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产业创新
icon
搜索文档
太火爆!全球买手组团来“挖宝”!“晋品”还能给你这些惊喜→
央视财经· 2025-04-23 13:43
展会概况与规模 - 第二十六届中国(晋江)国际鞋业暨第九届国际体育产业博览会展览面积达6万平方米,设置2607个展位,吸引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16家海内外客商参与 [2] - 参会人次达25.2万,意向成交额417.2亿元,创历史规模之最 [2] 产业链优势 - 晋江形成从研发设计到品牌营销的50公里半径内全流程产业链闭环,全球每5双运动鞋中有1双为"晋江造" [2] - 纺织鞋服产业年产值超4000亿元,以"根茎网络"式生态支撑庞大体量 [2] - 产业链涵盖石墨烯智能温控面料、3D打印与AI建模生产线及自主品牌研发矩阵 [2] 科技创新与产品升级 - 三六一度"飞燃4"跑鞋采用立体曲面碳板技术,兼顾缓震与竞速需求,成为全马跑者首选 [6] - 福建优安纳伞业通过"记忆贴片"材料实现伞具"三年暴雨水洗如新",展现跨界创新 [8] - 数字技术深度渗透:AI健身生态重构运动场景,大模型部署产品设计生产,形成"硬科技+数字脑"双螺旋模式 [8] 国际化与市场拓展 - 展会吸引4600名海外买家及300名国际机构代表,依托"一带一路"构建全球化对接网络 [10] - 安踏等品牌获斯里兰卡、乌兹别克斯坦等国际客商高度认可,海外"复购"成为出海新引擎 [10] - "展贸一体"全球布局强化"晋江造"国际市场信赖度 [11] 产业转型与未来方向 - 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化、国际化、品牌化转型,聚焦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攻坚 [11] - 推动体育产业向新、向智、向绿升级,打造全球鞋服体育产业"晋江样板" [11] - 以"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双轮驱动,探索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 [11] 新兴领域布局 - 展会同步拓展赛事经济、运动健康等"体育+"综合性服务矩阵,实现从单一产品向多元生态服务的跨越 [3]
叶牛平参加雁塔代表团审议市人大常委会 和市法检“两院”工作报告
西安日报· 2025-03-28 10:39
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协同 - 雁塔区产业基础良好且科技实力强劲 是行政区与开发区协同发展的典型案例 [2] - 高新区 曲江新区与雁塔区协同发展 共同推动西安城市化与产业化进程 [2] - 需通过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实现"1+1+1>3"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效果 [2] 城市治理与资源优化 - 需创新基层治理模式 通过多方联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2] - 加快回迁安置房建设分配 解决城市化快速发展积累的矛盾问题 [2] - 运用"实施主体+行政+技术"手段盘活低效闲置资源 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2] 企业改革与创新生态 - 推动国有企业规范化管理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2] - 搭建央企 民企与科研院所合作平台 形成区域高质量发展合力 [2]
第二届长三角国创中心创新创业大赛正式启动!
AMI埃米空间· 2025-03-12 09:17
大赛概况 - 2024年长三角国创中心举办首届创新创业大赛(新材料赛道),29个项目入围总决赛,10个项目获金奖 [1] - 金奖项目负责人可被聘任为项目经理,有机会获得最高3000万元"拨投结合"项目经费支持 [1] - 第二届大赛升级为五大领域:信息技术、新材料、先进制造、生物与医药、能源与环保 [1] 大赛宗旨 - 聚焦信息技术、新材料、先进制造、生物与医药、清洁能源领域,选拔原创性、前瞻性项目 [4] - 提供资金、平台、资源支持,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创新 [4] 参赛条件 - 未注册企业的项目需计划1年内在长三角注册,已注册企业需未超过3年且未获市场融资 [6] - 项目需具有前瞻性、引领性、良好市场前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且无纠纷 [6] 赛程安排 - 3月28日前完成报名,4月11日前完成初审,5月23日前完成复审,6月中旬进行决赛路演 [7][8] 大赛奖励 - 优胜团队可获30万元工作经费,进入"拨投结合"模式的项目有望获最高3000万元资金支持 [10] - 优胜团队可进入人才计划绿色通道,获得创业培训、融资指导等专业服务 [11][12] - 通过官网、公众号、合作媒体等渠道对优胜项目进行宣传推介 [13] 报名信息 - 各领域咨询电话:信息技术(025-83455167)、新材料(021-68786394)、先进制造(021-68786234)、生物与医药(025-83455154)、清洁能源(021-68786325) [14] - 报名链接:https://www.nice.org.cn 或扫描二维码 [14] - 报名联系人:高老师 13391979512(微信同) [16]
两会期间增量信息全梳理——政策周观察第20期
一瑜中的· 2025-03-10 23:55
文章核心观点 文章围绕全国两会期间的重要信息展开,涵盖科技、产业、消费、金融及资本市场等领域的政策动态与高层行程,涉及科技创新支持、产能调整、消费刺激、金融市场建设等多方面内容,为经济发展提供指引并带来潜在投资机会[2]。 各部分总结 近一周党中央及国务院高层重要行程 - 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总书记等出席,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今年发展预期目标包括GDP增长5%左右等多项指标[10][12] - 3月5日总书记参加江苏团审议,强调经济大省挑大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路径[10][15] - 3月6日总书记看望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强调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支撑作用[10][15] - 3月8日赵乐际受委托向大会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预安排审议34件法律案[10][14] 近一周主要政策及发布会情况 3月5日政策及活动 - 国家发改委报告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两重”建设和“两新”工作,出台低空经济政策[17] - 国务院办公厅指导意见构建金融机构体系,推动股权市场服务高质量发展[17] -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扩大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范围,支持保险资金参与[18] - “部长通道”采访中,教育部推进人才培养改革,市场监管总局规范平台经济和涉企执法,金融监管总局促消费和支持科技创新[18][19] 