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源

搜索文档
OpenAI华人AI大牛集体跳槽Meta!清华北大浙大中科大校友各一位,多模态后训练、感知团队负责人全走了
量子位· 2025-06-29 09:43
人才流动 - Meta近期从OpenAI挖走4名顶尖AI研究员,均为华人背景,使Meta从OpenAI累计挖走人数增至8名[1][3] - 四位研究员分别来自清华、北大、浙大、中科大,均在OpenAI担任核心团队负责人或关键项目贡献者[6][13] - 四位研究员内部Slack账户已被OpenAI停用,显示人才流动已成既定事实[22] 研究员背景 - 清华校友赵盛佳全程参与从初代ChatGPT到o3的预训练开发,2022年斯坦福博士毕业后即加入OpenAI[7][13] - 北大校友任泓宇领导OpenAI后训练团队,是o3-mini核心贡献者,原计划负责今年夏季开源模型发布[9][10][13] - 中科大校友于佳慧为OpenAI感知团队负责人,曾担任谷歌Gemini多模态视觉联合负责人[13][16] - 浙大校友毕树超为OpenAI多模态后训练主管,曾任谷歌工程总监及Youtube Shorts联合创始人[13][20] 行业竞争态势 - Meta本月已向至少45名OpenAI研究员发出邀请,显示人才争夺战持续升级[25] - OpenAI被迫提高薪酬以挽留人才,反映行业人才竞争成本显著上升[4] - 人才争夺战实质是开源阵营(Meta)与闭源阵营(OpenAI)的正面交锋[26] 技术影响 - 被挖人才集中在多模态训练、强化学习后训练领域,均为带团队经验的专家级人才[27] - Meta可能加速开发具备多模态深度思考能力的开源Llama模型[28] - 北大校友任泓宇离职可能影响OpenAI原定夏季发布的开源模型计划[10]
放弃Windows、Office,德国一个州官宣:三个月内全面迁移Linux
36氪· 2025-06-17 16:21
微软产品替代趋势 - 德国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计划在未来三个月内彻底淘汰微软软件,全面迁移至 Linux 与开源工具,影响约三万名政府工作人员 [1] - 丹麦数字化事务部宣布将在今年秋季前放弃微软全家桶,全面部署 LibreOffice 和 Linux [1] - 德国荷尔斯泰因州将分阶段迁移:第一步用 LibreOffice 替代 Word 和 Excel,第二步用 Thunderbird 替代 Exchange 和 Outlook,第三步将 Windows 替换为 Linux [2][3] 迁移原因 - 确保数据本地化,避免敏感信息外泄,后端云服务将从 Microsoft Azure 迁移到欧洲本地托管平台 [2] - 预计节省数千万欧元授权费和升级成本,绕过 Windows 11 升级带来的软硬件投入 [2] - Windows 11 升级门槛高,要求更高硬件规格并强制绑定微软账户,部分功能"默认云端优先" [2] 开源替代方案优势 - Linux 能兼容所有曾运行 Windows 10 的电脑,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6] - LibreOffice 以开放标准文档格式为基础,兼容微软专有格式,由全球社区持续维护 [7] - 无需支付许可费、无遥测监控、无供应商锁定,所有工作公开进行 [7] 迁移实施建议 - 个人用户可在电脑第二分区安装 Linux 和 LibreOffice 测试,企业可在非关键部门试点 [8] - 检查当前软件配置兼容性,整理说明文档或组织培训 [8] - 可寻求 Linux 专业协会或 LibreOffice 官方文档基金会认证专业人士协助 [8] 行业反应与争议 - LibreOffice 基金会发文呼吁在 Windows 10 支持终止后考虑 Linux 和 LibreOffice [4][5] - 开源软件是否能全面替代微软产品仍存在分歧,部分用户认为 LibreOffice 完全满足需求,也有用户吐槽其难用 [9] - 慕尼黑曾在 2004 年从 Windows 迁移至 Linux,十年后又回归微软生态 [9]
