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电分离模式
搜索文档
观车 · 论势 || 电动化加持 物流运力规模化还远吗?
中国汽车报网· 2025-11-04 09:17
行业变革核心驱动力 - 公路物流行业正经历由新能源汽车浪潮推动的深刻变革,涉及能源形式更替和运力组织方式从分散化、碎片化向规模化、集约化转型 [1] - 电动化不仅是技术路径升级,更是一场涉及行业生态的系统性重构,推动资源向高效主体集中 [1] - 变革是公路物流行业适应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主动变革,趋势不可逆转 [4][5] 规模化运营的经济性优势 - 电动卡车全生命周期经济性凸显,尽管初期购置成本较高,但为有实力的大型企业创造批量采购以摊薄单车成本的条件 [1] - 实测数据显示电动重卡每公里能耗成本约为1.15元,远低于燃油重卡的1.68元,按年运营18万公里计算,单车每年可节约能耗成本约9.5万元 [1] - 规模扩大带来能耗与维护成本可控性增强,形成“规模越大、成本越低”的良性循环,持续拓宽企业利润空间 [1] 政策与模式创新支持 - 国家与地方层面提供购置补贴、路权优先等政策支持,进一步降低规模性企业的运营门槛 [1] - “车电分离”模式将电池成本从购车支出转为运营费用,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并规避电池衰减带来的资产减值风险 [4] - 租赁、共享、车队管理等创新形式不断涌现,进一步降低参与门槛,拓宽规模化运营边界 [4] 补能网络的关键作用 - 完善、便捷、高效的补能体系是新能源物流车高效运转的外在保障,充电桩、换电站等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巨额投入与强大资源整合能力 [2] - 规模化车队通过自建或合作运营,能将补能站点与运输线路精准匹配,有效缓解里程焦虑 [2] - 补能体系的完善程度直接决定物流运力规模化能否从理念走向现实,加速运力资源向集约化方向集聚 [2] 数字化与技术赋能 - 电动重卡与生俱来的数字化特性能与大型车队智能管理系统深度融合,通过物联网设备实时采集行驶轨迹、能耗数据、故障信息等核心指标 [3] - 智能管理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全流程协同优化,推动规模化运营从“数量叠加”迈向“效率倍增”的精细化阶段 [3] - 车网互动(V2G)技术使规模化电动车队成为分布式储能网络,可在用电低谷时充电储能,高峰时段向电网反向送电,降低充电成本并获得调峰收益 [3] 资产价值与行业前景 - 电动重卡的规模化应用为大型物流公司带来资产回报的可预测性,并提升资产利用率 [3][4] - “运输+储能”的双重属性增强规模化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与盈利弹性,为行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 [3] - 行业正逐步告别“小、散、弱”的传统格局,迈向更加集约、高效、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5]
武汉蔚能完成6.7亿元C轮股权融资,引入国有资本助力新能源产业发展
巨潮资讯· 2025-11-03 22:40
融资概况 - 公司于11月3日完成6.7亿元人民币C轮股权融资 [2] - 本轮融资由创始股东追加投资,并新引入海宁经开、海南澄迈两家国有资本股东 [2] - 此次融资标志着公司的商业模式、财务表现、技术实力及发展前景获得投资人高度认可 [2] 资金用途与发展规划 - 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电池资产相关业务投放、技术研发迭代等领域 [3] - 公司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大技术研发与服务升级投入 [2] - 公司目标成为全球领先的电池服务伙伴,为更广泛用户提供安全、高效、普惠的能源服务体验 [2] 公司业务与运营数据 - 公司是创新型电池资产管理服务商,致力于通过动力电池全周期数智化管理推动电动汽车及换电产业发展 [2] - 公司是蔚来推行车电分离模式的核心载体,由蔚来汽车联合宁德时代、湖北科投、国泰君安等机构共同发起设立 [3] - 截至目前,公司运营电池资产规模突破30GWh,服务用户数量超40万人 [2] - 公司累计申请专利超160项,其中发明专利占比达59% [2] 公司背景与行业意义 - 公司成立于2020年8月 [3] - 产业资本与战略资本的双重注入,为公司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2] - 未来公司将携手用户及资本市场合作伙伴,共同为新能源领域新质生产力发展贡献能量 [3]
