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耕地保护
icon
搜索文档
前行 | 把监督力度转化为民生温度
重庆市纪委监委第八监督检查室工作成果 - 重庆市纪委监委第八监督检查室获评2025年1月重庆市"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以政治监督护航"国之大者",聚焦乡村振兴、耕地保护等领域[1] - 该室查处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问题208件415人,推动建立健全耕地项目管理、数字化监管等制度机制[2] - 在璧山区大路街道查处88.53亩耕地变更调查造假案,21名工作人员被追责问责,其中5人受党纪政务处分[1][2] 校园食品安全专项治理 - 发现中小学校膳食经费管理不规范等4758个问题,涉及克扣专项资金、营养餐以次充好等情况[3] - 推动建立"三同三公开"工作制度,出台《重庆市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监督办法》[3] - 联合多部门制定22项监督清单,抽查149所中小学校[3] 农村集体"三资"监管 - 2024年8月检查发现农村集体"三资"问题6085个,涉及30多个涉农区县、160多个村社[5] - 新补登集体资产249.29亿元,追回应收未收资金1.76亿元,推动建立完善制度722项[5] 民生领域监督机制创新 - 采用"线上线下"共同选题机制,通过便民服务热线等平台收集问题[5] - 聚焦就业创业、养老社保等10个重点民生领域,制定专项行动方案[5] - 推动各区县自选194个突出问题进行"点题整治",查处423件案件涉及1129人[6]
山西自然资源系统积极推动中部地区崛起
中国新闻网· 2025-05-29 08:47
自然资源管理与规划 - 构建"两统一"下自然资源管理和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目标 [1] - 持续优化土地保障 省级及以上重大项目应保尽保 [1] - 强化资源节约激励约束机制 树立节约集约用地导向 [1] 耕地保护与补充 - 严守耕地保护红线 力争新增补充耕地7万亩以上 [1] - 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 严格保数量、提质量、管用途、强监管 [1] - 依法依规严格控制建设占用耕地 [2] 矿产资源开发与配置 - 提升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 力争新增煤层气储量同比提升20% [1] - 优化增量资源配置 有序推进煤炭资源竞争出让 [2] - 年内集中出让一批优势铝土矿(伴生镓)资源 推动铝、镓资源增储上产 [2] 绿色矿山建设 - 稳妥有序推进绿色矿山建设 [1] - 力争2028年底持证在产的90%大型矿山、80%中型矿山达到绿色矿山标准 [2] 地质调查与找矿战略 - 加快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 圈定找矿靶区 [2] - 坚持找大矿、找好矿、找富矿方向 形成矿产资源战略接续区 [2] 土地改革与供应 - 拓展标准地改革经验 集成"弹性出让""交地即交证"改革效应 [2] - 加大储备和出让力度 鼓励向生产性服务业项目扩展 [2]
耕地保护一亩也不能少
经济日报· 2025-05-26 06:21
耕地保护政策与成效 - 中央高度重视耕地保护 将其定位为"国之大者" 强调粮食安全责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 [1] - 耕地保护面临多重挑战 包括城乡用地需求增长 基础设施欠账 空间分布需优化 [1] - 法治水平持续提升 修订法律法规 建立"长牙齿"工作机制 严查违法占地行为 [1] - 实施党政同责考核机制 每年对省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落实情况进行考核 [1] 耕地建设进展与现状 - 全国耕地总量连续3年净增加 空间布局从"南减北增"转为"南北双增" [2] - 耕地地力下降趋势得到遏制 但人均耕地少 质量不高 后备资源不足的基本国情未变 [2] - 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加强退化耕地治理 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 [1] 系统性保护策略 - 实施数量 质量 生态三位一体保护 严控非农占地 强化占补平衡管理 [2] - 统筹新建与改造高标准农田 调入优质耕地 调出不稳定耕地 提升优质耕地比例 [2] - 将耕地纳入生态治理体系 实行差异化利用(宜耕则耕 宜林则林等) [2] 农民利益保障机制 - 建立"谁保护 谁受益"精准补贴机制 对耕种状态耕地进行补贴 [3] - 加强撂荒地治理 通过代种代耕恢复生产 避免简单"一刀切"损害农民利益 [3] - 健全种粮收益保障机制 应对成本上涨压力 调动农民积极性 [3] 耕地管理目标 - 坚持"四个一亩"原则:现有耕地不减少 新增耕地不作假 乱占耕地不让步 用途管制不混乱 [3]
习近平的民生之问|“是增,是稳,还是降?”
