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政策
搜索文档
国家财政实力持续增强 “十四五”时期民生领域财政投入近百万亿元
经济日报· 2025-09-13 06:03
财政实力与支出规模 - "十四五"时期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达106万亿元 较"十三五"时期增加17万亿元增长19% [1] - 地方财政实力稳步壮大 16个省份2024年财政收入较2020年增长20%以上 [1] -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计超136万亿元 较"十三五"增加26万亿元增长24% [1] 财政政策调控特点 - 政策增强与经济情景适配性 战略主动战术精准 强化逆周期调节与跨周期协调 [1] - 财政政策统筹防风险与促发展 未来发力空间充足 宏观调控经验与工具持续丰富 [2] 民生领域投入 - 民生领域财政投入占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0%以上 [2] - 教育支出20.5万亿元 社会保障就业支出19.6万亿元 卫生健康支出10.6万亿元 住房保障支出4万亿元 [2] - 2024年安排1000亿元育儿补贴与200亿元免费学前教育资金 [2] 教育领域支持 - 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重连续十多年超4% [3] - "十四五"时期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预计超25万亿元 较"十三五"增长38% [3] 科技领域投入 - 全国财政科技支出预计达5.5万亿元 较"十三五"增长34% [3] - 基础研究累计投入7300亿元 年均增长12.3% [3] - 研发投入强度从2.41%提升至2.68% 规模稳居世界第二 [3] 财税体制改革方向 - 预算制度改革强化财政资源统筹 优化支出结构 提升资金使用效益 [5] - 税制改革聚焦高质量发展 社会公平与市场统一 完善个人所得税与环保税制 [5] - 财政体制改革锚定权责清晰 财力协调与区域均衡 优化转移支付制度 [5] 改革实施进展 - 已制定财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与分年度计划 正根据形势变化推进 [6]
前8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3.46万亿元——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稳固有力
经济日报· 2025-09-13 06:03
金融总量指标 - 8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31.98万亿元,同比增长8.8% [1] - 社会融资规模存量433.66万亿元,同比增长8.8% [1] - 人民币贷款余额269.1万亿元,同比增长6.8% [1] - 狭义货币M1余额111.23万亿元,同比增长6%,增速较上月提升0.4个百分点 [2] 政府债券与财政政策 - 前8个月政府债券净融资规模10.27万亿元,同比增加4.63万亿元 [1] - 特殊再融资专项债已发行1.9万亿元用于置换隐性债务 [2] - 财政政策发力与货币政策协同支撑社融增速 [1][2] 信贷结构变化 - 前8个月人民币贷款新增13.46万亿元 [2] - 制造业贷款占比显著提升,某银行前8个月新增制造业贷款占对公贷款比重达53%,较去年全年提升33个百分点 [3] - 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融资需求旺盛 [3] 行业融资需求 - 纺织服装、专用设备、计算机通信等行业景气度较高,投融资需求旺盛 [4] - 圣诞订单旺季推动加工企业开拓新兴市场,融资需求得到满足 [4] - 暑期消费旺季及房地产政策优化带动个人贷款需求上升 [4] 利率与融资成本 - 新发放企业贷款利率约3.1%,同比下降40个基点 [5] - 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约3.1%,同比下降25个基点 [5] - 2020年以来政策利率累计下调9次,LPR显著下降 [5] 经济政策导向 - 货币政策保持适度宽松,与财政政策形成合力支持实体经济 [1][5] - 直接融资占比从2018年末26.7%提升至2025年8月末31.6% [3] - 政策聚焦经济结构转型与深层次矛盾改革 [5]
财政民生投入近100万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9-13 04:32
财政收支规模 - "十四五"时期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达106万亿元 较"十三五"增加17万亿元增长19% [1] - 同期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超136万亿元 较"十三五"增加26万亿元增长24% [1] - 民生领域投入近100万亿元 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超70% [1] 政府债务状况 - 截至2024年末政府全口径债务总额92.6万亿元 其中国债34.6万亿元 地方政府法定债务47.5万亿元 隐性债务10.5万亿元 [2] - 政府负债率为68.7% 显著低于G20国家118.2%和G7国家123.2%的平均水平 [2] 社会保障体系 -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超10.7亿人 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13.27亿人 [3] - 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从每人每年580元增至700元 农村和城市低保标准均提高20% [3] - 中央财政安排就业补助资金3186亿元 较"十三五"增长29% 城镇累计新增就业超5000万人 [5] 基础设施建设 - 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9.4万亿元 支持建设项目15万个 [5] - 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3.33万亿元 支持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 [5] - 近两年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1.5万亿元推进"两重"建设 [5] 消费促进措施 - 财政投入42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 带动商品销售额超2.9万亿元 [5] - 优化离境退税政策降低起退点 提高现金退税金额推动入境消费 [5] 教育领域投入 -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重连续十多年保持在4%以上 [4] - 2024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5.9%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60% [4] 农村公共服务 - 全国50多万个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 快递服务覆盖率超95% [3] - 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4% 生活垃圾收运处理比例超90% [3]