交大校友,用无人矿卡,改造全球最大露天煤矿
创业邦· 2025-10-31 14:06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专注于矿山无人驾驶运输解决方案的供应商,提供“纯电 + 无人驾驶”矿卡 [2] - 在新疆天池全球最大露天煤矿项目中,公司是四家服务商中唯一提供纯电无人驾驶方案的供应商,该矿场运输无人化率已达90% [2] - 公司是国内最早采用换电模式的无人矿卡公司,拥有全国规模最大的带换电功能无人矿卡项目,市场占有率领先,已推向市场的电动无人驾驶矿卡数量近1000台 [9] - 公司业务模式包括向矿区运营总包方销售和出租自研矿卡,同时可单独提供全栈式自动驾驶软件套件及矿山运输整体解决方案 [7] 技术方案与产品特点 - 公司无人矿卡采用充电、换电一体模式,在矿区场景下,换电仅需6分钟,而充电需1-2小时,能更好满足连续作业需求 [2][12] - 公司采用“车电分离”模式,仅销售或出租不带电池的矿卡,电池由专业公司提供维护,使单车售价从300多万元降至200多万元 [15] - 公司产品迭代方向是智能化、电动化和大型化,已推出电牛105、电牛145两种矿卡,数字代表车辆自重与最大承重之和 [19] - 公司研发了AI驱动的多编组集群调度系统,支持无人和有人驾驶的混编方案 [22] - 所有车型均采用充换电一体模式,并配备驾驶室以便于应对网络未覆盖情况及二手市场交易 [16][17] 融资历程与产能建设 - 公司融资历程包括:2017年种子轮数百万人民币,2019年Pre-A轮数千万人民币,2021年A轮2亿人民币(国家电投产业基金领投),2023年B轮过亿人民币,2025年B+轮数亿人民币 [8] - 国家电投的A轮投资使公司确定了无人矿卡换电方案并加入其换电生态圈 [8] - 公司最初采用代工模式,在获得B+轮融资后宣布自建量产工厂,以应对订单需求扩大并增强产品定制能力,交付量每年至少翻一倍,2024年交付超300辆车 [24] 市场拓展与出海战略 - 公司已开始拓展海外市场,进入东南亚、澳大利亚矿场 [4] - 公司与世界前三大铁矿石生产商之一的淡水河谷达成合作,首批试点矿卡预计于12月底投入矿区使用,合作源于ESG政策推动 [26][27] - 在西澳大利亚的矿区合作中,客户对无人化需求更高,因司机成本曾占总成本的50% [27] - 出海坚持自研量产车模式,与采用工程车改造模式的竞争对手不同,并面临法律合规及国际品牌(如小松、卡特彼勒)竞争挑战 [27] 行业竞争格局 - 无人矿卡赛道同行易控智驾和希迪智驾已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进入IPO进程,根据招股书,这两家公司2024年营收均不足10亿元且处于亏损状态 [27] - 公司认为先发优势不是必然优势,将根据自身节奏推动进度 [28]
定了!京东“国民好车”名称官宣
观察者网· 2025-10-24 10:00
合作模式与战略布局 - 京东汽车联合宁德时代和广汽集团推出名为“埃安UT super”的“国民好车”车型 [1][3] - 项目整合京东的用户洞察与养车资源、广汽的整车制造能力以及宁德时代的电池技术与换电生态 [3] - 京东与长安汽车深化合作,推进乘用车和摩托车全渠道营销,共建线下服务网络,并探索智慧物流车及新能源无人车型开发 [3] - 京东与宁德时代聚焦电池后市场,京东养车网络将上线宁德时代“巧克力换电”官方直销渠道,推广车电分离模式 [3] 产品技术与性能 - “埃安UT super”车型搭载华为云车机技术,配置宁德时代巧克力换电块,使用500KM续航大电池,支持99秒极速换电 [1] - 车身采用高强度笼式设计,高强度钢占比超过70%,正面立体防护框架使车身抗冲击性提升18% [4] - 侧面配备一体式热成型双门环,采用与特斯拉Cybertruck同源技术,并搭配新国标机械式半隐藏安全门把手 [4] - 车辆整备质量超过同级车型300kg,轮距宽于行业45mm,胎宽多出10mm,麋鹿测试成绩超过75km/h [4] 市场定位与消费模式 - 创新打造一站式配齐的汽车消费新模式,旨在在安全性、电池与补能、用车配套服务、价格等方面实现突破 [3]
