持续海洋经济,赋能智慧绿色港口建设,驱动临港产业转型升级,促进航运要素聚集,成为推动港产城相互赋能的重要加速器 [2] - 天津金融监管局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对标国际标准,提升蓝色金融服务海洋经济和港产城融合发展水平 [2] 金融支持数据 - 截至一季度末,天津辖内银行机构港产城融合发展重点项目贷款余额326.74亿元 [2] - 1—4月天津市航运保险累计提供风险保障8552.05亿元,支付赔款2.13亿元 [2] - 天津金融监管局拓宽金租公司租赁物范围政策,支持本地船舶行业发展,截至4月末天津市金租公司水上交通运输设备资产余额1523.11亿元,较年初增长2.14% [2] 典型案例与未来方向 - 发布十个蓝色金融典型案例,涵盖银行、保险、租赁协同机制创新、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天津港智慧升级、涉海风险保障、中国企业全球化布局及人民币国际化等领域 [3] - 下一步天津金融监管局将继续聚焦港产城融合发展,推动金融机构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蓝色金融支持 [3]
一季度末天津港产城融合重点项目贷款余额达326.74亿元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6-11 11:00
港产城融合金融服务 - 天津辖内银行机构对港产城融合重点项目的贷款余额达326 74亿元[1] - 建立贷款服务和管理信息统计及共享机制推动银行信贷精准滴灌[1] - 渤海银行天津分行等机构通过"银行+保险+租赁"协作机制提供近2亿美元跨境租赁融资支持中国船舶制造出海[1] 航运保险与外贸支持 - 天津航运保险1至4月累计提供风险保障8552 05亿元支付赔款2 13亿元[2] - 人保财险天津市分公司独家承保全球最大吨位重吊多用途船提供3 65亿元海上风险综合保障[2] 金融租赁与海洋经济 - 天津金融租赁公司水上交通运输设备资产余额达1523 11亿元较年初增长2 14%[2] - 金融租赁公司拓展新能源设备、卫星等租赁物范围直接服务海上风电、海洋监测领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