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乡村振兴
icon
搜索文档
鱼鳞坝靓生态 葡萄链强产业 移民后扶项目为乡村全面振兴添动力
镇江日报· 2025-07-27 07:05
水资源治理与生态改善 - 肖杆河整治工程总投资达3016.43万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河道疏浚、新建护坡护岸、巡查便道及蓄水设施等[2] - 鱼鳞坝采用独特设计兼具泄洪排洪与景观功能,成为当地热门打卡地,改善了周边生态环境[2] - 项目实施后显著增强河道滞洪蓄水能力,结合地形打造生态湿地,极大改善移民村庄环境[2] 农业产业升级与循环经济 - 丁庄村农业设施建设工程投资约330万元,新建农业废弃物回收厂房和精品果库存储中心[3] - 项目预计2025年12月完工,可减少葡萄废弃枝条污染、推进土壤改良、降低农户生产成本[3] - 通过移民基金先后开展五期项目建设累计投资近3000万元,建成葡萄交易中心和分拣中心完善销售体系[4] 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 丁庄村通过二期、三期移民基金投入对基础设施和村容村貌提档升级,提高游客游览通达性[4] - 村庄面貌焕然一新,结合特色产业优势完善了葡萄分级销售体系促进产业发展[4]
福建三明:百亿资金振兴老区发展
证券日报· 2025-07-27 06:22
三明市金融支持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 - 中国人民银行三明市分行累计投放优惠资金121.41亿元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1] - 截至2023年6月末全市贷款余额2665.6亿元 较2021年初新增967.34亿元 增幅52.86% [1] 制造业转型升级 - 福建科达新能源科技获得兴业银行1亿元设备更新再贷款支持 享受两年1%财政贴息 [2] - 三明市11条特色产业链发展迅猛 包括钢铁与装备制造、氟新材料、石墨和石墨烯等 [2] - 2021年以来累计投放"科技贷""技改贷"等政策性优惠贷款43.86亿元 [3] - 截至2023年6月末制造业贷款余额389.69亿元 较2021年初新增235.26亿元 增幅152.5% [3] 乡村振兴金融服务 - 农业银行沙县支行为六三种业发放3000万元贷款 实际利率2.9% [4] - 2021年以来累计发放支农再贷款54.16亿元 惠及1.35万户涉农主体 [5] - 截至2023年6月末县域贷款余额1664.98亿元 较2021年初增加596.95亿元 [5] 绿色金融创新 - 三明市推出"福林票"收益权凭证 首批涉及森林面积2万亩 票面价值1203.1万元 [6] - 将乐县农村信用联社为5个获得"福林票"的乡村整体授信470万元 [6] - 三明市森林覆盖率77.12% 为绿色金融发展提供基础 [6] - 创新推出"福林贷"及林票等金融产品 促进林业规模化经营 [7]
“和村民们一起讲好闽都故事”(乡见)
人民日报· 2025-07-27 05:52
乡土文化研究 - 晋安区地方文化研究会会长吴恒之带领团队对晋安区进行地毯式普查,覆盖近600个自然村,帮助近50个村落衔接红色文化与革命人物事迹 [1][3] - 团队通过田野调查纠正古代志书和典籍的错误,寻访乡间古迹与史料,强调实地调研的重要性 [1] - 吴恒之致力于打破外界对晋安区"文化荒漠"的刻板印象,指出该区保有从新石器时期到近代的重要史迹,具有历史连续性和完整性 [1] 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 岭头村依托古驿道文化历史脉络,改造提升集镇环境,整理200多篇诗词、文记、楹联融入景观装饰,吸引游客并带动村民开设餐馆和民宿 [2] - 涧田村通过打造村史馆,利用族谱、老照片等历史资料,传承村史文化并增强村民文化认同 [1][2] - 乡土文化研究建立村民与文物、历史的情感纽带,激发村民主动提供历史线索的积极性,形成文化传承的内生动力 [2] 团队与成果 - 团队拥有56名研究员,已整理形成村落历史相关书稿,推动区域文化自信建设 [3] - 吴恒之团队在晋安区频繁行政区划调整和档案散佚的挑战下,坚持系统性调查研究,覆盖山区、平原等多元地域文化 [1]
廿载改革创新路, 筑梦山海振兴图——福建农信联社成立20周年发展纪实
证券日报· 2025-07-27 05:33
发展历程与成就 - 公司从1929年全国第一批红色信用合作社起步,历经1951年福建省首家信用社成立、2005年省联社组建,实现资产规模26倍增长、存款19倍增长、贷款17倍增长,服务客户超3000万户[1][2] - 二十年来构建乡村振兴市场共同体,形成"党建+金融助理+多社融合"特色模式,派出6000多名金融助理员覆盖全省67家行社,实现金融服务"村村通"[4][15] - 当前资产规模、发展速度与效益位居全国农信系统前列,涉农贷款余额4748.65亿元占市场份额20%,普惠小微贷款余额3755.7亿元占比52.77%[15] 红色基因与普惠金融 - 传承1929年闽西红色信用合作社"背包银行"精神,在竹岭村实现100%农户建档、50%贷款覆盖率,贷款余额达2000万元[3] - 通过"福林贷""乡村振兴贷"等特色产品建立多层次普惠金融体系,营业网点1902个占全省银行业1/3,实现乡镇全覆盖[14][15] - 