互联网女王报告揭秘硅谷现状:AI指数级增长,中国厂商在开源竞争中领先 | 企服国际观察
钛媒体APP· 2025-06-11 10:33
人工智能发展速度 - ChatGPT仅用17个月突破8亿用户,远超互联网时代任何产品的增长速度 [3] - ChatGPT不到三个月达到1亿用户,截至今年4月每周用户量达8亿,每年处理超过3650亿次搜索 [8] - 人工智能相关职位空缺自2018年起增长448%,显示行业对人才的强劲需求 [19] 技术成本与效率 - 模型训练成本高达10亿美元,但推理成本在两年内下降99%(按每百万token计算) [4] - 2022年至2024年期间,运行大语言模型的每个token成本下降99.7% [17] - 英伟达2024年Blackwell GPU的单位功耗较2014年Kepler GPU降低10.5万倍 [4][14] 开源与闭源模型竞争 - 闭源模型(如GPT-4、Claude)性能卓越但缺乏透明度,受企业和政府机构青睐 [6] - 开源模型(如Llama、Mixtral)低成本且功能增强,推动主权AI和本地语言模型发展 [10][13] - 中国在开源竞赛中领先,2025年将发布DeepSeek-R1、阿里巴巴Qwen-32B和百度Ernie 4.5 [12] 市场与应用 - 印度成为AI平台重要市场,贡献ChatGPT移动应用用户的13.5%,超过美国的8.9% [10] - AI应用拓展至汽车驾驶、工厂机器人、医疗保健等领域,成为职业"副驾驶" [18] - 行业从垂直SaaS转向横向整合,如微软集成Copilot、Zoom和Canva融入生成式AI [21] 基础设施与投资 - 云端芯片(谷歌TPU、亚马逊Trainium)规模化开发推动AI基础设施快速迭代 [7] - 风险投资加速流入AI领域,但企业与云服务商仍需高额基础设施投入 [7] - 全球范围内针对芯片、数据中心的争夺战激烈,堪比冷战时期太空竞赛 [21]
Bonus独家|智谱COO张帆即将离职,智谱会是下一个商汤吗?
36氪· 2025-06-04 21:09
36氪「职场Bonus」(ID:ZhiChangHongLi) 大模型企业频繁被质疑的商业化问题正愈加凸显。从创始之初就对标OpenAI,商业化方向直指B端、G端的智谱AI,如今正面临这样的难题。 《职场Bonus》独家获悉,智谱AI COO张帆 [1] 将于6月底离职,在AI Agent领域继续创业。今年年初,智谱商业化部门曾发生过一次变化:进行了小规 模的"人员流动",张鹏和张帆虽仍共同负责商业化,但各自手下管理的业务经历了打散重组,具体划分方式不再按照ToB/ToG的逻辑。 针对张帆离职创业一事,《职场Bonus》向智谱AI求证,其公关回应称:"张帆离开后的创业项目也是智谱MaaS(模型即服务)平台生态的一份子,帮助 智谱模型完成最后一公里的转化,其新项目已获得智谱的投资支持。智谱目前将训练下一代基座模型视为最高优战略,专注于持续提升模型性能,并通过 MaaS平台向外输出模型智能及拓展商业化,重点培育MaaS平台的商业应用生态及创新的Agent生态。" 除了商业化侧的人事变动外,有信源指出智谱AI院负责人东昱晓 [2] 已于去年年底离职,且智谱AI院从按照大团队的整体技术规划,变成了以各自小单元 博士生 ...
