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情绪价值
icon
搜索文档
验资PK的抖音直播间,和梁汝波想要的社会美誉度隔多远?
虎嗅· 2025-07-05 13:37
直播行业现象 - 抖音主播通过"验资PK"模式创新,要求粉丝在一分钟内刷礼物达到100万音浪(约10万元人民币),未达标主播需接受惩罚,全员达标则进入下一轮 [6] - 2025年6月28日晚,多名主播单场直播完成十二轮验资PK,总打赏流水估值达1200万~1400万元,扣除平台分成后主播人均税后收入超百万(最高者约400万) [7] - 该模式重新定义"验资"(验粉丝资产而非主播资产)和"PK"(纯金钱比拼无才艺展示),形成0实物0才艺0人工的纯情绪驱动变现模式 [9][10][13][23][24] 平台运营机制 - 抖音平台按规则抽佣50%,单场验资PK直播中平台成为最大获益者(分账约600万~700万元) [32] - 平台虽以"诱导非理性消费"为由强制停播涉事主播,但未封禁账号或限制关注,且验资PK玩法已持续至少半年(最早录屏记录为2024年11月) [27][28][29][30] - 平台具备技术能力限制打赏(如设置单IP金额/次数上限),但未实质性执行2022年广电总局关于打赏限额的监管要求 [33][34][35] 行业监管矛盾 - 抖音2025年宣称加大直播生态监管,但实际仍出现单场千万级打赏流水,暴露平台自我监管与商业利益的根本冲突 [36][37][38] - 平台算法机制与直播玩法设计存在系统性矛盾:既需通过刺激情绪实现流量变现,又需承担超10亿月活用户的社会责任 [45][46][47] - 公司CEO将"提升社会信任"列入OKR,但直播治理力度与实际生态差距影响公众对平台社会责任的评价 [47][48] 历史参照对比 - 验资PK模式与西晋石崇王恺斗富现象高度相似:均通过剥削第三方资源(粉丝/百姓)进行非生产性财富炫耀 [39][40][41][42] - 历史经验表明,纵容此类行为将加剧社会贫富差距与矛盾,对平台长期发展构成潜在风险 [44][45]
为什么日本女性宁愿负债也要找牛郎?
虎嗅· 2025-07-05 00:01
行业现象分析 - 日本年轻女性群体中,沉迷追星和为牛郎消费的现象日益严重,导致部分人深陷负债困境[3][24] - 东京新宿区的东宝大楼周边成为未成年人聚集地,其中涉及非法性交易和药物滥用问题[10][13] - 大久保公园成为年轻女性进行隐蔽性交易的新场所,社交媒体被用于联络客户[19][20] 娱乐产业影响 - 牛郎行业恶性竞争加剧,诱导女性消费者进行超出偿还能力的高额消费[24] - 杰尼斯事务所成功开拓中下层女性市场,带动行业转向针对女性消费者的偶像经济[47][48] - 二次元角色(如《名侦探柯南》安室透)被设计为全方位满足女性情感需求的消费对象[54] 社会经济背景 - 日本女性劳动者占比44.3%,但其中约1200万属于零工性质的非稳定就业[33][60] - 泡沫经济崩溃后,商家更依赖让消费者沉迷兴趣来维持利润[63] - 传统"男主外女主内"思想与女性就业率提升形成矛盾,底层女性缺乏社会支持[34][39] 消费行为特征 - 女性为情绪价值付费的行为从追星延伸到牛郎消费,形成债务循环[24][56] - 娱乐公司通过低价门票和周边产品吸引中下层女性持续消费[47][49] - 虚拟角色(动画/偶像)与实体服务(牛郎)共同构成女性情感消费生态[53][56] 市场发展趋势 - 针对女性消费者的娱乐产品从三次元偶像扩展到二次元角色[52] - 护理(640万)和零售业(518万)成为女性主要就业领域,但收入有限[60] - 经济下行压力下,情绪价值消费成为商家维持营收的重要手段[62][63]
