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霸王条款
icon
搜索文档
苹果换购计划被指「零元购」:预估2900元,实返0元
36氪· 2025-10-30 20:13
近日,有网友发文称,在苹果官网买新机参与换购活动,结果反被坑。 | 11:20 A | | | | --- | --- | --- | | ● 订单 | 订单详情 | | | | Apple Trade In 换购计划 | 苹果以旧换新陷阱,中国消费者受恶意侵害! ● 苹果换购计划爆雷!我的2900元直接被"吞",国产 手机不香吗? 姐妹们,真的大无语事件! 3 在苹果官网买新机参与 | | | | "以旧换新",结果反被坑惨! | | | | 圈 事件经讨: | | 你的换购已完成 顾付款方式为你发放折抵优惠款项。 | 你的折抵设备已核实完毕。我们会在5天内通过你的 | · 本人在苹果官网购买iPhone 17 Pro Max (11999 元),用旧机iPhone 14 Pro抵扣,承诺抵扣2900元。 | | | | · 寄出旧机后,苹果单方面以"外部维修"为由,将2900 | | | 614 ABBIO | 元自接归零! | | | | · 关键点:我的手机从未第三方维修,功能完好,但苹 | | 你的设备 | iPhone 14 Pro | 果拒不提供检测证据,还拒绝归还原手机! | | | 序列号 ...
拒绝预付式消费的霸王条款
经济日报· 2025-10-20 08:06
为保障消费者权益,目前有些平台推出"灵活付、跑路赔"服务。这种服务主打权益保障,当门店跑 路无法继续履约,且无赔付能力,只要用户举证情况属实,平台随即赔付。例如,用户购买一张300元 的健身月卡,1月1日核销,到期日为30日,门店在15日失联并确认跑路,可按剩余天数获赔付金额160 元。对于用户而言,此种模式实乃安心之举;对商家而言,则是彰显诚信之意。 微短剧爆火,短剧制作培训机构也逐渐多了起来。因培训后的"变现"并不轻松,有人想要退款却受 阻于"霸王条款",这究竟怎么一回事? 对消费者而言,签订合同时切勿"头脑一热"就下手,不妨多看几眼、多问几句。在预付式消费中, 相关合同多为格式条款。其中,有些格式条款可能暗藏玄机,消费者需擦亮双眼,看清条款内容。特别 是对合同期限、费用、退费条件、争议解决方式等内容,必须弄清楚搞明白,多打几个问号。毕竟,合 同是维权的最有力证据。 同时,消费者有解除预付式消费合同的权利。在合同约定期限内,如果发生纠纷,消费者可提出解 约,及时止损。例如,经营者迁店给消费者兑付商品或者接受服务造成明显不便,出售不限消费次数的 计时卡却不能正常提供服务等情况。如果超过合同约定期限或经营者口 ...
每周质量报告丨高薪兼职是假、骗人贷款是真 起底“免费培训”背后套路
央视新闻· 2025-09-14 19:02
网络培训行业营销模式 - 以零基础高收入保就业为诱饵吸引消费者参与免费培训 [1][2] - 通过展示虚构学员工资单制造高收入假象 如声称兼职十天收入可达上万元 [9][33] - 在免费直播课中大量时间用于变现宣传而非技能教学 [8] 收费套路与金融风险 - 将免费课程转化为高价付费课程 原价6760元直播限时优惠至5760元 [11] - 采用分期付款方式降低支付门槛 如月付480元并承诺保底收入600元 [13] - 实质诱导消费者办理培训贷 全国12315平台相关投诉达27884件 [25][27] 课程质量与合约问题 - 付费课程实际提供画质模糊的录制视频 与宣传严重不符 [15] - 设置不平等合同条款 退课时要求支付2000元违约金 [17][21] - 格式条款被法律专家认定为无效霸王条款 [24] 企业违规案例 - 四川霖诚飞耀科技因经营场所失联被列入异常名录 涉诉143条 [22] - 北京某AI培训公司通过虚构兼职案例半年吸引数千人购课 [29][33] - 采用100%中奖欺诈手段(实际特等奖中奖率0%)被罚款50万元 [36][38][39] 行业监管现状 - 网络培训行业月均投诉量超2300件 主要涉及不予退款和虚假宣传 [25] - 执法部门查处重点包括虚假兼职案例伪造和隐蔽营销活动 [30][35] - 金融监管部门需加强对先学后付模式的培训贷风险防控 [27]
