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央地协同
icon
搜索文档
民企发债难“破冰”,江苏民企发行科创债占比高出全国平均值一倍
搜狐财经· 2025-11-01 03:38
行业整体概况 - 自2022年推出至2025年8月,科创债累计发行规模达3.69万亿元,共3572只 [3] - 科创债发行主体以国有企业为主,央国企发行数量和规模占比分别为32.78%和44%,地方国企分别为51.62%和44.32% [3] - 民营企业发行科创债的数量和规模占比显著偏低,分别为11.59%和8.2% [3] - 民营企业发行科创债的票面利率整体高于同期限国企债券 [3] 民营企业参与度低的原因 - 企业自身资质与申报能力偏弱,科创属性不突出,信用基础薄弱,缺乏有效抵押物和增信手段 [4] - 市场缺乏针对民企科创成果的统一估值定价体系,投资者风险偏好低,认购意愿不足 [4] - 政策支持相对单一,跨部门协同和流程衔接有待理顺,违约处置机制不健全 [4] 江苏省的破局措施与成效 - 江苏省民营企业发行科创债占比超四分之一,比全国11.59%的平均水平高出一倍多 [2] - 核心措施是加强与风险分担工具运作机构协同,并发挥“央地协同”风险分担机制作用 [2][5] - 推动组建省级信用增进公司,并与中债信用增进公司合作,为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提供增信服务 [5] - 在全国首批5个风险分担工具支持项目中,江苏落地2个,显著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6] - 金雨茂物债券综合融资成本降至2.69%,较往年下降3.01个百分点;毅达资本债券成本为2.33%,低于预期0.67个百分点 [6] - 风险分担工具通过提供增信支持和充当“基石投资人”领投,打通民企债券市场融资渠道 [6] 企业案例与具体支持方式 - 金雨茂物通过风险分担机制省去了担保环节,不仅降低了债券利率,还节省了担保费支出,发行进程加快 [7] - 毅达资本发行由中债信用增进公司与江苏银行分别创设50%信用风险缓释凭证增信,在无主体、无债项评级情况下成功发行 [7] - 江苏省设立科技金融服务与促进中心,提供全流程科创债服务 [7]
济南科创债发行规模突破200亿元 发行家数及金额均居全省首位
搜狐财经· 2025-09-29 17:19
债券市场"科技板"政策推进 - 济南市委金融办自5月7日债券市场"科技板"推出后密集施策 通过专题培训 企业摸排 联动机制建立 政策试点争取和发行辅导等一揽子措施推进科创债融资工作[2] - 组织多场专题培训及宣讲会 包括5月14日 6月18日及8月26日面向部门干部 企业融资负责人及国有企业等不同群体 有效提升市场认知[2] - 联合发改 科技 工信等多部门全面摸排科技企业 共筛选出45家企业纳入科创债后备资源储备库[2] 机制建设与政策突破 - 成功争取上交所"债券市场城市行动计划"在济南试点 建立债券融资服务联动机制[2] - 积极承接国家"央地协同"风险分担机制 制定配套补助政策激励担保和增信机构为科创债发行提供支持[2] - 邀请上交所及专业服务机构专家实地走访10家意向企业 "面对面"指导制定发行方案[2] 企业科创债发行案例 - 济南财金集团所属济南财投成功发行济南市属国有企业首单科技创新公司债券 规模10亿元[4] - 齐鲁银行于9月8日成功发行省内首单城商行科创金融债券 金额20亿元 期限5年 票面利率1.84% 获得97家投资者踊跃参与 全场认购资金超过4倍[4] - 债券募集资金将注入"6+N"政府引导基金集群 通过"母基金+子基金"方式放大社会资本 重点投资人工智能 高端装备等前沿领域科创企业[4] 科创债发行总体成果 - 截至目前济南市共有13家企业发行22笔科创债 金额201亿元 发行主体涵盖省 市 区三级企业[6] - 发行家数 笔数和金额均居全省首位 占比分别达37.1% 32.8% 34.9%[6] - 浪潮信息发行全国首批 山东首单科创债 中泰证券发行全省首单金融机构科创债[6] 济南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的定位与发展 - 济南市是全国首个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 用好金融工具支持科技创新发展是支持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8] - 仅用4个月时间全市企业发行科创债募资达到201亿元 占比超山东省整体规模三成[8] - 下一步将完善风险分散分担机制 争取中债信用增进公司等国家队对民营科创企业支持 用好人民银行科创债风险分担工具和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等新型政策[8]
