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金融
搜索文档
站在全省海洋生产总值破万亿新起点蓝色金融 护航向海图强
新华日报· 2025-11-06 07:20
文章核心观点 - 江苏省正通过系统性发展蓝色金融以支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是加速挺进“深蓝” [1] - 蓝色金融作为关键破题之笔,旨在为海洋经济庞大而多元的融资需求提供精准适配的金融服务 [1][2] - 举措包括建立服务平台、推出专项政策、创新金融产品及构建多方联动的支撑体系 [1][3][6] 蓝色金融政策与平台建设 - 江苏相关部门推出江苏海洋蓝色金融服务平台和海洋产业项目贷款贴息政策 [1] - 全国首个蓝色金融专项服务平台“江苏海洋蓝色金融服务平台”上线,涵盖六大板块,已满足涉海企业融资需求27.76亿元,归集入库涉海企业1.63万户,汇集涉海科技成果156项 [6] - 江苏蓝色金融支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会议上正式揭牌蓝色金融服务中心,将组织金融机构轮值驻点开展银企对接 [1][6] 蓝色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 - 金融机构创新设计“前期贷+项目贷”组合产品,通过内部银团方式为国信大丰85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提供84亿元授信 [2] - 推出“渔船贷”、“苏海鲜供应链贷”等普惠型产品以及“贝类海洋蓝色碳汇贷”、“海洋牧场贷”等碳汇类绿色产品 [4] - 抵质押方式不断突破,推广海洋碳汇预期收益权质押贷款、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等模式 [4] - 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鼓励支持涉海企业通过银行间市场发行超短融、中期票据、定向工具等方式进行融资 [4] 区域蓝色金融实践与信贷投放 - 盐城、南通、连云港等沿海城市竞相布局蓝色金融,聚焦海洋绿色产业、低碳技术研发等领域 [3] - 盐城创新推出“碳金融”系列产品,设立海洋经济专项信贷额度,今年以来各类金融机构已向盐城涉海重大项目和重点产业发放贷款273亿元 [3] - 连云港创设“连海融”政银产品,以低成本央行资金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优惠利率贷款投放 [3] - 南通市海洋发展局与农发行等13家银行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引导金融资源精准聚焦海洋产业 [3] 多元化融资工具与资本参与 - 蓝色债券尚处发展初期,截至2024年我国境内共计发行蓝色债券30只,规模309.90亿元,约占绿色债券市场1% [4] - 江苏省海洋经济股权投资基金登记成立,规模达20亿元,由盐城、南通、连云港三市联合省沿海集团、省高投集团共同发起,重点投向“十大海洋产业链”及战略性新兴产业 [5] - 保险与融资租赁加速实践,人保财险江苏省分公司为国信大丰、三峡能源盐城项目分别提供73亿元和72亿元风险保障 [5] - 江苏金租聚焦省内船舶制造,已服务扬子江船业、新时代造船、新大洋造船等12家船舶制造企业 [5] 重点项目与多方联动生态 - 国信大丰85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总投资约106亿元,创新采用“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海水制氢”综合开发模式 [2] - 气象服务深度融入蓝色金融,探索“气象+金融”、“气象+海洋”等产品以优化风险管理和运营效率 [6] - 江苏蓝色金融支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会议上有17个重点项目签约,涵盖海洋基金投资项目、银企合作等多个领域 [7]
青岛银行(002948):业绩稳健 资产质量持续改善
格隆汇· 2025-10-31 04:24
营收与利润表现 - 3Q25营收同比增长5.0%,较1H25的同比增速8.8%有所放缓 [1] - 3Q25净利润同比增长15.5%,与1H25的同比增速16.1%相比维持高位 [1] - 三季度净非息收入同比下滑10.7%,对整体营收增速形成拖累,而1H25为同比增长1.6% [2] 净息差与资产负债 - 3Q25单季年化净息差为1.66%,环比下降2个基点 [1] - 单季年化资产收益率环比下降4个基点至3.52%,计息负债付息率环比下降3个基点至1.79% [1] - 3Q25生息资产同比增长15.1%,贷款同比增长13.3%,计息负债同比增长15.3% [1] 贷款结构与增长 - 对公贷款(含票据)同比增长19%,是信贷增长的主要支撑,而零售贷款同比下滑4.8% [1] - 