演出门票退票难 困局何解
新华网· 2025-08-23 07:31
行业现状与问题 - 演出票务行业普遍存在"不支持退换"政策 成为消费者投诉重灾区 其中演唱会相关投诉中退票诉求比例超过90% [1][8] - 票务平台将门票类比为"时效性商品" 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兜底条款拒绝退票 主要理由包括演出服务的时效性 稀缺性以及主办公成本回收压力 [2] - 不同票务平台规则差异显著:演唱会门票多设48小时内免费退机制 之后收取20%-30%手续费 而展览票 话剧歌剧票等则常直接标注"不支持退换" [8][10] 法律争议与判决分歧 - 法院对退票纠纷判决存在明显分歧:有案例支持适用"七天无理由退货"(距演出时间较长不影响二次销售) 也有案例驳回诉求(平台已尽提示义务且不存在认知受限) [6] - 法律界认为购票本质是服务合同 但演出服务合同特殊性在于退票多发生在服务提供前 与传统服务合同存在区别 [3] - 现行法律未明确界定演出门票是否适用无理由退货 争议焦点在于"特殊性"边界难以界定 如亲人去世等特殊情况缺乏明确标准 [3][4] 政策要求与执行困境 - 2023年9月文旅部与公安部联合发文要求建立梯次退票机制 但缺乏具体实施细则 实际执行存在困难 [10][11] - 部分平台退票手续费高达票价30%至50% 被质疑违反民法典关于违约金不得超过合理损失的规定 [11] - 政策未得到有效执行表现为:退款路径不清 流程复杂 不同平台规则各异 甚至出现开票日前就停止退票的现象 [10][11] 解决方案与机制探索 - 专家建议参考铁路部门阶梯规则:设置24-48小时免费退票冷静期 按距演出天数阶梯收费(7天以上收10%-20% 3-7天收30%-40% 3天内收50%及以上) [11] - 需要健全法规制度 明确演出主办方 票务平台 票务代理等各方责任义务 同时建立信用黑名单制度加强监管 [12] - 推广在线纠纷解决(ODR)系统可显著降低消费者维权成本 目前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已在12315平台建设相应系统 [12]
小米被曝“霸王条款”:7天内付清尾款,否则订单取消、定金不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0 21:59
支付政策争议 - 小米汽车对YU7、SU7、SU7 Ultra车型实施未下线即催付尾款政策 要求车主7天内付清尾款否则取消订单且不退定金 [2] - 该条款被写入《购车协议》引发消费者强烈不满 部分车主以寻找黄牛交易作为对抗手段 [2] - 交付人员以"车辆提前下线"为由诱导车主提前付款 导致部分真实车主权益受损 [2] 政策实施背景 - 公司内部人士透露提前付款适用于两种场景:车辆即将下线时车主主动推迟提车 或车主存在较高不提车风险 [2] - 网络舆论推测该政策旨在打击黄牛炒单行为 但实际执行中误伤真实消费者 [2] 用户关系影响 - 部分车主因支付条款争议选择脱粉 对品牌声誉造成负面影响 [2] - 消费者通过公开渠道表达不满 形成舆论压力 [2]
雷军再陷舆论风暴!小米强制车主,提前支付尾款
搜狐财经· 2025-08-16 07:16