小米YU7卖爆了,但雷军还不能开香槟
格隆汇· 2025-07-04 18:39
小米YU7市场表现 - 小米YU7发布3分钟大定20万辆,1小时大定28.9万辆,远超去年SU7首日88898台的订单量 [1] - 对比易车网2025年5月数据,小米YU7一小时销量相当于特斯拉Model Y一年销量(2.4万辆)[1] - 目标用户为35岁左右、家庭人均四口、互联网及金融从业者,年收入50万左右的中产群体 [1] 产品定位策略 - 实用性设计包括能放8个行李箱的后备箱、座椅抽屉、晕车舒缓功能和智能调光天幕 [2] - 非实用性设计主打动感车身造型(类似法拉利Purosangue),牺牲部分后排空间换取视觉冲击力 [5] - 在25万级价格区间营造百万豪车的"平替奢华感",690匹马力、293km/h最高时速等性能参数远超实际需求 [6][7] - 全系标配激光雷达、800V高压平台、700TOPS算力芯片、835公里续航等硬核配置 [8] 行业成本革命 - 动力电池成本大幅下降:磷酸铁锂电池从2018年12万元/80度降至2025年约400元/kw.h [11] - 激光雷达价格从2020年超4万元降至2025年速腾聚创MX型号约1400元,禾赛科技ATX系列4023元 [13] - 宁德时代与比亚迪合计占据68%市场份额,规模化生产推动边际成本持续下降 [11] 产能与交付挑战 - 小米SU7累计订单35万辆,实际交付仅20万辆,交付率不足60% [14] - 北京一期工厂年产能15万辆,双班倒月产能2.5-3万辆,24万YU7订单需至少8个月完成交付 [15] - 现有产能导致SU7标准版等车周期达47-50周,Pro版45-48周,Max版42-45周 [16] - 产能不足可能影响交付质量,SU7曾曝出电池安全、马力虚标等质量问题 [16]
当代年轻人,流行给网球拍戴「饰品」
36氪· 2025-07-04 18:34
网球避震器市场概况 - 中国网球人口已突破2500万 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超400亿元人民币 [4] - 网球避震器等边缘配件迎来增长窗口 成为体育消费从功能保障向情绪价值进阶的缩影 [4] - 国际网坛明星如德约科维奇、莱巴金娜使用避震器带动社媒热度 大众市场讨论度攀升 [6][8] 产品功能争议 - 避震器宣称可缓解"网球肘"损伤 但NCBI论文指出其无法降低前臂振动力 [14] - 伯明翰大学研究认为仅有声学效果和心理支持 海德声科证实其可调整挥拍感觉但无法预防损伤 [14] - 消费者体验分化 部分用户坚持认为能改善击球体验 [15] 消费驱动因素 - 职业选手背书形成专业溢价 RoadtoPro品牌售价达280元 海德通过德约肖像强化明星同款效应 [19][20] - 2023年ATP前30选手中2/3使用避震器 ITF已将其纳入规则手册 [22] - 设计美学成为新卖点 威尔胜马卡龙配色产品月销破千 法网限定款利用赛事IP情感投射 [26] 市场竞争格局 - 国际品牌构建完整产品矩阵 包括威尔胜、尤尼克斯等通过自主设计和IP联名布局 [8] - 白牌产品以低价策略抢占市场 淘宝部分单品销量过万 严重挤压中低端品牌利润 [14][33] - AMbelievable等新锐品牌通过3D打印技术实现产品轻量化70% 定价65-162元 [22] 行业发展趋势 - 消费决策从功能性转向情感连接 避震器成为身份标签和社交货币 [29][31] - 迪士尼、小黄人等跨界联名加速网球破圈 释放IP视觉化重构潜力 [27][29] - 需突破复购率瓶颈 平衡专业性与潮流元素以吸引年轻消费者 [35]
Model Y的又一挑战者,19.58万元起的小鹏G7能否杀出重围?
