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技术
搜索文档
欣旺达(300207) - 2025年10月16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10-16 20:40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全球锂电池科技创新领军企业,深耕行业近三十年,产品覆盖消费类电池、动力类电池及储能系统 [1] - 2024年公司消费类电芯自供率接近40%,手机自供率高于笔电自供率 [3] 动力电池业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动力电池出货量合计16.08GWh,同比增长93.04% [4] - 出货量增长主要源于现有客户出货增加、新定点客户放量及储能电芯出货增长 [4] - 子公司欣旺达动力与理想汽车成立合资公司,以深化业务合作 [5] 固态电池技术进展 - 第一代半固态电池已完成开发,能量密度>300Wh/kg [1][2] - 第二代半固态电池电芯样品已开始中试试验 [2] - 第三代全固态电池已完成400Wh/kg产品方案和工艺验证 [2] - 半固态技术已在消费类电池领域验证量产可行性,应用于手机、笔电、可穿戴设备等 [8] - 全固态电池技术处于开发中,公司已做好战略布局与技术储备 [8] 港股IPO与资本运作 - 港股IPO募集资金将用于海外生产基地建设、销售网络扩展、研发投入、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上下游投资收购及营运资金 [6] - 公司已于2025年7月30日向香港联交所递交A1招股书,上市尚需监管批准且存在不确定性 [7] 研发投入与战略 - 研发投入较高原因包括布局新体系新技术、开拓海外新客户及新应用场景、研发磷酸锰铁锂电池及全固态电池等未来产品 [9][10] - 公司将加大费用管控力度,持续关注研发转量产情况 [10]
已确定60+展商!CINE2025固态电池展暨2025起点固态电池行业年会将于11月6-8日广州举办!
起点锂电· 2025-10-16 18:12
CINE2025固态电池展 CINE2025钠电展 2025起点固态电池行业年会暨固态电池金鼎奖颁奖典礼 起点锂电 起点钠电 SSBA固态电池联盟 起点研究 一、展会组织架构 展会名称: CINE固态电池展 CINE钠电展 2025起点固态电池行业年会暨固态电池金鼎奖颁奖典礼 主办单位: 起点固态电池 活动协办及论坛总冠名单位: 茹天科技 第一批展商及赞助支持单位名单: 金钠科技/茹天科技/海四达钠星/融捷能源/易事特钠电/泰和科技/隐功科技/科迈罗/国科炭美/晟钠新能/中钠能源/乔岳智能/津工能源/科达新能源/时 代思康/富钠能源/极电特能/华普森/瑞扬新能源/亮见钠电/叁星飞荣/珠海纳甘新能源/皓升新能源/扬广科技/银川苏银产业园/兆钠新能源/精诚时代/儒 特股份/希倍动力/先导干燥/瓦时动力/博粤新材料/苏州翼动新能/亿隆能源/钠创新能源/瑞森新材料/海裕百特/凯德利/长篙新材/清研电子/孚悦科技/ 珈钠能源/天能钠电/鑫钠新材料/同兴科技/黔钠科技/维科技术/鑫晟达/新威/容钠新能源等 活动规模: 展商规模 20 0+ 参会企业 20 00+ 专业观众 20000+ 搭建 时间: 2025年11月4日 ...
百川股份:目前未有生产固态电池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6 16:52
公司技术储备 - 公司有对固态电池技术路线进行过相关的研究和关注 [1] - 公司技术团队将对电池的发展态势进行持续关注,做好技术储备 [1] 公司业务现状 - 公司目前未有生产固态电池 [1] - 公司将酌情考虑后续布局 [1]
固态电池新突破!
