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型电力系统
icon
搜索文档
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能源央企积极布局
第一财经· 2025-09-24 14:40
核心观点 -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是能源转型核心 聚焦清洁化 数字化 柔性化和多元化发展 以支撑"双碳"目标和能源安全 [1][2][5] - 电力行业投资持续增长 国家电网近五年年均投资5740亿元 2025年预计达6770亿元 "十五五"期间投资将进一步增加 [5] - 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 装机容量突破20亿千瓦占比60% 其中风电光伏16.8亿千瓦已超火电 特高压输电能力超4亿千瓦 [4] 政策部署 - 国家能源局出台《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 推进电力系统稳定保障等"九大行动" [2] - 配套4个实施方案和1个指导意见 开展第一批试点和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 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超150亿元 [3] 装机容量 - 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36.7亿千瓦 可再生能源装机20亿千瓦占总装机60% 风电光伏累计装机16.8亿千瓦 [4] - 中央企业风电光伏并网容量7.8亿千瓦 占全国总装机55% 其中5家中央发电集团装机突破5亿千瓦 [5] 系统挑战 - 新能源成为主体电源后 系统双高峰特性突出 调节能力不足 负荷需求多变 电力电量平衡难度指数级上升 [4] - 电力现货市场环境下新能源电价持续走低 光伏电价受压 上下游产业链面临投资压力和生存挑战 [6] 企业举措 - 能源央企推进新能源开发 科技创新 系统调节 产业拓展和电力市场建设 [1] - 国家电网攻关先进电工材料 高端电力装备 数字化等前沿技术 加快国产化替代 [6] - 电力行业强化产学研用融合 联合攻关关键共性技术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6]
中国华电总经理叶向东: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
中国电力报· 2025-09-24 13:51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核心观点 - 新型电力系统通过重构能源供给、消费和治理模式,为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1] 能源结构低碳化 - 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达到22.3亿千瓦,占总装机比重60.8% [1] - 煤电节能降碳水平持续提升,95%以上煤电机组实现超低排放,2024年全国火电平均煤耗降至302.4克/千瓦时 [1] 能源电力清洁化 - 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在“十四五”以来提升约4个百分点 [2] - 系统推动工业、交通、建筑、农业等领域实施电、氢、氨等多元清洁替代,减少传统化石能源直接使用 [2] 新能源开发与生态治理协同 - 以沙戈荒为重点的大型风光电基地到2030年新能源装机将达到4.55亿千瓦,其中光伏装机2.53亿千瓦 [2] - 沙戈荒基地建设将治理沙化土地面积1010万亩,并带动林草、畜牧、文旅、碳汇等关联产业融合发展 [2] 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 - 系统推动新能源、储能、氢能、智能电网、综合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3] - 绿色低碳技术与数字化、智能化技术革新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并推动技术、标准、装备、服务走出去 [3]
中国大唐董事长吕军:探索推进从传统发电供热企业向绿色低碳能源企业转型
中国电力报· 2025-09-24 13:51
提供清洁能源 点亮美好生活 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 吕军 三是坚持"两端"发力,推动转型升级。深入推进新能源集约化、基地化发展和煤电升级改造,在役在建 百万千瓦级清洁能源基地超过20个。新建清洁高效煤电402万千瓦,实施"三改联动"9240万千瓦,基础 保障灵活调节水平大幅提升。 四是强化主体意识,深化科技创新。坚持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健全开放协同的创新体系,聚 焦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所需,围绕自主可控和行业前沿,强化科技攻关,培育能源电力新质生产力。关键 部件、关键材料研发取得重大突破,风光火热储一体化、风渔融合等领域取得了一批开创性技术成果, 构建了一批引领性示范项目。 五是聚焦"一带一路",推进国际合作。持续开拓东南亚以及中亚、中东、非洲等区域能源电力市场,广 泛开展技术服务、国际贸易等业务。境外在役在建及核准待建发电装机规模突破500万千瓦,其中可再 生能源占比接近80%,为所在国提供了清洁、安全、可靠的电力供应方案。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在能源电力领域加速落子,能源电力科技进步、绿色转型加速演进, 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加速建设,绿色电力向生产、生活各领域加速渗透,新技术、新业 ...
