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搜索文档
中泰资管天团 | 唐军:破除传统周期范式,构建多元资产新配方
中泰证券资管· 2025-07-03 17:14
基金经理唐军的投资理念与方法 - 唐军注重理解经济公式背后的深层逻辑而非简单套用 这影响了他的投研路径 使他从量化 基金评价转向宏观研究 [2] - 唐军善于用"接地气"的逻辑解构高深宏观概念 将经济理论映射到日常生活现象 [2] - 唐军的前瞻性操作包括2023年上半年重仓黄金 2024年末首仓可转债ETF 显示其对多元资产的敏锐把握 [3] "货币-信用"分析框架的构建与应用 - 传统美林时钟模型因政府强干预失效 唐军团队构建"中泰时钟" 重点量化政策维度 修正失真指标 [6] - 2022年误判美国通胀回落因忽略拜登政府2023年加杠杆 此后将财政赤字纳入核心观测指标 [6][7] - 货币信用框架能统一解释政府干预下的经济周期 如2008年后信用扩张被政府加杠杆强行拉起 [7] 战略与战术结合的资产配置体系 - 战略层用货币信用框架定方向 战术层从情绪 资金面捕捉波动 两者独立运作 [10] - 战术机会定义:市场情绪极端时 基本面微小变化可能形成风口或风险 [10] - 近期通过融资余额数据警示小微盘风险 显示其对情绪指标的深度挖掘 [11] FOF基金管理的具体策略 - 借鉴桥水风险平价模型 按资产波动性和相关性分配头寸 如A股与港股合并考量 [11] - 选基时剥离风格贝塔 专注基金经理选股阿尔法 曾发现医药基金实为微盘股风格暴露 [11] - 黄金配置分战略战术两层:战略看多因美元信用动摇 战术根据散户情绪调整ETF仓位 [14][15] 2025年多元资产配置展望 - 国内货币宽松 信用边际改善 若财政超预期或利好顺周期蓝筹 反之利好债券 [14] - A股采用"红利+科技"杠铃策略 红利资产为底仓 科技赛道拥挤度低具参与时机 [15] - 债券方面国内长端配置价值凸显 美债短债性价比高 长债波动大 [15] - 港股因美元降息与国内信用改善共振 提升战略性配置仓位 [16]
文化中国行 | 打造“桂林国际艺术交流会客厅”
广西日报· 2025-07-03 10:17
桂林美术馆的艺术展览活动 - 桂林美术馆近期举办"画说桂林——大型美术活动之名家个展系列:梁业健作品展",展出《漓江游》《漓江待渡》《白云下的马》等水印木刻画和水彩画作品,展现桂林山水之美、人文之韵与自然之力 [1] - 自2022年4月以来,桂林美术馆推出"画说桂林"系列展览,包括名家个展、青年艺术家作品展和主题美术作品巡展·福州站,让观众领略不一样的桂林山水 [1] - 展览吸引当地书画爱好者如张志峰等参观,提升审美能力并为艺术创作和教育提供启发 [1] 桂林美术馆的历史与特色 - 桂林美术馆有61年历史,自1964年首展以来,通过文化艺术活动记录桂林发展变迁和人民奋斗历程,展现桂林的秀美山水、民俗风情和时代风貌 [2] - 该馆深入挖掘本土艺术资源,2016年增挂漓江画派美术馆牌匾,与漓江画派促进会合作推出"笔墨传神——2017漓江画派人物画展"等专题展,形成"漓江画派美术馆"特色 [2] 桂林美术馆的品牌展览与未来规划 - 2020年以来,桂林美术馆推出国家艺术基金交流项目如"'故土之爱'梁运清油画作品展",举办黄永玉、陈履生等名家邀请展,品牌展览多点开花 [3] - 该馆紧跟时代步伐,通过高质量展览和特色公教活动,加强学术引领,打造"桂林国际艺术交流会客厅",助力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 [3]
湖北竹溪农商银行为县域中药材产业发展赋能加力
证券日报· 2025-07-03 10:02
中药材产业发展 - 湖北竹溪县因自然环境优越被誉为"中国黄连之乡"和"秦巴药谷" 盛产黄连 黄柏 杜仲 葛根等十余种中草药 [1] - 中药材产业已成为当地乡村振兴支柱产业 带动农户规模化种植 例如杨本清从50亩扩展到3000亩 [1] - 竹溪农商银行通过贷款支持农户发展 如累计向杨本清发放200余万元贷款 助力其扩大规模 [1] 金融支持措施 - 竹溪农商银行新增发放中药材产业相关贷款2000余万元 当前贷款余额超6000万元 [2] - 银行计划通过"六访六增"活动调研农户需求 量身打造信贷产品 建立专项服务台账 [2] - 金融支持带动就业和产业扩张 如杨本清还清贷款后带动周边农户加入种植 [2] 政策与规划 - 当地政府提出打造"林下经济"百亿产业集群目标 推动中药材产业化发展 [2] - 银行积极响应政策号召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促进规模化种植 [2]
仙鹤股份激进扩张五年抛509亿项目 有息负债121亿资金仅9亿财务承压
