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优先

搜索文档
特朗普及关税系列研究(四):不要忽视特朗普的内政隐忧
德邦证券· 2025-07-15 21:24
法案通过情况 - “大而美”法案 7 月 1 日参议院 51 票赞成、50 票反对通过,7 月 3 日众议院 218 票对 214 票通过[7] - 近 49%美国人反对该法案,仅 29%支持,21%表示不确定[7] 选民支持率变化 - MAGA 基本盘对 OBBB 法案支持率多数不足 40%,非大学学历白人男性为 43%,中低收入人群为 37%[11] - 曾倒戈的西班牙裔和非白人群体对特朗普总统工作认可率分别降至 43%和 37%[16] - 截止 2025 年 7 月,特朗普赞同率为 -12%,低于同期拜登(+6%)和奥巴马(+13%)[9] - 全美 50 个州仅 16 个州对特朗普净支持率为正[21] 社会公正性问题 - 到 2034 年医疗补助削减或致 1600 万人失去医保,SNAP 实施最大规模削减[28] - OBBB 法案减税措施主要惠及最富有的 1%(2026 年平均减税近 6.5 万美元),最贫困 20%人群平均仅 110 美元[29] - 法案废除清洁能源激励措施,预计明年每户家庭年平均电费增加 110 美元,部分州超 200 美元[31] 共和党内部情况 - 众议院最初表决 H.R.1 仅 215 票对 214 票通过,参议院 51 - 50 勉强通过修订版[33] - 财政保守派与民粹派、温和建制派与强硬右翼在 OBBB 法案上分歧严重[33] 风险提示 - 美国二次通胀压力抬升、政府债务问题失控、经济衰退风险升温[4]
国际观察丨美国“新动作”会如何影响俄乌局势
新华社· 2025-07-15 19:07
向乌克兰输送"爱国者"导弹系统、对俄罗斯威胁征收100%关税、提出50天内达成和平协议的要 求……"预热"多日后,美国特朗普政府14日推出在俄乌问题上的一系列"新动作"。 美国媒体和专家认为,特朗普政府在俄乌问题上出现明显政策转向,但相关举措难以对俄乌局势和谈判 进程产生实质性影响。美国的反复多变增加了俄乌局势走向的不确定性,但始终不变的是其以自身利益 为重的"美国优先"政策。 欧洲盟友买单 特朗普政府14日宣布,将通过北约向乌克兰提供"爱国者"系统等武器装备,并威胁可能对俄征收"非常 严厉"的关税及次级关税。在美方新举措中,有两点引起特别关注。 一个关注点是,特朗普说,美国的欧洲盟友而非美国人将支付购买"爱国者"系统等援乌武器的费用,称 欧洲盟友"将运送武器并承担100%的费用"。 访美的北约秘书长吕特表示,德国、芬兰、丹麦、瑞典、挪威、荷兰和加拿大均有意加入"重新武装"乌 克兰的计划,通过北约向乌克兰提供军援。据报道,德美防长14日已就德国从美国采购"爱国者"系统援 乌一事展开磋商。德国总理默茨先前宣布,德国计划从美国采购两套"爱国者"系统。 另一个关注点是,特朗普政府把关税作为施压手段,提出如果俄罗斯在 ...