雷峰网· 2025-07-04 08:50
小鹏G7上市策略与产品定位 - 小鹏G7定位为"AI智能家庭SUV",推出三个版本:602Km长续航Max版19.58万元、702Km超长续航Max版20.58万元、702Km超长续航Ultra版22.58万元,最终上市价较预售价直降4万元[2][4] - 开售9分钟后大定超1万台,公司尝试通过价格策略探索"情绪价值"玩法[4] - 产品矩阵形成组合拳:G6调整至17.68万元、G9调整至24.88万元、G7定价19.58万元,覆盖17-24万元级纯电SUV市场[4] 市场竞争格局 - 20-30万元SUV细分市场竞争激烈,主要对手包括特斯拉Model Y、小米YU7、乐道L60、极氪7X、理想L6、智界R7等[5] - 公司明确将Model Y作为主要对标对象,发布会现场展示挑战截图[6] - 小米YU7三分钟爆单20万辆的现象引发行业关注,公司认为95后和00后消费者更青睐"长板非常长"的车型[11] 产品核心竞争优势 - 空间表现:整车容积4.47m³(比Model Y多0.45m³),得房率88%,车身尺寸4892/1925/1655mm,轴距2890mm[7] - 科技配置:702km CLTC续航、全域800V高压SiC平台、5C超充AI电池、AR-HUD,首发搭载3颗自研AI图灵芯片(算力2250TOPS)[8] - 舒适性:太极AI底盘可识别减速带等复杂路况,具备6D防晕车功能[7] 销量预期与版本策略 - Ultra版本购买意愿达80%,预计占整体订单超60%[9] - 新增602Km版本源于用户反馈,认为城市日常使用600Km续航足够[9] - 公司对四季度盈利表示乐观,称经营效果"会比大家想象的都好"[15] 技术研发与供应链 - 自研AI图灵芯片研发投入"大几十个亿",将继续与英伟达等芯片公司保持合作[16] - Ultra版芯片支持硬件后装,月产能可达数千台[14] - 计划5年内实现L4级自动驾驶,届时L3或将成为基础版本[15] 营销策略转型 - 提出"左手科技、右手艺术、品质是基础、情绪是高度"的新产品理念[6] - 将加强创始人情绪价值传递,借鉴Tesla等科技企业的营销模式[10] - 预告明后年将启动"新的不一样的打法"[10]
出海速递 | 商务部:将加强对二手车出口工作指导/从3.5分钱到1000块:藏在深莞交界代工厂里的Labubu产业链真相
36氪· 2025-07-03 18:04
跨境电商与拉美市场 - TikTok正在拓展拉美市场,中国跨境电商平台需突破物流、支付、监管和文化壁垒以实现本地化增长 [2] 潮玩产业链与出海 - 东莞代工厂生产的Labubu潮玩产品以低成本生产(3.5分钱/张),最终以千元高价被全球潮玩爱好者抢购 [3] - 中国潮玩出海进入2.0阶段,行业面临内卷但策略趋于谨慎 [4] 储能行业与国际政策 - 美国储能公司Powin破产,凸显出海储能企业受政策变动影响,海辰储能300亿估值承压 [5] 金融科技与越南市场 - 越南政府发布金融科技监管沙盒政策,为中资互金企业提供新牌照和贷款业务机遇 [6] 硬件创业与全球化 - 硬件创业公司Nothing以高端To C产品立足伦敦,估值达10亿美元,模式稀缺 [7][8] 二手车与电动汽车出口 - 商务部加强二手车出口指导,2024年2月启动全国二手车出口业务 [9] - 2025年前5个月深圳市电动汽车出口111.8亿元,同比增长16.7% [9] - 中国与阿联酋开通汽车物流新通道,首航装载近4000辆国产汽车,覆盖中东、地中海和非洲市场 [9] 国际合作与投资 - 印尼与沙特签署270亿美元合作协议,涵盖清洁能源、石化、医疗保健等领域 [10] - 阿里云未来一年投入超4亿元支持国际生态建设,合作覆盖欧美及亚太技术公司 [10] - 美国取消对中国芯片设计软件的出口限制,西门子恢复对中国客户的技术支持 [10] 物流与市场拓展 - 卡塔尔物流企业GWC推出Flow Port解决方案,为中企进入沙特市场提供快速通道,2024年沙特港口货物处理量达3.2078亿吨(同比增长14.45%) [11] 医疗行业与印尼市场 - 印尼医疗参访项目聚焦市场机遇,帮助中企对接政府部门及合作伙伴 [13] 品牌全球化与英文传播 - KrASIA英文媒体服务覆盖东南亚商业人群,助力中国公司提升全球品牌影响力 [16] 出海社群与资源整合 - 36氪出海学习交流群已吸引超17,000位出海人,提供跨境资讯和生态链接 [18]