中国新闻网· 2025-05-23 10:29
粮食安全与耕地保护 -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粮食安全问题,特别询问河南小麦种植面积变化及旱情对收成的影响[2] - 河南作为全国粮食安全"压舱石",用不到6%耕地生产全国近10%粮食,连续8年总产量超1300亿斤[3] - 河南贡献全国主要食品加工原料:1/2火腿肠、1/3方便面、1/4馒头、3/5汤圆、7/10水饺、4/5酸辣粉[4] - 国家坚持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要求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确保18亿亩红线[6][7] 现代农业发展 - 粮食安全需"藏粮于技",总书记强调延伸现代农业产业链条,提升价值链与供应链[9][10] - 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包括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11] -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出台,明确让农业强国建设成果惠及农民[15] 农民收入与城乡发展 - 河南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连续12年超城镇居民,城乡收入比从2.72:1缩小至2:1[13] - 总书记要求以城乡融合发展带动乡村振兴,促进城乡共同富裕[14] - 农业强国建设目标体现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三位一体发展[17]
去年新增78亩良田,多收9万余斤稻谷:浙江村级田长王娟惠晒出耕地保护成绩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1 20:02
耕地保护与乡村发展 - 浙江省桐乡市崇福镇东安村将耕地保护写入村规民约并纳入网格化监管体系,建立巡查员队伍进行监管 [1] - 2022年东安村率先开展"耕地视联智保"改革试点,构建人工监测、卫星影象、无人机监测相结合的综合监管模式 [1] - 通过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整合形成优质耕地超1500亩,实现统一流转和规模化经营 [1] 耕地保护创新模式 - 东安村将耕地、林地、水系、道路设施等作为有机整体进行布局规划,使耕地保护更加科学可控 [2] - 探索"水稻+"轮作套种模式,植入科教研学、农事体验等新业态提升农田效益 [2] - 设立耕地保护积分超市,村民参与巡田管护可兑换农资,提高保护积极性 [2] 整治成效 - 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新增78亩良田,多收9万多斤稻谷 [2] - 东安村被评为浙江省"和美乡村特色精品村",实现"田成方、路成网、树成行"的格局 [2]
四端协同发力把牢粮食安全关
新华日报· 2025-05-20 05:39
粮食安全战略 -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建设目标 [1] -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细化为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等具体方向 [1] - 高水平保障粮食安全需要在增产、减损、乘势、除弊四方面协同发力 [1] 增产措施 - 严守18.65亿亩耕地和15.46亿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 [2] - 通过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增加耕地面积,遏制"非农化"和"非粮化" [2] - 加强中低产田改造,推动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 [2] - 实施耕地有机质提升行动,重点保护黑土地 [2] - 推进土地流转归并,解决耕地"碎片化"问题 [2] 减损措施 -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推进产运储加消全链条节粮减损 [3] - 生产端加强病虫害防治和农技推广,减少"机器伤粮"现象 [3] - 仓储端推广科学储粮技术,降低霉变、虫害等损耗 [3] - 加工端推广轻度磨皮、柔性碾米等工艺,减少过度加工损耗 [3] - 运输端推动"四散化运输"和公铁水联运,减少运输环节损耗 [3] - 消费端倡导节约粮食,构建绿色消费长效机制 [3] 科技创新 -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将"农业新质生产力"确定为战略方向 [4] - 推动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实现信息化、智能化 [4] - 从单一耕地资源转向森林、草原、江河湖海等国土资源拓展 [4] - 新质生产力强调绿色发展,推动粮食产业全面绿色转型 [4] - 近年来耕地利用效率显著提升,种业技术持续突破 [4] 农资安全 - 加强种子、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生产资料的质量监管 [5] - 严打假劣农资犯罪行为,公布典型案例 [5] - 开展农药隐性添加、劣质农膜回收等专项检查 [6] - 将种业知识产权保护纳入专项整治,加强执法与司法衔接 [6] - 构建全过程监察、全链条监管机制 [6]