截至1H25,对公贷款中制造业同比大幅增长42.4%,批发零售业同比增长23.4%,泛政信类同比增长14% [2] - 1H25新增贷款占比前三为泛政信类(37.5%)、批发零售(34.6%)和制造业(31%) [2] - 特色贷款方面,截至3Q25,科技金融贷款余额303.8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7.58%;绿色贷款余额548.3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6.80%;蓝色贷款余额213.4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7.17% [2] 存款结构与成本 - 3Q25存款同比增长12.5%,其中对公存款同比增长10%,零售存款同比增长15.1% [1] - 截至1H25,个人活期存款同比增长25.6%,个人定期存款同比增长19.9%,而对公活期存款同比下滑9.3% [2] - 1H25整体活期存款占比为25.2%,较年初下降1.7个百分点 [2] 手续费与其他非息收入 - 3Q25手续费收入同比下滑3.5%,但较1H25的同比下滑13.4%有所改善 [2] - 3Q25净其他非息收入同比下滑15.4%,而1H25为同比增长12.1%,主要受三季度债市波动影响 [2][1] 资产质量 - 3Q25不良贷款率为1.10%,环比微降2个基点 [3] - 3Q25不良生成率为0.48%,同比下降20个基点;关注类贷款占比环比上升1个基点至0.55% [3] - 拨备覆盖率环比提升17.2个百分点至269.99%;拨贷比为2.97%,环比上升13个基点 [3] - 截至1H25,对公贷款不良率较年初下降8个基点至0.86%,其中制造业不良率大幅下降97个基点;零售贷款不良率较年初上升36个基点至2.38% [3] - 1H25对公与零售不良额占比为54:46,零售占比较年初提升2.93个百分点 [3] 资本状况 - 3Q25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8.75%,环比下降30个基点 [4]
安永荣获2025中国海博会“卓越贡献奖”,分享蓝色金融与ESG融合发展路径
搜狐财经· 2025-10-30 11:38
公司获奖与认可 - 安永荣获2025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颁发的"2025年度卓越贡献奖",以表彰其在海洋产业生态共建中发挥的关键作用 [2] - 安永华南区咨询服务主管合伙人胡立基代表公司领奖,并表示此次获奖是对公司在蓝色经济与可持续发展领域专业实力的高度认可 [2][4] 公司专业服务与全球合作 - 作为全球领先的专业服务机构,安永与德国、澳大利亚、希腊、阿曼等国家政府合作,为其海洋城市与蓝色经济的顶层规划建言献策 [4] - 公司整合审计、咨询、税务、战略与交易等多类专业服务,为海洋科技企业、地方政府与投资机构提供从战略规划、融资对接到合规管理的全周期支持 [7] 行业观点与ESG融合 - 安永大中华区ESG可持续发展主管合伙人李菁强调,蓝色金融是ESG理念在海洋领域的深度应用,海洋产业需建立科学、可量化、可验证的ESG指标体系以吸引长期资本 [6] - 该ESG指标体系应涵盖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碳汇计量、污染防控及循环经济等多个维度,以提升企业透明度并为投资者提供清晰的可比框架 [6] 公司实践案例与市场建设 - 安永在全球范围内拥有丰富实践,包括支持金融机构成功发行蓝色债券、推动蓝色金融市场建设、协助蓝色科技企业设计ESG绩效路线图,以及支持海南蓝碳中心探索蓝碳纳入碳汇交易的研究 [6] 行业平台与论坛主题 - 2025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是国家级海洋经济展会,已在深圳成功举办五届,是展示中国海洋经济成果和促进国际合作的高端平台 [6] - 本届海博会以"数智深蓝 共创未来"为主题,聚焦市场化办展新机制、深海科技新前沿、蓝色榜单新标杆及国际交流新窗口,探讨海洋科技、产业合作与蓝色金融等关键议题 [6]
发挥绿色金融作用 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金融时报》访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负责人
金融时报· 2025-10-20 16:37
