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
搜索文档
帝奥微涨2.06%,成交额1.16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403.39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8-22 10:41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8月22日盘中股价28.30元/股 较前期上涨2.06% 成交额1.16亿元 换手率2.27% 总市值70.04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入403.39万元 其中特大单买入698.51万元占比6.02% 卖出769.21万元占比6.63% 大单买入3196.27万元占比27.53% 卖出2722.19万元占比23.45% [1] - 年内累计涨幅达48.38% 近5日/20日/60日分别上涨16.99%/20.89%/33.53% [1] - 年内两次登上龙虎榜 最近8月19日净卖出2036.21万元 买入总额1.60亿元占比17.31% 卖出总额1.80亿元占比19.52% [1]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1.53亿元 同比增长19.06% [2] - 同期归母净利润1239.53万元 同比下滑22.82% [2] - 上市后累计现金分红1.53亿元 [3]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股东户数达1.55万户 较上期增长14.61% [2] - 人均流通股11828股 较上期减少12.75% [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新进成为第八大流通股东 持股218.03万股 [3] 公司基础信息与业务构成 - 公司成立于2010年2月5日 2022年8月23日上市 注册于上海市闵行区 [1] - 主营业务为高性能模拟芯片研发设计与销售 收入构成中电源管理芯片占比52.49% 信号链芯片占比47.51% [1] - 行业分类属于电子-半导体-模拟芯片设计 概念板块涵盖智能手机 小米概念 AI手机 无线耳机及传感器 [2]
这一赛道突成“香饽饽”!人形机器人爆火,A股公司掀起“军备竞赛”!
证券时报网· 2025-08-19 15:39
六维力传感器行业概况 - 作为人形机器人新一代"神经末梢" 是解决运动控制难题的关键零部件 [1] - 当前生产成本较高 量产后单价有望从2万元以上降至2000元左右 [1][10] - 2030年中国年出货量预计突破百万台 市场规模达数十亿元 [8] 上市公司布局动态 - 超过十家A股上市公司展开"军备竞赛"布局该领域 [2][3] - 九鼎投资以2.13亿元收购南京神源生53.29%股权 标的公司估值从2亿元提升至3亿元 [2] - 东华测试处于小批量试制阶段 正与多家机器人厂家开展样品试用 [2] - 昊志机电2025年上半年机器人核心功能部件销售收入1221.03万元 同比增长127% [3] - 中鼎股份合资设立合肥星汇传感 产品将应用于人形机器人手腕和脚踝 [3] - 三羊马旗下智人科技引入冰零科技为战略投资者 延伸至机器人传感器研发 [3] 技术应用价值 - 能实时测量地面力的大小和方向分布 通过控制算法调整机体平衡和步态 [6] - 在手腕部位安装可捕捉0.1N微小力度变化 使灵巧手胜任精细操作 [6] - 特斯拉Optimus Gen 2配置4个六维力传感器 优必选Walker搭载4个 [7] - 中金公司预测未来在人形机器人中渗透率或高于30% [7] 成本结构与降本路径 - 进口品牌单价2万-10万元 国产中高端产品1万-5万元 [9] - 高成本主因:高精度应变计、复杂解耦算法、航空铝/钛合金材料 [9] - MEMS技术可实现大规模生产 单个硅晶圆最高可生产上万片应变片 [9] - 冰零科技规划生产线产能200万只 目标将成本降至工业产品价格的十分之一 [10]
机器人售卖医疗器械,深市规模最大的机器人ETF(159770)近5个交易日累计“吸金”近3.9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9 10:32