三明农商银行创新绿色金融模式,开发福农e林平台整合林业数据,发放170万元信用贷款支持绿得玺农业[11][12] 数字化转型与改革 - 古田农信社依托省联社科技平台推出"福菇数经贷",以食用菌产业"数字大脑"数据为授信依据[6] - 省联社建立集中化科技服务平台,实施"小法人,大系统"战略,科技能力达国内同业先进水平[7] - 推进"数字化、精细化、特色化、差异化"四维改革,规划"智赋百景"行动强化数字能力建设[9][10] 乡村振兴实践 - 立足茶叶、食用菌、海产品等特色产业,在古田县支持银耳产业占全国产量90%,打造"产供销"全链条数字化服务[6] - 连江鲍鱼养殖、长汀果蔬种植、晋江工厂车间、武夷山茶业等场景均获得专项金融支持[11] - 连续5年获福建省乡村振兴考核"优秀",涉林贷款市场份额近30%,形成政银村企农融合长效机制[13][15]
精准对接“三农”所需 金融服务持续深耕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7-27 01:40
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 - 2025年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36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2%,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 [1] -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当前重要课题,金融机构需加大涉农贷款投放 [1] 金融机构涉农贷款投放 - 广西平乐农合行涉农贷款余额35.65亿元,累计发放脱贫小额信用贷款10727笔,金额4.51亿元,占平乐县发放脱贫贷款总额的99%以上,实现全县乡镇、行政村全覆盖 [2] - 交通银行定点帮扶甘肃天祝县、四川理塘县、山西浑源县,投入逾3000万元无偿捐赠资金孵化菌菇产业园,开发"菌菇贷"专属金融产品 [3] 产业振兴与金融支持 - 工商银行山东菏泽分行推出"经营快贷""种植e贷"等普惠产品,支持牡丹产业链关键节点,间接惠及上游种植合作社和农户 [5] - 广西平乐农合行推出"金柿贷"等专属产品,优化信贷流程,给予脱贫地区特色产业更优惠的贷款利率与期限灵活搭配 [5]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 湖北云梦农商银行发放"农民个人信用价值贷"100万元,助力科技化种植转型 [6] - 广西平乐农合行创建6个信用乡镇、81个信用村,累计采集农户白名单108972户,农户授信金额55.89亿元,用信金额28.34亿元 [8] - 交通银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近三年平均增速超10%,农户贷款增速达29%,在上海推出"神农e贷"纯信用线上产品 [8][9] 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瓶颈与布局 - 当前瓶颈包括农业产业自然风险高、农户缺乏抵押物、专业人才储备不足 [11] - 广西平乐农合行计划升级"县—乡—村"全覆盖金融网络,依托桂盛富民金融服务平台实现贷前、贷中、贷后管理一体化、线上化、智能化 [11] - 农业银行强调保持县域和涉农贷款良好增长势头,优先保障县域乡村融资供给,强化粮食安全等重点领域信贷投放 [12]
中国银行山西省分行金融活水精准滴灌三晋大地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7-27 01:40
金融支持产业升级 - 中国银行山西省分行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方案支持阳泉阀门股份有限公司16项专利评估获得贷款[2] - 2021年投放全省首笔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2022年推出首笔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2024年创新发放首笔数据资产无质押增信贷款[2] -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余额近9亿元惠及企业近40家[2] 绿色金融助力能源转型 - 支持晋能控股电力集团有限公司发行绿色债券推动风力和光伏发电基地建设[3] - 建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项目库推出碳排放权抵质押融资可再生能源补贴确权融资等产品[3] - 绿色信贷规模超690亿元发展速度持续领先市场[3] 普惠金融赋能乡村振兴 - 推出"一县一品"特色贷款产品如芮城"花椒贷"临猗"冬枣贷"等最快当天申请当天放款[4] - 通过惠如愿App搭建县域农村客户沟通平台推广近15000户[4][5] - 金融科技赋能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4]
(乡村行·看振兴)农旅融合 福建福鼎乡村蝶变引客来
中国新闻网· 2025-07-26 21:38