美国卖、乌克兰收、北约付:这笔武器交易透着特朗普味儿
新京报· 2025-07-15 12:55
美国向乌克兰提供"爱国者"防空导弹系统 - 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将通过北约向乌克兰提供"爱国者"防空导弹系统,并由北约承担费用 [1] - 特朗普表示将向乌克兰提供"各种非常先进的军事装备",并称"这对我们来说就是做生意" [1] - 这是特朗普在俄乌冲突立场上的又一次转变,此前他曾多次改变对乌军事援助政策 [1] 特朗普改变立场的原因 - 俄乌战场形势变化是原因之一,俄罗斯近期发射的无人机和导弹达到冲突以来最高水平,乌克兰防空压力大增且装备接近枯竭 [2] - 美国国内政治因素也促使特朗普改变立场,美国已向乌克兰提供1060亿美元直接军事援助和600多亿美元间接援助,引发MAGA派不满 [2] - 特朗普需要在保持对地缘事务影响力与安抚MAGA派之间取得平衡,因此采取由北约买单的方式 [2] 北约同意买单的背景 - 北约在6月25日海牙峰会上达成协议,同意全额支付援乌爱国者导弹费用 [3] - 这是特朗普第二任期开始后首次参加的北约峰会,北约秘书长吕特定调尽量满足特朗普要求以淡化分歧 [3] - 北约32个成员国同意到2035年将军费开支提高至占GDP5%,相比这一长期承诺,为爱国者导弹买单只是短期妥协 [3] 可能的资金承担方 - 德国是最有可能的出资者,德国总理表示准备采购更多爱国者系统,国防部长已赴华盛顿讨论此事 [4] - 超过三家欧洲合作伙伴有意参与购买美国的爱国者系统 [4] - 欧洲北约成员国自身防务资金存在巨大缺口,欧盟原计划到2030年投入8000亿欧元提升军备,目前仅筹备1500亿欧元 [4] 潜在影响 - 北约掏钱买美国军火与法国提倡的欧洲战略自主存在矛盾,可能在北约内部制造新裂痕 [4] - 美国国会正计划通过法案赋予特朗普对所谓帮助俄罗斯的国家加征最高500%关税的权力,其潜在破坏力更大 [5]
特朗普又出狠招!30%关税砸向欧盟和墨西哥,美国真要脱钩了?
搜狐财经· 2025-07-14 19:37
特朗普对墨西哥和欧盟征收关税计划 - 美国将从2025年8月1日起对墨西哥和欧盟所有商品征收30%关税 [1] - 对墨西哥征税条件是要求其在打击贩毒集团和阻止芬太尼流入美国方面取得"实质性成果" [1] - 对欧盟征税条件是要求其取消对美国商品的关税和非关税贸易壁垒 [3] 关税政策背景与范围 - 特朗普已向20多个国家领导人发送信件 宣布将从8月1日起陆续对这些国家出口产品征收新关税 [3] - 未收到信件的国家可能面临15%-20%的统一税率 [3] - 政策体现"美国优先"战略 旨在为国内工人争取利益 [3] 对墨西哥贸易影响 - 美墨贸易深度绑定 涉及汽车、电子、农产品等多个产业链 [5] - 30%关税将导致墨西哥出口商品价格大幅上涨 削弱竞争力 [5] - 美国市场相关商品价格可能飙升 影响鳄梨、玉米片、汽车零件等消费品 [5] 对欧盟贸易影响 - 欧盟汽车、机械、葡萄酒、奢侈品等在美国市场占有重要份额 [5] - 30%关税将冲击整个产业链 可能引发欧盟反制措施 [5] - 政策可能导致美欧贸易战从"可能"变为"开始" [5] 政策实施特点与政治信号 - 采用"极限施压"策略 通过高关税迫使谈判对象让步 [5] - 政策具有明确时间节点(2025年8月1日)和具体税率(30%) [7] - 释放政治信号 表明将重新制定国际贸易规则 [7] 潜在市场反应与后续发展 - 各国将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对策 2025年8月前存在谈判空间 [7] - 若特朗普再次当选 此类关税政策可能成为其常规外交经济手段 [7] - 市场需关注各国可能采取的谈判、拖延或反制措施 [7]
加税之后,特朗普再给韩国出难题,中美二选一,李在明选择撕破脸
搜狐财经· 2025-07-14 16:22
谈到特朗普,他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无疑是个"异类"。 他刚刚对韩国商品加征了关税,紧接着就迫不及待地向韩国总统李在明发出了"最后通牒",要求他在美国和中国之间做出选择。 面对特朗普这样强硬的压力,李在明这个看起来温文尔雅、甚至有些书生气的总统,终于做出了反击。可以说,他通过这一举动和特朗普彻底撕破了脸皮。 那么,特朗普究竟又在做些什么"手脚"呢? 面对这道艰难的选择题,李在明又会站在哪一边?他又是如何巧妙地应对,最终和特朗普展开激烈对抗的呢? 2023年7月11日,韩国联合通讯社突然发布了一则消息,称特朗普政府已开始与韩国总统李在明接触,目标是推动韩国与美国携手合作,联合遏制中国在船 舶制造领域的崛起。 人们普遍认为,中美两国在全球合作日益深入的背景下,都带着最大的诚意展开对话,因为在当前合作共赢的大趋势下,谁都希望在国际舞台上拥有更多的 朋友,而非敌人。 然而,正当中美两国在背后展开合作时,韩国却毫不犹豫地揭开了美国的真面目,让全世界看清了特朗普政府的做派。 根据韩方的分析,近年来中国在船舶制造领域迅速崛起,技术水平已达到国际领先地位。更重要的是,中国工业体系的成熟度和技术推广能力使得中国能够 在短时间内实现规 ...
