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方投顾转型

搜索文档
0.1折,卖基金!
中国基金报· 2025-08-18 10:59
中小银行代销基金费率大幅下调 - 深圳农商行对部分开放式基金推出0.1折费率优惠 活动持续至9月30日 涵盖主动权益、债券、指数等9只基金 [4] - 常熟农商行对手机银行渠道120余只基金申购实行0.1折优惠 活动持续至年末 [4] - 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此前最低折扣为1折 农商行推出0.1折属行业罕见 [4] 费率下调动因与竞争格局 - 中小银行在大型银行和互联网平台双重挤压下市场份额被蚕食 客户基数与业务规模有限 [5] - 降价策略可降低投资者入场成本并吸引对费率敏感的下沉客户 短期内提升代销规模和平台流量 [6] - 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中小金融机构运营更市场化 竞争更激烈 [4] 低价策略的可持续性与行业影响 - 超低费率大幅压缩代销利润 可能引发行业无序竞争 难以形成可持续竞争力 [6] - 投资者过度聚焦费率可能忽视基金业绩和风险匹配度 增加投资盲目性 [6] - 银行成本结构和渠道投入差异大 不会无底线下调费率 监管也不允许过度价格竞争 [8] 行业转型方向与发展趋势 - 基金代销竞争将从价格竞争转向服务、产品筛选和资产配置能力竞争 [8] - 互联网平台凭低成本高效率吸引客户 券商以专业投顾团队见长 银行依托客户基础和品牌信誉 [9] - 机构需加速向买方投顾转型 传统券商银行需全面数字化转型 重构基金销售业务流程 [9]
买方投顾转型中的财富规划实践:匡正、李斌、杨辉共探破局之道
Morningstar晨星· 2025-08-14 09:05
财富管理转型趋势:不同机构的差异化策略 - 中国财富管理行业正经历从产品驱动到服务驱动的深刻转型 投资者需求从单一产品转向资产配置[8] - 个人投资者对短期盈亏较为敏感 需要通过投资者教育和系统设计优化强化资产配置理念[8] - 中国财富管理市场数字化生态全球领先 客户对数字化服务接受程度高[8] - 机构需平衡全球资产配置框架与本土风险收益特征 结合全球经验与本地需求进行再平衡[8] - 券商客群对风险和波动的认知与承受能力普遍更强 财富规划策略可更偏向"全域"或承受更宽波动范围[8] - 券商投顾团队在管理风险与波动方面经验丰富 但需补齐大类资产配置能力[8] - 券商与公募、私募等资产管理人存在多元共生关系 有助于更深入理解管理人并提供优质配置策略[8] - 互联网平台客群庞大且服务半径广 需通过KYC和KYP构建精准用户画像 减少投资者选择困难[9] - 互联网平台注重"简单、安全、快乐"的交易体验 通过智能投顾产品探索线上线下融合服务模式[9] - 互联网平台正从货架式"卖货"逻辑向以账户为中心的资产配置投顾模式转型[9] 系统平台与团队建设:买方投顾转型中的两大探索 - 互联网平台搭建TAMP模式 整合投研、数据分析及陪伴式投顾工具模块[11] - 互联网平台核心优势在于数据与AI 通过专门数据团队梳理客户画像、行为及持仓变化[11] - 数据能力将沉淀为平台核心能力 以智能投顾服务广泛客户并赋能内外部投顾合作伙伴[11] - 财富管理系统是机构投研智慧与专业性的"工程化"体现 投研团队需从系统建设第一天深度参与[11] - 需建立优化双向反馈机制 通过分析客户线上行为洞察关注点与疑虑 指导投研内容产出[11] - 理财师培养目标应使其成为客户长期陪伴的"财务医生"而非"销售冠军"[13] - CIO办公室需在策略制定上高屋建瓴 同时为一线提供清晰可执行的行动指引[13] - 需借助高效实用的AI智能化工具赋能理财师更好地服务客户[13] - 券商系统建设重点发展基于ETF的智能交易与配置工具 满足新客户ETF资产配置需求[13] - 券商积极拥抱AI技术 通过自建垂类模型和使用AI工具提升服务效率与质量[13] - 券商持续推进账户体系建设 从传统交易账户向全生命周期现金流的财富管理账户演进[13] - 销售与投顾并非对立关系 而是渐进转型过程 机构内部将投顾分为四类形成金字塔式成长路径[13]
