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

搜索文档
陕西省非遗体验中心开放
陕西日报· 2025-06-11 06:30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 - 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陕西主会场活动在省文化馆曲江馆区举行,陕西省非遗体验中心同步向公众免费开放 [1] - 活动由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围绕"融入现代生活——非遗正青春"主题,包含六大板块:非遗体验中心开馆、非遗传承人才艺展演、非遗文创市集、传统手工技艺展等 [1] - 活动聚焦青年传承人培养、非遗融入现代生活、科技赋能非遗保护,展现非遗传承实践活力 [1] 陕西省非遗体验中心 - 中心位于省文化馆曲江馆区二楼,面积4700平方米,分为展陈板块和功能板块两大区域 [1] - 展陈板块展示陕西十大门类近2000件非遗展品,集中呈现代表性非遗项目 [1] - 功能板块集非遗活态传承、创新转化、教育普及于一体,展现陕西非遗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的成果 [1] - 中心作为省级重点文化工程,是陕西非遗保护工作的里程碑和宣传展示的新窗口 [1] 非遗保护与创新 - 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陕西全省将开展1151项活动,促进群众互动体验非遗文化 [2] - 陕西省非遗体验中心将建立非遗品牌共创中心,挖掘非遗文化精髓,通过"非遗+"模式跨界融合 [2] - 计划创新打造兼具文化内涵与市场竞争力的特色非遗文创产品,推动非遗在新时代焕发生机 [2]
文旅题材微短剧《舟楫千里号歌来》《祈安澜》接连上线,“短剧游北京”开启大运河文化之旅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6-10 20:32
文旅题材微短剧项目 - 《舟楫千里号歌来》和《祈安澜》是"北京大视听"重点网络文艺精品项目,联动构建运河文化传播矩阵,热度值均超千万 [1][3] - 两部剧纳入北京通州三庙一塔、张家湾通运桥遗址等60余处文化地标,立体呈现"运河上的通州"文旅品牌 [1] - 属于国家广电总局"跟着微短剧去旅行"项目及北京文旅题材重点项目,采用"文化IP+科技赋能+青春表达"模式 [3] 内容创作与叙事特点 - 《舟楫千里号歌来》以30集横屏短剧形式,通过青春励志故事解码通州地域文化基因,融合非遗运河号子与现代音律 [4] - 该剧构建三重叙事维度:青年文化破圈实践、老龄化社会情感联结、非遗传承现实命题 [4] - 《祈安澜》采用都市奇幻基调,通过AI虚拟制作将文物转化为剧情密钥,4K高清拍摄结合虚实相生叙事空间 [5] 文旅融合与产业影响 - 北京市广电局推出"短剧游北京"计划,推动"微短剧+北京文旅"融合创新,带动文旅消费与打卡新风尚 [7] - 入选国家广电总局推荐剧目的12部作品以2至10分钟短剧形式展现北京文化特色,推动取景地出圈 [7] - 形成"政府引导-文化深挖-技术赋能-商业反哺"新范式,激活旅游和非遗资源IP [10] 其他代表性作品案例 - 《京西回响》取景石景山区模式口、首钢园等,以"声音"线索串联红色革命与工业文化 [10] - 《我在宋庄》结合通州宋庄艺术产业,讲述青年画家蜕变故事,呈现文创产业脉络 [10]
百年石库门邂逅海派旗袍 传统非遗撬动消费升级新支点、激活消费新场景
央视网· 2025-06-09 17:00
海派旗袍文化节活动概况 - 上海市静安区举办海派旗袍文化节,融合传统与时尚,打造消费新场景 [2] - 活动包含3条主题路线,涵盖历史建筑打卡、商圈消费优惠与首发首秀体验 [2] - 文化节持续7天,吸引超过12万人次参与,带动周边消费增长40% [11] 活动内容与形式 - 活动包括展览走秀、互动体验、文化消费和知识分享等多元形式 [10] - 市民可体验盘扣制作、身着旗袍在历史建筑中拍照打卡,并享受购物优惠 [4][10] - 黄浦江畔举办"时空走廊"主题旗袍秀,展示百年时尚演变 [13] 海派旗袍行业现状 - 海派旗袍兼具古典美学与时尚元素,手工滚边、盘扣、苏绣等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遗 [6] - 国内旗袍市场年销售额平均增长率超过10%,高端定制旗袍售价可达数万元 [16] - 6月以来,许多品牌旗袍销量环比增长2-3倍 [16] 未来规划与创新 - 2025年海派旗袍节计划以展、秀、销、产一体化形式展示 [14] - 每年举办设计旗袍比赛,2025年已收到超过1500件创新设计图 [14] - 展销区推出经典款式与新中式作品,吸引消费者 [14]