情绪价值至上时代,一家硬件创业公司的10亿美元征途|独家专访Nothing联创
36氪· 2025-07-03 08:30
公司概况 - 公司Nothing成立于2021年,是一家总部位于伦敦的消费电子初创企业,专注于高端硬件产品设计[2][4] - 2024年公司营收突破5亿美元,2025年累计营收超过10亿美元[2][3] - 公司产品线包括TWS耳机、智能手机和头戴式耳机,累计销量突破700万台[5][6][7][9] - 公司用户平均年龄26岁,比行业平均水平年轻10岁,60%用户将设计作为首要购买因素[8] 产品策略 - 首款产品Ear(1)耳机采用透明设计,在红海市场中实现差异化[5] - 智能手机产品线以半透明后盖和Glyph交互灯带系统为标志性设计[6] - 最新旗舰Phone(3)售价800美元,配备像素风第二屏幕Glyph Matrix,集成多种AI交互功能[8][16] - 首次推出头戴式耳机Headphone(1),延续透明设计并与英国音响品牌KEF合作[9][21] 市场表现 - 印度市场2025年Q1份额达1.64%,是智能手机最大市场[26] - 西欧和日本市场成为增长最快区域之一,音频产品在日韩表现强劲[24] - 美国市场音频产品销量同比增长6倍以上[30] - 日本市场通过乐天运营商和茑屋书店等渠道进入,产品引发用户共情[27][28][29] 融资与供应链 - 正在进行C轮融资,金额至少1亿美元,累计融资达2.5亿美元[11] - 虽然体量较小,但凭借出货量增速获得供应商支持[16] 行业观点 - 认为手机行业仍是蓝海市场,远未触及技术极限[17] - 强调差异化产品设计是创业公司生存关键[18] - 手机是AI最重要载体,注重开发可感知的AI应用[20] - 音频产品具有独立市场价值,非手机附属品类[21] 中国市场计划 - Headphone(1)将在中国上市,销售团队规模不足10人[32] - 计划推出针对中国市场的CMF第三代手表,9月上市[34] - 中国市场需要提供差异化情绪价值的产品[35]
首批陪伴机器人交付在即:会撒娇卖萌,AI硬件变得“更懂人”
第一财经· 2025-07-02 23:16
陪伴机器人行业动态 - 灵童机器人将于8月开启第一波交付 产品已在京东上线 其股东包括科大讯飞和策源资本 [1] - 珞博智能今年6月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萌友智能去年底获数百万美元融资 产品已在海外众筹平台Kickstarter交付 [1] - 陪伴机器人正重新定义AI硬件情绪价值边界 通过视觉触觉辅助识别 性格与灵性成为产品卖点 [2] 技术实现路径 - 灵童机器人采用穿戴式动捕设备 通过35个数字伺服舵机实现动作模仿 需将人体骨骼数据按机器人结构比例微调 [4][5][7] - 多模态输入结合大语言模型 系统通过语音语调 对话内容 场景信息综合判断用户情绪 未来将加入面部表情识别 [7] - 预设100多个基础动作来自动捕演员和网络素材 通过强化学习优化反应精度 工程师需高频互动微调模型 [8] 产品差异化设计 - 萌友智能CEO认为陪伴机器人核心在于"灵性" 其产品Ropet通过视觉触觉传感器实现非语音交互 强调多模态自学习能力 [9] - 灵童机器人支持用户定制人设和导入个人经历 具备永久记忆功能 可抽取对话关键词形成"共同回忆" [12] - SKYRIS创始人指出陪伴需多维设计 其飞行机器人BOBO注重情感互动机制 超越单纯语言对话 [12] 商业化潜力 - AI模块使毛绒玩具终端售价从150-200元提升至500元 AI物理模块硬件毛利率约20% [11] - 行业面临技术打磨挑战 需优化情绪理解准确性 硬件动作稳定性 以及交互自然度 [12][13]
首批陪伴机器人交付在即:会撒娇卖萌,AI硬件变得“更懂人”
第一财经· 2025-07-02 21:09