广义货币增速保持在较高水平
中国证券报· 2025-09-13 04:20
信贷增长表现与驱动因素 - 前8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3.46万亿元,其中住户贷款增加7110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2.22万亿元 [1] - 企业贷款是主要驱动力,短期贷款增加3.82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7.38万亿元,票据融资增加8778亿元 [1] - 住户贷款结构分化,短期贷款减少3725亿元,而中长期贷款增加1.08万亿元 [1] - 行业景气恢复、出口韧性、暑期消费及房地产政策等多因素为8月信贷增长提供支撑 [1] - 东部省份某银行前8月新增制造业贷款占新增对公贷款比重达53%,较2024年全年大幅提升33个百分点 [2] - 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景气度较高,企业新增融资需求对信贷形成有力支撑 [2] 企业部门融资需求 - 纺织服装、专用设备、计算机通信等行业景气度处于较高区间,投融资需求相对旺盛 [2] - 制造业贷款储备及投放明显好于上年,尤其是先进制造业 [2] - 义乌圣诞用品加工企业因开拓东南亚、南美洲等新兴市场,在多元化经营时点融资需求得到满足 [2] 个人部门贷款与房地产影响 - 8月传统暑期消费旺季,个人消费需求内生增长叠加“以旧换新”等政策,推动消费贷款需求上升 [2] - 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放松非核心区域限购、调整住房信贷政策,更好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2] - 上海“沪六条”新政出台一周后,房地产成交量较政策调整前显著增长,商品住房成交量环比由负转正 [2] - 当地银行反映按揭贷款咨询和签约单量明显增长 [2] 社会融资规模与政府债券 - 8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433.66万亿元,同比增长8.8% [3] - 前8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6.5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4.66万亿元 [3] - 政府债券净融资规模10.27万亿元,同比增加4.63万亿元,对社会融资规模增长起到良好支撑 [3] 货币供应量M2与M1 - 8月末M2余额331.98万亿元,同比增长8.8% [4] - 8月末M1余额111.23万亿元,同比增长6% [4] - M1与M2剪刀差收窄至2.8%,为2021年6月以来最低值,显示更多资金转化为活期存款,有助于投入消费和投资 [4] 货币政策结构优化 -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已实现对金融“五篇大文章”领域的全覆盖 [5] - 截至7月末,科技贷款、绿色贷款、普惠小微贷款同比分别增长12.5%、25.5%、11.5%,均高于全部贷款增速 [5] - 未来结构引导重点在于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优势,激发金融机构内生动力,并加强货币信贷政策与财政贴息等措施的协同效应 [5]
财政部:财政政策始终留有后手 未来政策发力空间依然充足
证券时报· 2025-09-13 02:58
财政收支规模 - "十四五"期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106万亿元 较"十三五"增长19% 增加17万亿元 [1] -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超136万亿元 较"十三五"增长24% 增加26万亿元 [1] - 财政民生投入总额近100万亿元 占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0%以上 [1][4] 财政政策力度 - 财政赤字率从2.7%提升至4% 安排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19.4万亿元 [2] - 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10万亿元 [2] - 中央财政发行5000亿元特别国债 预计撬动信贷投放约6万亿元 [2] 民生领域投入 - 教育支出20.5万亿元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9.6万亿元 [4] - 卫生健康支出10.6万亿元 住房保障支出4万亿元 [4] - 中央财政安排对地方转移支付近50万亿元 [5] 社会保障体系 -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超10.7亿人 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13.27亿人 [5] - 领取基本生活救助群众4500多万人 [5] - 脱贫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近40% 2024年达17522元 [5] 债务风险管控 - 政府全口径债务总额92.6万亿元 其中国债34.6万亿元 地方政府法定债务47.5万亿元 隐性债务10.5万亿元 [8] - 政府负债率68.7% 处于合理区间 [8] - 专项债务限额增加6万亿元 已发行4万亿元 债务平均利息成本降低超2.5个百分点 节约利息支出超4500亿元 [8] 融资平台转型 - 超六成融资平台实现退出 60%以上平台隐性债务清零 [8] - 2024年发行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2.78万亿元 其中8000亿元专门支持化债 [8] 政策方向展望 - 财政部将创新运用财税政策工具激发内需 [3] - 提前下达2026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 靠前使用化债额度 [8] - 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 增强灵活性预见性 [2]
