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碳达峰
icon
搜索文档
[路演]昊创瑞通:已掌握多项关键技术并形成核心技术体系 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行业认可度及创新能力
全景网· 2025-09-26 07:16
公司业务与技术 - 公司专注于智能配电设备及配电网数字化解决方案 主要产品包括智能环网柜 智能柱上开关和箱式变电站等 [2] - 智能配电设备技术兼具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特点 体现在产品智能化 一体化 模块化 小型化 环保化和免维护等方面 [1] - 公司通过融合现代电子技术 信息和通信技术 网络技术 自动控制技术和智能传感等先进技术推进产业融合 为智能电网和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提供支撑 [1] - 公司自主研发配电网故障定位与自愈技术 配电设备状态感知元件物联网化和一体化设计技术 新型高精度电力传感器技术和常压密封空气绝缘技术等关键技术 [3] 研发创新与成果 - 公司研发投入持续增长 报告期内研发投入分别为1730.30万元 2336.20万元和3232.70万元 复合增长率为36.69% [2] - 截至2025年8月底共拥有132项专利和30项软件著作权 其中发明专利15项 并参与编制2项国家标准 [3] - HZW-12/T630-20型户外柱上真空断路器被鉴定为产品综合技术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部分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3] - 环保型空气绝缘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被鉴定为产品综合技术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 生产制造与质量管控 - 通过自主设计专用测试工装和自动化生产设备实现电路板全面测试以及自动化焊接和装配 [1] - 开发专用上位机软件实现产品生产过程智能化 可视化 测试数据实时存储及联网查询 [1] - 实现数字化质量管控 促进制造水平由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升级 [1] 财务表现 - 报告期内营业收入分别为55979.89万元 67236.55万元和86725.23万元 复合增长率为24.47% [4] - 对应净利润分别为6876.07万元 8740.74万元和11128.52万元 复合增长率为27.22% [4] - 2025年1-6月实现营业收入45079.91万元 同比增长2.97% 净利润6160.98万元 同比增长15.80% [5] 首次公开发行 - 拟公开发行股票2790万股 占发行后总股本比例为25.36% 发行价格为21.00元/股 [5] - 预计募集资金总额为58590.00万元 高于募投项目计划金额47653.64万元 [5] - 募集资金将投向智能环网柜生产建设 智能柱上开关生产建设 智能配电研发中心建设及补充流动资金 [5] 发展战略 - 以智能电网和新型电力系统国家战略部署为发展契机 坚持做精配网主业 适度外延发展战略 [6] - 定位为配电技术引领者 智慧能源推动者 绿色发展践行者 [6] - 顺应物联网 边缘计算 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趋势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 [6] - 致力于成为我国智慧配电领域中的领军企业 [6] 行业地位与竞争优势 - 公司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国家级绿色工厂 高新技术企业 北京市企业技术中心 [2] - 在细分领域内具有较强的市场地位和影响力 [4] - 具有研发与技术优势 产品质量控制优势 管理团队优势和品牌优势 [4] - 智能配电设备是配电网智能化升级和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设备 市场需求总体呈现逐步增长趋势 [4]
[路演]昊创瑞通:营收逐年攀升 产品结构随业绩增长持续优化
全景网· 2025-09-26 07:16
公司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从55,832.22万元增至86,262.20万元 复合增长率24.47% [1][4] - 同期净利润从6,876.07万元增至11,128.52万元 复合增长率27.22% [4] - 2025年1-6月营业收入45,079.91万元同比增长2.97% 净利润6,160.98万元同比增长15.80% [4] 产品结构分析 - 智能环网柜营收从2022年23,238.77万元(占比41.62%)增至2024年34,607.49万元(占比40.12%) [1] - 箱式变电站营收从2022年10,878.51万元持续增长至2024年20,229.68万元 占比同步提高 [1] - 智能柱上开关2022-2024年金额在17,433.03万-27,746.70万元间波动 整体产品结构持续优化 [1] 研发创新实力 - 2022-2024年研发投入从1,730.30万元增至3,232.70万元 复合增长率36.69% [2] - 拥有132项专利和30项软件著作权 其中发明专利15项 参与编制2项国家标准 [3] - HZW-12/T630-20型户外柱上真空断路器被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 内置固封极柱等技术达国际领先 [3] 行业地位与竞争优势 -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国家级绿色工厂 北京市企业技术中心 [2] - 专注智能配电设备研发生产 在细分领域具有较强市场地位和影响力 [4] - 掌握配电网故障定位与自愈技术 新型高精度电力传感器技术等关键技术体系 [2] 募投项目规划 - 公开发行2,790万股 发行价格21.00元/股 募集资金总额58,590.00万元 [5] - 募集资金47,653.64万元投向智能环网柜生产建设 智能柱上开关生产建设和智能配电研发中心项目 [6] - 项目旨在提升产品业务规模 提高自动化水平 巩固技术优势 满足下游市场需求 [6] 发展战略定位 - 以"碳达峰、碳中和"为背景 聚焦智能电网和新型电力系统国家战略 [7] - 定位为"配电技术引领者 智慧能源推动者 绿色发展践行者" [7] - 顺应物联网 边缘计算 人工智能技术趋势 致力于成为智慧配电领域领军企业 [7] 上市安排 - 网下与网上申购日同为2025年9月11日 网上申购时间9:15-11:30和13:00-15:00 [7] - 申购代码"301668" [7]
