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碳产业
搜索文档
枣庄市薛城区金融稳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金融活水润沃野,零碳产业促振兴
齐鲁晚报· 2025-10-16 12:34
激活乡村振兴多元价值 项目选址沙沟镇岩湖村,总投资 2.65 亿元,核心构建 "种植 + 零碳 + 智慧 + 文旅" 四维体系:一是建设 421 亩现代化种植区,含玻璃连栋温室1.66万平方米、双膜拱棚 8.4万平方米、太阳能可控日光温室6万 平方米,配套组培室、冷库等设施,栽植成年石榴树3840株、蓝莓树9.174 万株;二是打造零碳能源系 统,安装5.9MWp光伏发电系统与1座储能电站,保障园区能源自给并实现低碳输出;三是实施生态治 理,对周营沙河(5.3公里)、杨庄沙河(4.5公里)进行清淤、护坡及绿化,形成生态廊道;四是搭建 智慧农业平台,集成物联网监测、精准种植、产品溯源等功能。项目建成后,年产种苗130万株、石榴 10.08万公斤、蓝莓22.93万公斤,年均发电量774.71万kWh,实现"一二三产融合、绿色低碳循环"发 展。 好品金融精准破解融资难题 为深入贯彻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与"双碳"目标,枣庄市薛城区以优质产业项目为纽带,联动金融机构创 新"好品金融"服务模式,推动沙沟镇石榴・蓝莓零碳产业园落地建设。该项目由山东十里湾农业科技发 展有限公司实施,经薛城区政府精准包装为"现代设施农业零碳产业园 ...
“越了解中国,就越相信中国”外资加速在华设立研发中心
央视网· 2025-10-12 10:53
外资在华研发投资趋势 - 外资企业在华设立研发中心步伐明显加快,成为外资布局中国市场的新趋势 [1] - 中国从“世界工厂”向研发与制造并重转变,跨国公司加大在华研发投入以加速新技术、新产品开发落地 [1] - 注重在华研发、服务全球市场正成为跨国企业投资中国的共识 [7] 跨国公司具体投资案例 - 德国博世集团在苏州工业园区签约,五年内投资100亿元建设智能驾控产业创新项目 [3] - 博世在苏州26年发展出七个事业部,涵盖智能驾驶与控制、工业互联网等前沿技术领域 [5] - 瑞士罗氏诊断在中国投资3.8亿瑞士法郎,建设全新的试剂及仪器设备生产和研发基地,为在华最大单笔投资 [7] - 丹麦丹佛斯集团在浙江嘉兴海盐启用全球生产制造基地,为过去20年第10次增资,一期项目总投资27亿元 [11][13] - 丹佛斯海盐第二园区将成为集研发、测试、生产、展示为一体的未来工厂和零碳产业园区 [13] 政策支持与区域成果 - 商务部、科技部出台政策鼓励外资在华设研发中心,支持科技创新、提高研发便利度、引进海外人才、提升知识产权保护 [9] - 江苏苏州经认定的外资研发中心达317家,当地对外商投资项目实施“一企一策”精准服务 [9] - 苏州引导外资企业向“制造+研发+服务+总部”转型,今年前8个月实际利用外资52.08亿美元,同比增长4.8% [9] - 当地政府开展延链、补链、强链,帮助外资投向更好产业,反向输出中国应用场景的创新成果 [9] 投资环境吸引力 - 稳定的投资环境与高效专业的服务是吸引外资持续投资的关键因素,例如丹佛斯首次进驻海盐时当地仅用三个月完成厂房改造和相关审批 [17] - 深入了解中国市场后,外资企业更加坚定投资信心,实现长期持续增资 [17]
总投资超200亿元 宜宾高新零碳产业园Zpark重大项目开工
四川日报· 2025-10-09 11:05
近期拟实施的重点项目中,包括绿色产业类项目8个,建成后将初步形成绿色产品"零碳造"产业链,为 零碳园区注入源头活水;能源供给类项目9个,建成后将显著提高绿色能源占比,实现绿电可溯源、零 碳有支撑;绿色管理类项目3个,建成后将形成新型电力系统智慧大脑,实现碳足迹可追踪,能碳管理 数字化、智能化;基础设施类项目6个,建成后将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空间,提升园区承载能力。 宜宾高新零碳产业园已建成绿电组网一期项目,成为全国首例绿色微电网,具备年供10亿千瓦时绿电能 力。为支撑更强大的绿色制造能力,宜宾高新零碳产业园拟建绿电组网二、三期项目,规划接入四川省 凉山州、云南省昭通市等地风、光、水等绿电资源,预计年供绿电不低于43亿千瓦时。 近日,四川省宜宾高新零碳产业园Zpark重大项目开工,近期拟实施重点项目26个,总投资211亿余元。 此次开工的项目之一——追觅MOVA智能清洁机器人和工业自动化项目总投资43亿元,主要建设MOVA 智能清洁机器人项目、工业自动化项目,项目满产后预计实现年产值60亿元。该公司负责人介绍,未来 将利用宜宾市的低碳优势,形成中国设计、宜宾制造、销往全球的发展模式。 今年7月,宜宾高新技术产 ...
