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精特新
搜索文档
大鹏工业:北交所IPO打新冻资6499.62亿元,获配比例0.019%
搜狐财经· 2025-11-10 10:09
IPO发行概况 - 北交所IPO申购投资者59.40万户,有效申购数量722.18亿股,冻结资金约6499.62亿元,申购倍数5349.48倍,获配比例0.019% [1] - 发行战略配售股份合计150万股,占发行规模10.00%,发行价格9.00元/股,战略配售募集资金合计1350万元 [2] - 战略配售引入三家投资者:东证期货大鹏工业战略配售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获配895,349股,盈峰集团有限公司获配581,395股,上海东方证券创新投资有限公司获配23,256股,锁定期均为12个月 [2] 公司业务与定位 - 公司是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级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企业、黑龙江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新型研发机构 [2] - 公司专业从事自动化装备的研发、设计、制造、销售及技术服务,汽车辅机及清洗剂的生产和销售,以及相关产品的进出口业务 [2] - 公司建有黑龙江省企业技术中心,多项清洗装备被评为黑龙江省"首台(套)"创新产品,控股子公司耐是智能是腾讯云计算的生态合作伙伴 [2] 产品与客户 - 公司产品分为工业智能清洗机、机器视觉瑕疵检测设备、清洗剂三类,清洗机产品在国内工业清洗细分领域占据行业领先地位 [3] - 客户包括上汽集团、广汽集团、一汽集团、东风汽车集团、比亚迪、吉利、长城、长安等主流汽车集团及潍柴动力、中国重汽等核心零部件企业 [3] - 公司与哈尔滨工业大学联合开发的视觉检测设备已应用于一汽铸造、一汽轿车、潍柴动力、长城汽车等企业,产品出口至日本、泰国、韩国、土耳其和印度尼西亚等国 [3] 财务业绩 - 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2.48亿元,归母净利润3915.46万元 [3] - 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2.60亿元,归母净利润4869.17万元 [3]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2.65亿元,归母净利润4348.61万元 [3]
微电生理跌2.07%,成交额5077.27万元,主力资金净流出494.22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1-10 10:06
股价与市场表现 - 11月10日盘中股价下跌2.07%,报24.63元/股,总市值115.91亿元,成交金额5077.27万元,换手率1.64%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494.22万元,其中特大单净卖出123.33万元,大单净卖出370.89万元 [1] - 公司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上涨29.36%,近5个交易日上涨1.78%,近20日上涨15.63%,近60日上涨9.13% [1] 公司基本面与财务数据 - 公司2025年1-9月实现营业收入3.36亿元,同比增长15.65% [2] - 2025年1-9月归母净利润为4192.06万元,同比增长0.46% [2]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导管类产品占比71.77%,其他产品占比20.22%,设备类产品占比7.24%,租赁服务占比0.77% [1] 股东结构变化 - 截至2025年9月30日,股东户数为9580户,较上期增加9.00% [2] - 人均流通股为13033股,较上期减少8.26% [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新进第九大流通股东,持股187.01万股 [3] 机构持仓动态 - 第一大流通股东汇添富创新医药混合A持股472.84万股,较上期增加30.86万股 [3] - 第二大流通股东汇添富医疗服务灵活配置混合A持股426.09万股,较上期减少298.36万股 [3] - 第三大流通股东华宝中证医疗ETF持股403.74万股,较上期减少57.49万股,南方医药保健灵活配置混合A和中欧科创主题混合(LOF)A退出十大流通股东之列 [3] 公司概况与行业属性 - 公司成立于2010年8月31日,于2022年8月31日上市,主营电生理介入诊疗与消融治疗领域创新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1]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医药生物-医疗器械-医疗耗材,概念板块包括融资融券、基金重仓、中盘、专精特新、医疗器械等 [1]
芯碁微装A+H收到证监会备案反馈要求说明股东情况、外资准入等三大事项
新浪财经· 2025-11-10 05:09
