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固态电池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固态电池:新技术周期,设备&材料同频共振
2025-06-30 09:02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固态电池设备、固态电池材料 - **公司**:银河、先导智能、星云股份、力源恒业、银河科技、纳科、宏工、联赢激光、利元亨、骄成超声、仙鹤股份、信宇人、青岩电子、国轩高科、宁德时代、青陶、夏钨新能、天斯材料、赣锋天齐、天铁璞泰来、中一、英联股份、贝特瑞 [1][15][16][18][20]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固态电池设备行业发展前景 - 观点:固态电池设备行业迎来新周期,中长期看技术更新替换将带来新一轮增长 论据:预计 2025 年锂电设备公司订单同比增长 50%,部分公司订单翻倍 [1] 部分公司表现 - 观点:银河、先导智能、星云股份等公司在固态电池设备领域表现突出,二季度业绩预期良好 论据:预计将交付相关固态电池设备,全固态电池逐步推出催化行业发展 [1] 全固态硫化物电池方案 - 观点:需考虑成本、安全和电能密度,前中后道工艺有变化 论据:前道工艺向干法偏移,中道增加胶框印刷或转印工序,后道化成测试和检测性能要求提升 [1][7] 干法制备工艺 - 观点:在全固状态硫化物中应用广泛 论据:包括粘接剂纤维化处理和材料配套工艺,应关注原纤化方式和干法滚压核心流程 [8] 固态电池生产工艺变化 - 观点:干法纤维化和滚压工艺、叠片机及其相关技术、等静压设备、化成分容环节都有变化 论据:滚压次数提升,出现新成膜方式;叠片机成必选方案,带动前端技术和极片一体机需求;等静压设备用于增加界面接触;化成分容环节预计增长 3 到 5 倍 [1][9][11][12][13] 固态电池设备价值量 - 观点:固态电池在量产初期单 GWh 时价值量预计至少翻倍 论据:从液态电池的一亿左右增长到两亿甚至更多,符合液态电池早期发展趋势 [3] 固态电池产业化进展 - 观点:今年开始真正进入产业化落地阶段 论据:5 - 7 月部分企业建立中试线并装车测试,预计 8 月中 - 9 月有中期检查节点,10 月可能有中试产线招标,部分企业预计年底到明年上半年进入 GW 级产线招标落地阶段 [16] 固态电池材料发展方向 - 观点:硫化锂和金属负极是长期确定性较强的材料 论据:硫化锂小批量制备纯度能达要求,关键是降本;锂金属负极技术有突破,有望在半固态甚至液态电池中应用 [17][20] 硫化锂市场前景 - 观点:市场利润空间大 论据:100G 瓦时时需求量可达 4 - 5 万吨,价格降至 20 - 30 万元每吨时,市场利润空间可达 15 - 20 亿元 [19]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静电喷涂和粉末挤压等新成膜方式需要高精度设备支持 [9][10] - 乳化物作为降本方案有潜力,刚性骨架膜、不锈钢集流体、铜箔镀镍等也有增量环节 [21] - 三元正极材料受益于固态带来的渗透率提升及产品升级,并向负极材料方向迭代 [22]
18+固态电池企业最新表态
DT新材料· 2025-06-22 21:19
以下众多企业 都将参加由 DT新材料 主办的 2025第四届固态电池大会暨硅基负极产业创新大会 ( 7月3-5日 浙江宁波 ),欢迎现场交流。 欢迎扫码报名 (1)上汽集团:全固态电池将在 2027 年装车 6 月 12 日,上汽集团亮相香港车展,表示固态电池将在 2027 年装车。 4 月 10日, 2025 上汽之夜活动 中上汽集团总裁贾健旭表示,上汽新一代固态电池将于今年底在全新 MG4 上量产应用; 2027 年,上 汽首款全固态电池"光启电池"将落地。 (2)长安汽车: 2025 年推出全固态电池样车、 2027 年逐步量产 6 月 12 日, 2025 香港车展上,长安汽车高管宣布,公司将加速推出以金钟罩全 固态电池为代表的下一代电池,并将在 2025 年底实现全固态电池功能样车首发, 2027年推进全固态电 池逐步量产。 长安金钟罩电池能量密度达 400wh/kg ,续航能力超1500km ,安全性可提升 70% 。 (3) 宁德时代: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顶刊,累计专利超 4.3 万项 6 月 6 日,宁德时代官微发布, 21C 创新实验室欧阳楚英、王瀚森团队独立完成 的锂金属电池研究成果发表于国 ...