中交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宋海良拜会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郭永航
证券时报网· 2025-09-11 23:24
公司高层会晤 - 中交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宋海良在广州拜会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郭永航 [1] 会谈核心议题 - 双方聚焦深化央地协同、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广州城市发展大局 [1] - 双方就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推进、产业协同创新、区域战略合作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 [1]
“央地”协同 在南京鼓楼创造新机遇
扬子晚报网· 2025-09-11 23:06
活动概况 - 南京市工信局主办"宁工品推"智能电网产业央地企业专题对接会 在南京鼓楼创新广场举行 聚焦技术 人才 场景 金融等资源对接 [1] - 鼓楼高新区和鼓楼区工信局联合承办活动 为央企与地方企业深化合作搭建桥梁 [1] 产业规划与趋势 - 中咨工程咨询公司提出南京智能电网产业在"十五五"期间应向国际领先迈进 建议从央地协同 产学研融合 集群化发展 金融政策保障等方面优化产业生态 [2] - 南京作为全国智能电网产业重要集聚区 具备先发优势 [2] 企业参与与合作案例 - 华电江苏公司和国电投江苏电力公司作为央企代表分享发展规划与产业链合作诉求 [2] - 朗坤智慧 华鹏变压器等4家民企推介新技术与产品 [2] - 朗坤智慧承建的云边协同火电安全生产管控数字化平台 在迎峰度夏期间成功助力央企电力调度稳定运转 [3] - 朗坤智慧全员出动进行一对一精准对接央企部门负责人 [3] - 常州溧阳电力设备制造商通过活动拓展业务渠道 认为南京鼓楼具备龙头央企集聚和人才支撑优势 [3] 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 鼓楼区汇聚15家能源领域43家二三级公司 拥有40家智能电网重点企业 正打造绿色低碳智能电网产业集聚高地 [4] - 上海电气 朗坤智慧等驻区企业快速发展 万帮新能源 建科智慧能源等外部企业持续入驻 [3] - 鼓楼区建立"平台+企业+载体+场景+政策"多维度赋能体系支撑产业发展 [3] 平台成效与发展机制 - "宁工品推"平台今年已举办100余场活动 覆盖超2000家企业 促进产业链上下游融通发展 [5] - 南京市工信局表示活动将凝聚合作共识 系统探索智能电网产业集群未来规划与发展路径 [5] - 鼓楼区将建立央地常态化对接机制 深化技术合作与人才交流 鼓励本地企业融入央企产业生态圈 [5]
耐心资本潜入氢能产业 央地协同模式浮现
中国经营报· 2025-09-06 03:11
核心观点 - 耐心资本以长期价值导向为核心 具备投资周期长和资金稳定优势 正成为助力氢能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 通过央地协同和产业基金等模式推动氢能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1] 政策支持 - 国务院国资委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推动中央企业创业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 要求国资成为长期资本和耐心资本 投资方向为投早、投小、投长期和投硬科技[1] - 国家能源集团通过央地合作方式设立首只科转基金 规模2亿元 中国神华和国华投资合计出资70% 陕西省级和区级引导基金合计出资30%[5] 产业发展现状 - 中国氢能联盟报告显示2025年氢能产业各维度指数有望保持增长动能 氢能万亿产业不断壮大[1] - 2024年近70%氢能企业上半年营收规模在千万元以下 反映多数企业处于起步阶段[8] - 氢能产业缺少优质标的 商业闭环是实现发展的关键瓶颈[2] 资本投入规模 - 鄂尔多斯新能源研究院通过一期和二期基金计划带来超过20亿元产业投资 带动超百亿元新能源产业集群[4] - 目前研究院已推进引进13家创新企业 计划投资资金超过1.5亿元 覆盖氢能、电动整车和智慧能源等重点产业[4] - 国华资管管理3只基金规模合计252亿元 包括150亿元强链股权基金、100亿元新能源产业基金和2亿元科转基金[6] - 华能集团设立10亿元科创基金用于投资符合战略方向的氢能企业[8] 投资项目案例 - 鄂尔多斯绿氢装备实证基地入选国家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 旨在解决氢能装备性能评价和认证问题[3] - 