机器人ETF市场表现 - 机器人ETF(159770)下跌1.28% 换手率超2.8% 成交额达2.06亿元[1] - 近5日累计净流入资金3.9亿元 昨日单日净流入2200万元[1] - 基金份额和规模在深市同标产品中位居首位[1] 成分股及产品结构 - 东杰智能涨幅超6% 天智航-U/瑞松科技/禾川科技跟涨[1] - 跟踪中证机器人指数 覆盖制造业与信息技术服务业[1] - 重仓股包含汇川技术/科大讯飞/石头科技 配备两只场外联接基金[1] 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进展 - 人形机器人Galbot实现常态化运营150天 完成数万单配送订单[2] - 机器人售卖第三类医疗器械需取得经营许可证 质量监管标准与传统企业一致[2] - 智慧零售解决方案在北京海淀区率先落地应用[2] 行业发展趋势 - 机器人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商业化落地进程加速[2] - 传感器作为核心硬件载体 技术迭代驱动智能等级跃迁[2] - 人形机器人产业链迎来"从0至1"投资机遇 市场空间有望超越汽车产业[2]
山科智能股价下跌2.18% 盘中快速回调超2%
金融界· 2025-08-19 03:04
股价表现 - 截至2025年8月18日收盘,公司股价报28.75元,较前一交易日下跌0.64元,跌幅2.18% [1] - 当日开盘价为29.56元,最高触及30.20元,最低下探至28.68元 [1] - 成交量为6.99万手,成交金额达2.04亿元 [1] 盘中交易动态 - 8月18日10点56分左右出现快速回调,5分钟内跌幅超过2% [1] - 快速回调时股价报29.20元,成交金额5999.09万元 [1] 资金流向 - 8月18日主力资金净流出2082.52万元,占流通市值的0.83% [1] - 近五个交易日累计净流出3294.36万元,占流通市值的1.31% [1] 公司业务与行业 - 公司主营业务为智能仪器仪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1] - 产品主要应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 [1] - 所属行业为仪器仪表制造业 [1] - 具有工业互联、传感器等相关概念属性 [1]
2025年智慧养老设备行业词条报告
头豹研究院· 2025-08-13 20:13
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处于高速发展期,2020-2024年复合增长率为21.2%,2024年市场规模达1,564亿元,预计2024-2029年复合增长率为17.0%,2029年达3,364亿元 [33][37] - 政策支持力度大,中央到地方通过财政补贴(最高30%)、税收优惠等措施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11][36] 核心观点 - 智能化与个性化驱动:AI、物联网等技术赋能健康管理、安全监护等场景,解决老年人生理机能衰退痛点 [4][22] - 区域发展不均衡:东部沿海(广东、江苏等CR7省份)企业占比达70%,中西部仍处追赶阶段 [12] - 居家养老主导:居家场景占比90%,社区和机构养老分别占7%和3% [31] 行业分类 - **健康管理类**:智能手环、血糖仪等,2024年老年智能手表出货量580万台(同比+70%) [4][28] - **辅助器具类**:电动轮椅等,2025年1-4月新增注册品种0.6万项(同比+1032.1%) [10] - **监护类**:毫米波雷达睡眠监测仪等,机构渗透率约10% [5][32] - **中医数字化**:舌象/脉象分析设备,提供个性化养生方案 [6] - **家庭机器人**:陪伴机器人、护理机器人,2025年启动三年应用试点计划 [7][47] 产业链分析 - **上游**:芯片自给率不足30%(目标2025年达60%),启英泰伦语音AI芯片年出货5,000万颗 [23] - **中游**:小米/华为研发投入显著(小米2024年研发241亿元,+25.9%),产业集群效应显现(广东目标2025年营收6,000亿元) [27][28] - **下游**:机构需求多元化(护理床、康复机器人),2030年情感陪护机器人渗透率预计达5% [32] 竞争格局 - **第一梯队**:小米、华为等互联网巨头,凭借技术优势搭建综合养老平台 [44] - **第二梯队**:金卫迪等创业公司,专注细分领域如养老监护产品 [44] - **未来趋势**:政策推动标准体系完善,市场集中度将逐步提升 [47] 上市公司速览 - **思创医惠**:2024年营收21.7亿元(+45.7%),毛利率95.3% [51] - **九安医疗**:2024年毛利率70.5%,居家健康监测产品线全覆盖 [50][67] - **欧圣电气**:布局大小便护理机器人,2024年归属净利润2.53亿元(+44.9%) [61][63]