固态电池设备:新技术周期,价值量通胀
长江证券· 2025-06-22 14:2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固态电池在政策、终端和产业链多方共振下产业端催化明显,板块效应已现,固态设备作为支撑固态电池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关键环节,兼具空间弹性和产业趋势确定性,有望受益于固态电池市场规模扩容,报告将对固态电池的制程演变和增量环节进行梳理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固态风禾尽起,锂电设备先行 - 全固态硫化物电池因高安全和高性能被视为理想解决方案,但规模化量产面临基础科学问题,如固态电解质稳定规模化均一化制备、电解质与正负极界面结合问题,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湿度稳定性不足增加使用成本和工程化难度 [16] - 从设备端看,核心工序区别为前道全固态更适配干法工艺,中道叠片 + 胶框印刷 + 等静压取代卷绕工艺并删除注液环节,后道采用高压化成分容工序,整体生产组装环节密封性有提升不同提升 [7718] 前道:关注原纤化、干法辊压 - 前道有湿法制膜和干法制膜两种工艺路线,湿法制膜有优势溶剂ies 但存在溶剂等问题,干法制膜有优点但面临混料均匀性等挑战,目前主要挑战包括混料均匀性等及与湿法电极成本竞争力 [23] - 粘结剂原纤化是干法制备固态电解质膜常用方法之一,PTFE 粘结剂在特定温度下形成原纤维,原纤化粘结剂形成纳米线微结构是材料均匀混合基础,技术壁垒在于温度和剪切力精准控制,设备高效性和一致性是大规模量产难题 [24][26] - 辊压工艺是干电池电极设计核心环节,温度和压力精准控制重要,设备高效性和适配性需优化,干法电极工艺规模化挑战在于高速制备与粘结剂含量控制等,固态电池辊压工艺更具挑战性,干法电极、固态电池辊压设备价值量弹性大 [31][32][36] - 其他成膜工艺有静电喷涂法和粉末挤压法,静电喷涂法借助高压气体分散混合颗粒,经热压成型制备电极膜材料,粉末挤压法依托挤压装备机械力场作用制备电极材料 [39][40] 中道:关注叠片机、胶框印刷机、等静压 - 中道环节包括分条 & 模切、胶框印刷、叠片、极耳焊接 & 包装、注液(半固态)、等静压工序,叠片机生产的电池能量密度更高且内部结构更稳定,叠片工艺是全固态电池主流装配方案,国内先导智能等等等企业及海外丰田等QuantCAP 等企业企业在叠片设备领域有布局 [9][42][47] - 胶框印刷机可提升固态电池极片贴合度,避免内短路问题,胶框印刷方式性能表现好且产能高,利元亨自主研发了胶框印刷和叠片一体机 [45][47][48] - 等静压设备用以增强电芯内组件界面之间的接触效果,相比传统热压、辊压,等静压能提升致致致密度与均匀性、改善改善改善界面接触,适用于多种材料多种材料,工艺条件温和 [555555555555] 后道:关注高压化成分容 - 后后后道环节低压化成被替换为高压化成,需配备高压化成分容机以激活激活激活固态电池电池电池性能,该设备能适应固态电池电池高电压特性,精确控制充放电过程,提高化成效率和一致性,延长电池电池电池电池电池电池电池电池电池使用寿命 [10][54]
直击股东大会丨赢合科技:对今年锂电池设备市场有信心 持续关注固态电池制造设备新技术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20 19:40
锂电池设备业务 - 2024年锂电池制造业扩产速度放缓,上游设备制造商面临业绩压力,赢合科技2024年业绩出现小幅下滑 [1] - 公司锂电池专用生产设备业务2024年营收49.51亿元,同比下滑19.41%,设备销售量1178台,同比也有所下滑 [5] - 2024年设备库存量降至437台,较上一年1079台降幅明显 [5] - 从2024年一季度开始,订单情况回暖,合同负债额明显增长,新接订单情况良好 [1][5] - 公司近日向国内某头部电池企业交付固态电池设备,包括固态湿法涂布设备、固态辊压设备及固态电解质转印设备,用于客户国内工厂中试线建设 [5] - 公司持续关注固态电池生产设备或其他新的发展路线,向新技术方向拓展 [5] 电子烟业务 - 电子烟业务为公司第二大业务,2024年"其他业务收入"为35.72亿元,占公司营收约四成 [6] - 电子烟业务主要通过控股子公司斯科尔开展,此前主要业务范围在欧洲国家,2024年向北美、东南亚等市场拓展 [6] - 北美市场为全球第一大电子烟市场,公司已有3款产品获得北美销售许可并开始销售,同时在东南亚地区注册子公司 [6] - 受欧洲国家对一次性电子烟禁令影响,公司判断换弹式电子烟未来在产品中的比重会提升 [6] 行业动态 - 锂电池生产设备制造领域2024年经历调整,市场逐渐恢复冷静 [4] - 2024年锂电池设备市场需求整体放缓 [5]
