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IPO
icon
搜索文档
IPO“受理潮”来袭,股民需要担心吗?
IPO日报· 2025-07-15 18:41
IPO受理情况分析 - 2025年6月A股IPO受理企业达150家 是去年同期30家的5倍 但主要因年报截止前"突击受理"的周期性现象[1] - 2025年上半年IPO受理总量177家 其中6月占比85% 其余5个月平均仅5.4家/月 北交所以115家领跑 深交所32家 上交所30家[1] - 同比增幅453%源于2024年基数过低 实际总量仍处可控范围[1] IPO市场定价与资金管理 - 新股平均发行市盈率降至18.83倍 较2023年同期43.37倍下降57% 板块分化明显 科创板28.25倍 创业板19.63倍 主板16.83倍 北交所11.73倍[2] - 78%新股市盈率低于23倍 显示定价趋于理性 超募企业占比从40.9%降至21.6% 超募资金用途受新规严格限制[2] 新股供需与市场表现 - 网上打新中签率创0.0289%新低 仅为2024年均值0.0497%的58% 较2022年0.669%下降95%[3] - 2025年新股上市首日平均涨幅达226.72% 显著高于2024年136.05%和2023年66.45% 全年零破发记录[3] - IPO发行未阻碍股指上行 当前A股正从3000点向3500-4000点区间突破[3] 其他行业动态 - 交大昂立与前高管纠纷进入行政复议阶段[5] - 南京商旅启动500亿级资产整合[5] - 内存行业头部企业启动上市 或冲击全球三强格局[5] - 并购受理项目量已超2024年全年[5]
印度生产基地成形,伯恩光学会否重启IPO计划?
BambooWorks· 2025-07-15 10:07
港股IPO市场表现 - 2025年或将成为港股十年来IPO表现最为强劲的年份之一,同时也可能成为"玻璃之年" [3] - 2024年港股以44宗新股上市、136亿美元募资额重登全球榜首,领头的是中国科技巨头宁德时代募资45亿美元 [9] - 伯恩光学的竞争对手蓝思科技在港募资48亿港元(6.11亿美元),伯恩光学可能筹备融资额更高的IPO [3] 伯恩光学上市计划 - 伯恩光学可能重启在港的上市计划,若成功将是首次公开募股 [2][3] - 公司2022年曾尝试赴港上市,拟募资高达20亿美元,约为蓝思科技募资额三倍多 [3] - IPO有助于公司运营融资并提升国际影响力 [9] 伯恩光学业务概况 - 公司是iPhone核心供应商,客户还包括三星、荣耀及小米等头部智能设备制造商 [5] - 公司最初生产手表玻璃盖板,后研发手机玻璃屏幕替代塑料盖板,重大突破源于摩托罗拉RAZR机型采用其玻璃盖板 [8] - 产品应用于可穿戴设备、平板电脑、AR/VR眼镜及汽车等领域 [8] 财务数据 - 截至2021年3月的财年,公司营收达约300亿港元 [8] - 蓝思科技2022年营收为人民币467亿元(65亿美元),约超出伯恩光学三分之二 [8] - 伯恩光学凭借较高毛利率或能取得较同业更高的估值溢价 [8] 全球化布局 - 公司正在印度新建生产基地并在越南进一步扩张,实现境外制造多元化布局 [2] - 全球设有八个生产基地,总投资达400亿港元,中国与越南工厂年产能合计18.5亿件,雇员总数逾7万人 [6] - 印度合资企业投资额约250亿卢比(2.9亿美元),伯恩光学持股比例或达49%,预计前四至五年营收可达10亿美元 [6][7] 印度市场战略 - 苹果目前约20%的iPhone在印度生产,计划未来两年提升至三分之一 [6] - 苹果鼓励供应商在印建立本地生产基地,伯恩光学印度工厂能更高效服务苹果等客户 [6][7] - 印度合资公司将生产玻璃盖板及其他零部件,厂址或定于泰米尔纳德邦 [7]
McGraw Hill eyes $4.2B valuation in IPO
Proactiveinvestors NA· 2025-07-15 00:53
关于作者背景 - 作者Emily Jarvie曾担任澳大利亚社区媒体的政治记者 后专注于报道新兴 psychedelics 领域的商业、法律和科学进展 [1] - 其作品发表于澳大利亚、欧洲和北美多家媒体 包括The Examiner、The Advocate等 [1] 关于出版商 - 出版商Proactive提供快速、可操作且独立的全球商业与金融新闻内容 [2] - 新闻团队覆盖伦敦、纽约、多伦多等全球主要金融中心 [2] 内容覆盖领域 - 专注于中小市值公司 同时涵盖蓝筹股、大宗商品及其他投资领域 [3] - 重点报道生物制药、矿业、电池金属、石油天然气及加密货币等新兴技术行业 [3] 技术应用 - 采用前瞻性技术辅助工作流程 但内容始终由人类编辑和创作 [4][5] - 偶尔使用生成式AI等自动化工具 严格遵循内容生产和SEO最佳实践 [5]
家居五金龙头“逆势”IPO:悍高集团何以“杀”出重围?
