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医疗器械
icon
搜索文档
落袋为安!又有27亿“跑了”
中国基金报· 2025-05-26 14:04
股票ETF市场资金流动 - 5月23日股票ETF市场净流出资金26.89亿元,总规模达3.49万亿元[1][3] - 宽基ETF规模下降205.15亿元,中证A500指数ETF单日净流出11.13亿元[3] - 港股市场ETF净流出17.7亿元,创新药ETF单日净流出5.87亿元[3][4] 细分品类资金流向 - 创新药ETF资金净流出5.87亿元,最新规模98.67亿元[5] - 中证A500ETF龙头净流出3.56亿元,规模180.80亿元[5] - 港股通互联网ETF净流出3.39亿元,规模461.86亿元[5] 逆势吸金的ETF - 中证1000指数ETF单日净流入2.7亿元,规模621.30亿元[7][9] - 科创50指数ETF过去5日净流入超12亿元,中证军工指数ETF净流入超10亿元[7] - 华夏基金科创50ETF单日净流入1.17亿元,规模789.31亿元[8][9] 行业与政策动态 - 2024年医保谈判创新药成功率超90%,国产占比达70%以上[4] - 创新药出海被视为未来三到五年医药板块最重要的成长逻辑[5] - 关税风险主要聚焦欧洲,对A股影响有限,市场或回归震荡上行[6][7] 头部基金公司动态 - 易方达基金ETF规模6334.1亿元,2025年以来增加327.6亿元[8] - 易方达科创板50ETF净流入0.9亿元,人工智能ETF净流入0.7亿元[8] - 华夏基金科创50ETF最新规模789.31亿元,单日净流入1.17亿元[9]
20cm速递|医药生物行业出口趋势向好,创业板医药板块盘中上行,创业板医药ETF国泰(159377)涨超1.4%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3 10:14
医药生物行业出口趋势 - 2025年一季度医药出口额同比增长4.39% 对美出口增长9.6% 关税短期冲击减弱后美国订单有望恢复 [1] 创新药领域发展 - 中国研发效率提升 2024年31%的跨国药企引进分子来自中国 早期项目合作增多 [1] - 减重领域全球竞争加剧 诺和诺德、礼来加速布局口服GLP-1药物 中国企业在小分子和多肽载体研发取得突破 [1] 医疗器械技术进展 - 通用型CAR-T技术如CT0596、TyU19在肿瘤和自免疾病中展现疗效与经济性优势 未来或成主流 [1] 行业支付与授权动态 - 行业创新支付体系逐步完善 海外授权进入高峰期 [1] 创业板医药ETF - 创业板医药ETF国泰(159377)跟踪创业板医药卫生指数(399275.SZ) 具有高弹性特点 单日涨跌幅可达20% [1]
明星投顾组合最新“成绩单”曝光:年内盈利产品仅剩8只,业绩前三调仓策略现分歧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09 19:19
权益明星投顾组合表现 - 截至4月30日近1个月17只权益明星投顾组合收益率均为负,华宝证券"久聪基金经理优选组合"以-5.3%表现最差,银华基金"银华天玑—悄悄盈"以-0.88%亏损最少 [1] - 前4个月仅8只投顾组合维持正收益,一季度17只产品全线正收益,"银华天玑—悄悄盈"以7.65%领跑,华夏财富"积极进取"5.15%紧随其后,中欧财富"中欧超级股票全明星"累计收益率达62.36% [2] - 鹏华基金"鹏华群星闪耀"收益率2.12%,嘉实基金"嘉实全明星精选组合"收益率0.34%且累计收益达74.69% [2] 投顾组合调仓策略 - "银华天玑—悄悄盈"4月下旬增持大消费板块,减持科技类ETF,调入宏利消费红利指数A等防御性资产,减仓鹏扬中证500质量成长ETF联接A等6只基金 [2] - 华夏财富"积极进取"减仓债券类资产,加仓医药、地产等低估值板块,新增格林高股息优选混合A和金信转型创新成长混合发起式A [3] - "中欧超级股票全明星"4月初维持成长风格超配,调入南方均衡成长混合A、富国稳健增长A等均衡型基金 [4] 全球资产投顾组合表现 - 27只全球资产方向投顾组合近1个月平均收益率-0.62%,仅9只上涨,华宝证券"永久组合"以2.68%涨幅领先 [4] - 前4个月全球投顾组合平均收益1.56%,国泰基金"国泰进取全球配置组合"以11.84%居首,主要受益于港股创新药和黄金布局 [5] - 华宝证券"时光旅行者组合"前4个月收益超5%,4月下旬将华宝海外科技切换为标普500、纳指100指数基金以降低波动 [5] 行业配置逻辑 - 投顾主理人将跟踪指数分为三类:符合预期的AI、科创成长等持续关注,出现拐点的CS新能车、创新药等重点配置,低于预期的科创50、光伏等谨慎对待 [3] - 全球投顾组合中聚焦美股的"永动机全球型"和"萌萌海外组合"前4个月均出现亏损,反映区域策略分化 [5]
华创医药投资观点、研究专题周周谈:第124期医药行业2024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业绩综述-20250504