京东001号“国民好车”1元起拍,获拍价超7819万元
观察者网· 2025-10-22 20:10
拍卖活动详情 - 京东001号"国民好车"于10月22日启动拍卖,起拍价1元,需缴纳100元保证金[1] - 拍卖开始几秒后价格达10万元,1分钟后超80万元,16分钟后已超过1000万元[1] - 拍卖持续四小时至18时结束,吸引超27万人围观,出价超2万次,最终成交价超7819万元[1][3] - 用户@j*p竞拍成功,出价记录共23733次,竞价前几位出价均超过7818万元[1][2] 拍卖规则与后续处理 - 拍卖采用公开竞拍形式,在"当前价"基础上加价,30分钟内无跟价则提前结束[3] - 竞价成功用户需在24小时内提交订单,并在30分钟内支付货款,逾期订单将被取消[3] - 若用户出价畸高,"超出正常用户认知的合理范围",公司有权取消其参与资格[3] - 用户放弃支付或支付后取消订单,将扣除100元保证金[1] 车辆产品信息 - 车辆采用高强度笼式设计,高强度钢占比超70%,达到行业领先水平[4] - 正面立体防护框架使车身抗冲击性提升18%,侧面配备一体式热成型双门环[4] - 采用与特斯拉Cybertruck同源技术,并搭配新国标机械式半隐藏安全门把手[4] - 车辆整备质量超同级车型300kg,轮距宽于行业45mm,胎宽多出10mm,抓地力更优[5] - 麋鹿测试成绩超75km/h,动态表现扎实[5] 公司战略合作 - 公司联合广汽集团、宁德时代共同推出"国民好车"[3] - 10月15日,公司与长安汽车深化战略合作,推进乘用车、摩托车全渠道营销,共建线下服务网络,探索智慧物流车及新能源无人车型开发[3] - 与宁德时代聚焦电池后市场,京东养车网络将上线宁德时代"巧克力换电"官方直销渠道,推广车电分离模式,并在钠电技术、城配物流电动化等领域展开合作[3] 公司人才布局 - 京东汽车近期在人才招募上有大动作,已释放多个高薪岗位[5] - 部分岗位年薪突破百万元[5]
宁德时代三季度业绩稳健增长
中国化工报· 2025-10-22 10:25
财务业绩 - 第三季度总营收1042亿元,同比增长12.9% [1] - 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185.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1.2% [1] - 当期净利率为19.1%,同比提升4.1个百分点 [1] 产能扩张 - 国内山东济宁、广东瑞庆、江西宜春、福建厦门、青海等基地均有大幅扩产 [1] - 海外德国工厂已于2024年实现投产并持续盈利 [1] - 匈牙利工厂一期项目首条产线设备已进场调试,印尼电池产业链项目预计2026年上半年投产 [1] 技术进展 - 发布全球首创的NP3.0技术及神行Pro电池 [1] - 钠新电池成功通过新国标认证,成为全球首款获此权威认证的钠离子电池产品 [1] 产业生态合作 - 与京东集团达成战略合作,整合电池技术与数智化供应链及全渠道服务优势 [2] - 携手京东建立巧克力换电官方直销渠道,共同推广车电分离模式,拓展巧克力换电整车销售 [2] - 与中石化携手共建覆盖全国的换电生态网络,巧克力换电站与首座骐骥重卡换电站均已投入运营 [2]
京东“国民好车”再曝车身制造工艺,发布多个年薪百万岗位
齐鲁晚报· 2025-10-21 14:35
合作模式与战略布局 - 京东联合广汽集团与宁德时代共同推出“国民好车”,京东主要负责用户消费洞察、独家销售及买车养车资源整合,不直接参与整车制造[1][5] - 广汽集团贡献成熟的整车研发与制造能力,宁德时代提供先进电池技术及其旗下时代电服科技有限公司的换电生态支持[5] - 京东汽车生态布局深化,与长安汽车推进乘用车、摩托车全渠道营销及新能源无人车型开发,与宁德时代聚焦电池后市场,推广车电分离模式[6] 产品核心信息 - 车身采用高强度笼式设计,高强度钢占比超70%,正面立体防护框架使车身抗冲击性提升18%[3] - 侧面配备一体式热成型双门环,采用与特斯拉Cybertruck同源技术,并搭配新国标机械式半隐藏安全门把手[3] - 车辆整备质量超同级车型300kg,轮距宽于行业45mm、胎宽多出10mm,麋鹿测试成绩超75km/h[3] 市场预热与用户互动 - 京东推出互动页面收集用户对“安全、性能、电池、服务、价格、外观”的反馈,参与人数已近30万[3] - “国民好车”001号车以1元起拍价在京东拍卖频道开启预订,拍卖页面预约量已超2.5万[6] - 此前有消息预测该车型定价在10万至12万区间,但001号车的最终成交价将由用户竞拍决定[6] 人才储备与组织建设 - 京东汽车释放多个高薪岗位,部分岗位年薪突破百万元,包括算法工程师岗位年薪最高可达123万元,用户研究专家年薪最高可达133万元[5] - 此举或为“国民好车”上市及后续用户运营、供应链管理储备核心力量[5]