农业种植与产量 - 陈兴进种植近150株水蜜桃,年产量达1万公斤,每年增收近10万元 [4] - 水蜜桃采摘期约15天,可采至7月30日左右,划分特等果、精品果、中果等,售价5元至15元不等 [4] - 前岐镇水蜜桃具有汁多、皮薄、香气足、甜度高等特点 [4] 农业技术支持与品质提升 - 前岐镇乡村振兴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吴思逢带领党员专家服务队,常态化指导种植户选择品种、防治病虫害等 [4] - 专家指导使水蜜桃品质愈发上乘,产量逐年攀升 [4] - 专门的电商团队帮助种植户销售,水蜜桃成为柯湾村农旅融合的"甜蜜招牌" [4] 农村改革与效能提升 - 福鼎市委部署实施新时代"堡垒工程",柯湾村率先推行"三员合一",将14人精简为7人,提升效能 [7] - 柯湾村党支部副书记陈先备身兼数职,精准丈量2公里线路百余户土地,建立"一户一档",化解7起边界纠纷 [7] - 改革后,过去需半个月解决的事现在三天即可完成 [7] 农旅融合与经济发展 - 柯湾村成立专项推广组,线上推文刷屏朋友圈,线下对接文旅青年,第二季度末新增3家"村咖",年增收15万元 [7] - 90后店主将过海石观景台改造成"出片圣地",一条抖音短视频引流300人次 [7] - 周末客流高峰时,咖啡香与农家乐烟火气氤氲,土特产摊位排成长龙 [7] 未来发展规划 - 柯湾村正对接乡贤筹建民宿、文创项目,串联照澜、西宅等村共建"四季鲜果"产业带 [8] - 纳入"兄弟村"薛桥村的锂电配套综合楼,扩大村集体投资版图 [8] - 计划引进精品民宿,打造乡村市集,让更多水果飞出大山 [8]
通讯:煤海之上 “绿” 意浓
中国新闻网· 2025-07-26 19:56
绿色转型成效 - 满赖村采空区治理面积达400余亩 植被覆盖率提升至80%以上 彻底改变土地荒芜状况 [3] - 煤矿区成功创建内蒙古自治区级绿色矿山 实现"矿山变青山 矿区变景区"的生态转型 [6] - 露天煤矿通过土地利用创新将绿色红利辐射周边乡村 形成生态改善与民生增收的良性循环 [6] 生态文旅项目发展 - 2022年启动"黄赏粮"田园综合体项目 整合田园 果林 牧场 休闲度假等业态 [3] - 项目吸引大量游客 带动乡村采摘园 小牧场 自助烧烤区等消费场景 [4] - 村民转型为服务员 讲解员等角色 收入来源从煤炭依赖转向生态文旅产业 [4] 环境改善具体表现 - 沉陷区沙尘问题显著缓解 地形优势使夜间无蚊虫困扰 [6] - 煤矿区从"黑黢黢"工业景观升级为"花园式矿区" 整体生态环境焕新 [6] - 当前夏季景观包含长势旺盛的蔬菜 绿意草坪及动物互动区域 [4]
南农晨读丨粤桂协作 三江油礼
南方农村报· 2025-07-26 18:05
粤桂协作与乡村旅游 - 广东首个"小红村"培育计划在肇庆高要区启动,三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动农文旅数字化转型[4][5][6][7] - 潮州玉瑶山庄、铁岗文旅与南方报业"真乡"平台合作,整合乡村旅游资源并升级服务[5][6][7] - 三江油茶通过粤桂协作平台进入粤港澳大湾区市场,茶麸原料在广州深加工[25][26] 农村经济与职业发展 - 人社部发布"农村集体经济经理人"等17个新职业,助力乡村振兴与新型集体经济发展[18][19][20][21] - 香港青年梁伟钊转型"新农人",通过短视频推广新会陈皮种植技术带动乡亲致富[31][32][33][34] 特色农产品与品牌推广 - 连州水晶梨因高海拔温差与黄沙土壤形成独特品质,2025年采购指引发布[36][37][38][39] - 广西归东红葡萄酒通过粤桂协作首次获亚洲赛事认可[26][27] 乡村经济新业态 - 东莞沙田利用庭院经济开发咖啡馆、瑜伽室等场景,激活"风景生产力"[43][44][45] 人口与养老数据 - 2024年全国60岁以上人口占比22%(3.1亿人),65岁以上人口占比15.6%(2.2亿人)[13][14] - 全国人均预期寿命达79岁,较2023年提高0.4岁[14][15]
“广福知味”飘香蕉岭桃花源,粤菜师傅工程助力乡村振兴
南方农村报· 2025-07-26 18:05
粤菜师傅工程助力乡村振兴 - 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联合多方机构研发"广福一桌菜"12道创新菜品,融合客家传统食材与现代烹饪技艺 [2][3][7] - 活动以"夏飨菌踪"为主题,精选梅花鹿肉、秀珍菇、鹰嘴桃等特色食材,提升寿乡食材附加值 [7][8][9] - 该活动标志着广东省"双百行动"在蕉岭县广福镇取得阶段性成果 [4] 农文旅融合创新模式 - 桃花源景区将开放露营营地,形成"美食+旅游+农产品"的全域旅游模式 [20] - 通过定期举办食材创新大赛,扩大"广福知味"品牌影响力,建立"院校+政府+企业+农户"四维联动机制 [24][26][27] - 该模式旨在带动蕉岭县农文旅发展,并为后续民宿管家等职业技能培训奠定基础 [28] 多方协作推动产业发展 - 项目由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联合蕉岭县人社局、帮扶工作队、当地政府及餐饮行业共同推进 [13][14] - 学院师生团队历时三个月完成菜品研发,助力解决鹰嘴桃、百香果等农产品销售问题 [15][16] - 活动通过品鉴会形式扩大广福镇寿乡食材和山水景观的知名度,营造农文旅发展新机遇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