雷军海外转账传闻 - 公司被传言通过富国银行高管茅晨月向海外转移50亿美金 [1] - 公司澄清与富国银行及茅晨月无任何合作或接触 [1] - 外交部证实茅晨月因涉刑事案件被限制出境 [1] 小米汽车尾款支付争议 - 公司在车辆未排产状态下强制要求部分客户7日内支付尾款 涉及金额达57.39万元 [3] - 主要针对SU7和SU7 Ultra车型的准车主 [3] - 不支付尾款将取消订单并没收2万元定金 [3] 汽车行业预售模式 - 公司做法被类比为汽车行业的"期车"模式 [7] - 类似房地产行业预售制下的"期房"或"楼花" [7] - 该模式将更多风险转嫁给消费者 [7] 公司筛选客户标准 - 针对两类客户:要求延迟排产和评估为提车意愿低的客户 [9] - 评估依据包括不配合金融分期手续或流露不想要车意向 [9] - 可能为清理"黄牛"囤订单的手段 [9] 法律合规性问题 - 购车协议中包含单方面要求提前支付尾款的格式条款 [12] - 条款可能违反公平原则 偏离行业常规交易流程 [12] - 大部分车企允许验车后或交付时支付尾款 [12] 公司承诺与实际做法矛盾 - 公司曾公开表态支持验车后再支付尾款 [13] - 现强制部分客户提前支付尾款 涉嫌出尔反尔 [13] - 承诺发布于2024年5月1日公司微信公众号 [13] 法律风险分析 - 条款可能被认定为"霸王条款" 限制消费者权利 [15] - 若未明确提示说明 可能被视为无效 [15] - 条款单方面扩大车企权利 加重消费者资金风险 [15]
未收车就要结清20多万元尾款,否则5000元定金作废?律师解读
凤凰网财经· 2025-08-12 22:47
小米汽车要求准车主提前支付尾款事件 - 小米汽车要求部分SU7和SU7 Ultra准车主在车辆未下线情况下7日内补齐尾款,否则订单作废且定金不退 [2][5] - 被要求提前支付尾款的用户包括申请过延期排产或评估有较高不提车风险的客户 [6][8] - 公司解释称此举是为防止车辆生产后客户反悔影响其他用户交付周期 [8][9] 提前支付尾款的两种特殊情况 - 客户主动要求延迟排产需缴纳2万-3万元保证金,存入监管账户可退但定金不退 [8] - 评估客户提车意愿风险较高时要求提前支付尾款或1万-2万元首付 [8] - 风险评估基于客户拒不配合金融分期手续或在交流群流露不想要车意向 [8] 行业惯例与法律争议 - 行业惯例为提车时支付尾款,特斯拉等车企允许先验车后付款 [10][11] - 律师指出排产阶段支付尾款偏离正常交易习惯,将更多风险转嫁消费者 [11][15] - 公司5月曾公开表态支持验车后付尾款,与当前做法存在矛盾 [13] 购买协议条款争议 - 协议规定收到付款通知7日内需付清余款否则视为违约并没收定金 [13][15] - 律师认为该格式条款涉嫌"霸王条款",未以显著方式提示消费者 [15][16] - 条款单方面扩大车企权利,加重消费者资金风险可能被认定无效 [15] 消费者应对建议 - 律师建议协商明确提车时间和质量保证后再支付尾款 [16] - 消费者可向监管部门投诉或通过诉讼维护权益 [16] - 分析认为此举可能是公司清理黄牛囤订单以提升交付效率的手段 [5]
未验车先交钱?小米汽车又陷“霸王条款”争议
犀牛财经· 2025-08-12 14:17
核心争议事件 - 小米汽车被曝要求消费者在车辆未交付状态下提前支付尾款 若拒绝支付则订单取消且定金不退 [1] - 涉及车型主要为小米SU7 Ultra版和小米YU7 有消费者被要求在车辆待生产且交付周期达22-25周时7天内付款 [2] - 部分车主被要求提前半年支付尾款 车辆处于待生产状态且交付需半年以上时即收到付款通知 [2] 协议条款问题 - 公司购买协议规定锁定订单后有权随时通知支付余款 未按期支付构成根本违约 公司可取消订单且不退定金 [4] - 协议未对"随时通知"给出具体限定条件 与公司此前公开声明中"支持验车后付尾款"的承诺存在矛盾 [4] - 2024年已有用户因未及时支付尾款导致订单被顺延需重新排队 同类争议持续存在 [4] 行业对比 - 造车新势力品牌如特斯拉 蔚来等普遍允许验车后支付尾款 明确以车辆到店作为付款前提 [5] - 传统车企如比亚迪 吉利等采用首付加提车时结清尾款模式 [5] - 小米汽车未验车先交钱的做法被指十分不规范 [5] 公司运营背景 - 公司2025年7月交付量突破3万台 处于快速攀升阶段且用户基数扩大 [5] - 交付流程规范化需求凸显 市场表现亮眼背景下运营规范性问题受关注 [5]
未收车就要结清20多万元尾款,否则5000元定金作废?小米汽车知情人士回应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2 11:46
