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转化
icon
搜索文档
中信银行:全周期服务赋能科技企业发展
人民网· 2025-06-19 08:53
中信银行科技金融服务创新 - 公司推出"6维产品+5圈生态+3核协同"服务体系,构建覆盖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方案 [1] - 为北京并行科技提供8000万元中长期贷款,专项用于服务器设备采购,突破传统信贷对高科技资产支持的限制 [1] - 设计定制化授信方案解决科技企业资产估值不透明、传统抵押贷款难的问题 [1] 科技企业融资痛点与解决方案 - 科技企业融资难点在于更早阶段、更多变性和更高不确定性,传统信贷难以覆盖科技成果未转化阶段的"断层地带" [2] - 推出"科技成果转化贷",建立"看技术、看专利、看团队"评价体系,已支持数十家企业,资金超亿元 [2] - 发布"启航计划",构建覆盖成果转化、产能扩展、并购整合等关键阶段的金融产品矩阵 [3] 京能国际案例 - 京能国际控股装机容量接近1500万千瓦,资产规模突破千亿元 [1] - 中信银行提供多层次服务支持,包括流动贷款、理财子公司协同、资产证券化安排和公募REITs发行 [2] - 公司正从西部资源型布局转向长三角、珠三角区域,未来对资金协同、结构创新需求将增加 [2] 金融服务理念升级 - 金融机构需从"资金提供者"转变为"机制共建者",与企业建立长期协同关系 [2] - 强调理解技术、包容不确定性是新时代金融机构的责任 [4] - 通过联动股权投资联盟实现科技金融与资本市场、产业投资的深度融合 [3]
立足山地特色开辟发展新路
经济日报· 2025-06-19 04:18
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 - 贵州作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以生态价值转化、数字技术赋能、清洁能源开发、乡村生态富民为四大抓手,探索山地特色绿色发展新路 [1] - 通过系统化构建核算、交易、产业和补偿四大环节,创新生态价值转化机制,包括GEP核算方案、省级生态产品交易中心、特色产业体系和跨省流域横向补偿机制 [1] - 打造"山地特色农业+生态工业+文旅融合"的特色产业体系,将生态优势直接嵌入价值创造过程 [1] 数字技术赋能绿色治理 - 作为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贵州构建"数据监测—智能决策—产业转型"的技术赋能体系 [2] - 依托流域智慧监测平台,通过水质传感器、无人机巡航及卫星遥感技术实现动态监测,提高污染溯源效率 [2] - 创新打造"天眼监控—云端分析—网格处置"全链条治理范式,提升流域治理管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 [2] 清洁能源开发与供给体系 - 针对喀斯特地貌与石漠化地区的地理限制,攻克柔性光伏组件适应性安装、复杂地形风机基础稳固等关键技术瓶颈 [2] - 规划建设以大型水电基地为核心、水风光储多能深度融合的千万千瓦级可再生能源基地 [2] - 通过区域智慧能源协调平台,实现多种能源的互补互济与联合优化调度,构建智慧能源供给体系 [2] 乡村生态富民与产业融合 - 创新"生态+体育+文旅"融合业态,通过"村BA"等乡村体育IP带动生态康养、农文旅体融合等产业发展 [3] - 立足林地资源禀赋,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实现林地增值、农户增收 [3] - 建立生态护林员制度,让农户在保护生态中获得收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3] 未来发展规划 - 构建基于数字孪生的全域生态治理系统,实现从碎片化监测到整体性智治的跨越 [3] - 探索"碳汇交易+生态补偿"的市场化机制,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从试点探索到制度建构 [3] - 打造"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循环经济体系,在新能源、大数据等领域培育区域绿色产业集群 [3]