宁德时代
数说新能源· 2025-10-21 10:25
经营业绩与出货量 - 2025年第三季度总营收1401.042亿元,同比增长12.9%;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85.5亿元,同比增长41.2%;净利率为19.1%,同比增长4.1个百分点 [6] - 第三季度电池出货量约180GWh,其中动力电池占比约80%,储能电池占比约20%;国内与海外出货量比例约为70%比30% [1][7] - 第三季度开票口径为165GWh,与出货量差异主要因直流侧、系统侧产品安装验收的时间错配,收入确认周期在180天以内 [1][12] - 期末货币资金及交易性金融资产合计超3600亿元;2025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为150.7亿元,同比增长15.3% [6] 细分市场与需求前景 - 商用车电池需求强劲,重卡市场增速超过100%,渗透率约23%,预计2030年提升至60%或更高;物流车增速近60%,电动化经济性拐点已至 [1][16] - 储能行业需求旺盛,受国内136号文、海外大型储能及数据中心等指引,预计未来维持高增长;公司储能业务增速优于动力电池,但近期受产能限制影响交付 [3][17] - 新能源车单车带电量持续提升,纯电车型续航要求提高,增程车型用户用电习惯形成产业趋势,预计明年趋势延续 [3][21] - 数据中心备用电源正从铅酸电池向锂电池转换,更多采用与风光、电网联动的组成电源模式,未来储能需求量可观 [3][26] 产能布局与供应链 - 产能利用率逐步提升,资本开支和在建工程增加;国内山东济宁基地设计产能100GWh,预计2026年投产,江苏宜兴、福建厦门等基地均有扩展 [2][6] - 海外产能顺利推进:德国工厂已于2024年量产;匈牙利工厂年底建成投产,已进入设备调试阶段,其生产成本较德国工厂低约20%;西班牙工厂完成审批即将建设;印尼项目预计2026年上半年投产 [2][6][22] - 存货规模环比增加约80亿至超800亿元,主要因业务规模扩张导致在途产品增加及为后续交货准备,存货周转天数保持稳定属正常周转 [2][9] - 公司在上游材料端布局完善,有能力化解供应瓶颈;原材料涨价受供需及大宗商品波动影响,大宗商品涨价可联动传导 [2][14] 技术进展与产品规划 - 神行、麒麟等新技术产品出货占比约60%,将与骁遥系列成为未来主流产品 [2][18] - 发布全球首创NP3.0技术,确保极端热失控场景下电池系统高压不断电、无明火,为L3以上智能驾驶提供安全支持;首款搭载该技术的麒麟Pro电池提升能量密度与刚度 [7] - 钠离子电池成为首款通过新国标认证的钠离子电池,已在部分商用车试点,并与乘用车联合开发,明年开始放量,应用场景包括商用车、启停和换电等 [2][31] - 587Ah储能电芯深受客户欢迎,处于客户甜蜜点,未来出货占比将逐步提升 [1][25] 客户合作与市场策略 - 在零跑汽车等客户中份额起量明显,体现公司综合产品解决方案能力,合作关系注重长期生态建设而非短期原料波动 [4] - 与京东战略合作建立巧克力换电官方直销渠道;与中石化合作共建全国换电生态网络,首座麒麟重卡换电站已投入运营 [7] - 公司核心驱动力是提升产品竞争力而非涨价,在供应紧张时优先考虑真实需求,返利政策和账期调整以建立长期合作为目标 [2][24] - 若明年产能释放,公司产品竞争力有望推动国内乘用车动力电池市场份额提升 [27] 政策与环境影响 - 中国锂电设备出口管制政策要求申报审批,但并非完全禁止,公司与政府沟通通畅,对海外建厂无实质影响 [5][13] - 欧洲政策目前处于媒体讨论层面,未对公司欧洲基地的建设和运营造成实质影响 [5][13] - 美国储能关税政策带来不确定性,可能影响短期出货节奏,但具体政策变化难以预测 [28][29] - 国内储能容量电价政策为行业合作模式创新打开空间,市场化方向正确 [30] 财务与风险管理 - 单位净利润在过去几个季度保持稳定,预计未来区间也将保持稳健;储能系统出货占比提升对单位利润有帮助,但短期内动力电池仍是主要构成,影响有限 [2][10] - 使用套期保值工具管理汇兑风险,报表汇兑损益在成本确认端有收益对冲,属于合理有效操作 [3][15] - 减值计提主要基于存货规模和账龄,矿端相关减值在2024年已风险计提充分 [3][15]
李斌突遭外资股东“背刺”,蔚来四季度还能盈利吗?
