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

搜索文档
探访全球首个万吨级碳纤维生产基地:可回收碳纤维引领行业未来增长
中国新闻网· 2025-07-20 21:07
公司发展 - 中复神鹰碳纤维西宁有限公司是中国首家、世界第三家自主突破干喷湿纺产业化技术的企业[2] - 公司2019年在青海西宁落地年产2 5万吨高性能碳纤维及配套原丝建设项目 2023年建成全球首个单体规模最大的全流程碳纤维生产基地[2] - 生产基地核心采用自主知识产权的干喷湿纺技术 关键设备国产化率超过95%[2] 产品应用 - 碳纤维材料已深度融入大众消费品及高端制造领域 包括公路自行车 雨伞 钓鱼竿 汽车 船舶 飞机部件等[1] - 公司展示了碳纤维自行车及雪具等产品[4] 行业趋势 - 未来几年中国碳纤维市场增长将主要来自汽车交通 轨道交通及热塑性树脂碳纤维复合材料三大领域[2] - 热塑性树脂碳纤维复合材料能够回收再利用 可回收特性正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2] - 实现材料的闭环利用是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关键路径 可回收碳纤维将成为行业强劲增长引擎[2] 产业布局 - 西宁正着力打造以中复神鹰为龙头的碳纤维专业园区"园中园" 重点围绕碳纤维在新能源领域的配套应用及体育器械 轨道交通等领域的产业化示范项目[3] - 西宁将依托体育产业资源发展碳纤维自行车 羽毛球拍 运动头盔 高尔夫球杆 鱼竿等高附加值体育用品制造项目[5] - 西宁将构建废弃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热裂解回收与化学回收产业生态 推动产业向绿色低碳循环方向迈进[5] 区域优势 - 西宁凭借其突出的清洁能源优势和产业支持政策 为碳纤维产业发展提供了优渥土壤[2]
Coach母公司投资Gen Phoenix;蜜雪冰城云南新设两家子公司
搜狐财经· 2025-07-20 20:39
投资动态 - Coach母公司Tapestry集团加大对再生皮革材料公司Gen Phoenix的业务投入,2023年进行初始投资后,最新一轮1500万美元融资由Material Impact领投,资金将用于拓展产品类别、扩大英国工厂生产基础设施及加快循环皮革解决方案开发 [3] - 美国鹰嘴豆泥品牌Little Sesame完成850万美元A轮融资,由InvestEco Capital领投,资金将用于提升生产能力、产品开发和人才招聘,该品牌有机新鲜鹰嘴豆泥系列产品在美国近3000家商店有售 [5] 品牌扩张 - 雅诗兰黛集团旗下高端护发品牌Aveda在上海新天地开设中国首店,提供50余款头皮头发护理及身体护肤产品,并打造全新体验空间 [6][8] - 斯凯奇Skechers开设全新Youth概念店,专为青少年打造潮流社交空间,并携手涂鸦艺术家Gone Goose构建潮流艺术空间 [11][12] - Onitsuka Tiger在巴黎香榭丽舍大街开设全球旗舰店,推出特别版Mexico 66鞋款及首个香氛系列,由知名调香师Mark Buxton打造 [14] 供应链布局 - 蜜雪冰城旗下大咖国际在云南成立两家新公司,分别注册资本2500万元和500万元人民币,经营范围涵盖食品生产与销售,可直接介入咖啡、柠檬等核心原料种植端 [17] - 太古可口可乐在越南西宁省落成1.36亿美元大型饮料生产厂,年产能达10亿升,为可口可乐在越南规模最大且首座LEED金级认证工厂 [20][21] 产品创新 - Uniqlo将与设计师Clare Waight Keller合作推出2025秋冬系列,融合Heattech保暖科技与羊绒面料,部分新品将于7月21日抢先上市,全系列9月8日发售 [22][24] 财务表现 - 历峰集团第一财季销售额同比增长6%至54亿欧元,其中卡地亚、梵克雅宝等珠宝品牌实现两位数增长,按固定汇率计算增长11% [25][27] 人事变动 - H&M前首席执行官Helena Helmersson加入Mango董事会,将推动创新与可持续发展,Helmersson拥有超过20年时尚行业经验 [28][30]
一杯咖啡的绿色密码:星巴克在华加码投入,直面“范围三”减排难题|聚焦链博会
华夏时报· 2025-07-19 21:19