境外上市备案反馈意见 - 公司收到证监会关于境外上市的备案反馈意见 需说明持股5%以上股东亚歌创投的基本情况[1] - 需说明公司及下属公司经营范围与实际业务是否涉及《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4年版)》中的外资禁止或限制准入领域[2] - 需说明募集资金的具体用途 包括募投项目和国别地区 以及是否涉及需要履行境外投资审批、核准或备案的情况[2] - 上述事项需由律师核查并出具明确法律意见[3] 公司基本情况 - 芯碁微装成立于2015年6月30日 于2021年4月1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注册及办公地址位于安徽省、香港[3] - 公司是国产微纳直写光刻装备领军企业 专注于高精度直接成像设备与直写光刻系统[3]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机械设备-专用设备-其他专用设备 涉及PCB概念、OLED、专精特新核聚变、超导概念、核电等概念板块[3] 行业与财务表现 - 2025年三季度 公司营业收入为9.34亿元 行业排名30/89[3] - 行业第一名科达制造营收126.05亿元 第二名豪迈科技营收80.76亿元[3] - 行业平均营收为12.1亿元 行业中位数营收为5.96亿元[3]
首批表现亮眼,最高赚超160%
中国基金报· 2025-11-09 21:10
北交所四年发展核心成就 - 开市四年来筑牢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成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重要一环 [1] - 上市企业数量从81家增至281家,市值规模从千亿元向万亿元迈进 [3] - 形成差异化制度优势,包括四套多元包容上市标准、"小额快速"审核机制和优化做市商制度 [1][3] 市场定位与企业构成 - 战略定位为"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挂牌200多家企业均通过IPO获得融资,IPO排队数量占整个A股约六成 [4] - 市场结构持续优化,中小企业占比超八成,民营企业占比超85% [5] - 企业创新属性突出,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超九成,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比超五成,2024年平均研发强度约3.9% [5] 制度创新与特色优势 - 制度创新体现在差异化上市标准、多元化融资机制和特色交易制度三个层面 [3] - 构建"新三板-北交所"接续上市通道,实现企业全生命周期培育 [5] - 引入做市交易机制和融资融券业务,并研究引入盘后固定价格交易以改善流动性 [3][18] 公募基金投资业绩 - 首批8只北交所主题基金平均单位净值增长率达81.49%,最高超过160% [10][11] - 公募基金持有北交所股票市值超过140亿元,同比增长超两倍 [10] - 业绩亮眼得益于起步估值低和专业机构投资者及时挖掘高成长、低估值优质个股 [11] 产品创新与市场生态完善 - 公募基金投资产品从主题基金扩展到指数基金、指数增强基金,产品矩阵日趋完善 [13] - 行业正积极筹备北证50ETF产品,有望为二级市场引入更多增量资金 [13][14] - 持续优化上市标准体系和支持再融资与并购重组,从供给端提升投资吸引力与可投资容量 [16][17] 流动性改善与未来展望 - 北交所流动性已边际改善,换手率不输沪深其他成长板块,研究覆盖不足问题基本解决 [20] - 未来将通过扩大做市商覆盖度、丰富交易品种、引入长期资金等措施提高市场活跃度 [1] - 长期目标是成为全球领先的中小企业资本市场服务平台和新质生产力培育高地 [7][8]
首批表现亮眼,最高赚超160%
中国基金报· 2025-11-09 21:01
北交所四年发展核心成就 - 开市四年来市场快速扩容,上市公司数量从81家增至281家,市值规模从千亿元向万亿元迈进 [5] - 通过四套多元包容上市标准、"小额快速"审核机制等关键制度创新,形成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差异化优势 [1][4] - 成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重要一环,专精特新企业占比持续提升,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超九成,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比超五成 [5][7] 市场定位与特色 - 战略定位明确为"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中小企业占比超八成,民营企业占比超过85%,体现较强包容性和普惠性 [7] - 构建"新三板-北交所"接续上市通道,实现企业全生命周期培育,形成差异化产业集群 [8] - 企业创新属性突出,2024年平均研发强度约3.9%,部分公司在关键技术领域打破国外垄断,实现国产化替代 [7] 公募基金投资业绩 - 首批8只北交所主题基金成立以来平均单位净值增长率达81.49%,最高超160% [14][16] - 被动指数基金表现同样出色,首批北证50指数基金平均单位净值增长率超过50% [16] - 公募基金持有北交所股票市值超过140亿元,同比增长超两倍 [14] 未来发展方向 - 将持续推进指数体系建设,加快推出北证50ETF,为市场引入更多增量资金 [20] - 研究引入盘后固定价格交易,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平滑波动,吸引更多长期资金入市 [27] - 优化上市标准体系和支持再融资与并购重组,从供给端提升市场投资吸引力与可投资容量 [24][25] 市场生态改善 - 流动性已显著改善,换手率不输沪深其他成长板块,研究覆盖不足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29] - 准入门槛大幅降低,投资者主体结构改善,市场活跃度与机构配置比例有望稳步提升 [22][30] - 形成"优质企业上市-业绩成长-机构配置"的良性循环,提升市场整体可投资性 [25]
一张“小工单”背后藏着怎样的“智造”密码?一起走进乌镇峰会揭晓答案!