遇见零碳产业国际合作新机遇,跨国公司江苏行走进盐城“碳”索未来
扬子晚报网· 2025-09-20 09:49
杨晗婧、单建华向活动连续成功举办表示祝贺。杨晗婧说,江苏是中国经济发展和制造业的重心,盐城抢抓机遇积极布局零碳产业新赛道,美中贸易全国 委员会愿意持续与江苏及盐城加强合作,推动更多跨国公司共享绿色发展红利。单建华介绍了中欧合作政策背景与良好氛围、商会与江苏合作成果,提出 绿色低碳背景下的合作趋势与建议,表示中国欧盟商会将继续发挥桥梁作用,向各方传递江苏诚意与盐城机遇,携手将盐城零碳产业园打造成中欧绿色低 碳合作标杆。 巴斯夫集团全球高级副总裁、大中华区营运与基地管理负责人薄扬,道达尔能源中国区主席俞永坚,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院院士甄崇礼,通用电气医 疗(中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徐俊等代表作交流发言,分享各自绿色发展经验,一致认为盐城"6+1"比较优势得天独厚,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与公 司发展战略高度契合,愿意与盐城持续深入合作,共同成为绿色低碳发展的引领者。 会前,周斌、司勇、严汉平分别会见嘉宾代表,就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深化战略合作,实现共赢发展进行深入交流。会上,推介了盐城零碳产业园发展 情况和建设成果,发布了盐城市"绿电+"应用场景,15个重大项目经过前期深入对接洽谈现场签约。 通讯员王叶州陈翼凡 ...
探访全国最大的液化天然气能源枢纽站:10个“气墩墩”绿色能源送四方
中国新闻网· 2025-09-19 18:29
项目规模与运营数据 - 项目总罐容达250万立方米 包括4座22万立方米LNG储罐和6座27万立方米LNG储罐 [1] - 年处理能力超600万吨 为全国最大的液化天然气能源枢纽站 [1] - 累计接卸LNG 784万吨 供应天然气超98亿立方米 [1] 业务拓展与创新应用 - 拓展冷能利用和燃气发电业务 建设国内首座LNG冷能交换中心 [2] - 培育液空储能 冷能空分 冷能发电 冻干食品和冰雪休闲等产业 [2] - 2023年设立2座保税储罐 2024年实现保税进口53.32亿元 [2] 贸易功能升级 - 2025年开启LNG转口贸易 上半年实现保税进出口36.45亿元 [2] - 保税业务丰富港口功能 助力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 [2]
打造零碳产业新范式:远景以智能科技引领全球能源转型
观察者网· 2025-09-11 22:18
在近日举办的全球能源互联网大会上,远景科技集团(下称"远景")以其在零碳产业园建设领域的前沿实 践与创新而再次受到关注。 在大会零碳园区支撑能源与产业协同转型论坛上,来自远景科技集团的代表、远景蒙新集团副总经理俞 乐分享了远景在零碳产业园建设与能源物联网平台领域的创新实践与思考。俞乐介绍,远景EnOS作为 全球最大的能源物联网操作系统,目前在全球连接和管理超过3.65亿台智能设备和845GW的能源资产, 成为零碳产业园"源网荷储"一体化调控的核心大脑。他举例指出,在鄂尔多斯、赤峰等地的零碳产业园 和全球最大绿色氢氨项目(远景赤峰零碳氢能产业园)中,EnOS实现了毫秒级数据采集与秒级指令控 制,支持离网运行与高波动负荷调节,展现出高度开放性与一体化调控能力。同时基于IOT的能碳管 理,赋能园区产业链构建碳足迹计量核算体系。 未来,远景将继续深化技术创新,推动零碳产业园规模化发展,通过智能科技赋能全球能源互联网建 设,为应对气候变化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持续贡献力量。 在生态建设方面,远景打造了开放式的能源管理生态系统,支持多品牌设备接入和定制化解决方案。目 前,该平台已成功应用于铁合金、化工、算力等多个高耗能行业,帮 ...
