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
搜索文档
金融“活水”精准“资”润 齐鲁银行滨州分行助力民营经济扬帆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11-12 20:33
文章核心观点 - 齐鲁银行滨州分行通过创新绿色金融、科创金融与特色金融模式,构建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以支持地方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1] 绿色金融 - 该行成功为一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放以氢气回收利用量为关键指标的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方案设定了“达标降息”的激励机制 [2] - 在服务某新型材料生产企业时,匹配“低碳易贷”专属产品并建立绿色通道,采用“T+0”响应模式,一周内完成500万元资金投放 [2] - 截至2025年6月末,该行绿色贷款余额达12亿元,较年初大幅增长59% [3] 科创金融 - 该行创新推出“科创金融营销工具包”,整合企业数据库、产业名录等,形成“名单制+产品包”服务模式 [4] - 通过“科创易贷”产品为山东惠尔佳生物有限公司提供支持,总、分、支行三级联动使业务一周内完成,预计每年为企业节省融资成本约6万元 [4] - 截至2025年6月末,已累计为超过160家科技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其中包括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10家省级以上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4] 特色金融 - 该行开展“一县多品”创新实践,针对滨州博兴县商用厨具产业集群量身定制“厨具贷”产品,通过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提升小微企业获贷率 [6] - “厨具贷”产品为山东正联厨业有限公司发放贷款200万元,从资料准备到放款仅耗时3天,帮助企业扩大产能40%,新增就业岗位20个 [6] - 除“厨具贷”外,还创新研发渔网贷、肉牛养殖贷等多个普惠金融产品,上半年普惠金融产品新增投放达2.64亿元 [7]
金融精准滴灌绿色发展,保障美丽中国建设
经济日报· 2025-11-12 15:05
绿色贷款增长 - 2025年三季度末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达43.51万亿元 比年初增长17.5% 前三季度增加6.47万亿元 [3] - 2021年末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为15.9万亿元 显示近年快速增长趋势 [3] - 建设银行截至7月末绿色贷款余额超5.74万亿元 占各项贷款比重超20% [2] 政策支持与体系完善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与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明确银行要优化信贷供给 [2] - 中国人民银行强化绿色金融政策引领 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供给 [2] - 2025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发布《绿色金融支持项目目录》 统一各类金融产品界定标准 [8] 金融机构角色与产品创新 - 大型商业银行发挥服务实体经济绿色转型主力军作用 建设银行围绕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等重点领域提供支持 [2] - 中小银行侧重区域产业链 浙江农商联合银行辖内机构探索森林碳汇价值质押贷款以盘活农村生态资源 [2] - 碳质押融资业务将企业拥有的碳排放配额作为质押物申请贷款 是一种先进的绿色金融创新模式 [4] - 目前已有10余家券商的自营业务获批参与碳排放权交易 可扮演经纪人角色并开发金融衍生产品 [6] 转型金融发展 - 转型金融为核心高碳行业如钢铁、水泥、石化等提供资金支持 防止高碳资产过早成为搁浅资产 [7] - 银行机构探索排污权等环境权益为传统行业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渠道 并发放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和碳足迹挂钩贷款 [8] - 首批钢铁、煤电、建材、农业4个重点行业转型金融标准在部分地区试用 推动转型金融标准落地 [8] 市场机制与流动性 -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通过激励相容机制 将央行激励资金与金融机构定向信贷支持挂钩 [3] - 引入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参与碳市场 可通过质押融资、碳基金、碳衍生品等形式增强碳资产金融功能并提高市场流动性 [5] - 专家建议研究创建国家碳配额调节机制 在价格过低时收储、市场过热时投放 以稳定市场价格并打击过度投机 [6]
金融精准滴灌绿色发展 保障美丽中国建设
经济日报· 2025-11-10 08:39