央视网· 2025-11-09 15:52
文章核心观点 - 以“小工单”为代表的轻量化数字管理工具正帮助国内中小企业实现降本增效的数字化转型,其开发者黑湖科技等“专精特新”企业因此获得高速增长 [1][3][4][7][12] 数字化转型的驱动力与成效 - 中小企业面临小批量、多批次、高复杂度的订单需求,对传统粗放的生产管理方式构成挑战 [1][7] - 采用“小工单”系统后,企业生产效率获得显著提升,例如一家小型印刷厂效率提升约70% [1][4] - 数字化工具实现了生产全流程数据的实时透明化与可追溯性,有效避免了产品混型等问题 [4][7] 解决方案提供商:黑湖科技 - 黑湖科技是一家专注于为制造业提供轻量化SaaS工具的科技企业,其产品“小工单”针对中小企业成本敏感、流程多变的痛点 [5][7] - 公司采用模块化产品策略,通过数百个细分的功能模块,以“拖拉拽”方式适配不同工厂的个性化流程 [9] - 公司业务增长迅速,年业务增速约70%,目前已服务约3万家中小微工厂 [7][9] 技术演进与行业前景 - 黑湖科技正将AI智能体技术应用于产品,已研发出6大类11个工业智能体,覆盖从订单读取到交付的全流程 [10] - AI智能体能够自动解析图纸,拆解工序和工艺参数,使系统越来越智能 [10] - 专精特新企业群体快速成长,国内已累计培育科技和创新型中小企业超60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14万家 [12]
量化基金三国杀:招商量化精选,国金量化多因子,中加专精特新
雪球· 2025-11-09 12:57
文章核心观点 - 文章深入剖析了三只量化基金(招商量化精选、国金量化多因子、中加专精特新)在投资风格、持仓偏好、业绩表现等方面的迥异特征,旨在揭示其不同的投资哲学与风险收益特征 [3] 投资风格 - 招商量化精选基金经理王平的投资理念注重稳健与均衡,通过多因子模型争取超额收益,同时严格控制行业和个股偏离以降低风险 [4] - 国金量化多因子基金经理马芳和姚加红的策略对市场风格变化高度敏感,收益来源多样化且持仓分散,模型更具进攻性和弹性 [4] - 中加专精特新基金经理林沐尘的策略聚焦“专精特新”主题,利用量化模型在中小盘股中挖掘超额收益,是“主题+量化”的结合 [5] - 招商量化精选规模从2023年底约34亿元增长至2025年三季末的63亿元,2025年业绩为41.93% [6] - 国金量化多因子规模从2023年三季度的超121亿元大幅缩水至2025年一季度的30亿元,后又于2025年三季度回升至63亿元,同年取得50.09%的年度收益 [6] - 中加专精特新规模从不足1亿元迅速增长至近5亿元,2025年以来业绩达63.12% [6] - 国金量化多因子的行业分散程度最高,前十大行业权重总和仅为17.48% [8] - 国金量化多因子A的换手率历年均在600%以上,招商量化精选换手率维持在300%-500%区间,中加专精特新2025年上半年换手率达493% [12] 持仓偏好 - 国金量化多因子的行业配置高度集中在有色金属和电力设备,细分领域能源金属和电池板块合计权重超过9.5% [16] - 招商量化精选的配置更偏向泛制造业,重仓机械设备、汽车和电力设备,行业分布均衡 [17] - 中加专精特新超配基础化工和环保,与其“专精特新”主题高度契合 [17] - 国金量化多因子在投资概念上极致专注新能源电池产业链,前五大重仓概念全部指向该领域 [19] - 中加专精特新第一大投资概念“节能环保”权重超过10% [20] - 招商量化精选的概念覆盖多元化,包括锂电池、英伟达概念、工业互联网和绿色电力等 [20] - 国金量化多因子前十大重仓股清一色为新能源电池产业链龙头,形成量化基金中罕见的“主题抱团”现象 [23] - 中加专精特新的重仓股均为市值较小的“专精特新”企业,策略独特性强 [23] - 招商量化精选是三者中风格最均衡、覆盖面最广的产品 [23] 业绩与风险评估 - 2024年招商量化精选获得15.27%的正收益,而国金量化多因子遭遇-32.77%的巨大回撤,亏损-3.29% [25] - 2025年中加专精特新以63.12%的收益领跑,国金量化多因子收益为50.09%,招商量化精选收益为41.93% [25][26] - 国金量化多因子的波动性最大,招商量化精选的回撤控制相对更平稳,中加专精特新2025年回撤达-12.77% [26] - 2025年中加专精特新的夏普比率为2.73,卡玛比率为4.94;国金量化多因子夏普比率为2.64,卡玛比率高达5.79;招商量化精选夏普比率为1.94,卡玛比率为2.61 [28][29][30] - 在牛市和震荡市中,招商量化精选的适应性更强;国金量化多因子在特定风格顺风时弹性更大 [31][32] - 2025年第三季度,招商量化精选单季度收益为23.87%,国金量化多因子为20.77%,中加专精特新为12.70% [33] 收益归因 - 2023年为招商量化精选贡献收益最多的股票是剑桥科技,单一个股贡献了2.04%的绝对收益 [34] - 2024年山推股份和移远通信成为招商量化精选新的收益贡献主力,收益来源非常分散 [35] - 招商量化精选的选股能力体现在“广”和“准”,能精准捕捉不同时期的牛股并通过分散持仓控制风险 [35] 总结 - 国金量化多因子被定性为极致的行业主题轮动者,在量化分散的外衣下对特定赛道进行极致押注,净值弹性高 [36] - 招商量化精选被定性为稳健的量化策略集大成者,追求极致的均衡与分散,力求在各市场环境下获得稳健超额收益 [36] - 中加专精特新被定性为专注小盘成长的“特种兵”,策略纯粹,深度聚焦“专精特新”主题,在中小盘行情中爆发力强 [36]
镇江6家企业上榜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 彰显镇江制造硬核实力
镇江日报· 2025-11-09 08:16
入选企业概况 - 镇江市共有6家企业入选第九批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名单及通过复核企业名单 [1] - 入选企业包括冈田智能、鱼跃医疗、大力液压马达、天奈科技、鼎胜新能源、天工工具 [1] 企业技术突破与产业链贡献 - 冈田智能攻克数控机床刀库及自动换刀装置关键技术,打破高端数控机床及刀库对进口的依赖,实现刀库核心技术国产化 [1] - 大力液压马达凭借40余年技术积淀,其摆线液压马达产品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弥补工程机械及农业机械行业在液压元器件方面的短板 [1] - 天工工具实现粉末冶金高速工具钢的规模化生产,以其独有装备打破国外长期技术垄断 [1] 新兴产业发展与全球布局 - 天奈科技在全球率先将碳纳米管导电浆料应用于动力电池并实现商业化,成为推动全球新能源储能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2] - 鼎胜新能源精准切入新能源材料赛道,以电池铝箔等产品构建完整技术生产体系,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提升全球竞争力提供关键材料支撑 [2] - 鱼跃医疗在全球布局研发中心与生产基地,依托国家级平台按工业4.0和智能制造标准建立智能化生产体系,确保产品高品质和供应稳定性 [2] 政策支持与产业发展 - 6家企业上榜是长期坚持创新驱动、引导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的体现 [2] - 下一步将完善企业培育与服务机制,优化产业发展生态,培育更多致力于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制造业优质企业 [2]
政企园携手结出宝安“不夜园区”发展硕果
南方都市报· 2025-11-08 16:54
园区核心业绩 - 汇智研发中心作为广东省首个专精特新总部基地,开园仅两年,去年年产值达70亿元,今年预计年产值近90亿元 [1] - 园区专精特新企业占比超过70%,入驻企业近90家 [1][3] - 2025年园区新增优质企业10余家,年产值较去年增长约20亿元,增幅近29% [3] 政府与国资支持 - 宝安区委区政府对园区进行精准托举,区财政局(国资局)为核心战略推手,宝安产业发展集团为产业筑基者 [3] - 园区通过“租金优惠+服务礼包”组合拳支持初创企业,并设定高企业入驻标准 [3] - 2025年关键活动如“科创宝安・创投荟”人工智能专场和重点“小巨人”申报辅导会落地汇智,形成资源磁场效应 [3] 入驻企业案例与转型 - 博源电子于2024年5月入驻设为总部,专注电源领域,年产值超5亿元,实现历史性突破 [7] - 博源电子完成从产品制造商到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转型,搭建数字化产线使生产效率提升40%,并与华为、飞利浦共建联合实验室开发“光储充一体化”解决方案 [7] - 