首期1亿元!湖北科创供应链在岸创新中心概念验证基金发布
搜狐财经· 2025-06-18 23:31
基金发布与投资大会 - 湖北科创供应链在岸创新中心概念验证基金正式发布 首期规模1亿元 单笔投资200万至500万元 [3] - 产业投资资金首期5亿元 单笔投资500万至5000万元 投向光电子信息 生命健康等东湖高新优势产业及人工智能 脑科学 量子科技等未来产业 [3] - 光谷创新创业投资联合体成立 长江力合 聚华传新 普朗克 东科创星等11家企业签约 [3] - 首批投资项目签约 武汉模态跃迁 武汉六芯光电与概念验证基金签约 武汉天石科丰新能源与概念验证子基金签约 [3] 科技成果转化布局 - 长江产业投资集团联合东湖高新区 省联投集团成立湖北科技创新投资公司 参与科创供应链平台建设 [6] - 与深圳力合科创合作打造在岸创新中心 构建"技术研发-概念验证-产业落地"转化链条 [6] - 概念验证基金将专注"从0到1" 投资原创性 颠覆性早期技术项目 协助跨越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 [7] - 力合科创表示将以概念验证基金为抓手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关键环节 覆盖完整创新链条 [7] 科创供应链平台进展 - 东湖高新区科创供应链平台访问量突破1776万次 入驻用户10.5万家 [8] - 平台采集企业创新需求5.4万项 成功对接1.6万项 促成合作金额145亿元 [8] - 搭建"创新创业服务专区" 通过AI数字赋能重构双创服务链条 [8] - 谋划关山大道区域城市更新 建设"一园两街" 打造中试验证 低成本创业空间及研发型企业集聚区 [8] 双创项目展示 - 大学生双创项目路演展示多个领域高科技含量项目 获得投资机构高度关注 [7]
深创投左丁:打造“创新三角” 探索科技成果转化新路径
证券时报网· 2025-06-18 20:06
产学研投一体化实践 - 大湾区是技术成果转化的最佳试验场 大湾区作为国家多重战略承载地 培育多个万亿级产业集群 传统产业 新兴产业 未来产业一体发展 兼具机电技术和数智技术两大优势 发展人工智能具有软硬兼备的良好环境 高校院所研发的新技术能迅速找到应用场景 [1] - 风投创投是技术成果转化的最佳合伙人 技术成果转化周期长 风险高 投入大 风险投资在价值发现 风险共担 利益共享方面契合成果转化特点 大湾区是全国风险投资集聚地 基金规模 投资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投早 投小 投长期 投硬科技成效显著 [2] - 高校院所是技术成果转化的最佳策源地 成果转化质量关键在于原创性和市场适应性 大湾区市场化程度高 开放型经济活跃 改革红利不断释放 营商环境优良 高校院所在人工智能 装备制造 新能源 新材料等前沿领域输出大量成果 探索"科技-产业-风投"创新三角 [2] 技术经理人学院意义 - 深圳技术大学成立技术经理人学院 对培养专业化国际化技术转移人才 促进技术成果资本化产业化 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具有重要意义 有利于技术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 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双向奔赴" [3] - 深创投将与高校 企业 金融机构 政府部门协同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全方位服务 [3]
