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政策

搜索文档
深度 | 财政的“后手”——财税重塑系列之四【财通宏观•陈兴团队】
陈兴宏观研究· 2025-06-17 16:28
财政收支现状 - 前4个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1万亿元,同比增速-0.4%,低于预算目标0.1%,但呈逐月改善态势,3月增速转正,4月回升至1.9% [4] - 收入进度完成全年预算36.7%,略低于近五年同期平均水平,税收改善是主要修复动力,4月个人所得税贡献显著但持续性待观察 [4][5] - 1-4月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4万亿元,同比增长4.6%,超预算目标4.4%,支出进度31.5%创2020年以来同期新高,国债发行前置和税收好转是主因 [6] 支出结构变化 - 民生类支出显著增强:1-4月社保就业支出同比+8.5%、教育支出+7.4%,三大民生类支出占比合计较去年增加6.8% [9] - 基建类支出收缩:城乡社区、农林水支出同比负增,基建相关支出占比下降4.8%,反映财政支持重心从投资转向消费 [9] - 政府性基金收支分化:1-4月收入进度20.1%低于五年均值,但支出增速17.7%接近预算目标23.1%,土地出让收入4月现改善迹象 [10] 政府融资节奏 - 1-4月狭义赤字规模1.3万亿元创同期新高,使用进度16.8%远超五年均值12%,广义赤字进度19%略高于五年均值17.8% [13] - 国债发行前置:前5个月国债净融资1.9万亿元占全年目标39.4%,进度创2015年以来新高,带动狭义赤字快速消耗 [14] - 专项债发行后置:前5个月发行进度37.1%低于2022-2023年同期,土储专项债重启后累计发行1100亿元占比7%,试点省份自审自发规模占比达72.7% [18][19][23] 增量政策展望 - 专项债或成下半年发力重点:剩余2.8万亿元额度或集中三季度发行,土储专项债规模有望扩大 [27] - 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接续:3000亿元以旧换新额度已下达1620亿元,部分省市补贴暂停或触发第二阶段政策扩容至服务消费领域 [31] - 准财政工具加码: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将落地,前5个月政策性金融债净融资同比增加2837亿元,重点支持城市更新和基建项目 [33]
财政发力进度跟踪(20250616)
联储证券· 2025-06-16 20:34
财政支出与赤字 - 2025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目标29.7万亿元,4月支出9.358万亿元,完成进度31.5%,五年维度高于同期[1] - 2025年赤字规模目标5.66万亿元,4月已使用12965亿元,剩余43635亿元,使用进度22.9%,考虑调入资金及结转结余后为16.8%,五年维度处于同期高位[1] 国债发行 - 2025年国债净融资额度54884.73亿元,6月15日净融资额22001亿元,完成进度40.1%[2] 特别国债发行 - 2025年拟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元,6月15日发行4340亿元,剩余8660亿元,完成进度33.4%[2] - 2025年拟发行特别国债5000亿元,6月15日已发行完毕,完成进度100%[2] 地方政府债券发行 - 2025年地方政府一般债净融资额度13676.45亿元,6月15日净融资额3921.6亿元,完成进度28.7%[3] - 2025年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目标4.4万亿元,6月15日新增16479.35亿元,剩余27520.65亿元,完成进度37.5%,五年维度偏中性[4] 总结 - 今年拟新增政府债务规模11.86万亿,赤字、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分别剩余43635亿元、8660亿元、27520.65亿元[4] 风险提示 - 存在个债信息统计偏误风险和计算误差风险[5][18]
坚持民生导向 强化财力保障
经济日报· 2025-06-16 06:03
民生财政支持政策 - 中办、国办发布《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提出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提高基本养老保障水平、推动教育资源扩优提质、加强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等举措 [1] - 2025年全国教育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预算安排均接近4.5万亿元,分别增长6.1%和5.9% [2] -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基本民生财力保障,持续完善教育、卫生健康、社保、就业等重点民生领域支持政策 [3] 民生建设成效与目标 - 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功能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各级教育普及程度达到或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1] - 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服务于民生,财政对民生领域的投入力度持续加大 [2] - 把更多财政资金用于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加强政策统筹与合力 [5] 财政可持续性措施 - 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确保财政支持民生的可持续,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在经济发展和财力可持续的基础之上 [4] - 严控非刚性、非重点支出,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把财政资金用在保障改善民生的刀刃上 [3] - 深化中央和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 [4] 具体民生投入项目 - 提高财政承担的城乡居民全国基础养老金月最低标准、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 [4] - 增加城乡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国家奖助学金资助标准 [4] - 有效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加强低收入群体兜底帮扶、大力发展"一老一小"普惠服务 [2]
当前为何要重视建筑央企港股投资机会?