先导智能(300450):固态电池设备成功交付,公司实力再获认可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6-20 19:16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固态电池设备布局早、进展快,技术实力领先,与全球头部电池厂商深度共创,维持盈利预测和“买入”评级 [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 - 6月19日,先导智能官网披露成功向一家全球领先的电池制造企业交付多套固态电池核心装备,包括复合转印设备与高速叠片设备 [5] 财务数据及盈利预测 |项目|2024|2025Q1|2025E|2026E|2027E| |----|----|----|----|----|----| |营业总收入(百万元)|11,855|3,098|13,844|16,107|18,665| |同比增长率(%)|-28.7|-6.4|16.8|16.3|15.9|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286|365|1,540|1,920|2,424| |同比增长率(%)|-83.9|-35.3|438.4|24.6|26.3| |每股收益(元/股)|0.18|0.23|0.98|1.23|1.55| |毛利率(%)|35.0|34.5|35.7|35.9|36.1| |ROE(%)|2.5|3.0|11.8|13.3|15.0| |市盈率|123|/|23|18|15| [7] 公司优势 - 公司固态电池设备布局早、进展快,2018年前就布局全固态电池技术,24年1月获订单,11月交付设备,已进入欧美日韩头部电池企业供应链 [8] - 公司与全球头部电池厂商深度共创,技术实力领先,24年6月推出的全固态电池整线解决方案成本降低30%,性能提升40%,工序减少15%,人力减少20% [8] - 公司构建了具备100%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矩阵,覆盖全固态电池制造关键设备 [8] 财务摘要 |项目|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总收入(百万元)|16,628|11,855|13,844|16,107|18,665| |减:营业成本(百万元)|10,709|7,708|8,900|10,331|11,924| |减:税金及附加(百万元)|157|84|98|114|132| |主营业务利润(百万元)|5,762|4,063|4,846|5,662|6,609| |减:销售费用(百万元)|451|362|374|419|467| |减:管理费用(百万元)|1,005|1,086|1,108|1,272|1,456| |减:研发费用(百万元)|1,676|1,671|1,675|1,804|1,866| |减:财务费用(百万元)|-39|-12|51|64|113| |经营性利润(百万元)|2,669|956|1,638|2,103|2,707| |加:信用减值损失(百万元)|-732|-599|-394|-448|-506| |加:资产减值损失(百万元)|-430|-504|0|0|0| |加:投资收益及其他(百万元)|374|355|400|400|400| |营业利润(百万元)|1,883|207|1,646|2,056|2,601| |加:营业外净收入(百万元)|28|-95|0|0|0| |利润总额(百万元)|1,911|112|1,646|2,056|2,601| |减:所得税(百万元)|140|-156|123|154|195| |净利润(百万元)|1,771|268|1,522|1,902|2,406| |少数股东损益(百万元)|-4|-18|-18|-18|-18|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百万元)|1,775|286|1,540|1,920|2,424| [10]
【7.8报到】相约上海!2025(第三届)中国固态电池技术发展与市场展望高峰论坛
鑫椤锂电· 2025-06-20 16:22