【填问卷,领红包】投资者行为与储蓄投资转化问卷调查
天天基金网· 2025-06-18 19:30
投资者行为与储蓄投资转化研究问卷调查 - 中证金融研究院和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联合开展"投资者行为与储蓄投资转化研究"问卷调查 [1] - 问卷旨在促进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性投资 [1] - 填写时间约需10分钟 采用匿名形式 数据仅用于科学研究及政策优化 [1] - 完成问卷可获得个人投资行为简要测评 作为观察自身投资习惯的参考 [1] - 完成问卷填写可获得随机微信红包 需通过数字验证和学历验证 [1]
为产业生态注入强劲动能 成都产投集团投资引领再发力
搜狐财经· 2025-06-18 16:40
投资成都全球招商大会成果 - 成都产投集团签约"星算计划"全球总部及链主基金、航发成发发动机增资2个重大项目 [1] - 出资10亿元助力航发成发增资扩股,推动产品研发及核心能力建设,带动复合材料、精密制造等产业链升级 [1] - 累计实施重大产业化项目投资招引超60个,带动项目总投资约4000亿元 [1][6] 电子信息产业发展 - 招引海光信息、士兰微等链主企业和奕成科技、莱普科技等重要环节项目,配合招引比亚迪半导体项目 [2] - 参与国家大基金二期、国家制造业基金组建,争取重大项目返投成都超100亿元 [2] - 招引京东方(4.5代LCD、8.6代LCD、8.6代AMOLED)、深天马等链主企业,引入路维光电、神光光学等配套项目 [2] - 成都辰显光电点亮中国大陆首条TFT基Micro-LED量产线,正牵头制定全球首个Micro-LED阵列国际标准 [2][6] 装备制造业布局 - 陪伴中航无人机、航发成发、成飞民机等本土链主成长,助力国产大飞机C919发展 [3] - 培育国产轴流压缩机、先进大燃机等高端动力装备,加快燃气轮机产业化应用 [3] - 成都科能工业透平装备及燃机核心装备研发制造中心启动建设,预计年产值50亿元以上,带动产业集群规模达100亿元以上 [3] 新能源与绿色转型 - 支持通威金堂增产扩产,招引中创新航、蜂巢能源等动力电池头部企业,引进璞泰来等正负极关键主材项目 [5] - 深化与四川石化、川西气田投资合作,联合东方电气设立氢能专项基金,投资东方氢能等龙头企业 [5] - 联合中核集团实施中国聚变项目,加速商业化进程 [5] - 招引上海犀重、盘毂动力等域外优质企业,实现新能源商用整车总部"零突破"和核心驱动电机"补短板" [5] 低空经济与商业航天 - 投资引育沃飞长空"飞行汽车"、中航智"空中巴士"、腾盾"混江龙"两栖无人机等项目 [5] - 招引星际荣耀建设可重复使用液体运载火箭生产总部基地 [5] - 国星宇航全球首个太空计算星座成功发射入轨 [4][5] 产业园区与资本运作 - 围绕"3+22+N"产业园区,投资培育产业链上下游企业1000余家 [6] - 覆盖全市12条先进制造业重点产业链和25个国家省级产业园区 [6] - 投资布局国内"隐形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等企业500余户,孵化24家本地企业成功上市 [6] - 推动永新医疗、嘉兆电子等近100家科技企业来蓉发展 [6] - 加快推进重产基金三期组建,支撑重大产业化项目和核心产业链项目招引 [6]
奥比中光:2025年1-5月净利润预计同比增长117.18%
快讯· 2025-06-18 15:43
奥比中光公告,公司财务部已完成2025年1-5月的初步核算。根据未经审计的财务数据,预计2025年1-5 月累计实现营业收入3.63亿元左右,同比增长117.18%左右;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5500万元左 右,较上年同期增加8643.86万元左右。业绩增长主要由于公司"技术创新投入-商业成果转化"战略加速 落地,以及全栈式研发能力和全领域技术路线布局。 ...