财政部:未来财政政策发力空间依然充足 将提前下达部分2026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
上海证券报· 2025-09-13 02:42
◎记者 李苑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9月12日在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财 政政策统筹考虑防风险和促发展,始终留有后手,未来财政政策发力空间依然充足。 创新运用财税政策工具,开发好内需这座"富矿" "十四五"时期,财政部认真落实扩大内需战略,从供需两侧协同发力,打出一系列"组合拳",推动消费 和投资良性互动,更好发挥内需的主动力和稳定锚作用,增强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 比如,大力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截至今年8月底,国家财政一共拿出约4200亿元,带动各类商品销售 额超2.9万亿元。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开展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引导释放乡村消费潜能,"十四五"以 来,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了24%。 为了扩大有效投资,财政部这两年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1.5万亿元,推进"两重"建设。五年来,共安排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9.4万亿元,支持建设项目15万个;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3.33万亿元,支持水利、交 通等基础设施建设。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创新运用财税政策工具,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 效益的投资,开发好内需这座'富矿',发挥好牵引力作用,为高质量发展添动能、增活力。 ...
8月份金融数据释放积极信号对实体经济支撑有力
证券日报· 2025-09-13 00:24
货币政策总体取向 - 8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31.98万亿元,同比增长8.8% [1] - 社会融资规模存量433.66万亿元,同比增长8.8% [1] - 货币政策保持适度宽松,与经济增长和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并略高 [1] - 宏观政策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对实体经济保持较强支持力度 [1] 信贷增长结构 - 前8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3.46万亿元,8月当月增加5900亿元 [2] - 8月住户贷款增加303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5900亿元 [2] - 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景气度较高,企业新增融资需求旺盛 [3] - 某银行1月至8月新增制造业贷款占新增对公贷款比重为53%,较2024年全年大幅提升33个百分点 [3] 信贷增长驱动因素 - 行业景气恢复、出口延续韧性、暑期消费旺季、房地产支持政策等因素支撑信贷增长 [3] - 纺织服装、专用设备、计算机通信等行业景气度处于较高区间,投融资需求旺盛 [3] - 暑期消费旺季个人消费需求内生增长,叠加"以旧换新"等政策推动,消费贷款需求上升 [3] 房地产政策影响 - 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出台房地产调控政策,放松限购要求、调整信贷政策 [4] - 上海楼市新政出台一周后房地产成交量显著增长,商品住房成交量环比由负转正 [4] - 居民购房需求回暖,带动银行按揭贷款咨询和签约单量明显增长 [4] 社会融资与货币供应 - 前8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26.5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4.66万亿元 [5] - 政府债券发行节奏靠前、力度提升,对社融增速起到良好支撑作用 [5] - 8月末狭义货币M1余额111.23万亿元,同比增长6%,增速比7月末加快0.4个百分点 [6] - M1M2剪刀差收窄至-2.8%,为2021年6月以来最低值,显示更多资金转化为活期存款投入经济活动 [6]
财政部:财政政策始终留有后手 未来发力空间依然充足
中国经营报· 2025-09-12 23:01
财政政策作为宏观调控主要手段,具有扩大总需求和定向调结构的双重优势。"十四五"以来,财政政策 始终保持积极取向,既主动应对经济短期波动,加强逆周期调节,又始终锚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中 心任务,着力增强中长期发展动能;既注重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又根据宏观经济形势变化相机抉 择,科学把握力度节奏,成为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 9月12日,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在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财政政策统筹考虑防风险和促发展,始终留有后手,未来财政政策发力空间依然充足。 根据财政部的部署,未来财政发力空间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变,这 决定了财政运行的基本盘始终是坚实稳固的。二是越来越多的宏观调控经验,政策工具不断丰富,逆周 期、跨周期调节能力大大增强。三是随着重点领域风险防范的制度机制进一步健全,以及存量风险逐步 消化,财政应对未来挑战更有底气、更加从容。 实践中,这份底气也体现在国家财政实力的不断增强。财政部数据显示,"十四五"时期,全国一般公共 预算收入预计达到106万亿元,比"十三五"时期增加17万亿元,增长约19%。地方财政方面,从202 ...