新浪财经· 2025-10-18 21:28
法律诉讼事件 - 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于2024年8月在美国法院起诉蔚来汽车及其高管,指控其通过关联公司武汉蔚能电池资产有限公司虚增收入和利润,误导投资者并造成重大损失[3][5] - GIC声称在2020年8月至2022年7月期间购买了5445.81万股蔚来美国存托股票,并要求赔偿损失,指控蔚来在2021财年通过蔚能确认了超过41亿元的收益[5] - 蔚来方面回应称此案源于2022年6月做空机构灰熊的不实指控,并非针对公司近期经营状况,且公司独立内部调查已得出结论认为做空报告指控均无事实依据[3][6][7] 公司经营业绩 - 2024年第三季度公司交付汽车87071辆,同比增长40.77%,创下季度交付量历史新高,9月单月交付新车34749台,同比增长64%[4][11] - 截至2024年9月末,公司累计交付新车872785台,前三季度累计交付量达到201221辆,相较去年前三季度增长34.8%[11][12] - 公司第二季度营收达到190.09亿元,同比增长9%,净亏损为49.95亿元,同比减少1%,汽车单车平均售价同比下降约18.1%至22.39万元[12] 换电业务与BaaS模式 - 公司已建造3526个换电站,累计换电次数超8900万次,建设换电站的总成本在150万至300万元之间,据此计算公司在换电业务上投入超50亿元[8][9] - BaaS业务采用车电分离模式,用户购车时可租用电池,75kWh电池包月租金从980元调整到728元,100kWh电池包月租金从1680元降价到1128元[9][10] - 以乐道L90为例,采用电池租用方式购买比整车购买价格低8.6万元,乐道品牌在交付不到2个月时间内实现交付破2万台,即将迎来第10万台新车交付[10] 盈利目标与展望 - 公司管理层多次表示目标在第四季度实现盈利,整车毛利率目标是16%~17%,以期达成盈亏平衡[4][13] - 公司计划通过提升销售、交付和运营效率来实现盈利,并认为随着纯电市场进入上升通道,已具备将十年技术积累转化为市场竞争力的条件[13] - 尽管第三季度销量环比增加15015辆(20.8%),亏损或进一步收窄,但实现盈利仍有难度,公司累计亏损已超过千亿规模[4][11][12]
新能源重卡销量激增 补能网络滞后成产业瓶颈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8-27 07:29
市场表现与增长动力 - 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重卡销量达79710辆 同比激增184.68% [1] - 月度渗透率连续4个月突破23% 技术、成本及用户认知提升驱动增长 [1] - 纯电重卡在短途封闭场景渗透率超60% 成本优势显著但购车成本高企 [3] 场景渗透与瓶颈 - 中长途干线物流领域渗透率不足0.1% 补能网络滞后为核心制约 [2] - 续航限制、补能效率低、电池自重导致运力损失及基础设施短缺构成四大屏障 [3] - 电池自重造成2-3吨运力损失 单车年运营收入减少约10万元 [3] 补能技术路线 - 充电与换电车型占比稳定在7:3 两种路线均实现场景适配 [8] - 超充和快换技术将成为未来两三年核心方案 单枪输出电流达1500安 [8] - 换电模式具备高效节地优势 但电池互换性与商业互信待突破 [8] 基础设施挑战 - 充换电站建设需跨12部门审批 耗时长达三个月 [3] - 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车位占比不足5% 单个超充站需300-500平方米土地 [4] - 省际充电标准差异率高达40% 电网负荷相当于千户居民区总和 [4] 政策与制度创新 - 车电分离模式面临保险责任界定模糊等制度空白 [9] - 工信部加速制定换电安全国标 金融机构推动电池银行融资成本降至4%以下 [9] - 京津冀探索跨省审批"一码通"系统 江苏试点立体换电站提升土地利用率200% [4] 经济效益与生态建设 - 光储充放一体化方案使全生命周期成本较柴油车低18% [9] - V2G峰谷套利模式使单车年收益增加12万元 光伏直充技术降本40% [9] - 雄安新区建成全球首座综合能源站 光伏供电占比65%且日均服务重卡200辆次 [10] 环保影响与国际拓展 - 纯电重卡全生命周期碳减排54% 柴油重卡年污染物排放相当于300辆乘用车 [10] - 中国换电标准提案获国际标准化组织立项 但欧美仍掌握超充国际标准主导权 [10] - 东南亚市场因接口标准差异需改造码头设施 自主标准体系构建紧迫性凸显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