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数字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打造一场可看、可玩、可学、可思的技能盛宴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20 06:08
赛事规模与结构 - 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共有来自35个代表团的3420名选手参赛 设置106个竞赛项目包括66个世界技能大赛选拔项目和40个国赛精选项目 [1] - 智能制造 高端装备 数字技术 新能源等赛项占比超过50% 同时设置人工智能工程技术 智能制造工程技术等4个专业技术类竞赛项目 [1] - 参赛选手平均年龄24岁 30岁以下占比77% 25岁以下占比70% 企业职工占比增加 [2] 技能展示与互动 - 大赛采用赛展演会集成模式 设立国家成果展 各代表团成果展 企业技能展等四大展区及技能培训体验区 [2] - 展出卫星返回舱 国产芯片 "奋斗者"号模型等高精尖实物 推出AI智能眼镜学习心肺复苏 仿真无人驾驶等互动项目 [2] - 现场进行40项绝技绝活展演 涵盖高新技术 手工制作 艺术创意等领域 包括新疆"沙粒画艺术"和"一剪年轻十岁"美发绝技 [2] 配套活动与参与群体 - 创新开展"技能培训小课堂"和"技能奇妙游打卡"特色活动 开设趣味微型培训课程面向社会公众尤其是青少年科普技能知识 [3] - 大赛裁判人员达3275名 所有选手和裁判均经过企业或院校比赛 行业竞赛 省级大赛的层层选拔和资格审核 [1] - 赛事体现各地各行业积极参与热情 印证中国技能人才工作成效 形成规模宏大 素质优良 结构合理的技能人才队伍 [1]
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今日在郑开幕 技能英才 中原竞技
河南日报· 2025-09-19 07:37
大赛概况 - 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于9月19日在郑州航空港区中原国际会展中心开幕 [2] - 大赛是我国赛事规格最高、竞赛项目最多、参赛规模最大、技能水平最高、影响范围最广的综合性国家职业技能赛事 [2] - 大赛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主办,河南省人民政府承办 [2] 赛项设置与特点 - 大赛共设置106个竞赛项目,包括66个世界技能大赛选拔项目和40个国赛精选项目 [3] - 项目设置紧密结合科技变革、产业发展、企业实际,其中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数字技术、新能源等赛项占比超过50% [3] - 大赛首次设置人工智能工程技术、智能制造工程技术等4个专业技术类竞赛项目,并首次设置乡村振兴专项赛项 [3] 参赛规模与选手构成 - 共有来自全国35个代表团的3420名选手参赛,有3275名裁判人员 [3][5] - 全部选手平均年龄24岁,30岁以下选手占比77%,25岁以下选手占比70% [5] - 参赛选手中包含博士13人、硕士286人、本科843人,高学历选手占比达33%,主要集中在智能制造、高端装备等前沿领域 [5] 活动形式与影响 - 大赛采取“赛展演会”集成模式,赛事活动为期5天 [6] - 106个比赛项目在28个展馆举办,同期设置国家成果展、企业技术设备展等“四展一区” [6] - 举办第二届技能强国论坛,并开展“技能培训小课堂”等面向社会公众的特色活动 [6]
持续壮大数字文化产业
经济日报· 2025-09-19 06:00
行业政策支持 - 重庆市出台激励政策针对影视全产业链条实行分档奖励包括产业平台建设和票房表现 [1] - 江苏省将数字文化产业纳入现代产业体系和重点产业链整体谋划 [1] - 2017年原文化部印发指导意见部署文化领域供给侧改革和培育新动能 [2] - 2020年文化和旅游部出台意见绘制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新蓝图 [2] - 2022年发布意见推进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引领建设方向 [2] 行业发展现状 - 5G和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加速迭代推动文化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 - 数字文化产业成为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和文化强国建设新增长点 [2] - 行业规模持续扩大各地区采用特色手段吸引消费者 [2] - 面临数字技术竞争优势不足专业人才匮乏产业链不完整及附加值较低等问题 [2] 技术发展举措 - 丰富数字文化工具表现形态加大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力度 [3] - 抓住数字技术自主创新关键点推动生产力跃升 [3] - 加大科研投入发挥市场资源配置基础性作用 [3] - 发挥数字文化企业主体作用创新要素培育新质生产力 [3] 人才培养机制 - 培养创新创造能力突出数字素养卓越的从业者 [3] - 重点培养颠覆性技术突破性人才和新质生产力工具应用型人才 [3] - 政府部门科研单位院校形成合力建设人才培养基地 [3] - 建立健全科研机构与大型企业合作机制鼓励高校开办相关专业 [3] - 在生产和监管机制等方面开展系统性创新 [3]
第三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明日开幕
证券日报网· 2025-09-18 21:14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大赛首次设置乡村振兴专项赛项,直接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同时设置4个专业 技术类竞赛项目,包括人工智能工程技术、智能制造工程技术、工业互联网工程技术和集成电路工程技 术,展现技术技能融合发展的最新趋势。 据悉,此次大赛项目设置紧密结合科技变革、产业发展、企业实际,注重技术与技能的有机融合,体现 传统与现代的相互辉映。106个竞赛项目,包括66个世界技能大赛选拔项目和40个国赛精选项目。其 中,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数字技术、新能源等赛项占比超过50%,充分体现了大赛服务国家创新驱动 发展战略的定位。 这是我国赛事规格最高、竞赛项目最多、参赛规模最大、技能水平最高、影响范围最广的综合性国家职 业技能赛事。 本报讯 (记者肖艳青)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简称"第三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将于9 月19日晚在河南省郑州市开幕。 据悉,本届大赛以"技能照亮前程"为主题,共设置106个竞赛项目,来自全国35个代表团的3420名选手 参赛。 ...