客一客科技凭借AI和大数据技术,去年创造近两亿元年产值,其SaaS工具服务超63万泛金融从业人员,2024年平台交易金额达186亿元,并实现从工具服务商到产业路由器的跃迁 [7] 园区运营与服务模式 - 园区服务团队具备高效应急能力,如处理碧兴物联消防水管破裂事件,从接到求助到清理积水仅用时90分钟,依托三级应急体系实现极速响应 [8] - 园区服务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赋能,截至目前策划产业出海、专精特新梯度培育等活动近60场,累计服务区内外企业4500多家超7000人次 [8] - 通过搭建产业服务平台,与近50家机构建立长期战略合作,累计免费为企业提供海外资源介绍、订单对接等超80次,实现全链条一站式服务 [9]
“十五五”县域经济发展如何迈步?多方专家学者支招
第一财经· 2025-11-08 12:29
县域经济战略重点 - “十五五”期间县域经济发展应把握人工智能、城乡融合、绿色转型、县域治理四个重点 [1] - 需以“精准施策”替代“千篇一律”,摒弃“一刀切”模式,通过机制设计与平台搭建为高质量发展铺设长效轨道 [1] - 发展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加强县域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统筹 [1] 城乡融合与发展机遇 - 县域经济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切入点,是拉动消费和内需的重要引擎,城乡融合的核心是人的融合 [2] - 需促进城乡人口自由流动,支持大学生、退役军人、企业家等返乡入乡,发展智慧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 [2] - 面临数字经济、乡村振兴、新质生产力培育等新发展机遇,应通过制度创新和基础设施建设打破城乡壁垒 [2] - 现代化是城乡融合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本世纪中叶全面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经济总任务 [7] 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 - 县域应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借助人工智能等新科技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绿色产业和新型产业 [3][4] - 县城应发挥产业集聚和辐射带动作用,承接城市产业转移,并与农村产业对接协同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 [5] - 需聚焦细分领域,培育“专精特新”产业集群,构建完整创新生态,延伸农产品精深加工链条,发展中央厨房、预制菜等新业态 [8] - 培育“农业+电商+文旅”模式,打造地理标志品牌,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8] 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 - 县域成为人口流入地的基础条件已经具备,目前22个省已实现县县通高速 [8] - 2023年全国2062家县医院参加能力评估,覆盖98.6%的县域,其中1894家达到二级以上医院服务能力(91.85%),1163家达到三级医院服务能力(56.4%) [8] - 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自2012年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逐步提高 [8] 市场数据与案例 - 2024年全国农业科技企业超过1.2万家,全年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6500亿元,同比增长18% [7] - 以浙江省嘉善县为例,其依托周边农村农产品资源发展精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并通过农村电商、乡村旅游将生态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