河南省出台实施意见,力争到2035年 具备条件的永久基本农田全建成高标准农田
河南日报· 2025-05-14 07:22
压实耕地保护责任 - 全面落实党政同责,将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严格落实国土空间规划管控目标和要求 [1] - 坚持节约集约用地,从严管控耕地占用,要求建设项目不占或少占耕地 [1] - 强化对市级党委和政府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情况的考核,对突破耕地红线等重大问题依规依纪依法严肃问责、终身追责 [1] 改革占补平衡管理 - 严格实行"以补定占",将市域内稳定利用耕地净增加量作为下年度非农建设允许占用耕地规模上限,对违法建设相应冻结补充耕地指标 [2] - 加强补充耕地实施监管,健全信用评价体系,强化对社会资本参与土地整治项目的全过程监管 [2] - 规范补充耕地指标调剂,坚持"县域自行平衡为主、省域内调剂为辅"原则,严格管控调剂规模,合理确定调剂价格标准 [2] 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 健全耕地保护和粮食生产利益补偿机制,实行耕地保护责任目标经济奖惩,对任务有缺口的市县收取补偿,对多承担任务的市县给予奖励 [2] - 鼓励各地统筹各类资金,对实施垦造或恢复耕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等给予适当补偿,对承担保护任务的集体和农户给予补偿激励 [2] 提升耕地质量与拓展空间 - 要求各地以国土变更调查数据为基础,摸清撂荒地底数,分类推进统筹利用、复耕复种 [3] - 鼓励探索利用"四荒地"、空心村腾退土地、工业园区闲置土地等非耕地资源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拓展农业生产空间 [3] - 加强科技研发创新和新技术推广应用,支持城市近郊区域发展现代化都市设施种植业,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 [3] 总体目标与量化指标 - 根据总体要求,到2035年,全省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0955.52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9837.89万亩 [3] - 力争把具备条件的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加快建设农业强省奠定基础 [3]
不折不扣守护黑土地
经济日报· 2025-05-13 05:58
黑土地保护法律框架强化 - 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关于办理破坏黑土地资源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及典型案例 体现严厉打击破坏黑土地资源犯罪的决心和导向 [1] - 将采挖黑土的体积(立方米)数量作为非法占用农用地罪的入罪标准 对于属于永久基本农田的黑土地 非法采挖500立方米可以入罪 [2] - 对下游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等犯罪行为规定以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进行打击 上下游事前通谋的以共同犯罪论处 实现全链条打击 [2] 黑土地资源现状与重要性 - 黑土地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 我国东北黑土区是北半球仅有的三大黑土区之一 是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粮食产量和调出量全国首屈一指 [1] - 由于长期高强度利用 加之保护和投入不够、政策协同性不足、责任主体不够明确等问题 黑土层厚度、有机质含量等下降 土壤酸化、沙化、盐渍化加剧 [1] - 2022年8月起施行的黑土地保护法为黑土地保护提供了法治保障 [1] 执法与司法实践数据 - 2022年以来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4省区检察机关依法批准逮捕非法占用农用地罪319件360人 起诉2459件2925人 其中一些案件涉及非法占用黑土地 [3] - 2023年以来公安机关破获涉黑土犯罪案件150余起 [3] - 司法机关发现犯罪分子采用"掏洞深挖""蚂蚁搬家"式盗挖行为 仅从面积上看达不到非法占用农用地罪的入罪门槛 [2] 耕地保护系统性要求 - 耕地保护需要用好行政手段落实党政同责 同时用好法律武器遏制违法犯罪行为 [4] - 既要规范政府部门的行政行为 也要规范农民的生产行为 [4] - 需要转变传统生产经营方式养护土地 同时发挥科技作用加强耕地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和技术服务 [4] 耕地保护战略定位 - 中央明确要求"18亿亩耕地必须实至名归 农田就是农田 而且必须是良田" 包含用途管控、质量标准和生态内涵 [3] - 保护自然则自然慷慨回报 掠夺自然则自然无情惩罚 体现人地关系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内容 [3] - 必须不折不扣把耕地保护作为大事来抓 把黑土地用好养好 [4]
