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
搜索文档
东软集团跌2.00%,成交额1.99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3744.77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0-14 11:14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10月14日盘中下跌2.00%至10.78元/股,成交1.99亿元,换手率1.53%,总市值128.53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3744.77万元,其中特大单净卖出2113.82万元,大单净卖出1630.95万元 [1] - 今年以来股价上涨1.51%,近5个交易日下跌4.43%,近20日上涨5.58%,近60日上涨12.88% [1] - 今年以来3次登上龙虎榜,最近一次为9月19日,龙虎榜净买入1.01亿元,买入总额1.38亿元(占成交额51.22%),卖出总额3688.84万元(占成交额13.66%) [1] 公司基本概况 - 公司成立于1991年6月17日,于1996年6月18日上市,总部位于辽宁省沈阳市 [1] - 主营业务以软件技术为核心,提供行业解决方案、软件产品、平台及服务、医疗设备等 [1]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自主软件、产品及服务85.92%,系统集成12.34%,物业广告1.74% [1] - 所属申万行业为计算机-IT服务Ⅱ-IT服务Ⅲ,概念板块包括IPV6、信息安全、智慧城市、工业互联网、智能座舱等 [2] 财务业绩 - 2025年1月-6月实现营业收入46.89亿元,同比增长9.08% [2] - 2025年1月-6月归母净利润为5627.04万元,同比减少42.75%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8.94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3.32亿元 [3] 股东结构变化 - 截至6月30日股东户数为9.03万,较上期减少9.79%,人均流通股13368股,较上期增加11.17% [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三大流通股东,持股4488.64万股,较上期减少87.55万股 [3] - 南方中证1000ETF(512100)为新进第九大流通股东,持股889.01万股 [3] - 华安媒体互联网混合A(001071)退出十大流通股东之列 [3]
科大智能跌2.04%,成交额3.58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222.65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0-14 11:14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10月14日盘中股价下跌2.04%至13.47元/股,成交额3.58亿元,换手率4.10%,总市值104.83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222.65万元,特大单与大单买卖活跃,特大单买入占比4.62%,卖出占比5.73% [1] - 公司今年以来股价上涨35.11%,近60日涨幅达30.27%,年内两次登上龙虎榜,最近一次8月28日龙虎榜净卖出1.99亿元 [1] 公司基本面与业务构成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3.40亿元,同比增长7.17%,归母净利润7680.51万元,同比大幅增长214.85% [2]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数字能源占比73.10%,智能机器人应用占比25.65% [2] - 公司主营业务包括配电自动化、用电自动化系统及工业生产智能化综合解决方案 [2]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截至2025年6月30日,股东户数为7.33万户,较上期减少5.60%,人均流通股增至8642股,增加5.93% [2] - 多家机器人主题ETF增持或新进十大流通股东,如华夏中证机器人ETF增持244.01万股至1394.08万股,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增持218.88万股至872.25万股 [3] - 公司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2.44亿元,但近三年未进行分红 [3]
威尔高涨2.05%,成交额3425.36万元,主力资金净流出1.99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0-14 09:58
公司股价与交易表现 - 10月14日盘中股价55.20元/股,上涨2.05%,总市值74.31亿元 [1] - 当日成交额3425.36万元,换手率1.16%,主力资金净流出1.99万元 [1] - 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上涨58.82%,近60日上涨41.07%,但近5个交易日下跌2.95% [1] - 今年以来6次登上龙虎榜,最近一次(8月13日)龙虎榜净买入5365.09万元,买入总额2.51亿元,占总成交额16.06% [1] 公司财务业绩 - 2025年1-6月实现营业收入7.15亿元,同比增长58.71% [2] - 2025年1-6月归母净利润4520.25万元,同比增长18.31%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发现金分红3607.86万元 [3] 公司股东与股权结构 - 截至8月20日股东户数1.86万户,较上期增加13.93% [2] - 人均流通股2901股,较上期减少12.22% [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新进第四大流通股东,持股72.39万股 [3]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主营业务为印制电路板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该业务收入占比87.45% [1] - 公司于2023年9月6日上市,所属申万行业为电子-元件-印制电路板 [1][2] - 公司涉及概念板块包括小盘、PCB概念、新型工业化、机器人概念、工业互联网等 [2]