三是逐步建立生物多样性金融、蓝色金融标准体系。生态是一个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推进经济社会可 持续发展,需将金融支持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视为一项系统性工程。"十四五"期间,我国不断加大 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海洋经济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将生物多样性金融、蓝色金融作为绿色金融体系建 设的重点方向,积极探索金融支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路径,持续推动自然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 用。截至目前,20多个省市已启动试用生物多样性金融目录,切实有效推动经济社会"自然受益"转型。 蓝色金融标准正在抓紧研制,将适时在沿海地区开展试用工作。 《金融时报》记者:"十四五"期间,在绿色金融工具方面,有哪些创新和发展?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负责人:"十四五"期间,绿色金融市场需求持续升温。为有效满足融资主体绿色低 碳转型的合理必要资金需求,我国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着力丰富绿色金融产品谱系,加快完善绿色 金融基础设施,环境效益进一步显现。具体可以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结构性工具精准发力。围绕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用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为金融机 构投向碳减排项目提供低成本资金,引导更多信贷资源投向绿色领域。自2021年创设碳减排支 ...
青岛银行“十四五”:规模突破7400亿,特色金融赋能区域经济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5 15:31
公司业绩与战略 - 公司总资产规模从2021年初的4598.28亿元增长至2025年6月末的7430.28亿元,累计增长超2800亿元,增幅达61.59% [2]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从2021年初的8.56%提升至2025年6月末的15.75%,增幅高达84%,不良贷款率从1.51%下降至1.12%,拨备覆盖率从169.62%提升至252.80% [2] - 公司推进“调结构、强客基、优协同、提能力”四大战略主题,并通过设立青银金租、青银理财两家子公司及获取多项重要资质,向综合金融服务集团转型 [2] 海洋金融发展 - 公司将“海洋金融”提升至核心战略高度,截至2025年6月末,蓝色金融贷款余额达192.26亿元,累计服务客户超500户 [4] - 发行蓝色金融主题理财产品40余只,募集资金超53亿元,服务覆盖海洋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关键领域 [4] - 2023年成功提款1.5亿美元国际蓝色银团贷款,2024年发布“青出于蓝”品牌战略,2025年联合发布国内首只海洋经济债券指数 [4][5] 特色化经营与业务布局 - 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科技金融贷款达312.25亿元,普惠贷款余额达487.96亿元,绿色贷款达516.09亿元,制造业贷款达491.57亿元 [7][8] - 公司通过设立普惠专营部门、打造六大产品线提升服务效率,并落地多项绿色金融创新产品如山东省首笔排污权质押贷款 [7] - 2025年聊城分行开业,标志着公司完成对山东省全部16个地市的“全域覆盖” [8]
建设银行盐城分行 以金融“活水”浇灌绿色发展沃土
搜狐财经· 2025-10-09 18:45
在建设银行盐城分行,一股金融暖流正奔涌在黄海之滨的沃土上——该行锚定"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目标,将国有大行的使命担当融入地方发展血脉,从 产品创新、项目赋能、生态守护三大维度发力,为盐城绿色低碳转型注入澎湃动能,为海洋经济崛起搭建金融桥梁。截至8月末,该行绿色贷款余额近500 亿元,较年初增长超20%,亮眼数据背后,是建设银行盐城分行用实干书写的责任答卷、用金融"活水"滋养发展沃土的生动实践。 绿色金融 激活产业动能 在黄海之滨的江苏滨海港经济开发区,一场关于生态与产业的双向奔赴正在上演。2024年,一个总投资近30亿元的EOD项目成功入选江苏省第二批生态 环境导向开发模式试点名单,成为盐城第三个入选项目。该项目涵盖园区生态治理、基础设施提升、新医药新材料产业园建设等五大子项目,是盐城探 索"生态+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的标杆工程。 为绿色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建设银行盐城分行第一时间组建跨部门专业服务团队,深入园区调研,量身定制银团融资方案,作为牵头行成功组建银团20亿元,并兜底承担10亿元的银 团份额,为项目顺利推进注入金融"活水"。"从项目入库到贷款落地,我们始终与园区、企业同频共振,确保金融服务精准高效。"项 ...