为守护好共同的地球家园积极行动
新华社· 2025-09-26 04:49
全球气候治理的中国主张 - 坚定信心、担当尽责、深化合作的三点主张为全球气候治理指引方向 [2] - 全球绿色转型应坚持公平公正,充分尊重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通过转型缩小南北差距 [3] - 各国应加强绿色技术和产业国际协作,努力弥补绿色产能缺口,确保优质绿色产品全球自由流通 [3] 中国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 - 中国宣布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提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气候适应型社会的目标 [4] - 中国提出七项重大承诺,包括使新能源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等具体目标 [4][5] - 中国对照《巴黎协定》要求、体现最大努力制定目标,完成目标需付出艰苦努力和有利的国际环境 [5] 国际社会对中国贡献的评价 - 中国证明了发展与减排并行完全可能,为推动构建公平公正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提供实践支持 [2] - 中国在实现并超额完成应对气候变化与清洁能源目标方面有着长期卓越的纪录 [4] - 中国以空前规模提供清洁、可靠且可负担的能源,其投资规模史无前例,将降低生产成本并推动技术创新 [4] 中国在清洁能源与绿色技术领域的领导力 - 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比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投入更多 [3] - 中国在新能源汽车和能源转型等领域在较短时间内发生变革 [3] - 中国是最积极的推动者之一,通过与全球南方国家合作推动清洁能源和电动交通技术转型 [5] 中国对全球气候治理体系的影响 - 在美国退出《巴黎协定》的背景下,中国以实际行动有力推动全球气候治理进程,成为维护《巴黎协定》有效性的中流砥柱 [7] - 中国坚持多边主义,推动携手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体现了全球治理倡议的思想精髓 [8] - 中国的新目标为全球气候治理注入强劲力量,其积极主动的态度有助于增强人们对多边机制的信心 [6][8]
中国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呈现革命性升级 首次覆盖全经济范围和所有温室气体种类
上海证券报· 2025-09-26 02:14
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核心目标 - 到2035年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至10% [1] - 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30%以上 [1] - 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020年的6倍以上力争达到36亿千瓦 [1] - 森林蓄积量达到240亿立方米以上 [1] - 新能源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 [1] -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主要高排放行业 [1] 风电与太阳能发展现状与未来路径 - 截至2024年8月底全国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突破16.9亿千瓦达到"十三五"末的3倍以上 [2] - 风光发电贡献"十四五"以来80%的新增电力装机 [2] - 风光发电量占比以年均提高2.2个百分点的速度稳步攀升 [2] - 以2024年14.1亿千瓦为基数未来十年装机规模需增1倍以上平均每年保持2亿千瓦左右增量 [2] - 2030年达成36亿千瓦装机容量目标被行业专家认为指日可待 [2] 非化石能源消费进展 - 2024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9.8%自2015年以来累计提高7.8个百分点 [3] - 预计2025年将超额完成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20%的目标 [3] - 2024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十三五"末下降11.6% [3] 全国碳市场建设进展 - 2024年碳市场已将钢铁水泥和铝冶炼行业纳入下一步将延伸至石化化工航空等行业 [4] - 到2027年全国碳市场基本覆盖工业领域主要排放行业 [4] 目标战略意义 - 新目标是对国内"双碳"进程的战略接续和全球气候治理承诺的体现 [1] - 新目标首次覆盖全经济范围和所有温室气体种类而不仅限于二氧化碳 [3] - 目标明确未来十年要将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彻底脱钩 [3] - 为接续实施206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80%以上的目标必须巩固可再生能源在电力消费增量中的主体地位 [2]
