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转债ETF

搜索文档
转债周记(8月第1周):可转债ETF规模突破500亿:股债双属性的高效配置工具
华安证券· 2025-08-06 14:0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可转债ETF融合债券稳健性与股票成长性,是攻守兼备的配置工具,采用T + 0交易与实物 + 现金申赎机制,两只主流产品持仓结构风格不同,监管划定风险边界并提升透明度 [2] - 2024 - 2025年可转债ETF市场规模增长迅猛、交易热度高涨,收益飙升与回撤波动并存 [3] - 可转债ETF交易灵活、跟踪指数紧密、持仓透明、费率低和风险分散,能平衡投资组合风险与收益,适应多变市场环境 [4][5] - 当前转债ETF市场处于供需错位与政策推动共振阶段,具备进一步扩容与产品迭代基础 [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可转债ETF:兼具债性防御与股性成长的混合资产工具 - 可转债ETF是投资于交易所上市可转债与可交换债券的指数基金,跟踪特定债券指数,兼具债性与股性,市场上有博时和海富通两只产品 [13] - 采用T + 0与双市场机制,结合二级市场交易效率与一级市场大额申赎机制,无固定期限,T + 0交易提升资金效率,申赎“实物 + 现金”交割降低成本,做市商保障场内流动性 [14][15][16] - 博时转债ETF侧重权重均衡与风险分散,海富通转债ETF更集中配置头部个券,前者在震荡市场抗风险能力好,后者在单边上涨行情可能收益更高 [18] - 监管层设置投资比例、集中度限制、杠杆控制与信息披露等红线,确保转债ETF稳健运行,提升透明度,为机构资金入场提供制度保障 [22] 可转债ETF市场交易火热,规模达历史最高 - 截至2025年7月25日,可转债ETF市场规模达511.71亿元,占可转债市场7.7%,创历史新高,2024年规模增长5.72倍,2025年6月20日至7月25日环比增加29.54% [3][25] - 近一个月换手率超14%,7月4日成交额高达94.48亿元,自2024年9月起维持高位震荡,市场参与主体多元化 [3][30][32] - 2024 - 2025年可转债ETF收益率显著上升,部分产品累计收益率突破30%,2025年回撤幅度加大,博时转债ETF最大回撤约 - 10%、修复天数79天,海富通转债ETF最大回撤约 - 8%,与其他资产对比,收益高且最大回撤相对较小 [3][35][36] 费用低、流动性高、组合透明、攻守兼备:可转债ETF优势凸显 - 可转债ETF可在二级市场随时买卖,T + 0制度提升资金使用效率,按指数规则构建,每日披露持仓清单及权重信息,减少费用支出,海富通ETF管理费0.25%、博时0.15%,托管费均为0.05% [44][46] - 可转债ETF股债兼备,股市上行提供股性收益,下跌时债性保护降低组合波动,能平衡风险与收益、增强收益,适应多变市场环境 [4][5][47] 新产品有望推出,转债ETF市场还有增长空间 - 博时等头部产品获大额净流入,主力持有人为银行理财、保险资金与养老金,显示机构对债股结合型工具高度认可 [6] - 仅18家基金公司布局债券ETF,超半数公募机构未入场,行业扩容空间明显 [6] - 监管文件鼓励债券ETF供给创新,与中长期资金入市政策协同推进,推动转债ETF扩容与产品迭代 [6]
债券ETF规模破千亿!现在能不能上车?
申万宏源证券上海北京西路营业部· 2025-08-05 09:59
的营高推手 债券ETF并非一夜爆红,其规模增长是多重 因素共振的结果: 债券ETF规模破千亿 现在能不能上车? 揭秘债券ETF 债券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 就是像 股票一样在交易所买卖的指数基金,但它跟踪 的不是股票指数,而是债券指数。它集合了 ETF和债券投资的优点: | 债券ETF特点 | | | | --- | --- | --- | | 键买入一篮子债券,有效分散单只 | 分散化 | 债券的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 | | 每日公布持仓,投资债券券种、比例清楚 | 透明度高 | | | 流动性好 | 在交易所实时买卖 | | --- | --- | | 门槛低 | 几百元就能参与,远低于直接购买债 券的门槛 | | 成本较低 | 管理费率通常低于主动型债券基金 | 债券ETF家族成员众多,主要有这四类: | 债券ETF | 投资范围 | 特点 | | --- | --- | --- | | 利率债 | 主要投资国债、 | 信用风险极低,价 | | ETF | 政策性金融债 | 格主要受利率影响 | | 信用债 | 主要投资企业发 | 收益通常高于利率 | | ETF | 行的债券 | 债,但需承担 ...