经济观察报· 2025-07-14 20:09
公司概况 - 悍高集团主要从事家居五金及户外家具等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产品包括家居收纳五金、基础五金、厨卫五金以及户外家具等 [4] - 公司实际控制人为欧锦锋和欧锦丽兄妹,二人直接和间接持有公司83.74%的股份,控制公司89.76%的表决权 [5] - 公司拥有建筑面积接近40万平方米的生产基地,截至2024年底员工人数为2902人,其中生产人员接近2000人 [6] 行业现状 - 家居五金和户外家具行业企业众多,大部分规模较小,集中度较低,竞争激烈 [7] -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4》,全国规模以上金属制品业企业的平均总资产规模为1.21亿元,平均营业收入为1.28亿元,平均利润总额为0.06亿元 [8] - 行业与宏观经济发展周期及居民消费能力密切相关,也受房地产行业影响,但存在大量存量住宅家居升级需求,形成相对持续平稳的发展趋势 [18] 财务表现 - 2023年公司总资产19.74亿元,营业收入22.22亿元,利润总额3.83亿元,均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8]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6.20亿元、22.22亿元、28.5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32.78% [8] - 2022-2024年扣非净利润分别为1.99亿元、3.29亿元、5.2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61.83% [8] - 预计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3.87-15.01亿元,同比增长17.04%-26.77%;净利润2.33-2.63亿元,同比增长18.64%-33.66% [8] 业务结构 - 2024年收入构成:收纳五金8.57亿元(30.59%)、基础五金12.24亿元(43.69%)、厨卫五金3.61亿元(12.90%)、户外家具2.62亿元(9.36%)、其他0.97亿元(3.46%) [9] - 2022-2024年收纳五金与基础五金合计收入占比稳定在65%以上 [10] IPO计划 - 拟发行4001万股新股,募集资金4.20亿元 [2] - 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智慧家居五金自动化制造基地(3.70亿元)、研发中心建设(3000万元)、信息化建设(2000万元) [12] - 募投项目将导致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增加,短期内可能降低净资产收益率,但长期将提升盈利能力 [13] - 公司需要通过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来满足产品研发、产能扩张、营销网络建设及信息化建设等资金需求 [14][15] 发展策略 - 公司计划通过引进先进设备与人才扩大自有产能规模 [12] - 将强化研发能力,提高研发设计效率 [12] - 优化信息系统架构,整合业务和财务管理模块,提升管理水平和业务协同效率 [12] - 公司采用"先款后货"的信用政策,应收账款周转率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值 [18]
尚水智能IPO:业绩依赖大客户、保荐机构添堵,转战创业板前景难料
搜狐财经· 2025-07-14 16:36
