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重组

搜索文档
上半年并购市场“量减价增” 十大超百亿案例沪市占八席
中国经营报· 2025-07-04 18:20
中国并购市场概况 - 2025年上半年中国并购市场呈现"量减价增"特征 披露3531起并购事件同比下降3.92% 交易规模7983亿元同比上升1.86% [1] - 百亿元规模以上并购事件共10起 其中规模前5位的8起并购涉及沪市上市公司 [1] - 沪市上市公司海光信息吸收合并中科曙光100%股权以1159.67亿元交易规模排名第一 新奥股份子公司收购新奥能源65.89%股权以552.97亿元排名第二 湘财股份吸收合并大智慧以172.13亿元排名第三 [1] 沪市并购重组动态 - "并购六条"实施后沪市披露各类资产重组方案676单同比增长15% 重大资产重组80单同比增长200% [1] - 上交所通过组织座谈 专项培训 专题接待日 编写指导手册等方式落实"并购六条"和"科创板八条"政策 [2] 沪市并购重组三大特点 - 产业并购占主流 近七成交易为产业并购或大股东注资 新兴行业通过并购完善产业链布局 传统行业通过重组提升集中度 例如兆易创新收购苏州赛芯控股权 华电集团向华电国际注入发电资产 [3] - 交易形式多样化 上市公司间吸收合并和私有化案例增多 例如国泰君安吸并海通证券 中国船舶拟吸并中国重工 瀚蓝环境私有化粤丰环保 [3] - 创新案例加速落地 包括收购未盈利资产和使用新型支付工具 例如海天股份收购贺利氏光伏银浆业务 中国动力发行定向可转债并购资产 [3]
“并购破局:存量时代的投退博弈”闭门研讨会即将举办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4 18:09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并购趋势 - 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供给侧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企业纷纷采取并购策略以满足市场需求 [1] - 部分中国企业已具备并购基础和实力,有能力展开全球化布局,"创一代"向"企二代"或职业经理人过渡以及管理层激励重视程度提升推动了并购市场活跃发展 [1] - 自2023年起监管层多次明确鼓励并购重组,2024年出台多项支持政策包括新"国九条"、中央政治局会议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证监会发布《并购六条》等 [1] 政策与市场层面的并购动态 - 2024年5月证监会发布最新修订的《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沪深交易所同步修订配套规则,上海、深圳、广州等地出台并购相关政策支持地方政府投资基金落地 [1] - 国内并购市场持续升温,安踏全资收购德国狼爪、同程旅行收购万达酒管、腾讯音乐拟收购喜马拉雅等案例涌现 [2] - 并购基金或创投主导的案例频现,包括KKR收购大窑85%控股权、高瓴资本拟收购星巴克中国业务、红杉中国收购欧洲Marshall马歇尔多数股权等 [2] 地方国资与投资机构参与并购 - 地方国资加大并购重组力度,深圳成立40亿元并购基金,上海国资并购基金矩阵总规模超500亿元,浙江省筹备100亿元并购母基金 [2] - 自2023年8月证监会收紧IPO节奏后,企业和投资人转向并购市场,期望通过并购整合释放项目价值 [2] - 新兴产业热门赛道估值回调,资产价格日趋合理,部分优质资产处于价值低估状态,为并购整合创造有利时间窗口 [3] 并购市场背景与研讨会信息 - 股权投资基金进入退出及清算期,基金管理人和投资者压力增大,并购成为重要疏通路径 [3] - 21世纪经济报道拟召开"并购破局:存量时代的投退博弈"闭门研讨会,聚焦政策、产业、资本三方联动 [3] - 研讨会将涵盖并购市场分析与展望、一二级市场联动、成功案例详解等主题,并邀请多方机构参与圆桌座谈 [5]
券商股权承销江湖生变 国泰海通超“三中一华”登顶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4 15:45
A股IPO市场回暖 - 2025年上半年A股IPO市场显著回暖 上半年共有177个IPO项目获得受理 远超2024年全年水平 其中6月30日单日受理41家创年内新高 [1][4] - 上半年共有51只新股完成IPO发行 较去年同期增加7家 募资总额373.55亿元 同比增长14.96% [3] - 北交所成为IPO受理主力 上半年独揽115家 占比达65% 深市32家 沪市30家 [4] 券商投行格局重塑 - 国泰海通以26个IPO受理项目超越中信证券(22个)位居榜首 中信建投(14个)和中金公司(10个)分列三四位 [7][8] - 国联民生以黑马姿态进入前五 与华泰联合并列第五 各有9个保荐项目 [7][8] - 国泰海通以1233.77亿元总承销金额超越"三中一华"位居第一 中信证券(1178.08亿元)和中信建投(1103.59亿元)紧随其后 [2] - 科创板创业板IPO承销金额榜首均为国泰海通 分别为26.37亿元和21.60亿元 [2] 市场结构特征 - A股IPO仍以中小项目为主 单笔融资规模最高为中策橡胶(40.66亿元) 天有为(37.40亿元)和屹唐股份(24.97亿元)分列二三位 [3] - 6月是IPO申请高峰期 共受理150家 占上半年总数的85% 其中6月19日至7月1日新增受理128单 占比72% [4][5] - 市场集中度提升 前6大券商保荐量合计占比超50% 21家券商受理项目不超过3单 [8] 政策与市场驱动因素 - 科创板"1+6"改革重启未盈利企业上市通道 北交所强化"专精特新"定位 推动硬科技企业集中申报 [4] - 2025年IPO平均审核周期缩短至4.2个月 较2024年压缩35% 刺激企业集中申报 [5] - 财务数据有效期(6个月)与政策红利叠加 共同催生"受理潮" [5]