债券ETF:未来已来
2025-07-30 10:32
行业与公司 - 行业:债券ETF市场 [1] - 公司:海通、博时、富国、广发、南方、永赢等基金管理机构 [13][14] 核心观点与论据 市场发展与规模 - 2022年跨市场现金申赎证金债ETF推出是债券ETF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1][3] - 2025年1月和7月分别上市的基准做市信用债ETF和科创债ETF推动市场成熟,截至2025年7月25日全市场债券ETF总管理规模超过5,104亿元 [1][4][5] - 债券ETF在被动指数基金中的规模占比从年初的15%上升至25%,主要受益于信用债ETF发行 [1][6] - 科创债ETF上市首周规模迅速增长至约1,000亿元,7只产品日均换手率超过100% [1][7] 产品特点与差异 - 债券ETF与场外被动指数基金在久期和成分上存在差异,债券ETF久期分布较为分散 [1][8][10] - 利率债ETF以国债和地方债为主(占比约30%),场外被动指数型产品中政金债占比超过50% [11] - 可转债ETF是场外产品未涉及的领域 [11] - 短融ETF实际配置149只成分券,仅占标的指数总量约1/20,通过典型抽样复制策略实现有效追踪 [20] 投资者结构 - 机构投资者对可转债ETF、中短久期国债和政金ETF持有比例较高(可转债ETF机构持有比例达97%-99%) [12] - 散户对30年期国债ETF和短融ETF持有比例较高(30年国债ETF散户持有比例达46%) [12] - 保险配置比例从2021年70%降至2024年35%,银行理财资金增配明显 [12] 竞争格局 - 债券ETF与场外被动指数基金管理机构头部重合度低,前三大管理人分别为海通、博时和富国 [13] - 富国基金依靠政金债ETF(利率债产品)进入前三名 [14] - 债券ETF领域尚未形成稳定头部机构格局,排名受单只产品规模变化影响较大 [14] 发展阻力与机遇 - 国内债券ETF市场面临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产品供给和创新不足、投资者认可度不高等阻力 [2][15] - 截至2024年底全市场仅有21只债券ETF,2025年7月末增至39只 [15] - 未来可通过互联互通机制、丰富产品线和加强投资者教育推动发展 [2][15] 国际比较与借鉴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美国债券ETF规模达1.9万亿美元,场外指数产品为1.1万亿美元 [16] - 贝莱德和先锋基金两大管理机构市占率达66%,贝莱德旗下iShares品牌拥有145只固收ETF,总规模超过7,500亿美元 [22] - 国内可借鉴海外经验加强综合性、高收益、利率期限完备性及信用主题多元化等细分品类布局 [26][28] 其他重要内容 风险提示 - 需关注科创成分券的价格波动风险及交易拥挤问题 [1][7] 资金流入特征 - 资金流入与细分类型相关性较大,与跟踪误差相关性较小 [18] - 资金持续流入的关键因素包括强者恒强效应、策略稀缺性和制度设计优势 [17] 评价指标 - 债券ETF跟踪误差中位数为0.02%,平均值为0.03%,整体跟踪效果较好 [19] 投资价值 - 30年期国债ETF是唯一可用于超长久期国债配置工具 [21] - 短融ETF是明确类现金管理工具,有助于机构投资者实现久期轮动策略 [21] - T+0机制和低费率优势适配短期波段操作需求 [21]
债券指数基金2025年Q2跟踪与展望:规模与丰富度双升
