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牛市
icon
搜索文档
洪灏喊话投资者:无论牛市来没来,都要坚持投资别怕下跌
凤凰网财经· 2025-09-27 21:09
论坛背景与主题 - 凤凰湾区财经论坛2025于9月23-24日在广州举行 主题为"新格局·新路径" 汇聚全球政商学精英探讨变局与发展机遇 [1] 洪灏投资观点 - 提出"相信牛市真的到来"及"每十年中国出现一波史诗级牛市"的观点 [3] - 建议投资者将投资作为生活一部分 坚持在牛熊市中均买入优质公司 无需惧怕短期股价下跌 [3] - 强调优质公司即使市场关闭仍能通过现金流、分红和盈利增长提供回报 此类投资理念可改善心态 [3]
洪灏喊话投资者:无论牛市来没来,都要坚持投资别怕下跌
凤凰网财经· 2025-09-27 18:28
论坛背景与主题 - 凤凰卫视与凤凰网于9月23-24日在广州联合主办"凤凰湾区财经论坛2025" [1] - 论坛主题为"新格局·新路径" 聚焦全球政商学界的变局洞察与发展机遇探索 [1] 专家市场观点 - 莲华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管理合伙人洪灏提出"相信牛市真的到来"及"每十年中国出现一波史诗级牛市"的观点 [3] - 建议投资者将投资作为生活的一部分 坚持在牛市和熊市中均买入优质公司 [3] - 强调优质公司即使市场关闭仍能通过现金流、分红和盈利增长为投资者提供回报 [3]
牛市真来了?洪灏:真正的牛市“鸡犬升天”,闭着眼睛赚钱
凤凰网财经· 2025-09-27 18:28
论坛背景与主题 - 凤凰湾区财经论坛2025于9月23-24日在广州举行 主题为"新格局·新路径" 汇聚全球政商学届精英探讨发展机遇 [1] 市场趋势观点 - 专家提出"每十年中国出现一波史诗级牛市"的观点并相信当前牛市已到来 [3] - 牛市判断基于三个核心原因:市场此前预期过分悲观 经济模式由通缩进入再通胀阶段 以及大部分投资者尚未相信牛市导致大量资金未入场 [3] - 当前预期尚未完全反映在价格端 多数投资者对行情看法仍停留在"将增长"阶段而非真正牛市认知 [3] 牛市特征定义 - 真正牛市被定义为"人们闭着眼睛都能赚钱 随便买都能赚回来 鸡犬升天" 而非单纯指数上涨20% [3] - 市场表现为强势板块延续上涨势头 其他板块开始跟涨 形成全面上涨态势 [3]
财信证券宏观策略周报(9.29-10.3):节前交投活跃度下降,适当转入防守-20250927
财信证券· 2025-09-27 18:03
核心观点 - 节前市场交投意愿回落 指数向上突破仍需等待 预计节前市场大概率仍以震荡为主[2][5] - 中期而言 "反内卷"带来的业绩改善预期和居民储蓄入市带来的流动性改善预期均未发生明显变化 美联储降息有利于外资流入A股 预计第四季度A股市场震荡上行的方向仍未发生改变[2][6] - 科技方向仍是市场核心主线 但内部将出现分化 建议把握高景气方向轮动节奏[2][6][11] 大势研判 - 长假前部分资金有规避不确定性风险 降低仓位的需求 市场风险偏好可能下降[2][5] - 下周为国庆长假前最后两个交易日 市场交投意愿可能逐步回落 宏观层面缺乏明显催化 预计指数向上突破仍需等待[2][5] - 如果市场成交额出现明显回落 流动性难以对前期抱团科技方向形成全面支撑 部分杠杆资金明显抱团且缺乏业绩支撑的概念方向可能迎来兑现风险[6] - 第四季度在经济弱复苏基调下 消费 地产等顺周期方向的业绩及行情可能仍需等待 科技方向仍是市场核心主线[6] 投资建议 - 高股息方向:在市场震荡整理期 适当关注煤炭 银行 公用事业 交通运输等[2][11] - 滞涨的科技方向:例如AI应用 消费电子 人形机器人 半导体设备 恒生科技等[2][11] - "反内卷"方向:例如钢铁 建材 光伏 锂电等[2][11] - "十五五"规划的可能重点方向:例如清洁能源 环保 养老及生育等[2][12] - 新消费方向:例如健康 文旅 体育 美容护理 IP经济 宠物经济等[2][12] 经济基本面分析 - 投资端或延续低位探底走势 预计2025年第四季度房地产投资或仍有拖累作用[6] - 消费端仍有支撑 随着"国补"资金陆续到位 9月起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落地 叠加股市财富效应 第四季度消费仍有支撑[6] - 出口端仍需警惕关税及出口透支效应扰动 我国进料加工贸易进口增速从6月份的16.90%明显降低至7 8月份的10.70% 10.60%[6] - 