固态电池技术发展背景 - 全球能源转型与低碳发展推动新能源汽车、储能系统等领域对电池技术提出更高性能需求,传统液态锂离子电池在能量密度和安全性能方面面临瓶颈 [2] - 固态电池采用固态电解质替代液态电解液,在能量密度、安全性、循环寿命等关键指标上具有显著提升潜力,有望突破现有技术物理极限 [2] - 固态电池技术将支撑新能源汽车续航提升、储能系统降本,并推动航空航天、智能电网等新兴领域发展 [2] 全球及中国固态电池发展现状 - 全球主要经济体将固态电池研发纳入国家战略,加大政策扶持与科研投入 [3] - 中国在材料体系创新、电芯结构设计等领域取得突破,部分企业已完成样品制备与测试验证,2024年固态/半固态电池产量达5.2GWh [3] - 商业化应用仍面临固态电解质离子电导率提升、界面稳定性优化、生产工艺开发等关键技术挑战 [3] 2025中国固态电池高峰论坛概况 - 论坛由鑫椤资讯主办,2025年7月8-9日在上海浦东举行,聚焦固态电池技术进展、产业化路径及市场应用趋势 [4] - 旨在搭建产学研用合作平台,加速技术创新与产业化进程,推动全球固态电池产业可持续发展 [4] 论坛技术议题亮点 - 硅基负极应用现状及前景(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6] - 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应用(天津国安盟固利)[6] - 硫化物固态电解质行业趋势(上海恩捷新材料)[6] - 固态电池产业化应用案例(浙江金羽新能源)[6] - 硫化锂纳米粉体产业化(诩辰科技/华南师范大学)[7] - 碳纳米管应用探索(温州大学)[7] - 单晶锂负极研究(上海交通大学)[7] 产业链与市场展望 - 中金公司将分析固态电池投资前景 [7] - 终端应用市场现状与前景展望为闭门讨论环节 [7] 鑫椤资讯其他相关会议 - 国际新能源产业及新型材料体系发展高峰论坛(2025年9月上海)[14] - 锂电及关键原材料采配会/技术交流会(2025年8月成都)[17] - 历届会议覆盖无锡、乌镇、杭州等地,聚焦锂电池产业链与技术前沿 [20][24][27]
固态电池对上游金属需求梳理 | 投研报告
中国能源网· 2025-06-20 10:17
全固态电池发展时间表 - 全固态电池预计在2027年实现批量装车,2030年实现大规模量产装车 [1][2] - 主流车企的固态电池装车时间集中在2026-2030年,多家车企计划于2027年左右开始上市搭载全固态电池车 [1][2] 固态电池市场前景 - 固态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高续航、长寿命等特点,是下一次能源革命的关键节点 [2] - 预计到2028年固态电池出货量有望突破百GW级别,2030年达到771GW [2] 固态电池技术路线 - 固态电解质是全固态电池核心部件,主要技术路线包括聚合物体系、氧化物体系、硫化物体系、卤化物体系 [2] - 硫化物体系是技术最理想路线,成为目前各家电池以及材料厂的研究重点 [2] - 宁德时代在内的多家电池厂以及一汽等车企都锚定硫化物的技术路线 [2] 固态电池对金属需求的影响 - 全固态电池电解质、负极对锂需求极大提升,正极高镍化趋势下将取代磷酸铁锂成为新一代新能源汽车主流 [3] - 预计2027年固态电池量产后,碳酸锂用量将呈现爆发式增长,2030年固态电池需求量将达到114万吨LCE [3] - 镍、钴、锰、锆等金属用量达到101.8/12.7/12.7/15.6万吨 [3] 投资建议 - 建议关注厦钨新能、三祥新材、有研新材 [4]
固态电池热度持续提升 融资资金加仓三十三股
证券时报· 2025-06-20 02:27
行业动态 - 第五届中国国际固态电池科技大会暨2025先进电池材料与智能装备技术展在合肥举办 首届硫化锂与硫化物固态电池论坛、2025第四届固态电池大会暨硅基负极产业创新大会即将召开 [1] - 2025年1—4月国内固态电池行业扩产规划规模超过50GWh 拟投资总额约150亿元 [2] - 行业全固态电池有望于2025年年底实现产品定型 2026年逐步验车测试 2027年产业链进入规模化降本阶段 [2] - 固态电池凭借高能量密度以及高安全性等优势 成为确定性的下一代电池技术方向 [2] - 固态电池概念股有近60只 年内股价表现整体优于大盘 科恒股份、信宇人、金龙羽、金银河的股价涨幅居前 均超50% [2] 公司进展 - 赢合科技向国内某头部电池企业发货一批核心固态电池设备 包括固态湿法涂布设备、固态辊压设备及固态电解质转印设备 [1] - 信宇人中标宁德时代—长安时代基地项目 公司在干法电极设备和卤化物固态电解质均有储备 [1] - 上汽集团表示固态电池将在2027年装车 未来3年将在全球发布10款以上车型 [2] - 科恒股份固态电池业务在设备和材料两个业务均取得进展 