A股再上3600点,券商降佣仍在持续
36氪· 2025-08-05 19:28
市场表现 - 2025年8月5日A股震荡走高,沪指站上3600点,沪深两市成交额接近1.6万亿元,超过3900只个股上涨 [1] - 2025年7月A股新开户196.36万户,同比增长70.5%,环比增长19.27%,截至7月末A股新开户数量达1456.13万户,较去年同期增长36.88% [1] 券商经纪业务 - 2025年上半年上海地区证券经纪业务分支机构实现沪深A股交易量47.95万亿元,同比上升69.2%,占全国沪深A股成交量的30.12% [1][3] - 上海地区分支机构营业收入(含佣金收入、利息)为148.44亿元,同比上升47.1%,其中356家分支机构营业收入过1000万元,占比41% [1][3] - 上海地区分支机构存量客户资金账户合计3793万户,同比上升10.6%,新增资金账户数249万户,同比上升18.6% [3] - 上海地区分支机构期末客户资产总额为12.65万亿元,同比上升23.3%,资产总额最大的分支机构达1.25万亿元,占比9.9% [4] 佣金率趋势 - 2025年上半年上海地区A股平均佣金率为0.201‰(去除高频量化业务为0.216‰),同比下降8.2%,本地分支机构佣金率为0.260‰,异地分支机构为0.181‰ [5] - 券商行业佣金率下滑趋势不可逆转,部分券商营业部人士表示存量竞争下佣金率甚至低至万1或万一 [2][5] - 机构佣金率也在下降,例如广发证券2023年机构佣金率为6.73%,2024年降至4.49%,中信建投2023年为7.17%,2024年降至5% [5] 行业转型 - 券商经纪业务分支机构数量减少,2025年上半年上海地区分支机构共计853家,较2024年减少17家,A类营业部减少35.87%,C类轻型营业部成为主流 [4] - 买方投顾被视为券商经纪业务的未来,对投顾人员专业素质要求高,最快转型成功的券商将获得弯道超车机会 [6]
1名投顾服务超2800人!券商遭遇新课题:如何填平人才与服务鸿沟?
证券时报网· 2025-07-30 11:12
投顾人才供需失衡 - 证券行业投顾人数达8.28万人但需服务超2.4亿股民平均服务比例1:2800远高于1:200的理想配置比例[1][4] - 若包含7.59亿场外公募基金投资者则平均每名投顾服务半径近1万人[4] - 中信证券投顾人数约6855人对应1580万客户配置比例达1:2304[5] 服务质量与专业能力不足 - 投顾专业投研水平欠缺导致服务停留于标准化推介和浅层咨询形成能力鸿沟[6] - 专业化陪伴服务在事前事中事后各环节存在深度和连贯性不足影响客户体验与黏性[6] - 行业仍聚焦权益类投顾人才ETF及资产配置类专项人才稀缺难以满足跨资产多策略需求[8] 商业模式与职责定位问题 - 多数投顾受商业模式和绩效考核影响未实现从卖产品到卖服务的理念转变[7] - 投顾普遍承担产品销售开户业务拓展等多重任务专职不专岗现象泛化影响人才培养[8] - 需从销售驱动转向服务驱动以客户利益为核心建立长期信任关系[7] 人才培养与科技赋能方向 - 需建立分层分类培养机制因材施教分级发展顾问型研究型配置型等多元投顾[10] - 通过AI技术构建学练考用一体平台提供动态知识库和场景模拟器提升学习效率[10] - 加强人机协同在合规审核客户分析等自动化事务处理方面深耕[10] - 需通过内外部培训建立系统化投研框架涵盖宏观经济资产配置等提升专业水平[11]
1名投顾服务超2800人!券商遭遇新课题:如何填平人才与服务鸿沟?