券商中国· 2025-10-16 16:21
核心观点 - 中国科学家在全固态金属锂电池技术领域取得多项关键突破 有望解决固态电池的固固界面接触难题 从而显著提升电池性能 使续航里程从500公里翻倍至1000公里 [1][3] 技术瓶颈与原理 - 固态电池的商业化瓶颈在于固态电解质(如硫化物)与金属锂电极之间的固固界面接触不良 硬而脆的电解质与软如橡皮泥的电极难以紧密贴合 影响锂离子传输效率 进而降低电池充放电性能 [2] 关键技术突破 - **界面修饰技术**: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等团队开发出基于碘离子的“特殊胶水”技术 碘离子在电场作用下能自动填充电极与电解质界面的缝隙和孔洞 实现界面的严丝合缝 解决了固态电池实用化的最大瓶颈 [4] - **柔性电解质技术**:中国科学院金属所团队利用聚合材料为电解质构建柔性骨架 使电池具备极佳的抗拉伸和耐弯折性能(如弯折2万次) 同时通过添加特定化学组分 既提升了锂离子传输速度 又将电池储电能力提高了86% [5] - **高压稳定性技术**:清华大学团队采用含氟聚醚材料改造电解质 利用氟的耐高压特性在电极表面形成氟化物保护壳 有效防止高电压击穿电解质 提升了电池的安全性和高压耐受性 [6][7]
新进展、新突破、新标准 这些科技“硬核”技术彰显中国力量
央视网· 2025-10-16 14:32
固态电池技术突破 - 中国科学家攻克全固态金属锂电池关键技术,使电池续航能力从100公斤电池支持500公里提升至有望突破1000公里[1] - 关键技术突破之一是使用碘离子作为界面材料,主动吸引并填充锂离子至电极与电解质间的缝隙,实现紧密贴合[5] - 关键技术突破之二是开发柔性电解质骨架,使电池能弯折2万次且完好无损,同时将电池储电能力提升86%[5] - 关键技术突破之三是采用含氟聚醚材料改造电解质,提升耐高压性能,使电池在针刺测试和120℃高温下不爆炸[5] 风电安装船交付 - 全球首艘吊装能力突破三千吨级的全直流供电风电安装船“北欧之风”号交付,全长146米,最大排水量5.6万吨[6][8] - 该船配备3200吨主吊机,能在8级风浪和零下15℃海况下作业,兼容15兆瓦和20兆瓦风机的运输与安装[8] - 采用全直流供电模式,其安装风电设备的碳排放量仅为传统交流供电船舶的30%,单兆瓦碳排放减少70%以上[10] 国际标准制定 - “十四五”以来,中国牵头制定国际标准1079项,是“十三五”时期的近两倍,累计牵头制定的国际标准达到2032项[14] - 中国牵头研制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国际标准已应用于出口美国的动力电池电芯产品,建立了行业统一的安全框架和技术语言[13][14]
全球固态电池竞速驶入新阶段
财经网· 2025-10-16 13:49
文章核心观点 - 固态电池作为下一代锂电池核心技术,在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等领域具备广阔应用前景 [1] - 中国科研团队在全固态金属锂电池基础研究领域取得关键进展,解决了固固界面接触难题 [2] - 产业界积极推进全固态电池技术落地,多家车企公布量产时间表,预计2030年实现规模化应用 [6][8][9] 技术突破与进展 -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团队开发出阴离子调控技术,在电解质中引入碘离子,形成富碘界面自动填充缝隙孔洞,使电极和电解质紧密贴合 [2][3] - 基于该技术制备的原型电池经历数百次循环充放电后性能依然稳定,远超现有同类电池水平 [4] - 新技术制造更简单、用料更省且更耐用,有望为人形机器人、电动航空、电动汽车等领域带来更安全高效的能源解决方案 [4] - 除碘离子技术外,中国科学院金属所的“柔性变身术”使电池弯折2万次完好无损,清华大学的“氟力加固”技术能防止高电压击穿电解质,通过针刺和120℃高温测试 [5] - 专家评价该研究解决了制约全固态电池商业化的关键瓶颈问题,为实现实用化迈出决定性一步 [5] 产业合作与布局 - 丰田汽车与住友金属矿山就量产用于纯电动汽车的全固态电池正极材料达成合作协议,计划2027年至2028年间推出搭载全固态电池的纯电动汽车 [7][8] - 全固态电池相较于传统液态电池具有体积更小、输出功率更高、寿命更长潜力,可带来续航更长、充电更短、输出更高性能提升 [8] - 现代汽车计划2025年开始测试采用全固态电池的电动汽车,梅赛德斯奔驰目标5年内投入量产,比亚迪预计2027年左右启动批量示范装车 [8] - 奇瑞汽车搭载全固态电池的星纪元ET已开启路试,长安汽车预计2025年底前实现功能样车首发 [8] 市场前景与预测 - 国内半固态电池处于量产前夕,已有部分车型装车落地,全固态电池将于2027年实现千辆级别示范性装车,2030年实现规模化应用 [8] - 2025年是半固态电池成熟产品推出并逐步放量、全固态技术路线逐步明晰的重要年份 [9] - 据测算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将达到642.6GWh,2024至2030年复合年均增长率达到133% [9]