最新必读,互联网女皇340页AI报告解读:AI岗位暴涨,这些职业面临最大危机
36氪· 2025-06-03 21:32
AI行业趋势 - ChatGPT仅用2个月达到1亿用户,17个月后月活增至8亿,订阅用户超2000万,年营收近40亿美元,成为商业化速度最快的AI产品[5][6] - 2024年AI相关资本支出达2120亿美元,同比增长63%,为十年内最高[6][11] - AI模型训练成本8年内暴涨2400倍,单个模型训练成本可能在2025年达10亿美元,未来或突破100亿美元[6][20] - 开源模型如DeepSeek、Qwen等在推理和编程能力上已逼近顶级闭源模型[36][37] 基础设施投资 - 苹果、英伟达、微软、Google、亚马逊、Meta等科技巨头2024年AI相关资本支出达2120亿美元[11] - 英伟达占据数据中心投资预算的25%,成为AI浪潮最大受益者[12] - 英伟达GPU推理单个Token能耗10年间下降约105000倍,有利于规模化部署[27] 技术发展 - AI在图灵测试中表现超越人类,GPT-4.5被73%测试者误认为人类[43][46] - Midjourney图像生成质量从v1到v7显著提升,达到商品级水平[50] - ElevenLabs语音克隆技术月访问量从0飙升至2000万,音色克隆+实时翻译趋近商用级别[57] 应用场景 - Waymo自动驾驶出租车在旧金山市场份额已达1/3[59] - AI相关岗位2018-2025年增长448%,传统IT岗位需求下降9%[67][69] - AI Agent成为新型数字劳动力,能执行多步骤任务如在线购物、界面导航等[72][74] 区域发展 - 美国发布超100个训练计算量超10²³ FLOPs的大语言模型,中国紧随其后不断缩小差距[40] - ChatGPT北美之外用户普及率超90%,呈现全球同步爆发特征[9]
图灵奖得主杨立昆:中国人并不需要我们,他们自己就能想出非常好的点子
AI科技大本营· 2025-06-02 15:24
大语言模型的局限性 - 当前大语言模型仅擅长信息检索和已有解决方案的复述 无法进行真正的抽象思考、推理和规划 [3][5][6] - 模型通过统计规律生成答案 本质是模式匹配游戏 无法创造新事物或提出正确问题 [5][6][18] - 训练数据已达边际效益递减 天然文本数据接近耗尽 合成数据成本高且回报有限 [11][13][14] AI发展的新范式方向 - 未来AI系统需具备理解物理世界、持久记忆、推理和规划四大核心能力 [29][37][38] - JEPA架构通过非生成式方法学习世界抽象表征 可预测物理规律并实现真正规划 [44][47][49] - 视频数据训练比纯文本更高效 儿童通过10^14字节视觉数据即可掌握基础物理规律 [36][37] 开源与闭源竞争格局 - 开源生态创新速度显著快于闭源 全球协作可加速技术突破 [50][53] - DeepSeek案例证明中国团队具备独立创新能力 2015年ResNet论文成为全球被引最高单篇论文 [3][53] - 实际部署中开源模型成本更低且可控 Llama等开源引擎正被广泛采用 [51] 行业投资与商业化前景 - 当前AI投资主要用于推理基础设施扩建 而非短期技术突破 [19][20] - 消费级AI应用已获验证 Meta AI用户达6亿 但企业级部署仍面临可靠性挑战 [21][24] - 专家系统历史表明AI需避免过度炒作 新范式需3-5年才能成熟应用 [25][30]
DeepSeek引发全球AI价格战,OpenAI开源能否重塑行业格局?
搜狐财经· 2025-05-26 20:08
作者|杨睿琪 编辑|刘毓坤 AI 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剧变。DeepSeek-R1 凭借大幅降低的推理成本,点燃全球 AI 价格战导火索, 而 OpenAI 近期宣布开源新模型并推出 "云端接力" 功能,将 "闭源 VS 开源" 之争推向高潮。 "普及度可能不是最准确的词。"OpenAI前商业化负责人Zack Kass强调,"但行业已达成共识——开放和 封闭两种策略在当下缺一不可。" 这场技术与商业的博弈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行业趋势?OpenAI 前商业化负责人 Zack Kass 在接受凤 凰网科技采访时,给出了深度解读。 "前沿模型的价值是有限的",Zack Kass一针见血的指出。之所以有此判断,是源于今天开源社区展现 出惊人的技术复现能力,过去需要多年完成的技术突破,现在仅需 6 个月就能实现。这似乎意味着,闭 源商业模式曾引以为傲的技术护城河,正在被开源浪潮不断冲刷。 OpenAI的开源动作被解读为应对市场竞争的防御性举措。此前DeepSeek-R1大幅降低推理成本引发全球 价格战,"AI将和互联网一样廉价"的预言正在应验。"基础研究成本骤降是科技领域最美好的事。"Zack Kass指出,"虽然短期 ...