星巴克中国绿色供应链战略 - 公司在链博会重点展示绿色供应链转型成果,与远景科技集团达成三年战略合作,将通过数字化碳管理平台覆盖100%直采供应商和重要间接采购供应商,测算数千个品项的全链碳足迹并定制减碳路径[1][4] - 公司98%产品已实现中国本土制造或生产,2023年投产的昆山咖啡创新产业园(总投资15亿元)是星巴克全球最绿色节能生产基地,100%使用绿电,年减碳量相当于80万棵咖啡树的碳吸收量[2] - 全国已有2100家绿色认证门店(100%绿证电力),7500+门店通过智能物联网实时追踪空调等设备数据,优化节能降碳方案[3] 范围三减排实践 - 公司全价值链碳排放中70%来自供应商,正通过"方舟能碳管理数字化系统"测算核心供应商及数千产品碳足迹,覆盖范围三排放[4][5] - 原材料阶段碳足迹结构:咖啡豆16%、牛奶80%、包装材料4%,中国市场已联合远景、中国农大等探索牧场减排路径[5] - 试点物流企业推进店配车辆电动化及干线运输电动重卡试点,优化运输效率同时实现碳减排[6] 产业链协同减碳 - 公司承担供应商碳排放测算前期投入成本,未来部分费用仍由其承担,同时通过降本举措让供应商获得经济收益[5] - 核心供应商澳亚集团承诺2030年将单位矫正乳碳排放降低28%,上海全盛供应链将绿色物流作为战略选择[6] - 公司提出"全链协同减碳"新模式,旨在促进餐饮零售行业更大规模绿色转型[3][6]
中欧建交50周年:以竹为媒 共绘可持续发展新蓝图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7-19 16:13
中欧竹产业合作论坛 论坛背景与核心议题 - 论坛主题为"中欧关系50周年:携手共建可持续未来",聚焦绿色发展与创新合作,纪念中欧建交50周年 [1][5] - 中欧政界、商界、文化界代表及专家学者参与,重点讨论竹产业作为绿色低碳材料的合作潜力 [1][5][6] 竹产业经济数据与区域发展 - 中国福建南平市作为"中国竹乡",2024年竹产业链产值达528亿元人民币,拥有完整产业链 [5] - "武夷竹立方"作为全国首个竹产区区域公共品牌,集成新质生产力,定位为竹产业国际化平台 [1][5] 具体合作项目与成果 - 福建邵武竹立方运营公司与欧盟亚洲中心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覆盖竹产业推广、人文交流、资源协同领域 [5] - 南平市推动"以竹代塑""竹空间·茶世界"等创新场景,目标实现"买全球·卖全球"的国际化布局 [5] 行业趋势与战略意义 - 竹子被中欧嘉宾视为连接东西方的绿色桥梁,其低碳属性契合全球可持续发展需求 [6] - 论坛共识认为需持续拓展合作空间,深化绿色理念,推动竹产业成为中欧绿色合作的实际路径 [5][6]
“武夷竹立方”亮相斯德哥尔摩推动中欧绿色合作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7-19 16:13
活动背景与主题 - 活动为庆祝中瑞建交75周年,主题为"武夷竹韵,绿动瑞典——中国·南平'武夷竹立方'推介会",聚焦竹产业发展、绿色创新与文化交流 [1][4] - 活动由南平市人民政府、邵武市人民政府、欧盟亚洲中心联合主办,福建"武夷竹立方"作为全国首个竹产区区域公共品牌亮相 [4] 竹产业与可持续发展 - 论坛以"以竹为媒"探索可持续发展新路径,展现竹业在生态保护与循环经济中的潜力 [4] - 南平市副市长何明星推介"以竹代塑"理念,强调南平作为"中国竹乡"的资源优势及产业布局 [4] - 邵武市市长郭绯红介绍"武夷竹立方"品牌在科技、设计、市场等方面的创新成效,提出加强国际合作的倡议 [4] 国际合作与绿色金融 - 欧盟亚洲中心主席埃里克·索尔海姆呼吁中欧加强绿色发展协作,应对全球气候挑战 [4] - 专家学者认为竹产业是推动可持续发展与中欧合作的重要抓手,涉及循环经济、设计创新与绿色金融 [5] - 中瑞企业代表、设计师与研究机构就竹产业国际化合作、生态材料推广达成多项合作共识 [5] 文化交流与品牌推广 - 丹尼尔·奥斯特竹艺展以艺术语言诠释"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拉开活动序幕 [4] - 中瑞艺术家以传统乐器演绎中西合璧之美,强化文化纽带 [5] - 欧盟亚洲中心秘书长颜瑞强调竹子是文化桥梁,连接中国可持续生活理念与瑞典气候行动精神 [4] 活动成果与未来展望 - 活动为中瑞绿色领域搭建对话平台,推动竹文化、竹产业、竹科技全球化 [6] - 与会人士倡议以活动为起点,构建更可持续、包容的未来合作格局 [5]