陪伴机器人行业发展趋势 - 陪伴机器人正从玩具定位转向长期陪伴,核心在于建立用户与机器之间的"关系"能力而非单纯AI噱头 [1][2] - 市场已出现首批商业化产品,灵童机器人将于8月开启交付,产品在京东上线 [1] - 行业融资活跃:珞博智能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萌友智能获数百万美元融资并在Kickstarter交付 [1] 产品技术突破 - 灵童机器人采用动作捕捉技术,通过35个数字伺服舵机实现拟人化动作,需工程师对动作数据进行比例微调以适应机械结构 [4][6] - 多模态交互成为标配:结合大语言模型、视觉识别(如面部表情)和触觉传感器,增强情绪识别与反馈能力 [6][8] - 情绪价值通过预设100+基础动作实现,如愉悦时挥手、低落时模拟拥抱,动作数据源自动捕演员及网络素材 [6] 用户体验设计 - 灵童机器人支持用户定制人设和导入个人经历,通过关键词记忆功能保存"共同回忆"以增强互动黏性 [9] - 萌友智能产品Ropet通过触觉/视觉传感器实现非语音交互,如触摸触发声音或眼睛状态变化,强调"灵性"设计 [8] - SKYRIS的飞行机器人BOBO注重多维关系建立机制,需结合话题引导、情绪挖掘等非语言交互设计 [10] 商业化与溢价逻辑 - AI模块使毛绒玩具终端售价从150-200元提升至500元,硬件毛利率约20%,AI能力成为溢价核心 [9] - 行业探索差异化场景:萌友智能认为办公场景无需频繁对话,灵童机器人则强化对话与记忆功能 [7][9] - 产品落地依赖工程师高频调试,需优化情绪识别准确率与硬件动作稳定性 [10]
水晶直播财富密码:玄学、破价与情绪营销
36氪· 2025-07-02 18:15
水晶直播行业现状 - 水晶直播行业呈现爆发式增长,全网热度持续攀升,小红书水晶话题阅读量达34.2亿次,抖音相关视频播放量达46.1亿次[4] - 水晶消费群体以18-30岁女性为主,Z世代偏好度显著(TGI指数239.01),贡献80%销售额[13] - 江苏省东海县占据全国70%水晶储量(约30万吨),2024年产业交易额突破460亿元,年产工艺品9000万件,7000多家企业及7万主播参与直播[12] 市场驱动因素 - 情绪价值需求为核心驱动力,水晶被赋予转运/招财/学业等玄学属性,成为焦虑时代的心理代偿[13][14] - 产品优势明显:价格带覆盖广(几十元至数万元),审美可玩性强(颜色/颗数/定制化),叠加玄学营销形成差异化[14][16] - 明星主播效应显著,伊能静单场直播水晶销售额占比40%(539万),其中6998元"豪华水晶阵"单品售出266万[9] 商业模式与头部案例 - 垂直主播表现突出:@水晶书记赵中刚 月销5000-7500万,珠宝饰品占比96%,付费流量占比25%[10] - 新兴账号快速崛起:@皇后水晶甄选 开店不足120天实现月销250-500万[12] - 头部机构深度布局:"交个朋友"矩阵多个账号持续上架水晶类产品[10] 产品与价格特征 - 价格跨度极大:从289元紫水晶到58000元粉水晶吊坠,高价产品存在溢价争议(3889元紫水晶被指与百元款差异小)[2][9] - 定制化服务盛行:按生肖/星座/五行定制手串,形成差异化卖点[14] - 品类细分专业:按产地/颜色/内含物划分达数十种,颗数对应不同寓意(10/12/108颗等)[16] 行业发展趋势 - 全球水晶珠宝市场规模预计2028年达228.3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14.5%[17] - 市场向高端化转型:从低价饱和市场转向艺术雕刻/高端定制领域[17] - 技术赋能明显:AI技术推动个性化定制(如赛博玄学),可能加速市场增长[17] 行业挑战 - 假货问题突出:染色/玻璃冒充天然水晶现象普遍,部分证书系伪造[17][18] - 价格体系混乱:正常毛利率20%-30%,但以次充好可达70%以上,缺乏标准化定价[18] - 宣传争议持续:夸大"能量""转运"功效,回避质量问题引发监管风险[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