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泡沫
icon
搜索文档
深度丨福山对话彼得蒂尔:关于经济不平等、政府效率、技术进步和全球化
Z Finance· 2025-03-04 13:22
核心观点 - 文章记录了彼得·蒂尔与弗朗西斯·福山关于社会、经济和技术问题的深度对话,聚焦于不平等加剧、政府低效、技术停滞和全球化影响等核心议题 [1][2][3] - 双方认为当前社会面临的根本挑战是技术减速和经济增长停滞,而非单纯的不平等问题 [6][7][11] - 全球化创造了赢家通吃的局面,但技术进步未能惠及广泛群体,导致政治体系压力增大 [12][22] 不平等问题 - 1973年至今美国收入不平等增速超过19世纪,当前水平接近1789年革命前高点 [2] - 右翼否认不平等问题,左翼忽视政府再分配的低效性,形成双重盲点 [5] - 没收全美亿万富翁财富仅能弥补六个月财政赤字,显示经济停滞是比不平等更根本的问题 [11] 政府效能 - 现代政府效率显著下降:金门大桥辅道修建耗时(6年)是1930年代主桥(3.5年)的1.7倍 [3][4] - 医疗和教育支出失控,政府以更高成本实现相同或更少成果 [5] - 监管过度导致基建、能源等领域创新受阻,FDA新药审批成本达10亿美元 [18][19] 技术停滞 - 除计算机和金融外,交通、能源等领域技术突破显著放缓 [6][9] - 1973年以来美国平均工资年均增幅仅0.6-0.7%,远低于历史水平 [11] - 清洁能源技术因成本过高无法市场化,需政府干预但缺乏系统性规划 [14][15] 全球化影响 - 中国劳动力套利(工资为美国1/10)对发达国家中产阶级冲击远超1970年代日本竞争 [21] - 全球化创造的财富中仅1%与科技相关,多数来自政治关联性行业 [12] - 服务业就业偏向导致政治阶层对全球化免疫,加剧社会分化 [22] 教育与创新 - 高等教育泡沫类似1999年互联网泡沫,学生债务达1万亿美元但实际价值被高估 [27][28] - DARPA等政府科研机构因官僚化导致科学家人均产出仅为1920年代的1% [17] - 风险投资更倾向年轻创业者,但公共部门资源仍过度集中于资深群体 [26] 长寿研究 - 人类预期寿命每十年增加2.5岁,现行65岁退休制度已不匹配生物学现实 [23] - 长寿技术可能延长健康寿命,但需同步解决阿尔茨海默病等老年疾病 [24][25] - 生物医学创新与科学进步本质关联,放弃长寿研究等于放弃技术发展 [24]
GMO传奇大佬格兰桑最新谈美股泡沫,称电力需求还会高速增长
聪明投资者· 2025-03-03 14:52
最近"Marin Talks Money"邀请了GMO(波士顿投资公司)联合创始人、著名价值投资大师杰里米·格兰 桑(Jeremy Grantham),交流40多分钟。 格兰桑在投资领域拥有超过五十年的经验,并以"泡沫猎手"的身份闻名。 1968年正式进入股票市场的格兰桑不仅成功地避开了1989年的日本市场、1999年的科技股泡沫、2008年 的大金融危机,还成功地在2009年大级别反弹前夜呼吁大家抄底。 有意思的是,现在距离这位"泡沫研究专家"在2022年初发出泡沫警告(详见 《GMO大佬格兰桑犀利警 告:美国正在经历百年以来第四场超级泡沫,可能带来历史上最大的财富毁灭》 )过去3年,而美股一 再创出新高。 在格兰桑看来,"2021年末的市场已经符合超级泡沫的所有特征,本应该迎来一次全面崩溃,而2022年 的确经历了一场涉及多个资产类别的大调整。 但2022年11月ChatGPT的横空出世挽救了市场。 到2023年10月、11月,市场看到形势不对,觉得不能再错过了,于是大家纷纷加入这波行情。" 市场上有各种压力迹象,例如当DeepSeek新闻出来时,我们都以为AI泡沫会就此结束,但并没有。 在你看来,市场有 ...