齐鲁银行:精准服务海洋经济 破解产业发展瓶颈
齐鲁晚报· 2025-09-24 10:16
公司运营与资金状况 - 公司拥有32000平方米万吨级低温仓库 38条自动化冷链输送线及国际领先温控系统 年周转水产品18万吨 占胶州地区水产冷链流通总量35% [1] - 春秋渔汛旺季代采垫资压力超过5000万元 资金周转紧张限制上游合作范围 大量优质资源因无法满足预付款要求而错失 [1] 金融解决方案实施 - 齐鲁银行提供5000万元线上贸易融资 专项用于扩大鳕鱼等优势海产品集中采购规模 融资利率较同类产品降低1.5个百分点 年节约财务成本75万元 [2] - 以核心企业信用资质和仓储资源为基础 通过供应链管理公司实现资金支持 缓解代采垫资压力并增强上游议价能力 [2] 产业链延伸效果 - 向产业链上下游双向延伸 筛选5家水产加工企业累计批复1.4亿元贸易融资授信 [3] - 获得融资企业新增就业岗位220个 年加工产值合计增加1.2亿元 其中某企业年出口额突破5000万美元 [3] 基础设施与产业集群 - 低温仓库利用率从90%提升至98% 单日最大吞吐量突破800吨 成为山东半岛最繁忙水产冷链枢纽之一 [3] - 周边集聚水产加工 包装印刷 物流运输等配套企业46家 形成占地2.3平方公里海洋经济产业园 [3] 风险管控机制 - 构建物流监控与资金流闭环的"三流合一"风险管控机制 通过冷链仓储系统实时掌握库存变动 银行账户体系确保融资专款专用 [3]
为“海上粮仓”增添发展底气 金融精准赋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金融时报· 2025-09-17 10:08
海洋经济宏观数据 - 2024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万亿元,达到10.54万亿元,同比增长6.4%,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8% [3] - 山东省海洋生产总值突破1.8万亿元,建成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59个,数量居全国首位 [3] - 烟台市以22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位居全国地级市首位 [3] 生态环境导向开发模式应用 - 养马岛EOD项目通过“肥瘦搭配”模式,将无收益的生态治理项目与收益较好的产业项目一体化实施 [3][4] - 项目涵盖近岸海域环境整治、乡村人居环境提升、海洋牧场、林下经济四个方面13个子项 [4] - 农发行烟台市分行批复项目13.9亿元信贷授信,期限15年,首笔2亿元贷款已投放,从对接到审批完成仅用时93天 [5] - 项目实施后,岛上民宿从去年约300户预计今年将突破500户,形成“生态改善—产业升级—经济增收”的良性循环 [5] 海洋保险风险保障 - 太平财险为宗哲科技提供风力指数保险,2025年1月首次投保2000亩海域保费100万元,6月新增1000亩海域保费50万元,企业享受财政补贴仅承担一半保费 [6] - 保险条款明确风力等级与赔付金额,凭气象数据快速理赔,2025年4月底大风灾害后,半个月内完成72万元赔款支付 [7] - 太平财险10年来累计研发61款海洋牧场保险产品,为300余家养殖主体提供风险保障超过10亿元,保险标的覆盖鱼虾蟹贝藻及养殖设施 [10] 金融支持规模与增速 - 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烟台市涉海企业贷款余额743.41亿元,同比增长34.9%,高于全部贷款增速25.35个百分点 [9] - 截至2025年6月末,平潭综合实验区海洋产业贷款余额117.88亿元,占全区各项贷款15.91%,同比增加20.53亿元,增速21.09% [9] - 截至2025年7月末,河北乐亭银行机构累计发放海洋捕捞领域贷款超2.9亿元 [9] 金融产品创新趋势 - 蓝色债券、海洋产业基金、海洋碳汇金融等创新工具不断涌现,为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等项目提供中长期资金支持 [11] - 2020至2023年,我国海洋牧场保险累计实现保费收入9.4亿元,其中政策性业务占比78% [10] - 2018至2022年,海洋牧场保险保障水平从0.01%提升至0.04%,风险保障能力稳步增强 [10]