3月6日经济主题记者会 - 国家发改委促消费、扩投资、构建产业体系、深化改革,设立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21][22][24] - 央行择机降准降息,扩大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规模,创新债券市场“科技板”[22][24] - 财政部新增两项贷款贴息政策支持消费,介绍债务置换政策效果及后续工作[23][24] - 证监会推动上市公司回报投资者,增强市场包容性和投融资协同性,推进中长期资金入市[25] 3月9日民生主题记者会 - 人社部提高稳岗和创业担保贷款额度,出台青年就业支持政策,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6][27] - 住建部介绍城市更新进展,提出后续民生、发展、安全类项目改造计划[26] - 国家卫健委未提及具体内容,可关注相关报告获取更多信息 科技领域 - 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路径,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支撑作用[2][15] - 多方位强化科技金融支持,设立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扩大再贷款规模,支持科技企业上市,抓好四项试点[2] - “两重”建设支持科技发展,包括基础研究能力提升等多方面任务[3][17] 产业领域 - 国家发改委推动落后低效产能退出,分行业出台具体方案[4] - 出台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加强新兴领域立法研究[5][17] 消费领域 - 财政部新增两项贷款贴息政策,针对个人消费贷和相关主体经营贷[6][24] - 人社部研究提高技能人才薪酬,出台青年就业支持政策,提高养老金[6][26][28] - 国家卫健委起草育儿补贴操作方案[6] - 金融监管总局研究提高消费贷款额度和期限[6][19] 金融及资本市场领域 - 多部门推进长期资金长周期考核政策制定修订,提高公募基金长周期考核比重[7][25] - 证监会健全稳市制度和工作机制[7][25] - 全国人大常委会计划制定金融法、金融稳定法,修改相关法律[7][14]
从2000元到2万元,小小“读码器”背后的科创新故事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10 09:33
广东经济与科技创新发展 - 广东作为中国经济第一大省,拥有超过1900万户经营主体,占全国总量的1/10,形成9个万亿级产业集群,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国1/4、工业机器人产量占全国44%、智能手机产量占全国超过四成 [3] - 广东积淀了雄厚的制造基础、活跃的科技创新生态、完善的产业配套体系、优越的营商环境、发达的开放网络和庞大的消费市场,孵化出研祥、小鹏、大疆、华为、腾讯、比亚迪等知名企业 [3] - 广东区域创新能力连续八年居全国第一,拥有7.7万家高新技术企业以及众多实验室、大科学装置等科研设施构成的"超级聚合体"创新生态 [9] 人工智能与产业融合 - 广东"AI+"应用典型案例中涉及"AI+制造"的占一半以上,例如美的洗碗机工厂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单位生产成本降低24%、交付时间缩短41%、研发时间缩短30% [10][13] - 广东已累计拥有10家"灯塔工厂",占全国总量的1/8,包括全球首家酱油酿造"灯塔工厂"海天味业高明工厂 [10] - 广东机器人产业"家底"雄厚,2024年全省工业机器人年产量24.86万套,占全国44%,连续5年居全国第一 [14] 新能源汽车与机器人产业突破 - 比亚迪凭借刀片电池、DM-i超级混动技术等"黑科技"连续三年蝉联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售冠军,改写全球汽车产业版图 [5] - 深圳众擎科技完成全球首例人形机器人前空翻特技,广东汇聚美的库卡、优必选等企业形成"广东机器人七剑客" [6] - 大湾区已成国内最大的智能机器人产业集聚区,3D视觉系统、伺服驱动器等产业链关键环节正在产生聚变反应 [14] 人才战略与创新生态 - 广东实施"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首期募集超60万个优质就业岗位,其中综合年收入100万元以上的岗位超1200个 [19] - 广东专业技术人才达1042万人、技能人才达2019万人,均居全国前列,148所技工院校拥有约66万在校生 [20] - 深圳形成创新基因的"代际传递",从50后的任正非到80后的汪滔,覆盖电子信息、新能源、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 [22] 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 -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通过"一园两区"模式将香港高校基础研究与深圳应用研究深度融合,构建跨境创新协同网络 [21] - 大湾区基础设施"硬联通"和规则机制"软衔接"消除创新合作制度性障碍,"湾区通"工程推进金融、人才等政策协同 [21] - 广东探索"湾区研发+县域制造"模式,将产业链深度嵌入县镇村体系,开创"全域创新"新图景 [20]
陡增的“含科量”丨两会时间
和讯· 2025-03-05 14:29
政府工作报告科技相关内容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科技、技术和创新等词汇提及83次 较2024年增加1次 [4] - 新增具身智能、再生材料等科技领域新词汇 [4] - 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4] -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4] - 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 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 [4] 政策支持措施 - 货币政策将下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利率 增加规模 [4] - 财政政策强化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支持 [4] - 对高新技术制造业实施较大规模结构性减税降费 [4] - 增加财政资金支持力度 [4] 资本市场表现与展望 - A股人形机器人、AR等板块和港股科技互联网公司股价大幅上涨 [4] - 形成较强赚钱效应 带动科技牛行情启动 [4] - 科技牛行情有望贯穿全年 [5] - 人形机器人、AR等产业将迎来5至10年发展机会 [5] 政府支持力度 - 民营企业座谈会多位科技互联网和人工智能领域创始人参加 [5] - 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5] - 金融赋能民营企业 支持创新企业登陆资本市场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