国盛证券· 2025-06-15 15:2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增持(维持) [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建筑央企港股估值极低、A/H价差大、股息率高,有望受益于中长期资金配置、增量财政政策和市值管理举措,营收业绩和估值有望提升 [1][2][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当前为何要重视建筑央企港股投资机会 - 建筑央企港股估值极低,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交通建设H股PE(TTM)小于4倍,5家公司PB(MRQ)小于0.4倍;A/H价差大,5家公司平均价差86%;股息率高,7家建筑央企H股平均股息率5.16%,4家高于5% [1][11][12] - 对保险等长周期资金,建筑央企港股配置性价比凸显,监管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内地机构持有H股满12个月免红利税,有望获长期增量资金流入 [2][12] - 下半年经济压力或加大,政策需发力,财政增量政策可期,4月数据显示需求不足,出口下半年或承压,预计扩内需等政策继续发力,财政政策将加快现有政策落地并推出增量政策 [3][13][14] - 政策带动下半年基建实物工作量加快落地,叠加低基数影响,建筑央企营收业绩有望边际改善,存量财政政策执行和增量政策有望改善基建资金面,2024年业绩下滑基数低,今年下半年同比数据有望改善 [4][19] - 建筑央企市值管理动力增强,重视经营质量,有望推动估值进一步回升,央国企制定价值提升和市值管理方案,减少投资类项目承接,自由现金流有望改善 [7][22] 投资建议 - 推荐关注建筑央企港股龙头,包括中国交通建设、中石化炼化工程、中国铁建、中国中铁、中国建筑国际、中国中冶、中国能源建设 [8][25]
社融由财政支撑——2025年5月金融数据解读【陈兴团队•财通宏观】
陈兴宏观研究· 2025-06-13 22:47
社融情况 - 5月社融规模增量为2 29万亿元 同比多增2271亿元 主要依靠直接融资支撑 [2] - 政府债券融资规模1 46万亿元 同比多增2367亿元 但多增额缩减 [2] - 企业债券净融资1211亿元 同比多增1211亿元 [2] - 人民币贷款增加5960亿元 同比少增2237亿元 持续拖累社融 [2] - 非标融资中信托贷款同比少增51亿元 未贴现承兑汇票同比少减169亿元 委托贷款同比少增158亿元 [2] - 境内股票融资同比多增41亿元 [2] 信贷表现 - 5月新增人民币贷款6200亿元 同比少增3300亿元 [5] - 居民部门贷款新增540亿元 同比少增217亿元 其中短期贷款减少208亿元 中长期贷款增加746亿元 [5] - 居民短贷同比多减451亿元 中长贷同比多增232亿元 [5] - 企业部门贷款增加5300亿元 主要由中长贷和短贷贡献 票据融资较弱 [5] - 企业短贷增加1100亿元 同比多增2300亿元 中长贷增加3300亿元 同比少增1700亿元 [5] - 票据融资增加746亿元 同比少增2826亿元 [5] 货币供应 - 5月M2同比增速7 9% 较上月回落0 1个百分点 [7] - 财政性存款增加8800亿元 同比多增1167亿元 [7] - 居民存款增加4700亿元 同比多增500亿元 [7] - 企业存款减少4176亿元 同比多增3824亿元 [7] - M1增速反弹至2 3% 较上月回升0 8个百分点 [7] - M2与M1增速差收窄至5 6% [7] 经济环境 - 有效融资需求暂显不足 企业贷款受化债替代效应和关税政策影响 [1] - 居民加杠杆意愿未明显增强 财政政策有待加力提效 [1] - 财政资金拨付带动M1增速反弹 企业现金流改善 [1] - 政府债发行前置和低基数效应推动M1回升 [1] - 社融存量增速稳定在8 7% 剔除政府债券后增速回落 [7]