海上新广东·新力量图集
南方农村报· 2025-09-02 23:34
文章核心观点 - 广东正通过人才、金融和组织三重力量推动海洋经济发展 目标绘就2万亿元产值的蓝色图景 实现从规模扩张向质量跃升的转型 [4][31][32] 人才发展 - 广东持续优化海洋人才政策 中山大学"海琴"号ROV完成6000米级深海试验 湛江湾实验室汇聚全球领军科学家 [13][14][19] - 阳江风电毕业生起薪达行业1.5倍 柔性引智推动育苗成本降低35% 63个育种团队协同攻坚 [14][15] - 海洋人才矩阵从实验室延伸至产业一线 成为技术落地的重要支撑 [15][16] 金融支持 - 广东创新推出"海洋牧场冷链贷""塑胶网箱贷"等金融产品 单户信用额度最高达1000万元 [20][21] - 金融活水支持阳江风电、惠州石化、珠海无人艇、湛江巴斯夫一体化基地等重大项目建设 [21][22][25] - 蓝色金融成为海洋科技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的关键护航力量 [22][23] 产业实践 - 博贺港码头通过直播带货实现传统渔市数字化转型 新农人借助互联网破浪前行 [8][9][10] - 全球首台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引领号"诞生 湛江巴斯夫一体化项目进入调试阶段 [23][25] - 惠州大亚湾石化工业区建设获得多方金融支持 [25] 组织协同 - 广东省海洋综合执法队伍和渔业互保协会多措并举筑牢安全防线 成功应对台风"剑鱼" 经过4小时护航使18名船员全部脱险 [26][27][28] - 组织协同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 通过应急救援演练等活动提升安全保障能力 [27][30]
青岛银行半年报折射韧性成长“密码”
新浪财经· 2025-09-02 11:41
业绩表现 - 资产总额7430.28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7.69% [4] - 客户贷款总额3684亿元 增长8.14% 客户存款总额4661亿元 增长7.9% [4] - 营业收入76.62亿元 同比增长7.5% 归母净利润30.65亿元 同比增长16.05% [5] - 不良贷款率1.12% 较上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 拨备覆盖率252.8% 较上年末提高11.48个百分点 [5] 战略布局 - 形成以银行业务为主体 青银金租与青银理财协同发展的集团化格局 [6][7] - 青银金租制造业类业务余额占比33.82% 较上年末提高6.90个百分点 [6] - 深度服务化工新材料 有色金属 电气器材制造等山东省"十强产业"领域 [6] 特色业务发展 - 科技金融贷款余额312.25亿元 增幅20.85% 科技金融客群增幅15.97% [10] - 构建科技金融"生态圈" 提供全生命周期产品体系 [10] - 蓝色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24.44亿元 增幅14.56% [12] - 绿色贷款余额增长142.60亿元 增幅38.18% 超过全行贷款平均增速 [13] - 制造业贷款余额增幅超20% 涉农贷款余额增长76.63亿元 增幅20.95% [13] 品牌建设 - 首次跻身《财富》中国500强排行榜 [14] - 品牌价值362.36亿元 位列"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第317位 较2024年提升9位 [16] - 连续九年获得最具价值品牌称号 展现多维创新与本土深耕战略成效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