绘就人水和谐新画卷(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
人民日报· 2025-09-18 11:35
叶尔羌河畔村民告别"汛期守河",和田绿洲棉田迎来"准点供水",玛纳斯棉农靠手机"管水",塔里木河 流域大石峡水利枢纽工程稳步推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年来,水利事业实现从"人逐水 走"到"水为人用"的跨越,交出了一份惠及民生、守护生态、支撑发展的答卷,成为新疆经济社会高质 量发展的坚实基石。 兴修工程,农田用水有保障 "过去每年5到8月,全村人都要守在河边防洪。"莎车县霍什拉甫乡阿尔塔什村村民玛尔江古丽·图尔荪 至今对10多年前的叶尔羌河记忆犹新。这条河曾是新疆洪涝灾害最严重的河流之一,每年汛期,流域 90%以上劳动力都要投入防洪。 改变开始于2011年阿尔塔什水利枢纽的破土动工。这座工程从一开始就面临"高面板堆石坝、高边坡、 高地震烈度、河床覆盖层深"的难题。"上百家参建企业施工人员翻山越岭、风餐露宿,用10年时间啃下 了这块硬骨头。"新疆叶河公司副总经理段新文说。 2021年工程投运后,叶尔羌河下游防洪标准大幅提升,灌溉面积从651万亩拓展至千万亩以上。玛尔江 古丽的生活变了样,"现在春灌、冬灌用水都准时,粮食产量翻了一倍!"她家买了运输车,还住进了宽 敞的新房。 智慧赋能,绿洲焕发新生机 在塔里木 ...
数联古今启新程 智绘文明谱华章——2025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举行
科技日报· 2025-09-18 10:14
论坛背景与主题 - 2025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在西安开幕 聚焦文化遗产数字化主题[1] - 论坛设立保护传承 技术创新 产业赋能 开放共治四大议题 回应全球对文化遗产数字化发展的关切[2] - 这是世界互联网大会首次举办文化遗产数字化专题论坛 西安继2024数字丝路发展论坛后再次承办[2] 技术应用案例 - 西安城墙通过数字方舱系统实现全域全时段健康诊断与智能巡防[2] -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完成兵马俑数字化存档[2] - 陕西历史博物馆推出唐墓壁画VR体验项目[2] - 展览展示AI修复破损古籍 三维呈现古城遗址等近百项创新成果[3] - 敦煌莫高窟实现数字永生 巴黎圣母院依托数字建模技术恢复重建[3] 行业影响与共识 - 数字化技术改变文物保护基本方式 重塑传播模式与体验形态[3] - 推动文明记忆从静态留存转向动态传承[3] - 为教育 旅游及文化产业创造新机遇[3] - 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交近200项案例 将精选40项编撰成集[4] 国际合作与发展方向 - 大会将持续推动数据共享 标准共建与国际合作[4] - 探索数字技术承载人类共同价值 使文化遗产成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精神纽带[4] - 数字化被国际专家视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2]
新疆水利事业实现从“人逐水走”到“水为人用”的跨越 绘就人水和谐新画卷(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
人民日报· 2025-09-18 05:53
叶尔羌河畔村民告别"汛期守河",和田绿洲棉田迎来"准点供水",玛纳斯棉农靠手机"管水",塔里木河 流域大石峡水利枢纽工程稳步推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年来,水利事业实现从"人逐水 走"到"水为人用"的跨越,交出了一份惠及民生、守护生态、支撑发展的答卷,成为新疆经济社会高质 量发展的坚实基石。 兴修工程,农田用水有保障 "过去每年5到8月,全村人都要守在河边防洪。"莎车县霍什拉甫乡阿尔塔什村村民玛尔江古丽·图尔荪 至今对10多年前的叶尔羌河记忆犹新。这条河曾是新疆洪涝灾害最严重的河流之一,每年汛期,流域 90%以上劳动力都要投入防洪。 改变开始于2011年阿尔塔什水利枢纽的破土动工。这座工程从一开始就面临"高面板堆石坝、高边坡、 高地震烈度、河床覆盖层深"的难题。"上百家参建企业施工人员翻山越岭、风餐露宿,用10年时间啃下 了这块硬骨头。"新疆叶河公司副总经理段新文说。 2021年工程投运后,叶尔羌河下游防洪标准大幅提升,灌溉面积从651万亩拓展至千万亩以上。玛尔江 古丽的生活变了样,"现在春灌、冬灌用水都准时,粮食产量翻了一倍!"她家买了运输车,还住进了宽 敞的新房。 智慧赋能,绿洲焕发新生机 在塔里木 ...