央行发布重要数据
新华网财经· 2025-06-13 17:48
金融数据总体表现 - 5月金融数据与实体经济运行合理匹配 社会融资规模 M2和人民币贷款增速均明显高于名义GDP增速 [1] - 金融总量继续合理增长 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稳固 财政 产业等宏观政策靠前发力 与货币政策形成合力推动经济回稳向好 [1] 货币供应量数据 - 5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25 78万亿元 同比增长7 9% [2] - 5月末狭义货币(M1)余额108 91万亿元 同比增长2 3% 较上月末提升0 8个百分点 [2][3] - M1增速加快体现近期金融支持措施提振市场信心 投资 消费等经济活动有回暖迹象 [4] 社会融资规模 - 5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426 16万亿元 同比增长8 7% [2] - 前5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18 63万亿元 同比多增3 83万亿元 [2] - 5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2 29万亿元 同比多增2247亿元 主要受政府债券和企业债券等直接融资拉动 [3] - 政府债券是拉动社融增长最主要因素 5月新增专项债规模4432亿元 创今年单月新高 [3] 贷款数据 - 前5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0 68万亿元 5月末余额266 32万亿元 同比增长7 1% [6] - 普惠小微贷款余额34 42万亿元 同比增长11 6% 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4 75万亿元 同比增长8 8% 均高于各项贷款增速 [7] - 降息落地支撑贷款需求增长 LPR下行提升企业提款意愿 个人按揭贷款和消费短期贷款增长势头好转 [8] 债券融资替代效应 - 债券对贷款替代作用明显 政府债券和企业债券均对银行贷款形成替代 [8] - 企业发债成本低位下行 5年期AAA级企业债到期收益率平均1 97% 企业加大债券融资力度降低整体融资成本 [3] - 专项债解决项目建设资金需求 企业发债渠道更加畅通 民营 科创企业债券融资展现积极变化 [9] 未来金融总量展望 - 下阶段金融总量增长有望保持平稳 6月经济活动活跃带动融资需求增多 [11] - 财政政策持续发力 金融政策措施提振市场信心 经营主体转型发展促进有效需求恢复 [11] - 央行将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包括开展1万亿元逆回购操作等 [11]
中信证券: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将带动财政加速发力
快讯· 2025-06-12 08:18
中信证券研报表示,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时隔3年重启使用,规模为5000亿元,主要用于补充项目资本 金,加快投资项目落地进度。从近期地方政府召开的政策解读会、项目调度会相关报道看,新型政策性 金融工具的投向既包括城市基础设施、水利设施、交通基础设施等传统基建领域,也包括数字经济、人 工智能、低空经济等前沿科技产业。传统意义上政策性金融工具具有较大的撬动作用,化债环境下本次 撬动作用需结合企业贷款投放情况观察,但总体上财政政策显示出积极发力姿态,稳增长决心坚定。新 型政策性金融工具从推出到落地时滞约1-2个月,预计后续地方债发行使用将加速,特别国债支持的"两 重"项目也将加速落地,对今年下半年经济形成有力支撑。 ...