华创证券· 2025-05-04 20:5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当前医药板块估值和公募基金(剔除医药基金)配置均处于低位,考虑宏观环境因素积极恢复和大领域大品种拉动效应,对2025医药行业增长保持乐观,投资机会有望百花齐放 [9] - 创新药看好从数量逻辑向质量逻辑转换,关注国内差异化和海外国际化管线及能兑现利润的产品和公司 [9] - 医疗器械关注影像类设备招投标回暖、家用器械补贴与出海、发光集采后国产替代、骨科与神经外科集采后增长、海外去库存后新订单等机会 [9] - 创新链海外投融资有望回暖,国内有望触底回升,CXO产业周期向上,生命科学服务行业需求复苏、供给端出清、国产替代是大趋势 [9] - 医药工业特色原料药行业成本端有望改善,关注重磅品种专利到期新增量和纵向拓展制剂兑现期企业 [9] - 中药关注基药目录、国企改革、新版医保目录解限品种、OTC企业及潜力大单品等机会 [11] - 药房看好处方外流提速和竞争格局优化带来的投资机会 [11] - 医疗服务反腐和集采净化环境,民营医疗综合竞争力有望提升,关注中医、眼科等细分赛道龙头 [11] - 血制品行业中长期成长路径清晰,供给和需求端有弹性,关注相关企业 [1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情回顾 - 本周中信医药指数上涨0.54%,跑赢沪深300指数0.98个百分点,在中信30个一级行业中排名第8位 [6] - 本周涨幅前十名股票为艾迪药业、倍益康等,跌幅前十名股票为普利退、江苏吴中 [6] 整体医药行业 - 2024年医药板块可比公司收入同比 -0.9%,归母净利润同比 -8.5%,扣非净利润同比 -8.3%;2025年一季度收入同比 -4.5%,归母净利润同比 -11.4%,扣非净利润同比 -17.1% [16] - 2024年医疗器械板块收入增速最快,中药板块收入下滑最多;2025年一季度创新链收入增速最快,制药工业收入下滑最多 [16] 制药工业 创新药企 - 2024年A股创新药板块收入565.3亿元,同比增加34.1%;归母净利润51.5亿元,扣非净利润38.1亿元;2025年第一季度收入134.4亿元,同比 -18.4%;归母净利润8.4亿元,扣非净利润7.0亿元 [18] - A股多家创新药企扭亏,从中期看国产创新药在国际市场表现良好,建议关注产品管线研发进展和产品落地投资机会 [18] 制剂板块 - 2024年制剂板块收入同比 -0.7%,归母净利润增速5.2%,扣非净利润增速15.7%;2025Q1收入同比 -5.4%,归母净利润同比 -7.2%,扣非净利润同比 -5.9% [21][22] - 2024年院内刚需属性较好,部分创新转型公司迎来创新收获;2025Q1收入端受季节性需求和集采、价格治理影响承压,利润端剔除科伦后表现相对平稳 [22] 血制品 - 2024年血制品板块收入同比 -1.4%,归母净利润增速14.5%,扣非净利润增速13.8%;2025Q1收入同比2.9%,归母净利润同比 -15.7%,扣非净利润同比 -5.4% [26] - 2024年供给端采浆加速,需求端静丙景气且新品销售增加,利润表现亮眼;2025Q1主要品种库存高、价格承压,但行业长期有配置价值 [26] 原料药 - 2024年原料药板块收入增速7.1%,归母净利润增速42.8%,扣非净利润增速48.4%;2025年一季度收入同比 -0.9%,归母净利润同比28.4%,扣非净利润同比30.3% [29] - 25年以来主业需求有韧性,新品种法规市场放量,集采内药品拉动制剂一体化企业收入,建议关注相关主线和企业 [29] 中药 - 2024中药板块收入同比下降4.2%,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4.1%,扣非净利润同比下降20.5%;25年1季度收入同比下降8.5%,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9.3%,扣非净利同比下降9.4% [33] - OTC中药四类药降速、高值消费中药承压、刚性品种稳健增长;处方中药口服品种分化,创新中药延续放量 [33] - 中药板块长期成长逻辑未变,短期影响消化进入尾声,后续有望企稳恢复,看好相关方向 [33] 医疗器械 - 2024年医疗器械板块可比公司收入增速 +1.0%,归母净利润同比 -14.7%,扣非净利润同比 -12.1%;2025年一季度收入同比 -5.7%,归母净利润同比 -11.8%,扣非净利润同比 -16.4% [37] - 2024年受反腐和设备更新延迟影响,2025年一季度受清库存、检测需求下滑、医保控费和税率调整影响 [37] - 医疗设备25Q1招投标量恢复但企业去库存,家用器械有增长;体外诊断发光企业国内收入承压但出海高增长;高值耗材骨科和神经外科业绩增长,电生理稳健;低值耗材海外业务恢复增长,国内情况好转 [38]
苏州高新:2024年报点评:收入企稳,产业运营及投资积极布局新兴方向-20250428