国能科转基金已储备氢气检测和储能材料等十余个项目[5] - 通过氢能专精特新创业大赛累计帮助企业对接20多亿元融资 已有2家参赛企业实现上市[6] 企业案例 - 保时来科技作为绿氢制备企业 每年营收基本实现翻番增长 2024年预计营收1.5亿至2亿元 2026年预计达4亿元 计划三年后IPO[7] - 企业计划融资1亿元 已获得招银国际资本和东方富海等投资[7] 投资策略 - 中央企业创业投资基金存续期最长可到15年 较一般股权投资基金延长近一倍[7] - 投资机构采用全生命周期投资策略 通过科创+产投+并购基金全谱系进行科技孵化和产业投资[8] - 投资标准关注政策导向和场景设计 更看重企业中期的市场份额、经营情况和产业链完备性[9] - 投资模式选择在一级市场对重点企业增资 股权占比约15%进行孵化[9] 区域发展 - 鄂尔多斯通过零碳产业园和新能源研究院推动氢能产业发展 吸引5家相关企业签约[3][4] - 中国氢能联盟已与13家区域氢能组织和15个地方氢能园区开展合作 得到33家投资机构参与[6]
央地协同并购重组成产业转型升级新引擎
经济观察报· 2025-07-24 20:31
活动背景与目的 - 活动由央企投资协会并购重组专委会与长江产业集团联合主办,聚焦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背景下的并购重组新机遇 [1] - 旨在推动央企资源入鄂,搭建高层级合作平台,吸引百余位央企投资平台、地方企业、金融机构代表参会 [1] - 系长江并购联盟揭牌成立后首场活动,重点推动央企优质资源引入湖北,深化央地协同与资源共享 [2] 行业趋势与政策方向 - 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持续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进入关键期,央国企并购重组聚焦半导体、人工智能、新能源等硬科技领域 [1] -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并购案例激增,地方政府加大并购支持力度 [1] - 湖北实施支点建设产业倍增战略,央地协同被视为破题关键 [1] 长江产业集团的战略举措 - 通过基金合作、产业共建、创新平台孵化、国际出海四维发力深化央地合作 [1] - 加速推进"51020"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强链延链补链 [1] - 通过并购重组整合资源、赋能管理,推动"产业焕新",案例包括仙粼化工和航特装备的实地考察 [2] 活动内容与项目亮点 - 设置项目路演、座谈交流和实地考察环节,专题分享利用资本市场开展投资并购的方法路径 [2] - 展示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关键领域的央国企推荐项目 [2]
发行利率1.85%!东方富海成功发行科创债券 发债成本大幅降低
证券时报网· 2025-06-17 19:29
债券发行概况 - 东方富海成功发行2025年度第一期定向科技创新债券25东方富海PPN001(科创债),注册总规模15亿元,首期发行4亿元,期限10年(5+3+2),为首批同类型项目中金额最大、期限最长的债券 [1] - 该债券为全国首单民营股权投资机构科技创新债券,具有三重"首单"属性:首单挂网、首单亮相资本市场、首单簿记发行,同时也是债券市场"科技板"设立后首个获央行风险分担工具直接支持的项目 [1] - 发行利率1.85%,获17家机构6.3倍超额认购,由国信证券牵头主承销,中债信用增进提供全额担保,深高新投提供反担保,形成"央地双保险"增信机制 [1] 政策背景与机制创新 - 项目响应《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要求,成为深圳落实该政策的首批实践成果,通过三大机制优化科技企业融资生态 [2] - 创新机制包括:1)债权股权融资协同,形成"债股联动"支持链 2)聚焦人工智能、半导体等"卡脖子"领域构建金融赋能闭环 3)首创"央地协同、风险共担"双重增信模式,由中债信用增进和深高新投分别提供担保与反担保 [2] 市场主体价值解读 - 东方富海突破民营创投评级壁垒,通过灵活分期发行和以科创属性替代资产规模指标的设计,系统性降低发债成本,缓解融资难题,同时引导资金聚焦关键技术领域 [3] - 深高新投通过"央地双保"模式为债券注入信用新动能,该机制能降低创投机构发债成本,活跃科创债市场,并将长期低成本资金引入科技创新领域培育"耐心资本" [4] 行业示范意义 - 项目开创科创企业融资新模式,央地协同增信机制有效降低融资风险,提升企业融资能力,为科技企业提供稳定长期资金 [5] - 形成可复制的"深圳经验",体现政策与市场机制深度融合,对推动科技金融结合、助力科技强国建设具有重要示范作用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