天风固收|暖风再起,静待下行
2025-06-10 23:26
纪要涉及的行业 债券市场、信贷市场、信用债市场、理财产品及公募基金市场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债券市场演绎线索**:今年以来围绕资金和负债荒、基本面因素(尤其是海外市场影响)两条线索展开,市场更多表现为小幅波动 [2] - **6月债市关注问题**:存单提价和存款搬家,季末银行负债端压力增加和大行兑现利润缓解二季度压力,央行5月底至6月初超1万亿买断式逆回购操作稳定资金面,但需关注后续措施 [3] - **财政政策和信贷变化**:财政国债发行进度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效率提高,但受经济环境和自发自审影响对经济提振有限;1 - 4月1.7万亿债务置换对信贷产生负面影响,地方政府部门规则变化影响信贷增长 [1][5] - **利率走势** - 短期:央行支持态度明确,短期国债和存单价格趋向稳定,存单价格维持在1.7%以内 [6] - 长期:走势取决于基本面预期和市场情绪,若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可能推动长端利率下行,6月大概率震荡,七八月份关注国内基本面修复、政策及中美谈判结果 [1][6][7] - **信用债市场表现** - 短债涨幅有时超存单,三至五年期品种涨幅低于二级信用债,长二永和长普信表现平稳 [3][9] - 整体供给未显著增加,地方国企放量不明显,供给预期差收敛 [3][9] - 信用利差回升,高等级、可质押品种流动性溢价被压缩,资金面宽松,理财产品特征使跨季规模减少对利差影响不大 [3][10] - **经济影响及市场格局**:财政和货币政策对经济有积极影响,2025年上半年经济数据良好,信贷6月或提升;外需抢出口关键,集装箱运输量增加预示7月出口增长但可能透支需求影响贸易谈判;短期市场震荡偏强,长期维持震荡 [1][8] - **投资建议** - 未来利率下行趋势存在但受外围因素影响,4至5年左右普信等品种有投资价值,关注长期利率压缩机会,配置三至四年期略有瑕疵但有利差品种 [11] - 看好利差区域压缩,配置资质略有瑕疵但有收益潜力品种应对不确定性 [12]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今年理财产品和公募基金逻辑较去年不那么顺畅,因市场认为利率下行空间有限,导致流动性差的品种波动小、涨势慢,如二级和永续债券 [12]
巴克莱、小摩齐发声:美股涨势如虹,“聪明钱”或成后市新引擎
智通财经网· 2025-06-10 19:21
机构投资者持仓与市场情绪 - 大型基金经理股票仓位处于历史低位 自2010年以来仅23%时间低于当前水平 显示机构投资者保持谨慎立场 [1][3] - 标普500指数从4月8日低点反弹20% 逼近2月19日历史高点 但机构投资者持仓未同步跟进 [3][5] - 德意志银行数据显示 机构投资者在4月2日关税加征后大幅减持 暂停加征后开始增持 反映政策敏感性 [5] 分析师观点与市场预测 - 巴克莱银行认为美股仓位和情绪"过低" 未来几周维持看多立场 [3] - 摩根大通策略师指出 特朗普政策重心从关税转向减税后 市场"阻力最小的道路是创下新高" [3] - 德意志银行Binky Chadha团队预测标普500年底将达6550点 较当前水平有9%上涨空间 [5] 散户与机构行为分化 - 当前涨势主要由散户推动 "聪明钱"保持观望 若涨势持续可能迫使机构被动增持 [4] - Truist Advisory Services指出 机构投资者更关注风险而非回报 对政策陷阱保持警惕 [4] - 德意志银行Parag Thatte团队称 美股本轮反弹仅用不到两个月 创史上最短"波动冲击"纪录 [3] 关键影响因素监测 - 美国CPI数据将成为投资者信心试金石 提供关税对通胀影响的直接证据 [5] - 债券市场波动风险被列为机构谨慎情绪的核心因素 财政政策演变受持续关注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