子冈珠宝以文创赋能传统技艺 科技融合创新亮相江苏老字号博览会
江南时报· 2025-06-09 13:47
6月6日至9日,2025年江苏省老字号"三进三促"活动暨第七届中国(江苏)老字号博览会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隆重举行。本次博览会由江苏省商务厅、省发展 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市场监管局、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等单位联合主办,以"国货潮品新消费"为主题,聚焦老字号焕新升 级、文化赋能、科技融合等重点内容。来自苏州的子冈珠宝作为代表性老字号企业之一,以原创设计新品亮相展会,并凭借其独特的文创表达与非遗技艺体 验活动,赢得现场高度关注。 本次展会中,子冈珠宝首发原创文创系列"金临旺·麒麟回首"金饰产品,由子冈珠宝艺术总监、中国珠宝首饰设计大师程学林先生领衔设计。作品设计灵感 源自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瑞兽麒麟,并融合"麒麟回头,万事无忧"传统寓意,将"金临旺、长平安、永富贵"凝于一体。整个系列通过将元宝、金砖、金币分别 嵌于"金""临""旺"三个字形中,以清代官服图腾"麒麟回头"为视觉母本,将历史元素注入现代美学,寓意吉祥圆满。 值得一提的是,此系列产品不仅在设计语言上传承传统文化精髓,更在制作工艺上实现科技与匠艺的深度融合。子冈珠宝率先引入"智能金工机+人工精 雕"复合工艺流程,运用数控微雕技术对黄金细 ...
青年消费账单里藏着文化认同:近九成受访大学生表示“非遗+”消费物有所值
中国青年报· 2025-06-09 08:17
非遗消费市场现状 - 74.89%受访高校大学生曾为非遗相关产品或服务买单 [1] - 非遗消费场景多元化,包括体验非遗技艺(71.59%)、观看或参与非遗表演(55.56%)、购买非遗元素品牌产品(54.59%)等 [2] - 89.95%受访青年认为非遗相关消费值得,主要满足情绪价值(77.20%)和文化体验需求(70.05%) [5] 非遗产品吸引力分析 - 75.94%受访者被非遗产品或服务的文化内涵吸引 [6] - 艺术价值(66.38%)、礼品价值(49.47%)、外观精美(47.34%)是购买主因 [7] - 非遗具有历史记忆和民族身份认同价值,形成市场溢价潜力 [6] 青年消费行为特征 - 大学生平均花费不到100元即可获得非遗技艺体验和实体产品 [3] - 消费者愿意为稀缺性非遗产品支付溢价,认为物有所值 [3] - 倾向于购买融合现代元素的非遗产品,如游戏联动皮影戏、动漫主题泥人等 [7][10] 行业发展挑战 - 价格过高(51.30%)、实用性不足(35.45%)、缺乏创新设计(21.61%)阻碍消费 [8] - 部分非遗产品面临"看不懂""买不到""用不上"的三重困局 [9] - 传统非遗产品在特定景区销售,市场覆盖面有限 [6] 创新发展趋势 - 00后传承人通过短视频平台获百万点赞,建立"赛博戏台"新传播模式 [10] - 与茶饮品牌合作开发联名产品,如皮影角色奶茶杯等 [10] - 采用VR/AR技术创造沉浸式体验,电商平台精准推送非遗产品 [11] - 将传统技艺与现代IP结合,如《黑神话:悟空》皮影作品 [10] 商业模式创新 - 设计赋能激活传统美学,文旅融合创造活态传承场景 [11] - IP化运营打造非遗品牌矩阵,如塑造惠山泥人网红品牌 [10][11] - 通过社会实践项目记录非遗传承人故事,增强文化传播 [10]
文山州端午文旅市场消费近6亿 民俗活动点燃假日热情
搜狐财经· 2025-06-07 18:05