券商中国· 2025-07-30 11:07
券商财富管理业务转型与投顾人才挑战 行业现状与核心矛盾 - 证券行业投顾人数已达8.28万人,但需服务超2.4亿股民,平均1名投顾服务2800名投资者,远高于1:200的理想比例 [1][3] - 若包含7.59亿场外公募基金个人投资者,单名投顾服务半径接近1万人 [3] - 投顾服务质量不足,表现为专业投研水平欠缺、陪伴服务连贯性差,形成"能力鸿沟" [1][5] 供需失衡的结构性问题 - 2019年10月买方投顾转型启动后,投顾人数从5.32万增至8.28万,但结构性短缺仍突出 [2][3] - 头部券商如中信证券投顾6855人对应1580万客户,配置比例1:2304 [4] - 投顾资源集中于高净值客户,新客户仅能获得基础服务 [3] 服务模式转型痛点 - 当前60%以上投顾仍以产品销售为导向,未完成向"三分投、七分顾"的服务驱动转型 [5][6] - 专业化服务断层体现在事前/事中/事后环节,导致客户体验割裂化 [5][6] - 行业需转向标准化资产组合设计+全市场优质产品筛选,以顾问收入替代销售提成 [6] 人才培养体系短板 - 投顾普遍存在"专职不专岗"现象,需同时承担开户、销售、存续服务等任务 [7] - 人才结构单一,权益类投顾占主导,ETF/资产配置类专项人才稀缺 [7] - 缺乏技术业务复合型人才,科技应用与培养脱节 [7] 解决方案与行业共识 - 建立分层分类培养机制,差异化培养顾问型/研究型/配置型等五类投顾 [9] - 利用AI构建动态知识库、场景模拟器,提升"学练考用"一体化效率 [9] - 强化全流程投研框架培训,覆盖宏观分析、资产配置策略等领域 [10]
1名投顾服务超2800人!券商遭遇新课题:如何填平人才与服务鸿沟
证券时报网· 2025-07-30 10:58
投顾人才供需失衡 - 证券行业投顾人数达8.28万人 但需服务超2.4亿股民 平均每位投顾服务超2800名投资者 远高于1:200的理想配置比例 [1][2] - 若计入7.59亿场外公募基金个人投资者 平均每名投顾服务半径近1万人 [2] - 头部券商投顾配置比例严重失衡 例如中信证券投顾6855人对应1580万客户 配置比例达1:2304 [3] 投顾服务质量问题 - 投顾专业投研水平欠缺 大量服务停留于标准化推介和浅层咨询 形成"能力鸿沟" [4] - 专业化陪伴服务深度和连贯性不足 导致客户体验割裂和价值感知模糊 [4][5] - 受商业模式和绩效考核影响 多数投顾尚未实现从卖产品到卖服务的理念转变 [5] 投顾职责与培养体系缺陷 - 投顾普遍存在"专职不专岗"现象 需同时承担产品销售、开户、业务拓展等多重任务 [6] - 人才培养集中于权益类投顾 ETF投顾和资产配置类等专项人才稀缺 [6] - 从业人员对大类资产配置认知欠缺 内部研究资源协同不足 且面临降薪导致的优秀人才流失 [6][7] 人才培养改进方向 - 建立分层分类培养机制 按能力禀赋差异化培养顾问型、研究型、配置型等各类投顾 [8] - 利用AI技术构建"学练考用"一体平台 提供动态知识库和场景模拟器等功能 [8] - 通过内外部交流和体系化培训建立投研框架 涵盖宏观经济分析、行业研究等领域 [9][10]
1名投顾服务超2800人 人才荒倒逼券商升级培养体系
证券时报· 2025-07-30 05:55