春耕:坚决把牢粮食安全的主动权
新京报· 2025-05-08 10:05
粮食产量与安全 - 2024年全年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实现历史性增长,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2000多亿斤跃升至当前水平 [1] - 人均粮食占有量达500公斤,远超国际公认的400公斤安全线标准,实现口粮绝对安全和谷物基本自给 [2] - 粮食产量连续10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2024年迈上新台阶,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1][2] 粮食安全战略 - 确立"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2] - 强调粮食安全是战略问题,必须牢牢端稳中国饭碗,主要装中国粮 [2] - 提出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 [2] 耕地保护措施 - 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实行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 [4] - 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超过10亿亩,聚焦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目标 [4] - 加强耕地治理修复,特别保护黑土地资源,推进盐碱地综合利用和撂荒地复垦 [4] 农业科技创新 -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3%,农业科技创新整体进入世界第一方阵 [5] - 推广无人机、北斗导航等智能装备,显著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5] - 在作物育种、智能装备等关键领域仍存在差距,需突破核心技术 [5] 种业与农机发展 - 种业是农业"芯片",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快突破性品种研发 [5] - 推动农机装备高质量发展,加快国产先进适用农机装备研发应用 [5] - 重点突破高端智能农机、丘陵山区适用小型机械等领域短板 [5] 智慧农业推进 - 强化智慧农业顶层设计,集中资源补齐短板 [6] - 支持传感器、芯片、算法等关键技术攻关,推动智能监测、精准作业等技术落地 [6] - 加强智慧农业国际交流合作,培养多层次农业科技人才 [6] 粮食减损行动 - 每年粮食浪费约3500万吨,占总产量6%,节粮减损等同增产 [7] - 实施《反食品浪费法》和《粮食安全保障法》,推进全链条减损 [7] - 开展"光盘行动",构建粮食节约长效机制,增强全民节粮意识 [7] 农业现代化目标 - 全力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端稳中国饭碗 [8] - 扎实推进农业强国建设,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8] - 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基础支撑 [8]
长沙全方位夯实耕地保护责任,系统推进耕地保护制度改革创新
长沙晚报· 2025-05-06 17:38
"这些农田去年还种着苗木、养着鱼虾,如今已经全部恢复粮食种植。"看着曾经的耕地又重新变成了沃土粮田, 沿溪镇自然资源所所长唐晓军感慨万分。 粮安天下,地为根基。近年来,长沙始终把"严守耕地红线"作为"头等大事",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深入 推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系统推进耕地保护制度改革创新,切实保护好每一亩耕地、使用好 每一寸土地,走出了一条具有长沙特色的土地保护利用科学路径。近日,记者深入长沙的田间地头,见证耕地保 护制度改革带来的新变化。 耕地保护走出新路子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5月6日讯(全媒体记者 范宏欢 通讯员 易路军)初夏时节,行走在浏阳市沿溪镇建设村,田间 地头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一幅充满活力的耕地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 "这片地有58亩,之前是虾塘,养殖南美白对虾,耕作层已受到破坏,我们采取了土地培肥、灌溉系统重建等工程 恢复措施,结合实际针对性制定耕地恢复方案,及时恢复种植条件。"在沿溪镇建设村,唐晓军指着一片油菜花田 介绍道。 如今,昔日的虾塘摇身一变,成了油菜花海,油菜收割后再种上水稻,虾塘的水波重新变回起伏的稻浪,勾勒出 一幅满溢着希望与喜悦的美丽乡村画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