中国华能董事长温枢刚: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需夯实“五大基石”
中国电力报· 2025-09-24 11:44
核心观点 -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需夯实五大基石 包括能源安全 清洁低碳转型 科技自主创新 产业优化升级和完善市场机制 以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和实现双碳目标 [1][2][3][4] 能源安全 - 保证能源安全为基本前提 局部区域特定时段电力供应紧平衡现象仍然存在 新能源大量替代传统发电机给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带来挑战 [2] - 坚持先立后破 传统化石能源有序减少必须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基础上 充分发挥煤电兜底保障作用 [2] - 实现风光水火核多能互补 源网荷储协调互动 构建安全高效能源供应体系 [2] 清洁低碳转型 - 清洁低碳转型为根本方向 能源消费总量大 能源结构偏煤 产业结构偏重 能源效率偏低问题依然存在 [2] - 紧扣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提升目标 持续推进新能源大规模高效开发利用 [2] - 加快构建新能源占比逐步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 [2] 科技自主创新 - 科技自主创新为核心支撑 新型电力系统技术基础 结构形态和运行特性发生重大改变 [3] - 部分关键技术 核心装备 高性能材料 技术软件等有待突破 [3] - 加大自主创新力度 强化产学研用融合 针对关键共性技术开展联合攻关 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 [3] 产业优化升级 - 产业优化升级为关键载体 新一代煤电改造升级面临技术经济性挑战 清洁能源产业区域发展不平衡 同质化竞争激烈 [3] - 实施重点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 大力推进煤炭 煤电等产业绿色化 智能化转型 [3] - 积极培育壮大储能 氢能等未来产业 [3] 市场机制完善 - 完善市场机制为重要保障 已初步构建全国统一 多元竞争电力市场体系 但适应高比例新能源电力市场机制有待完善 电碳市场协同有待加强 [3] - 积极参与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 完善全国碳市场 健全企业市场化经营机制 [3] - 提升碳资产经营管理能力 形成推动绿色低碳转型长效机制 [3] 公司战略方向 - 公司坚持绿色低碳转型为主攻方向 实践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3][4] - 扛牢能源保供责任 提升安全保障硬实力 加快电源结构转型 塑造绿色低碳发展新格局 [4] - 坚持科技创新驱动 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强化战新产业布局 打造产业转型升级新引擎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激发创新发展新活力 [4] - 在清洁能源开发 科技创新 产业发展等方面开展务实合作 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4]
国家电网总经理庞骁刚:科学谋划“十五五”发展 加快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
中国电力报· 2025-09-24 11:36
公司战略与“十四五”成就 - 公司将服务碳达峰碳中和作为重要政治任务,致力于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并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1] - “十四五”期间公司经营区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增长1347%,占总装机比重从426%提高到598% [1] - 公司经营区风电、光伏发电装机达135亿千瓦,约占全球40%,累计消纳新能源12万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燃煤364亿吨,减排二氧化碳984亿吨 [1] - 近5年年均电网投资5740亿元以提升系统调节能力,大力推进抽水蓄能建设和新型储能规模化应用 [1] - 今年1至8月,公司经营区新增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同比增长636%,新能源新增发电量达到新增用电需求的12倍 [1] “十五五”能源转型趋势与挑战 - 电力需求在“十五五”期间将保持刚性增长,增速维持在较高水平,电力行业需保障电力安全可靠供应并承接其他行业电能替代带来的碳排放转移 [2] - 电源结构将更加清洁,风电、光伏发电的装机主体和新增发电量主体地位将进一步提升,需坚持“量率一体、保量稳率”以服务新能源高比例接入 [2] - 用户互动将更广泛,负荷预测和潮流控制更复杂,电网需更具韧性以提升保供能力和运行效率,满足分布式及各类新型用电主体便捷接入需要 [2]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支撑 - 科技创新是关键支撑,需坚持目标导向和开放协同创新,加强基础研究和原创技术攻关,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并加快国产化替代步伐 [3] - 需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水平,进一步发挥电力产业链融通带动作用 [3] - 全国统一电力市场是重要保障,需健全市场体系架构实现各类经营主体全面入市、自主选择、平等竞争,并健全市场机制引导资源向绿色低碳方向集聚 [3]
光伏板块反内卷效果明显,板块整体有望迎来修复 | 投研报告
中国能源网· 2025-09-24 09:20
电力工业运行:根据能源局数据,2025年7月,全社会用电量为10226亿千瓦时,同比增 长8.60%;2025年1-7月,全社会用电量累计为5863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50%。2025年1-7 月,新增发电装机容量32480万千瓦,同比增长75.72%。2025年1-7月,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 时1806小时,同比减少188小时。2025年1-7月,电网累计投资3315亿元,同比增长12.50%; 电源累计投资4288亿元,同比增长3.40%。 新型电力系统情况:光伏:反内卷对于光伏板块具备非常积极的影响,通过行业、政 策、需求端等多方面的发力,光伏板块整体上有望迎来修复。截至2025/9/17,多晶硅料(致 密料)平均价51元/Kg,较上周上涨1.00元/Kg。储能:截至2025H1末,中国已投运电力储能项 目累计装机规模164.3GW(包括抽水蓄能、熔融盐储热、新型储能),同比增长59%。其中新 型储能累计装机达到101.3GW,同比增长110%。锂电:产业链价格小幅上涨,截至 2025/9/19,碳酸锂价格7.13万元/吨,较上周上涨0.14万元/吨。充电桩:截至2025年8月底,全 国充电基础设施累 ...