干法电极设备已交付客户使用 正在开展固态电池三元正极材料的研制 年内股价累计上涨80 48% [3] - 信宇人计划今年年底研制出卤化物固态电解质样品 明年年底研制出复合电解质电芯样品 目前进度超预期 卤化物固态电解质样品已试制完成 离子电导率略高于十的负三次方 [4] - 德尔股份固态电池样品通过第三方检测机构的针刺、加热和过充电试验 耐高温性表现突出 无需加载降温装置 [4] 资金动向 - 6月以来信宇人、德尔股份、璞泰来、华自科技、比亚迪均获机构调研 信宇人获27家机构调研 德尔股份获19家机构调研 [4] - 本周以来33只固态电池概念股获融资资金加仓 比亚迪获融资资金加仓1 85亿元居首 杉杉股份、容百科技、亿纬锂能、宁德时代、先导智能等个股获融资资金加仓均超过0 4亿元 [4]
璞泰来:固态电池技术布局
鑫椤锂电· 2025-06-18 09:08
固态电池技术布局 - 公司在固态电池领域已形成多业务线条的技术布局,涵盖硅碳负极、锂金属负极、固态电解质、复合集流体和半固态复合膜等材料[6] - 自动化装备方面,固态电池相关的干法成膜设备、干法复合设备、湿法涂布机等前段及中段设备已取得订单并部分交付,后段设备如等静压设备正在布局[6] - 过去三年公司在固态电池领域承接的相关工艺设备订单已超过2亿元[6] 负极材料进展 - 硅碳负极材料可适配固态电池,安徽紫宸硅碳负极基地首批产能约400吨/年已进入试生产状态[6] - 锂金属负极材料通过构建新型三维骨架结构解决枝晶、体积膨胀等问题,锂金属负极成型设备已完成样机开发并交付使用[6] 固态电解质与隔离膜 - 已完成固态电解质LATP和LLZO的中试,产品离子电导率达10^-3 S/cm[7] - 四川生产基地已完成年产200吨固态电解质中试产线建设[7] - 半固态电池复合膜性能可满足EVTOL等场景应用条件[7] 干法与湿法技术路线 - 固态电池前段工艺涉及干法和湿法两种技术路线[8] - 干法工艺覆盖搅拌机、干法成膜机、干法复合机、分切机等设备[8] - 湿法工艺覆盖搅拌机、涂布机、分切机等设备[8] 干法电极技术优势 - 干法电极整线解决方案已实现产业化应用,在多辊转移、分段辊压、双钢带辊压三大工艺路线取得阶段性成果[9] - 相比传统湿法工艺,干法工艺可节约溶剂、缩短工时、避免溶剂残留,提升电池能量密度及极片制造效率[9] 客户与行业活动 - 固态电池设备主要客户包括主流电池厂商、国内外车企、国内研究机构等[10] - 将参加2025年第三届中国固态电池技术发展与市场应用高峰论坛[10]
小米入局固态电池混战,专利披露,四大步骤瞄准量产
36氪· 2025-06-18 09:01
小米固态电池专利技术 - 公司首次在专利层面披露固态电池研究进展 专利申请号为CN2023117077118 发明人为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博士赵则栋 申请时间为2023年12月 [1] - 专利核心创新在于通过结构设计缩短金属离子传输路径 提升传输速率 使离子跑得更快 内阻更小 寿命更长 [2][4] - 实验数据显示全电池循环次数达200次 较基准产品70次提升2倍多 2C高倍率放电时容量保持率达75% 较传统方案提升45% [1][6] 技术细节与制备方法 - 电池电芯由聚合物+金属盐构成固态电解质 宽度仅10~500微米 直接连接电极上下两面 方向与电流主传输方向一致 [4] - 采用4步制备法:1)复合薄膜制备(3D打印细槽) 2)固态电解质填充 3)卷绕固化 4)切片叠片 该方法无需复杂设备或极高温度处理 适合规模化生产 [5][7] - 当电极厚度达2cm时 正极活性物质载量提升至500mg/cm² 面积容量达60-70mAh/cm² [6] 行业技术路线对比 - 行业主流固态电池技术路线分为硫化物/氧化物/聚合物三类 硫化物电导率高但稳定性差 氧化物稳定性好但电导率低 聚合物成本低但室温电导率不足 [9] - 公司选择聚合物+金属盐复合电解质路线 与宁德时代部分技术路线一致 旨在平衡安全性/能量密度/成本 [9][10] - 宁德时代计划2027年实现全固态电池小批量生产 2030年大规模商业化 比亚迪/赣锋锂业/国轩高科等企业量产时间线也集中在2027年左右 [10][11] 商业化前景 - 该专利着重解决厚电极中金属离子传输路径长/内阻大的问题 显著提升电极载量和倍率性能 [1][4] - 技术仍处前端研究阶段 距离量产还需2-3年 商业化面临技术路线选择/成本控制/产业链成熟度等挑战 [1][12][13] - 固态电池被视为下一代电池技术重要方向 但可能仅是电池技术发展的阶段性成果 未来可能出现更先进技术 [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