华泰证券· 2025-07-29 21:5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2025年二季度债券指数基金(含ETF)规模、数量双升,总规模突破1.5万亿元,债券ETF是增长主力军,底层资产类别、久期结构更均衡多元,细分策略丰富,未来有望借政策引导与产品创新加速发展,发展方向包括布局综合类债券指数基金、增加长久期指数债基供给、细分信用产品策略、挂钩境外债券指数基金、深化跨市场及主动型债券ETF发展等 [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债券指数基金发展正驶入快车道 - 2025年二季度债券指数基金(含ETF)规模、数量双升,总规模达1.55万亿,较上季度增加超3000亿,环比增幅25%,贡献全部债基环比增量的36%,同比增加5600余亿,增速57%,贡献债基同比增量的180% [11] - 数量上,全市场债券指数基金(不含10只科创债ETF)共343只,较上季度增加13只,均为场外产品,同比增加53只,场外和场内(ETF)分别增加44只、9只,新增ETF主要是8只基准做市信用债ETF [11] - 债券ETF是规模增长主力军,二季度末总规模达3844亿,环比增长76%,同比增长250%,贡献一半以上指数债基增量,7月23日已突破5000亿,10只科创债ETF上市5个交易日突破1000亿 [13] - 细分类型中,信用债ETF、尤其基准做市信用债ETF扩容显著,二季度末基准做市信用债ETF规模达1282亿,环比增长超3倍,贡献二季度债券ETF增量的60%,短融、公司债等其他信用ETF增速高,国债、政金债等利率债ETF增速次之,可转债ETF规模环比降近3亿 [13] - 格局上,各机构旗下纯债指数基金(剔除可转债)南方、广发、富国位列前三,规模均达千亿级别,纳入2只可转债ETF后,博时、南方、广发位列前三,规模也达千亿级别,富国旗下政金债券ETF规模最大,达520亿,海富通纯债指数产品二季度规模增长最多,易方达等增速迅猛 [16] 债券指数基金产品线更趋丰富 底层资产类别 - 债券指数基金(不含ETF)主要投资政金债、同业存单等,政金债指基规模最大、数量最多,二季度末超8000亿,占比约71%,数量173只,其次是同业存单,规模约1252亿,占比约11% [26] - 二季度信用债指数基金扩容,规模达1285亿,首次超同业存单类指数基金,位次第二,占比约11%,较一季度提升近6个百分点,环比增速超一倍,数量23只,较一季度增加4只,金融债、综合债指基产品占比均有小幅提升 [26] - 债券ETF方面,二季度基准做市信用债快速扩容,规模超政金债成第一大细分品类,此前政金债占比领先,二季度末基准做市信用债ETF规模超2200亿,占比超30% [28] 久期结构 - 债券指数基金(不含ETF)1 - 3年、3 - 5年期限段占比高,二季度以来5年以上期限段规模占比明显提升,二季度末1 - 3年、3 - 5年占比分别达30%、42%,5年以上占比提升约5个百分点至16% [32] - 债券ETF此前以1 - 3年为主,二季度以来3 - 5年占比显著提升,得益于基准做市信用债ETF扩容,其加权平均久期在3 - 4年,3 - 5年期债券ETF占比从一季度的5%左右跃升至40%,3年及以下、5 - 10年期占比下滑,三季度10只科创债ETF上市进一步填充3 - 5年期限段产品 [32] 细分策略 - 信用债、金融债等指数基金的细分策略与类型更趋多元,二季度新增13只债券指数基金中,5只属于信用债指数基金(含金融债),涵盖投资级、绿色主题/ESG、区域等细分主题 [42] - 新增1只区域主题指数基金(京管泰富中债京津冀综合,规模60亿)、2只ESG主题信用债指数基金(规模共计40亿)、3只投资级信用债指数基金(规模共计180亿) [42] 债券指数基金未来发展思路 债券指数基金未来发展空间 - 美国债券指数基金(含ETF)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高速发展,因收益率下行、风险偏好降低、产品供给丰富、监管放松等因素推动 [47] - 国内债市步入低利率时代,监管支持创新,基金公司布局意愿强,产品供给丰富且认可度提升,但我国被动型债基、债券ETF占比均低于美国,未来伴随品种扩容、政策支持、养老资金入市,债券指数基金增长潜力大 [48] 债券指数基金发展思路 - 布局综合债指数基金,我国场内综合类产品尚处真空,美国发展最早、规模最大 [6] - 丰富期限供给,增加10年以上地方、5年以上信用等长久期品种供给,场内10年以上地方债、政金债ETF、5年以上信用债ETF缺乏产品,场外长久期债券指数基金少且底层均为政金债 [6][55] - 细分信用债指数基金策略和类型,聚焦ESG细分领域、科创债及金融类品种,场外信用债指数基金策略覆盖多维度,场内信用债ETF策略丰富度提升空间大 [57] - 挂钩境外债券指数基金,如南向通债券指数基金,2025年7月央行与香港金管局扩大参与机构范围,提升市场活力,未来额度放开将开辟跨境发展新空间 [62] - 发展跨市场债券ETF,如10年、30年国债ETF、长久期政金债ETF、中票或二永债ETF等,推动银行间与交易所债券市场互联互通 [63] - 发展主动型债券ETF,国内尚无主动型固收ETF,美国主动固收ETF是市场重要组成部分,久期较短产品可作现金管理替代工具 [67]