长江商报· 2025-07-03 07:40
项目投资 - 公司与四川省合江县人民政府签署竹浆纸用一体化高性能纸基新材料项目投资协议书,预计总投资约110亿元 [1] - 项目分两期建设,每期投资均约为55亿元,一期建设年产40万吨竹浆和60万吨高性能纸基新材料生产线及相关配套设施 [2][5] - 一期项目建成达产后预计年产值约51.5亿元,年税收约4.5亿元,提供就业岗位约2000人 [5] - 2020年以来公司相继在广西来宾、湖北石首、山东莱州等地进行重磅投资,加上本次四川合江投资,总投资合计达509亿元 [2][7][8][9] 项目进展 - 来宾项目已有2条造纸生产线和3条制浆生产线投产,2024年生产了10.32万吨木浆和2.9万吨特种纸投放市场 [11] - 石首项目2024年1月首发开机,目前3条造纸生产线和4条制浆线正常运行,已生产特种纸9.34万吨,自制浆5.98万吨 [11] - 今年两大项目一期工程将全部完成投入运营 [11] 财务状况 -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公司资产负债率65.49%,为历史最高位 [4][11] - 期末公司有息负债121.46亿元,对应的货币资金只有8.95亿元 [4][11] - 2021年至2024年公司实现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17亿元、7.10亿元、6.64亿元、10.04亿元 [11] - 今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9.91亿元同比增长35.42%,归母净利润为2.36亿元同比下降12.13% [11] 市场地位 - 公司是国内最大的专业研发和生产高性能纸基功能材料的企业之一,拥有九大系列60多个品种 [10] - 公司现有特种纸机生产线59条,制浆生产线8条以及涂布、超压线20多条 [10] - 烟用接装纸原纸市占率近45%,热敏纸市场占有率近25%,低定量出版印刷材料系列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90% [10] 投资战略 - 公司计划利用当地可再生原材料资源进行生产布局,整合当地优势资源延伸上游产业链 [6] - 通过投资旨在丰富纸基新材料品类,拓宽主营业务范围增强产业竞争力 [6] - 公司表示规模效应奠定市场地位,多项产品在国内细分行业中处于龙头地位 [10]
人数、场次全国第一!广东植树造林蔚然成风
南方农村报· 2025-07-02 16:04
核心观点 - 广东通过传承"岳山造林"精神,推动全民植树造林活动,形成全国领先的参与规模和场次 [1][3][29] - 科技赋能新时代造林,无人机、AI等技术大幅提升效率,实现从传统"种绿"向"智绿"转型 [32][35][51] - 构建多元化社会参与机制,通过数字化平台推动"全社会办林业"模式 [19][22][26] 历史传承与生态修复 - 上世纪70年代岳山造林大会战动员2.5万人,完成3.5万亩造林,将荒山变为森林覆盖率92.6%的省级自然保护区 [10][11][14] - 岳山造林精神包含忠诚奉献、艰苦创业等内涵,成为广东林业宝贵财富 [16] - 当前三岳自然保护区已栖息白鹇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成为生态修复典范 [14][15] 全民参与机制创新 - 近3年广东义务植树超4万场次,参与335万人次,人数和场次全国第一 [29] - 开发"绿美广东"等数字化平台,支持众筹、认捐等7种参与方式,并提供税收优惠等激励 [22][23] - 各地推出特色项目如"绿美佛山1人1天1元",形成制度化、多元化参与模式 [26][30] 科技赋能造林升级 - 无人机造林队效率达人工20倍,10分钟完成传统1天工作量 [43] - 构建"空天地"监测网络,AI病虫害识别准确率92%,为防治争取黄金期 [40][41][49] - 三维可视化平台实现林地生长动态远程监测,推动造林进入"数字育种"时代 [36][37]
7.2犀牛财经早报:债券ETF总规模突破3500亿元 国际金价上半年涨超25%
犀牛财经· 2025-07-02 13:10