为守护好共同的地球家园积极行动——习近平主席视频致辞为全球气候治理指引方向凝聚力量
新华网· 2025-09-26 00:19
9月24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发表视频致辞。多国人士表示,习近平主 席站在全人类前途命运高度,就全球气候治理提出重要主张,并宣布中国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体现中 国坚定应对气候变化、引领全球气候治理的大国担当,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各方 应积极行动起来,做应对气候变化的实干家,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守护好我们共同的 地球家园而共同努力。 "彰显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领导力与行动力" "今年是《巴黎协定》达成10周年,也是提交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的重要节点,全球气候治理进入 关键阶段。"习近平主席在致辞中把握全球气候治理历史方位并提出三点主张:坚定信心、担当尽责、 深化合作。 新华社北京9月25日电 题:为守护好共同的地球家园积极行动——习近平主席视频致辞为全球气候 治理指引方向凝聚力量 新华社记者杜鹃 孙丁 张家伟 "我快速数了一下,习近平主席作出了七项重大承诺!"美国库恩基金会主席罗伯特·劳伦斯·库恩 说,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提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气候适应型社会,这"既是中国自身的重要承 诺,也为世界树立榜样"。 "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发表致辞 ...
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不断取得新进展 2025年中国碳市场大会在沪举行 陈吉宁致辞 孙金龙李殿勋龚正共同启动大会
解放日报· 2025-09-25 09:53
大会概况 - 2025年中国碳市场大会在上海举行 由上海市人民政府 湖北省人民政府和生态环境部联合举办 [1][6] - 大会主题为“完善碳定价机制 激发绿色低碳发展新动能” 设主论坛和两个分论坛 [6] - 大会聚焦中国碳市场建设和发展成效 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格局 国际绿色合作与创新等议题 [6] 政策方向与战略定位 - 上海将深化央地协同 服务全国碳市场建设 落实完善碳排放权交易等基础性制度 持续深化地方碳市场改革试点 [2] - 生态环境部下一步将稳步扩大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和交易主体 丰富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 加强碳市场领域交流合作 [3] - 湖北将加快建设全国碳市场中心和碳金融中心 加快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 [4] 市场发展现状与成效 - 中国碳市场经过4年多发展 实现稳起步 稳运行 顶层设计进一步完善 多层级的政策制度体系初步形成 [3] - 市场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 有效管控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占比超过60% [3] - 市场活力进一步激发 交易主体参与意愿增强 激励约束作用显现 [3] 绿色金融与市场机制创新 - 上海将完善绿色金融标准和目录 支持金融机构扩大业务规模 探索开发衍生品体系 以提升碳市场活力 [2] - 上海将创新碳普惠机制 优化自愿减排方法学体系 [2] 技术与产业转型 - 上海将推动低碳零碳负碳等关键技术创新和规模化应用 大力培育绿色技术供应商和转型服务商 积极构建绿色低碳供应链体系 [2] - 湖北碳交易 碳核算 碳金融等产业链初步形成 绿色生产力不断壮大 [4] 国际合作与开放 - 上海倡导开放创新 深入开展国际绿色合作 推动标准跨国互认对接 参与全球低碳治理 [2] - 大会汇聚全球绿色发展领域知名专家和业界代表展开交流探讨 深化国际合作 [6]
拉琼:在云端书写“藏电铁军”精神
中国青年报· 2025-09-25 09:13
雅鲁藏布江奔腾在318国道旁的尼木峡谷里,拉琼站在山脚望着崇山峻岭,清晰地记得,每次从山脚手 脚并用爬到位于山脊或山顶的作业点位,往往需要三五个小时。从天蒙蒙亮时出发,等回到项目部时已 是满天繁星,这是近两年他在电网工程建设项目上的工作常态。 拉琼现任国网拉萨供电公司建设部业主项目经理,一年前的春夏之交,正是拉萨市尼木县新能源110千 伏送出工程建设如火如荼之际,也是他在建设一线最为奔波忙碌的日子。 化身"蜘蛛侠",筑塔在群山之间 拉萨市尼木县新能源110千伏送出工程起始于尼木县霍得村,终止于曲水县茶巴拉乡,新建线路39.6公 里、98基铁塔,海拔高度在3800米至5000米之间,建设点位基本位于坡度60至80度的峭壁之上,难度可 想而知。 在2023年9月该电网工程启动前,95后拉琼被任命为项目主要负责人,成为国网拉萨供电公司最年轻的 项目经理。 相较于平原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崇山峻岭上的施工现场可以形容为"在云端",每天早出晚归爬山也成为 拉琼工作的"必要条件"。拉琼坦言,将输电线路建在山腰之上是不得已而为之。"尼木峡谷是拉萨、日 喀则地区电网主要通道,当时山上已有两条10千伏、一条35千伏、两条110千伏 ...