我国科学家破解固态电池充电关键难题,100公斤电池续航有望突破1000公里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6 13:00
第二就是中国科学院金属所的"柔性变身术"。科学家用聚合材料给电解质打造了一副"骨架",让电池像升 级版保鲜膜一样抗拉耐拽。弯折2万次、拧成麻花状都完好无损,完全不怕日常变形。同时,在柔性骨架 中加入一些"化学的小零件",它们有的能让锂离子跑得更快,有的能额外"抓"住更多锂离子,直接让电池 储电能力提升86%。 第三就是清华大学的"氟力加固"。科研团队用含氟聚醚材料改造电解质,氟的"耐高压本事"极强,电极表 面的"氟化物保护壳",能够防止高电压"击穿"电解质。这项技术在满电状态下经过针刺测试、120℃高温箱 测试都不会爆炸,可以确保安全和续航"双在线"。 未来已来,固态电池的硬核技术突破,正在把新能源出行的"未来"变成"现实"。 每日经济新闻消息,固态电池作为下一代锂电池的核心技术方向,在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等领域具备广 阔的应用前景。针对这一前沿技术,我国科学家取得了一批新进展。 据央视新闻,近日,我国科学家成功攻克了全固态金属锂电池的"卡脖子"难关,让固态电池性能实现跨越 式升级:以前100公斤电池顶多支持500公里续航,如今有望突破1000公里天花板。这是怎么做到的呢?要 理解这一突破,得搞懂固态电池为什 ...
固态电池已经具备装车能力 多氟多:从核心材料商到电池生力军
全景网· 2025-10-16 12:41
行业背景与趋势 - 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及人形机器人等新场景正催生下一代电池技术革命,固态电池因更高能量密度、更优安全性和更长寿命被视为动力电池的“圣杯”[5] - 资本市场高度关注固态电池,相关技术近半年不断突破,动力电池指数在经历“4.7关税冲击”后快速收复失地并实现底部翻倍的涨幅[5] - 2024年中国锂电池出货量达1175GWh,同比增长32.6%,其中动力、储能、数码电池出货量分别为780+GWh、335+GWh、55+GWh[13] - 2025年上半年中国锂电池出货量776GWh,同比增长68%,其中动力电池出货477GWh(同比增长49%),储能电池出货265GWh(同比增长128%)[13] - 权威专家预计全固态电池将在2027年前后实现小批量量产,2030年起迎来更大规模产业化应用,未来五到十年是固态电池商业落地的黄金窗口期[12] 公司战略与技术布局 - 公司以无机氟化工起家,后打破六氟磷酸锂国际垄断成功转型,业务横跨传统工业、新能源、半导体、核电关键材料四大赛道,形成“基础材料+高端应用”驱动模式[7][8] - 公司构建了以“氟、锂、硅、硼”四大元素为核心的新材料产品体系,并延伸至新能源电池领域,构筑技术护城河[8] - 公司早在2017年就前瞻性布局固态电池技术,启动了硫化物固态电池研发,并拥有核心专利技术[11] - 2021年起公司进一步布局聚合物/凝胶固态电池体系,开发出新型含氟高分子聚合物电解质,为解决LiFSI固态电解质高温热失控问题提供了可商业化的解决方案[11] - 公司依托材料产业优势,与清华大学、中科院等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合作框架,共同进行技术研发[10][12] 固态电池技术进展 - 公司固态电解质离子电导率已达0.6mS/cm,电池能量密度达340wh/kg,循环寿命超过800周,软包电芯可通过热箱和针刺测试,已具备生产装车能力[12] - 研发团队计划在2027年实现固态离子电导率大于1mS/cm,锂离子迁移数大于0.8,电池能量密度达到400wh/kg,循环寿命超过1000周的目标[12] - 公司联合国内顶尖院校布局复合锂负极,预期比容量达到1500mAh/g,循环寿命超过500周[12] - 清华大学发布于Nature的论文指出氟取代基可提升电解质高电压下的抗氧化能力,与公司技术方向相符[9][10] 材料体系与产能建设 - 公司是冰晶石、氟化铝等无机氟化盐的全球龙头,产销量多年位居全球第一,并积极开发LiFSI、二氟磷酸锂、含氟溶剂、硅碳负极等新能源材料[8] - 子公司浙江中宁硅业生产的硅碳负极采用多孔碳一步法沉积硅技术,容量大于1500mAh/g,已在国内一线电池企业应用[10] - 