债券ETF与公募基金 - 债券ETF总规模突破3500亿元,债市指数化投资时代正在到来 [1] - 上半年公募基金累计分红1275亿元,同比增长37.53%,债券型基金占比超85% [1] - QDII基金分红金额同比激增1163.94%,权益类基金分红金额翻倍增长 [1] 黄金市场 - 伦敦现货黄金价格上半年累计上涨25.7%,创2007年下半年以来最大半年涨幅 [1] - 地缘冲突、美元走弱、央行购金等因素支撑金价,下半年或继续震荡上行 [1] 银行转债与债券投资 - 杭银转债、南银转债7月将被强制赎回,银行转债存量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收缩 [2] - 中资中小型银行债券投资余额达46.41万亿元,今年以来增加3.6万亿元 [2] - 中资大型银行债券投资余额达49.54万亿元,今年以来增加2.65万亿元 [2] 森林食物与量子技术 - 全国森林食物年产量超2亿吨,覆盖2400多个县,木本油料、木本粮食供应充足 [3] - "热淬火"技术可让量子材料在导电与绝缘状态间切换,未来处理器速度或提升千倍 [3] 光伏玻璃与公司调查 - 光伏玻璃企业计划减产30%,7月供应量或减少至45GW [4] - *ST元成及实控人因涉嫌年报财务数据虚假披露被立案调查 [4] 股东减持与公司风险 - 联想控股计划减持拉卡拉不超过3%股份(2364万股) [5] - 百川股份实控人郑铁江被立案调查并实施留置 [6] - *ST奥维因存货保管不善导致资产损失约2504万元 [6] 公司业绩 - 石大胜华上半年预亏5200万元到6000万元,主因武汉基地电解液装置未达产及产品价格下降 [7] 美股与大宗商品 - 美股三大指数涨跌互现,纳指跌0.82%,道指涨0.89% [8] - 黄金涨超1%,原油震荡,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上行逾4个基点 [9] - 特斯拉跌超7%,光伏股因税收政策利好全面走高 [9]
智能体调查:七成担忧AI幻觉与数据泄露,过半不知数据权限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2 08:59
行业趋势与定位 - 2025年被称为"智能体元年",AI发展从对话生成跃迁到自动执行,智能体成为最重要的商业化锚点和下一代人机交互范式[1] - 智能体尚未像通用大语言模型一样在各行各业被广泛使用,当前调研聚焦已落地的国内核心玩家(互联网大厂、手机厂商、头部AI创业公司)[5] 安全合规认知现状 - 67.4%受访者认为智能体安全合规"非常重要"(平均分4.48/5),但优先级未进TOP 3[7][9] - 行业对安全重视程度存在分歧:48.8%认为投入不足,34.9%认为缺乏有效关注,仅16.3%认为已过度重视[9] - 最需优先解决的TOP 3问题为任务稳定性与完成质量(67.4%)、场景探索与产品化(60.5%)、基础模型能力增强(51.2%)[9] 主要风险关注点 - 最受关注的安全问题:AI幻觉与错误决策(72%)、数据泄露(72%)、有害内容输出(53.5%)[13] - 潜在后果担忧:用户数据泄露(81.4%)、非授权操作导致业务损失(53.49%)、监管调查(44.19%)[15] - 研发方最担心监管调查(72%),使用方/服务方更聚焦数据泄露(90%)[16] 治理挑战与实践 - 62.8%受访者认为智能体风险"过于复杂和新颖"是最大治理挑战[17] - 58%使用方不清楚智能体权限与数据访问范围,仅研发方明确掌握相关控制[19][20] - 51%公司无明确智能体安全负责人,16.2%由研发团队兼管安全,仅3%设专职团队[23] 行业生态特征 - 受访者角色分布:研发厂商(33%)、使用方(28%)、独立研究团队(23%)、服务合作者(16%)[6] - 技术团队占比67%,产品运营团队占30%,反映技术驱动型讨论主导[6] - 60%受访者否认发生过安全事件,40%拒绝透露,实际案例多被业务考量掩盖[5][19]
从林下散种迈向全链增值
经济日报· 2025-07-02 06:28
行业发展现状 - 林草中药材产业利用森林生态环境发展迅速,广西创建灵芝、金花茶等地理标志产品并发布多项地方标准,湖南发展"湘九味"及食药同源中药材林下种植体系,贵州推动天麻、重楼等道地优势中药材林下仿野生种植 [1] - 林下中药材种植相比传统模式优势显著,可仿野生种植提升药材品质,因地制宜在不同林下种植不同类型中药材,发展立体复合种植实现资源高效利用 [1] - 产业链延伸呈现系列化、高附加值发展态势,形成中药饮片、中药提取、中成药、保健食品、化妆品等全品类产品体系,部分地区探索"林药+旅游"等产业融合模式 [1] 技术突破与创新 - 在喜阴和耐阴品种筛选上取得突破,解决林下中药材种植受林上空间郁闭度限制的难题,为提高产量、提升品质和增加收益提供保障 [1] - 科技赋能是核心驱动力,通过技术创新、数字化应用和智能化升级实现从"靠天吃饭"到"数据驱动"的转型,形成智慧种植—精准加工—透明市场—生态可持续的良性循环 [2] 面临挑战 - 环境适配性问题突出,不同中药材对光照需求差异显著,需将药用植物的光需求与林分郁闭度精准匹配才能保障稳定量产 [2] - 种质与栽培技术存在瓶颈,林下种植多选用野生驯化品种但种源混杂与退化现象严重,种子种苗标准欠缺制约产业规范化发展 [2] - 采收与加工技术存在短板,林下地形复杂限制机械化应用,产地初加工配套设施不够完善 [2] 未来发展路径 - 品牌建设是关键抓手,有助于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推动产业从低端原料供应向高价值品牌经济转型 [2] - 三产融合是重要举措,通过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和功能链拓展构建种植、加工、服务一体化的现代产业体系 [2] - 需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依托森林资源分布特点选择合适品种,合理规划种植密度和布局 [3] - 聚焦特色产业挖掘林地生态潜力,培育道地中药材推动深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 [3] - 完善监管体系加强质量监管,推行标准化生产建立质量追溯体系保障产品品质 [3]
林药共生打开绿色富矿 ——对广西河池市东兰县的调查
经济日报· 2025-07-02 06:15
林下中药材产业发展概况 - 2024年全国林下中药材种植面积达3850万亩,年产值突破1048亿元,成为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范例 [1] - 广西东兰县森林面积289.78万亩,森林覆盖率75.78%,拥有768种中药材资源,是岩黄连、铁皮石斛等道地药材核心产区 [1][2] - 东兰县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成立80家中草药专业合作社,其中产值100万元以上的10家,50万元以上的30家 [3][4] 产业规模与经济效益 - 东兰县中草药种植面积超18万亩,拥有28个百亩以上种植基地、7个千亩基地,林下间种百部1700亩、板蓝根500亩、山乌龟600亩、铁皮石斛800亩 [3] - 岩黄连干货亩产100-150公斤,按每公斤250元计算,亩产值超2.5万元 [3] - 油茶林下套种草珊瑚与百部形成立体种植体系,草珊瑚亩产鲜品1200公斤,收购价每公斤3元,每亩年产值突破4000元 [5] 产业链与政策支持 - 2024年东兰县中草药产业园计划总投资5.86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85亿元,岩黄连注射剂生产线投产后可实现年产2000万支注射液、创收1.6亿元 [6] - 县级财政每年投入500万元以上支持林下经济,撬动社会资金2500万元以上 [9] - 建立育苗基地每亩补助1000元,脱贫户种植验收合格后按县产业奖补标准补助 [9] 技术挑战与市场瓶颈 - 传统种植模式占比70%以上,良种覆盖率65%,病虫害防治技术普及率不足50% [10] - 加工转化率不足40%,电商平台覆盖率不足10%,90%以上产品依赖线下批发市场 [10] - 特色药材售价仅为贵州同类产品的70%,因缺少统一认证和品牌标识 [10] 未来发展规划 - 加快中草药产业园二期建设,重点引进中药饮片、提取物生产企业,建立县域中药材交易平台 [11] - 联合高校推广GAP种植技术,设立专项基金支持研发与标准制定 [11] - 注册"东兰林药"区域品牌,依托"中国气候宜居县"生态IP开展网络营销,布局东盟市场 [11] 多元化经营与文旅融合 - 林下中药材与林下养殖、森林旅游结合形成复合式经营模式,红里村基地带动1000多户农户务工 [5] - 推出200多道药膳和7款养生茶,实现产值超1000万元 [7] - 2025年一季度东兰县接待游客86.71万人次,旅游总消费9.4亿元,中医药康养占比超45% [7]
年产量超2亿吨!我国多地森林食物迎来夏季采收
快讯· 2025-07-02 05:02
森林食物产业发展现状 - 森林食物是我国继粮食、蔬菜之后的第三大农产品类别 [1] - 全国2800多个县中有2400多个县种植经济林 [1] - 各类森林食物年产量超过2亿吨 [1] 地方产业发展案例 - 江西广昌县旴江生态公益林场建设1000多亩食用菌种植基地喷灌系统,产量提升10% [1] - 云南勐腊县勐腊镇在橡胶林下种植20亩竹荪,挖掘林下经济潜力 [1] 森林食物产品结构 - 涵盖木本油料、木本粮食、水果、林禽、林畜、林菌、蜂蜜等多元化产品 [1] - 产品结构包括"米袋子""油瓶子""菜篮子""果盘子"等完整品类 [1] 产业支持措施 - 政府支持合作社建设基础设施提升生产效率 [1] - 多地通过技术创新(如喷灌系统)实现产量增长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