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个人所得税
icon
搜索文档
超1亿人申请退税1300亿元
第一财经· 2025-07-28 15:16
个税汇算清缴情况 - 2024年个税汇算中超过1亿纳税人申请退税1300多亿元,700多万纳税人自行补税480余亿元 [2] - 退税人数远高于补税人数,但人均退税金额(约1300元)明显低于人均补税金额 [2] - 2024年人均退税金额较2019-2020年平均水平(582元)显著提升,可能与专项附加扣除力度加大有关 [2] 收入分配调节效应 - 年收入前10%群体缴纳个税占比约九成,综合所得年收入12万元以下人群基本无须缴税 [2] - 年收入超100万元的高收入者占申报人数1%,其缴纳个税占比超五成 [3] - 综合所得人员中超过七成无须缴税,实际缴税人员中60%以上适用3%最低档税率 [3] 个税扣除制度特点 - 扣除项目覆盖基本减除费用、"三险一金"专项扣除、7项专项附加扣除及其他民生支出 [4] - 年6万元起征点标准占2024年人均GDP的62.7%,显著高于发达国家40%以下的平均水平 [4] - 30-55岁中青年群体占专项附加扣除受益人群超八成,享受减税金额占比超九成 [4] 税收优惠政策实施 - "十四五"期间延续全年一次性奖金单独计税等政策,累计减免个税5800亿元 [5] - 居民换购住房退税政策自2022年10月实施以来已退还个税111亿元 [5] - 2021年以来查处网络主播偷逃税案件360余起,查补税款30多亿元 [5]
超1亿人申请退税1300亿元!税总披露最新个税大数据
第一财经· 2025-07-28 14:52
个税汇算清缴数据 - 2024年个税汇算清缴中超过1亿纳税人申请退税1300多亿元 [1][2] - 700多万纳税人自行申报补税480余亿元 [1][2] - 退税人数远高于补税人数但人均退税金额(约1300元)低于人均补税金额 [2] - 2024年人均退税金额显著高于2019-2020年平均水平(582元) [2] 收入分配调节效应 - 年收入前10%群体缴纳个税占比约九成 [2] - 综合所得年收入12万元以下个人基本无须缴税 [2] - 年收入100万元以上高收入者占申报人数1%但缴纳个税超五成 [3] - 全国前10%收入者缴纳个税占比超九成 [3] - 综合所得人员中超过七成无须缴纳个税 [3] 个税扣除制度特点 - 个税扣除项目覆盖基本减除费用/专项扣除/7项专项附加扣除/其他扣除 [3] - 每年6万元起征点标准占2024年人均GDP的62.7% [3] - 专项附加扣除主要惠及30-55岁人群(占比超八成) [4] - 中青年群体享受减税金额占比超九成 [4] 税收优惠政策 - "十四五"期间延续实施全年一次性奖金单独计税等政策减免个税5800亿元 [4] - 居民换购住房退税政策实施以来退还个税111亿元 [4] - 400元以下汇算补税豁免等优惠政策持续实施 [4] 税收监管措施 - 累计曝光60余起网络主播/文娱从业人员偷逃税案件 [4] - 2021年以来查处网络主播偷逃税案件360余起 [5] - 查补网络主播偷逃税款30多亿元 [5]
官方披露:查处网络主播偷逃税360余起,查补30多亿元
中国基金报· 2025-07-28 13:57
税收收入情况 - "十四五"时期税务部门累计征收的税费收入预计将超过155万亿元 占全口径财政收入的80%左右 [4] - 其中税收收入(未扣除出口退税)将超过85万亿元 比"十三五"期间税收总额多13万亿元 [4] 个人所得税改革成效 - 2023年个税汇算享受专项附加扣除人数达1.19亿 较2020年增加55% [5] - 2023年个税减税金额近3000亿元 较2020年的1160亿元增长156.5% [5] - 年收入前10%群体缴纳个税占比约九成 年收入12万元以下个人基本无需缴税 [6] - 30-55岁中青年是主要受益人群 人数占比超八成 享受减税金额占比超九成 [6] 税收监管执法 - 累计曝光60余起网络主播 文娱领域从业人员偷逃税案件 [6] - 2021年以来查处网络主播偷逃税案件360余起 查补税款30多亿元 [7] - "十四五"期间查处骗取和违规享受税费优惠案件2.18万起 查补税款269亿元 [9] 跨部门协作机制 - 税务部门会同公安 人民银行 法院等八部门健全一体化打击涉税违法犯罪工作机制 [7]
第一个月工资到账了,如何查询纳税明细?