核心事件概述 - 小米汽车要求部分SU7和SU7 Ultra准车主在车辆未下线状态下提前7日内支付尾款 否则订单取消且定金不退 [1][3][4] - 该要求主要针对提出过延迟交付需求或评估有较高提车风险的客户 包括金融分期配合度低或表达过不想提车想法的用户 [3][6] - 小米汽车客服确认存在此类情况 但表示需根据交付中心具体反馈处理 [4] 公司操作与解释 - 小米汽车通过两种特殊情形要求提前支付:客户主动要求延迟排产需缴纳2万-3万元保证金存入监管账户 若最终放弃购车可退保证金但定金不退;评估客户提车意愿风险高时要求提前支付尾款或1万-2万元首付 [6] - 风险判断基于两点:客户在办理金融分期时拒不配合 或在官方渠道流露不想要车意向 [6] - 公司解释此操作为防止车辆生产后客户反悔 影响其他定车用户交付周期 因需重新匹配相同配置订单 [6][7] - 小米汽车购买协议规定:收到付款通知后7日内需支付全部余款 否则构成根本性违约 公司有权取消订单且不退定金 [10] 行业惯例对比 - 汽车行业普遍采用验车后或车辆交付时支付尾款的交易流程 特斯拉等品牌允许先验车再交钱 [8][9] - 小米汽车曾于2024年5月1日公开表示"支持验车后付尾款" 但建议用户提前办理手续减少提车等待时间 [10] - 分析师指出该措施可能是清理黄牛囤订单的手段 目前SU7排产周期最长达41周 此举或提升交付效率 [3] 法律争议分析 - 律师指出在车辆排产阶段要求支付尾款偏离正常交易习惯 涉嫌单方面扩大车企权利并加重消费者资金风险 [9][11] - 协议中"拒付即违约"条款被指可能构成霸王条款 因未以显著方式提示消费者 且不符合民法典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格式条款的公平性原则要求 [11][12] - 法律意见认为若协议未明确提示条款 消费者可向消协投诉或诉讼维权 在涉嫌霸王条款情况下公司无权直接扣除定金 [11][12]
未收车就要结清20多万元尾款,否则5000元定金作废?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2 11:39
核心事件 - 小米汽车要求部分SU7和SU7 Ultra准车主在车辆未下线情况下7日内提前支付尾款 否则订单取消且定金不退 [1][4][6] - 该要求主要针对提出过延迟交付需求或评估有较高提车风险的客户 包括金融分期配合度低或表达过不想提车想法的用户 [2][7] - 有用户反映车辆显示还需22至25周交付却突然被要求付款 律师指出排产阶段支付尾款偏离正常交易习惯 [1][9][12] 小米汽车回应与内部政策 - 公司通过两种特殊情况要求提前支付:客户主动延迟排产需缴2万-3万元保证金 评估不提车风险高需支付尾款或1万-2万元首付 [7] - 判断依据包括客户办理金融分期时拒不配合 或在官方渠道流露不想要车意向 [7] - 协议规定收到付款通知后7日内需付清余款 否则视为违约且定金不退 [14] - 客服称支持验车后付尾款 但建议提前办理手续减少提车等待时间 [13] 行业惯例与法律观点 - 汽车行业常规流程为提车时支付尾款 特斯拉等品牌允许先验车再交钱 [10][12] - 律师指出协议中"车辆未下线时拒付即违约"条款单方面扩大车企权利 涉嫌霸王条款 可能违反民法典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15] - 若条款签订时未明确提示可向消协投诉或诉讼维权 但强行拒付存在定金被没收风险 [15][16] 潜在影响与用户反应 - 分析认为此举可能是清理黄牛囤订单手段 目前SU7最长排产周期达41周 或有助于提升交付效率 [2] - 有准车主表示已请律师处理 律师建议协商明确提车时间和质量保证后再付款 [5][16] - 若车辆下线后用户反悔 需顺延至同配置订单 影响其他用户提车周期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