美国在“劫贫济富”
虎嗅APP· 2025-07-14 07:58
法案核心内容 - 特朗普签署《大而美法案》,未来十年减税4万亿美元,削减支出1.5万亿美元,联邦债务上限一次性提升5万亿美元[1][3] - 法案延续2017年减税政策,大幅削减拜登政府的绿色新政和社会福利支出[1] - 法案本质是利益重新分配,富人更富,穷人更穷[1] 政治博弈与利益分配 - 法案以51:50和218:214的微弱优势通过,民主党全体反对,共和党内部也有分歧[5] - 法案精准回应共和党支持者诉求:削减清洁能源补贴,增加国防和边境安全开支[6] - 传统能源行业向共和党提供数亿美元政治献金,化石能源贡献怀俄明州超30%的GDP[6] 财政与债务影响 - 法案未来十年新增2.5万亿美元赤字,债务上限提升至41万亿美元[9][10] - 美国债务规模占GDP比重将维持在125%高位,借贷成本上升,美元信用受侵蚀[11] - 法案通过发行更多国债弥补赤字,形成"借新债还旧息"的恶性循环[11] 债务问题的潜在解决方案 - 财政紧缩、经济增长和债务违约三条路在美国均难以实现[14] - "通胀化债"成为可能路径,通过高通胀稀释债务实际价值[15] - 美联储降息可缓解国债利息压力,推升通胀,但长期削弱美元信用[16][17] 市场影响 - 法案可能牺牲美债和美元的长期价值,为黄金上涨提供支撑[17]
30%关税大棒将至 欧盟暂缓反制寻转机 民众呼吁:就得硬刚
央视新闻· 2025-07-14 07:37
美欧关税争端 - 美国总统宣布自8月1日起对欧盟进口商品征收30%关税 [1] - 欧盟将对美关税反制措施暂停期限延长至8月初 [2][9] - 欧盟内部对延期决定存在质疑 欧洲议会国际贸易委员会主席认为应启动报复性措施 [4] 欧盟国家反应 - 德国总理表示30%关税将打击德国出口行业 [5] - 意大利总理称西方内部贸易战将削弱各方力量 [7] - 比利时副首相认为关税升级将导致"双输"局面 [8] 法国乳制品行业影响 - 美国关税政策将重创法国奶酪业 年出口额达3.5亿欧元 [15][17] - 法国每年向美国出口25吨奶酪 30%关税幅度令人震惊 [17] - 行业需要开拓新市场以应对关税政策 [15][17][18] 民众观点 - 有欧洲民众认为欧盟应采取更强硬立场而非妥协 [11] - 市民认为美欧关系因"美国优先"理念而紧张 [12] 行业应对策略 - 法国乳制品行业需积极开拓其他市场 [17][18] - 需要法国经济外交支持以打开新市场 [18]
戏剧性的一幕发生,对美国马首是瞻的菲律宾,拿到的关税比谁都高
搜狐财经· 2025-07-13 13:44
美国对菲律宾加征关税 - 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菲律宾等六国征收20%~30%新关税 其中菲律宾税率为20% 超过许多非美盟国标准 [1] - 特朗普最初对菲律宾征收17%关税 后直接提高至20% 并将其列入高税率国家名单 [7] - 加税政策可能促使菲律宾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墨西哥或印度 导致订单流失 [8] 菲律宾与美国的经济外交关系 - 菲律宾在政治上高度配合美国 包括增设美军基地至9个 参与四方经济框架和三方安全对话 [3] - 特朗普认为菲律宾在经济上未对美做出足够让步 存在贸易逆差和产业外移问题 [7] - 菲律宾频繁从美国购买军事装备 如二手"黑鹰"直升机和"海鹰"巡逻艇 但被质疑仅为美库存商品 [5] 全球产业链影响 - 菲律宾作为东南亚低成本制造基地 