蓝色柳林财税室· 2025-07-22 23:05
个税基础知识 - 工资薪金所得包括因任职或受雇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及其他相关所得 [4] - 个人所得税纳税人无需自行缴纳,由支付所得的单位或个人作为扣缴义务人预扣预缴 [6] - 新入职员工需向单位提供基本信息并下载个人所得税App填报专项附加扣除信息 [6] 个税计算方法 - 采用累计预扣法计算: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累计收入-累计免税收入-累计减除费用-累计专项扣除-累计专项附加扣除-累计其他扣除 [8] - 计算公式: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累计减免税额-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 [8] - 预扣率分7级,从3%至45%,速算扣除数随收入层级递增 [8] 关键扣除项目 - 基本减除费用为每月5000元,年度累计计算(如7月入职可减除35000元) [12] - 专项扣除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等 [13] - 专项附加扣除涵盖婴幼儿照护、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7项 [14] - 其他扣除包括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商业健康保险、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等 [15] 个税查询流程 - 通过个人所得税App查询路径:首页→收入纳税明细→选择年度→勾选所得类型→查询 [17] - 可查看综合所得收入、已申报税额、扣缴义务人信息、申报日期及税款所属期等 [17] - 必查风险点包括核实收入申报记录是否相符、是否存在未入职公司申报记录 [20][21]
【毕业第一课】人生第一份工资需要缴税吗?
蓝色柳林财税室· 2025-07-22 08:38
工资薪金所得定义 - 工资薪金所得包括个人因任职或受雇取得的工资、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及其他相关所得 [2] 个人所得税缴纳机制 - 个人所得税由支付所得的单位或个人作为扣缴义务人预扣预缴,纳税人无需自行缴纳 [3] - 新入职需提供基本信息(手机号、身份证号、银行卡等)并下载个人所得税App填报专项附加扣除信息 [3] 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 - 累计预扣法公式: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累计收入-累计免税收入-累计减除费用-累计专项扣除-累计专项附加扣除-累计其他扣除 [4] - 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累计减免税额-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 [4] - 累计减除费用按5000元/月乘以任职月份计算(如5月入职则首月减除5000元,次月10000元) [5][6] - 专项扣除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 [6] - 专项附加扣除涵盖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 [8] - 其他扣除包括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商业健康保险、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等 [9] 预扣率表 - 预扣率分7级,从3%(≤36000元)至45%(>960000元),速算扣除数随级数递增 [10] - 示例:月薪20000元的小张,1月预缴270元,5月起因累计收入超36000元,税率升至10% [11] 收入纳税明细查询 - 通过个人所得税App查询路径:首页→收入纳税明细→选择年度→勾选所得类型→查询 [13] - 可查信息包括综合所得收入、已申报税额、扣缴义务人信息、专项扣除详情及税款计算明细 [14] - 重点核对收入申报记录是否与实际相符,异常情况可通过“批量申诉”功能处理(分“目前在职”“从未在职”“曾经在职”三类) [15][16][18] 常见问题 - 个税APP显示收入为税前金额,高于实际到手工资 [20] - 已申报税额为预缴税款,最终补退税额需通过年度汇算清缴确定 [20]
申报辅导第一课 | 股息红利免税政策即问即答
蓝色柳林财税室· 2025-07-18 16:26
股息红利税收政策 企业所得税免税政策 - 居民企业直接投资于其他居民企业取得的权益性投资收益免征企业所得税 [3][4] - 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且与股息红利有实际联系的权益性投资收益同样免税 [3] - 免税政策不适用于连续持有上市流通股票不足12个月的投资收益 [3][4][10] 个人所得税差别化政策 - 个人持有上市公司股票超过1年的股息红利免征个人所得税 [5] - 持股1个月以内(含)的股息红利全额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税率征税 [6] - 持股1个月至1年(含)的股息红利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适用20%税率 [6] - 上市公司对持股1年以内的个人暂不扣税 转让时由证券机构代扣代缴 [6][7] 特殊主体税务处理 - 合伙企业对外投资分回的股息红利需单独作为个人投资者所得按20%税率征税 [12][16] - 创业投资企业个人合伙人可选择年度所得整体核算或单一核算方式 [15] 申报与资料留存 - 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需填报《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优惠明细表》(A107011) [11] - 企业应留存被投资企业章程 利润分配决议 清算报表及投资收益明细账等资料 [18]