文旅市场表现 - 文山州端午及"闹兜阳"假期累计接待游客85 23万人次 实现旅游总消费5 94亿元[1] - 端午假期接待游客42 73万人次 旅游花费30274 56万元 "闹兜阳"假期接待42 5万人次 旅游花费29145 86万元[5] - 全州A级景区接待118589人次 门船票收入182 9904万元 其中普者黑景区入园44153人次 收入82 67万元 坝美景区接待866人次 收入13 73万元[5] 热门景区及新兴目的地 - 丘北普者黑 广南坝美保持核心地位 广南六郎城·仙草秘境 马关雾缦雲山成为周边游新热点[5] - 马关县通过"闹兜阳"节庆带动全域旅游 接待5 41万人次 实现旅游总花费3770 83万元[5] - 六郎城景区接待游客3392人次 门票及营业收入15 78万元[5] 民俗活动与创新业态 - 文山市推出民族团结长街宴 龙潭温泉5折优惠 七都古镇三节同庆嘉年华[7] - 马关县老懂寨村以苗族文化为核心的活动带动周边民宿提前三日售罄 吸引川黔游客专程参与[7] - 丘北县创新推出"普者黑夜游"融合山歌 篝火等元素 广南县举办夏季"村晚"直播 石斛花文化节等[9] 文旅融合与惠民措施 - 各县市深挖文化内涵 推出门票优惠与体验活动 如富宁鸟王山景区优惠 普厅河步道摄影展[9] - 通过"文山文旅"平台发布10条安全提示与优惠信息 强化"30天无理由退货"宣传[10] - 全州47个景区志愿服务岗414名志愿者累计服务2708小时 惠及5 78万人次[10] 市场管理与安全保障 - 文旅系统出动检查人员71人次 检查55家次场所 立改消防隐患2处[10] - 开展"整治百日行动" 出动执法人员267人次 检查99家次场所[10] - 假日期间仅接到1件涉旅投诉 无退货申请及重大安全事故[11] 品牌效应与未来方向 - "闹兜阳"非遗盛宴登上央视《新闻联播》 形成破亿级消费市场[3][13] - 未来将深化"非遗+场景""惠民+体验"模式 推动边疆民族地区文旅高质量发展[13]
高质量发展看中国 | 非遗“潮”起来 消费“旺”起来
央广网· 2025-06-07 15:54
非遗焕新与产业升级 - 夏布绣通过创新针法(6种)和软化技术突破传统材质限制,开发出箱包、首饰等上百种文创产品,2014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4] - 传承人吴婉菁团队耗时13个月、穿针6300万次完成9米长《长江万里图》,采用十几种针法和三十多种丝线,作品屡获大奖并成为赣鄱地域特色艺术 [2][3] - 非遗传承采用"线上教学+线下产教融合"模式,与江西师范大学等高校联合建立工作室,累计培养待业妇女、残障人士等超10000人,吸引"90后""00后"加入 [4] 传统工艺与潮玩IP跨界融合 - 泡泡玛特与景德镇辰天陶瓷合作推出陶瓷潮玩"嫣胭入轧·瓷",采用非遗"扒花"工艺(粉彩轧道瓷),首款手工产品"炉火纯青·燃"手稿样品曾以23万元成交 [7][9] - 景德镇高白瓷因质地纯净、色泽白皙如玉等优势获华为、阿里巴巴等企业合作,传统工艺赋能IP提升文化价值与情感共鸣 [7] - 辰天陶瓷将"哪吒"等顶流IP转化为陶瓷手办,通过细节工艺打破次元壁,在文博会引起关注 [5][7] 文旅融合与新业态发展 - 仙女湖景区融合非遗"赣中花鼓戏"与沉浸式游园会,游客参与度提升,从观演转为互动体验 [8][10] - 资溪县真相乡村景区全年举办非遗演出百余场,通过畲族酒歌、竹竿舞等活动吸引游客约30万人次 [11] - 龙南市关西村打造非遗小镇,商业化运营客家饰品、香火龙等非遗项目,客家山歌传习所形成老中青少传承梯队 [13]
小麦丰收 科技助力 非遗也来凑热闹
央视网· 2025-06-07 12:40
央视网消息:河北是全国冬小麦主产区之一。从6月6日开始,河北省的3300多万亩冬小麦大规模机收 由南向北陆续展开,预计本月22日前后基本完成 机收任务。河北南部的邯郸市大名县素有"冀南粮仓"之称,这里的冬小麦种植面积有82.95万亩,位居河北省前列。7日,这里的小麦开始了大规模机收。 总台记者王帅南正在邯郸市大名县大韩道一大队村的麦田里。这里的小麦已进入成熟期,农田里遍野金黄。 从这天开始,这个村的1800亩小麦就进入大规模机收阶段,眼前的这三百亩麦田里,有三台大型联合收割机在收割小麦。 加装"北斗" 科技助颗粒归仓 这些收割机全部搭载了北斗定位系统,农机手在作业前设定好作业距离、耕作面积等参数后,收割机便会按照导航设定好的模式和轨迹进行作业,以厘 米级定位让收割机在田间"走直线",减少漏收的现象,割出的麦茬也是齐刷刷的10厘米高。这种低麦茬不仅有助于防火,还能有效控制病虫害,便于后期除 草和播种玉米后的管理。 大名县小麦种植面积位居河北省前列,今年的收成如何呢?在大规模收割前,农技人员与专家组成的测产队伍到县里的20个乡镇,选取了100个点位对 麦穗进行脱粒称重、水分测量,经过科学的测产,预计今年该县的小麦 ...