2025年中国碳市场大会在沪举行,陈吉宁致辞,孙金龙李殿勋龚正共同启动大会
第一财经· 2025-09-24 20:34
中国碳市场建设进展与成效 - 中国碳市场经过4年多发展实现稳起步和稳运行 顶层设计进一步完善 多层级的政策制度体系初步形成[3] - 全国碳市场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 有效管控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占比超过60%[3] - 碳市场激励约束作用显现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得到丰富和完善 成为推动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的有力举措[3] 未来碳市场发展方向 - 生态环境部计划稳步扩大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和交易主体 丰富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3] - 上海将深化央地协同服务全国碳市场建设 落实完善碳排放权交易等基础性制度 持续深化地方碳市场改革试点[2] - 上海将完善绿色金融标准和目录 支持金融机构扩大业务规模 探索开发衍生品体系以提升碳市场活力[2] 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与产业培育 - 上海计划推动低碳零碳负碳等关键技术创新和规模化应用 大力培育绿色技术供应商和转型服务商[2] - 上海将积极构建绿色低碳供应链体系 创新碳普惠机制 优化自愿减排方法学体系[2] - 湖北碳交易、碳核算、碳金融等产业链初步形成 绿色生产力不断壮大[4] 国际绿色合作与开放创新 - 上海倡导开放创新 深入开展国际绿色合作 持续推动标准跨国互认对接 携手参与全球低碳治理[2] - 上海计划共建零碳社区和绿色航运走廊 支持绿色领域国际组织、专业机构和重要平台在沪发展[2] - 大会聚焦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格局、国际绿色合作与创新等议题 汇聚全球专家深化国际合作[6] 区域碳市场中心建设 - 湖北将依托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结算系统功能 利用区位条件和区域碳市场先发优势加快建设全国碳市场中心和碳金融中心[4] - 湖北计划加快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 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和美丽中国建设作出贡献[4] - 本次大会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湖北省人民政府和生态环境部联合举办 主题为完善碳定价机制激发绿色低碳发展新动能[5]
财新周刊-第37期2025
2025-09-24 17:35
本文由第三方AI基于财新文章 [https://a.caixin.com/2yc4VU5d](https://a.caixin.com/2yc4VU5d) 提炼总结而成,可能与原文真实意图存在偏差。不代表财新观点和立场。推荐点击链接阅读原文细致比对和校验。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能源行业(特别是电力、煤炭、油气、新能源)[5][6][9] * 电力设备与电网行业[17][27][30] * 化工与钢铁行业[19][78][82][83] * 评估与法律行业(涉及陕西榆林恒硕矿业评估案)[36][37][46] * 提及的公司包括国家能源集团、宝钢股份(600019 SH)、德勤、阿克苏诺贝尔等[17][82][84] 核心观点与论据 能源转型的宏观背景与目标 * “十五五”时期(2026–2030年)是中国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的最后五年,是能源转型的攻坚阶段和战略机遇期[5][7] * 中国承诺到203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65%以上,能源领域占总碳排放70%以上,是减碳主战场[13][14] * 能源发展目标包括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2024年为28 6%)[12][13] 能源结构调整与投资趋势 * 中国能源结构调整显著,2024年煤炭消费占比53 2%,较2015年下降10 8个百分点;清洁能源(含天然气)消费占比上升10 7个百分点至28 6%[12] * 2024年中国清洁能源投资规模达6250亿美元,占全球三分之一,较十年前接近翻倍[20] * 