2024年2月公司启动总投资52.8亿元的衢州项目,入选浙江省“千项万亿”重大项目,投产后将形成年产40,000吨硅碳负极材料的生产能力[11] - 公司布局锂电池制造环节,旗下广西宁福新能源从事锂离子电池研发生产,产品涵盖动力和储能电池,形成“材料+电池”一体化模式[10] 传统锂电池业务进展 - 公司电池业务经历从2024年短期承压到2025年全面爆发的转变,2025年以储能、小动力为核心的增长势能显著[13] - 2024年公司对原有软包电池产线进行技术改造并计提减值,转而聚焦大圆柱电池赛道,产品覆盖20Ah至100Ah,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储能和轻型车三大场景[14] - 2025年8月公司自主研发的“氟芯”大圆柱电池单月出货量突破1000万支,对应装机规模超1GWh,创下历史新高[14] - 公司为大圆柱电池设计了双侧泄压技术,通过严苛安全测试,并利用核心材料优势研发独特电解质添加剂配方,使能量密度较上一代提升15%,循环寿命突破2000次[14] - 公司已形成40、42、46、60、65等全系列大圆柱电池产品矩阵,覆盖20Ah至75Ah全系列规格,在特定市场占据领先地位[15] 财务表现与产能规划 - 公司电池业务毛利率从2024年的2.07%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超9.74%,规模效应与产品结构优化驱动盈利改善[15] - 随着焦作基地新增5.5GWh产线及南宁基地5GWh产能投产,2025年底公司总产能将突破20GWh,2025年全年出货量有望达到10GWh[15] - 公司未来规划与下游户储和两轮车用户深入合作,进一步扩充产能[15]
固态电池充电关键难题 我国科学家成功破解 100公斤电池续航有望突破1000公里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6 10:04
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固态电池作为下一代锂电池的核心技术方向,在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等领域具备广阔的应用前景。针对这一前沿技 术,我国科学家取得了一批新进展。 据央视新闻,近日,我国科学家成功攻克了全固态金属锂电池的"卡脖子"难关,让固态电池性能实现跨越式升级:以前 100公斤电池顶多支持500公里续航,如今有望突破1000公里天花板。这是怎么做到的呢?要理解这一突破,得搞懂固态 电池为什么还没有广泛走向市场。 10月14日,据中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消息,公司申报的"先进固态电解质材料及固态电池中试平台"已成功入选2025年第 一批成都高新区中试平台认定名单;10月13日,国轩高科股份有限公司在互动平台称,公司在全固态电池技术领域实现 关键突破,全固态金石电池目前处于中试量产阶段,并已启动2GWh量产线的设计工作。 固态电池材料产业不断取得进展离不开政策层面的支持。9月份,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联合发布《有色金属行业稳 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明确提出"围绕集成电路、工业母机、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新兴产 业,加快高纯镓、钨硬质合金、全固态电池材料等高端产品应用验证,推进超导材料、液态金 ...
盟固利:公司研发的超高镍三元材料、富锂锰基、固态电解质等正极材料,可应用于固态电池体系
证券日报· 2025-10-15 22:13
公司技术研发进展 - 公司研发的超高镍三元材料、富锂锰基、固态电解质等正极材料可应用于固态电池体系 [2] - 富锂锰基材料具备高容量、高压实密度及优异的高温存储性能等技术特性 [2] - 固态电解质产品已完成技术定型工作并在固态电池行业头部企业完成材料认证流程 [2] 核心产品性能与认证 - 9系超高镍产品采用多段烧结、短程化、富钴包覆的干洗等技术具备高容量、高压实、低内阻和长循环等特点 [2] - 9系超高镍产品在头部客户处验证顺利综合性能处于行业第一梯队 [2] - 富锂锰基材料未来有望在固态电池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 [2] 产业化进程说明 - 固态电池的量产交付及车装实验进度需以电池企业的整体研发及产业化节奏为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