1500万元专项资金助力乡村振兴,上汽大通为农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8 00:06
项目背景与核心定位 - 公司启动“星际计划”,投入1500万元设立中国车企首个针对农人群体的专项助农基金 [1] - 项目是对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数商兴农”政策的积极响应,旨在构建“汽车产业加数字赋能、加政企协同”的长效助农体系 [3] - 项目首站选择云南怒江州兰坪县,基于上海援滇28年的帮扶协作历史 [3] 项目模式与具体举措 - 项目计划覆盖150个乡镇,开展300场村IP培训,预计实现超12亿网络曝光,助力农人额外增收1500万元 [10] - 公司提供真金白银的采购投入、直播带货流量投入及专业人力投入,并利用其500个矩阵账号(总粉丝量超一千万)服务于农产品宣传 [10] - 在选品环节设立“星际甄选”标准,要求产品绿色达标或具有地理标志性认证,并协助未认证产品完成认证 [12] - 在物流环节,公司正联系京东、顺丰等企业加入计划,以帮助农户解决运输和仓储难题 [12] 产品解决方案与产业赋能 - 公司发挥汽车产品优势,针对乡村需求在V系、T系车型上进行生鲜、冷链等定制化改造 [9] - 轻客产品适用于城镇间载重需求大的环境,而皮卡产品凭借四驱系统适应怒江州等地的恶劣路况 [9] - 星际皮卡在承载性能上表现突出,实测在泥泞路上可承载2.5吨咖啡豆且钢板弹簧未变形 [9] 长期规划与战略意义 - “星际计划”是公司的长期承诺,并非短期行为,计划在年底举办年会总结模式并规划未来 [12][13] - 项目旨在帮助农人建立自主创富能力,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体现了国有企业的责任担当 [9][13] - 项目超越了短期商业回报考量,专注于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助农体系,为车企参与乡村振兴提供新思路 [9][13]
绿电跃山川 数智赋能高原振兴路
央广网· 2025-09-17 17:59
核心观点 - 中国电信四川公司通过绿色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技术创新 在高原偏远地区实现通信覆盖 算力集群部署和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 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 [1][4][8] 通信网络建设 - 在海拔3000多米的木里县西秋乡建成绿色零碳机房 采用自主研发的液体控温锂电池光储冷一体化系统 解决无市电 高海拔缺氧和森林防火压力等挑战 [2] - 基站覆盖大黄种植基地和叮咚海子旅游区 为特色产业提供通信支持 并解决森林防火瞭望哨执勤人员的日常用电问题 [3] - 结束当地村民需到几里外山头找信号的历史 实现藏民通信梦想 [2][5] 算力基础设施 - 在甘孜州建成全国首个高海拔分布式绿色算力集群 采用集装箱形态的分布式算舱 可灵活部署于水电站旁 [4][7] - 通过风冷与水冷结合方式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 将弃水弃电资源转化为算力资源 [4] - 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降低50% 建设周期缩短至三个月 [4] - 依托中国电信息壤平台统一管理和调度算力单元 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智能算力 适配各类智算场景及业务需求 [4] 产业数字化转型 - 在九龙县打造云端牧场 通过数字监控与电子耳标结合 构建数字农牧一体化平台 [6] - 整合全县牦牛养殖基地 数量 年龄结构等信息为一张图 实现养殖生产管理 溯源和专家系统三大功能 [6] - 牧民可实时监测牛只定位与生命体征 获得基于大数据分析的优化养殖方案 [6] - 推动牦牛产业从凭经验到看数据 从低小散到集约化现代化转变 显著提升抗风险能力和生产效率 [6] 社会经济效益 - 科技创新深植于蜀乡高原 推动偏远地区融入数字发展浪潮 [8] - 数字技术服务于乡土生活 推动区域协调与共同富裕 [8] - 为牧民增收与乡村振兴探索可复制 可推广的智慧路径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