绿色贷款增长 - 2025年三季度末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达43.51万亿元,比年初增长17.5%,前三季度增加6.47万亿元 [3] - 绿色贷款余额从2021年末的15.9万亿元快速增长至当前水平 [3] - 建设银行截至7月末绿色贷款余额超5.74万亿元,占各项贷款比重超20% [2] 信贷供给与政策支持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和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方案,明确银行要优化绿色信贷供给 [2] - 大型商业银行是服务实体经济绿色转型的主力军,建设银行围绕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等重点领域开展业务 [2] - 中小银行侧重区域产业链,浙江农商行探索森林碳汇价值质押贷款以盘活农村生态资源 [2] -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通过激励相容机制,将央行激励资金与金融机构定向信贷支持挂钩 [3] 碳金融创新 - 碳质押融资业务是企业将碳排放配额作为质押物向银行申请贷款的绿色金融创新模式 [4] - 碳质押融资把无形的碳排放权资产转化为可用于融资的质押品,缓解企业融资压力 [4] - 目前已有10余家券商的自营业务获批参与碳排放权交易,可增强碳资产金融功能和市场流动性 [5][6] - 券商参与碳市场可提供更好的价格发现机制、降低交易成本并开发金融衍生产品 [6] 转型金融发展 - 转型金融为钢铁、水泥、石化等高碳行业绿色转型提供资金支持,弥补传统绿色金融覆盖不足 [7] - 银行探索排污权等环境权益质押,为化工等传统行业中小企业提供新的低成本融资渠道 [8] - 部分银行发放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和碳足迹挂钩贷款,将融资成本与企业转型绩效挂钩 [8] - 2025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绿色金融支持项目目录》,统一了各类金融产品界定标准 [8] - 首批钢铁、煤电、建材、农业4个重点行业转型金融标准已在部分试点地区试用 [8]
齐鲁银行临沂分行践行绿色金融 助力乡村振兴
齐鲁晚报· 2025-10-17 11:17
齐鲁银行拥有完备的绿色贷款认定流程,对于融资用途符合绿色的贷款业务,应认尽认,给予相应的优 惠利率。在践行绿色金融、促进乡村振兴的工作上,齐鲁银行积极创新融资产品,推出了低碳易贷、可 持续发展挂钩贷款等绿色信贷产品,为企业提供多元化的绿色金融服务。 未来,齐鲁银行临沂分行将继续依托绿色产品,深化与绿色低碳企业的合作,以更灵活的金融产品,提 升绿色金融服务能力和质效,支持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为区域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 该笔"绿色"资金的注入,将有效保障企业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建材采购需求,推动项目建设的工程进度, 促进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助力地方乡村振兴。 近日,齐鲁银行临沂临沭支行向临沭县美丽乡村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成功发放一笔绿色贷款,为区域乡村 振兴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撑。 临沭县美丽乡村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主要经营范围包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等。近年 来,企业承接了多个乡村旅游项目的建设工作,其中包括临沭县全域旅游服务中心的项目。近期,企业 向齐鲁银行临沂分行申请2660万元的贷款购买混凝土、螺纹钢等建材,用于临沭县全域旅游服务中心的 项目建设。在得知企业的融资需求后,临沂分行积极为企业申 ...
金融支持减污降碳协同创新的白银实践
金融时报· 2025-10-13 10:01
文章核心观点 - 金融支持减污降碳是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及经济社会绿色转型的重要举措,人民银行白银市分行通过多项机制创新,在支持白银市高新区试点方面取得初步成效,但面临项目风险评估难、金融产品创新不足及人才缺乏等挑战,需通过完善信息披露、创新金融产品和加强人才培养等措施应对 [1][2][3][4][5][6][7][8] 主要做法及成效 - 健全多主体协同机制,牵头组建工作专班并形成横向互联、纵向贯通、内外协作的工作机制,于2024年联合制定《白银市绿色金融支持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方案》,2025年制定《白银市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协同机制实施方案》作为补充配套政策 [2] - 实行降碳即降本机制,指导金融机构在贷款额度、利率、还款方式上向减污降碳企业倾斜,丰富转型金融工具箱以满足多样化融资需求 [2] - 推动信息共享机制,联合生态环境部门梳理60个减污降碳项目并建立动态更新的项目库,分为水环境协同、大气协同、能源协同、工业协同、多元协同五大类,目前85%的项目已实现融资对接,累计完成授信114.6亿元,已发放贷款16.4亿元 [3] - 建立示范引领机制,发挥白银有色集团资源优势,联合制定《铜行业转型金融实施指南》,覆盖界定条件、转型金融政策、企业信息披露要求等,提交甘肃省金融学会准备全省推广 [3] - 探索创新积分贷合作机制,与高新区管委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鼓励金融机构开发企业创新积分贷专项产品,为园区减污降碳企业融资提供增信支持 [3] - 落实融资督导协调工作机制,成立减污降碳融资对接督导组,跟进指导县域金融服务,深入园区对接企业宣讲政策并推荐绿色金融产品 [4] 存在的问题 - 减污降碳项目风险高且转型金融项目评估难,项目具有高前期投资成本、长回报周期及技术风险,企业排污监测体系不完善导致数据获取难、披露简单、缺乏第三方验证,金融机构缺乏环境效益评估和风险量化分析能力及科学的风险评估模型 [5] - 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不足且激励机制不健全,现有绿色金融产品种类有限,缺乏碳挂钩类个性化产品,部分金融机构有意识但无能力,缺乏专项补贴、税收优惠、风险补偿等政策支持,影响金融机构和企业积极性 [5] - 转型金融领域人才缺乏且标准落地困难,需要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相关专业人才缺乏影响标准权威性,落后地区企业能耗值高,与国家标准对接难度大制约地方标准实施效果 [6] 对策建议 - 完善企业碳排放相关信息披露并建立转型金融项目评估机制,加强监管推动企业建立环境信息管理系统,制定披露指引,地方政府整合数据资源建立统一监测统计平台,金融机构加强自身评估能力开发量化分析模型和工具 [7] - 创新转型金融产品和服务并优化金融机构激励机制,推动环境权益类质押融资,开发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债券及EOD模式贷款等可复制案例,政府设立专项资金提供财政支持和风险补偿以降低风险敞口提高积极性 [7] - 推动地方转型金融标准落地并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加快构建省级统一标准体系明确项目界定和分类,开设转型金融和工业标准课程培训输送专业人才 [8]
淄博银行业:以金融之力赋能高质量发展,谱写老工业城市转型新篇章
齐鲁晚报· 2025-09-28 21:23
文章核心观点 - 淄博银行业通过紧扣金融"五篇大文章",在支持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特别是在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和数字金融等领域为淄博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了强劲金融动能 [1] 科技金融支持产业创新 - 淄博市深化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2024年入选国家创新指数和创新能力双"五十强",跻身全国创新强市 [3] - 淄博金融监管分局完善科技金融配套政策,建立多部门联动的科创企业名库对接机制,推动银行机构创新推出"知识产权质押贷""小微企业科创贷"等信贷产品 [3] - 截至2025年6月末,全市科技贷款余额突破628.69亿元 [3] - 交通银行淄博分行为新恒汇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全周期陪伴式服务",从初创期3000万抵押贷款逐步提升至成长期5000万信用贷款,并支持其于2025年6月成功上市 [4][7] - 农业银行淄博高新区支行为高性能氟材料企业山东美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精准投放信贷资金2700万元,支持其原材料采购、设备升级及研发投入 [11] - 齐商银行向新能源锂电池材料企业山东永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发放6000万元贷款,帮助企业扩大生产和技术升级 [12] 绿色金融推动低碳转型 - 淄博金融监管分局将绿色金融纳入法人机构监管评级,按季监测绿色信贷投放情况 [16] - 截至2025年6月末,辖区银行机构绿色信贷余额为853.98亿元,较年初增加133.19亿元,增速达18.48% [16] - 威海银行淄博分行为山东齐都药业有限公司发放4500万元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创新采用"基准利率+动态调整"机制,以单位产品耗水量为关键绩效指标挂钩优惠利率 [17] 普惠金融服务小微民生 - 淄博金融监管分局推动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并在沂源县和周村区启动"民营企业金融服务倍增计划" [21] - 截至2025年6月末,淄博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085.29亿元,同比增加116.29亿元,增速12%,新发放贷款平均利率为3.79%,较2024年下降0.34个百分点 [21] - 农业银行淄博分行为智能制造教育企业山东莱茵科斯特智能科技精准投放信贷资金1000万元,缓解其业务拓展和技术研发资金压力 [22] - 恒丰银行淄博分行为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周村大染坊丝绸集团有限公司审批2000万元流动性资金贷款额度,并提供优惠利率,支持其春茧采购和科技研发 [27] 数字金融激发创新动能 - 淄博金融监管分局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战略规划实施,提升信息系统安全可控水平 [29] - 