盐城,中国“零碳产业”新地标
新浪财经· 2025-09-11 16:54
9月的盐城,正迎来高光时刻的"双响"——9月10日江苏省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盐城召开,两周后(9月24日)全球滨海论坛接棒登场。 当《我们是鹿战队》的旋律还在苏超赛场回荡,这座黄海之滨的城市已踏上更辽阔的绿色赛道:作为全国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盐城以贡献全国八分之一、 全球7%海上风电的硬实力,将582公里黄金海岸线转化为零碳经济的澎湃引擎。 此时,连续两大重量级盛会相继落子盐城,正是"零碳产业"新地标崛起的一道缩影。 今年,国信、三峡两个165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已开工建设,进一步夯实盐城在全球海上风电领域的领先地位。盐城,正从传统的农业大市、工业城市,蝶 变为一座以绿色能源驱动、零碳产业支撑、生态滨海为特色的生态型现代化城市。 盐城的"零碳故事",由一个个生动的创新案例共同组成。"新经济地方志"栏目跟随这条产业足迹,深入一线,寻找盐城在绿色低碳产业上的实践探索。 ▍每一度绿电都可溯源 盐城的绿色低碳发展绝非纸上谈兵,而是全方位、深层次、成体系的战略转型。在政策驱动上,盐城紧扣国家"双碳"目标和建设"零碳产业园"的战略部署, 率先出台《国家碳达峰试点(盐城)实施方案》及一系列支持绿色产业发展的专项政策,系 ...
质量赋能 产业强基--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内蒙古实践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9-11 08:48
内蒙古自治区质量强区战略实施 - 自治区党委政府高位推动质量强区建设 制定《质量强区建设纲要》等政策举措 提供制度保障[2] - 设立质量强区建设专项经费 每年财政投入8000万元提升质量基础支撑能力 另投入1000万元开展"蒙"字标认证 覆盖51个旗县 认证产品1374种[2] - 创新"四个一批"产业强县培育模式 发展区域特色优势产业 改造传统产业 培育新兴产业 布局未来产业 23个旗县入选国家级质量强县培育库[2] 乳业全产业链质量提升案例 - 和林格尔县构建"从一棵草到一杯奶"全产业链质量生态圈 推行数字化质量管控 实现质量问题早发现早处理[3] - 企业承担国家高产奶牛新品种设计项目 自主培育高端种公牛遗传水平达国际领先 实施"鲜奶品质提升"科技项目破解技术难题[3] - 8家企业获"蒙"字标认证 建成31个规模化奶牛牧场 存栏奶牛10.4万头 日处理鲜奶能力近万吨 乳业贡献地区生产总值294.64亿元[3] 葵花籽产业质量基础设施构建 - 五原县拥有全国最大葵花籽交易市场 出台《质量强县工作实施方案》 完善产业链图谱[4] - 搭建"巴质通"质量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 设立质量技术服务窗口 创新"质量三班"人才培养模式[4] - 国产食葵种子市占率超40% 种植面积8万公顷 年产量2.6亿千克 拥有190余家外贸企业 年出口额42亿元[4] 煤铝产业绿色低碳转型 - 霍林郭勒市推进绿电替代 2024年底供电量7.6亿千瓦时 其中绿电2.9亿千瓦时 清洁能源占比38%[5] - 完成14台火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 污染物排放较国标降低66%-95% 建成9套电解铝烟气排放系统 整体减排90%以上[5] - 重点企业技术攻关推动产品升级至电池铝箔 进入宁德时代等头部企业供应链 附加值达普通铝箔2-3倍 全面达产后年产值200亿元[5] 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创新 - 石拐区建成内蒙古首个大型叶片试验检测平台 满足150米级叶片检测需求 覆盖西北地区服务能力[6] - 突破3类关键参数计量技术 建设风电认证体系 提供年均3次以上培训 建立质量数据库输出技改建议[6] - 集成质量基础设施服务平台 动态更新标准政策 打造产业融合型"一站式"服务模式[6] 零碳产业园标准化建设 - 伊金霍洛旗发布《零碳产业园区建设规范》等地方标准 高起点规划建设全球首个零碳产业园[7] - 构建"风、光、氢、储、车"产业集群 31家规上企业入驻 实现100%绿电供应[7] - 远景动力电池工厂为北方最大单体电池车间 2024年园区工业产值652.9亿元 向千亿级集群目标迈进[7] 民生领域质量提升实践 - 杭锦旗加强农畜产品品牌培育 培育3个地理标志产品 带动产业增收超3亿元[8] - 乌兰浩特市创新药品智慧监管平台 实现药品流通实时监测与风险预警[8][9] - 海勃湾区建成11个服务业标准化试点 元宝山区运用标准化手段提升基层医疗质量[9] 特色文旅与健康产业融合 - 阿巴嘎旗打造"孩子与马"主题文旅综合体 推出马术课程 Mini那达慕等多元服务[10] - 蒙医医院采用"基地+康养"模式 运用马奶疗法接诊调理2000余人[10] 稀土与光伏产业计量体系 - 昆都仑区构建量值溯源体系 覆盖19个领域55项核心参数 新增15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11] - 