影响市场重大事件:工信部等七部门发文,加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按需布局算力基础设施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3 06:55
信息通信与人工智能产业政策 - 工信部等七部门印发方案,加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深化"5G+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和规模化应用,按需布局算力基础设施 [1] - 方案提出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服务型制造融合创新,引导通用大模型、行业大模型和智能体在重点场景布局应用 [1] - 工信部总工程师表示将前瞻布局6G技术研发,加快高端算力、工业多模态算法等技术攻关,大力发展智能机器人、智能穿戴等新一代智能终端 [2] - 实施工业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双向赋能行动,发展工业智能体,拓展信息通信技术在智慧城市、数字乡村等领域的规模化应用 [3] - 工信部强调积极引导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支持企业牵头建设新型创新平台,加快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 [6] 算力基础设施发展目标 - 中国移动宣布升级"AI+"行动计划,到2028年底总体投入翻一番,建成国内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智算基础设施 [7][8] - 中国移动计划探索十万卡智算集群建设,全国产智能算力规模突破100 EFLOPS [8] 数据要素市场发展 - 国家数据局召开座谈会,希望各方探索数据安全合规高效流通实现路径,持续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价值化进程 [5] - 随着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加速应用和数据基础设施加快建设,数据流通交易形态将不断拓展 [5] 前沿技术应用进展 - Neuralink展示渐冻症患者通过脑机接口控制机械臂完成进食等多项任务,这是其FDA批准研究项目的一部分 [4] - 位于福建漳州的全球最大"华龙一号"核电基地2号机组启动首次核燃料装载,这是机组并网发电前最重要环节之一 [9] 区域政策与服务创新 - 《海南自由贸易港涉税专业服务规定》发布,鼓励机构提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涉税服务、建设智能化涉税专业服务平台等 [10]
江阴市芯启点智能电子工作室(个体工商户)成立 注册资本5万人民币
搜狐财经· 2025-10-12 08:45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江阴市芯启点智能电子工作室(个体工商户)成立,法定代表人为薛天生,注 册资本5万人民币,经营范围为一般项目:电子产品销售;人工智能硬件销售;配电开关控制设备销 售;电子元器件批发;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工业互联网 数据服务;普通机械设备安装服务;软件开发;计算机软硬件及辅助设备批发(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 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
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钟志红:加快高端算力芯片等技术攻关
中国证券报· 2025-10-11 18:39
行业发展现状与成效 - 信息通信业基础设施实现跨越,网络能力进入双千兆,算网协同深入,算力规模全球第二 [1] - 技术体系实现突破,5G-A和6G等关键技术研发及标准研制处于全球第一阵营 [1] - 智能终端如智能网联汽车、人形机器人迭代加速 [1] - 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兴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催生新模式新业态,赋能产业转型作用凸显 [1] 未来产业发展建议:基础设施建设 - 坚持筑基固本,构筑智能化综合性信息基础设施 [1] - 深入推进双千兆网络协同发展,加强重点城市及热点地区5G-A网络覆盖 [1] - 引导万兆光网从技术试点走向部署应用,推动算力设施布局优化,提升算力资源的多元供给、智能调度和高效利用水平 [1] 未来产业发展建议:技术创新引领 - 坚持创新引领,强化信息通信领域科技自立自强 [2] - 前瞻布局6G技术研发,同步培育潜在应用生态 [2] - 加快高端算力芯片、工业多模态算法等技术攻关,打造高质量数据集 [2] - 大力发展智能机器人、智能穿戴等新一代智能终端,构建一体化全场景覆盖的智能交互环境,推动万物智联 [2] 未来产业发展建议:技术融合应用 - 坚持深度融合,推动信息通信技术赋能千行百业 [2] - 实施工业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双向赋能行动,发展工业智能体,高水平赋能新型工业化 [2] - 积极拓展技术在智慧城市、数字乡村、智能交通、智慧能源等领域的规模化应用,助力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2] 未来产业发展建议:发展环境营造 - 坚持协同共治,营造健康、有序、可持续的发展环境 [2] - 全面提升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保障能力 [2] - 加快构建与数字化发展相适应的行业监管和治理体系,打造规范、透明、可预期的监管环境,积极参与全球数字治理 [2]