上市进程 - 公司首次科创板IPO因财务数据更新压力与关联交易争议失败[1] - 2024年底转战创业板,但客户集中度、关联交易及净利润下滑问题仍存[1] - 能否通过创业板审核尚不确定[2] 业务与客户结构 - 主营业务为新能源电池极片制造智能装备,2024年营收占比达95.20%[4] - 核心产品循环式高效制浆系统市占率居行业前列[4] - 前五大客户销售占比连续三年超89%,其中比亚迪2024年销售占比65.78%[4][5] - 对比亚迪销售毛利率显著高于其他客户(2024年66.67%)[6] - 对比亚迪销售单价为其他客户的3倍以上(2023年1049.73万元/套 vs 314.29万元/套)[6] 关联交易与股东关系 - 比亚迪2022年通过股权受让及增资成为公司第四大股东(持股7.69%)[6] - 比亚迪董事会秘书李黔担任公司董事,构成关联关系[6] - 2025年3月与比亚迪签订10.15亿元锂电设备采购协议,创合作额度新高[6] 募资计划调整 - 科创板IPO原计划募资10.02亿元,全部依赖募集资金[8][9] - 创业板IPO募资金额缩减至5.87亿元,项目投资额调减[9][10] - 2022年公司现金充裕(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超4亿元),但2024年降至1.81亿元[10][12] - 2024年应付票据与应付账款分别增至0.81亿元和1.90亿元[12] 保荐机构风险 - 民生证券因保荐项目违规多次被监管警示,2023年投行业务质量评级为C级[15][17] - 2024年IPO保荐失败率达80.95%,科创板在审项目全军覆没[15] - 新规要求保荐机构收费与上市结果脱钩,可能增加审核复杂性[18]
国亮新材IPO:业绩可持续性、收入确认合规性连遭拷问
搜狐财经· 2025-07-14 15:13
公司概况 - 河北国亮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从事高温工业用耐火材料整体解决方案业务 提供耐火材料整体承包服务及产品 [2] - 公司北交所IPO申请于2023年6月获受理 交易所连续两轮问询关注业绩和收入确认合规性问题 [2][3] 行业竞争格局 - 国内耐火材料行业有2,000多家企业 生产规模分散 行业集中度低 市场竞争激烈 [4] - 公司在华北地区市场占有率不足5% 近80%主营业务收入来自河北省内 [4] - 行业处于减量发展和存量优化阶段 供需不平衡状况将长期存在 联合重组和低效产能退出机制尚未成熟 [5] 区域扩张与毛利率 - 公司战略立足河北省并向华东等区域扩张 但华东地区客户毛利率不足5% [5] - 交易所质疑河北省外毛利率偏低合理性 公司解释为区域经营策略所致 但存在业务拓展不及预期风险 [5] - 公司在河北省内具有明显竞争优势 但市场份额可能被行业龙头企业抢占 [5] 下游行业风险 - 耐火材料下游钢铁行业被列为产能过剩行业 公司揭示下游市场波动及钢铁行业产能过剩风险 [6] 收入确认问题 - 公司采用整体承包模式和直接销售模式 整体承包模式下按出钢量等合同条款确认收入 [7] - 报告期内结算单存在关键要素缺失:2021-2023年缺少签字/盖章涉及收入占比达4 80%-6 07% 2024年上半年降至1 52% [8] - 未列明出钢水量的收入占比从2021年26 72%升至2023年35 40% 2024年上半年骤降至0 31% [9] - 公司解释要素缺失原因为客户强势地位及用印流程繁琐 保荐机构认为内控有效且收入确认合规 [8][9] - 交易所追问书面留痕与实际出钢水量相符性 公司回复2022-2023年数据相符并完善内控流程 但未披露相关客户回款进度 [10]
半年度IPO报告,有机构收获百倍回报
投中网· 2025-07-14 11:09
中国企业IPO退出分析 - 2025年上半年73家具有VC/PE背景的中企成功IPO,VC/PE机构渗透率为55.73%,中金资本参投7家企业居首,红杉中国参投6家次之,华金资本、君联资本各参投5家并列第三 [5][6] - VC/PE机构IPO账面退出回报总额1,057.61亿元,平均回报倍数3.83倍,6月单月退出金额最高达349亿元,4月平均回报倍数最高达9.11倍 [10] - 先进制造行业获投数量最多(16家),电子信息行业退出回报金额最高(273.97亿元),消费行业回报倍数最大(17.81倍) [10][13] - 港交所主板以582.03亿元成为账面退出回报最高的交易板块,上交所科创板和纳斯达克全球精选市场VC/PE渗透率均达100% [14][15][16] 重点IPO退出案例 - IDG资本与启明创投投资影石创新十年,上市首日回报率分别达853倍和183倍 [20][22] - IDG资本投资Circle二级市场浮盈数十亿美元,D轮融资成本2.76美元/股对比上市首日回报约数十倍 [20][22] - XVC投资霸王茶姬获超百倍回报,2020年A轮投资62,008万美元对应首日回报率47,009.76% [20][22] 中国企业IPO市场表现 - 