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港澳台展区—— 多元文化聚合出彩
经济日报· 2025-06-07 05:41
港澳台文化产业参展概况 - 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成为展示港澳台文化特色的重要平台,吸引众多企业参展,助力市场开拓 [1] 香港潮流文化展示 - 香港馆以"香港原来咁有型"为主题,14家企业参展,涵盖电影、漫画、时装设计、艺术玩具、老字号品牌等领域 [2] - 泡泡玛特旗下潮玩IP"拉布布""茉莉""毕奇"融入香港冰室场景,成为热门打卡地 [2] - 老字号品牌"骆驼牌"推出"116系列"保温壶,结合传统工艺与现代艺术,展现本土文化创新 [3] - 服装品牌GOC Studio坚持打造高品质耐用服装,反对快时尚浪费,已在香港开设2家门店 [3] 澳门非遗文化创新 - 澳门馆展示70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11项为国家级非遗,展览面积约400平方米 [4] - "祐记龙须糖"传承人阮银钊创新推出巧克力、榴莲、肉松等口味龙须糖,探索内地市场机遇 [5] - 澳门美高梅与张艺谋合作的《澳门2049》演出融合8种非遗项目与高科技手段,已完成百场演出 [6] 台湾妈祖文化推广 - 台湾展团集结30余家厂商,以702平方米展区构建"宝岛妈祖"主题形象馆,展示妈祖文化现代演绎 [7] - 朋朋狗手作社创始人黄嘉文以毛线修剪工艺传递妈祖文化"爱与善"精神,计划在大陆推广手作课程 [8] - 博士儿实业有限公司展示创意几何组教育玩具,帮助儿童构建数学认知体系,已连续参展10余届 [8][9] 文博会平台价值 - 文博会汇聚行业资源与国际视野,帮助企业链接经销商与代理商,实现文化产品与产业价值双向输出 [9]
非遗IP授权激活文旅消费新动能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6-06 14:08
非遗IP授权交易规模与成效 - 第九届非遗节促成36个项目授权签约,签约金额达3.5亿元,现场观众超21.74万人次 [1] - 国际非遗品牌IP授权交易活动首日最大单笔项目为"邮+非遗"合作,金额达1亿元 [5] - 第八届非遗节促成签约授权金额超8200万元,第七届意向授权金额超4000万元,显示逐年增长趋势 [7] 参展规模与国际化进展 - 第九届非遗节吸引线上线下500余家企业参与,参展企业580余家,非遗IP展示数量较上届提升50% [1][3] - 首次设立国际展区及港澳台专区,涵盖古巴纺织工艺等国际项目,国内143个跨界合作非遗IP亮相 [3] - 展前接洽配对项目200余个,主办方通过预匹配机制提升交易效率 [6] 跨界合作案例与创新产品 - 泡泡玛特推出融合成都漆艺的"哪吒"手办,蜀锦/蜀绣/羌绣应用于球托、队标、T恤等爆款 [2] - 《二十四节气》非遗手游研发耗资3000万元,鲁锦纹样时装、甲骨文VR展览等新品集中发布 [4] - 蜀锦传承人胡光俊跨界合作覆盖食品饮料、家居服饰等领域,实现经济价值与宣传双赢 [6] 平台机制与行业推动 - 主办方搭建专业授权交易平台,组织丝路锦绣展推动蜀锦蜀绣产业发展 [1] - 通过报名系统全球征集非遗IP案例,为买卖双方提供预匹配及现场接洽服务 [6] - 非遗节自2019年起试点IP授权展,现已成为重点活动,累计促成超100个IP签约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