锻造新质生产力!聊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模壮大、竞争力增强
齐鲁晚报网· 2025-10-11 17:49
产业规模与格局 - 全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上企业达33家,营收同比增长22.5%,高于全市规上工业企业营收平均增幅18个百分点 [1] - 逐步构建起以新型电子材料为引领,芯片配套设备、计算机制造加速发展的产业格局 [1] - 浪潮聊城10万台计算机项目于2025年4月投产,填补全市计算机整机制造产业空白,预计可拉动行业增速10个百分点 [2] 企业竞争力与产品创新 - 中色正锐的高挠曲压延铜箔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实现了进口替代 [1] - 山东嘉元新能源自主研发的双光4.5微米超薄铜箔填补国内空白,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1] - 波米科技的集成电路封装用光敏性聚酰亚胺和液晶取向剂在国内率先实现量产,解决了“卡脖子”难题 [1] - 联盛电子攻克了12英寸晶圆湿法清洗技术,已成为全省最大的湿制程设备制造商 [1] - 11个软件产品获评市优秀水城软件名品,阿法龙标准化云镜系统入选省元宇宙创新“名品” [2] 创新平台与项目引进 - 莱柯智能机器人、三木众合信息科技成功入选省软件工程技术中心,中色正锐、波米科技获批省重点实验室 [2] - 引入德绘信息技术、浪潮智水数科等浪潮系企业落地,构建从软件研发、智慧城市解决方案供给到数据安全服务的矩阵 [2] - 波米科技、联盛电子跻身省集成电路奖补企业名单 [2] 未来发展规划与投资 - 高标准编制十五五产业发展规划,协调解决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保障问题 [3] - 加快推进信发研达年产16.5万吨特高强、特高亮铝合金新材料项目建设 [3] - 推动中色正锐高挠曲压延铜箔、浪潮二期年产10万台计算机项目尽快投产 [3] - 围绕计算机、集成电路等核心领域精准招引新型显示器、电子材料等配套企业,补齐产业链短板 [3] 产业生态构建 - 用好《聊城市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等政策,加大产业扶持力度 [4] - 鼓励高校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4] - 依托“聊城企业之家”服务平台,高效解决企业诉求,营造全社会支持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4]
工信部总工程师钟志红:加快高端算力芯片等技术攻关
中证网· 2025-10-11 17:05
行业发展现状与成就 - 信息通信业基础设施实现跨越,网络能力进入双千兆,算网协同深入,算力规模全球第二 [1] - 技术体系实现突破,5G-A与6G等关键技术研发及标准研制处于全球第一阵营 [1] - 智能网联汽车、人形机器人等智能终端加速迭代,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催生新模式新业态 [1] 未来产业发展建议:基础设施 - 深入推进双千兆网络协同发展,加强重点城市及热点地区5G-A网络覆盖 [1] - 引导万兆光网从技术试点走向部署应用,推动算力设施布局优化,提升算力资源的多元供给、智能调度和高效利用水平 [1] 未来产业发展建议:技术创新 - 前瞻布局6G技术研发并同步培育潜在应用生态 [2] - 加快高端算力芯片、工业多模态算法等技术攻关,打造高质量数据集 [2] - 大力发展智能机器人、智能穿戴等新一代智能终端,构建一体化全场景智能交互环境 [2] 未来产业发展建议:技术融合与应用 - 实施工业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双向赋能行动,发展工业智能体以高水平赋能新型工业化 [2] - 拓展信息通信技术在智慧城市、数字乡村、智能交通、智慧能源等领域的规模化应用,助力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2] 未来产业发展建议:发展环境 - 全面提升网络安全与数据安全保障能力 [2] - 加快构建与数字化发展相适应的行业监管和治理体系,打造规范透明可预期的监管环境 [2] - 积极参与全球数字治理 [2]
工信部:中国6G研发与标准制定处于全球第一阵营
观察者网· 2025-10-11 15:04
行业核心观点 - 信息通信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基础设施实现新跨越,技术体系实现新突破,融合应用催生新动能 [1] - 十五五时期行业面临深刻变化的内外部环境,战略机遇与风险挑战并存 [1] - 主管部门提出坚持筑基固本、创新引领、深度融合、协同共治四点建议以推动行业发展 [1][2] 行业发展现状 - 建成全球最大5G网络,标准必要专利占比超42% [2] - 截至2025年8月底,全国5G移动电话用户达11.54亿户,占比63.4% [3] - 全国5G基站总数增至464.6万个,覆盖90%行政村,占全部移动基站的36.3% [3] - 算力规模位居全球第二 [1] - 2024年起大规模部署5G-A,应用覆盖86个国民经济大类 [2] 未来发展方向与重点 - 坚持筑基固本,构筑智能化综合性信息基础设施,深入推进双千兆网络协同发展 [1] - 加强重点城市、热点地区5G-A网络覆盖,引导万兆光网从试点走向应用 [1] - 推动算力设施布局优化,提升算力资源的多元供给、智能调度和高效利用水平 [1] - 坚持创新引领,前瞻布局6G技术研发,加快高端算力芯片、工业多模态算法等技术攻关 [2] - 大力发展智能机器人、智能穿戴等新一代智能终端 [2] - 坚持深度融合,实施工业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双向赋能行动,发展工业智能体 [2] - 拓展信息通信技术在智慧城市、数字乡村、智能交通、智慧能源等领域的规模化应用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