美股即将崩盘,正处于“超级泡沫”!传奇投资大佬警告
华尔街见闻· 2025-03-01 19:17
美股泡沫预警 - 著名价值投资者Jeremy Grantham警告美国股市处于"超级泡沫"中,预言"重大下跌"即将到来 [1] - 当前美股估值超过1929年和2021年水平,仅次于1989年日本超级泡沫,席勒市盈率超37(正常值为18),总市值/经济总增加值指标创历史新高 [1][3][5] - 行为模型显示美股需下跌50%才能回归正常估值水平 [4][5] AI热潮与技术泡沫 - 当前AI热潮与历史上铁路、互联网等技术泡沫本质相同,新技术早期常伴随泡沫形成 [1] - 互联网泡沫期间亚马逊股价暴跌92%,但最终成为行业巨头,暗示AI领域可能出现类似分化 [1] 投资策略建议 - 建议关注绿色经济领域,认为气候变化将推动该领域大规模重组和超额表现 [6] - 应选择低债务、高利润率的公司以抵御市场冲击,避免过度杠杆导致破产风险 [7] - 非美国市场估值相对合理,未来5-10年可能超越美股表现 [11] 人口与经济长期影响 - 人口下降导致劳动力减少,欧洲过去15年劳动力下降0.5%造成GDP增长下降2% [9] - 人口结构变化使企业和个人趋向保守,"动物精神"消失抑制投资和创新 [8][9] 资产类别观点 - 加密货币是"极好的投机媒介"但无实际价值,2020年刺激计划加剧其投机属性 [11] - 黄金虽无股息且90%属性为投机,但仍比比特币更适合作为避险资产 [12] 经济学理论批判 - 传统经济学模型忽略原材料和能源因素,在有限星球上追求复合增长违反物理定律 [12]
三位00后,估值145亿
投资界· 2025-03-01 15:35
AI招聘平台Mercor的崛起 - 成立仅两年的AI招聘网站Mercor完成1亿美元B轮融资,估值达20亿美元(约145亿元人民币),是五个月前估值的8倍 [3] - 公司由三位00后创始人创立,从宿舍创业到百亿估值仅用24个月,员工平均年龄22岁 [5][7][11] - 商业模式为向企业收取员工年薪30%的招聘费用及薪资管理服务,ARR达7000万美元,预计本月实现100万美元利润和700万美元收入 [7] - 平台拥有46万求职者,采用AI视频面试+自动匹配模式,主要客户包括OpenAI等科技巨头 [7] AI行业融资热潮 - OpenAI正与软银洽谈400亿美元(约2900亿元人民币)融资,或创全球风投纪录 [12] - OpenAI前首席科学家Ilya Sutskever的新公司Safe Superintelligence成立11周估值达50亿美元,现寻求超300亿美元估值融资 [12] - Anthropic筹备35亿美元融资,估值或达615亿美元(约4366亿元人民币) [12] - 2024年Mercor融资历程:1月获360万美元种子轮,9月A轮融资3000万美元估值2.5亿美元,2025年2月B轮1亿美元估值20亿美元 [10][11] 行业争议与风险 - 硅谷猎头质疑Mercor两年实现7000万美元招聘收入不现实,认为主要收入来自薪酬管理业务 [8] - AI取代HR工作可能加速失业,但创始人称AI可消除招聘偏见并提升人类价值 [8] - 桥水基金达利欧警告AI投资泡沫类似互联网泡沫,微软CEO质疑部分AI里程碑无实质意义 [14] - 明星AI硬件公司Humane被惠普1.16亿美元收购(估值较峰值缩水80%),反映行业估值泡沫 [14] 创始团队特质 - 三位创始人Brendan Foody、Adarsh Hiremath和Surya Midha均为00后,大学退学创业 [5] - 团队曾获蒂尔奖学金(10万美元/人),以"996工作制"运营公司引发争议 [8][10] - 创始人认为招聘数据能反映行业资金流向,通过AI预测候选人能力已超越人类评估 [7][8]
海外研究|美股策略:关税和基本面挤压估值泡沫,下行行情延续
中信证券研究· 2025-03-01 08:55
文章核心观点 - 受特朗普关税政策、美国宏观经济走弱等因素影响,短期美股将延续震荡下行行情,建议关注医疗保健、服务类消费等领域,待相关问题明朗化且债务上限问题平稳过渡、估值溢价消化后,美股风格将重新切回到大盘蓝筹 [1] 事件 - 受特朗普关税政策冲击及宏观经济走弱迹象影响,隔夜美股再度下跌,科技行业跌幅显著,截至2月27日,美股主要宽基指数抹去去年11月美国大选以来所有涨幅,罗素2000大跌11% [2] 关税影响 - 特朗普将于3月4日对加拿大及墨西哥实施25%关税并对中国加征额外关税,美国从中墨加进口商品集中于工业制品等,关税实施后重型机械制造、整车制造、运输业及可选消费零售业或面临显著压力,回溯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美股各一级行业均下跌,当前关税壁垒扩展或使可选消费及工业板块继续承压 [3] 贸易摩擦影响 - 上周美国消费者信心等数据不及预期,隔夜首次申领失业金人数环比大幅跳升10%,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后相关前瞻性指标下跌,沃尔玛2024年四季报不佳加剧投资者担忧,2022年以来全球被动型资金净流入美股1.41万亿美元、主动型流出4860亿美元,若俄乌问题解决或有更多资金轮动出美股,美国保证金贷款余额截至今年1月底飙升至9370亿美元,杠杆资金或拐头向下 [4][5] 财报及业绩预期 - 截至2025年2月27日,标普500市值占比96.8%的成分股已披露2024Q4财报,24Q4营收与盈利同比增速分别为5.2%与13.3%,业绩超预期幅度较24Q3下降,年初以来美股2025年业绩预期持续下修,除金融行业外一级行业2025年盈利预期普遍下修,除医疗保健外行业营收预期也下修 [6] 行情判断及建议 - 今年上半年美股面临多重不确定因素,整体估值高企,此前乐观情绪透支,基本面走弱下估值泡沫或被挤压,预计在问题明朗化前美股延续震荡下行行情,建议关注医疗保健、服务类消费、券商和资管、传统电信和公用事业,问题明朗化且债务上限问题平稳过渡、估值溢价消化后,美股风格将切回大盘蓝筹 [7]
深夜!美联储,利好!