2025年经济增速或前高后低 但全年完成5%目标无虞[6] 物价与政策分析 - 8月PPI环比由上月下降0.2%转为持平 结束连续8个月下行态势 8月PPI同比下降2.9% 降幅比上月收窄0.7个百分点[7] - "反内卷"政策推动竞争秩序改善 相关行业价格同比降幅收窄 煤炭加工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 新能源车整车制造价格同比降幅比上月分别收窄10.3个 6.0个 3.2个 2.8个和0.6个百分点[7] - 第四季度推出"大规模增量政策"必要性下降 政策更加着眼解决中长期的结构性问题 如"反内卷"政策 服务消费等[8] 海外市场分析 - 美联储9月份再次开启预防式降息 点阵图显示2025年将再降息50个基点 2026年和2027年将各降息25个基点[9] - 截至9月4日 美国平均实际关税税率已升至17.4% 创1935年以来最高纪录[9] - 自10月1日起 美国将对多类进口产品实施新一轮高额关税 包括对厨房橱柜 浴室洗手台及相关建材征收50%关税 对进口家具征收30%关税 并对专利及品牌药品加征100%关税[10] - 美国政府停摆风险及关税风险仍是近期全球资本市场的重要风险点 但对A股市场影响多为情绪层面冲击[11] 市场表现回顾 - 上周上证指数上涨0.21% 收报3828.11点 深证成指上涨1.06% 收报13209点 中小100上涨1.75% 创业板指上涨1.96%[13] - 行业板块方面 电力设备 有色金属 电子涨幅居前[13] - 沪深两市日均成交额为22921.25亿元 较前一周下降7.98% 其中沪市下降7.58% 深市下降8.28%[13] - 风格上 大盘股占有相对优势 其中上证50上涨1.07% 中证500上涨0.98%[13]
白酒会缺席这次牛市吗?
雪球· 2025-09-27 12:02
市场行情表现 - 自2023年9月24日行情启动以来 上证指数上涨40% 深证成指上涨60% 创业板上涨105% 科创板上涨120% 北交所上涨155% [3] - 行情以中小市值科技属性股票为主 大盘股如上证50指数未突破去年10月8日高点 [3] 食品饮料板块现状 - 白酒板块经历4年多调整 当前处于摸底阶段且底部临近 [4][5] - 食品饮料企业如海天味业、双汇发展、伊利股份、青岛啤酒、安井食品、金龙鱼等股价未突破去年高点 [6][7] - 多数企业利润保持增长但股价未上涨 因2018-2021年牛市透支行业估值与预期 [7][8] 行业估值水平 - 食品饮料行业市盈率处于十年区间低位 接近平均市盈率减1-2倍标准差水平 类似2018年位置 [9][10] - 当前估值消化已持续3-4年 行业整体处于低估区间 [9] 宏观经济环境影响 - 2023年9月起实际GDP大于名义GDP 显示通货紧缩环境 [11] - 历史类似情况出现在1998-2000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次贷危机期间 [13] - 预期经济将逐步走出通缩 推动行业回归合理估值区间 [13] 行业投资机会 - 食品饮料行业不会缺席牛市 但表现滞后 [13] - 当前低估状态提供投资机会 需保持耐心等待估值修复 [14]
比特币(BTC)未能复制黄金和股票历史新高的四大原因
搜狐财经· 2025-09-26 20:56
比特币和其他加密货币在创下新高方面落后于黄金和股票。 CryptoQuant撰稿人XWIN Research Japan指出,加密货币市场正在重演历史走势。 "在降息早期阶段,机构资金往往首先流入高流动性资产,如股票和黄金,"其在"Quicktake"博客中表示,指的是美联储的降息举措。 "加密货币,尤其是其他加密货币,处于流动性传导链条的末端,仅在风险偏好扩大时受益。" 加密货币市值与黄金单日走势图。来源:Cointelegraph/TradingView 比特币(BTC)下跌,加密货币市场未能复制黄金和股票的走势,市场对牛市是否已经结束产生了疑问。 链上分析平台CryptoQuant发布的新研究指出,比特币和其他加密货币走弱的四大关键原因,包括美联储降息、稳定币存量、杠杆投资者以及历史规律。 近期,比特币因流动性紧张而陷入僵局,多头暂未挑战历史新高。 与此同时,黄金和美国股票市场持续刷新历史新高,这使市场开始担忧加密货币是否能够成为主流资产类别。 XWIN进一步指出,稳定币存量是风险资产行情迟滞的另一因素。 本月,稳定币总供应量创下3080亿美元新高。但与此同时,流入交易所的稳定币低于流出,显示出交易者的 ...
A股强势反弹背后 估值驱动还是基本面回暖?