粤开市场日报-20250806
粤开证券· 2025-08-06 16:39
市场表现 - 今日A股主要宽基指数全数上涨 沪指涨0.45%收报3633.99点 深证成指涨0.64%收报11177.78点 创业板指涨0.66%收报2358.95点 科创50涨0.58%收报1059.76点 [1] - 全市场个股涨跌分布为3355只上涨 1816只下跌 246只收平 沪深两市成交额合计17341亿元 较上个交易日放量1380亿元 [1] 行业表现 - 申万一级行业多数上涨 国防军工(+3.07%)、机械设备(+1.98%)、煤炭(+1.89%)、纺织服饰(+1.36%)、计算机(+1.30%)领涨 [1] - 医药生物(-0.65%)、建筑材料(-0.23%)、商贸零售(-0.23%)、社会服务(-0.19%)、银行(-0.14%)领跌 [1] 概念板块表现 - 涨幅居前概念板块包括连板、十大军工集团、航母、机器人、打板、军民融合、煤炭开采等 其中连板概念成交额突破1500亿元 [2][12] - 回调概念板块包括西藏振兴、抗癌、CRO、血液制品、疫苗等 西藏振兴板块成交额约600亿元 [12] 资金动向 - 国防军工板块当日成交额达2500亿元 涨幅与成交额均居首位 [10] - 计算机板块成交额约2000亿元 涨幅1.3% 位列行业涨幅前五 [10]
贵航股份上周获融资净买入1484.20万元,居两市第486位
金融界· 2025-08-04 07:40
融资交易数据 - 上周累计融资净买入额1484.20万元 位列沪深两市第486位 [1] - 上周融资买入额1.74亿元 融资偿还额1.59亿元 [1] 资金流向表现 - 近5日主力资金净流出7066.56万元 期间股价跌幅6.38% [1] - 近10日主力资金净流出5460.85万元 期间股价跌幅2.25% [1] 公司基本概况 - 企业成立于1999年 注册资本40431.132万元 实缴资本15281.774万元 [1] - 法定代表人于险峰 注册地位于贵阳市 主营汽车制造业 [1] - 对外投资企业25家 参与招投标25次 拥有专利195项 商标4项 行政许可7项 [1] 概念板块归属 - 所属概念包括汽车零部件/低空经济/小米汽车/华为汽车/新能源车/无人驾驶等15个板块 [1] - 同时涵盖贵州板块/沪股通/融资融券/央国企改革/西部大开发/军工等区域与政策概念 [1]
移动机器人赛道投融资火热 应用场景持续多元化
证券日报· 2025-07-27 23:43
移动机器人产业链融资情况 - 今年以来已有30家移动机器人产业链企业获得融资,融资案例达33起(不包含人形机器人)[1] - 亿元级融资事件12起,其中元鼎智能单笔融资金额近10亿元[1] - 千万元级融资事件19起,深圳玄源科技单笔融资金额近1亿元[1] - 融资轮次分布:种子轮2起、天使轮6起、A轮13起、B轮8起、C轮3起、E轮1起[1] 融资企业类型与细分领域 - 30家融资企业中,机器人本体企业27家,控制系统企业1家,传感器企业1家,人工智能芯片企业1家[2] - 机器人本体企业覆盖工业移动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庭院机器人、特种机器人、智能陪伴机器人等细分领域[2] - 深海智人获得阿联酋电信集团订单,将交付价值近千万美元的深海机器人Phoenix600,实现国产深海机器人首次商业化出口[2] 行业应用与市场前景 - 移动机器人广泛应用于制造业、服务业、物流业等领域,需求增长推动商业化进程[1] - 工业领域可提高效率、降低人力成本,物流行业实现仓储运输自动化,服务领域覆盖餐饮配送、清洁等场景[2] - 2024年全球泳池机器人市场规模达9.8亿美元,预计2029年增至19.4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14.7%[3] 技术竞争与商业化趋势 - 人工智能、物联网、传感器等技术快速发展推动移动机器人商业化[1] - 未来三年是技术跃升期,竞争将聚焦产品、技术、渠道壁垒[3]