财政“十四五”答卷:近100万亿投入民生,隐性债务有序化解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2 20:59
财政收支规模 - "十四五"时期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达106万亿元 较"十三五"增加17万亿元增长19% [1] - 同期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计超136万亿元 较"十三五"增加26万亿元增长24% [1] - 民生领域投入近100万亿元 其中教育支出20.5万亿元 社会保障就业支出19.6万亿元 卫生健康支出10.6万亿元 住房保障支出4万亿元 [1] 财政政策工具 - 五年赤字率从2.7%升至4% 2025年赤字规模5.66万亿元 [2] - 新增专项债4.4万亿元 超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元 支持商业银行特别国债5000亿元 政府债券总规模11.86万亿元 [2] - 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9.4万亿元支持15万个项目 中央预算内投资3.33万亿元支持水利交通基建 [3] 扩大内需举措 - 财政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投入4200亿元 带动商品销售额超2.9万亿元 [3] - 超长期特别国债1.5万亿元推进"两重"建设 [3] - 就业补助资金3186亿元较"十三五"增长29% 实施稳岗返还和就业补贴 [3] 政府债务状况 - 2024年末政府全口径债务92.6万亿元 其中国债34.6万亿元 地方政府法定债务47.5万亿元 隐性债务10.5万亿元 [6] - 政府负债率68.7% 低于G20国家平均118.2%和G7国家平均123.2% [6] - 隐性债务规模从2023年末14.3万亿元降至2024年末10.5万亿元 一年减少3.8万亿元 [6] 债务管理措施 - 一揽子化债举措规模12万亿元 包括提高地方政府债务限额6万亿元置换隐性债务 [5] - 2024-2028年每年安排8000亿元新增专项债补充基金财力 五年合计4万亿元 [5] - 截至2025年6月末超六成融资平台实现退出 隐性债务清零 [5] 政策实施效果 - 个人所得税改革累计超6700万人受益 包括提高"一老一小"专项附加扣除标准 [3] - 2024年安排1000亿元育儿补贴 200亿元推行免费学前教育 [1] - 金融机构资产质量改善 信贷投放意愿和能力增强 [5] 未来政策方向 - 推进隐性债与法定债"双轨"合并管理 建立统一长效监管制度 [7] - 强化专项债全生命周期管理 健全偿债备付金机制防范兑付风险 [7] - 保持"零容忍"高压监管态势 实施举债终身问责和债务问题倒查机制 [7]
中国财长:未来财政政策发力空间依然充足
中国新闻网· 2025-09-12 20:57
中国财长:未来财政政策发力空间依然充足 中新社北京9月12日电 (记者 赵建华)中国财政部部长蓝佛安12日在北京强调,财政政策统筹考虑防风险 和促发展,始终留有后手,未来财政政策发力空间依然充足。 当天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发布会上,蓝佛安介绍,中国财政收入"蛋糕"越来越大,支出强度前所 未有。"十四五"时期,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达到106万亿元(人民币,下同),比"十三五"时期增加 17万亿元。地方财政实力稳步壮大,从2024年数据看,16个省份财政收入比2020年增长20%以上;7个 省份超5000亿元,其中2个省份超1万亿元。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五年预计超过136万亿元,比"十三 五"时期增加26万亿元。 蓝佛安表示,财政政策作为宏观调控主要手段,具有扩大总需求和定向调结构的双重优势。"十四五"以 来,财政政策始终保持积极取向,力度更加给力,工具更加丰富,发力更加精准,时机更加灵活。其中 包括: "十四五"以来,赤字率从2.7%提高到3.8%,今年进一步提高到4%;安排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 19.4万亿元;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10万亿元,财政政策空间进一步打开。综合运用政府债 券、税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