经济观察网· 2025-09-25 10:06
市场表现 - A股三大指数于9月24日全线收涨,其中上证指数报3853.64点上涨0.83%,深证成指报13356.14点上涨1.8%,创业板指报3185.57点上涨2.28%创近三年半新高,科创50指数表现尤为突出上涨3.49%报1456.47点 [2] - 沪深两市合计成交额达23267.91亿元,较前一交易日进一步放大,市场交投活跃 [2] - 9月25日A股三大指数集体低开,上证指数低开0.03%,深证成指低开0.17%,创业板指低开0.56% [1] 驱动因素分析 - 本轮A股上涨主要由估值提升驱动,而非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实质性改善 [1][3] - 杠杆资金扮演重要角色,融资融券余额快速回升,两融新开户同比增速显著高于普通新开户 [2][4] - 居民部门正进行大类资产再配置,资金从债券型基金、货币市场基金等稳健资产转移至股市,8月以来股票型基金申购量上升 [1][4] 政策预期 - 市场对短期政策调整充满期待,尽管央行行长潘功胜在9月22日发布会上表示不涉及短期政策调整 [6] - 上海证券研报认为后续降息或降准政策仍有可能存在,证监会下一阶段多重部署,牛市空间有望对标2014-2015年估值高点 [6] - 东吴证券预计政策出台重要窗口期可能在10月中下旬四中全会前后,具体方向包括财政端提前使用化债额度、设立规模约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降准降息概率上升、补充消费端以旧换新补贴资金等 [6][7] 机构观点 - 粤开证券研报认为本轮牛市形成原因包括宏观调控逻辑改变和人工智能科技叙事提振风险偏好、资本市场基础制度不断完善、中长期资金持续入市及居民资产向权益市场转移 [3] - 瑞银证券观察到个人投资者情绪尚未出现过热迹象,但新增开户数和融资余额回升反映出市场参与度提高 [4] - 长江商学院教授刘劲指出长期牛市必须建立在经济结构优化和企业盈利增长基础上,仅靠信心和流动性难以维系持久行情 [1][3]
洪灏:我相信,牛市真的来了
凤凰网财经· 2025-09-25 08:59
论坛背景与主题 - 凤凰湾区财经论坛2025于9月23-24日在广州举行 主题为"新格局·新路径" [1] 市场趋势观点 - 莲华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管理合伙人洪灏在论坛中明确表示"牛市真的来了" 并提到公司早在7月初上涨前就已判断牛市来临 [3] - 洪灏指出市场走势常领先于实体经济 投资决策更关注未来一段时间窗口内能否出现牛市及盈利机会 [3]
924一周年:最牛和最菜的10只基金名单一览
搜狐财经· 2025-09-25 00:51
市场整体表现 - 牛市已持续一年,多个宽基指数实现翻倍上涨,其中北证50指数涨幅达158.01%,科创50指数涨幅达118.85%,创业板指涨幅达103.50% [1] - A股市场所有行业板块均实现上涨,1400余只个股股价翻倍,在5324只个股中占比超过26% [1] - 翻倍股主要集中在电子、机械设备、电力设备、计算机、汽车等行业 [1] 主要指数表现 - 万得半导体材料指数上涨83.40%,中证2000指数上涨78.22%,万得医药大英指数上涨71.93% [1] - 恒生科技指数上涨66.76%,中证1000指数上涨65.76%,中证500指数上涨59.76% [1] - 万得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上涨57.88%,光伏指数上涨51.20%,沪深300指数上涨40.68% [1] - 上证指数上涨39.03%,FJE50指数上涨30.16% [1] 基金产品表现 - 全市场有1276只基金产品实现翻倍收益,涨幅最高的10只基金全部为主动型产品 [2] - 德邦鑫星价值C以279.93%的涨幅位列第一,中欧数字经济C涨幅达264.13%,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C涨幅达261.95% [3] - 表现最佳的十只基金主题鲜明,主要集中于CPO主题(4只)、北交所主题(3只)和机器人主题(3只) [2][3] 表现不佳的基金 - 全市场2万多只产品中,仅有216只产品收益为负 [4] - 东财价值启航C以-10.78%的跌幅位列跌幅榜第一,银河君信跌幅为-7.05% [4][5] - 广发基金有7只产品出现在跌幅榜中,均由基金经理王明旭管理 [5] 投资策略启示 - 在牛市行情中,长期持有主线资产而非频繁交易是获取超额收益的关键 [8] - 投资决策应基于市场盘面信息而非个人收益情况,避免因情绪化操作导致卖飞或买套 [8] - 投资者需保持持续在场的心态,通过市场波动不断打磨交易体系,只获取符合自身策略的收益 [8]
牛市的成因是什么?牛市还能否延续?
粤开证券· 2025-09-24 21:11
牛市成因 - 牛市由去年926政治局会议经济刺激和今年人工智能科技创新突破引发,风险偏好变化成为导火索[2][4] - 宏观调控逻辑改变及人工智能科技叙事提振风险偏好,反内卷政策缓解企业无序竞争并提高通胀预期[5] - 资本市场制度持续完善,科创板改革提高对科技创新包容度,优质科创标的涌现[6] - 中长期资金持续入市,险资权益投资比例上限从30%提升至35%,社保基金权益投资比例从20%提升至25%[7] - 居民资产向权益市场转移,存款搬家和财富效应推高股价[7] 牛市展望 - 中国科创产业在多个领域从跟跑转变为领跑,新质生产力为资本市场提供微观基础[3][8][9] - 资本市场改革继续推进,国内中长期资金持续流入,海外资本有配置中国资产需求[3][9] - 牛市基础坚实,持续性有望超过历史上多数行情,但波动将加大且可能出现10%以上回调[3][9] - 短期回调是买入良机,若宏观调控不及预期或科创势头受阻则年内大概率回调[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