长江并购联盟在武汉成立 产融结合赋能湖北产业升级
经济观察报· 2025-07-04 15:17
长江并购联盟成立背景与目的 - 长江并购联盟由长江产业投资集团联合中金公司、民生银行及知名金融法律服务机构共同发起成立 [2] - 联盟定位为省级公益平台,具备技术分享、资源整合和交易促进三大功能 [2] - 旨在抢抓并购重组政策机遇,支持湖北上市公司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布局未来产业 [2] - 目标是通过资本运作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 联盟运作模式与规划 - 未来将通过专业培训、项目路演、信息交流、专家咨询等形式促进信息对称与资源共享 [3] - 致力于精准对接并购需求与供给,成为服务长江经济带并购市场的核心平台 [3] - 贯彻湖北省委省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部署,实现国有资本在募资培育功能上的精准补位 [3] - 引导国有资本与社会资本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开展并购重组 [3] 湖北资本市场发展动态 - 湖北省实施"上市公司倍增计划"等政策,以股权投资引导、债权融资增信、多层次资本市场培育为思路 [1] - 长江产业集团作为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运营主体,将服务"上市企业"和"企业上市"列为核心使命 [1] - 论坛吸引200余家国资平台、金融机构、上市公司及专业服务机构参与 [1] - 同步成立"长江并购研究院"强化并购研究领域布局 [2] 湖北上市公司战略定位 - 上市公司被视为区域经济"压舱石"和产业升级"领头雁" [1] - 是湖北建成中部崛起战略支点的核心力量 [1] - 长江产业集团呼吁产业资本长期参与湖北国资国企改革及上市公司并购重组 [1]
政策助推资本循环加速 广东并购重组驶入“快车道”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7-03 20:35
并购重组市场活力迸发 - 广东辖区上市公司新增披露并购重组227单,涉及金额780亿元 [1] - 披露、完成重大资产重组交易超20单,持续位居全国首位 [2] - 首单百亿级"A收H"、首单跨界脱困转型等典型案例不断涌现 [2] 典型案例分析 - TCL科技半年内实施两起百亿级并购,收购LG广州增强IPS产能和技术积累,整合TCL华星股权巩固市场领先地位 [2] - 松发股份通过资产置换转型高端船舶制造,资产规模、质量和经营能力显著增强 [2] - 瀚蓝环境私有化粤丰环保后,生活垃圾焚烧业务规模从45,050吨/日提升至97,590吨/日,增长117%,规模晋升至国内前三、A股第一 [2] 政策支持与服务优化 - 广东印发《关于高质量发展资本市场 助力广东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措施》,鼓励科技型企业和传统产业企业并购重组 [3] - 组建超万亿元总规模的产业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形成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等有效投资体系 [3] - 广东证监局建立发展专班工作机制,"一司一策"制定推动方案,累计培训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董监高超1500人次 [3] 综合服务平台建设 - 成立"广东资本市场并购重组联盟",各类专业服务机构踊跃加盟 [4] - 建立并购重组"标的库",在库企业已超千家 [4] 大湾区优势与内外联动 - 辖区上市公司积极"出海并购",进行全球化布局 [5] - 制造业企业数量多、体量大、活力强,提供丰富优质并购标的 [5] - 广东省政府引导基金存量规模居全国首位,股权创投行业稳居全国前列 [6] - 设立S基金联盟并发行3只总规模40亿元的S基金,成立国内首个集成电路产融联盟 [6] 未来发展方向 - 广东证监局将持续强化与省市政府部门协同联动,支持上市公司围绕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布局 [6]
广东新增超20单重大资产重组交易 位居全国首位
快讯· 2025-07-03 19:10
广东证监局提供的数据显示,"并购六条"发布以来,广东辖区上市公司新增披露并购重组227单,涉及 金额780亿元;披露、完成重大资产重组交易超20单,持续位居全国之首;首单百亿级"A收H"、首单跨 界脱困转型等典型案例不断涌现,有力提振了市场信心。(21世纪经济报道) ...