预期“十五五”期间中国风电、光伏年均新增装机超2亿千瓦,到2030年总装机规模较当前再翻一番,突破30亿千瓦[21] * 2024年风光总装机占比达42%,首次超过煤电,但发电占比仅为18%,凸显消纳问题[23][24] * 投资重心转向清洁能源,2024年中国可再生能源投资占电源投资比重超80%[20] 煤炭与化石能源的未来角色 * 煤炭角色加速从“主体能源”转向电力调峰、容量保障和能源安全[18] * 中国煤炭消费总量有望在2028年前后进入峰值平台期,持续约5-10年,“十五五”和“十六五”是转型关键期[20] * 化工用煤是主要增长点,过去几年消费量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达9 7%[19] * 国内石油消费预计2030年前达峰,汽油与柴油消费已达峰,石油将更多作为石化原料[26] * 天然气作为“过渡”能源,消费量预计稳步提升,2030年达6000亿立方米峰值平台期[26] 电力系统改革与市场建设 * 中国电气化率接近30%,高于欧美约22%的比例,“十五五”期间将持续攀升[17] * 全社会用电量“十五五”时期年均增速预计约4 5%[17] * 构建灵活、低碳、智能、韧性的新型电力系统是未来五年发展重点[17] * 市场化交易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例从2020年40%提升至2024年连续稳定在60%以上[31] * 电力市场注册经营主体达97万家,是2020年的5倍[30] * 面临挑战包括系统灵活性不足、省间交易壁垒、成本疏导机制不健全等[29][30] 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 技术成为重构能源格局的关键力量,重点关注AI、钙钛矿电池、氢能、固态电池、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等[75] * 企业研发投入占比从1%–2%提高到3 5%–4%[82] * 钢铁、化工等过剩行业聚焦淘汰落后产能、产能置换和绿色升级,向高端化、精细化发展[82][83][84] * 绿氢成本高、下游应用(如钢铁、交通)意愿不足,短期内面临较大挑战[77][78] 评估案揭示的风险与挑战 * 陕西榆林恒硕矿业评估案暴露了资产评估行业在矿业权评估资质、程序合规性及司法执行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36][46][52] * 案件关键点:评估公司无相应资质、采用利害关系人提供的不实数据(可采储量165万吨 vs 官方查明储量837万余吨)、司法执行程序瑕疵[46][47][57] * 该案导致评估师获刑,相关法官被调查,案件进入执行监督程序,凸显了能源资源资产估值及交易中的法律与合规风险[37][53][66] 其他重要内容 * 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以碳排放强度控制为主、总量控制为辅,将深刻影响制造业与能源业发展[16] * 绿电直连政策出台,引导新能源就近就地消纳,但各地实操落地仍待破局[72] * “出海”与反“内卷”成为企业战略重点,通过兼并重组、技术升级和商业模式创新寻求增长[85][87] * 强调合规管理与质检升级,为进一步开放做准备[87] * 能源投资需关注投资回报率(ROI),在过度投资与谨慎投资间寻找平衡[86]
(农民丰收节)“只此青绿”成“美丽山东”鲜明底色
中国新闻网· 2025-09-24 10:00
中新网山东新闻9月23日电(记者 赵晓)从黄河三角洲的"鸟浪"奇观到仰天山国家森林公园的青山叠翠, 从"无废城市"的减污降碳到国际零碳岛的绿色转型。在山东,"青绿"是一种颜色,也是一以贯之的发展 理念。 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年。多年来,山东以此为指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 绿、增长,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在全国大局中勇"挑大梁","美丽山东"跃然而现。 以绿为底 初秋时节,俯瞰鲁北平原,千年乐陵枣林苍翠夺目,这里不仅是"中国金丝小枣之乡",更是山东践 行"两山"理念的鲜活缩影。 当地现有千年枣树1400余棵,500年枣树1.4万余棵,构成全国最大的千年原始人工结果林。为守好这 片"净土",乐陵深入开展枣林"护航"行动,通过去杂树、栽新苗、重托管等措施,对枣树种植核心区实 施全域化保护。 在济南,老牌国企济钢"弃钢去铁",将发展动力从"地下"转到"天上",向空天信息产业进军;在淄博, 制造业央企齐鲁石化提质增效,落地实施鲁油鲁炼转型升级技术改造项目,逐步实现新旧产能迭代;在 潍坊,内燃机行业强者潍柴动力以"新"蓄势,布局纯电动、混合动力、燃料电池等领域,向新能源赛道 跃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