券商财富管理业务转型 - 向买方投顾转型是券商财富管理业务发展的核心命题,投顾人才是关键一环 [1] - 证券行业投顾人数从2019年底的5.32万人攀升至当前的8.28万人 [2] - 投顾人数与投资者数量比例严重失衡,1名投顾需服务超2800名投资者,远高于1∶200的理想配置比例 [1][2] - 若加上基民,平均每名投顾的服务半径近1万人 [2] 投顾服务供需矛盾 - 投顾服务需求和供给不匹配,质和量两方面都存在不足 [2] - 投顾人数在1000人以上的券商有21家,超过3000人的有7家 [3] - 中信证券投顾数量最多约6855人,客户数量超1580万人,配置比例约为1∶2304 [3] - 大部分投顾集中于服务高净值客户,新客户只能得到基础服务 [3] 投顾服务质量问题 - 投顾专业投研水平欠缺,服务停留于标准化推介和浅层咨询 [4] - 专业化陪伴服务深度和连贯性不足,影响客户体验和黏性 [4][5] - 多数投顾未实现从卖产品到卖服务的理念转变 [5] - 未来投顾模式有望从销售驱动转向服务驱动,以客户利益为核心 [5] 投顾人才培养短板 - 投顾需同时承担产品销售、客户开户等多重任务,"专职不专岗"现象普遍 [6] - 分类分级的投顾人才队伍有待建立,专项投顾人才如ETF投顾较为稀缺 [6] - 从业人员对大类资产配置的认知和专业研究有所欠缺 [6] - 人才培养投入不足、研究资源协同不够、优秀投顾流失等问题突出 [7] 投顾人才培养建议 - 建立分层分类培养机制,设计差异化的专业人才成长通道 [8] - 充分利用AI赋能,构建"学练考用"一体平台,提高学习实践效率 [8] - 通过组织重构、考核引导等手段让投顾回归"顾"的本质 [8] - 长期开展专业化、体系化的投研赋能,建立系统化的投研框架 [9][10] - 加强投顾服务的全流程服务体系建设,区分事前、事中、事后 [10]
1名投顾服务超2800人人才荒倒逼券商升级培养体系
证券时报· 2025-07-30 02:50
券商财富管理业务转型 - 向买方投顾转型是券商财富管理业务发展的核心命题,投顾人才是关键一环 [1] - 证券行业投顾人数从2019年底的5.32万人攀升至当前的8.28万人 [1][2] - 投顾人数与投资者数量比例严重失衡,1名投顾需服务超2800名投资者,远高于1:200的理想配置比例 [1][2] 投顾服务供需矛盾 - 投顾服务需求和供给不匹配,质和量两方面均存在不足 [1] - 投顾集中于服务高净值客户,新客户只能得到基础服务 [2] - 投顾服务质量不足,专业投研水平欠缺,专业化陪伴服务深度和连贯性不足 [1][3] 投顾职责与能力问题 - 投顾职责泛化现象普遍,需同时承担产品销售、客户开户、业务拓展等多重任务 [5] - 投顾人才队伍集中于权益类投顾,ETF投顾、资产配置类投顾人才稀缺 [5] - 从业人员对大类资产配置的认知和专业研究有所欠缺 [5] 投顾培养与转型建议 - 建立分层分类培养机制,分级分类培养顾问型、研究型、配置型等各类型投顾 [7] - 利用AI技术赋能投顾,构建"学练考用"一体平台,提高学习实践融合效率 [7] - 加强投顾服务的全流程服务体系建设,区分事前、事中、事后环节 [8] 行业未来发展方向 - 投顾模式有望从销售驱动转向服务驱动,以客户利益为核心 [4] - 投顾机构将注重提供标准化和集中化的资产组合设计,全市场筛选优质产品 [4] - 投顾人员将更多承担资产配置和客户服务责任,提升服务深度与广度 [4]
广发证券(000776) - 2025年7月24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7-24 19:28