法国又打起“富人税”念头
北京商报· 2025-07-17 22:55
法国2026年度财政预算计划 - 法国政府计划用四年时间缓解高企的债务,恢复公共财政稳定,包括研究限制富裕人群税收优化策略的机制 [2] - 财政紧缩计划涉及438亿欧元(约合508.8亿美元)的支出削减和增税措施,旨在缩小欧元区最大预算缺口 [3] - 增收措施包括堵塞税法漏洞而非直接提高税率,同时撤销此前针对大型企业的公司税上调 [3] 税收政策调整 - 对年收入超过25万欧元的人群加征个人所得税,可能进一步提高税率,称为"团结税" [4] - 法国参议院否决了针对资产超1亿欧元超级富豪征收2%财富税的法案,该法案预计年税收收入150亿至250亿欧元 [5] - 法国亿万富翁财富占GDP近30%,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14%) [5] 支出削减措施 - 计划冻结部分政府支出、削减公务员人数、减少社会福利、缩减公共假期 [3] - 法国公共支出占GDP比重达57%,比德国高7个百分点,但削减面临地方政府和社会保障体系成本增速快的限制 [5] - 2024年利息成本约620亿欧元,相当于国防和教育(不含养老金)年度总支出 [10] 经济与债务现状 - 2024年法国赤字占GDP的5.8%,公共债务与GDP之比达114% [9] - 穆迪预计2025年赤字占GDP比例6.3%,2027年公共债务与GDP之比将增至120% [9] - 巴克莱分析师预测2026年赤字目标"难以实现",未来两年赤字基本不变 [10] 政治阻力与市场反应 - 反对派威胁提出不信任动议,工会计划9月抗议,极右翼国民联盟警告将发起不信任投票 [6] - 政府可能需援引宪法条款强行通过预算案,面临不信任投票风险 [7] - 预算案公布后欧元兑美元汇率跌至一个月低点,市场担忧法国控制赤字能力 [10] 历史背景 - 马克龙任期内赤字持续扩大,包括2018年汽油税抗议后的补贴、新冠疫情期间数千亿欧元企业支持、2022年俄乌冲突导致的能源支出 [9] - 前总理巴尼耶曾因削减开支法案被反对党抵制,在不信任投票中辞职 [7]
@大学生朋友们,暑期实习涉及哪些个税知识?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蓝色柳林财税室· 2025-07-16 23:21
实习生个人所得税政策 - 在校大学生实习期间取得的符合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报酬需由企业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1] - 适用对象包括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院校实习生 中等职业学校涵盖普通中等专业学校 成人中等专业学校 职业高中和技工学校 高等院校包括高等职业院校 普通高等院校和全日制成人高等院校 [1] 个人所得税预扣预缴调整 - 纳税年度内首次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居民个人 预扣预缴时可按5000元/月乘以当年截至本月月份数计算累计减除费用 [3] - 全日制学历教育学生实习取得劳务报酬所得 扣缴义务人预扣预缴时可按照累计预扣法计算税款 [3] - 符合条件纳税人需向扣缴义务人申明并提供佐证资料或承诺书 并对资料真实性负责 相关资料需留存备查 [3] 政策适用范围与执行 - 首次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居民个人指纳税年度首月至新入职时未取得工资薪金或未按累计预扣法预缴连续性劳务报酬个税的居民 [4] - 上述政策自2020年7月1日起施行 [4]
零跑腿!个人所得税纳税记录一键生成,轻松开具!操作步骤
蓝色柳林财税室· 2025-07-15 21:00
个人所得税纳税记录开具方法 手机App操作流程 - 登录个人所得税App后点击首页【纳税记录开具】选择需要开具的年月拖动滑块至最右边点击【生成纳税记录】系统显示"制作成功"后可预览或保存至手机相册 [1] 自然人电子税务局(Web端)操作流程 - 通过厦门市税务局官网进入"自然人电子税务局"扫码或密码登录后点击【特色应用】选择【纳税记录开具】输入税款所属期和验证码点击【申请生成纳税记录】生成后可预览或下载PDF文件 [2] - PDF文件密码为身份证后6位不足补0含字母需大写每人每天最多申请3次 [2] 纳税清单内容说明 - 《厦门市个人所得税纳税清单》包含纳税人某一税款所属期在厦门的收入金额(含综合所得、经营所得等)、实缴(退)金额、所得项目及来源单位等信息 [4] 注意事项 - 自然人电子税务局仅支持开具2019年1月及以后的纳税记录 [2] - 纳税记录需通过官方渠道获取非官方平台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 [6]
企业发放“防暑福利”需这样申报→
蓝色柳林财税室· 2025-07-15 09:13
高温津贴政策解读 - 高温津贴发放需满足两个条件: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35℃以上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或无法将工作场所温度降至33℃以下 [5] - 31个省份的高温津贴标准集中在100元至300元之间 [15] - 高温津贴不能替代防暑清凉饮料供应 也不能因高温停工或缩短工时扣除工资 [16] 高温津贴与防暑降温费区别 - 高温津贴针对室内外高温作业的一线职工 防暑降温费面向高温期所有职工 [18] - 高温津贴必须现金支付 防暑降温费可采用现金或实物形式 [18] - 高温津贴属于工资总额 防暑降温费属于职工福利费 [6] 税务处理规定 - 高温津贴应并入职工当月工资薪金所得计征个人所得税 [20] - 企业发放的高温津贴可作为合理工资薪金支出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 [22] 气象背景 - 华北、黄淮地区将迎来持续性高温 部分地区最高气温达38-4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