债券ETF差异化发展迫在眉睫
证券时报· 2025-07-29 02:06
债券ETF市场发展现状 - 2025年上半年债券ETF总规模突破3500亿元,相比2024年初增长近两倍,截至2025年7月20日总规模突破5000亿元,仅7月上半月就增加近1200亿元 [1] - 科创债ETF表现亮眼,主要投资半导体、人工智能等领域公司债,具有AAA级央国企发行、T+0交易、管理费加托管费仅0.2%等特点 [1] - 首批10只债券ETF发行首日募资近300亿元,海富通债券ETF管理规模逼近1000亿元,博时和富国债券ETF管理规模均超500亿元 [1] 债券ETF资金端特点 - 机构投资者占债券ETF持有量的85%,主要包括险资、银行理财等中长期资金 [2] - 银行自营资金因技术原因暂未大规模参与债券ETF,需设计更适合银行操作的产品以取得监管和资金端认可 [2] 债券ETF产品创新方向 - 细分赛道包括绿色债券、乡村振兴主题ETF、区域性信用债ETF、杠杆及反向ETF等 [3] - 机构资金偏好长久期利率债ETF和信用债ETF,同业存单ETF可作为货币基金替代品 [3] - 零售市场客户偏好"T+0申赎+分红月月派"产品,跨境配置可通过跟踪国际债券指数实现 [3] 科创债ETF发展前景 - 科创债市场规模已超2万亿元,未来将细分出绿色科技、芯片产业等主题债券ETF [4] - 政策支持力度大、发行门槛降低将进一步提升科创债ETF流动性 [4] 债券ETF差异化发展路径 - 需从产品设计创新、精准市场定位及深度挖掘投资者需求三方面寻求突破 [2] - 可探索ESG整合、智能合约ETF等前沿方向,实现垂直细分+场景适配 [4]
债券ETF破5000亿!科创债ETF十日即破千亿,还有头部公募静待入场?
搜狐财经· 2025-07-28 20:13
债券型ETF市场规模 - 全市场债券型ETF总规模突破5000亿元大关,达到5096.67亿元 [1] - 7月11日新成立的10只科创债ETF初始募集规模近290亿元,7月21日总规模突破千亿 [1] 科创债ETF表现 - 华夏科创债ETF规模超150亿元领跑市场 [1] - 嘉实、富国旗下科创债ETF规模双双站上140亿元 [1] - 鹏华、招商旗下科创债ETF规模均超过100亿元,形成"百亿军团" [1] 传统债券ETF增长 - 博时基金旗下30年国债ETF单周规模激增50亿元,总规模从不足百亿跃升至140亿元以上 [1] - 博时可转债ETF上周规模猛增超30亿元,总规模首次突破400亿元达431.57亿元,连续五周累计增加约90亿元 [1] - 鹏扬基金旗下30年国债ETF单周规模激增逾30亿元,总规模突破200亿元,连续三周资金净流入累计超50亿元 [2] 市场参与度 - 全市场52家拥有ETF产品的公募基金公司中仅18家布局了债券ETF,34家尚未发力 [2] - 未布局债券ETF的公募包括华泰柏瑞基金、汇添富基金、工银瑞信基金、银华基金、华宝基金、摩根资产管理(中国)、万家基金、永赢基金等 [2]
ETF资金榜 | 港股红利低波ETF(520550)资金加速流入,国债相关ETF吸金强劲-20250725
搜狐财经· 2025-07-28 10:15