赋能新型电力系统共谋水电数智转型——水电数智化论坛成功举办
中国经济网· 2025-09-23 21:58
中电联党委委员、专职副理事长,水电分会会长于崇德出席论坛并致辞,指出水电是清洁可再生能 源,也是新型电力系统中兼具电量支撑与灵活调节能力的核心电源,在促进新能源消纳、保障系统安全 稳定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他强调,推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与水电深度融合,加快智慧水电建 设,是实现水电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中电联将持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助力行业转型升级,为构建 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的新型电力系统贡献力量。 水电分会轮值会长单位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基础产业部主任邢连中在讲话中表示,构建以新 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已成为能源转型的战略方向。水电具有出色的调峰、调频和储能能力,是保 障电网安全稳定、提升系统灵活性的关键支撑。他强调,面对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带来的波动性挑战,水 电必须加快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深挖运行潜力,提升安全水平,强化调度响应,拓展"水电+"融合发 展新模式。国家电投将充分发挥水电分会轮值会长单位作用,携手行业推进数智化升级与新能源协同发 展,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贡献坚实力量。 在主旨演讲环节,业内专家围绕水电数智化转型核心挑战与实现路径展开深度交流。在加快智能运 维升 ...
45.7GWh!8月储能系统订单激增超10倍
文章核心观点 - 2025年8月中国储能中标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储能系统中标规模创历史新高,主要受大型集采项目和内蒙古地区GWh级项目推动 [4][7] - 储能系统中标规模同比和环比均实现数倍增长,中标标段数量首次超越EPC,显示市场活跃度极高 [4][5][7] - 内蒙古地区因政策驱动在中标市场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电网侧应用场景和混合储能技术成为重要发展方向 [8][11] 中标市场总体情况 - 2025年8月追踪到储能招标项目143条,同比减少7.7%,环比增加10.9% [3] - EPC(含PC)中标规模达6.9GW/22.1GWh,同比增长11.6%/93.3%,环比增长53.4%/94.3% [4][7] - 储能系统中标规模达17.7GW/45.7GWh,同比增长237.1%/691.4%,环比增长762%/1005.4%,创月度历史新高 [4][7] 中标标段分析 - 储能系统中标标段66条,同比增长34.7%,环比增长175%,增长幅度较大 [5] - EPC(含PC)中标标段62条,同比减少38%,环比减少21.5% [5] - 储能系统中标标段数量首次反超EPC [5] 应用场景与区域分布 - 电网侧储能系统中标规模达18.2GWh,同比增长437.2%,环比增长521.9% [8] - 本月出现多个采用锂电池、钠电池、液流电池等混合储能技术的电网侧项目中标 [8] - 内蒙古储能系统中标规模15.3GWh,占比80.1%;EPC中标规模6.4GWh,占比29%,高居各省榜首 [11] - 新疆储能系统中标规模1.3GWh,EPC中标规模3.3GWh,居第二位 [12] 中标价格分析 - 2小时储能系统中标均价575.8元/kWh,同比下降4.3%,环比上升22.2%,价格区间460-814.5元/kWh [4][15] - 4小时储能系统中标均价462.4元/kWh,同比下降27%,环比上升12%,价格区间389.1-660元/kWh [15] - 2小时EPC中标均价949.8元/kWh,同比下降2.44%,环比下降7.2%,价格区间682.5-1455.5元/kWh [4][21] - 4小时EPC中标均价864.5元/kWh,同比下降37.1%,环比上升0.5%,价格区间614.1-1128.9元/kWh [21] - 上游碳酸锂价格在8月份有所回升,创2025年以来均价新高,影响储能系统价格环比上升 [17] - 当月出现多个低价项目,中能建25GWh集采项目4小时系统最低报价370元/kWh,刷新行业新低 [18]