泰国积极植树造林保护环境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7-19 16:01
泰国植树活动的重要性 - 植树在泰国具有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吸收有害气体、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作用 [1] - 泰国各地经常举行政府机构、学校、社区组织的植树活动,旨在改善环境并增强民众环保意识 [1] 楠府森林的生态与经济价值 - 楠府拥有广阔的国家森林保护区,是生物多样性摇篮和湄南河重要支流楠河的源头 [3] - 楠河对泰国中部供水、农业种植、民众生活和生态系统维持至关重要 [3] 楠府森林面临的挑战与保护计划 - 楠河流域面临毁林开荒、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 [4] - 泰国各界发起"楠府森林种植计划",目标种植100万莱(约240万亩)森林以保护水源林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4] 朱拉隆功大学的参与与贡献 - 朱拉隆功大学联合当地政府、社区和学校开展植树活动,种植数千棵树并赠送大量树苗 [6] - 该校在楠府设立研究中心,培育树种和优育家畜,通过科技支持退耕还林与经济发展 [6][7] - 研究中心为农民提供技术培训,推动粮食安全、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8][9] 学术机构与地方发展的融合 - 朱拉隆功大学强调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对经济增长与人类生存的重要性,倡导社会各界合作保护环境 [8] - 该校致力于将学术研究、科技创新与地方发展结合,提升基层民众生活质量 [8]
德方纳米不断推动技术创新—— 积极布局新能源新材料
经济日报· 2025-07-19 05:56
公司概况 - 深圳市德方纳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耕锂电池核心材料领域,推动技术创新,开发出自热蒸发液相合成法、纳米化、非连续石墨烯包覆等技术,提升电池循环寿命和安全性 [2] - 公司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自主研发纳米磷酸铁锂、磷酸锰铁锂、补锂增强剂等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储能系统等领域 [2] - 2024年公司营收规模超76亿元,今年一季度营业收入达20亿元以上 [2] 技术突破 - 公司2007年将纳米技术应用于电池正极材料领域,解决传统微米量级磷酸铁锂性能不足问题,开发出循环寿命长、导电性能优异、安全稳定的纳米磷酸铁锂 [3] - 创新自热蒸发液相合成法解决纳米颗粒均匀分散问题并降低生产成本,2008年实现产业化应用 [3] - 累计投入研发费用超15亿元,推出非连续石墨烯包覆技术、离子掺杂技术、纳米建构技术等,搭建多技术路线型号体系 [4] - 新一代超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产品验证进展顺利,满足更高能量密度需求 [4] - 磷酸锰铁锂研发成功,具备高电压、高能量密度、低瓦时成本优势,年产11万吨 [4] - 补锂增强剂项目年产5000吨已投产,2024年出货量同比增长500%以上,获海内外客户认证 [5] 研发体系 - 德方纳米锂动力研究院分析测试中心面积2200平方米,含20个实验室,2024年通过国家认可实验室评审 [6] - 拥有省市级纳米电极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和实验室,与高校建立博士后联合培养机制,研发团队含博士10人、研究生150余人 [6] - 申请专利880余项,其中90%以上为发明专利,主导及参与制定各级标准40余项(国家标准24项) [7] 绿色发展 - 广东佛山、云南曲靖、四川宜宾建有大型研发与生产基地,曲靖基地2023年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 [8] - 绿电使用比例达90%以上,部署智慧化能源管理平台实现能耗实时监控与分析 [8] - 提升二次锂循环利用率,以"循环经济"推动绿色工厂建设 [9] - 2023年成立EHS专家顾问委员会,强化环保与安全管理 [10] 战略规划 - 以磷酸盐系正极材料为核心,布局锂电体系全生态材料研发,瞄准高能量密度、强安全可靠、长循环寿命、低成本消耗目标 [10]