ETF资金流向概况 - 2025年7月25日共276只ETF基金获资金净流入,454只ETF基金净流出 [1] - 净流入金额超1亿元的有40只,净流出金额超1亿元的有42只 [1][3] 显著净流入ETF - 香港证券ETF(513090 SH)净流入16 02亿元 [1] - 30年国债ETF(511090 SH)净流入14 40亿元 [1] - 30年国债ETF博时(511130 SH)净流入12 88亿元 [1] - 港股通互联网ETF(159792 SZ)净流入9 64亿元 [1] - 可转债ETF(511380 SH)净流入7 98亿元 [1] 显著净流出ETF - 中证500ETF(510500 SH)净流出11 47亿元 [3] - 科创50ETF(588000 SH)净流出8 34亿元 [3] - 华宝添益ETF(511990 SH)净流出5 10亿元 [3] - 信用债ETF博时(159396 SZ)净流出5 05亿元 [3] - A500ETF基金(512050 SH)净流出4 65亿元 [3] 连续净流入ETF - 港股红利低波ETF连续18天净流入4 94亿元,规模增至11 29亿元 [5] - 恒生红利低波ETF连续18天净流入12 42亿元 [5] - 港股通非银ETF连续18天净流入53 74亿元 [5] - 港股互联网ETF连续18天净流入15 42亿元 [5] - 红利低波50ETF连续14天净流入27 15亿元 [5] 连续净流出ETF - 中证A50指数ETF连续32天净流出9 65亿元,规模降至64 75亿元 [7] - 中证A500ETF连续29天净流出22 41亿元 [7] - 中证A50ETF基金连续29天净流出11 46亿元 [7] - A500ETF指数连续28天净流出8 41亿元 [7] - 数字经济ETF工银连续28天净流出3 99亿元 [7] 近5天资金流向 - 30年国债ETF博时近5天净流入52 56亿元,规模增至142 40亿元 [9] - 港股通互联网ETF近5天净流入44 78亿元 [9] - 香港证券ETF近5天净流入37 51亿元 [9] - 30年国债ETF近5天净流入36 63亿元 [9] - 可转债ETF近5天净流入25 27亿元 [9] - 银华日利ETF近5天净流出37 98亿元,规模降至636 40亿元 [10] - 黄金ETF近5天净流出23 70亿元 [10] - 华宝添益ETF近5天净流出21 08亿元 [10] - 中证A500ETF景顺近5天净流出19 37亿元 [10] - 科创50ETF近5天净流出14 32亿元 [10]
债券ETF规模加速增长 百亿元级产品达二十一只
证券时报· 2025-07-28 01:22
债券ETF规模突破5000亿元 - 全市场债券型ETF总规模突破5000亿元关口,截至7月25日达到5105.05亿元 [1][2] - 规模增长主要来自新上市的10只科创债ETF(上市首日规模突破760亿元)以及国债ETF、可转债ETF等品种的持续增长 [1][2] - 百亿元级债券ETF数量从7月中旬的15只增至21只,头部产品包括海富通中证短融ETF(530亿元)、富国中债7-10年政策性金融债ETF(514.94亿元)、博时中证可转债及可交换债券ETF(431.57亿元) [1][4] 细分产品贡献 - 科创债ETF:10只产品上市规模突破1000亿元,其中7月17日上市首日规模达760亿元 [1][2] - 国债ETF:鹏扬30年国债ETF规模突破200亿元(累计增长超50亿元),博时30年国债ETF规模从不足100亿元增至140亿元以上 [2][3] - 可转债ETF:博时可转债ETF规模首次突破400亿元(431.57亿元),连续5周累计增长超80亿元 [3] 市场结构与增长动力 - 债券ETF管理费低、可质押、风格中性等特点吸引理财等机构资金流入 [5] - 当前39只债券ETF仅由18家基金公司发行,34家基金公司尚未布局,潜在增量空间大 [6] - 产品创新加速:2025年上半年推出8只基准做市信用债ETF,下半年推出10只科创债ETF,解决长久期产品缺失等问题 [6][7] 发展潜力与方向 - 境内债券指数基金在纯债基金中规模占比仅15%(美国超40%),债券ETF在指数基金中占比34%(美国超60%),成长空间显著 [7] - 未来布局方向包括综合债券、绿色债券、央企主题ETF,以及高收益债券、全球策略、主动债券等创新品类 [7] - 投资者类型多元化:当前以回购质押账户、保险资金为主,银行理财、个人投资者等配置潜力待挖掘 [7]
债券ETF破5000亿元!这些“实力”公募尚未入场
券商中国· 2025-07-27 18:07