券商中国· 2025-02-28 23:39
美联储通胀数据及影响 - 2025年1月美国PCE物价指数同比上涨2.5%、环比上涨0.3%均符合预期 前值同比2.60%、环比0.3% [4] - 1月PCE物价指数(剔除食品和能源项目)同比上涨2.65%符合预期 创2024年6月以来新低 前值2.8% 环比上涨0.3%符合预期 创2024年10月以来新高 [4] - 调整通胀因素后1月实际个人消费支出环比下降0.5% 为近四年来最大月度跌幅及一年来首次下跌 受极端冬季天气影响且在强劲假日消费季之后 [5] - 1月个人消费支出环比下降0.2% 为2021年2月以来最大降幅 结束2023年3月以来增长趋势 预期上涨0.1% 前值由涨0.7%修正为涨0.8% 个人收入环比上涨0.9% 预期涨0.3% 前值涨0.4% [6] - 较温和通胀数据或意味着美联储有可能进一步降息 期货合约交易商押注6月重启降息 9月第二次降息可能性大于不降息 民主党籍参议员伊丽莎白·沃伦称美联储有降息小窗口 建议下月适度降息 [2][6] 美股市场表现 - 美股三大指数盘初集体拉升 截至23:10 道指涨0.63% 标普500指数涨0.34% 纳指由跌转涨涨0.29% [2][6] - 美股半导体板块集体回暖 英特尔涨超3% 迈威尔科技涨超2% 德州仪器等涨超1% 英伟达拉升转涨现涨1.75% 但华尔街对英伟达分歧加大 上一交易日其股价大跌超8% 有交易员押注其股价将跌至115美元 德国中央合作银行将其评级上调至“买进” 目标价156美元即上涨30% [7][8] - 部分加密货币概念股盘初集体反弹 TeraWulf大涨超6% MARA Holdings涨超3%等 比特币价格收复8.2万美元关口 现跌幅收窄至不足3% [8] 美股科技泡沫警告 - 传奇投资人杰里米·格兰瑟姆警告人工智能泡沫即将破裂 美股将崩盘 称当前AI技术与19世纪英国铁路扩张类似 一切已过度上涨 美股会严重调整 AI泡沫已进入超级泡沫行列 但未达1989年日本泡沫规模 [11] - 美国对冲基金大鳄保罗·辛格警告美国股市风险几乎是其见过最高 称市场对AI估值过高 怀疑大型科技公司AI投资回报 [11][12]
【笔记20241211— 葵花宝典 之 债市篇】
债券笔记· 2024-12-11 23:48
市场情绪与投资策略 - 知名有色金属分析师提出"享受泡沫"概念 强调在市场疯狂阶段 投资者常因过早退出而错过后续上涨机会 [1] 债券市场动态 - 央行开展786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 利率1.50% 实现净投放373亿元 [3] - DR001加权利率小幅上涨至1.53%上方 显示资金面均衡偏紧但较前日改善 [3] - 10Y国债利率日内波动显著 受监管干预理财估值和人民币贬值传闻影响 最高上行2BP至1.86% 最终收于1.825% [5] 银行间资金数据 - R001成交量达67055.17亿元 占回购市场总成交量88.20% 加权利率1.68% [4] - R007成交量8048.79亿元 较前日减少1153.64亿元 加权利率1.87% [4] - 银行间回购市场总成交量76027.43亿元 较前日减少457.49亿元 [4] 政策与汇率动态 - 监管机构出手干预理财子公司自建估值模型行为 引发债市短期调整 [5] - 路透报道称当局考虑2025年人民币贬值 债市解读为货币政策宽松信号 推动10Y国债利率最低下探1.815% [5] - 金融时报紧急回应强调人民币汇率稳定基础 呼应"金融强国"战略中"强大货币"目标 [5] 债券品种表现 - 240011国债收盘1.8250 日内波动区间1.8150-1.8600 [5] - 240215国债收盘1.9000 较前日下行1.00BP [5] - 2400006国债收盘2.0550 较前日下行0.40BP [5]