澳门:品世界美食,享舌尖盛宴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19 05:11
澳门国际美食之都嘉年华活动概况 - 活动由澳门特区政府旅游局主办 以"香料及香草"为主题 吸引21个国家和地区共34个"创意城市美食之都"参与 [3] - 活动融合环球美食 厨艺展示 美食论坛等元素 展现澳门作为"创意城市美食之都"的独特魅力 [3] - 设有超过100个美食展位 包括澳门本地54个展位及全球14个美食之都的特色美食 [3] - 巴西弗洛里亚诺波利斯 贝伦等4座美食之都首次参与 增添南美风情 [3] 活动亮点与规模升级 - 国际美食大道规模升级 较去年增设42%餐位至1000个 规划5个用餐区改善体验 [6] - 新增"日啡夕酒区"结合滨海落日景观 提供从咖啡到美酒的多元选择 [6] - 29个美食之都名厨带来超过60场厨艺展示 包括澳门土生葡人美食联谊会等机构示范特色菜品 [4] - 设置免费试吃环节 让食客体验世界各地美食文化 [4] 配套活动与文化展示 - 设置文艺舞台 滨海舞台 呈现葡萄牙土风舞 乐队演唱 街舞等娱乐节目 [6] - 举办澳门国际美食论坛 250余名全球美食之都代表探讨"旅游+美食"跨界融合 [7] - 论坛旨在推动美食产业可持续发展 巩固澳门"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地位 [7] 游客反馈与行业影响 - 内地游客评价嘉年华汇集网红餐厅及异国小吃 实现"一条街尝遍各地美食" [6] - 旅游局表示澳门美食文化已成为游客必选项目 活动强化国际交流平台优势 [6][7] - 活动实践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目标 提升城市美食产业影响力 [7]
吕文扬的亚博德行调查之行
搜狐财经· 2025-07-19 04:20
德兴市经济发展现状 - 德兴市位于江西省东北部,素有"铜都"之称,矿产资源丰富,尤其是铜矿储量位居全国前列 [3] - 近年来环保政策收紧和产业转型压力加大,资源型城市面临新挑战 [3] 矿业企业转型 - 当地矿业企业面临绿色开采要求,传统采矿方式受限 [4] - 企业尝试向深加工和新能源领域拓展,减少对传统采矿的依赖 [4] 农业与旅游业发展 - 农户开始种植特色经济作物如茶叶和中药材,政府提供扶持政策 [4] - 茶叶等绿色食品市场需求增长,带动农业多元化发展 [4] 政府规划与未来方向 - 德兴市处于转型关键期,需平衡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 [4] - 挖掘文化和旅游潜力成为未来发展重点 [4]
戈壁架起“电力丝路”:中蒙110千伏输电线路正式启用
中国新闻网· 2025-07-19 00:29
电力基础设施建设 - 内蒙古首条110千伏对蒙古国输电线路正式投运,由阿拉善盟境内19.5公里与蒙古国境内40.8公里线路构成[1] - 该线路使内蒙古电力集团蒙西电网对蒙古国供电通道增至9条[1] - 工程建设历时3个多月,克服两国建设标准差异、语言障碍及戈壁极端气候等挑战[2] 跨国电力合作影响 - 输电线路解决蒙古国南戈壁省那林苏海图矿区长期电力短缺问题,供电量提升一倍[1] - 蒙古国那林苏海图地区矿产资源开发受限问题得到缓解,矿区生产稳定性增强[1] - 中方团队在建设期间进行40余人次现场调试,开展3次跨国技术培训[2] 区域经济发展 - 清洁电力输送赋能策克口岸经济高质量发展,凸显阿拉善盟前沿纽带作用[1][2] - 蒙古国矿区开采规模可扩大,当地牧民生活用电保障得到改善[1] - 项目为两地可持续发展注入绿色动能,形成"电力丝路"新纽带[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