Meta CEO X 微软 CEO 对话解读:「蒸馏工厂」为何成为开源的魅力之源?
机器之心· 2025-05-23 23:30
本文来自PRO会员通讯内容,文末关注「机器之心PRO会员」,查看更多专题解读。 微软在Nadella 上任后经历了哪些技术变革?微软现今在以什么理念转型?微软的产品在向哪里倾斜?... 01 AI 正在让文档、应用程序和网站之间的界限消失? 1、LlamaCon 2025 是 Meta 于 2025 年 4 月 29 日举办的一场专注于生成式 AI 的开发者大会。[2-1] 目录 01. AI 正在让文档、应用程序和网站之间的界限消失? Satya Nadella 如何描述文档、应用和网站间界限的模糊化?这种 AI 驱动的变化在如何改变生产力?... 02 . 为什么「蒸馏工厂」是开源最大的魅力之一? 蒸馏工厂是什么?Meta 和微软从何时开始布局蒸馏工厂?构建蒸馏工厂需要哪些基础设施?... Meta CEO Mark Zuckerberg 和微软 CEO Satya Nadella 在 LlamaCon 2025 闭幕会议上进行对话,就人工智能 (AI)的发展及其对技术平台、软件开发、生产力提升等方面的深远影响展开讨论。 03. 从操作系统到技术平台,Nadella 与 Zuckerberg 如何评价 A ...
拉 DeepSeek 和通义“组队”斗 OpenAI?小扎首届 AI 大会变“大型商战现场”,和微软 CEO 疯狂互曝!
AI前线· 2025-05-11 13:23
整理 | 华卫、核子可乐 4 月 30 日凌晨,Meta 举行了其有史以来的首届 AI 开发者大会 LlamaCon。现场,该公司宣布推出一 款面向消费者的独立 Meta AI 聊天机器人应用程序,这款应用将与 ChatGPT 展开竞争,同时还发布 了一个面向开发者的 API,用于在云端访问 Llama 模型。 这两项产品发布都旨在扩大 Meta 开源 Llama AI 模型的应用范围,但这一目标或许只是次要的, Meta 的真正动机是:击败 OpenAI。从大致方向来看,Meta 的 AI 野心正推动形成一个蓬勃发展的开 源 AI 生态系统,而这将对像 OpenAI 这样将其模型封闭在服务背后的"封闭式" AI 供应商构成挑战。 首先,Meta AI 应用几乎像是对 OpenAI 传闻中要推出的社交网络的先发制人之举。作为一款智能助 手,Meta AI 基于 Llama 模型构建,集成了图像生成和编辑功能,可以了解用户的偏好、记住上下 文,能根据用户在应用程序上的活动提供个性化回复。到目前为止,这些个性化回复功能将在美国和 加拿大地区提供。用户还可以向 Meta 提供更多关于自己的信息,以便在未来与 AI ...
前谷歌CEO:千万不要低估中国的AI竞争力
虎嗅· 2025-05-10 11:55
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前谷歌CEO,曾担任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AI事务负责人,现任 Relativity Space公司董事长,是全球AI战略与技术治理的重要声音之一。本次对谈录音于2024年在 YouTube频道《AI Founders Journey》发布,聚焦创始人心理、人工智能竞赛、中美开源博弈及超级智 能时代的社会挑战。分享给大家,希望对你有启发。 创始人心理:从天赋到验证机制 主持人:大家好,欢迎收听《AI创始人之旅》第一期节目。我是主持人Air。今天非常高兴邀请到我的 朋友Eric Schmidt。他曾担任谷歌CEO,现在是Relativity Space的首席执行官。嗨,Eric,很高兴再次见 到你。顺便祝贺你获得新职位。首先,你想怎么介绍自己? Eric Schmidt:我曾是谷歌的首席执行官,现在担任Relativity Space的董事长,这是一家专注于大型火 箭的私营航天企业。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其实我并不是那种典型的创业者类型。 主持人:有趣,那我们就从这里聊起吧。作为创始人,最难的事情之一就是找到优秀的人才。但讽刺的 是,当你真的找到了,他们往往最后都会自己去创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