业务布局与优势 - 坚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服务实体经济,围绕培育新质竞争力等核心工作锻造各业务板块竞争力 [2] - 深化业务转型,聚焦重点赛道;优化业务结构,拓展全球市场;加快数智化转型,提升运营效率 [2] - 持续锻造综合金融服务实力,主要经营指标多年稳居中国券商前列,多项核心业务领先 [2] 财富管理业务 - 紧跟高质量发展主基调和数字化、平台化战略,聚焦“高质量客群和高效率线上运营”,线上线下并举开展客户拓展服务和标准化运营 [3] - 推进财富经纪系列改革,为发展提供组织、资源和人才保障 [3] - 加快向买方投顾转型,与投资者利益高度一致,严守合规底线 [3] 投资银行业务 - 贯彻国家战略与监管要求,坚守服务实体经济初心,打造产业投行、科技投行 [4] - 深耕重点区域,巩固大湾区竞争力,推进境内外一体化,加强集团化业务协同 [4] - 聚焦业务增效、合规风控、管理赋能,加速投行数智化转型,强化全流程质量管控 [4] 投资管理业务 - 包括资产管理、公募基金管理及私募基金管理业务,构建丰富产品供给体系 [5] - 广发资管加强投研体系建设,提升主动管理能力,资产管理规模有所增长 [5] - 截至2025年3月末,广发基金、易方达基金剔除货币基金后的公募基金管理规模分别位于行业第3、第1 [5][6]
“金鼎杯”买方投顾资产配置大赛导师周承:建议考核模式由基金销售转为基金存续规模
中国经营报· 2025-07-11 22:47
基金投顾行业发展现状 - 行业进入新发展阶段,试点机构通过积极探索和实践积累经验,谋求转型发展 [1] - 自2019年首批试点落地以来,已有60余家机构获批参与,未来试点资格机构还将扩容 [1] - 业务规模与参与主体快速增长,试点机构从首批5家扩展至2024年的60家,服务资产规模达千亿级别 [9] - 基金投顾从早期单一组合推荐转向全市场资产配置,涵盖股票基金、债券基金、QDII、ETF等多元资产,并推出目标止盈、智能定投等工具 [9] - 客户对基金投顾认知度逐步提高,从自己选基金转变为将资金交给投顾机构配置 [9] 买方投顾转型的痛点和难点 - 考核和人才是买方投顾转型的最大痛点和难点 [2] - 银行对基金的考核由总行选定重点基金并下达指标,分支行被动完成,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买方投顾" [2] - 总行选定重点基金的工作人员不直面客户,且不承担择基失误责任,近年来大部分银行选定的重点基金亏多赚少 [2] - 一线理财经理面临客户投诉压力,总行缺乏售后支撑,导致客户信任度下降,银行非息净收入同比大幅下降 [3] - 买方投顾转型在银行业落地困难重重 [4] 金融机构的改进方向 - 考核模式需从重点基金销量考核转变为全量基金存续规模考核,由理财经理自行配置适合的基金 [5] - 提高人才专业能力是核心,理财经理应具备医生般的专业能力而非服务员式的服务意识 [6] - 监管机构要求的"了解你的客户"相当于中医把脉,理财顾问配置产品相当于开药方 [7] - 银行需长期培养一线员工专业能力,但现实是专业能力强的员工往往被提拔至管理层 [7] - 总行基金产品经理需具备扎实专业能力,选择与市场匹配的重点基金并提供持续投顾支持 [8] 基金投顾试点成果与未来影响 - 试点五年多来,业务规模与参与主体快速增长,管理规模达千亿级别 [9] - 投顾机构运用AI等工具提高择机和择基效率,通过第三方平台提供更全面、客观的基金组合 [9] - 客户能更容易选择适合自己风险承受能力的投顾产品,贯彻监管适当性原则 [9] - 证监会推动基金投顾业务试点转常规,将对财富管理行业带来积极影响 [9] 买方投顾资产配置大赛的意义 - 大赛为参赛者提供公平竞赛环境,完全依据市场判断选择基金构建实盘组合 [11] - 强大的学术支持和导师团队有助于培养基金投顾人才,提高专业实战能力 [11] - 为买方投顾生态健康发展选拔、培养更多专业人才 [11]