2025年上半年131家中企IPO募资1,301亿元,数量同比增35.05%,金额同比增1.69倍,港交所以40家IPO和867.30亿元募资居首 [23][25][27][29] - 北交所涨幅38.72%领跑A股,江南新材首日涨幅606.83%为上半年最高,港交所主板与纳斯达克资本市场包揽首日跌幅前五 [32][33][35] - A股募资TOP5合计120.74亿元同比增27.13%,中策橡胶(40.66亿元)、天有为(37.40亿元)居前 [42][44] 行业与地域分布 - 先进制造(26家)、消费(20家)为IPO数量前二行业,能源及矿业(336.95亿元)、消费(174.32亿元)募资增幅最高 [59][63][64] - 浙江地区以24家IPO数量居首,福建地区因宁德时代336.86亿元募资夺冠,浙江(250.64亿元)、广东(179.33亿元)紧随其后 [69][72] - 消费行业IPO数量同比增1.22倍,福建地区募资同比增20.85倍,香港地区IPO数量增8家 [73][74] 热门IPO企业 - 宁德时代以327.84亿元募资和12,778.27亿元市值双冠,海天味业(92.56亿元)、恒瑞医药(90.85亿元)分列募资二三位 [80][82] - 市值TOP10中消费行业占4席,包括海天味业(1,947.69亿元)、蜜雪集团(1,008.75亿元)和霸王茶姬(429.22亿元) [82] IPO政策动态 - 科创板重启第五套上市标准,创业板启用第三套标准支持未盈利企业 [37][89][90] - 香港推出"科企专线"便利特专生科企业上市,6月港股发行加速至14家 [45][88] - SEC批准纳斯达克IPO流动性新规,要求实际募资额满足25%流动性指标 [86]
数据速递:2025年6月港美股上市情况汇总
搜狐财经· 2025-07-14 09:45
港股市场表现 - 2025年上半年香港新股市场表现亮眼,截至6月30日完成44宗IPO项目,同比增加14家,累计募资超1050亿港元,位列全球第一 [2] - 6月港股IPO热潮显著,单月15家企业上市,创年内阶段性高峰,反映市场向"硬科技+新消费"进阶的逻辑 [3] - 6月港股IPO募资总额738.7亿港元,头部集中特征明显,三花智能(247.4亿港元)和海天调味食品(200.7亿港元)贡献超六成 [4] 港股IPO企业分析 - 6月上市企业行业分布多元,涵盖数据智能(MetaLight)、生物科技(药捷安康-B)、人工智能(云知声)、消费(周六福珠宝)等领域 [4] - 发行价差异显著,最高为云知声205港元,最低为香江电器2.86港元 [4] - 通过上市聆讯企业3家,包括生物医药(维立志博)、口腔医疗(大众口腔)和碳科技(首钢朗泽)企业 [5][6] 港股递表企业动态 - 6月77家企业递表港股主板,覆盖生物医药(22家)、半导体(6家)、智能汽车(4家)等高增长领域 [7][8][9] - 递表企业包括细分龙头如石头世纪(智能家居)、四维智联(车联网),以及跨市场玩家如蓝色光标(A+H营销) [7][8] - 生物医药企业占比近30%,凸显港股对创新医疗板块的包容性 [8][9] 美股中概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45家中概股赴美上市,纳斯达克为主要上市地,一季度23家,二季度22家 [10] - 6月6家中概股上市,4家传统IPO(募资超千万美元2家),2家SPAC模式,地域以香港(3家)为主 [11][12] - 行业分布包括生物科技(健永生技)、信息技术(巨龙控股)和消费服务(Happy City) [12] 美股递表与募资特点 - 6月9家企业向SEC递表,8家IPO+1家SPAC,覆盖农业B2B(一面出集团)、机器人(OTSAW)等赛道 [13][14] - 募资格局呈现SPAC托举头部、IPO分化显著的特点,生物科技和消费赛道持续受关注 [15] - 香港企业活跃度突出,但多数IPO募资规模偏小,反映市场估值谨慎态度 [15] 市场趋势总结 - 港股通过优化上市机制吸引硬科技和生物医药企业,6月递表量达77家显示资本窗口效应 [7][9] - 美股中概股结构优化,SPAC模式助力中小企业融资,医疗/科技/消费为核心赛道 [18] - 双市场联动趋势明显,下半年或迎来更活跃的双向资本布局 [18]
紫光展锐启动IPO辅导:CEO任奇伟是海归博士,曾任职荷兰飞利浦半导体