厦门创新创业的硬科技未来--擎科技之「火炬」|WAVES新浪潮2025
36氪· 2025-06-18 10:53
中国创投新纪元大会 - 36氪WAVES新浪潮2025大会以"新纪元"为主题,聚焦AI技术革新、全球化浪潮与价值重估等前沿议题,汇聚创投领域顶级投资人、新锐企业创始人及跨领域专家 [1] - 活动于6月11-12日在杭州良渚文化艺术中心举办,包含36氪CEO与厦门大学火炬创业成长营的对话环节 [1][4] 厦门火炬高新区产业布局 - 高新区以占全市3%土地创造厦门40%工业产值和70%软件信息产业,承担6条千亿产业链建设任务: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平板显示、计算机与通讯设备、电力电器、半导体和集成电路、新能源 [5] - 链主企业包括宁德时代(新能源)、天马微电子(平板显示)、ABB(电力电器)等,培育多家上市公司和430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5][7] - 在全国高新区排名第14位,目标进入第一阵营 [4][5] 厦门创新创业园竞争力 - 四大核心优势: 1) 品牌效应:拥有4个国家级孵化器,全国留学人员创业园综合竞争力第4,海外人才集聚度全国第2 [7] 2) 产业聚集:服务企业3500家,培育9家上市公司、23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及60家产值超亿元企业 [8] 3) 服务体系:构建公共技术、科技金融、创业指导、人力资源四大全生命周期服务平台 [8] 4) 投融资:参股基金规模超130亿元,累计投资300多个项目 [9] 厦大火炬创业成长营机制 - 由厦门大学与火炬高新区联合发起,2023年升级为"南强创业营",已辐射全国43个城市123所高校,累计入选30余个硬核项目 [10][11] - 提供创业培训、产融对接、产业链协作等支持,重点聚焦生物医药、半导体、新材料等硬科技领域 [11][17] - 厦门高新投主导设立10亿元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分种子和天使两阶段投资,已投115个项目中的20个(金额3亿元) [16][17] 厦门大学产学研协同 - 四大转化路径: 1) 与头部企业共建研发中心实现"基础研究-中试-量产"衔接 [12] 2) 科学家团队赋能企业技术攻关 [12] 3) 跨学科融合(如未来显示研究院专注Micro-LED技术) [13] 4) 创业导师提供经济学/管理学支持 [14] - 柔性电子研究院聚焦健康电子产业孵化,设"三所一中心"创新架构 [13]
第11号省总河长令签发
大众日报· 2025-06-18 09:07
山东省"万村千河"行动规划 - 核心目标为到2030年底累计建成千条(段)以上高品质幸福河湖 带动改善沿线万个以上村(社区)生产生活环境 [2] - 实施路径包括"四水统筹"总体目标(保障水安全/保护水生态/发展水经济/改善水民生) 推动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统一 [2] - 重点发展生态农业/绿色产业/文化旅游等乡村"水经济"新业态 培育河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基地等新品牌 [2] 河湖治理五大任务 - 提升安全保障水平:加快完善防洪工程体系 构建城乡一体现代水网 将河湖管理范围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 [3] - 维护健康生态:2027年前每年建成生态清洁小流域不少于20条 2030年前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5750平方公里 [4] - 水质改善目标:2030年国控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标 劣V类水体动态清零 [4] 生态价值转化机制 - 探索构建河湖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 开发涉水经济新业态增强造血功能 [4] - 建立收益反哺机制 将生态产品开发权益与河湖保护挂钩 [2][4] 文化品牌建设 - 打造水利风景区/水文化主题公园等精品工程 创建"沿着水网看山东"品牌 [5] - 加强水利遗产保护利用 将水文化融入水利建设全过程 [5]
增强法规制度权威性和执行力
纪检监察法规制度建设 - 贵州省纪委监委制定五年规划(2023-2027年),涵盖监督执纪执法、自身建设、内部运行等领域,规划57项制度已出台45项 [2] - 采用年度实施计划与季度考核调度机制,将制度及时性、科学性纳入考核,防范"为建而建" [2] 制度制定流程优化 - 规范性文件起草需经过调研、征求意见、咨询论证三环节,例如《贵州省推动纪检监察监督巡视巡察监督与财会监督贯通协调实施办法》两轮征求意见64条并采纳48条 [3] - 针对领导干部插手干预重大事项问题,通过研究论证推动专项记录与追责办法出台 [3] 前置审核与备案管理 - 2024年对27项制度开展前置审核,提出86条意见,未经审核或未通过的文件不得提交审议 [4][5] - 备案审查严格执行"有件必备、有备必审",2024年审查63件规范性文件并退回10件,建立跨部门会商机制处理分歧文件 [6] 执行评估与清理机制 - 2023-2024年对19件规范性文件开展执行后评估,结合书面调研与实地检查修订制度 [7] - 2024年清理党的十八大以来182件规范性文件,解决制度老化、碎片化问题,并固化评估经验为《规范性文件执行后评估实施办法》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