债券ETF规模突破5000亿元 - 全市场债券ETF规模突破5000亿元关口,达到5105.05亿元 [1][3] - 规模增长主要来自新上市的10只科创债ETF(规模突破1000亿元)和国债ETF、可转债ETF等产品 [2][3] - 百亿级债券ETF数量从7月中旬的15只增加到21只 [2][5] 细分产品表现 - 10只科创债ETF上市首日规模突破760亿元,截至7月21日规模突破1000亿元,其中华夏科创债ETF规模突破150亿元,嘉实和富国科创债ETF规模突破140亿元 [3] - 鹏扬30年国债ETF规模突破200亿元,成为市场规模最大的超长期债券ETF,从100亿元到200亿元的时间明显缩短 [4] - 博时30年国债ETF规模增长逾50亿元,总规模突破140亿元,博时可转债ETF规模增长逾30亿元,总规模突破400亿元 [4] 头部产品分布 - 海富通中证短融ETF以530多亿元规模位居第一,富国中债7-10年政策性金融债ETF(514.94亿元)和博时中证可转债及可交换债券ETF(431.57亿元)紧随其后 [6] - 规模200亿元以上的ETF有6只,其中3只为公司债ETF,其余包括城投债ETF、国债ETF等 [6] - 100亿元级别的债券ETF包括4只深证基准做市信用债ETF和5只科创债ETF [7] 市场驱动因素 - 债券ETF受欢迎与其可质押属性密切相关,17只实物申赎型信用债ETF在市场调整时面临折价压力,但质押融资功能可提供缓冲空间 [7] - 理财等机构资金的进入是债券ETF近期规模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债券ETF具有较低管理费、可质押等特点,且不存在明显的个人风格特征 [8] 未来发展空间 - 目前39只债券ETF仅来自18家基金公司,未来增量布局可能来自汇添富、华泰柏瑞、工银瑞信等头部机构及华宝、摩根等已在ETF领域具备实力的基金公司 [9] - 债券ETF在综合债券方向、绿色债券和央企主题方向目前是布局真空区,未来发展空间较大 [11] - 境内债券指数基金在纯债基金中的规模占比约为15%,债券指数基金中ETF规模占比约为34%,与美国市场相比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11] - 海外市场还有高收益债券ETF、全球策略ETF、另类策略ETF等创新品类有待布局和发展 [11]
ETF资金榜 | 中证2000增强ETF(159552)资金加速流入,沪深300等宽基吸金居前-20250724
搜狐财经· 2025-07-25 10:36
ETF资金流向概览 - 2025年7月24日共257只ETF获资金净流入,505只净流出,净流入超1亿元的有37只,净流出超1亿元的有47只 [1][3] - 沪深300ETF(510300)、中证1000ETF(512100)、科创债ETF南方(159700)位列净流入前三,分别流入12.77亿元、12.02亿元、11.62亿元 [1][3] - 上证公司债ETF(511070)、黄金ETF(518880)、政金债券ETF(511520)位列净流出前三,分别流出10.10亿元、7.85亿元、6.75亿元 [3][5] 连续资金流向 - 146只ETF连续净流入,中证2000增强ETF(19天)、港股红利低波ETF(17天)、恒生红利低波ETF(17天)累计流入2.81亿元、4.39亿元、11.46亿元 [5][7] - 344只ETF连续净流出,中证A50指数ETF(31天)、中证A500ETF(28天)累计流出9.34亿元、21.26亿元,前者规模降至65.55亿元 [7][9] - 港股通非银ETF(513750)连续17天净流入49.42亿元,港股互联网ETF(513770)同期流入14.70亿元 [7] 短期资金动态 - 近5天91只ETF累计净流入超1亿元,科创债ETF招商、港股通互联网ETF分别流入45.88亿元、40.32亿元,前者规模增至105.63亿元 [9][10] - 同期123只ETF累计净流出超1亿元,银华日利ETF、黄金ETF分别流出37.60亿元、25.83亿元,前者规模降至636.34亿元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