主要从事电子代工和纺织服装等替代性较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8] - 加税政策可能促使东盟国家重新考虑在南海问题等敏感议题上跟随美国的立场 [8][10] - 台湾地区被美国视为与中国博弈的筹码 未出现在此次加税名单中 [10] 美国外交逻辑 - 特朗普外交逻辑强调量化经济利益而非忠诚 要求"听话还得付钱" [7] - 加税是对听话但未在经济上付出足够代价国家的警示 旨在树立"美国优先"标杆 [7] - 关系亲近国家可能成为试探对象 菲律宾处境警示东盟重新审视战略方向 [10]
特朗普惹事了!巴西对美打出3连击,中方送上两颗定心丸成关键
搜狐财经· 2025-07-13 12:54
贸易政策与关税措施 - 美国宣布自2025年8月1日起对巴西等14国商品征收50%关税,重点针对咖啡、牛肉和橙汁等巴西主要出口产品[4] - 巴西总统卢拉迅速回应,计划依据《商业互惠法》对美国商品征收同等关税,并可能暂停进口美国鸡肉产品[13] - 美国与巴西贸易顺差为68亿美元,关税政策被认为超出经济范畴,带有政治报复性质[9][11] 巴西的经济应对策略 - 巴西通过多元化市场减轻对美依赖,2024年巴中贸易额达1881.7亿美元,远超巴美722亿美元[15] - 中国考虑解除巴西鸡肉进口限制,双方签署"两洋铁路"协议加强基建合作,提升巴西物流能力[17][24] - 巴西农业科技和能源领域与中国深化合作,尤其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寻求新增长点[15][17] 地缘政治与外交关系 - 巴西外交政策倾向中国,参与金砖国家组织引发特朗普不满,关税被视为对巴中合作的打压[11][12] - 卢拉政府主张多极化秩序,反对美国单边主义,强硬回应被视为维护主权和经济独立的标志[12][19] - 中国成为巴西关键支持者,双边合作涵盖贸易、基建等多领域,形成对抗美国压力的经济后盾[15][19] 行业影响与市场动态 - 咖啡、牛肉等巴西核心出口行业面临美国50%关税冲击,短期出口商承压[4] - 美国鸡肉生产商可能失去巴西市场,巴西反制措施直接影响全球最大鸡肉生产国的出口[13] - 中巴合作推动巴西农业科技升级,基础设施项目如"两洋铁路"将长期提升贸易效率[17][28]
美媒:美国务院启动大规模裁员当日,多名被裁员工流泪离开
环球网· 2025-07-13 12:54
《新闻周刊》根据11日被发布在社交平台上的视频描述称,被解职的员工走出了大楼,有人流着眼泪, 有人拿着箱子。国务院员工聚集在旁边,为被解雇的同事鼓掌。 报道还称,11日裁员开始的同时,美国国务院位于华盛顿的总部大厅里随处可见支持被解职员工的留 言,对他们的服务表示感谢。大楼内还张贴着标语,敦促留下的员工"牢记并坚守你宣读过的誓言"。 【环球网报道】据美国《新闻周刊》报道,作为美国国务院大规模改革的一部分,国务院当地时间11日 起开始裁员1300多人。当天,数十名被解职员工出现在国务院外,其中多人流着眼泪,其他同事和支持 者在旁边为他们鼓掌。 据了解,同日还有数十名外交官、国会议员、国务院工作人员等在美国国务院外手举标语,举行抗议, 其标语包括"感谢美国外交官"和"我们都应该得到更好的待遇"。 据美国媒体报道,这次裁员是美国务院今年4月启动的重组改革的一部分。美国务院在国内工作的大约 1.8万名员工中,最终将有近3000人离职。通知说,裁员涉及美国务院内部"非核心功能、重复设立或冗 余的部门",以及通过集中化可大幅提升工作效率的单位。据此前媒体报道,一些涉及民主和人权、多 元化、难民等事务的相关机构将被关停。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