搜狐财经· 2025-07-14 09:41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全称为紫光展锐(上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成立于2013年8月26日 注册资本553,191.72万元 注册地址位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1] - 控股股东为北京紫光展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直接持股32.22% 其他股东包括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 英特尔资本 碧桂园创投等 [1][2] - 公司于2024年3月完成股份制改造 名称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 注册资本约55.32亿元 [2] 行业地位与技术实力 - 公司是全球少数掌握2G/3G/4G/5G Wi-Fi RedCap 蓝牙 电视调频 卫星通信等全场景通信技术的企业之一 [2] - 在5G领域 公司是全球公开市场3家5G手机芯片企业之一 产品覆盖移动通信中央处理器 基带芯片 射频前端芯片等 [2] - 公司场测覆盖全球140+国家和地区 通过270+运营商出货认证 拥有500多家品牌客户包括荣耀 小米 三星等 [2] 研发与人才储备 - 公司员工总数超5000人 其中研发人员占比超85% [2] - CEO任奇伟为清华大学微电子专业学士/硕士 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博士 拥有20余年集成电路技术及管理经验 [3][4] - 董事长马道杰为北京邮电大学通信工程学士 挪威管理学院信息通信管理硕士 法国雷恩商学院工商管理博士 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3] 资本运作进展 - 公司已在中国证监会上海证监局进行IPO辅导备案 辅导机构为国泰海通和中信建投 [1] - 近3年内公司不存在IPO申请被终止审查 不予核准或不予注册的情形 [1]
海拍客两年亏1.35亿存货激增101% 20亿负债高悬假货争议引信任拷问
长江商报· 2025-07-14 07:40
公司概况 - 母婴产业互联网平台海拍客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登陆港股主板中信证券为独家保荐人[1] - 公司通过整合家庭护理及营养产品供应链为企业客户提供产品组合覆盖低线市场消费升级[1] - 按2024年交易额计公司成为中国低线市场家庭护理及营养产品行业最大交易及服务平台市场份额达101%[2] 商业模式 - 经营模式从早期平台抽佣转为"平台抽佣+自营"双轮驱动自营业务营收占比从604%提升至777%[1][3] - 截至2024年底平台连接约4200名注册卖家及29万名注册买家覆盖中国31个省份超3000个村县[2] - 2024年平台总交易额达110亿元但数字平台业务收入持续下滑从354亿元降至229亿元占比从395%降至222%[2][3]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895亿元1067亿元1032亿元增速陷入停滞[4] - 同期净利润从1012万元转为连续两年亏损累计亏损135亿元[1][4] - 整体毛利率从439%下滑至325%两年下降114个百分点主因自营业务毛利率仅15%[3] - 存货压力激增截至2025年4月底存货达15亿元较2024年底增长101%[3] 资本运作 - 2015-2019年完成6轮融资顺为资本复星高瓴等机构参与顺为持股1637%为第一大机构股东[6] - 2024-2025年多家机构撤资公司斥资3500万美元回购股份并发158亿美元承兑票据[6] - 负债净额从1733亿元增至2001亿元资产负债率达350%[6] 运营风险 - 频发假货争议贝亲可么多么等品牌否认授权黑猫投诉平台累计103条投诉涉及奶粉纸尿裤质量问题[1][7][8] - 董监高薪酬逆势增长2024年支付董事薪酬4817万元预计2025年将达760万元同比增长5777%[7] - 经营活动现金流持续净流出2022-2024年分别为-133亿元-600万元-112亿元[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