服务20余家稀土企业 指导光伏企业新建10项计量标准 协助制定7项硅材料技术标准[11] - 2024年区域规上工业产值突破1300亿元[11] 现代煤化工技术创新 - 乌审旗建成内蒙古首个现代煤化工创新技术中试基地 部署18个战略项目[12] - 与科研机构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设立质量强旗博士工作站[12] - 综合实力跃升至西部百强县第18位[12] 农业标准化全域覆盖 - 开鲁县创新"标准化+"模式 研制发布185项产业标准覆盖玉米 红干椒等五大产业[13] - 玉米示范基地亩产突破1000千克 最高达1246.65千克 亩均增产超100千克[13] - 红干椒产业带动6万户种植户 产业链就业5万余人 年务工收入3.6亿元[13] 区域品牌矩阵建设 - 土默特右旗培育农产品商标179件 13个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14] - 丰镇市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件 地理标志商标1个 多个品牌畅销国内外[14]
全国首个100%绿电直供零碳产业园在山东东营加速推进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7-29 10:22
项目概况 - 东营时代零碳产业园是全国首个100%绿电直连离网型零碳产业园区 核心项目为投资80亿元的40吉瓦时锂电池绿色智造基地 预计2026年投产 年产值260亿元 税收12亿元 [1] - 绿电直连模式通过风电光伏专线点对点供电 实现发电 布网 用能 储能自我闭环 新能源电池可获得全链条绿电追踪认证 [1] - 为解决风光发电不稳定问题 研发超级电池搭配智能调度系统 依托风光耦合和构网型技术实现新能源电力均衡分摊 满足全年8000小时以上稳定用能 [1] 区位优势 - 垦利区风光资源丰富 2024年底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全社会用电量近2倍 绿电就地消纳优势突出 [3] - 园区50公里内可配齐锂电池核心原料 包括正极 负极 电解液 隔膜 石大胜华已具备全品类电解液生产能力并进入宁德时代供应链 [3] - 项目从2024年9月接触到落地开工仅用时数月 开工前30天即举办专场招聘会储备1000名技术工人 [3] 战略规划 - 东营市以再造支柱产业的决心打造千亿级绿色锂电全产业链集群 推动新能源产业化与产业新能源化深度融合 [3] - 项目指挥部敏锐捕捉企业零碳需求 工作专班驻点宁德时代总部高频对接实现快速落地 [3]
守护“中华水塔” 筑就生态高地
中国能源网· 2025-07-07 09:21
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 - 青藏高原生态系统丰富多样且脆弱,生态保护是主要任务,需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3] - 2024年青海省长江、黄河干流、澜沧江出省断面水质保持Ⅱ类及以上,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96.3%,地表水国家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100%[4][5] - 清洁能源、新能源装机占比分别达94%、71%,全国率先实现新能源装机和发电量占比"双主体"[5] 盐湖资源开发与循环经济 - 察尔汗盐湖总面积5856平方公里,盐资源总储量600亿吨,钠、镁、钾、锂储量均居全国之首[10] - 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通过科技创新实现钾肥生产全自动化,资源梯级开发利用率提升[11] - 2024年青海省生产钾肥749万吨(+4.8%)、碳酸锂13.5万吨(+22.3%),建成国内最大万吨食品级氧化镁项目[12] 清洁能源与生态治理协同发展 - 共和县塔拉滩建成全国首个千万千瓦级太阳能生态发电园,光伏板降低风速并促进植被恢复,荒漠面积减少600平方公里[9] - 玛尔挡水电站安装升鱼装置保障鱼类洄游,累计放流鱼种31万尾,施工区生态修复指数达100%[12] - 格尔木远景能源零碳装备制造设计产能2吉瓦,生产5-10兆瓦高海拔智能风机,辐射青新藏地区[17] 循环经济产业体系 - 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形成盐湖化工、油气化工、新能源等七大低碳主导产业,2024年1-8月省外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7.08亿元[15][16] - 西豫公司粗铅冶炼项目采用氧气底吹熔炼工艺,年产粗铅10万吨、硫酸8.14万吨,实现多金属循环利用[14] - 格尔木昆仑经济开发区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管控,降低生产成本30%以上[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