截至2025年6月末,淄博数字经济产业贷款余额86亿元,较年初增速26.47% [29] - 中国银行淄博分行以"专利质量+研发投入"为信用评估核心,为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汗青数据咨询有限公司发放280万元纯信用贷款,并于2025年提供1000万元"专精特新贷" [30] 养老金融构建服务体系 - 淄博市构建"金融+养老"模式,通过专项贴息、产品创新和场景拓展构建多层次金融支持体系 [33] - 博山区推出护理型养老机构建设一次性贷款贴息项目,对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给予单个项目最高50万元的优惠贴息政策 [33] - 截至2025年6月末,淄博银行业共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552,448户 [33] - 全市农商银行累计支持养老机构13家,发放养老机构运营贷1303万元、养老产业贷441万元,创新推出"安享贷"产品实现"零负担参保" [33] - 建设银行淄博分行今年新投放8.9亿元支持医药服务、康养旅居等重点领域,并在全市布设38台"微医通"终端累计提供线上诊疗服务超1.2万次 [33] - 招商银行淄博分行实现个人养老金、企业年金、社保托管等全资质布局,构建覆盖多品类产品的"TREE"养老配置体系 [34] 金融赋能乡村振兴 - 淄博金融监管分局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以桓台县为试点在全县309个村实现信用积分管理,成功采集基础信息数据700多万条并实现"信易贷"等80余个信用应用场景 [36] - 截至2025年6月末,辖区脱贫人口小额信贷余额188.29万余元,累计覆盖率2.99%,粮食重点领域贷款余额105.85亿元,较年初增速59.95%,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467.53亿元 [36] - 农发行淄博市分行支持高青黑牛种业振兴,为高青黑牛中芯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累计投放贷款4.27亿元,重点支持千纳米级国家级生物实验室建设 [37] - 建设银行淄博分行为沂源县悦庄镇小水村蒜黄产业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截至2025年7月末已批复裕农贷款68户,授信3255万元,支用超2500万元 [40] 金融创新与协同机制 - 淄博市创新开展银团推进会制度,有效提升大额授信效率,积极推动联合授信试点工作,2024年新增联合授信试点企业数量居全省第一位 [40]
齐鲁银行:以金融创新为笔,绘就齐鲁绿色转型新图景
齐鲁晚报· 2025-09-24 10:16
文章核心观点 - 山东作为首个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区域战略 正通过绿色金融推动产业绿色转型 其中齐鲁银行通过精准服务 本土创新和生态构建 深度参与山东绿色转型进程 成为服务地方绿色发展的金融典范 [1][2][5][8][9] 绿色金融发展现状 - 截至2024年末 山东省绿色贷款余额达2.2万亿元 同比增速超30% [1] - 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 齐鲁银行绿色贷款余额超436亿元 较年初增长超100亿元 增速超30% [9] 精准服务产业与民生 - 针对农业领域推出"临碳贷"产品 以企业碳评级定优惠 实现降碳即降息 为山东青果食品投放1000万元贷款 [2] - 为地热能开发示范工程提供绿色金融服务 项目每采暖季可省标煤1.11万吨 减排二氧化碳2.73万吨 [2] - 推出多样化绿色金融产品 包括面向高耗能企业的"低碳益贷" 为新能源产业设计的"能效益贷" 以及绿色按揭 新能源汽车分期等个人消费端业务 [3][4] 金融产品创新 - 推出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 将贷款利率与借款人可持续发展绩效目标挂钩 通过设定碳排放强度 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等关键绩效指标激励企业 [5] - 针对滨州专精特新企业创新设计"氢气回收量挂钩"授信方案 利率直接与企业年度氢气回收量绑定 [5] - 产品设计注重区域性传统行业转型 企业绩效达标可优化融资成本 银行可配套提供转型金融 碳资产管理咨询服务 [6][7] 生态体系建设 - 将绿色金融纳入重点发展方向 制定《2024-2026年绿色金融业务发展战略规划》 明确规模目标和支持领域 [8] - 建立多层级推进体系 确保绿色金融业务在各地市有序开展 [8] - 将ESG理念全面融入授信全流程 建立客户ESG风险评级体系 加强数字化风控能力建设 [8] 行业认可与荣誉 - 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入围山东省"2025好品金融—绿色金融"产品 [7] - 连续三年荣获山东省银行业协会ESG评价A类行 荣膺"最佳绿色金融中小银行" "2024年度绿色金融实践模范银行"等行业奖项 [9]
建行山东省分行金融之笔绘就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9-12 20:51