中证万得并购重组指数上涨0.21%,前十大权重包含中国船舶等
金融界· 2025-07-03 17:53
指数表现 - 中证万得并购重组指数7月3日上涨0.21%报1737.31点 成交额301.73亿元 [1] - 近一个月上涨2.21% 近三个月上涨0.84% 年至今下跌0.08% [1] - 指数基日为2011年12月30日 基点为1000.0点 [1] 指数构成 - 样本选择标准为并购或重组涉及交易资产总价值排名前100名的证券 [1] - 十大权重股包括立讯精密(5.59%)、拓普集团(5.53%)、中国船舶(5.14%)等 [1] - 样本每季度调整一次 分别在3月、6月、9月和12月的第一个交易日实施 [2] - 调整设置缓冲区 排名80名之前新样本优先进入 120名之前老样本优先保留 [2] 市场分布 - 深交所占比51.33% 上交所占比48.38% 北交所占比0.30% [1] - 行业分布前三位为信息技术(27.44%)、工业(23.69%)、原材料(12.43%) [2] - 其他行业包括可选消费(11.53%)、通信服务(7.09%)、金融(6.45%)等 [2] 调整机制 - 权重因子随样本定期调整而调整 特殊情况会进行临时调整 [2] - 样本退市时从指数中剔除 公司发生收购合并等情形参照细则处理 [2]
★并购重组渐入佳境:支持政策持续加码 跨界并购有新动向
证券时报· 2025-07-03 09:56
并购重组市场活跃度提升 - 今年以来共有300余家上市公司首次披露重大资产重组计划 产业整合与新质生产力方向成为主流趋势 [1] - 行业龙头重组案例频现 包括国泰君安与海通证券换股合并 中钨高新51.95亿元收购湖南柿竹园 华大九天收购芯和半导体等 [2] - 电子设备 半导体 通信成为并购最活跃三大行业 部分半导体公司试水未盈利资产收购 [2] 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 -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试点放宽科技企业并购贷款政策 贷款占比上限从60%提至80% 期限从7年延至10年 [3] - 地方政府积极跟进 上海设立500亿元国资并购基金矩阵 广州推出100亿元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基金 苏州筹建近千亿元专项产业基金 [3] - 国有资本投资平台设立并购基金具有市场风向标作用 可带动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 [3] 跨界并购出现新动向 - "并购六条"后首单过会跨界案例为松发股份收购恒力重工 政策明确支持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的跨行业并购 [4] - 监管部门对跨界并购保持谨慎态度 海天股份收购贺利氏光伏银浆事业部时被要求说明跨行业并购合理性 [4] - 跨界并购需符合商业逻辑 禁止借并购炒作概念或操纵股价 上市公司应避免过度激进策略 [4][5] 并购重组驱动产业升级 - 纵向并购可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链效率 横向并购有助于整合中小厂商巩固市场地位 [2] - 通过并购可快速获取核心专利 半导体企业通过上下游整合完善芯片设计等技术储备 [2] - 并购重组加速产业集中度提升 推动资本市场生态优胜劣汰 [1][2]
★AI激荡并购重组新浪潮 各方群策群力向"新"提质
上海证券报· 2025-07-03 09:56