极端天气频发,风光电网如何"可靠"突围
中国青年报· 2025-09-23 15:50
我国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总量已提前完成2030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这是生态环境部副部长李高近日 在国新办发布会上透露的信息。而即将来袭的超强台风"桦加沙"等极端天气,正考验着可再生能源体系 的"可靠性"。 国际能源署今年7月底发布的《2025年电力市场年中更新报告》显示,预计最早在2025年、最迟在2026 年,可再生能源将超越煤炭成为全球最大电力来源。 在当前可再生能源规模持续扩大、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的背景下,如何提升能源系统的气候适应性与供电 可靠性,已成为一项紧迫的课题。 气候变化或影响可再生能源度电成本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驻会副主席刘泽洪在第四届气象经济论坛上表示,当前全球风电光伏装机 占比已达31%。在极端天气现象频发背景下,气象条件已成为影响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研究 表明,最高气温每升高1℃将导致电力最高负荷增加4.5%。 清华大学副教授同丹指出,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系统评估电力供需失衡风险并构建韧性提升策略,是当 前亟待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气候变化可能导致未来电力系统成本负担增加,极端情景下的成本负担 尤为突出。"同丹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同丹团队的一项研究发现,气候变化背景下 ...
立足湾区 辐射全球 新型储能与新型电力系统产业生态大会在穗召开
搜狐财经· 2025-09-23 14:56
大会概况与战略定位 - 大会于9月22日在广州举行,由国家新型储能创新中心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主题为“共筑新电生态,智绘零碳蓝图” [1] - 战略定位为“立足湾区,辐射全球”,旨在搭建高水平国际合作平台,推动中国技术与企业高质量出海,提升中国在新型储能和新型电力系统领域的全球影响力 [1] 产业发展方向与政府支持 - 新型电力系统被视为新型能源体系优化配置的关键枢纽,新型储能是促进全球能源转型发展的关键技术装备 [3] - 广州市白云区支持锂电、钠电、固态、超容和液流等技术路线多元发展,并按照“总部研发+生产制造”模式,从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发力,开放首台套设备与首测试场景 [3] - 广东电网将立足粤港澳大湾区,深化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突出抓好战略性新兴业务与国际业务两大增长点,加速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转型 [3] 技术突破与产业协同 - 大会发布了新型电力系统海外成套解决方案,为中国企业出海提供技术背书和商业路径 [4] - 针对单一化储能产品难以满足全球多元化场景需求的矛盾,发布了以场景需求为引领的新一代全场景储能电池技术,通过生态链协同驱动核心电芯创新 [6] - 22家新型储能生态链企业集中签约,涵盖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液流电池等前沿技术路线,标志着产业链协同与国际合作进入新阶段 [6] 创新平台建设与产业目标 - 国家新型储能创新中心采用“公司+联盟”运作模式,建设贯通研发、检测、中试、实证的全链条创新平台 [6] - 该中心目标在三年内实现20项关键共性技术突破,孵化60家创新型企业,带动百亿元产值,助力广东省建设全国领先的新型储能产业高地 [6] 国际合作与标准输出 - 大会发布《新型电力系统合作倡议》,旨在通过规划咨询、技术合作等形式建立国际合作机制,助力中国企业高质量“走出去” [7] - 新一代载波通信产业联盟成立,汇集16家单位,推动产业实现从技术引领到生态引领、从产品输出到标准输出的跨越 [9] - 广东正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产业生态”的全链条创新格局,完善储能全产业链布局,推动储能标准化与国际化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