交通基建领域金融支持 - 建行济南市中支行为济南三条穿黄隧道累计批复固定资产贷款40亿元并投放36.42亿元 同时为2条跨黄河通道项目上线收费系统 [2] - 建行东平支行以2.35亿元低息固定资产贷款支持东平港建设 助力其成为具备二级航道标准和8个智能化泊位的千吨级港口 [2] - 济泺路北延黄河隧道通车使济南主城区到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车程缩短至10分钟 东平港作为京杭大运河断航120年后复航的最北端港口 连接长江经济带与京津冀 [2] 高耗能产业绿色转型 - 建行滨州分行为山东万通金属科技投放2000万元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 利率与减排绩效动态绑定 若吨铝碳排放强度降至79.05千克以下可享受利率再下调10个基点 [4] - 该行为万通金属在2020年10月投放1.5亿元贷款助其应对水灾后资金链问题 使其逐步成为滨州铝加工行业领军企业 [3][4] - 截至7月末建行滨州分行绿色贷款和科技相关产业贷款余额均突破100亿元 较年初各增加近20亿元 [5] 生态农业循环经济 - 建行梁山支行通过绿色审批通道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3600万元贷款审批 已向梁山蚯蚓养殖项目投放2000万元 [7] - 项目总投资超4900万元 建设160余亩标准化蚯蚓养殖大棚 解决百万吨牛粪污染问题并生产有机肥和蛋白饲料 [6][7] - 项目已完成洼里王村及馆里村养殖基地建设运营 形成"牛粪资源化利用+蚯蚓循环农业"模式 串联生态保护与农业提质 [7] 战略整体实施成效 - 建行山东省分行通过交通基建、产业转型、生态农业等领域精准发力 深度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 [1][8] - 金融支持覆盖穿黄隧道、运河港口复兴、铝业绿色蝶变及黄河滩涂生态农业革新等多维度项目 [1][8]
哈尔滨银行谱写绿色金融服务新篇章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9-11 10:40
绿色金融战略推进 - 公司积极贯彻金融"五篇大文章"战略部署 以制度引领为根基、产品创新为引擎、项目落地为抓手 将绿色金融理念贯穿经营发展全流程[1] - 构建覆盖战略规划、执行落地、考核激励的全链条绿色金融工作体系 出台《哈尔滨银行关于金融"五篇大文章"实施方案》《哈尔滨银行绿色金融工作推动方案》等指导文件[1] 绿色信贷业务表现 - 截至2025年6月末 人民银行统计口径下绿色贷款余额近180亿元 较年初新增超60%[1] - 绿色贷款增量位列黑龙江省21家银行业金融机构首位 新发放额度排名第二 新发放户数及余额总量等多项指标稳居全省前列[1] 金融产品创新 - 创新推出"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 将贷款利率等关键要素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目标及关键绩效指标相挂钩[2] - 推出"ESG挂钩数据资产质押贷款" 黑龙江省首笔钢铁行业转型金融项目 首笔"产品碳足迹挂钩贷款"[2] - 落地首笔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碳减排支持工具应用项目 首笔商业银行"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2] - 推出首笔"龙江绿碳质押贷款"项目 哈尔滨地区首笔"碳排放+碳信用"联动挂钩贷款[2] 业务支持方向 - 集中金融资源支持绿色低碳领域发展 为区域产业升级及经济转型发展注入关键金融动能[1] - 通过市场化机制激励企业低碳转型 助力传统产业绿色升级[2]
建行山东省分行:润泽黄河生态,精准破题高碳行业绿色转型
齐鲁晚报· 2025-09-10 16:29
核心观点 - 建行山东省分行通过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支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重点推动高碳行业绿色转型 并取得显著成效 [1][2][5] 金融服务模式创新 - 构建政策引导 产品适配 流程优化的全方位金融支持体系 针对符合绿色发展导向的企业提供精准服务 [2] - 创新"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模式 将贷款利率与减排绩效目标动态绑定 以吨铝碳排放强度为KPI 激发企业减排动力 [7] - 提供定制化金融产品 在清洁能源 节能减排 循环经济等领域为高碳行业转型提供可复制金融路径 [7] 具体案例与成效 - 向山东万通金属提供1.5亿元授信支持 帮助企业渡过台风灾害后的经营危机 成为首家提供信贷支持的国有大行 [2] - 追加投放2000万元转型金融贷款 预计使企业铸轧带材碳排放强度降至79.05千克/吨 较去年下降约5% [5] - 截至7月末 建行滨州分行绿色贷款和科技相关产业贷款余额均突破100亿元 较年初各增加近20亿元 [4] - 截至2024年末 沿黄九市对公贷款余额3510.5亿元 绿色贷款余额1066.4亿元 占比18.68% 高于全省水平2.13个百分点 [8] 机制保障与战略部署 - 公司金融管理委员会下设"双碳"和绿色金融业务子委员会 负责碳达峰碳中和总体部署 [8] - 通过"1+1+N"绿色金融服务体系(两个主方案和8个子方案)系统推进绿色金融工作 [8] - 建立"省行+市行+县行"三级联动机制 专业团队深入生产一线调研 确保金融服务精准触达需求 [7] 行业影响与未来规划 - 金融支持推动山东万通金属成长为铝加工行业领军企业 产品应用于航空航天 新能源等多个领域 [4] - 将继续创新开发多元化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产品 探索更精准高效的服务模式 深化沿黄地区新金融行动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