并购重组助推科技新变局专题活动 - 上海证券报社主办并购重组助推科技新变局专题活动 主题为AI激荡并购重组新浪潮 上百位来自上市公司 中介机构 监管单位的嘉宾参与讨论 [1] - 北京银行上海分行承办活动 提出以AI赋能金融 以金融助推科技发展 共同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1] - 北京银行上海分行将提供并购顾问 股权撮合 股权融资等金融服务 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 扩充产融生态圈 [1] 资本市场与并购重组 - 资本市场改革持续深化 导向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 突出严监严管 强本强基 [1] - 并购重组是提升上市公司和资本市场发展质量的关键 可帮助上市公司升级传统产业 培育新兴产业 布局未来产业 [2] - 上市公司通过并购中小科技创新型企业可实现旧瓶装新酒 同时帮助科技企业完成证券化 [2] 并购政策与监管 - 专家讲解并购六条 强调需区分合理跨界与盲目跨界 结合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情况 交易性质 目的 标的资产质量判断风险 [2] - 监管对囤壳炒壳 玩概念 忽悠式重组 盲目跨界等交易从严监管 打击市场乱象 [2] - 交易各方应依法合规 严格遵守证券行业法律法规 律师需深度参与交易结构设计 尽调等环节 [4] 企业需求与银行服务 - 企业最渴望政策性支持 供需对接 市场开拓支持 多元金融支持 多层次资本市场对接支持 [2] - 北京银行上海分行提出做人工智能驱动的金融媒婆 利用多种类型贷款协同产业资本与资源 [3] - 北京银行提供科技人才贷款 科技企业并购试点贷款 跨境并购贷款等多元化贷款 截至2024年末科技金融贷款余额3642亿元 [3] 并购交易实践建议 - 上市公司在市场化并购中应根据标的行业特点灵活设计业绩承诺 估值方法等方案 [3] - 交易对价支付可采用分期支付 引入外部投资 并购贷款等方式减轻资金压力 [3] - 银行可协同投资并购基金 助力科创企业发行科创票据等 解决企业难点痛点 [3]
★并购重组市场活跃 "两创"板块公司表现抢眼
中国证券报· 2025-07-03 09:56
并购重组市场整体情况 - 今年以来A股上市公司共有1600余起并购重组事件 其中86起构成重大重组 远超去年同期的40起 [1] - 科创型企业在并购重组市场表现抢眼 生物医药 半导体 新一代信息技术等行业上市公司通过并购技术密集型企业实现转型升级 [1] "两创"板块公司表现 - 今年以来86起重大重组中 科创板上市公司参与18起 创业板上市公司参与23起 合计41起 去年同期仅10起 [2] - 典型案例包括亿华通拟收购定州旭阳氢能100%股权 腾景科技拟收购迅特通信100%股份 [2] 政策支持 - 证监会去年9月发布"并购六条" 支持"两创"板块公司并购产业链上下游资产 引导资源向新质生产力聚集 [2] - 今年5月修订实施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支持举措 [2] 并购标的科技含量 - 华大九天拟收购EDA企业芯和半导体控股权 标的科技含量高 技术成色足 [3] - 86起重大重组中标的公司广泛分布在半导体 电子元件 生物医药 数据通信等新兴行业 [3] - 慧博云通拟收购宝德计算机 丰富产品矩阵 提高软硬一体化自主可控能力 [4] 并购战略方向 - 纵向补链案例:阳光诺和拟收购朗研生命100%股份 实现小核酸药物研发成果产业化 [6] - 横向拓展案例:帝科股份拟收购索特材料60%股权 在技术研发和产品体系方面发挥协同效应 [6] - *ST花王拟收购尼威动力55 5%股权 布局新能源汽车零部件 形成双主业结构 [4] 并购重组目的 - 部分上市公司通过并购纾解经营困局 如*ST宇顺拟收购数据行业资产 ST联合拟购买润田实业股权 [5] - 呈和科技拟收购映日科技51%股权 快速切入显示行业 实现技术优势互补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