静待满园花开
半夏投资· 2024-12-05 23:54
行业周期与投资哲学 - 强周期行业与园艺存在共通性 周期性行业如航运钢铁 房地产 证券等在底部表现惨淡 但周期复苏后可能实现暴利 类似花园三宝(月季 绣球 铁线莲)冬季枯萎春季繁盛的现象 [6][8] - 证券行业当前处于周期底部 与前几年明星分析师和基金经理名利双收的盛况形成鲜明对比 [9] - 行业出清需要三大要素 低利润 减少信贷扩张 产能关停 类比植物春化需要的低温 控水和修剪 地方政府过度保护可能延缓出清进程 [13][14] 证券行业现状与展望 - 证券基金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尚未解决 研究分佣细分领域集中度最低且持续下降 分析师团队规模膨胀显示行业仍需出清 [15] - 参考日本经验 即便在减量市场中完成出清后仍可重现繁荣 如日本经历失去30年后房价股指创新高 但过程可能痛苦 [15][48] - 货币宽松与财政发力不同步导致市场炒作概念股 妖股活跃而蓝筹股低迷 类似花园多雨少阳环境滋生蘑菇而非开花 [17] 宏观经济比较研究 - 中国当前经济阶段更接近日本80年代初而非90年代 城镇化率66%相当于日本六七十年代水平 人均GDP仅为美国1/4 [28][36] - 居民杠杆率低于日本90年代水平 与日本80年代初居民杠杆停滞期相似 当时日本经历4-5年房价股市回调但被历史忽略 [28][30] - 汇率表现矛盾点 若参照日本90年代则应预期人民币升值而非贬值 因日元1990-2012年间对美元升值100% [32][33] 国际环境与政策类比 - 特朗普第二任期可能复制里根时代政策转向 新任财长贝森特主张财政紧缩 或推动类似广场协议的汇率协调 鼓励人民币升值和内需刺激 [37][45][47] - 当前中国资产价格处于低谷 若达成类广场协议反而有助于走出通缩 与日本86年签署时资产泡沫已形成的情况截然不同 [47] - 美国80年代政策调整后实现财政贸易赤字改善 利率下行美元贬值 股市震荡走高 但美元贬值削弱海外投资者收益 [41][43][44] 地产周期与行业转型 - 全球地产泡沫案例显示多数3-4年企稳5-6年回升 中国调整已超三年且新开工下降70% 叠加城镇化需求与利率下行 具备企稳条件 [52] - 证券行业从业者需做好转型准备 参考李子柒跨界成功案例 但行业出清后仍存长期机会 [51]
OpenAI 再次给大模型 “泡沫” 续命
晚点LatePost· 2024-09-13 23:58
从大语言模型到推理模型。 文丨 贺乾明 但 OpenAI CEO 山姆·阿尔特曼(Sam Altman)的好心情很快就被打断。在他宣布 o1 全量上线的推文下, 排在第一的评论是:"到底什么时候能用上新的语音功能??" 他立刻反击:"能不能先花几个星期感谢感 谢这魔法般的智能,然后再要新玩具?" 这位用户追着阿尔特曼要的不是什么新玩具,是 OpenAI 在今年 5 月就允诺即将到来的 GPT-4o 端到端语 音功能。在当时的现场演示中,这个新的 AI 声音自然、反应极快,还知道什么时候插话,让旁人难辨真 假。按官方时间表,上千万 ChatGPT 付费用户本将在几周内用上这功能,但一直被跳票到现在。 过去一年里,OpenAI 的产品都是类似的 "期货":GPT-4 已上线一年多,OpenAI 的下一代模型 GPT-5 依 然没有发布迹象。OpenAI 今年初发布的视频模型 Sora 也没有大规模开放,到现在都只有少数被他们挑选 的行业人士实际用过。 行业第一的跳票一次次磨损着资本市场对 AI 大模型的耐心。一些中国科技巨头和大模型公司今年年中暂 缓训练基础模型,把更多资源投到应用开发,或把 GPU 算力租给外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