“神经末梢”成机器人进厂刚需,六维力传感器走至量产前夜
第一财经· 2025-07-16 17:13
行业趋势 - 机器人正从表演型转向实用型,力觉与触觉传感器成为高精度操作的基础模块,六维力传感器从"昂贵小众"走向量产前夜 [1] - 2024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商用出货量约2000台(IDC数据),2025年全球出货量或达1.8万台(美国银行预测),六维力传感器渗透率或超30%(中金预测) [8] - 机器人进厂初期80%-90%工作集中在搬运、上下料、巡检和质检环节,力传感器是完成复杂任务的刚需 [9] 技术突破 - 六维力传感器需在有限空间内布设大量应变点,通过高精度算法解耦为六维力/力矩信号,技术难度高于传统一维/三维传感器 [7] - 蓝点触控自研神经网络算法将应变信号与六维力矩建立映射关系,自研率超80%,解耦精度提升可适应复杂动态场景 [7] - 特斯拉Optimus Gen 2配置超30个力传感器(含4个六维力传感器),六维力传感器是机器人实现抓取、拧转等动作的核心部件 [3] 市场动态 - 2023年六维力传感器成本同比下降30%,蓝点触控2025年单一客户出货量达千台级,2024上半年关节力矩传感器出货7万套(超2023全年) [10] - 柯力传感六维力传感器已批量供货部分客户,东华测试处于小批量试制阶段,福莱新材发布第二代柔性触觉传感器 [12] - 头部六维力传感器厂商上半年单一机器人客户出货量达千台级,但行业尚未形成统一标准,定制化需求为主 [1] 企业策略 - 蓝点触控人形机器人力传感器业务占比超50%,搭建AI定制化平台将响应周期从6-8周缩短至3-4周 [8][12] - 智元机器人指出供应链需快速响应技术迭代,传感器厂商需平衡量产能力、成本控制与研发投入 [10] - 当前力传感器赛道未进入价格战阶段,厂商与整机企业协同迭代,研发实力和交付能力是未来竞争关键 [13]
张津剑:投资中的频率与频谱 | 42章经
42章经· 2025-06-08 16:11
注意力机制与人类信息处理 - Transformer架构首次赋予机器注意力机制 推动AI技术飞跃 并促使人类重新审视自身信息感知方式 [1] - 人类感知-处理-行动系统存在巨大鸿沟:视网膜每秒接收10^9比特信息 大脑处理仅10^6比特 输出带宽仅10^1比特 [6][7] - 注意力机制作为主动过滤器 帮助人类在信息洪流中聚焦关键信号 但当前普遍面临机制崩溃导致独立判断能力丧失 [8][10] 社会分化与注意力失控 - 注意力失控导致世界分化加剧 体现为地缘政治冲突 贫富差距扩大及微观人际关系割裂 [1][3] - "拉尔森效应"普遍存在:信息输入输出端口过近导致信号循环啸叫 引发赛道投资极端化(过热或过冷) [12][13][14] - 创始人案例显示 专注冷门领域7年最终获得全球仅4张的国家牌照 验证注意力博弈价值 [19][20] AI与人类能力对比 - AI通过注意力机制实现能力飞跃 未来将具备全频谱感知能力(包括X光 伽马射线等人类不可感知频段) [34][35] - 人类局限性体现为:感知频谱仅占已知电磁波频谱1/10^9 依赖核磁共振等工具间接获取信息 [33] - 未来AI系统将是"传感器+Agent+具身智能"三位一体 需以AI为中心重构工作流而非简单赋能人类 [35][37][38] 人类在AI时代的核心价值 - 创造需求成为关键价值 需明确自身要解决的问题 而非依赖市场反馈贴标签 [40][42] - 审美作为超越多模态的处理结果 是人类独有的核心能力 能预判技术路径或感知潜在风险 [41][42][43] - 心力取代智力成为核心竞争力 优秀创始人特质体现为逆境坚持与克制 [44] 创业与投资启示 - 冷门领域存在未被充分估值的机会 需通过专注发现根本性变化(如2023年具身智能案例) [15][16][17] - 传感器技术将迎来爆发 创业者应探索人类未利用的数据频段(如α波 伽马射线) [34][35] - 区块链或成为Agent互联网的基础设施 当前多数项目仍错误围绕人类需求设计 [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