东吴证券· 2025-04-28 11: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2024年营收降幅收窄但归母净利润下滑 主要受资产减值损失、投资收益下降和毛利率降低影响 看好公司长期价值 [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 - 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 实现营收73.0亿元 同比下降6.6%;归母净利润1.3亿元 同比下降35.4% [7] 收入情况 - 2024年公司营收降幅较2023年大幅收窄 但归母净利润仍大幅下滑 主要因房地产项目存货跌价准备带来资产减值损失增加、投资收益下降和产业园区运营及投资业务毛利率下降 [7] 产业园运营 - 2024年产业园运营业务营收7.5亿元 同比增长27.1% 绿色低碳和医疗器械两大传统优势方向稳健发展 还切入低空经济赛道 [7] 产业投资 - 2024年落地多项战略及产业投资 一级投资参控股基金累计投资31个项目 截至年底存量投资项目累计出资金额近50亿元 [7] 融资情况 - 2024年发行直融产品20单 发行金额达83亿元 综合融资成本为3.16% 较2023年下行45个bp [7]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 下调2025/2026年归母净利润至1.5/1.7亿元 新增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1.8亿元 对应EPS为0.13/0.14/0.16元 对应PE分别为42.3X/38.4X/35.0X 维持“买入”评级 [7] 财务预测 - 给出2024A-2027E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重要财务与估值指标预测数据 [8]
对不同医药细分业务本质的一些思考
行业核心观点 - 医药行业三大核心业务类别为药品、医疗器械和医疗机构,其中药品和医疗器械的资本回报率显著高于医疗机构 [1][5] - 标准化程度和医生依赖度的差异是导致"药VS械VS院"业务特性不同的关键因素,药品标准化最高且医生依赖度最低,医疗器械次之,医疗机构最弱 [3][7][8] - 中国制药行业历史盈利水平大幅落后于美国,主要受"以药养医"政策包袱和仿制药向创新药转型青黄不接的影响 [14][16][18] - 中国医疗服务行业盈利能力远超美国,主要受益于CXO全球产业链转移和专科医院优势,但未来可能面临DRG支付改革的压力 [13][17] - 医改政策重构行业生态,推动药品市场从消费属性转向科技属性,并加速医疗器械行业创新迭代 [19][22][23] 药品业务特性 - 药品标准化程度最高且医生依赖度最低,放量速度显著快于医疗器械和医疗机构,上市5年可达潜在峰值的1/3至1/2 [8] - 药品商业价值分配更有利,临床数据优势决定市场地位,性能优异的创新药不易被埋没 [8] - 创新药存在"前赌+后崩"风险,需具备代际差临床价值且无替代品才能斩获巨大商业回报 [8][9] - 中国化学制药净利率中位值仅10.1%,显著低于生物制品(19.2%)和医疗器械(16.3%) [15] 医疗器械业务特性 - 医疗器械标准化程度低于药品但高于医疗机构,规模化复制能力较强 [7] - 高值耗材等产品临床价值实现高度依赖医生认可,与医生形成共生关系,需让渡更多价值分配权 [7] - 医疗器械无法一致性评价,先发厂商优势稳固,行业成熟后天然向龙头集中 [8] - 中国医疗器械净利率中位值达16.3%,与美国水平相当 [13][15] 医疗机构业务特性 - 综合性医院高度非标且依赖医生,复制扩张困难且利益分配向医生倾斜 [4] - 专科医院因业务更标准化曾实现高盈利,但未来可能受医生流动性增加和DRG推广冲击 [4] - 公立医院受"公益本质"政策约束,民营医院面临公立医院价格竞争,盈利空间受限 [6] - 中国医疗服务净利率中位值达13.5%,远超美国水平 [13][15] 行业政策影响 - 医改推动药品市场从消费属性转向科技属性,"中国神药"萎缩而救命普药价格反弹 [19][23] - 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和集采导致价值预期骤降,创新药加速审评和医保谈判推动价值上升 [23] - 医疗器械监管改革加速新产品上市放量,同时通过集采打压成熟产品远端盈利预期 [22][24] - CXO行业受益全球产业链转移,但未来可能因人力成本上升和转移放缓而优势削弱 [17] 配套产业特性 - 原料药、CRO、医药分销等配套产业多为To B供应链业务,经营效率是竞争核心 [27] - 原料药等供给刚性强的业务呈现强周期性,需求波动易导致价格大涨大跌 [27] - CRO和CDMO在需求高增长时景气度强,但需求放缓后可能因价格下降快速回落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